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实中教育集团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答案请准确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计30分)

1.声音的传传播需要一定条件,在下列环境中,声音不能传播的是(▲)A.海底 B.山顶上

C.月球表面 D.泥土中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3.如图1所示,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能听到令人震撼的声音,该活动主要是为了探究(▲)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图1 图2 图3 图4

4.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 建湖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0℃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比较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45℃

D. 建湖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

5.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的产生需要空气 B.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声音也能在真空中传播

6. 如图3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

A.振动的幅度 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 D.自身的结构

7.在测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实验中(如图4),小女孩的正确操作是(▲)

A.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当看到枪冒烟时立即停止计时

B.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当听到枪声立即停止计时

C.小男孩喊话时开始计时,听到枪声时停止计时

D.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小男孩喊话时立即停止计时

8.夏天,把棒冰从冰箱里拿出来,它的周围会产生“白气”,一会儿“白气”消失,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A.汽化,液化

B. 液化,汽化

C.升华,液化 D.液化,升华

9.赛场上,当运动员的肌肉扭伤时,医护人员常用沸点很低的氯乙烷作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吸热 B.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固放热

10.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5所示.一会儿发

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1.向水瓶内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这是因为(▲)

A .随着水位升高,响度越来越大

B .随着水位升高,响度越来越小

C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D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12.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

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中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13.如图6,我国云南省等地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空军向云层里喷撒干冰(固态

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增雨.对增雨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

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小水滴.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1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

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7);②在A 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

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15.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液化熔合,冷凝后得到

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加热条

件可满足),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

A .钠铜合金

B .钠铝合金

C .铝铜合金

D .铜铁合金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图5 图6

图7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的空格处。每空1分,计21分)

16.光在均匀物质中沿_ _▲ __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__▲___KM。

17.如图8所示,在水中摇动小铃铛,人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此实验主要说明了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

18.如图9所示,顽皮的小明将一张扑克牌在梳子齿上划过,扑克牌因___▲__而发出声音,

用相同的力一次慢划,另一次快划,两次发出声音的__▲___(响度/音调/音色)不同

图8 图9 图10 图11

19. 如图10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__▲__(甲/乙)是噪声

的波形图,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在___▲__处和__▲__减弱噪音.

20.水烧开后会在壶口喷出“白气”(如图11),这是由于水蒸气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

名称),“白气”离壶口处有一段距离,是因为壶口处水蒸气的温度较_▲__(高/低)。

21.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

水,避免因汗水__▲__(填一物态变化)从而__▲__(吸收/放出)热量,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

22.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圆盘中加热变成糖水,不断旋转圆盘将糖水从四周甩出,

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

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

又好吃的棉花糖了.做棉花糖的整个过

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和

___▲___。

23.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

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12所示,观察

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有关.小明

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

如图13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__▲_ 有关.

24.如图15所示,让一束阳光通过棱镜产生了七色光,这种现

象叫▲.如果我们把一支温度计放在▲(A/B)点外

侧,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这种不可见光我们称为____▲____.

为了让温度计的示数上升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图12

图13

图14

三、解答题.(将正确答案或解题过程填在答题卡对应的空格处,共49分)

25.如图16

所示温度计的示数,甲为_▲_℃,乙为__▲__℃。 26.如图17展示了一些你熟悉的物理实验.请你根据要求填空:

(1)A 活动中,透过盛水玻璃杯看书本上字,发现_____▲_____。

(2)B 活动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的关系。

(3)C 活动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的扬声器前方,会发现______▲________。

(4)D 活动中,要探究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27.如图18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___▲____(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

烧瓶)高度,先固定好 ▲ (铁夹/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

他器材.

(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__▲ ,这

是因为水蒸气由于__▲__而发生了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__▲__

(冰块/热水). (4)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__▲__(升高/

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___▲__(填序号) ①夏天饮料里加冰块 ②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

③蒸笼蒸馒头 ④用干冰作为致冷剂人工降雨

28.在“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活动

中,小明按图19所示组装好实验装

置,在甲试管中放入一些冰块,乙试

管中放入一些烛蜡后,并进行了实验,

现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中的一

些内容:

(1)请你告诉小明他应采用 ▲

(A/B )图方法点燃酒精灯;实验中的应选用体积___▲_ (较大/较小)的冰块、蜡块好.

