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西石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广西石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广西石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广西石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广西石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以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胡宝清1,2廖赤眉2严志强2 蒋松芳2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2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宁,530001)

摘要:资源、生态环境是广西石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

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以广西

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在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安都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进而进行生态安全区划,并提出了不同生态安全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安

全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安全评价,生态安全区划,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安瑶族自治县

中图分类号:F323,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On eco-security evaluation of county-level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shishan” area ----taking Du’an county as a case. Hu Baoqing, Liao Chimei, Yan Zhiqiang, Jiang Song-fang, (National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Geochemistry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Guiyang.550002, Department of Resource e& Environment Science, Guangxi Teachers College, Nanning,530001 )

Abstract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re the heart and base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Guangxi’ “shishan” area. Eco-security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means tha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n which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depend are balance, and agro-ecosystem is health As a case of study of Du’an county, Guangxi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method, evaluation of eco-security on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per takes the eco-security evaluation of Du’an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reover, carry through the eco-security divisio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eco-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mountain region a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Eco-security evaluation, comprehensive division, county’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U’an Yao county

引言

“石山”系岩溶山区的俗称,具有独特的地质-生态环境。由于地表崎岖破碎,地下洞隙纵横交织,水文动态变化剧烈,地表水漏失严重,旱涝交迭,土地薄瘠,植被生长困难,自然和人为影响的地质灾害频繁,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敏感,环境承载力低;加上土地不合理利用和人口过快增长超过了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造成了石山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使得石山区多为我国最贫困地区之一[1]。广西石山区西北与云贵高原接壤,东南与桂中盆地相邻,宏观上构成高原斜坡带,面积9.87万km2,占广西总面积41.57%。由于水资源极端缺乏,或虽较丰富而时空分布不均,和人口过度膨胀,超出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广西石山区多为最贫困地区之一。

农业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是否安全则直接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科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将是石山生态重建的核心和脱贫致富的基础,是石山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必需解决的问题[2],特别是以石漠化为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61002)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桂科计字[2002]36号-46)

收稿日期:

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具有特色。以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和生态安全区划,可为广西石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建设措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范例。

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同时必须考虑区域的特点。为了客观、全面、科学地衡量生态安全的程度,在评价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主导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生态环境系统的服务功能反映了生态环境系统与人类活动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即人类对生态环境进行的改造作用与生态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反馈作用。基于驱动力――PSR生态环境系统服务的概念框架[3,4],按照层次分析法(HAP)的方法,建立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层次结构体系:⑴目标层,一般把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指数作为目标层,以表征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总态势;⑵准则层,制约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文社会响应;⑶子准则层,表征对准则层贡献的大小,准则层中的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包括人口压力、土地压力、水资源压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包括资源质量和环境质量,人文社会响应包括科技能力和投入能力;⑷措施层,由可直接度量的指标构成,是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基本的层面,生态安全指数就是由它通过一定的计算模型而得到的(见图1)。据此,从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环境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来设定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生态环境压力(A1)资源环境质量(A2)人文社会响应(A3)

人口土地水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投入

压力压力压力发展压力质量质量能力能力

(B1) (B2) (B3) (B4) (B5)(B6)(B7)(B8)

人城人人坡度水有贫平均机农开水森农生态人每百

口镇口均大于域效困耕地耕田垦土林民建设均农户

增化密耕25°面灌人化肥路旱指流覆人投入粮农业

长率度地坡耕积溉口使用密涝数失盖均强度食机械

率C2C3 量地面率面率量度保率率率收C16 C17 拥有

C1C4积百C6积C8C9C10收C12 C13 C14 入量

分比率率C15C18

C5C7C11

图1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Fig.1 Eco-security evaluation hiberarchy model of Du’an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不同的指标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大小不尽相同,为了表明各指标影响生态安全指数的程度,势必进行量化.而当今指标体系的量化分析仍在探索之中。本文采用改进了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3--IAHP)和专家经验估算法相结合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根据对系统贡献的大小,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请专家对各层指标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判断,在汇总各专家评价结果后,

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采用权重加权法,最后得到指数。

1.3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单指标评价

评价指标确定以后,直接用它们去进行评价是困难的,因为各系数之间的量纲不统一,没可比性。只有把它们量化分级,从低到高分若干级别,以反映环境从劣至优变化的实际状况。单

项指标数据多来源于社会经济统计和考察报告,可运用简便的极差标准方法[3]

进行无量纲化。 10min

max min

?--=

x x x x P i i (1)

