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伊利亚特资料

伊利亚特资料

伊利亚特资料
伊利亚特资料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引诱了墨奈劳斯之妻海伦并将其带回了伊利昂。墨奈劳斯求助于兄长阿伽门农,随后两人共同出兵欲夺回海伦。《伊利亚特》从希腊人围攻伊利昂的最后一年写起,以一场争吵开头。

希腊军统帅阿伽门农俘获了当地的一个阿波罗祭司之女作为战利品,他被迫将其归还而索要补偿。在与阿基琉斯的一番激烈争吵过后,他抢走了阿基琉斯的战俘布鲁塞伊斯,致使其携密友帕特洛克罗斯退出战场。阿基琉斯的母亲忒提丝向众神之王宙斯讨要承诺,使希腊人先败下阵来,好让他们请回阿基琉斯,得以雪耻。这立马引起了宙斯之妻赫拉的芥蒂,她是站在希腊人这边的。(第1卷)在第2~8卷里,荷马将眼下的争吵先放到一边,描绘了一幅更为辽阔的画面——希腊人和特洛伊人在大地上作战,而众神则在奥林匹斯山上争斗。我们看到阿伽门农检验众军士气出了洋相(2);帕里斯提议与墨奈劳斯决斗却被自己的守护女神阿芙洛狄忒所救(3);众神中最痛恨特洛伊的赫拉和雅典娜再度挑起战争(4);希腊英雄狄俄墨得斯大败特洛伊人,甚至打伤了阿芙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5);特洛伊最伟大的战士赫克托耳和妻儿感人的交谈(6);赫克托耳与埃阿斯的决斗胜负未分,希腊人筑起了防御的壁垒(7);宙斯将天平倾向了特洛伊人,让其迫使希腊人回撤重组防线,驻扎在平原上过。8此时,阿伽门农承认错辱了阿基琉斯,答应赋他职权并赔以巨额补偿求他回归。奥德修斯、福伊尼克斯和埃阿斯带头前去,却出人意料地遭到了阿基琉斯的拒绝。这就是他的悲剧所在。(9)在第10~15卷里,我们看到荷马为阿基琉斯的密友帕特洛克罗斯对战争决定性的介入作好了铺垫。狄俄墨得斯和奥德修斯夜袭特洛伊军营,偷走了雷索斯的马匹(10);阿伽门农享受着单打独斗的战功而希腊军却被迫回撤。阿基琉斯让帕特洛克罗斯前来打探情况,睿智的老奈斯托尔向他提议,若阿基琉斯再不回来参战,他可以身披阿基琉斯的盔甲上阵(11)。与此同时,特洛伊人强攻希腊防线,胸墙一侧被撕开了口子;赫克托耳冲破大门,特洛伊人一拥而入(12)。轻信特洛伊人胜券在握的宙斯分散了注意,波塞冬借机重整希腊军(13)。赫拉同宙斯欢好来拖住他。结果特洛伊人溃败(14)。宙斯这才醒悟,盛怒之下,他警告众神若再干涉,自己将施以暴力。波塞冬退缩了,阿波罗摧毁了希腊人的防御,赫克托耳带领特洛伊人直取希腊人的战船。(15)此时,帕特洛克罗斯回到阿基琉斯面前,复述了奈斯托尔让他身披阿基琉斯的盔甲上阵的提议,阿基琉斯决定性地同意了。在非凡的战绩下,帕特洛克罗斯大败希腊军却被阿波罗剥下了盔甲,死于赫克托耳之手(16)。两军跨过他的尸体爆发了激烈冲突。赫克托耳披上了帕特洛克罗斯的战甲而希腊人携尸体撤退(17)。阿基琉斯闻知帕特洛克罗斯之死,认识到这完全是自己的过失并宣告将报复赫克托耳。忒提丝告诉他会随之丧命,阿基琉斯接受了这样的代价。他的悲剧就在于此。赫淮斯托斯为他重新打造了一副盔甲,包括一流的盾牌。(18)阿伽门农同阿基琉斯再度和好并向报仇心切的阿基琉斯赔礼(19)。阿基琉斯暴跳如雷,横冲直撞,以至于波塞冬不得不从他手中救下埃涅阿斯(就是后来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角,建立了罗马城,译者注),阿波罗也将赫克托耳拂往安全之地(20)。因阿基琉斯用死尸堵塞了河道,河神试图将他淹没,甚至连众神都开始互相交战。(21)阿基琉斯将赫克托耳与众军隔离并将其杀死。有悖于惯例,他扣留了尸体加以蹂躏(22)。帕特洛克罗斯被火化了,由阿基琉斯主持葬礼(23)。这仍然无法让阿基琉斯释然,他毫无意义地拖着赫克托耳的尸体绕帕特洛克罗斯之墓而行。众神商定阿基琉斯已复仇成功,便让赫克托耳的父亲,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恳求阿基琉斯归还赫克托耳的尸体。夜晚,两人在阿基琉斯的军营中相见,普里阿摩斯成功要回了赫克托耳的尸体。《伊利亚特》在对赫克托耳的哀悼和他的葬礼中结束了。(24)《伊利亚特》结束了,但荷马对不久的将来如何发展仍留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概念——阿基琉斯之死和特洛伊的覆灭。

看点所在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荷马并不打算在史诗中逐年描述整场特洛伊战争,而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引出故事情节——阿基琉斯那给己方带来无尽灾难,最终也包括他自己的愤怒。这在史诗的第一行就已点明。这让《伊利亚特》以其战争的紧凑简练而备受瞩目。例如,战争的五分之四发生在短短四个昼夜内(整个11~18卷发生在短短二十四小时内)。书中列举了很多英雄,但荷马只从两军中总共挑选了约二十个角色集中刻画(包括特洛伊的女人)。凡人的战争发生在海滩上的希腊军营一带、伊利昂城内或是平地上,而众神的争斗发生在奥林匹斯山或是特洛伊附近的一座山脉上,比如伊达山脉。荷马笔下,希腊人和特洛伊人并没有明显区别。由于故事需要的缘故,他们崇拜同样的神祇,说同样的语言,持有同样的设想和价值观。两军都渴望结束战争,在家中和家人平静地生活,不过希腊人作为身负重任的侵略者要比保卫家园的特洛伊人更为专注,对特洛伊人来说,生活可并非只有战争。

然而与此同时,荷马给人一种将会涉及整场战争,甚至包括这段时期前前后后的印象。比如说,《伊利亚特》大大超出了故事本身的时间架构,我们从中得知女神忒提丝下嫁凡人佩琉斯,生下了阿基琉斯。荷马描绘了一幅阿基琉斯婴儿时的迷人画面,也让我们对他的教育情况以及他的密友帕特洛克罗斯如何住进他家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对《伊利亚特》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此外,我们得知普里阿摩斯英俊的儿子帕里斯选择阿芙洛狄忒为金苹果的获得者并被许以斯巴达国王墨奈劳斯之妻,世上最美的女子海伦作为回报(而荷马并没有提及这只苹果)。访问斯巴达时,他面对好客的主人打破一切规矩,引诱海伦并将其带回伊利昂,这让他的兄弟,特洛伊最伟大的战士赫克托耳极为憎恶。墨奈劳斯随后求助于兄长阿伽门农,共同发兵夺回海伦。根据荷马对战船的编录,总共1186搜船上有来自175个希腊地区的44个首领所指挥的29个部族,共计有10万人。众军带着好兆头就此出发。

