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化学重要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

中考化学重要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

中考化学重要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
中考化学重要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练习卷

1.为了除去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增加其他气体的量,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A. 铁丝

B. 木炭

C. 蜡烛

D. 红磷

【答案】D

2.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种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甲同学使用红磷的量太少,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 甲同学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甲同学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 甲同学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答案】D

3.实验室里可用如下图装置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注射器内有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跟外界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厘米处。实验时,用热水对玻璃管内足量的白磷微热,反应开始就撤离热水,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活塞移动的情况是

A. 向左移动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B. 向右移动到6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C. 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5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D. 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答案】D

4.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已知相同条件下集气瓶中气体压强与气体所占体积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均是由燃烧瞬间产生了大量气体引起的

C. 图 3 中p′=p0是因为该实验装置漏气造成的

D. 由图 2 中 p= 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21%

【答案】D

5.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答案】B

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活塞前沿停在____________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装置气密性好

(2)8mL

(3)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活塞先右移动,后左移动;最终在8mL刻度处

(4)可能会导致活塞右移冲出脱落

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也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固体氮化镁。

(1)中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镁条只和空气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

(4)综上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试验中红磷的替代品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5)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2)镁条燃烧消耗瓶内的气体,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

(3)21 氮气

(4)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5)镁+二氧化碳碳+氧化镁

8.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小块白磷,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把集气瓶

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集气瓶内的长导管伸到瓶底,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到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2)若实验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答案】(1)先下降后升高

(2)(b﹣a)=(c﹣a)×1

5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分组实验探究。

Ⅰ组:(1)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_____。

Ⅱ组:Ⅱ组同学发现Ⅰ组实验可能产生实验误差,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下图是Ⅱ组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__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弹簧夹夹紧气球口部后,检查装置一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足量

(2)A 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 (1)起缓冲作用,防止装置内压强过大而使橡皮塞蹦出来

(2)装置一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3)将注射器向后拉开一段距离,后松开注射器活塞,又回复到原处,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0.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装置如图1),通过该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回顾】

(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1/5。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_______。

(2)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放入集气瓶内,实验缺陷:①测定结果不准确;②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能否设计一套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验改进】

改进一: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装置:用一个100mL 量筒倒扣在水中,使量筒内外液面均位于40mL 处,量筒内浮着一个贴有银片的小木块,银片上放有足量白磷,将整套装置置于垫有_________(填仪器名称)的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一会儿,白磷发生燃烧,量筒内液面上升,向烧杯内加水直至量筒内外液面相平,读出此时液面所对刻度。

(3)放白磷的平板用银做的原因是:银的__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性好,易将白磷温度升高,且化学性质稳定。

(4)最终,液面大约位于量筒刻度______mL 处;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改进二:兴趣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4(选用容积为40mL 的的试管作反应容器,注射器活塞初始位置为20mL 处,注射器空间为20mL ,活塞与内壁摩擦力及连接管空间容积忽略不计)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兴趣小组同学装配好图4装置,确认气密性良好后,将弹簧夹松开,直接给足量的红磷加热,红磷燃烧后,一开始活塞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反应完全并冷却后,注射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约为_______mL(填整数)刻度处。

【交流反思】

(6)对照图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何优点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经典赏析】氮气

【实验回顾】

(1)未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2)污染空气 (合理答案皆可)

【实验改进】

石棉网

(3)导热

(4)32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5)向右移动 8

【交流反思】

(6)减少实验误差(不污染环境或便于读数)(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全)之欧阳家百创编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常见的装置 (全) 欧阳家百(2021.03.07) 江苏省特级教师赵美荣 序号装置实验操作 图1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2闭合电源开关,电阻丝发热,温度达到40 ℃时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装置冷却后,由于左侧中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减小,水会在左侧中上升,且上升到1刻度处。 图3先关闭弹簧夹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灼烧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然后立即塞紧橡皮塞。 由于白磷的着火点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4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足以使白磷着火燃烧。 燃烧完毕,待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瓶内。 图5在一封闭的试管内放一颗白磷,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注射器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注射器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注射器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6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一颗白磷,用胶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胶塞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胶塞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图7用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使白磷燃烧。 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 cm处。 图8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达到40℃。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4处。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精)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专题作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所示。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处。 2、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大约1/5 。 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过少、装置气密性不好、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实验后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 3、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1;(2氧气(如镁带不行);(3)生成物不能为气体(如硫粉、木炭等不行)。 4、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 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 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 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 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 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最新】中考化学试题:专题(01)空气(空气污染)(含答案)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考点一空气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 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其体积的1/5 。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 4P + 5O2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u u u u u r燃 点燃 2P2O5 5、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足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①红磷量不足;② 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F、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①没有先夹住橡皮