式中 i P 为赋值,i x 为实际值,max x 为实际最大值,min x 为实际最小值。该公式表征的意义是赋值越大,指标越安全。

如果某因子的量化分级值的环境质量的概念意义与式(1)表征的相反,则该参评因子的无量纲化公式为:

1010min

max min

?---

=x x x x P i i (2)

式中 i x 为实际值,max x 为实际最小值,min x 为实际最大值。

1.4 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采用“生态安全度”来表示生态状况。综合评价模型为:

i i o P W P ?=∑ (3)

式中,o P 为安全指数,i W 为指标权重,i P 为赋值。安全指数越大,区域的生态安全度就

越高。

2 都安瑶族自治县生态安全评价

2.1 研究区概况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西,107o49′~108o34′E ,23°47′~24o34′N ,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带南端--都阳山脉的东麓。除在北部和东部山字型向斜轴部的三迭系碎屑岩形成的侵蚀中低山丘地貌外,绝大部分是典型岩溶地貌,石山面积3 634 km 2,占总面积89%,素有“千山万弄”之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8.2~21.7℃,年降雨量1200~1900mm 。境内地表水少,地下水丰富,但埋藏较深,水量、水位动态不稳,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县总人口62.51万(2001a ),人口密度为152.54人/km 2,其中农业人口58.7万人,占93.9%。因此,都安县岩溶地貌广泛分布,人地矛盾突出,是广西生态环境较差,且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

2.2 生态安全评价过程

从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来源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角度出发,以乡镇为评价单元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考虑到生态安全评价的原则和石山区生态安全的特点,经过分析筛选,建立如下评价指标体系(图1)。

根据评价指标对系统贡献的大小,采用改进了的3标度层次分析法(3-IAHP )和专家经验估算法相结合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表1)。

2.3 生态安全评价结果

在参考原有科学研究成果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现拟4个档次确定其“生态安全度”:不安全:0.00≤o P <3.35;临界安全:3.36≤o P <5.15;较安全:5.16≤o P <7.00。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现状进行了综合评分(表2)。

表1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表

Tab.1 Power coefficient of eco-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指标C1 C2C3C4 C5C6C7C8C9C10 C11C12C13C14

权重系数0.05 0.05 0.05 0.075 0.025 0.08 0.04 0.045 0.03 0.025 0.035 0.065 0.055 0.075 指标C15C16C17C18 B1B2B3B4B5B6B7B8A1 A2A3

权重系标0.095 0.055 0.09 0.06 0.15 0.1 0.12 0.1 0.1 0.13 0.15 0.15 0.47 0.23 0.30

表2. 都安县各乡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及等级表

Tab.2 Eco-secur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 and its grading Du’an various villages and towns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注:该论文原始数据来源于都安县志、都安土地志、都安水力志和森林调查表

图2都安各乡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等级图图3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区划略图Fig.2 Eco-security grades of Du’an eco-security various Fig.3 Eco-security division sketch of Du’an villages and towns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通过对都安县1990-1995年和1996-1999年两个时段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发现:1990-1995年各乡镇平均生态状况大多数好于1996-1999年时段,仅几个乡镇的生态状况有所改善,大部分还处在原来的水平或仍在继续恶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尽管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一定的降低,但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仍在增大;经济社会虽有较快发展,但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科技发展较快,整体科技水平有所提高,但农村劳动者素质还较低,科技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支撑能力并无明显的增强;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率频繁,特别是旱涝灾害严重。

为了深刻地了解生态环境在时间上的变化和掌握其发展趋势,为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把1990-1995年和1996-1999年的生态安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再处理,将90年代后期的生态安综合处理的结果绘制成在图(见图2)。

3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区划

3.1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区划

1996-1999年的生态状况近似现状,因此,把1996-1999年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当成

现状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参考“生态安全度”四个档次,以及根据区域共轭原则,制定一个生态安全等级(表2),把都安全县22个乡镇分为3个农业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综合区,分别用A、B、C表示,C区下又分2个亚区(表3)。并据此作必要的定性分析和绘制出区划图(图3)

表3 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区划

Tab.3 Eco-security division of Du’an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安全区安全

亚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生态安全亚区命名

乡镇名称及代码

A AI 都安峰林丘陵农业综合开发区澄江乡(1)、安阳镇(3)、地苏乡(4)、三弄乡(5)、

高岭镇(7)、百旺乡(19)

B BI 东部峰丛峰林谷地粮、山羊、猪、

防护林、经济林区

板岭乡(13)、拉烈乡(18)、加贵乡(20) 、拉仁乡(21)、

九渡乡(22)