我们得知当众军登陆特洛伊后,普罗忒西拉奥斯跳上岸时成了第一个被杀之人;墨奈劳斯和奥德修斯想靠协商掌控事态;特洛伊人拒绝了,甚至有人认为墨奈劳斯应该就地受死,随后希腊人围攻伊利昂九年未果。荷马从这段时期中回顾了一些小事件,但实在言之甚少。他无法为希腊听众构建一部希腊人九年间攻打特洛伊未果的让人信服的史诗。任何希腊人都做不到:其他所有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描述都无法可信地补足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但有一例外。《伊利亚特》起因于发生在故事开始前不久的一件事——阿基琉斯为了扩张领土洗劫了邻近的特洛伊小镇。两个意义重大的城镇引起了荷马特别的关注:底比斯,阿基琉斯俘获克鲁塞伊斯的地方;以及吕耳涅索斯,阿基琉斯俘获他最爱的女人布鲁塞伊斯的地方。进一步说,荷马着重于发生在这次洗劫之后的分赃以及阿基琉斯在这次不公中所感受到的忿恨。换而言之,《伊利亚特》远远不止涉及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这些天。在西方文学的第一部作品中,我们读到了兼有广阔视角的简练和集中,这成了此后叙事文学的特征。

核心主题

这一部分将重新审视《伊利亚特》并提出一些构成故事基础的主要问题。

这部史诗对阿基琉斯提出了本质性的问题——“生命在价值在哪里?”

有三点基础必须说明:首先,荷马有时把战争说成是“人们赢得荣耀的地方”。通常认为,荷马史诗中英雄的荣耀和现代专业运动员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在一个公开的舞台上,成王败寇,而此种行为的目的就是赢得财富和尊敬。因而胜利及其物质上和社会上的回报是荷马史诗里的英雄优先考虑的事,终极目标则是留名千古。胜败的判定首先取决于与他同辈的人,而不是内心对自我价值的自觉(这并不意味着英雄们没有这样的自觉,阿基琉斯当然就有)。战败与凌辱被展现到极致。

其次,英雄们都是个性复杂的凡人,而非没有思考能力的战斗机器。他们在根本上是不愿作战的。赫克托耳就坦白承认阿基琉斯是个比自己更优秀的战士。当狄俄墨得斯无端受辱时他能隐忍下来,因

为他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但也没有忘记耻辱)。然而最重要的是,在《伊利亚特》崇尚战斗的世界中,失败往往就意味着死亡。战斗并非因其本身而被称颂。战神阿瑞斯是众神之中最可恨的,而书中用一系列让人痛心的词来描绘战争(充满了泪水)。英雄们不想丧命,荷马反复强调他们渴望回家与家人团聚。战争是结束一切的手段,一种让他们有机会在同伴面前获得不朽荣耀的生存方式,这份荣耀他们期盼许久。然而当书中展现出赫克托耳和妻子的感人场景时,这种方式又建立在更为宏大的人性架构当中。

最后,我们不能认为希腊军和现代军队一样,拥有清晰的指挥体系,能自发地拒绝服从阿伽门农。阿伽门农是靠带来的军队数量被奉为全军统帅的。但不断的争吵体现出,人们并不认为拥有权力是理所当然的——结果表明,赢得一场争论并说服他人默许靠的是能力(出于这样的原因,就需要英雄们不仅是战士还要是个优秀的辩者),只有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才是无可争辩的主人,在绝对的神力优势下,他受到绝对的服从。

阿基琉斯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他注定短命,所以他明白自己能用来赢得不朽名望的时间很少。因而生命对他来说带有一种热烈。在第1卷里,当阿伽门农说自己恐怕要夺走阿基琉斯的女人布鲁塞伊斯来代替克鲁塞伊斯的时候,对阿基琉斯这样一个以好斗闻名的男人来说,足以严重到以退出战场相威胁。他的理由表现在第1卷的149~171行:(1)特洛伊人从未伤害过我;(2)我们是为墨奈劳斯和阿伽门农而战;(3)我出生入死却少有回报;(4)眼下阿伽门农连我既得的回报都要夺走。

阿伽门农的反应更加促成了阿基琉斯的离开——他不但催促阿基琉斯离开,还向他保证一定会夺走布鲁塞伊斯。换而言之,阿伽门农在全军面前宣告他们最伟大的战士对他侵略军而言是多余的,而且他又要任凭自己喜欢来处置阿基琉斯拼命夺得的财产。正是阿伽门农手握重权,对阿基琉斯的残暴、不公和对他在希腊军中地位的羞辱,迫使阿基琉斯企图杀死他,被雅典娜勉强制止。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人反对阿基琉斯退席。阿伽门农难辞其咎,之后他也承认了错误。

然而在第9卷中,当阿伽门农示弱并许以补偿的时候,阿基琉斯的立场变了。没有什么能诱使他再度出战。他向来使重申了原先的控诉,出生入死的是自己,享受回报的却是阿伽门农。不过他更进了一步,任何物质上的补偿都无法报答他,因为世上的一切补偿都无法同一个人生命的价值相提并论。

来使们对这样的回应大吃一惊,百思不解——如果阿基琉斯连他最亲密的朋友从中调解所给出的补偿都不接受,他还能接受什么?这完全不是以物质为目的的英雄世界里的套路。首领们得知出使失败后同样大吃一惊。而狄俄墨得斯指出,再要出使也是浪费时间,阿基琉斯除了他自己目空一切,只有当他想出战的时候才会上阵,无计可施。狄俄墨得斯是对的,正如阿基琉斯的同伴帕特洛克罗斯之后指出的,一个英雄是要帮助他的人民的,阿基琉斯一怒之下的缺战毫无意义——“如果你不去阻止希腊人耻辱性的败亡,要后人如何称颂你?称颂你那带来灾难的伟大吗?”

