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电子政务,就是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公事透明度,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目前,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事实上,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列入到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为提高。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网站维护与网络整合欠缺

我国的网络基础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网站的维护问题,建一个网站不难,但其后续维护工作却要花很多精力。许多已建立的政府网站都存在着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为了赶时髦、走过场,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配备硬件设备,但热过一阵子后,那投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网站便再也无人间津,造成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政府网络的有效整合问题。目前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深入,各地政府各个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但是缺乏统一的规划,上下级政府,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网络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相同信息在不同数据库中的重复和冗余,并且彼此无法相互连接。另外,政府网络与商业网络、社会公众网络的对接问题,如何在保密安全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整合整个社会的网络资源。

(二)政府工作人员办公方式陈旧

开展电子政务以后,许多原先手工处理的政务通过电脑来处理,政府的办公方式也要相应地转变。但政府办公方式的转变让很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尽管政府部门已经接入了内部的网络,许多人却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洗礼,不愿利用网络完成文件的形成和实现它的功能。他们留恋并习惯于传统公务文书形式,宁愿手写文件并亲自呈送领导。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才最可靠。在不少政府部门中这种传统政务方式使不少政府官员自觉不自觉地滋长了程度不一的衙门作风,而这种作风与具有平民化本质的现代信息网络经济社会格格不入。此外,由于年龄结构的问题,许多公务员对电脑和网络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开展。

(三)传统行政体制制约着电子政务的开展

我国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必须注意到电子政务对我国传统行政体制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即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不畅通)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对政府执政的知情权,实现良好的政治参与。二是决策体制实现从“官主”到“民主”的转变。随着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等电子政务的开展,大众的政治利益得到迅速的表达,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将得到很大提高。决策能力与决策信息相互结合,使公众具有了管理自己的能力,因而必然要求决策分担。政府必须破除对决策的垄断权,更多地实行分权,将权力由政府还给社会,实现决策民主化。三是实现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在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下,政府更侧重于“管理”,即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法规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呈现出了弱化的趋势。公民的个体意识不断增强。控制型的管理既无必要也不可能,而且成本过高。通过电子政务的开展,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层级化的公共组织架构,建立网络型组织,将建立一个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提供服务的政府。从而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控制型的管理”向“服务型的管理”的转变。

(四)公众参与意识不足,数字鸿沟明显

我国的网络人口虽然急剧增长,但其规模仍然不够。更为关键的是,光有一定数量的网络人口还不行,唤起全社会参与电子政务的意识才是开展电子政务的关键。但大多数的网民实际上并没有参与电子政务的意识或者愿望,观念的滞后是我国电子政务开展的最大瓶颈。而电子政务的社会基础正是大规模的有参政意识的网络人口,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恰恰欠缺。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我国政府还要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所谓数字鸿沟是指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以及观念的滞后,使得在信息社会中,一些人无法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从而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受益者的差距越拉越大。数字鸿沟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在我国,数字鸿沟问题显得更为明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区之间的软硬条件差异造成这样一个现象:绝大多数利用现代科技的家庭都是收入较高者,而相当多的人仍然没有能力、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新鲜事物,这给我国电子政府的开展势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定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突破误区。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第二,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第三,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第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

第六,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确保电子政务顺利发展。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样既可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实际上,有些地方已经尝试过这种方式并获得成功。建立电子政务研究、咨询、统计和评估等方面的非政府机构,促进电子政务的改进与提高。

第七,加强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

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

三、我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走向

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经过政府、IT企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突出表现是,有愈来愈多的政府机构在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内部办公系统建设的同时,开始关注电子政务的应用。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构想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走向:第一,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在利用门户、网络为公众提供网上办事方面,将受到进一步的关注。

第二,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应用。所谓顶层设计,就是一级政府对各个部门对外服务的事项迸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按照轻重缓急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梳理好流程,统一搭建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凤险。

第三,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动网上审批。

第四,关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度。

第五,把构建地级市电子政务的统一平台作为突破的重点。

第六,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在不同层次政府的边界将进一步清晰。

第七,有关我国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模式,将进一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第八,以《电子签名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改善并强化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信息化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己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我国《电子签名法》已经颁布实施、信息公开条例有望通过的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应该是必然的趋势。

第九,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规范乃至评价体系将受到高度关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安全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如果没有信息安全作保障,电子政务的各种系统建设几乎无法进行,也会潜在巨大的风险。

第十,我国电子政务的效益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子政务效益关键是三句话:成本,效益、满意度。电子政务建设最终是要看效益的,这中间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可以肯定地说,现在人们不仅关注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也会关注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

总之,我国政务必走信息化之路,这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覃证,陈俊英,王昱.电子政务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4).