C CI

中西、北部峰丛洼地薪炭林、旱粮、

牛羊、山葡萄、土特产亚区

东庙乡(6)、五竹乡(8) 、大兴乡(9)、下坳乡(10)、隆福乡

(11)、保安乡(12)、永安乡(14)、三只羊乡(15)

CII 南部旱粮、羊鸡、药材、防护林区古山乡(2)、龙湾乡(16) 、菁盛乡(17)

3.2分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生态安全评价和区划的根本目的是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反贫困提供决策参考。结合都安的实际,根据生态安全评价和区划的结果,提出了以下各分区的生态安全建设与反贫困对策:

3.2.1 A区――南部峰林丘陵农业综合开发区

本区地处县域南部,地势较平坦,丘陵占60%,气温适宜,降水充沛,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本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用以生态环境治理的投资强度相对较大,土地利用较恰当,从而使得该区域的生态安全指数相对较高,且有向更安全发展的趋势。本区农业开发对策有:一是围绕粮食基地建设,以双季稻为主,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提高单产和质量;二是加速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巩固商品猪基础;三是迅速扩大甘蔗和豆类生产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四是抓好传统优势水果香蕉、柑橘的同时,积极种植桑树、龙眼、沙田柚、荔枝、无核树等经济林;五是加强田间隙地的保护,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六是大力发展渔产业,充分利用水资源;七是积极开办一批具有“龙头”优势的食品加工厂,增大就业机会;八是加快城镇化,提高人口集聚化程度,以减弱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3.2.2 B区――东部峰丛峰林谷地粮、山羊、猪、防护林、经济林区

本区多为山地,地形复杂,水田少。汈江经过该区,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森林覆盖率为29.2%,树种多为灌木,石漠化比较严重。贫困人口有所下降,1997年比1995年减少了64.2%。总的来说,本区生态环境比较安全,适宜林业生产,可进行林农复合经营。其开发对策有:一调整林种,落实规划,保护、恢复水源林,大力治理石漠化;二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材林,保持一定数量的经济林,促使林业平衡发展;三发展以山羊、猪为主的畜牧业,积极培植引种牧草,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牧草数量和质量;四稳定谷地粮的产量,引进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提高人均粮食;五改良水果品种,发展水果生产;六充分利用刁江的水资源,发展山区小水田,改善耕地灌溉条件;七严格管理矿藏生产,改善作业条件;八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发展交通电信事业。

3.2.3 C区――中西、南部山地林农复合经营区

本区有11个乡镇,大多数贫穷落后,可利用的水土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差,进行过度开垦。人口密度大,为124人/㎞2。森林覆盖率低,石漠化严重,技术人员少,土地开发收益低,生态建设强度又小。旱涝灾害时常发生,以致农作物收入低,且不稳定。这

导致了本区生态环境变差,生态不安全。其开发对策分别如下:

C I亚区--中西、北部峰丛洼地薪炭林、旱粮、牛羊、山葡萄、土特产亚区一适度砍伐薪炭林,保护好原有的防护林,对于裸露严重的石山实行封山育林措施;二调整土地利用,坡度大于25o的耕地要坚决退耕还林,开垦适耕的土地;三大力种植山葡萄,提高经济林效益;四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水利设施建设,保护好限有的水资源;五开发沼气能源,充分利用废渣、废液;六培养“轮作”技术人员,提高产量;七改善机耕路,加大公路密度;八保持具有优势的土特产量,拓宽市场。

C I亚区--南部旱粮、羊鸡、药材、防护林亚区一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复种指数;二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提高人口集聚化程度;三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如种植绿肥,多施粪肥秸杆还田等;四发展以鸡、山羊为主的家庭副业,增加农民收入;五在弃耕退耕的土地及荒坡上,应着适地适树草的原则,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六大力开发药材种植业。

参考文献:

[2] 胡宝清, 任东明.广西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 山地研究,1998,16(2):136-139; 16(3):193-197

[2] 廖赤眉, 严志强, 彭定新. 贫困与反贫困若干问题的探讨[J]. 广西师院学报, 2001,20 (4):214-221

[3] 吴国庆.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 (3): 227-232

[4] 左伟, 王桥, 王文杰等.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18(1): 67-71