狄俄墨得斯明白,阿基琉斯并非不满于对他遭受不公的物质补偿。他叫阿基琉斯,仅此而已。如果阿基琉斯知道怎么才能劝使他重新上阵,他只要说出来就行了,来使可能会马上答应(顺带说一句,这样的话《伊利亚特》也就要结束了)。但他认定了阿伽门农必须“偿还那伤人的羞辱”。来使中没人问他这个。他们尽其所能,可阿基琉斯毫无兴趣。也难怪亚里士多德说阿基琉斯“是个好人,但也是个固执的典型”。

如果说这给希腊人带来的后果很严重的话,对阿基琉斯来说也是灾难性的。他拒绝再度出战的决定成了他死亡的开始。这是一连串抉择的第一步,当下他对自己正确判断形势充满了自信,而实际上他彻头彻尾地错了。这是悲剧性的。第11卷中,他感觉眼下希腊人会求他回归。然而希腊人并没有这么做。第16卷中,当赫克托耳引燃战船的时候,阿基琉斯同意让帕特洛克罗斯代替自己出战来阻止眼下的危机——他觉得这样能解决问题。他错了——赫克托耳杀死了帕特洛克罗斯。第18卷中,阿基琉斯决定为帕特洛克罗斯之死复仇,至少那样能给他带来慰藉。然而并非如此——杀死赫克托耳丝毫没有改善阿基琉斯的心境。不过无论如何,帕特洛克罗斯的入葬和之后的葬礼运动会给阿基琉斯和阿伽门农带来不少和解的感觉。但他仍难以入睡,继续蹂躏赫克托耳的尸体。然而,最根本的是他决定为帕特洛克罗斯复仇的严重后果——这意味着他自己也将命不久矣。而他是在充分认识到将会如

此的情况下作出决定的。悲剧会不知不觉地夺走一个人的生命。赫克托耳就是其中之一——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死期已至,尽管我们在那之前就作好了准备。帕特洛克罗斯是另一个(虽然在悲剧果真发生的第16卷,到处都有他厄运将近的反讽和提示,只有读者才知道)。阿基琉斯直面自己的悲剧,毫不畏缩。

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在第18卷中,阿基琉斯给出了他的答案——一个人的生命值得用来报复杀死自己爱友的人。从很多方面来看这都是个惊人的决定——阿基琉斯是在自寻死路。但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也是个极其英勇的决定。在第1卷中,物质回报和英雄地位对阿基琉斯来说是关键,这样一个荷马时代是离我们很远的。阿基琉斯选择了死亡,而不是去赢得不朽的荣耀(尽管他希望自己的战功将永垂不朽),正是因为他自己对帕特洛克罗斯之死负有责任。

然而,随即而来的后果对阿基琉斯来说是非常无情的——他已经成了一个固执的好战者,史诗以他一心寻求复仇的方式强调他是多么符合人性的常态。在对复仇的渴望中,他变得疯狂,几近兽性。众神如此认定——阿基琉斯就像一头忘却怜悯,不顾廉耻的狮子。

他陷入了疯狂,也难怪复仇无法给他带来慰藉。这让第24卷显得如此引人注目。沉迷于复仇却无法解除痛苦的阿基琉斯停止了对尸体的蹂躏,把赫克托耳还给了他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尽管宙斯向忒提丝保证归还尸体会给阿基琉斯带来荣耀,但这并不能改变最后的悲剧。阿基琉斯知道这是宙斯的主意,自己别无选择。此外,他对普里阿摩斯那段著名的抚慰与其说是抚慰倒不如说是开导。他明白他们的悲剧交织在了一起。阿基琉斯说,生命福祸参半,对普里阿摩斯和他自己的父亲佩琉斯都是如此——是阿基琉斯让普里阿摩斯失去了儿子赫克托耳,也是他让自己失去了帕特洛克罗斯,而他的父亲佩琉斯不久也将失去儿子。不过普里阿摩斯和阿基琉斯怀着敬佩互相凝视是个非凡的瞬间——好像普里阿摩斯在这个杀死了自己爱子的男人身上看见了赫克托耳的影子,而阿基琉斯在这个最大敌人的父亲身上看见了孤独、但日后会更加孤独的老父亲佩琉斯的影子。这无疑让我们领会到除了复仇,生命还有更多意义,男子气概也并非只意味着杀戮。

至此,在西方第一部文学作品中,我们细致入微地挖掘出了重大的人性主题,虽然是在特定而陌生的故事背景下,但打动了我们所有人。《伊利亚特》里与其说发生了什么(情节是很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核心人物阿基琉斯的内心发生了什么。这将成为日后很多文学的模版。

《伊利亚特》也是世上第一部悲剧。在希腊悲剧诗人们为舞台创造媒介的两百年前,荷马就已经在帕特洛克罗斯的塑造上抓住了悲剧的基本性质,甚至在阿基琉斯身上表现得更多——一个起初被委屈的拥有神之血统的英雄,他发现自己的世界因太过自由的决定而灰飞烟灭,而他的伟大在于明知自己的死亡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后果,也拒绝放弃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精选3篇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精选3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1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

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 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 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 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

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的一首,全篇共有24章。据《伊利亚特》的原前言,本书叙述的是古希腊人与特罗亚人之间的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原因起源于神之间的纷争。可以归结于神明之间的争执,争执有涉及于凡人。神明之间的纷争是据说主神宙斯从普罗米修斯那里得知,他若同女神忒提斯结婚,生下的孩子将会推翻他的统治。宙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决定把忒提斯下嫁凡人。在忒提斯与米尔弥冬人首领佩琉斯举行婚礼时,争吵女神因未受邀请而进行报复。而神与人的联系来自三位女神去寻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裁判,谁是最美的女神?后来帕里斯把美誉判给阿佛洛狄忒,女神就帮助他把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世间最美的女子海伦拐回特罗亚。希腊人对特洛亚人和平交涉不成,后希腊人组成联军,从而开始了特洛亚战争。 全文围绕着战争展开来写,第一章写的是战争的第九年的某一天的故事,一直写到双方最后协议停战十二天。在我阅读《荷马史诗导读》中,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发现荷马史诗具有一种严密而奇特的“环形结构”,整个《伊利亚特》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环:第一卷和第二十四卷相似对称,第二卷和第二十三卷相似对称,第三卷和第二十二卷同

样相似对称,如此推导,每一卷都有“姊妹卷”。 在全书中,有着一些特别突出的艺术特色: 插叙倒叙在文章出现,将一个个小故事插入素材中,使得整篇文章更加富有内涵和故事,如在第十四卷中,宙斯受骗陷入赫拉的爱情罗网,在赫拉气球睡眠神帮助她时,睡眠神讲述了宙斯震怒的故事,让本身的情节更加波澜起伏。 全文的细节描写十分丰富,包括环境描写等,尤其是对战争的描写。在第十六卷,帕特罗克洛斯代友出战阵亡中,作者对战士的着装和斗争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全文也多处运用了比喻手法,把人比作动物,如“第425行诗:帕特罗克洛斯见了,也跳下自己的战车。有如两只弯爪曲嘴的雄健老鹰在高峻的岩头大声鸣叫着凶猛厮斗……” 《伊利亚特》的逻辑性极强,其中人物关系复杂,所有这些都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能力。 这一部史诗主要的主题,我认为有一下几个: 愤怒。全诗是以阿喀琉斯的愤怒开头的,但实际上《伊利亚特》是从阿波罗的愤怒开始的。当中,愤怒似乎无处不在,诗人以大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如语言上的威胁、侮辱、抱怨,以及行动上的暴力和杀人,就连神明也一片怨怒。愤怒似乎是永恒的,而人间的愤怒总是被神明的愤怒所牵连。 神明。在我看来,这一切的不幸源于所谓的神明,是他们把愤怒牵连至凡人,使得战争不断,而凡人又不能直接与