3、徐晓林,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3(3).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第七,加强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

三、我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走向

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经过政府、IT企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突出表现是,有愈来愈多的政府机构在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内部办公系统建设的同时,开始关注电子政务的应用。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构想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走向:第一,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在利用门户、网络为公众提供网上办事方面,将受

到进一步的关注。

第二,强化顶层设计,推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应用。所谓顶层设计,就是一级政府对各个部门对外服务的事项迸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按照轻重缓急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梳理好流程,统一搭建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凤险。

第三,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动网上审批。

第四,关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度。

第五,把构建地级市电子政务的统一平台作为突破的重点。

第六,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在不同层次政府的边界将进一步清晰。

第七,有关我国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模式,将进一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第八,以《电子签名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改善并强化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信息化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己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我国《电子签名法》已经颁布实施、信息公开条例有望通过的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应该是必然的趋势。

第九,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规范乃至评价体系将受到高度关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安全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如果没有信息安全作保障,电子政务的各种系统建设几乎无法进行,也会潜在巨大的风险。

第十,我国电子政务的效益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子政务效益关键是三句话:成本,效益、满意度。电子政务建设最终是要看效益的,这中间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可以肯定地说,现在人们不仅关注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也会关注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

总之,我国政务必走信息化之路,这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覃证,陈俊英,王昱.电子政务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4).

3、徐晓林,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3(3).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省直属单位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方案编制指南

附件2 省直属单位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用于规范省直属单位电子政务新建、扩建、升级改造项目方案的编写。编写方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省略与具体项目内容无关的条目。项目依据、必要性、技术方案和预算等章节为项目方案审查的重点。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性质:新建、扩建、升级改造、其他。 (三)项目具体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预期目标。 (五)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依据。 如有相关文件依据、领导批示,必须在申报时一并提交。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说明项目对履行部门职能、完成部门业务工作目标的价值,以及现有信息化条件与业务需求的差异;扩建、升级改造项目必须描述现有系统实际情况、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原因,并分析说明不进行升级改造将会产生的风险。

三、需求分析与建设目标 (一)需求分析。 包括业务功能需求、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信息传输量、存储量分析、数据结构分析,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信息资源共享需求,机房环境、基础网络、跨域信息交换、信息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需求。 (二)业务目标。 根据业务需求分析,明确项目支持的用户、业务内容和数据规模目标;明确项目在改进服务、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等方面的预期量化绩效目标;明确项目在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机制规范及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方面的目标。 (三)技术目标。 为实现业务目标所要达到的技术功能性能目标:包括软件功能、性能、易用性、兼容性、可靠性、健壮性等目标;网络、存储、主机、机房设备等硬件的性能、兼容性等目标;根据系统安全风险确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目标;建设中可以形成的信息资源、规范标准等目标;技术保障运行等方面的目标。 如为分期建设项目,应说明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并重点阐述本期建设目标。 四、技术方案 (一)总体思路。 建设原则、遵循和参考的标准规范、总体设计框架和技术路