作者简介:胡宝清(1966- ),男,江西临川,博士后,副教授,从事喀斯特环境和土地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图2 图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 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 蕴藏量: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 4.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 水体自净: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 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6. 农业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7.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 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8. 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是指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 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化学循环再生规律是囊括自然界中动植物普遍存在地一种固有的,遵循自然动态循环法则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交替更新,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 9. 可持续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 填空题 1.物质的输入输出规律又称为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生物、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十二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第十二章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征,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保护政策。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三节,三学时 第一节、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1学时) 1、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标 第二节、农业环境保护政策(1学时) 1、我国面临的环境危机 2、农业环境政策 第三节、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政策(1学时) 1、我国面临的资源危机 2、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保护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政策的评估与调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征 3、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 4、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保护政策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讲授时引导学生结合资源环境经济学中对再生性资源与不可再生性资源的利用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保护政策。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在讲授基本内容加入提问或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 王金南,田仁生,洪亚雄,中国环境政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 李代福,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模式选择,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9卷1期,p112-113,139 [3] 王东升,杜砚如,鲍建梅,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8期,p11-14 [4] 王雅芹,刘顺英,李树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生态经济,2005年8期,p74-77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张建荣(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中学 735000) 作者简介:张建荣男199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中学一级教师,酒泉市教育学会生物教学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担任本校生物学科组长。市级学科带头人,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2004年在酒泉市生物优质课评选中荣获市级一等奖,近五年来有三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 技术、如何利用生物技术去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技术 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农业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但其整体效益却并不理想,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对农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再加上各种污染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农业的发展,最终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利益,使人们终于认识到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体系。在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上,生态农业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生态农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世界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与人类的生存信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也理所当然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一、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生态农业是生态工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它是总结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并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某一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该体系内的生态平衡为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它原材料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生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统一的综合性结果。概括的说,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全面发展,应用现代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世界农业正迈入生态农业阶段。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答案

2015年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答案(最新) 2015年7月15日更新的题库,序号不一定是这样排,但题目都是这些。下面答案可考96分。 一单选题 1题目: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A.流通顺畅 B.经济发达 C.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D.环境保护 2题目:2013年,南宁市全年的雾霾天数为(72)天,甚至出现连续5天的重度污染。 A.52天 B.62天 C.72天 D.82天 3题目:2013年,广西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从2009年的66845吨激增至(607846吨)。 A.707920吨 B.505830吨 C.607846吨 D.807846吨 4题目: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A.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B.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C.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D.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5题目:《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 A.终身追究制 B.行政责任制 C.负责制 D.追究制 6题目:贵糖公司建设了以甘蔗制糖为核心的甘蔗产业生态工业园区,将(工业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原料甘蔗的单产和含糖量。 A.工业生产和服务业 B.工业生产和信息业 C.工业和农业生产 D.农业生产和服务业 7题目:注重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旅游观,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快推动旅游业从规模增长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 A.规模增长型 B.协同联盟型 C.质量效益型 D.市场推进型 8题目:广西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做好提前部署,加快构建以(桂林)为龙头,“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梧州、贺州—贵港、玉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旅游发展带为骨架。 A.北海 B.柳州 C.南宁 D.桂林 9题目:广西生态农业建设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功地创立了闻名国内外的“(恭城模式)”,即“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模式。 A.恭城模式 B.兴安模式 C.横县模式 D.浦北模式 10题目:生态安全有两类(要素安全和功能安全)。 A.辐射安全与植被安全 B.水安全与空气安全 C.土壤安全和阳光安全 D.要素安全和功能安全 11题目:2014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布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 A.2013-2020 B.2013-2016 C.2013-2014 D.2013-2018 12题目:2013年,北海市海城区通过(控制地下水抽水量及布井密度),基本了控制海水入侵。 A.限制滨海挖沙 B.控制地下水抽水量及布井密度 C.修建拦河闸和防潮闸 D.帷幕灌浆以及地下修坝