伊利亚特读书笔记

伊利亚特读书笔记伊利亚特读书笔记(一) 虽然从小就知道荷马,却从未看过《伊利亚特》或《奥德赛》,这次选修西方文学史才让我有了这个机会。 我非常震惊于这本书。传说中荷马是位盲诗人,他记录了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荷马描绘了10年战争中最精彩绝伦的一部分,让我对神秘的希腊文化无限地向往。 《伊利亚特》中,两位主角的形象都十分饱满,阿伽门农是典型的统治阶级,很霸道很专制,但是让我惊讶的是他很勇于承认错误,肯为了整个希腊联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些尊严,低头向阿喀琉斯认错,并将自己的宝贵财富相送,我觉得这是整个希腊联军十年不倒很关键的一个因素。而阿喀琉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勇士,他英勇善战,为人正直,

对阿伽门农的无理、嚣张直言不讳,他也很讲义气,因为自己好兄弟帕特洛克罗斯的死,他气愤填膺,杀了赫克托耳以复仇。这真的是大快人心。 另外,书中富有特色的是有许多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比如众神之首宙斯、宙斯之女——智慧和艺术的女神雅典娜、海洋女神忒提斯、火神赫淮斯托斯等。阿喀琉斯的英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众神的相助,实在是天之骄子啊。 看完《伊利亚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希腊人真的很神奇。首先这本书只描绘了10年战争中的第十年中的几十天,这个描写方法实在比很多大学生喜欢的报流水账高明许多。而且希腊人富有想象力,将这么多的神话人物创造出来并参与了这场战争。另外,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来看,那些创作这本书的行吟歌手的逻辑似乎相当好,基本没什么情节的纰漏,这个比国内很多电视连续剧甚至美剧都要厉害,他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绘也很出色,虽然简单

荷马史诗读后感20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20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一): 有一本书,名叫《荷马史诗》,它包括了两个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我最喜欢《伊利亚特》这个故事。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希腊最勇猛的将领阿基疏斯应对节节失利的危急局面,抛开与主帅的个人恩怨,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最终,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所以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阿基疏斯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同时有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这些弱点往往会酿成大错。 《荷马史诗》叙事生动明确,语言流畅。书中的英雄人物热爱生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荷马史诗》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世界文学殿堂。 荷马史诗读后感(二):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资料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齐,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构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修改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日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供给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礼貌时代的主要遗产。所以,《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述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读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读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读后感8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读后感1 最近给我一本它的名字叫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它讲述了:一个又聋又盲的女孩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在老师的帮助下,挣脱了无边的黑暗,与正常孩子从顶级哈佛大学毕业的故事。 我从这个不同于正常孩子身上看到了一种令人钦佩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海伦·凯勒并不屈服于命运的不公,也不怨天尤人,她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以永不言败的精神,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做。当她触摸到水的时候,就坚定了识字改变命运的信念,一笔一画地学一字一顿地读,她触摸世界万物,以最原始的方式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在知识面前永不满足,以几分较真,倔强的态度对待学习正是这份态度预见了海伦·凯勒终将灿烂光辉的人生之路。 在她成功的原因除了她个人不懈的努力外,还有一个人奠定了她的成功。那就是海伦·凯勒的老师——沙利文小姐,她给予了海伦凯勒无比的关爱和细致入微的照顾。她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给了海伦凯勒,留下的只有尘封的记忆,她就如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呵

护,无私,无怨,无悔。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并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却拥有一双感知世界的手,她对生活充满信心,但对于耳聪目明的我们却不止一次抱怨命运的不公。海伦·凯勒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一种美;沙利文小姐倾其一切的置身教育也是一种美。其实美无处不在,只要少一点急燥,多一点热爱,你将发现生活竟然如此美好。天长地久的友谊是一种美;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一种美;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也是一种美。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相信我,触及你心灵最底层的感动也是一种美,美得纯粹自然,不需要任何修饰。 让我们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吧!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优秀读后感2 今天我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 海伦·凯勒从小就是盲聋人,在莎莉文小姐的引导下,她站了起来,并开始读盲文和学写字。后来初中时,没有了盲文课本,多亏莎莉文小姐翻译,海伦才走进了大学。在大学梅西先生则帮助了她,把资料全都整理出来。她非常喜欢书,远远超过普通人。童年时,她最喜欢《方德诺小伯爵》;她还读过《伊利亚特》,这本书使她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我觉得海伦·凯勒为什么成名,是因为她有一种信念在心中萌发,这种信念使她从孤独到温暖,从黑暗到光明。这种信念就是坚持。她曾说过一句话“一次斗争就是就是一次胜利,再坚持一下,我就能到达辉煌的人生顶峰——我希望的顶峰!”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摘抄

荷马史诗读书笔记摘抄 正如雨果说的: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 人成功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以下内容是为您精心的荷马史诗读书笔记摘抄,欢迎参考! 《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的圣经”。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 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奥德赛》叙述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 十年漂泊的故事。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 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

琉斯,他是个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但是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 《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部杰作。 正如雨果说的:一部杰作已经成立,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人成功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 荷马带我走进世界文学史的殿堂!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着,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读后感四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四篇 荷马史诗是对人性的描写,写得很华美,也很真实。可以看作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作深刻的写实。下面是收集的荷马史诗读后感四篇,欢迎阅读参考! 最近在图书馆借了《荷马史诗》,读了这本书之后,发觉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欧洲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荷马是一位传说性的人物,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之间,据说他是小亚细亚地方爱琴海一带的人。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同时又是一位诗人。他背着古代的希腊七弦竖琴,四处漂泊,把自己的诗吟唱给人们听。他的诗在七弦琴的伴奏下,美妙动听,情节精彩,深得人们的推崇。古希腊流传最久远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他的作品,因此,历史上称为“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长篇叙事史诗,是欧洲的“文学圣经”,是属于英雄的叙事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叙述宙斯爱上了海神的女儿忒提斯,但是他从预言中得知,他与忒提斯生的儿子会比他更强大。为了保住权力,宙斯放弃了忒提斯,并把她嫁给了凡音的一个英雄。奥林匹斯众神都去参加忒提斯的婚礼,只有纷争女神没有受到邀请。为了报复,纷争女神在婚宴中扔下一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芙罗狄忒都认为自己最美,自己应该得到金苹果。宙斯将裁判权交给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三位女神为了得到金苹果,纷纷向帕里斯许愿。美神阿芙罗狄忒许诺道:如果我得到了金苹果,我将

把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送给你做妻子。于是,帕里斯最后决定将金苹果送给美神阿芙罗狄忒。得到了金苹果的美神,也如约帮助帕里斯拐走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于是希腊人推选阿伽门农作为联军统帅,前往攻打特洛伊。战争进行了十年,众神各助一方。最后,希腊人用著名的木马计战胜了特洛伊人,毁灭、洗劫了繁华的特洛伊。 《奥德赛》叙述在攻陷特洛伊之后奥德赛归国途中的十年漂泊。而且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故事。奥德赛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才得以重返故乡。史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始写他第十年漂流到斯赫里岛上,受到当地国王的款待。他向国王讲述了自己海上漂流的经历:他在海上遇上了风暴,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吞食了他的伙伴,神女喀尔刻又把他的其他同伴用巫术变成了猪。他游历了冥土,见到了许多熟人的亡魂,躲过了用歌声惑人的塞壬妖岛,逃过女妖斯库拉和藏在漩涡下的女妖卡律布狄斯,他在船只被宙斯击沉后流落到一个海岛上,被女神卡吕普索挽留,七年后才离开。之后他来到了斯赫里岛。国王听完他的遭遇后,派船送他回家。与此同时,他的儿子帕雷马科正在四处寻找他的踪迹。伊大卡的贵族以为奥德赛已经死去,也正纷纷追求他的妻子皮涅罗普,逼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赛扮成乞丐终于回到家中,与其子杀尽那些卑鄙的恶人和小人,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