论电子政务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意义

浅论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作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国家治理结构转型、推进国家治理方式升级、推动国家治理环境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电子政务的信息整合、信息公开、信息多元供给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仍存在系统设计缺位、整合统筹不足、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难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加快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多元化政府服务供给渠道、加快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加强安全评估与管理,提升电子政务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最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智慧城市,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工商、民政、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纷纷推出各种网上办公业务。开办了网上专项审批、网上注册与年检、经营性网站备案核准、域名备案登记等业务。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安全性也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和难得的机遇。目前,国内主要IT企业都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与各级政府和部门合作,积极地推进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建设可以促进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牛鼻子”。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因此电子政务也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发展电子政务可有力地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二)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有两项:一是推行政令,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偏重第一项职能,而忽视了第二项职能,使服务变成了口号。发展电子政务,可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更好地为百姓群众服务。 (三)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长期以来,政府政令的传递速度慢,现实情况和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馈回来,应变能力较差。电子政务可通过网络传递,提高政令推行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电子政务研究浅析(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电子政务浅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2) 二、对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3) (一)对电子政务关注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3) (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落差比较大 (3) (三)基础条件落后,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4) 三、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一)资金比较困难 (4) (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 (5)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 (5) 四、发展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相应对策 (5) (一)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5)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5) (三)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6) (四)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政府统一规划 (6) (五)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6) 参考文献 (8)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已经从成熟的商务应用发展到公共行政管理应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建设入手来介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关键字: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gov. cn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冷”处理。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电子政务务实年”,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引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精神,指导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相关技术管理活动,促进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可靠,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 第一条《技术指南》用于指导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选择。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技术选择要围绕业务需求,顺应技术发展趋势,遵循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和开放性要求。 (一)要以业务需求为主导,以完整地实现系统预期功能为目标,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用性。 (二)要根据安全需求,实现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 (三)要根据应用的需求,合理确定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和可靠性等级,合理确定系统部件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四)为保证系统不断扩展的需要,有利于工程的分步实施,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系统要预留功能扩充的接口。 第二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要坚持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一)按照《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标委高新[2002]42号)要求,积极采用国家标准。 (二)对尚无国家标准的,可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三)各地区、各部门也可以结合工程建设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国家标准制定建议和方案。 第三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要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特点,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适应业务协同和系统扩展的要求。 (一)优先选用浏览器/服务器(B/S)的体系结构。 (二)鼓励服务器端使用集群服务器和高可用服务器软件。 (三)鼓励选用不同技术方案,使用多种终端,在业务集中管理、安全性要求高的窗口服务型行业和内部办公系统,推荐使用网络计算机。

浅谈电子政务

浅谈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又一次变革。 电子政务即是政务信息化,什么是政务呢,“政务”是指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泛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在我国,“政务”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政务”泛指各类行政管理事务,包括政党、人大、政协、军队等系统所从事的行政管理任务; 狭义上的”政务”则专指政府部门所开展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确切含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有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电子政务不同于电话、传真方式处理政府事务,必须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等信息基础设施; 第二,电子政务并不是政府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政务活动中难以做到的信息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成为可能; 第三,电子政务绝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和工作流程重组,改革和创新政务管理,改变政府职能和运作方式,重塑政府形象,使电子政务发挥出真正的优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1、取得的成绩。我国电子政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

绩,主要表现在:政府信息化先行,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对国家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组织体系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推动政府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国家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总体架构基本形成; 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架构初步形成; 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建成; 基础信息库建立稳步推进; 特别是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等大型项目为代表的阶段化建设,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共性的问题。目前,全国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均没有实现按统一业务需求、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技术实现、统一测评规范来实现规划、设计、建设、应用与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我国电子政务共性问题为:单项规划好、整体规划差; 表面应用好、基础标准差; 纵向应用好、横向整合差; 独立应用好、一体应用差; 国外应用好、国产应用差; 非涉密应用好、涉密应用差。上述六项总体可以概扩为:统筹兼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自主创新四方面的问题较多。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一):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成果典型案例 ——专业改革典型案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一.改革背景 目前我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尚无明确标准,本专业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学科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用不一致,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没有充分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等。我校通过示范性学校建设要着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主要目标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的需求,专业设置标准及调整机制,专业设置管理,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可行实用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二.改革的保障条件与措施 我们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首批国家建设示范性学校,有专项资金保障教学改革。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示范专业项目建设工作组,明确各人员的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实行项目责任制。详细制定改革项目组织实施,定期召开项目会议,审查项目进度、资金落实使用情况等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项目组长:苑国旭 项目组成员:李宏业、王胜利、王福、王永明、张琛、郭长录、邵小龙、王长友、龚建平 三、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1.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2.制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企业实用有特色的项目充实到课程中。 3.建立专门化方向课程 从调研报告的分析可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急需的岗位有汽车维修机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维修坂金工、汽车维修漆工、整车与配件销售和汽车美容装潢工。每个岗位除共同的必须知识外,都有各自的专项技能和要求,因此,本次专业课程的第二个改革就是设置六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门化方向,针对每个专门化岗位所需的专项技能设置必须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后一年半时间内学完共用平台课程,然后按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分流进入到各专门化课程学习,最后完成学业对口进入到行业所需的岗位工作,基本实现订单式培养。 4.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吸取国外先进的职业教学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采用在实训室边教边练、边学边做的现场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合在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调研报告