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

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 1.C [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少,主要使用大型机械化耕作。] 2.A [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追求效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交通运输条件、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等,都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B [第3题,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区域,⑦位于高大山脉的背风坡、距海较远,降水少。第4题,①农业带纬度位置较高,气候湿冷、无霜期长;市场不属于自然因素。] 5.C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学的、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 6.D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两地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实行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8.A [美国产区的1月平均气温在6~8℃之间,所以不会是纬度较高的五大湖区;美国30?N~40?N东海岸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降水较多;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也较多,所以A项正确。] 9.C [从图中看出中国的年平均气温与北半球最适宜区吻合,年降水量也比美国更接近北半球最适宜区,所以①正确;苹果在冬季不生长,糖分的积累主要是从气温日较差考虑,而不是气温年较差,所以②错;美国产区位于大陆西海岸30?N~40?N之间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而我国苹果产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夏季时美国产区光照条件更好,所以③错;表中中国苹果生产成本远远低于美国,主要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导致的,所以④正确。] 10.C [第10题,“最主要”是题眼,黑风暴大规模袭击与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当的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大风和干旱只是基础条件,不是“最主要”原因。第11题,四个区域中只有塔里木盆地植被最稀疏且多大风天气。] 12.A [读图可知,该地区种植业的规模大于适宜发展种植业的缓坡和平原的规模,所以造成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过度开垦。] 13.D [我国南方地区丘陵和低山面积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着,应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缓坡适宜开垦为梯田发展种植业,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坡度较大的地区不宜开垦为梯田,若发展水稻种植业,会造成水土流失;全面封山育林,也不可行。] 14解析:选D。美国中部和北部为小麦带,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为乳畜带,乳畜带以南的中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实施方案 (此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修改编辑)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二、项目背景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四、市场分析 (9) 五、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0) 六、项目定位和选址 (10) 七、项目建设目标和技术路线 (10) 八、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 (10) 九、资金筹措 (11)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13) 十一、运行机制 (13) 十二、效益分析 (14) 十三、结论 (14)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2、建设单位: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委会 3、主管单位:xx市xxx区农业畜牧局 4、建设地点: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 5、建设年限:2年 6、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内容概括为“四园一线”,“四园”即生态农业示范园、畜禽养殖园、农业科普园、农产品工业园;“一线”即休闲农业旅游线,项目以“绿色餐厅”为中心,通过田间路网,将各园区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北部以自然生态和果蔬采摘为主线,中部以农业科普展示、苗木观赏为主线,南部以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为主线”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争取政府扶持2000万元,自筹4000万元。按建设内容划分,生态农业示范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畜禽养殖园计划投资1800万元;农业科普园计划投资1200万元;农产品工业园计划投资1500万元;“绿色餐厅”计划投资500万元。 8、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到5000万元,年均利润可达到13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2%。投资回收期为4.62年。可以看出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2)社会效益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论文题目: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夫鹏 学号:3136604067 年级专业:13级环境设计2班

目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六、实现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法 七、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 八、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九、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未来应选择的模式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延伸到农村及农村经济发展领域时而生成。在此之前,若干国家的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常规农业现代化投入获得高产的反思,提出了侧重面有所不同的替代模式。人类出现之后,自然协调功能慢慢萎缩,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思维的发达,成了主宰自然优势物种,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有必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结构,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我们国家的不断完善、进步。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农业是在总结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可持续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农业需要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程度的结合,对环境负责的生产体系需要统一考虑一系列物理的、生物的和环境的因素,包括: 1)缩短施肥周期,减少农田养分流失,确保农田中的和外部投入的养分的有效结合。 2)保护和增强土壤储蓄养分、水分和抗侵蚀的能力。 3)有效使用轮作、作物覆盖、绿肥、作物残渣和动物粪便。 4)加大豆科作物和其他来源生物氮的使用。 5)在有机养分供应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平衡、有效地使用化肥。 6)通过作物耕作、栽培手段,包括害虫统一治理和其他形式的生物控制,对害虫、疾病、杂草采用天然控制办法。 7)当害虫监测清楚表明对作物构成威胁、经济损失达到临界值,且使用其他方法明显无效时,考虑使用杀虫剂。 8)保持作物和畜禽的多样性,提高其生物和经济稳定性。 9)选用能够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抗害虫能力的作物品种。 10)对生态过程开展更广泛地多学科研究,重点强调具抗病原、抗虫、抗微量元素缺乏和抗毒性的作物育种。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内容提要】世纪之交的中国可持续研究,亟待尽快形成一个全面综合而又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或分析框架;吸收、借鉴和运用西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时,必须十分慎重,绝不能完全照搬或全盘移植;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必须真正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以能够最终形成促进、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新型战略。 【摘要题】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22 %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第1 号国情报告所得出

的这一极富挑战性的结论,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深思。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Brown 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更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对中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的广为关注。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一、战略观点(注:根据研究者所提出见解的学科侧重或学科倾向,大致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概括为农业生态学、农业和农业地三大学科领域,并不是严格按照研究者自身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区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了中国农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即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 针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应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在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和农业学三大学科领域形成了大量的研究观点。 (一)农业生态学家的观点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马世骏院士为首的生态学家,就开始倡导中国应该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80年代中期,马世骏曾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参与了著名的Brundtland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筹备工作。认为应以生态控制方法