管,然后再点红磷;②燃着的燃烧匙没有迅速伸进集气瓶.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定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2、本质区别:宏观上是看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有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其它的 为混合物. 微观上是看是否由一种分子构成;有一种分子构成的为纯净物,有多种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 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 (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 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层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例1】【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 (10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9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响肠中心学校王家进 2016-9-15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学——《氧气的性质》提供了基础。学情分析: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 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 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 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 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3.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 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1)可用多种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理都是利用某些物质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常用来研究空气成分的药品和装置 研究空气成分的常用药品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如磷、铜丝,因为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物质,一般不选择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也不选择碳和硫,因为它们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燃烧后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装置除课本提供的类型外通常还有如下四种: 图1 注意:所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足量,容器的气密性必须良好,不漏气 【例题】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图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小明用上中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2.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 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34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练习题(含解析)

考点34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一、选择题 1.(2017·南宁)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物 【解析】目前列入空气质量检测的物质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物,氧气可供人类进行呼吸作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A。 【答案】A 2.(2017·抚顺)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2017年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 A.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B.推广使用脱硫煤,防止酸雨的产生 C.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种草D.使用可降解塑料,避免产生“白色污染” 【答案】A 【解析】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推广使用脱硫煤,减少硫氧化物的排放,防止酸雨的产生;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种草,可以保护环境;使用可降解塑料,避免产生“白色污染”,保护环境。故选A。 3.(2017·十堰)PM2.5是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气中PM2.5污染的是() A.空中喷雾 B.植树造林 C. 绿色出行 D. 扬尘施工 【答案】D 【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空中喷雾可以减少或抑制空气中的颗粒物;植树造林可以吸烟除尘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汽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扬尘施工会产生大量粉尘,不利于改善空气中PM2.5污染。 4.(2017·乐山)我市某中学环境监测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下面是他们监测到的部分数据: ... A.同学们在研究中应用了分类比较的方法 B.大量植树造林有利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不同地域都是相同的 D.多次抽测并取平均值可有效避免测定的偶然性 【答案】C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拓展 一、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体会从实验事实导 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如图1)。 现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冷却至室温, 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至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通过实验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原理解释: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小,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且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 积1/5,所以倒流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1/5。 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反应物:1、反应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反应物不能是气体。 3、反应物足量,确保氧气反应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 生成物: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读数: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 这个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 在这个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2)装置漏气;(3)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若该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原因可能是(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3)装置气密性不好;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反应物选择: 1、燃烧法 可用红磷、白磷 加热法 可用Cu 、Hg 比较:A:红磷、白磷 原理相同:4P+5O 2—→2P 2O 5 红磷须外部点燃;白磷着火点很低,微热即可,所以可直接在密闭装置内引燃 实验结果:用白磷比用红磷误差小。 B :Cu 、Hg 汞有污染,不建议使用 2、不可用:铁丝 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不可用: Mg 因为Mg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反应 不可用:S 、C 、蜡烛 因为均有气体生成, ※3、对实验进行改进后, S 、C 、蜡烛也能测氧气含量 原理:S+O 2—→SO 2 C+O 2—→CO 2 蜡烛燃烧生成H 2O 和CO 2 SO 2、CO 2能与碱溶液反应 如:CO 2+Ca(OH)2→CaCO 3↓+H 2O CO 2+2NaOH →Na 2CO 3+H 2O SO 2+2NaOH →Na 2SO 3+H 2O 装置: 三、利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原理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方法一、红磷(白磷)燃烧法 方法二、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如右图所示) 点燃 点燃 点燃 S 或C 或蜡烛 澄清石灰水或稀氢氧化钠溶液 亚硫酸钠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l/5的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拨”)的结论. (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2.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知道: 铜丝+氧气氧化铜 因此对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充有2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完成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约减少了,这是因为.(2)在实验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3)改进后的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有.(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硫(S)和易溶于水的氢氧化钠. 【实验过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 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基本概念模拟试题 精品