美国电子政务建设调研报告(谢存亮) 二OO七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应美国三立国际交流公司的邀请,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美国电子政务培训团一行15人赴美国进行了培训考察,我随团参加了此次培训。在美期间,培训团访问了美国弗吉尼亚州政府、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政府,与美国三立国际交流公司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对美方的考察与交流,我对美国电子政务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就如何借鉴美国经验,利用电子政务手段促进我区政务服务工作有了初步认识。 一、美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情况 1、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 根据美国弗吉尼亚州人力资源部主任米歇尔女士的介绍,美国的电子政务主要是各级政府通过采用电子政务原则和管理信息技术中的成功案例所取得的成效,在保证安全性和隐私权的同时向公民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他们认为,美国政府是世界上获取数据和信息最多的机构之一,也是信息技术系统的最大用户之一。美国政府应该在管理信息技术与信息内容方面成为世界上的领导者,在提高生产率、改进服务、取得成效方面实现最大的效益。推广电子政务的目的,应该旨在给纳税人和联邦雇员带来巨大的效益;政府部门和机构要在过去成功的基础上建立和推行新的原则和方法,实现更大程度的节约,更好地改进对客户的服务。 他们提出将致力于对客户的关注,而不是像传统的做法那样仅关注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他们主要从5个方面关注电子政务的成效:一是提高生产率;二是控制IT成本;三是贯彻2O02年的联邦电子政务法;四是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五是建立有效的IT工作队伍。目前,美国已有8个部门和机构达到了电子政务评分卡的绿色等级。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的管理者、创新者和使用者。因此,对电子政务提出了三个考核指标:一是政府部门和机构合理地管理他们的IT投资,获益要远远大于成本;二是对IT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成本、日程和实施的变化不大于10%;三是要让公民和政府决策者可以方便、可靠地找到信息。 2、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的电子政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

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

抄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新版

《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电子政务导论》形成性考核手册1 一、单选题 1、 ( D ) 是中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D ) A、金桥工程 B、金关工程 C、金卡工程 D、三金工 程 2、地方以及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 B )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3、 CSCW的关键是: ( C ) A 通信 B 合作 C协调 D网络 4、实施电子政务的发达国家中, 起步较早且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是: ( A ) A 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5、地方以及政府机构应当将电子政务的重点放在: ( B ) A、政府决策系统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B、对行业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C、营造社区信息化环境 D、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6、工作流管理系统核心是: ( B )

A 工作流管理系统软件 B工作流执行服务 C 客户应用管理 D 数据储存 7、商务智能的基础是( C ) A 在线数据分析 B数据挖掘 C 数据仓库 D数据分析 8、政务智能的基础是( D ) A 提取整合数据 B 将数据转换成信息 C 将信息转换成知识 D 政府各种活动的各项数据 9、实施政府智能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 ) A 建立数据库, 整理和归并各种形式的数据 B 数据挖掘 C 在线数据分析 D 将数据转化成信息 10、电子政务产生的时间: ( D ) A 20世纪80年代初 B 20世纪80年代中期 C 20世纪80年代末期 D 20世纪90年代 二、多选题: 1、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方法有: ( BCD ) A 试点实验 B 统一的发展规则

