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五科学下教案..

苏教版五科学下教案..

苏教版五科学下教案..
苏教版五科学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

1-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重点: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难点: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

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4、操作演示后揭示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游戏实践:比比谁的力气大?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

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

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教学反思:

1- 3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的特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重点: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出示汽车方向盘的资料,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2、交流观察收获、小结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9、小结。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3、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观察课P10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轮轴?

五、课外实践操作。用神奇绞盘抬物体。

教学反思

1-4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提出疑问;●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重点: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11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

教学反思:

1-5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事例说明传动是机器中普遍存在的;●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会组装一个皮带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

知识与技能:●知道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与功能;●知道怎样来传递运动和能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其乐趣;

●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中的传动装置。

重点: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难点: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装配好的皮带传动装置模型、打开后盖的座钟、三球演示仪、自行车、音乐盒、《木偶奇遇记》录像片段、几种不同的传动装置的电教课件。分组实验器材:皮带传动组件、齿轮传动组件、链条传动组件(工具箱配备)、橡皮筋、皮带轮、瓦楞纸板条、塑料瓶盖等。

学生准备:带一些会运动的玩具如玩具赛车、跳蛙、回力汽车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欣赏动力传递的过程。

2、结合录像解释: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一)、探究皮带传动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操作演示。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2、教师操作皮带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

3、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

6、分组操作实践。

7、交流汇报,操作演示。

8、讨论: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1、电脑演示、放大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

2、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3、分组操作实践:各组利用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

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5、讨论:

⑴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⑵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三)、探究链传动的特点。

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操作演示链传动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2、交流发现。

3、操作实验器材,体验链传动的特点。

4、比较:链传动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应用,迁移拓展。

1、谈话: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捉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分别运用了什么传动方式呢?

3、拓展迁移:

⑴玩一玩:将两只注射器装满水,用胶管连通,推动或者拉动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另一只活塞的运动,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⑵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

教学反思

第2单元形状与结构

2-1折形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提出周围环境中与形状有关的问题,并设法解释;●使用恰当语言描述研究方法;●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结构哪种承受力大些;●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

重点: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难点: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蜂巢、乌龟、房屋等图片,蚌壳、螺壳、蛋壳、罐头盒、汤勺、台灯罩、瓦楞纸等实物。

学生准备:橡皮泥、小刀、图画纸、胶带、剪刀、练习本、厚书、鸡蛋等重物。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等几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

3、活动: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4、交流: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刚才我们把纸改变成了这么多形状,谁能来给这些形状分分类呀?

4、活动:学生分类。

5、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预测一下吗?

6、学生讨论。

证明我们的想法。

9、学生讲述方法:只要在上面放重物就行了,比一比,哪种形状上放的重物多就是谁的承受力大。

10、讲述:为了使实验的标准相同,放在上面的重物也应该是相同的。

11、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13、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14、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15、教师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16、谈话:你们也想感受一下吗?学生动手感受鸡蛋的承受力。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

1、讲述: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我们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增大它们的承受力。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应用。

谈话: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折形状》教学反思

2-2建桥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搭建几种不同形状的桥梁;●能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重力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知道桥梁的基本组成:桥面、桥墩等;●了解常见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桥梁搭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重点: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难点:建“瓜皮桥”。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1、谈话:同学们,请看一组有关桥的图片,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

2、学生观看后回答。

3、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桥?

4、学生回答。

5、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6、讨论、汇报。

7、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8、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9、学生讨论并分类。 10、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二、设计各种形状桥梁。

1、谈话:现在老师给你两个木块作桥墩,一张白纸作桥面你能设计出哪些形状的桥梁。

2、小组讨论,利用桌上的白纸进行设计桥梁模型。

3、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用简单线条将桥梁形状画在黑板上。

三、学习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1、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这么认为?

2、学生讨论、猜测。

3、提问:利用桌上的这些东西你可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并且能够说明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

4、学生讨论并汇报。

5、提问:实验时要注意写什么?