荷马史诗读后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 导语:《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有一本书,名叫《荷马史诗》,它包括了两个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我最喜爱《伊利亚特》这个故事。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希腊最勇猛的将领阿喀琉斯应对节节失利的危急局面,抛开与主帅的个人恩怨,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重遗产。这两篇故事相传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古希腊民族历史。阿喀琉斯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同时又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这些弱点往往会酿成大错。 在读《荷马史诗》时,我有一种百感交集的味道,里面有着艰难、悲哀、痛苦,也有着一丝快乐和期望。书中情节

生动,引人人胜。书中的英雄人物热爱生活,追求道德,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性是奥德修斯不怕困难,用他非凡的智慧和意志战胜各种磨难的精神,告诉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要有毅力,不能畏缩不前。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我们要做善良、正直、勇敢的人。 《荷马史诗》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世界文学殿堂,同时也给更多热爱文学的小读者们带来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 请为我述说,缪斯啊,那位机敏的英雄,在摧毁特洛亚的神圣城堡后又到处飘泊,见识过不少种族的城邦和他们的思想;他在广阔的大海上身受无数的苦难,为保全自己的性命,使同伴们返家园。但他费尽了辛劳,终未能救得同伴,只因为他们亵渎神明,为自己招灾祸:一群愚蠢人,拿高照的赫利奥斯的牛群饱餐,神明剥夺了他们归返的时光。女神,宙斯的女儿,请随意为我们述说。 诸神归还奥德修斯的和平与家庭的同时,我也被故事所动容。古老的希腊在冥冥的记忆中淡淡地,像画卷一般一点一点完整地摊开。这样才算有了结果。我在某个早晨开始阅览,也在某个早晨感悟至深——第一次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历史重重地握手。 我不是一个善于评书的人,毕竟古典大成,我只闻其貌,未得其详。甚至也是囫囵吞枣地观书。当人类的足迹遍布,

伊利亚特读书笔记

《伊利亚特》读书笔记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主要围绕英雄阿基琉斯的两次疯怒展开,全篇一开始交待残暴、贪婪的阿伽门农王在一次议会中引发了卓越的阿基琉斯的愤怒,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事件又催发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尔杀死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发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愤怒,最后以阿基琉斯为同伴报仇,愤怒平息而收尾。如此看来统领全篇的是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但是从荷马所叙述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左右了阿基琉斯愤怒的却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宙斯和赫拉的的内斗引发了神与神,神与人,甚至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战争。这是受那个时代神化传说的局限,并非出自荷马的意愿。 从目前的观点来看,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是海伦,一个貌美如天神的女人引发的。但从《伊利亚特》的情节来看,荷马似乎否定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是海伦引发的,相反,他认为引发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至高无上的神明蒙惑了阿伽门农王的头脑,从而触发了阿基琉斯的愤怒,使得特洛伊人有机可趁。其实,那根本就不是神明的意旨,而是残暴的统治者,是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纷争不断,这点我们可以从史诗中找到。当然,那个时代的人通常把统治者视若神明,以至于到了今天都有很多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而爆发的,其实大错特错,也是荒唐可笑的,甚至一些学派,如精神分析法也为此奠定了理论基础,说来更是让大家啼笑皆非了。 事实上,特洛伊战争之所以会爆发,无非就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统治更辽阔的疆土,联合各方的首领,而他们又各怀鬼胎,且都想从战争中

捞到好处,或者说是得到战利品。攻城略地,洗劫一空,占为己有,同样,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是如此,抢夺肥沃的土地,俘虏他国的人民,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奴隶。往往把战争美化的是那个时代的文人。然而,荷马却没有,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英雄战死沙场,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他以悲天悯人的叙述力,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这就是荷马史诗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对后世的一种警告,他恸哭着一次次告诉后人,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荷马史诗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复杂的,这是几经转手、改编造成的,《伊利亚特》并非出自荷马一人,所以根据书中的某些内容,很难断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但我们不难发现荷马在歌颂英雄无畏的同时,也提出了鲜明的反战立场。 荷马史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包罗万象的比喻了。其中,用真实的生活作形象的比喻,让人耳目一新。比喻中,诗人为读者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习俗等各式历史图景,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第十八卷写匠神赫菲斯托斯为阿喀琉斯制造铠甲的经过,诗人用了长达150行的诗句来描写阿喀琉斯盾牌上的图画,那上面反映了那个时代日常生产劳动的情景及诸多细节,其中包括大自然的景色,农村和城市的风光,战争、婚礼和宴会的情景,竞技场上的表演,等等。荷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栩栩如生的,常常把战场上英雄之间的搏斗比作狮子、野猪同猎人、猎犬之间的搏斗。诗人善于描写战争,场景宏大,尤其是特洛伊人放火烧阿开亚人的战船,两位埃阿斯力战赫克托尔及众特洛伊将士登船那一幕,让人惊心动魄,如临其境。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在以后的史诗中都能感受到,如《埃涅阿斯纪》、《失乐园》等。