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的必然性

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的必然性 摘要: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电子政务凭其先进性,已经成为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能够促进行政的高效、满足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需要、改善政府工作透明度、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监督政府。要保证电子政务稳定健康发展,必须要致力于法律法规的健全、广泛的宣传以及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先进性意义必然性 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所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事实上,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1] 1. 传统政务的特征: 传统政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 (2)信息沟通不畅。组织内部是相对封闭的,组织成员的自主性与互动性不强,信息得不到有效流动和传输。 (3)提供服务的被动性。传统政府组织高度集权,层级制、金字塔式结构使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为中心,政府在为公众服务方面处于被动的角色。 2. 电子政务的先进性 2.1 电子政务的特征

浅谈韩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浅谈xx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一、总述 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中,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信息化建设中体现的因素越来越多,电子政务建设受到各国的重视,近20年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都成为了各国高度重视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对国家而言电子政务为其提供了一种以低廉的费用实现高速度、高透明度、高效率执政的有效手段,使政令可以更加畅通,使服务可以更加快速,使民主的政治方式得以更加完善的执行。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其中韩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迅速,在亚洲占据第一的地位,值得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研究借鉴。 韩国电子政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他们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有益经验和其建设过程,对加速我国今后电子政务建设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上世纪90年代,通过实施“信息化促进及21世纪电子韩国发展计划”,韩国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起步。 2001年1月,韩国总统金大中发表关于建设基于知识的信息社会的韩国国家发展远景报告,与此同时,韩国成立由著名专家和政府高级首脑(政府重要部门的副部长级官员)组成的电子政务专门委员会,指导和规划韩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韩国政府管理在电子政务项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益于政府上层对电子政务的支持,对电子政务规划清晰的责任界定和世界上最发达的通信网络结构。2008年8月,美国布朗(Brown)大学发布了最新《全球电子政务》年度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在全球各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韩国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全球第一。美国和英国电子政务分别位于第4名和第5名。 二、xx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韩国政府将不断发展的IT行业视为知识经济时代在公共领域中的主要推动力,他们相信民众对IT技术掌握得越娴熟,他们在政治的参与度方面就越高,就越关注政府如何治理以及如何获得政府服务等问题。 虽然韩国政府是国内IT的主要消费者,但是它并不是最聪明的使用者。政府官员应对新问题的速度相对于技术发展的速度是远远不能企及的。然而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还是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的覆盖面,创新了应用,创建了一系列电子政务方面的“centers of excellence”,公共管理部门从中获益良多。正是这种管理电子政府的结构化方法,使韩国的政府管理成为地区、乃至全球IT技术运用的领先者。 1、国家骨干网建设 韩国电子政务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起步,在国家的骨干网建设计划下,韩国的网络系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1、第一次国家骨干网建设 从1987年开始,韩国政府选择了国防、行政、金融、教育、公安、研究,五大重点领域,以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打造信息产业发展基础为目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家骨干网建设。在五大重点领域中确定了居民、房地产、雇佣、通关、汽车和经济统计这6大业务优先开展服务,到1991年底五大重点领域中的六大优先业务已经都实现了在线服务。 1. 2、第二次国家骨干网建设 1992年起,韩国开展了第二次国家骨干网的建设。二期建设把行政计算机网络化项目分为需要优先开展和需要重点支援两项工作,并把邮电局综合服务、气象信息管理、海上货物管理、知产权信息管理等项目定定为先开展的工