6、学生分组实验并把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

7、提问:请同学们比较哪一座桥的承重力最大?

8、学生汇报。

9、提问:你觉得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10、学生汇报。

四、研究同一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看表中的数据有什么问题要问?

2、请每组派代表去其他组去看一下,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3、启发: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最想研究哪一种形状的桥?

4、学生汇报。

5、各组选定一种桥梁进行研究,并把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

6、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7、提问:同一种桥梁的承重力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8、学生回答。

五、课外延伸、拓展。

今天,我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比较少,如果回家后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你还能设计出其它承重能力更好的桥吗?

《建桥梁》教学反思

第3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3-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植物;●学会用地下茎、根、茎繁殖植物;●能够利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活一株植物。

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知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坚持栽培好一株植物;●体验到创造生命的乐趣。

重点:用地下茎、根、茎繁殖植物。

难点:能够利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活一株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7、师生共同探讨。

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能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3、汇报。

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谈话: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3、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后代吗》教学反思

3-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会从书刊杂志或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会整理筛选有用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繁殖方面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

●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它们自身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掌握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重点:知道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1、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

2、学生回答。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二、讨论动物的繁殖方式。 1、学生讨论。

2、谈话:刚才,大家谈到了很多关于动物繁殖的情况,下面我们再一起来了解更多的动物繁殖的知识。

3、播放多媒体资料。

4、谈话:动物繁殖确实也是不同的,它们在繁殖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5、学生思考、汇报。

6、教师择要板书。

7、小结动物繁殖方式及其区别。

三、讨论鲫鱼和猫狗羊后代数量的区别对各自延续后代的意义。 1、谈话:鲫鱼是怎样生小鱼的?你见过猫、狗或羊生孩子吗?

2、提问:为什么鲫鱼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羊生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

3、学生讨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4、教师小结。

四、科学交流会。

1、谈话:动物繁殖是相当有趣的自然现象,你可能也知道一些,谁愿意来说说?

2、学生回答。

3、谈话;我们分组去查阅一些关于动物繁殖方面的信息,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4、科学交流会:有趣的动物繁殖。

五、总结,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找有关资料。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教学反思

第4单元岩石与矿物

4-1认识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对岩石进行分类;●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认识岩石特征。

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实验用的岩石标号标本。各种美丽的鹅卵石、放大镜、锤子、烧杯、滴管、稀盐酸、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有关图片、录像或课件,五种常见岩石基本特征表。

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各种岩石标本,查阅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赏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看一看,认一认常见的岩

1、播放千姿百态的地貌图片,学生欣赏,与小组内的同伴交流:地球表面的形态特点怎样?谈谈自己的看法?

2、简介: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所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却裸露在外,这种裸露在外的物质,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岩石。

3、交流: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4、教师出示各种各样漂亮的卵石标本或由学生自带的卵石标本。让学生欣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共同分享。

5、看到如此绚丽多彩的卵石,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

6、教师搜集各小组的研究问题,归类板书。采用讨论交流,课外查询,课内探究等方式解答。

二、研究岩石的特征,了解岩石的性质。

1、教师讲话:今天发给大家的岩石标本标着序号,请各组同学集思广益,多方法,多手段,多途径地仔细观察,找出每种岩石的特征,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观察各种岩石标号标本,用写或画的形式表达岩石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3、每组汇报观察的方法及标号岩石的特征,其他组予以补充完善。

4、思索:这些岩石放进水里会怎么样?滴上稀盐酸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各组同学试一试,说一说,写一写你的发现。

5、活动时注意事项:

1、告诉学生稀盐酸是化学药品,有很强的腐蚀性,千万不要滴在手上或衣服上,尤其不要溅到眼睛里。

2、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只滴1-2滴。

3、为了安全,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且稀盐酸的量不要过多。

三、指导学生给岩石分类:

1、分组讨论,制定分类方法、依据,做好分类卡片、分类小报。

2、教师播放录像,介绍地质学家是如何按岩石的生成方式给岩石分类的,并简要介绍:

(1)岩浆岩的形成。(2)沉积岩的形成。(3)变质岩的形成。

四、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识别岩石标本中哪些是岩浆岩,哪些是沉积岩,哪能些是变质岩。

五、扩展与延伸:

采集一些岩石,做一盒岩石标本,在班内巡回介绍。

《认识常见岩石》教学反思

4-2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

●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初步会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矿物分类。●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综合法、讨论法、比较法。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难点: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教学准备:矿物标本、白色瓷板、各种宝石图片或课件、小刀、铜钥匙、玻璃、有关矿物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矿物

1、你们有没有参观过奇石呀?今天我们一起到奇石馆去看看吧。

2、提问:你认识这些石头吗?这些石头中有哪些是矿物?

3、除了以上的矿物,你还知道哪些矿物?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矿物标本,认识一下它们都叫什么,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认识常见矿物的性质

1、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矿物,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小组讨论: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情况,并展示矿物性质记录表。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矿物的?知道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5、引导学生总结:矿物都有哪些性质?

活动三、认识矿物的用途

1、研究了这么多矿物的性质,有什么用呀?这些矿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2、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来看看矿物小精灵是怎么介绍的。

3、引导学生小结。口头完成填空题。我的名字叫金刚石,是最坚硬的矿物,可以制成坚硬的钻头。

活动四、巩固练习

1、找朋友(出示各种矿物的名称、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将其进行连线。)石英棕红色做爽身粉

金刚石呈六角形、透明做铅笔的主要原料石膏最柔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

赤铁矿最坚硬做钻头

石墨白色、光泽很暗淡做颜料

滑石容易被擦干净做石膏像

2、以《矿物城漫游》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幅漫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调查和了解岩石和矿物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能够查阅新型能源的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好陆地物质,开发新资源。

重点: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难点:调查家庭、学校的资源消费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玻璃珠、硬币等代表各种矿物的小物件,岩石、矿物形成和开发的有关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岩石、矿物和人类关系的资料。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引入

1、找宝活动。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找宝藏的游戏,比一比谁找到的宝藏多。

2、学生找宝藏。

3、游戏结束,学生交流找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4、教师讲述:我们的矿物资源就像这些小物件一样是十分有限的,越找就越少,越找就越难找,最后甚至到找不到,所以我们说矿物资源是会随着人类的开发日益减少的。

活动二、介绍有关资料

1、学生小组内介绍所收集到的有关矿物资源的资料。

2、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情况。

3、教师对学生所介绍的知识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介绍新能源。活动三、拓展活动

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2、布置课后作业:

(1)利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收获。(2)“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活动方案设计。

教学反思

第5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5-1大脑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敲手的系列活动作出解释,并最终得出结论;●能按要求测试自己的记忆力;●在阅读资料和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体出现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了解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沉着、勇敢地应对各种、实验;●体验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重点: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

难点:认识到大脑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最高指挥中心。

教学过程设计:

一、活动导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 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 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 开吗?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 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 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 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 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 机械和复杂机械。 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 发明和使用的。 10、讲古人的机械。(P3) 1、首先眼降低大 家对机械的神秘 感,不要觉得机械 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回顾和解释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 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在这里主要是建立一 个大致的概念,不可 能通过一节课把机 械、简单机械、复杂 机械的概念都弄清。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苏教版五年科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 2 )分组活动; (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4 )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 1 )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 2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 3 )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 4 )分组实验; ( 5 )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 6 )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三、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 1 )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 2 )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2 、太阳钟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准备: 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汇报课后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显微镜下的世界 城关小学邓永亮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四、课时安排: 1、水滴里的生物 2课时 2、做酸奶 2课时 3、馒头发霉了 2课时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2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1-2)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城关小学邓永亮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第二课时 1、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第 1 单元神奇的机械1-1 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 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 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 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 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 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 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 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 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 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 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 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 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 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要紧紧围绕机械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材料准备方面, 我为学生准备一些他们知道但并不了解的用具, 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分别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益处。同时, 我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简单机械的信息资料, 为分析、对比认识机械的特点、作用做好准备。 本课的重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讨论归纳出机械的特点、作用,进一步说明什么 是机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我安排了学生使用瓶起子、指甲刀、刀 具、钳子,螺丝刀的活动以及通过转球棒、滑轮拔河比赛来达到教学目的。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在教学充分体现了一个“玩”字。引导学生在有趣的竞赛中发现、总结机械的作用,化难为易,掌握知识于无形之中。我认为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亲自参与对自然现象、规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安胜军 2018.2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1、什么叫机械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2、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3、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一些机械工具,教学碟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各种机械)提问:在老师的讲台上有一些东西认识吗?(笤帚、叉子、筷子、起子、锤子、镊子……) 知道他们的用途吗? 2、讨论:人类为什么要制造这些工具?(引导学生明确:降低工作难度、省力) 你们能具体说说在生活中怎么给人类带来好处的? 3、讲述: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所以他们被统称为——机械。(板书) 今天我们就是来研究机械的。(板书完整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1)提问:以前听过机械这个词吗?在你的脑海中认识的机械有哪些?为什么筷子、笤帚……这些小东西也被称为机械?(再次明确机械的概念) (2)讲述:工厂的那些制造物品的大机器是我们所认识的机械,因为他们为人类制造物品提供了方便,省力、降低了工作难度。但是他们的内部构造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被称为复杂机械。而像筷子、镊子等这些比较小巧、简单的工具由于也为人类提供了方便、省力等益处,所以也是机械类,由于简单所以被称为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其实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 (3)阅读P2概念 (4)观看教学碟片 (5)填写习作对应作业 2、揭示机械的作用 (1)教师出示一块木板上面有钉子,请同学帮忙用手将钉子拔出来。询问拔钉子同学的感受。 (2)提问:有什么好方法解决? (3)教师请刚才的同学用起钉锤将钉子拔出,再说说感受。(对比感受让学生再次明确机械的益处) (4)讨论:在生活中你们使用过哪些机械?为你带来了什么帮助?(分组讨论并进行记录) (5)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记录 (6)假想:如果没有这些机械帮助人类,会出现什么情况?(由此让学生想到木工室里的那些机床为大家做木工活带来的方便) (7)进行安全使用机械的教育 3、了解机械由来已久 (1)提问:古代的时候有工具吗? (2)教师介绍: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是猿人,而人类真正的进化的标志其实就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学会制造各种简单的机械,帮助人们狩猎、生产,在水上航行……这些工具里面都包含着简单机械的原理。 (3)看书P3工具图片。 提问:认识书上的这些工具吗?有什么用?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全 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 1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

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 2、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技术制作的初步技能。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课我在成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科学知识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 自己的收集结果。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和移动。 *能够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建立太阳的运动模式。 *能够用仪器观察记录太阳的高度和当时的气温。 *会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能够模拟月相变化。 *能够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记月相日记。 *能够观察一天中月亮的移动,建立月亮的运动模式。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 *知道太阳一天当中的运动模式。 *能够发现太阳高度和当时气温之间的关系。 *知道太阳的影子能够表示时间,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认识日晷等古代的计时工具,了解其他的古代计时工具。 *认识月相变化,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知道月亮一天的运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持久(为期一天的太阳观察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地进行观察。 *体会到长期收集的数据的价值,因为数据中会隐藏着一定的规律。 *体会到看似平常的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和变化中包含着大自然神奇的规律与联系。 *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的内容: 1、太阳和影子 2、太阳钟 3、昼夜交替 4、看月亮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单元教学概念图