(2)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 (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 。

(3)下表是小明记录冰熔化实验的数据

图16 图17

铁夹 铁圈 金属盘 图18 A B

图19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5 ﹣2 0 0 0 0 0 1 2 3 4 根据探究的过程可知:冰的熔化过程至少持续了▲min.在实验的第1.5min,甲试管中的物质处于▲状态.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在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不变/降低).

(4)小明根据蜡熔化的实验数据,作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图中与此相符的应该是(▲)

29.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为图中温度计写了一份使用说明书,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一条是__▲__ (填序号).

(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应注意观察▲以及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3)小明发现水在沸腾时产生的气泡情况如图乙中的▲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4)分析图丁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5)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大火继续对水加热,则水的温度将__▲___(上升/下降/不变)。由此可知,在同样情况下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直到煮熟,两次比较会发现__▲___(第一次/第二次/两次一样)煮得快。

(6)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让水停止吸热,水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

了____▲____。小明注意到开饭时,当妈妈对砂锅停止加热,将其端上桌,发现砂锅里的汤汁仍然在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0.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

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

料薄膜.

(1)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到蜡烛将

在塑料薄膜上成像,这种现象叫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状是三角形,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小孔,塑料薄膜上的像将___▲___(变小/不变/变大)。

31.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

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2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

32. 阅读理解(每空1分,3小题2分,共6分)

热管

青藏铁路早已实现了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所以

修筑青藏铁路必须解决千年冻土问题.

如图甲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

区的照片,照片中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

碗口粗细、高约2m的热管,热管在路基

下还埋有5m深,热管有效地解决了“千

年冻土问题”。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如

甲乙

图乙),管内充有容易变成气体的液体,

若管的上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管的下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下端由于受热里面的液体会变成蒸气,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端时又会由于放热而还原为液体,此后,液体又会回到受热的下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和▲。

(2)当热管开始“制冷”时,上端的温度▲(高于/低于)下端温度,当热管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继续/停止)制冷。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这里面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主要是熔化

B.正是由于热管一年四季能不停地致冷从泥土中吸热,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千年冻土这一难题

C.说热管是个制冷机,其实只有热管的下端在致冷,上端不会致冷

D.热管实质上就是一个的热量运输机器,将热由高温搬到低温处

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答案请准确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21分)

16.__ 同一种均匀物质 __ __300000 __

17.__ 能 __ __水(液体) __ 18. __ 振动 __ __ 音调 __

19.__ 乙 __ __ 声源 __ __ 在传播过程中 __

20. __ 液化 ____ 高 _21. __ 汽化__ __ 吸收 __

22. __ 熔化__ __ 凝固 __ 23. __ 温度 ____ 液体的表面积 __

24. __ 光的色散 __ __ B __ __ 红外线 __ __ 将玻璃泡涂黑 __

三、解答题.(31题3分,标注处2分,其它每空1分,共49分)

25. __ -22 __ __ 38 __

26.(1) ____书本上的字变大了____ (2) ___音调与频率的关系___

(3) ____火焰晃动____ (4) __拉动活塞后再推压活塞__

27.(1)_酒精灯及其火焰__铁圈__ (2)_小水珠_ 降温__ __液化__ (3)冰块(4)升高③(2分)

28.(1)___B_______较小__(2)__正确___ ___可以使物质均匀受热___

(3) 2 固液共存不变(4)( B )(2分)29.(1)___③___(2)__水温的变化___(3)______a_____ _____98______ (4)___继续吸热温度不变___ (5)___不变____ __两次一样__

(6) ___不能______ _沸腾需要吸热___ __汤汁可以继续从砂锅中吸收热量__

30.(1)___小孔成像___ __光是沿直线传播的___(2)(D)(2分)(3)_变小(2分)

31. 1500m (3分)