关于电子政务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电子政务管理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电子政务的使用情况 调查时间:2014年3月10日至2014年4月20日 调查地点: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调查对象: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电子政务 根据塔城电大和布克赛尔分校的毕业实践安排,我于2014年3月-4月在和布克赛尔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对电子政务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践调查。了解和布克赛尔县的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情况,并且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为进一步规范政府网站做铺垫,符合人民的心意,让更多的公民对我县的政策有知情权、参与权等,使政府网站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概述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公众摆脱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获取的方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等,高效快捷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 电子政务的建立将使政府社会服务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也使政府敏感信息暴露在无孔不入的网络威胁面前。由于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上有相当多的政府公文在流转,其中不乏重要信息,内部网络上有着大量高度机密的数据和信息,直接涉及政府的核心政务,它关系到政府部门、各大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有的甚至涉及国家安全。因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制约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是电子政务的职能与优势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如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仅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无从保证,更会给国家利益带来严重威胁。 二、调查内容与过程 我县电子政务于2009年3月正式启用,电子政务的启用,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督和管理以及为民服务等工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我所调查的内容就是:对于这样一件“新生事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例如涉及安全问题时怎样解决、在操作中会出现哪些问题等。 通过了解电子政务的服务功能、掌握基本操作,仔细调查,列举利弊,发现问题,得出调查结果。 三、电子政务的优点 (一)、政府网站在主动公开基本信息方面做得较好,政府网站都能主动公开领导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 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doc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写作提纲 绪论: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和关系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电子政务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之上,是实施政府改造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切人点.因此,从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人手,提出构建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对于发展电子政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关系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制型政府而言的,它以一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为价值取向,取代了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价值观,从而成为与传统政府截然不同的现代政府管理模式。 本论: 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 (一)以人为本 (二)依法行政 (三)注重服务 (四)政务公开 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 (二)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电子政务能够有效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 (四)电子政务促进公务员管理理念的更新 结论:

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路 (一)转变传统行政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二)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三)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加强政府责任与监量机制 (四)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网站,积极消除数字鸿沟 (五)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法律制度 (六)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与公共服务理论研究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内容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电子政 务是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有效推进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曲须厘清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明确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促进作用,认清当前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转变传统行政观念,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网站,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与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综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电子政务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之上,是实施政府改造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切人点.因此,从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人手,提出构建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对于发展电子政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关系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制型政府而言的,它以一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为价值取向,取代了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价值观,从而成为与传统政府截然不同的现代政府管理模式。或者说,服务型政府是以表达和体现公众意志为根本,以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诚信守责为基本施政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为目的,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将成为中国政府未来发展的方向。电子政务是以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为公民、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为宗旨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特质设备与技术支撑,它使政府由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成为必然。因此,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驱动力。在2008年7月召开的“数字长江万里行”武汉论坛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指出:“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了政府转型.这一转型反过来促进了电子政务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的重点发展。电

浅谈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公开与安全的关系

浅谈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公开与安全的关系 电子政务建设中,我们应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安全观,要体现出执政为民的宗,提高政府各项工作的效率,真正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所以处理好政府信息的公开与安全是发展我国电子政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标签: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安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为政府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的主要行政手段。电子政务的迅捷性、开放性特点要求必须正确把握信息公开与安全的关系,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政务公开。 一、坚持最大公开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是: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稳私的政府信息不能公开外,其它都应该公开。从这一原则可以看出,政务公开已经被法制化了,它不再受政府部门的主观愿望所左右,而应该按法律要求来做。政务安全是政务公开的保障,没有安全,政务公开就没有保障,而只讲安全,就会影响政务公开的有效性。国家保密局的一份调研材料显示:当前,我国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公开范围过窄而保密范围偏宽。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一方面,许多政府公务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观念的支配下,往往以安全为借口,压缩公开范围;另一方面,群众对政务公开的诉求并不强烈,更不愿为此与政府计较。这种政务公开虽然“安全”,但对加强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没益处。因此,在对待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时,既要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足够”的安全,又要坚持“适度”的安全,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政府公务人员绝不能以安全问题为借口,缩小公开范围,延缓公开时间。要自觉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安全观,切实体现出执政为民的宗旨,提高政府各项工作效率,真正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在保证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搞好政务公开。要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重点对本届政府以来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进行全面清理,依据国家保密法,科学地界定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严格设定秘密等级 秘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过去是秘密,现在可能就不是;现在是秘密,将来可能不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政府包揽一切,加上民主制度不健全,许多信息都纳入到保密范围,到处都是秘密。秘密过多或密级定得不准确,既造成了“泄密事件”增多,也破坏了人民群的众知情和参与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主制度地完善,政府政务越来越公开、透明,“秘密”少了,保密工作也好做了。但“保密观念”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有的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不是秘密的硬保,