初三化学《专题一基本概念》模拟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K-39 I-127 0-16 C-12 H-1 Fe-56 S-32 Al-27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计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木炭燃烧 C.冰融化成水 D.矿石粉碎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净无污染的空气 B.干冰 C.冰和水的混合物 D.液态氢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干冰 B.熟石灰 C.空气 D.醋酸 5.下列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气态化合物是() A. CO2 B. C C. H2 D.CO 6.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水果和花的香虽有一定距离,仍能闻到,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8.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大理石、CaCO3 B.纯碱、NaOH C.熟石灰、CaO D.烧碱、NaCl 9.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括号内)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氯化铝(AlCl3) B.氧化镁(MgO) C.硫酸铁(FeSO4) D.氧化钠(Na2O) 10.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A.碳单质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D.含碳的物质 11.在空气的成分中,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气体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12.在 M + 2O2 == 2CO2 + 2H2O 中,依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M为( ) A.CH3OH B.C2H5OH C.CH3COOH D. CH4 13.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B. 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溶剂质量变小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15.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稀溶液 B.浓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有100g水的溶液 16.对于SO2和SO3这两种物质,相同的是( ) A.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B.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C.相对分子质量 D.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B.由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的单质 C.一种元素只能表现出一种化合价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18.环境科学家的最新观点是“室内污染不比户外污染轻”。室内装潢所用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醛(CH2O)。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6)

最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题选萃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题选萃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 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 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 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 求 答 出 两 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 室 温, 打 开 铁 夹 后, 水 能 否 进 入 集 气 瓶? 为 什 么? ________________ 。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 地 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 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 A 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 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 为单位的刻度.B 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 操作过程如下: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入水并调整 B 的高度.使A 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 处;c .将过量的 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 .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 B 的高度使 容器A 、B 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注:A 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操作a 中检查装置气密性 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填字母)。 A.红磷 B .木炭 C .铁粉 ⑶ 往操作d 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 c m (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 结束时, 装置A 中液面刻度在11cm 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 _______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⑷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 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是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 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精品文档 -* 电10? -■'-] 气 I I I h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专题复习

例题1.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只图2所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A.铁粉 B.磷 C.木炭 D.镁 解析:铁粉、磷、镁在空气被点燃后,生成物通常呈固态,而木炭燃烧后,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并且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全部溶解于水,所以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木炭。 例题2.某班同学用图3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本文开始所述内容可知,对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②③④。 例题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A.蜡烛B.红磷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4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红磷过量,燃烧时才能比较完全地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完全消耗,原因是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所以红磷熄灭后,瓶内仍有少量残余的氧气。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剩余空气的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导管事先未注满水,会引起测量结果如何改变? 导管未注满水,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有一部分存在导管中,所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故氧气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低。 4、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实验要求只有冷却到室温时,才能打开弹簧夹。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去瓶内水的体积减少,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一般不用。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均为气体),而生成的气体的体积会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导致测得结果误差加大;而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瓶内空气的体积几乎不会变化,因而集气瓶内水面几乎不上升。 6、由以上分析可知,做此实验选择可燃烧时的两个条件: 一是该物质在空气中就能燃烧; 二是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为固体。 7、在分析与探究中,就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类详解,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①瓶内仍混有残余的氧气; ②装置漏气; ③红磷量不足,没有将氧气耗尽; ④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⑤导管未先注满水。