奥德赛读后感

暑假实践内容 内容:读《奥德赛》有感学院: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学号:姓名: 读《奥德赛》有感 上个学期我们大学一部分11级学子有幸参与了大学的英语课课改计划,而我就是其中一员。在此次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欧洲文化》。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学习的东西却不少。《奥德赛》就是其中一部分,起初,老师只是提到了他,并让我们感兴趣的话去观看电影。就是在那之后让我对《奥德赛》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奥德赛》是一部超长的叙事长诗,要想看明白,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希腊神话知识。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辉煌的文明。她是欧洲文明的起点;她是近代哲学的基石;她是现代艺术的萌芽,她的名字叫古希腊。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伟大的国度。她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文明;她开创了人类对精神世界探索的先河;他以文艺的手法记叙了人类历史上首部传奇,她的名字叫古希腊。让我们用最美丽的篇章赞美你,伟大的古希腊、伟大的半岛文明、伟大的神迹。仅以此文献给人类文艺的先行者——荷马 奥德修斯就是那个奉献了木马计而攻下特洛伊城的英雄。但是胜利之后的结果却并没有衣锦还乡那么美好,因为杀死了海神波塞冬的儿子,波塞冬发誓要报复。奥德修斯无论如何也无法渡过大海,只能在外漂泊达十年之久。 与此同时,奥德修斯的妻子和儿子受到四方富豪的侵扰,众求婚者都来向奥德修斯的妻子求婚,他们还住在奥德修斯的房子里,白吃白喝,因为奥德修斯没有回来,也就没有人能把他们赶走。 不过事情还是发生了转机,在雅典娜的帮助之下,奥德修斯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也外出寻父。 书中的主体部分是说奥德修斯的漂泊经历,不在此一一叙述。奥德修斯回家后杀了众求婚者,夫妻团聚。夫妻相见那段写得很好,奥德修斯的妻子为了验证他是真的奥德修斯,故意说当年他们的婚床已经叫人搬走了,奥德修斯大惊失色,因为那张床是他亲手打造的,其中一根床柱是树的树桩,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搬动它,然后两人就相认了。 《奥德赛》与《伊利亚特》被合称为荷马史诗。与气势磅礴的《伊利亚特》不同,在《奥德赛》中荷马以继续的方式描写了奥德修斯与他的儿子特勒马科斯的传奇。奥德修斯象征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中的虔诚、智慧、机警、勇敢。然而荷马并没有因此而将这位英雄刻画的完美无缺,作为一个凡人的奥德修斯其人性中无法磨灭的黑暗面也被展露无疑。荷马在其史诗的前篇《伊利亚特》中,以凡人的奥德修斯村托出了阿基里斯的善良与崇高。 当无心参战的阿基里斯穿上女人的衣服混在侍女中时是狡猾的奥德修斯用计认出了阿基里斯迫使他披上战甲;当阿基里斯用鲜血从特洛伊人的盟友手中夺取丰富的战利品的时候,嫉妒的奥德修斯联合了贪婪的阿伽门农抢夺了本应属于阿基里斯的战利品;当正义的阿基里斯与权力的阿伽门农发生争执时,狡猾的奥德修斯毫不犹豫的倒向了权利;当受尽羞辱的阿基里斯拒绝参战的时候,是奸诈的奥德修斯纵拥阿基里斯的好友帕特洛特罗斯穿上阿基里斯的战甲与赫特托儿决战,最终导致了阿基里斯悲剧的命运。当阿基里斯倒下的时候,贪婪的奥德修斯为夺得阿基里斯的战甲,用恶毒的言语重伤了自尊的大埃阿斯导致这位仅伟大英雄拔剑自刎。在这一章节中奥德修斯作为一个凡人,在他的身上人性中的狡猾、嫉妒、奸诈与贪婪显露无疑。 而荷马在后篇《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则摇身变为了崇高的英雄。当奥德修斯的船队停靠在女巫的码头时,是睿智的奥德修斯识别了女巫的诡计从而解救了他的水手;当奥德修斯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读后感 曾经认为小说中的战争是宏伟壮丽的、气势磅礴的场面,千军万马,浴血杀敌,但真正的英雄总能在战后的黎明曙光中、在遍地狼藉之中找到一片安静的土地,与相爱的人相傍瞭望那个晨昏交替时的天空,缅怀一段逝去的时光,等待下一个黎明。但《伊利亚特》却带给了我一种不同的感觉,未必所有战争都是崇高壮丽的,未必所有英雄最后都能拥有完美的结局。两军交战的喊杀、万马奔腾的嘶鸣、血肉横飞的厮杀,这勾勒出的战场除了气势,更有悲凉,战鼓声中,无数战士倒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抑或是自己的城门前,为自己的国家战到最后一刻也许他们无怨无悔,但闭上双眼的那一刻,他们心中必定还有对这个人世的依恋和不舍,也许他们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挚爱的情人在翘首以盼他们的归来,却还不知此时他们挚爱的人与他们已阴阳相隔,再也无法说上一句安慰的话。战争,不会纯粹伟大的,因为它的背后蕴藏着太多家庭的妻离子散、太多恋人的生离死别,这些对人而言刻入骨髓的痛,使得无论目的多崇高、结果多辉煌的战争,也会蒙上一层难以消散的阴影。 凡有战争,必定会出英雄,就如“乱世出豪杰”一般。我想,未必是战争塑造了英雄,因为英雄的许多品质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或是在战争之前的成长岁月中就早已积淀起来的,但战争却让这些英雄身上的光华得到一种契机以最耀眼盛大的姿态绽放出来,被一代代人传颂,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身上的美无限扩大,不再去介怀他们的不足,最终成就了他们最光辉的形象。我想,此时的英雄已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个人,更是一个人们精神的追求与寄托。但不可否认,他们无疑是英雄,他们的名字能够名垂千古,必定是有他们的勇气、英武、谋略作为最坚固的基石在背后支撑着的。 特洛伊之战最初的起因是女神之间的纷争,却造成了希腊与特洛伊长达十年的旷日战争。《伊利亚特》的战场上主角是人,它尽情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诸神却又一直在白云缭绕之间用他们不朽的双眼注视着这一切,也干涉着战争的进程。冥冥之中是注定无法逃脱的命运,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尔刺死,赫克托尔又倒在了特洛伊城门前阿基琉斯的长枪下。这是人类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但即使这样,人们依旧不会放弃搏击命运的勇气和力量。即使已经知道有些东西自己无力掌控,即使知道天上的诸神已然宣判自己的死刑,依旧不失英雄本色,在死神面前舞剑冲杀,最后一次绽放出自己的光芒,展现给诸神给世人,留证这一生的光彩。 我想,这是人类的尊严与骄傲。 小说中的战争只是一个宏伟的背景,就如舞台华丽的幕布与音效一般,而舞台上真正上演的,是那些借战争而展现出的至真至美的人性。那一幕幕血光剑影间士兵们为国家不顾生死的奋战,那一出出城墙后面女子们痛失亲友的哭泣,那些交织进生命深处的爱与痛,萦绕在滚滚历史长河上空,唱出叩击灵魂的悲歌。诸神掌控时间与永恒,人类的生命却是脆弱而短暂的,但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学会珍惜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和自己终有一天会

《伊利亚特》读书笔记

每个人的护身盾牌的皮带将在胸前 被汗水打湿,他的右手将在毛杆上 感到疲劳;他的马儿将在拖拉 光滑的战车的时候也被汗水打湿 “朋友们,要做男子汉,心中要有勇气, 在激烈的战斗中每个人要有羞耻之心, 有羞耻之心的人得保安全而不死, 逃跑者既不光荣,又无得救可能。” “提丢斯的勇猛的儿子,为什么问我的家世? 正如树叶的枯荣,人类的世代也如此。 秋风将树叶吹落到地上,春天来临, 林中又会萌发,长出新的绿叶, 人类也是一代出生,一代凋零。” 但愿我在听见你被俘呼救的声音以前, 早已被人杀死,葬身于一堆黄土。 ‘他们曾经在吞食灵魂的战争中打斗, 相逢作战,又在友谊中彼此告别。’ 强大的阿伽门农王伸手抓住枪杆, 雄狮般一曳,把枪杆从那人手里曳脱,

挥剑砍断了他的脖子,放松了四肢。伊菲达马斯随即倒地,沉入铜样的梦境,可怜他为了国人,离开结发妻子, 尚未享受恩惠,却付过不少聘礼。 他先给了一百头牛,答应还要从他的数不清的畜群里送给山羊绵羊一千头。可现在阿伽门农剥下了他的精美铠甲, 提着它们回到阿尔戈斯人的阵线。 激烈的战斗会很快使人感到疲乏, 青铜武器如镰刀使大部分麦秆倒地,收获却并不很多,但人类战争的仲裁者宙斯之于将天枰的横杆向一边倾斜。总不能让阿开奥斯人饿肚哀悼死者,每天有那么多人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有哪个人或者什么时候了却悲伤? 我们的责任是葬埋已经丧命的同伴,保持坚强的心灵,对死者志哀一天。 凡是从无情的战斗里活下来的人, 都应该认真安排饮食,这样才能 以充沛的精力永不疲倦地同敌人厮杀,时时用坚硬的青铜武器保自己安全。 人的舌头灵活无比,舌面上的语言