本单元试验 前概念调查问卷

第一单元单元调查 班级姓名日期 1、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 2、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 3、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4、是什么引起了昼夜交替? 5、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 6、昼夜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请说两点。 前概念调查统计 1、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 所有学生都知道太阳和影子是有关系的,但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到太阳和影子方向之间的关系,对于长短的关系能够意识到的只有少数同学。 2、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 有的同学知道用日晷,大部分学生也知道根据太阳方向判断大概的时间,但不知道怎么样推算精确的时间。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四、课时安排: 1、水滴里的生物1课时 2、做酸奶1课时 3、馒头发霉了1课时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课时 一、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水样和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2、做酸奶 二、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3、馒头发霉了 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教案全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云南省十八连山镇雨汪小学 ——————————————————班级五年级 ——————————————————学科科学 ——————————————————教师卢智权 ——————————————————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五年级科学下册 大脑5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1.大脑 教学资源开发 《大脑》一课是小学科学第十册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第一课。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虽然对大脑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神经系统是人体里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一个系统,揭示自然界中最复杂的系统——脑的奥秘是自然科学的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的发展,对脑的研究已远远超出神经、精神科学的范围而涉及心理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和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从而产生了一个综合性的前沿学科——脑科学。因此不仅是学生,即使是教师对于大脑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在这一前提下,考虑到现阶段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应该尽量做到深浅适度,因此将本课定位在体验“大脑是指挥中心”上,而不涉及过多的科学名词和概念。比如“小脑和脑干”只是在介绍脑的组成时出现。重点放在“脑的形态、结构、功能”上,在“大脑是指挥中心”这一知识层面上,引领学生在大脑的大小、构成和功能方面进行探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对大脑的功能给予充分的认识。继而在学生明确“大脑确实是人体的指挥中心,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大脑来指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保护自己的大脑。这样既完成了对这部分知识的阶段性认识,又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首先通过与学生聊天“谁最聪明”引出大脑,在了解学生对大脑的认识后介绍脑的基本组成:大脑、小脑、脑干。之所以要介绍脑的组成,是因为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脑袋里装的都是大脑。然后进入对大脑形态、结构的认识环节。对大脑的认识其实属于解暗箱,如果在这个环节有大脑的实物模型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在小学我们的大脑模型仅仅有半个,而且这半个模型无论从颜色、硬度、形状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所以我摒弃了通过实物模型认识大脑,而是通过课件来认识大脑的形态结构。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过通过形状、颜色、大小、硬度等方面来描述一个事物的样子,但是不通过提醒就让他们直接来描述一个事物的形态结构是有困难的,所以在观察前我有意提醒“我们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一个物体的样子呢”。其后的教师小结是对学生回答的肯定以及对学生观察不准确地方的补充修正。 对于“认识大脑功能”,我是通过一个游戏来展示大脑的六大功能。这里如果直接来通过游戏就让学生说出“听、说、运动、感觉、看、思考”是大脑的六大功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游戏中听、看等功能是通过耳朵、眼睛等不同器官来完成的。如果直接把他们说成是大脑的功能似乎太牵强了些,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我通过“在游戏过程中你们使用了哪些器官?这些器官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器官都是在谁的指挥下完成任务的?”这样的提问作为一个桥梁让学生理解“听、说、运动、感觉、看、思考”其实都是大脑的功能。但是在这部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听、看也是感觉,上面的感觉特指躯体感觉”当然这个游戏可以分成六个活动来进行,只是这样一来课堂就零散了,而且对学生了解大脑具有的这些功能也没有太大的帮助。随后在学生猜测“六大功能是大脑整体指挥还是分区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 1、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4、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5、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6、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7、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8、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9、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 案全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导学案设计本学校云南省十八连山镇雨汪小学 ——————————————————班级五年级 ——————————————————学科科学 ——————————————————教师卢智权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第二课怎样抬高讲台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的构成要素。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