低碳农业、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1.农业工业化过程伴随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过程,目前农业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中国已经占到约17%,化肥使用已经出现过量,农药、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存在着滥用。这不仅影响到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对食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生态农业是反思工业化农业存在问题,利用生态方法,充分发挥自然界的调控力量,力争事半功倍地最大限度增加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调好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态。 3.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包括:(1)农区的生态景观布局,(2)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体系设计,(3)农业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利用。各地需要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及与模式配套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4.循环农业最重要的方法在于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环(recycle)。生态农业包容了循环农业的理念。低碳农业最重要的指标是减少农业过程的碳排放,增加农业体系的碳存储。生态农业能够实现低碳目标,是低碳农业的基本实现形式。 5.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转变是一场产业革命,从工业化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更是一场产业革命。中国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的过渡正处于开始阶段,中国的资源、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压力已经显示此路不通。因此中国农业必须实现后发的超越战略,充分依托高新科技和民间智慧,在人均耕地水平和资源水平低的条件下,通过生态农业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目标。 6.为此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除了宣传、教育、推广以外,(1)建立适应各地的生态农业评估标准,引导农业发展方向,(2)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从“高产”、“高效”补贴为主,向“优质”、“生态”、“安全”方向转变,因此应当改变补贴生产资料为主,转向补贴生态的生产方法和优质产品产出转变,(3)逐步试点和发展和更多依赖市场导向的优质农业产地认证、优质农产品认证、碳汇交易市场、农业污染排放权市场等。

生态文明建设 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药检所周喜应: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四项对策 2015-06-02 09:36|作者:周喜应|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分享到: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周喜应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强调要“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这些都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保护和修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对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生态系统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受人类影响也最大,它是在特定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及其相互作用上,构成的一种人工+自然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开发最早、依赖度最高和破坏最严重的生态系统。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整体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建设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生态农业是改善我国农产品品质,确保食品安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美丽乡村梦想的战略高度认识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保证和维护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为有害生物防控提供天然条件,必须大幅减少农用化学投入品,建立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且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机生态农业。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机制,才能大幅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生态农业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生态农业,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突破,是现代农业的必经途径。生态农业建设可以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构建生态型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产条件,也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 1994年农业部等七部委在《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报告》中指出:“我国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强调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是在良好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

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区别

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 业区别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区别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农业发展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完善,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却似乎不是很明显,在比较它们的发展历程、概念和方向的基础上,得出其不同之处。循环农业是生态农业的高级模式,随着时代的前进,更为先进的农业模式被提出,从而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关键字: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区别 0引言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衣食住行从来没有远离人们。其中农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是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农耕文化已有上万年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历史进程。但在这里面它们有何区别,这便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1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发展 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过渡 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手工工具、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产出等特征。但低产出并不是绝对的,靠天吃饭的农业让人们对是否会丰收难以预料。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生产力也必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从而让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在传统农业对现代化发展中不能满足其强大的后勤保障时,人们便开始使用以大量的化肥、农药、薄膜、灌溉、机械、设施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保证粮食的供应。石油农业便应运而生。高投入、高效益、高产出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生活环境的日趋恶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高污染的弊端也开始凸显出来。如何解决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怎么样才能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问题,这让可持续发展农业走进人们的视野。 生态农业的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力低、消耗低,产量也只够温饱。石油农业则是高消耗、高产出,但是污染太大。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生态农业是最和时宜的。而且,国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水源,有些地区的水资源贫乏就更加苦不堪言。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环境问题让人们不得不反思现代化农业的利弊。这个时候发展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的生态农业无疑是顺时而为的最好解决办法。 “生态农业”一词最初由美国土壤学家W. A-lreche于1970年提出。1981年,英国农学家 ton将生态农业明确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其中心思想是将农业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而不是化学基础上。生态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多种学科理论为支撑,为确保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协调而设计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1]。 循环农业的提出和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 促进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和加强科技兴农工作,促进农业高效持续发展,是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市政府作关于加强科技兴农工作的报告。 一、全市科技兴农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是我市农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设施农业如雨后春笋。科技兴农战略渐深入人心,科技工作环境不断改善,科技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全市科技兴农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与经验 1、大力营造科技兴农工作的良好环境。 实践证明,无论是科技工作,还是科技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市认真执行中央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和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意见》、《关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加速了农业和农业科技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最近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科技服务设施农业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推动工作开展。各级政府加强科技兴农工作,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明确有一名领导分管科技工作,把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有所增加,从2003年至2009年,市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9500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及配套项目建设。近年来,市政府投入农技推广经费450万元。完成了5个基层农技推广站建立,稳定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近三年来,市政府拿出8万元,奖励了一线工作科技人员。实施了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为主要目标的“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沃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国家玉米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标的“绿色证书工程”。所有这些,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2、抓项目建设,强化了农业科技项目引导。我们坚持以组织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为重点,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近五年来,全市共组织实施省、市级农业科技项目52项,落实科技支助经费2000余万元。市科技部门重点实施了无公害元葱生产出口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蔬菜新品种引进开发及安全生产技术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肉牛改良、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推广、畜禽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示范、现代日光温室种苗工厂化生产等项目,市农口部门实施了国家的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西瓜病毒病防控试验等一批科技攻关和先进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引进并应用一批农林畜新品种及新技术,大幅度提高良种覆盖率,解决了生产上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科技经济结合不够紧密、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发挥了成功一点、带动一片、推动一业的作用,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特色产业培育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论文题目: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姓名:葛夫鹏 学号:3136604067 年级专业:13级环境设计2班