2019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精品教育doc

2019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1.(1分)(2019?青岛)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菜刀生锈 B. 葡萄酿酒 C. 食品发霉 D. 瓷盘摔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品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瓷盘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1分)(2019?青岛)下列燃料燃烧时,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 A. 氢气 B. 柴草 C. 酒精 D. 汽油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页 1 第 分析: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即是在反应过程中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氢气、柴草、酒精、汽油等常用燃料的生成物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产生二氧化碳,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正确. B、柴草燃烧的主要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 C、酒精汽油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 D、汽油燃烧产物主要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项错误. 3.(1分)(2019?青岛)光导纤维是由二氧化硅(SiO2)制成的,二氧化碳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Si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得测定、氧气 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得主要成分就是氮气与氧气. 右图就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得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得红磷?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得l/5得结论外,还可推导出氮气(填“易"或“难")溶于水与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拨”)得结论. (3)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2、学课外活动小组得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知道: 铜丝+氧气氧化铜 因此对空气中得氧气含量得测定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得密闭系统内充有20mL空气(如图所示),然后给装有铜丝得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得活塞,至玻璃管内得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请根据您对上述实验得理解回答下面得问题: (1)实验完成后,注射器内空气得体积约减少了,这就是因为。 (2)在实验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得目得就是 (3)改进后得实验只就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得一种方法,您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得可能原因有.(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3。某化学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得体积分数.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得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8S↓+4NaOH(氢氧化钠). 小资料:四硫化钠(Na2S4)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得固体硫(S)与易溶于水得氢氧化钠、【实验过程】 ①取足量得四硫化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得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得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1所示). ②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2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得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 .

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中考试题选萃

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中考试题选萃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中考试题选萃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 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 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 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 cm3、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 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粉 (3)往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__________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6年淮安市第29题)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右图3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它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4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中考化学复习测试题空气、氧气+含答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1讲空气、氧气 第1课时空气 一、选择题 1.(2014,西工大附中适应性训练)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78%)和氧气(21%)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和SO2等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根据沸点不同,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2.(2014,株洲)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通过治理,株洲市的空气质量近年来有所好转。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B.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是氮气 C.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3.(2014,山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C)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成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钟罩内气体压强减小会导致水面上升 5.(2014,襄阳)霓虹灯让我们的生活亮丽多彩,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C)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6.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水蒸气的是(B) A.夏天清晨,草上有很多露珠 B.对着干而冷的玻璃吹气,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C.寒冷的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一层冰花 D.饼干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会变得不酥脆 7.(2014,兰州)某市5月26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仪器总结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 化学方程式:4P + 5O 2 ===== 2P 2O 5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②装置冷却后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 O 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注意事项: 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红磷要过量;③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B. 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②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6)水的作用:降温 (7)根据本实验推测氮气的性质: 1.氮气不溶于水 2.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点燃

C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仪器总结 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不漏气,只有装置气密性良好才能使得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显著减小,水才能进入到广口瓶中。②红磷足量才能将氧气消耗完,测量结果才准确。③火焰熄灭后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由于热胀冷缩缘故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④红磷不能使用硫磺、木炭来代替,因为硫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为气体,不能使装置内气体压强显著减小。 例: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 右图所示的是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是: ?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 ? ? 是 、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实验,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相关的结论。此类题往往要求根据实验操作不当带来的问题加以讨论并利用有效方式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各种思维能力。 例题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热棒接通电源后,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 是 。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通过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注意“烟”与“雾”的区别,并且不能将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相互混淆;分析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的原因时,要结合实验原理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 (1)红磷开始燃烧,产生白烟,随后火焰减小并慢慢熄灭(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 (3)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或烧杯的水面下降),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5 1 变式题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集气瓶内的水不足5 1的原因是 。 (2)采用电热棒加热的优点是 。 (3)假如用木炭代替红磷,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能否取得成功?为什 么? 。 解析 本题是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式。进入集气瓶内的水不足5 1,原因可能是装置内氧气没有消耗完,即反应物的量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等。对照教材实验装置我们可以发现,使用电热棒后,就形成了一个密闭体系,避免红磷点燃后再塞胶塞时,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选择反应物时,除了要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外,还得在反应后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故反应物一般为固体,且只与氧气反应,反应后生成固体。 参考答案 (1)红磷量不足(或) (2)形成密闭体系,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避免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3)不能。因为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无法使密闭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 拓展题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 了右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 25 mL 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 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 电热棒 足量

中考化学测试系列专题03 空气(含解析)

专题03:空气 考试时间: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O2 B.N2 C.CO2 D.稀有气体 2.我市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氮气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河水 B.干冰 C.煤 D.苏打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故选B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 ..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5.“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是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可 吸入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影响较大。下列做法中,不应 ..提倡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 B.大力发展露天烧烤 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尽量采用环保出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大量植树造林;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采用环保出行这些都是有利于节约能源,符合环境保护的常识。故选B 考点:环境保护 6.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在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 A.1︰2 B. 1︰5 C. 1︰4 D. 21︰79 7.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小明,他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