电子政务反面案例

电子政务反面案例 ------引进,失败了。是再引进还是干脆自己做,重头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并充分吸收教训,肯定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滨州市滨城区政府信息化 继续引进产品还是痛下决心,自主开发,2001年的春天,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信息中心领导面临这种无奈而又必须的选择。因为,他们当时的电子政务建设实际上已经到了失败的边缘。 第一次探索贫瘠的应用 1999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政府信息化开始起步,用现任滨城区信息中心主任张海滨的话讲,开始了第一次探索。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滨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205与220国道的交汇处,辖8个乡镇,6个办事处,人口58万,是滨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滨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内上规模企业达46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8家,总资产达36亿元,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初步形成了纺织、化工、造纸、印刷、食品等支柱产业。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响应国家“政府上网工程”,树立滨城区政府全新形象,滨城区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筹集资金30万元,购置了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建起了滨城区政府局域网。据张海滨介绍,当时网络用户仅仅限于滨城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和区委办公室、区府办公室、计委等政府主要部门,只有50多个计算机结点,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公务人员。到1999年底,才在Internet上建设了滨城区政府网站,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当时,网站主要采用静态HTML网页,只是一种滨城区形象的展示。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在1999年,

滨城区已基本形成了政府内、外网的雏形,标志着滨城区政府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但是,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张海滨发现政府工作人员基于网络的应用只是简单的上网看新闻、发电子邮件等等。在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及政府的行政能力方面,没能充分体验到信息化到来的好处。因此,经过一阵狂热的信息化建设之后,人们开始质疑信息化的作用,政府领导的信息化热情也受到一定挫伤,政府信息化工作一度徘徊。如何有效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依托电子政务,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公务员、服务于百姓呢, 第二次探索失败的引进 张海滨他们想到的是引进成熟的办公软件。2000年底,信息中心提出建议:购置成熟的网络办公软件,以求实现网上无纸办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在信息中心的积极建议和争 取下,区政府领导决定投资10万元,通过山东省信息中心购置了一套网络办公平台软件,开始推行网络办公。 购置的网络办公软件很快安装到位,其功能十分强大。但也许是功能太丰富,太大而全了,在工作人员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了两个主要问题:一、不能充分体现滨城区政府的办公特点;二、软件操作方式上的繁琐。同时,由于当时政府工作人员信息技能普遍匮乏,面对复杂的操作界面、拗口的技术术语,工作人员普遍表现出了抗拒情绪。领导在时,使用网络办公平台,领导不在时,照样按以前的办公方式,“无纸办公”推进受阻。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痛苦的使用之后,10万元购置的网络办公软件被无可奈何地“束之高阁”,停止了使用。人们又开始延用传统的办公方式,最多依靠它发发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政府信息化工作再次陷入僵局,滨城区电子政务建设第二次探索又面临危机 痛下决心自主建设

政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

政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及地点 时间:地点:心 二、调研目的 按照中央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部署,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总局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确定的12个主题,紧密结合手头正在推进的工作,紧密结合“找差距、抓落实”,调研信息化人才队伍、 三、调研对象及内容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座谈调研方式,围绕管理机制、网站建设、网络安全运维、人才队伍建设四项内容交流经验做法,探讨难点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经验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以经济分析预测、信息化产业研究、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大数据应用为特色的国家级决策咨询机构和国家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目前在职人员570余人;内设8个正局级职能部门,3个直属机构,4家全资或控股公司。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

公室)负责中心信息化建设,内设办公室、技术处、运维管理处、安全管理处、云平台管理处等六个处室,(100多人)在岗人员。 (一)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一是综合管理部负责中心发展战略研究。二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负责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上级部门开展信息化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与制造业等产业的决策咨询。三是大数据发展部负责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上级部门开展大数据决策支持服务,组织开展大数据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各部内设相关处室具体负责信息化各领域规划发展。 (二)网站建设。建设任务。二是公共技术服务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信息化建设及技术支持,负责牵头协调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相关管理工作。经验做法:信优化,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三是采取基础设施+防护+认证平台形成统一安全防护平台。四是领导高 (三)网络安全及运维。个部门负责。一是信息与网络安全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电子认证办公室)承担政务部门委托的信息安全高端咨询、安全等保测评及评估、技术支撑、专项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开展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协调指导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地方节点的信息安全工作,承办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电子认证办公室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二是公共技术服务部负责政务外网、云计算平台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