目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六、实现可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方法 七、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 八、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九、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在未来应选择的模式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延伸到农村及农村经济发展领域时而生成。在此之前,若干国家的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常规农业现代化投入获得高产的反思,提出了侧重面有所不同的替代模式。人类出现之后,自然协调功能慢慢萎缩,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思维的发达,成了主宰自然优势物种,对自然环境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有必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我国农业发展结构,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我们国家的不断完善、进步。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农业是在总结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可持续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强调农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农业需要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程度的结合,对环境负责的生产体系需要统一考虑一系列物理的、生物的和环境的因素,包括: 1)缩短施肥周期,减少农田养分流失,确保农田中的和外部投入的养分的有效结合。 2)保护和增强土壤储蓄养分、水分和抗侵蚀的能力。 3)有效使用轮作、作物覆盖、绿肥、作物残渣和动物粪便。 4)加大豆科作物和其他来源生物氮的使用。 5)在有机养分供应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平衡、有效地使用化肥。 6)通过作物耕作、栽培手段,包括害虫统一治理和其他形式的生物控制,对害虫、疾病、杂草采用天然控制办法。 7)当害虫监测清楚表明对作物构成威胁、经济损失达到临界值,且使用其他方法明显无效时,考虑使用杀虫剂。 8)保持作物和畜禽的多样性,提高其生物和经济稳定性。 9)选用能够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抗害虫能力的作物品种。 10)对生态过程开展更广泛地多学科研究,重点强调具抗病原、抗虫、抗微量元素缺乏和抗毒性的作物育种。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线作业答案

2015年广西公需科目《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试题和答案(六)(2015-07-19 19:28:02) 转载▼ 标签: 分类:办公考试 财经 教育 2015年7月13日更新的题库,下面答案可考92分左右。 一单选题 1题目:和谐社会的目标是(C)。 A.流通顺畅 B.经济发达 C.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D.环境保护 2题目:2013年,南宁市全年的雾霾天数为(C)天,甚至出现连续5天的重度污染。 A.52天 B.62天 C.72天 D.82天 3题目:2013年,广西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从2009年的66845吨激增至(C)。

A.707920吨 B.505830吨 C.607846吨 D.807846吨 4题目: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A)。 A.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B.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C.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D.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5题目:《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A)。 A.终身追究制 B.行政责任制 C.负责制 D.追究制

6题目:贵糖公司建设了以甘蔗制糖为核心的甘蔗产业生态工业园区,将(C)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原料甘蔗的单产和含糖量。 A.工业生产和服务业 B.工业生产和信息业 C.工业和农业生产 D.农业生产和服务业 7题目:注重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旅游观,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快推动旅游业从规模增长型发展模式向(C)发展模式转变。 A.规模增长型 B.协同联盟型 C.质量效益型 D.市场推进型 8题目:广西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做好提前部署,加快构建以(D)为龙头,“桂林—柳州—来宾—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梧州、贺州—贵港、玉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旅游发展带为骨架。 A.北海 B.柳州