变化万千,丰富的词汇无边无涯, 不管你说什么,都可得到相应的回答。 神们是这样给可怜的人分配命运, 使他们一生悲伤,自己却无忧无虑。 宙斯的地板上放着两只土瓶,瓶里是 他赠送的礼物,一只装祸,一只装福,若是那投掷雷的宙斯给人混合的命运, 那人的运气就有时候好,有时候坏; 如果他只给人悲惨的命运,那人便遭辱骂,凶恶的穷困迫使他在神圣的大地上流浪,既不被天神重视,也不受凡人尊敬。

西方史学史 读《荷马史诗》有感

读《荷马史诗》有感 弗兰西斯·培根在其《论求知》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弗兰西斯·培根将“读史”置于众多求知方法之前,可见“史”的重要所在。“读史”必要研究史学,而世界各国史学之演进,最早还是要追溯神话与史诗。在文字创造以前,人们大多通过口耳相传的方法,保存先民对自然与社会最初的活动记录,文字产生以后,口耳相传的神话与史诗,逐被文人删改纳入诗歌戏曲,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各民族的神话与史诗,《荷马史诗》正是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我同意史学史是由神话与史诗而开始的观点,神话与史诗反映了每一个民族在步入文明时代之前的一面镜子,不仅西方国家,中国也是这样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神话与史诗反映了人类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等原始先民的最初意识形态。史诗并不一定是历史,但史诗中包含着很多的史学因素,在历史学正式产生以前,古希腊人把史诗当做历史来看待,著名的《荷马史诗》就被古希腊人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学习启蒙的教材。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创作,荷马,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的爱奥尼亚,是古希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诗人。但对荷马其人在18

世纪以前,学者们都认为历史上确有此人,18世纪以后西方学者有人质疑荷马的真实存在,并构成了西方学术史上的“荷马问题”。但如今学术界认为确实有荷马其人,荷马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古老神话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整理定型后记载下来,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史诗,用荷马本人得其《荷马史诗》名,编成后的史诗还在不断地进行增删补充。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荷马史诗》才能得以形成正式文字,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力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的。《荷马史诗》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荷马史诗》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主题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里斯与阿伽门农之间的争端。《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十年未果,而勇将阿基里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乃与阿伽门农复合出战,并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英勇作战,赫克托尔战死,特洛伊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王子葬礼,但特洛伊城仍严防死守,希腊联军无法攻克,最终想出以“木马”献于特洛伊人,即木马大战的方法攻陷特洛伊城。特洛伊人好大喜功,减轻防御措施,相互庆祝,最终导致希腊联军攻陷特洛伊城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活动。

读《恶意》有感800字 《恶意》的读后感_读后感

读《恶意》有感800字《恶意》的读后感_读后感 读《恶意》有感800字 ——蔡晨 在这本《恶意》中,东野圭吾采用叙事笔记体,通过各自人物的自述或记述,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在不同的视角之间进行转换,将第一视角的好处发挥到了极致,披露最低限度的事实,让读者也逐渐戴上第一人称的眼镜,从而身临其境到不可自拔的地步。 事实与真相通常完全不相干。 什么是事实?什么才是真相? 故事由一场杀人案展开,死者是主角野野口修的同学,作家日高邦彦。 作为第一个发现日高遇害的人,野野口受到了加贺警官的询问,巧的是,加贺竟然是野野口的旧识。 在加贺的视角中,野野口的供词和记录案件的笔记都有疑点,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加贺将野野口锁定为犯罪嫌疑人,但在野野口认罪后,加贺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加贺掉入了野野口精心设计的陷阱中,所有的线索环环相扣,看起来是事实却又不是真相。 野野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坐实他犯罪者的身份,他抄写日高的作品,偷走日高已故前妻初美的照片和围裙,制造他的杀人动机,让大家以为他是日高的影子作家,给日高泼脏水。 陷阱从一本书开始破裂,那就是描写烟火师傅的《死火》,加贺发现野野口家中存有原稿,野野口命名其为《圆火》,在调查中,加贺发现,常去烟火师傅店里的人并不是野野口口中的自己,而是作者日高。 看到这里,我甚至感觉周遭一阵凉气扑来,在野野口的自述中,我看到他对成为日高影子作家的愤恨,对日高的不满,甚至我也认为日高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我又想起在书的开头,日高虐猫的事件,原来从那里开始,野野口就为捏造日高抄袭、暴虐的形象埋下了伏笔。 最后,作者以加贺的总结性推理,野野口修的默认结束了这本书。 野野口的犯罪源于恶意,源于他对日高的妒忌。 从小长大的同学,完成了他成为作家的梦想一举成名,还娶了温柔美丽的妻子,而自己却只能创造出儿童文学。 他妒忌日高,在他得知自己癌症复发后,妒忌之火愈烧愈烈,自卑的心理极度灰暗,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我就是看他不爽。” 这是加贺发现学生欺凌同学后询问的答案。 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诠释了人性的恶意。 为什么会不爽?自然是源于妒忌,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心寒。 妒忌的心人人都有,一旦这种心思无法控制,就会做出不可挽回的事,这可能就是《恶意》想要告诉我们的。 平家物语读后感(一) 钟声的回响 Iyenasu “祗园精舍之钟声,响诸行无常之道理。婆娑双树之花色,显盛者必衰之真谛。骄奢者绝难长久,宛如春夜梦幻。横暴者必将覆亡,仿佛风前尘埃。”——《平家物语》卷首语伴随着祗园里的阵阵钟声,日本中世名门望族——平家的兴衰剧,就此上演。平家因族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读后感(一) 虽然从小就知道荷马,却从未看过《伊利亚特》或《奥德赛》,这次选修西方文学史才让我有了这个机会。 我非常震惊于这本书。传说中荷马是位盲诗人,他记录了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荷马描绘了10年战争中最精彩绝伦的一部分,让我对神秘的希腊文化无限地向往。 《伊利亚特》中,两位主角的形象都十分饱满,阿伽门农是典型的统治阶级,很霸道很专制,但是让我惊讶的是他很勇于承认错误,肯为了整个希腊联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些尊严,低头向阿喀琉斯认错,并将自己的宝贵财富相送,我觉得这是整个希腊联军十年不倒很关键的一个因素。而阿喀琉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勇士,他英勇善战,为人正直,对阿伽门农的无理、嚣张直言不讳,他也很讲义气,因为自己好兄弟帕特洛克罗斯的死,他气愤填膺,杀了赫克托耳以复仇。这真的是大快人心。 另外,书中富有特色的是有许多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比如众神之首宙斯、宙斯之女;;智慧和艺术的女神雅典娜、海洋女神忒提斯、火神赫淮斯托斯等。阿喀琉斯的英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众神的相助,实在是天之骄子啊。