32. (1)汽化 _液化 (2) 低于停止(3)( B )(2分)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 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 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 内容 二、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 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 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波:利用录像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一)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一)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刮风时空气在振动) 震动可以发声。 3: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真快不可以传声。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m是长度单位,读作米,s是时间单位,读作秒;m/s也可写作m?s的负一次幂,是速度单位,读作米每秒) 7: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鼓膜振动→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8: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9:骨传声: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的效果比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 10: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可以感觉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11音调和频率(每秒内运动的次数)有关。 1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一秒内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1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XX0hz。人们把高于XX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他们分别高于和低于人类听觉的上限和下限。 14: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15: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16: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17:音色和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18:噪声的发生体是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__。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________。长城长________。 2、长度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如何正确放置刻度尺:___________(注意有没有从0开始、厚刻度尺如何放置)。 (3)读书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读数时读到________的__________(至少读三遍)。 即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除刻度尺外其他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4、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 5、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时间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_____消除,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导体电阻的大小应用的方法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消除。 7、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错误的数据要先删除,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平均值要与题目中所给数据位数一致(四舍五入)。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两种题型: (1)告诉研究物和参照物,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研究物的运动状态。 两者位置发生改变:研究物是运动的 两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研究物是静止的 (2)告诉研究物以及运动状态,根据研究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研究物是运动的:选和研究物位置发生变化的。 研究物是静止的:选和研究物位置不发生变化的。 2、研究物的选择标准: (1)研究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是研究物本身。即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做参照物。 (2)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一般选大地为参照物。 3、相对静止应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实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 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 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 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 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 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 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 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实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 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 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 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一、作图题 【光的反射做图】:1.作出图中的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 AB 、CD 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如图,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的点的反射光线和与这条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向下射入井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标出法线。 【 光的折射作图】:5. 如图,是不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你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的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 A (1)(3) .S (2) (4) (6) .B .A (8) (7)

8.如图,在凸透镜焦点F处放一平面镜MN,BF为一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请将图补充完整。 【力的示意图】 1.如下图,物体A从斜面上匀速滑下,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杯子放在斜面上,画出此时小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3.物体A的质量为5kg,在图中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g=10N/kg ) 30度角的拉力。已知拉力大小F=50N ,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 二、基础知识训练题 1.声音是由 产生的。 停止,发声与就停止了。 2.声音靠 传播,真空 传声。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 。一般固、液体传声速度 气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______m/s 。声音在____体中传播最快,在___体中传播最慢。 3.回声与原声时差大于 s ,人耳可区分出它们。 4.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响度。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_______越大,响度就越大。人耳所能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声调。声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________越高,音调就越高。________用来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5. 是发声体作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6.物理学中,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7.控制噪声途径:防止噪声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 8.声音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减弱噪声的途径:(1) ;(2) ;(3) 10、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和_______。 【光】 1.“日出日落”这句话中研究的运动物体是 ,是以 为参照物的。 2.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左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 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 3.在下列空格填上合适的单位。 (1)乒乓球的直径为4 ;(2)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 ;(3)一名中学生走了两小时通过的路程大约是3 105 。 4.你身体上最接近35mm长度的是( )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大拇指指甲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 D.肩膀的宽度 5.如图1所示,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如图4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 7.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1) (2) (3) (4) 图4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全汇总!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等。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 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μ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3)估测:黑板长2.5m、课桌高0.7m、指甲宽 1cm、铅笔芯直径1mm、新铅笔长1.75dm。(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会放:刻度尺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 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③测跑道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化直为曲) ④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脉搏;(现代)钟表、秒表(停表) (2)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3.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无法消除;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被研究对象以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①确定被研究对象; ②选参照物;(即假定不动的物体) ③判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3)不能选取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4)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

1. 下列现象中, 属于液化的是( ) A .夏天, 盛冷饮的杯子外壁上出现小水珠 B .寒冷的冬天, 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 .放在盘子里的水, 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D .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 2.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 A .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 .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 4. C .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 D .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5. 2.唐诗《浪淘沙》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 6. 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船行”所选参照物分别是 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A .千克/米3 B .克/厘米3 C .千克/分米3 D .吨/米3 2.一般一只鸡蛋和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分别约为:( ) A .0.5g 60mg B .5g 60g C .50g 60kg D .500g 60t 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 A .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B .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C .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5.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A .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温度 6.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 A . 质量相等 B .密度相等 C .体积相等 D .以上都不对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7.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8. 3.如图1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 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 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9. A .靠近透镜 B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10. C .远离透镜 D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图1 B 山在水中的倒影 A 屏幕上的手影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 C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 图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精简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二、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 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 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 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 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