微生物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摘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就实现中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展微生物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农 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 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诸如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应注重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 走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发展不构成威胁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正面临着发展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而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作为解决人类贫困与温饱的基础性产业, 其以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 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它既受环境的影响, 又会对环境本身带来影响, 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土地、水、植物和动物等资源, 并不断地调整技术和机构体制(包括生产关系、经营方式与耕作制度等), 以确保满足当代人及后代人的永续利用, 应是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够接受的一种发展形式。农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从分析我国农业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入手,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就如何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发展微生物农业, 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1 我国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大的压力和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在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中, 发展模式是属于“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 其模式已经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使一部分地区发达起来的同时, 又加剧了另一部分地区的贫穷落后。从全球范围来说, 它最终将导致人类自身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开发, 使农业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污染了的环境又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 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选择资源永续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又要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只有大力发展中国式的可持续的生态农业, 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2 微生物资源在农业中的利用 人类发现微生物很晚,而且最初发现的微生物还都是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都把微生物同疾病联系在一起,认为它对人类有害无益,而对微生物有益性的认识则晚很多。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与动物植物一样,微生物也是一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微生物资源是指可培养的、有一定科学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细菌、真菌、病毒、细胞株及其相关的信息资料。为了解决人口与食物,能源和资源, 环境与健康等重大问题, 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微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作为产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生态复杂,有着多种多样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世界上微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最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内容提要】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亟待尽快形成一个全面综合而又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或分析框架;吸收、借鉴和运用西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时,必须十分慎重,绝不能完全照搬或全盘移植;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必须真正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以能够最终形成促进、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新型战略。 【摘要题】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

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环境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第1号国情报告所得出的这一极富挑战性的结论,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深思。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Brown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更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对中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的广为关注。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一、战略观点(注:根据研究者所提出见解的学科侧重或学科倾向,大致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概括为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和农业地理学三大学科领域,并不是严格按照研究者自身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区分。)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了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莘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1基本情况。莘县地处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20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1154个行政村,1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总面积1416km2,其中耕地面积9.2万hm2(13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099hm2(1.49亩),是聊城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区)。1.2自然生态条件。莘县地理位置是北纬35°25′~36°46′,东经115°20′~115°44′。气候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晾爽,雨热同期。年平均日照约为2231.1h,年平均辐射量1.177×107kJ/m2,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14.03℃,无霜期天数历年平均215d,年降雨量455.2mm 左右。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1.3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莘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农业产业优势,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树品牌,以品牌拓市场,抓特色,上规模,提档次,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特色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农业发展整体格局呈现蓄势待发、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莘县农业以粮食、瓜菜、食用菌、畜禽养殖和林果等产业为主,农业发展的产业基础雄厚扎实,尤其是瓜菜菌产业十分发达,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莘县农业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全县区域范围内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化肥使用及污染防治情况。莘县常年使用化肥总量约为7.56万t,平均每亩使用化肥约60kg,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每年有近5万t化肥对土壤或地下水造成污染,连年积累进而造成农产品化肥残留超标。近几年,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有效的遏制了化肥污染的上升趋势。1.3.2农药使用及污染防治情况。莘县大田作物农药使用主要以杀虫药、除草剂为主,设施蔬菜农药使用以杀菌剂为主。莘县常年小麦、玉米播种面积之和为190万亩,蔬菜常年播种面积100万亩,是用药的主体,每年使用农药超510t。近年来,通过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化肥减量增效和温室蔬菜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等技术,实现了农药使用量由零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的转变。1.3.3农膜使用及污染防治情况。莘县是“中国蔬菜第一县”“全国优秀食用菌生产基地县”,露地蔬菜和花生种植面积较大,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

农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水城县绿色产业服务中心 二0—三年十二月

、八 前言 国发[2012]2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加强山区特色经济林建设,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花椒、金银花、猕猴桃、核桃等经济作物。为加快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通过半年调研的目的,是寻找一条最适合我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模式,经验和做法,到2020 年我县规划发展猕猴桃30 万亩,涉及28 个乡镇,现将水城县猕猴桃产业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可持续发展成效 水城县自2000 年从四川苍溪引种红阳猕猴桃,近13 年的种植试验表明,红阳猕猴桃比较适合水城的气候特点,成熟期比原产地提前1 个月,表现为早熟。经后熟处理过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总糖16.1g/100g ,总酸0.94%,果糖 0.9g/100g ,维生素C168.8mg/100g (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测试),品质较原产地好,在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可谓“一枝独秀” ,所以,在水城又被赋予了“水城红心猕猴桃”的新名字,主要优点是:早熟、果实中等大小,果心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香味浓郁,口感好,硬度适中,贮运性较好,抗逆能力强。2007 年经省内专家进行田间鉴定,并顺利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由水城县统一打造的“黔宏牌”红心猕猴桃,曾获2007 年中国(江西)果品及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先后被评为2008 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果品、2010 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有机果品2013 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此,国内外订单纷纷青睐水城,产品闻名全国,基地单价一度达到60 元/公斤,其价格是同类果品海沃德、秦美等品种的5?8倍,是四川红阳猕猴桃的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