看完《伊利亚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希腊人真的很神奇。首先这本书只描绘了10年战争中的第十年中的几十天,这个描写方法实在比很多大学生喜欢的报流水账高明许多。而且希腊人富有想象力,将这么多的神话人物创造出来并参与了这场战争。另外,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来看,那些创作这本书的行吟歌手的逻辑似乎相当好,基本没什么情节的纰漏,这个比国内很多电视连续剧甚至美剧都要厉害,他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绘也很出色,虽然简单易懂,但又很生动。在这场持久战中,希腊人与特洛亚人的智慧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作为一个为自己祖国悠扬文化自豪的人,我也深深地钦佩着希腊文化,这次阅读《伊利亚特》让我真正地“放眼看世界”。 伊利亚特读后感(二) 当我合上《伊利亚特》这本书时,我陷入了沉思。这本书太精彩了,内容也太博大了,它再次向人们展示了当年那场惨烈壮观的战争场景,怪不得被称作不朽的伟大史诗呢。很久很久以前,当这个世界上还只有神话中的英雄种族时,在爱琴海的东岸,有一座由国王普里阿摩斯统治的特洛伊城。由于神灵们的怨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原本繁荣富强的特洛伊城却注定要遭受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为此无数英雄倒在了它的城墙下,这其中有进攻方阿开亚人,也有防守方特洛伊人。最后,特洛伊被一场大火烧成了灰烬,几乎所有的特洛伊勇士都壮烈地为国捐躯。这就是本书描写的特洛伊战争。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可怕的悲剧呢?----这可能令人难以置信。首先,我要从一场婚礼开始讲起。就在位于爱琴海另一边的佩里翁山上,

《荷马史诗》读后感_心得体会

《荷马史诗》读后感 今天的西方文明的摇篮是希腊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是爱琴海文明。一说起希腊文化,我们总会想到美轮美奂的希腊神话。可是,希腊神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往回追溯,追溯至爱琴海文明。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史诗。当然,大部分已经流失了。不过,两部非常重要的史诗流传了下来,一部是赫西俄德的《神谱》,一部是荷马的《荷马史诗》。至于说荷马是一个盲人,或者荷马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甚至亦或没有其人,这已经不重要了。 《神谱》简单来说,就是讲了神的谱系。最先有了大地之神盖亚,创造了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又和母亲大地之神盖亚结为连理,创造和平之神克洛诺斯以及一系列泰坦诸神。而和平之神克洛诺斯又和自己的姐姐瑞亚相结合,生下了一些列神,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雷电之神宙斯了。而后来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希腊神话—奥林匹斯诸神了,这些神都是宙斯的孩子,包括阿波罗、雅典娜、阿佛洛狄忒……这批神就已经和我们人类非常相似了,神人同形同性,和人有一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宙斯和诸神到处沾花染草,和凡人生下的孩子就叫英雄,hero,血液里流着一半神的血。用丹纳的话来概括希腊诸神以及英雄,就是“在天上颂之为神明,在地上颂之为楷模”。 我们在《神谱》中尤其要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一个看不见的东西在背后笼罩。我们来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先是乌拉诺斯想

尽一切办法避免儿子夺权,但是最后还是不能避免;接着是克洛诺斯避免儿子夺权,但是最后还是狡猾的宙斯骗过了;接着是宙斯为了避免被夺权,审问普罗米修斯,据说普罗米修斯最后还是泄露了这个秘密,把提修斯嫁给凡人。我们中国人常说“有个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但是我们看到希腊诸神之王往往摆脱不了这个被推翻的结局,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命运”。而命运这也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按照吴国盛的说法,也是成就了西方科技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后话了。 《荷马史诗》分为两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伊利亚特》主要讲了特洛伊战争的十年中的最后一年的一个小故事。《伊利亚特》开宗明义,阿克琉斯的愤怒。特洛伊战争足足打了九年了,而战争仍然没有结束。在这个当头,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抢走了阿克琉斯的战利品—女人。阿克琉斯一怒之下就退出了战场,于是,特洛伊的赫克托耳就占据了上风。在这时,阿克琉斯的一个朋友就穿上阿克琉斯的铠甲代替阿克琉斯出战,最后被赫克托耳杀死了。这一下,阿克琉斯愤怒了,再次回到了战场,杀死了赫克托耳,故事到此结束。《伊利亚特》对整个过程的描述,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跌宕起伏。 但是,我要在这里特别夸赞特洛伊的英雄,赫克托耳。其实《伊利亚特》更像是一部《特洛伊记》,是为特洛伊而写,为海伦而写,为赫克托耳而写,为特洛伊的英雄而写。赫克托耳是特洛伊联军一位非常睿智的领袖,不但英勇杀敌,而且很有人性,更是敬重神灵。他不同于阿克琉斯,阿克琉斯会耍小脾气,会让母亲去向父亲乞求更多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 我想,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在古代希腊应该是耳熟能详的,那些遥远的英雄故事世世代代在人们中间传诵着,在这样的状况下,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每个人都知道那些英雄的结局,每个人都知道奥德修斯经过多年漫长的漂流,终会返回家乡,和妻儿团聚,过上和美的生活,也都了解在特洛伊城下赫克托耳一定会杀掉阿喀硫斯忠诚的伙伴帕特洛克罗斯,以至于阿喀硫斯在无法忍受的悲痛之下发誓为战友报仇,最终呼唤来自己死在特洛伊的命运,下到地府,永远无法返回家乡…所以史诗本身的任务从一开始就和现代那些侦探小说有所不同。那些侦探小说总是试图将罪犯写得平易近人,以至于你读到最后几页发现某个人畜无害的老太太是某个连环杀人案的凶手时,会吓得头发都站起来然后受到极大的震撼,不,不是这样,荷马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是不这样的,《伊利亚特》——他的结局是所有希腊人了然于心,早有准备的,所以你可以看到荷马处处都好像在提醒听众,就好像我们将要和阿喀硫斯共同迎来最后的那个显而易见的结局。 和永恒的神明相比,人的生命终究是有限的,终究要受到各种限制,这个观点在故事中反复渲染着,白天到来战士们在战场上一个个倒地身亡,就连赫克托耳也哀叹着神拥有无限,而人类却没有办法得到。阿喀硫斯的所有疑惑都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来,他看到人类的生活本身就有这种种矛盾和无法调和的无奈,所以他一直在犹豫在迟疑,为什么人的痛苦是如此漫长?年轻人在战场上夭折,而战争这种带给人无数痛苦的东西本身又是毫无道理的,少女们被随便塞给某个人,就好像是一个物品,老年人享受安静的一生,到老的时候却惨遭厄运。荷马他带出了很多著名的希腊神话来烘托那种疑惑,在那些故事里妄图和神明还有命运对抗的凡人免不了遭受厄运,而这样的厄运是理所当然的吗?阿喀硫斯试图躲避这样的厄运,但是在希腊人看来害怕死亡不是好的品质,正如白天人们在战场上拼命厮杀,夜晚却会极度狂欢,对悲惨的事情加以消解一样。 然而尽管死亡对于每个战士而言都是近在咫尺,他们也绝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