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托物言志学生版5

托物言志学生版5

托物言志学生版5
托物言志学生版5

紫蝶黄蜂俱有情

托物言志诗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二、例题精析

1.(2013年全国新课标甲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三、实战演练: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或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或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

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答: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3.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答: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整理:李晓娜审核:师银科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四、题型应对:

1. 托物言志类诗歌的考查,无非是从诗歌所写的“物”、所言的“志”、所用的

手法和品味诗歌语言几个方面考查。设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问“物”和问“志”。1.诗歌写了“物”的什么特征?(或:诗中所写的“物”是怎样的形象?)

答题模式参考:运用何种手法或从什么角度对物进行刻画,描绘了物的什么特征或品性(抓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2.作者借“物”抒发怎样的情怀?(问“物”)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问“志”)

答题模式参考:运用何种手法,写出了物的什么特征,或通过对()和()的对比,写出了物的何种特征或品性,借以表达诗人何种感情或追求,或何种品格。

(二)手法类题。提问形式通常为: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模式参考:手法(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自喻,借物的()特性,从而更突出了(透露出、暗示了、强调了、有效地、含蓄地抒发)诗人的()感情。

(三)语言类题。

1. 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

答题模式参考:先释字义,然后把该字放入原诗句,描述含有该字的画面或营造的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

2. 分析诗句的妙处。

答题模式参考:这()句从哪个角度或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态或特征,然后结合诗意加以描述,最后分析在表达内容或结构、效果方面的作用

五、知识储备:

(一)把握咏物诗特点:

1、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4、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或表达个人某种追

求或寄寓某种哲理。借赞美物的品性进而赞美人。

(二)把握鉴赏方法

1、读标题

咏(题、赠、赞)+物象,从标题中我们可以明确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2.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诗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其所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还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

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比兴象征、借物抒情、以物喻人、借物抒怀、托物言理、联想、想象、抑扬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上,注重描写兼有议论。(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空间、时间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4.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操作步骤:①“读清”全诗。分清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教科版选修3-4第5章 第2节 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第2节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1.光源发出的光经____________成为单色光,单色光通过________后相当于线光源,经________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通过屏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干涉条纹.如果用白光通过双缝可以观察到________条纹. 2.若双缝到屏的距离用l表示,双缝间的距离用d表示,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用Δx表示,则入射光的波长为λ=________,实验中d是已知的,测出l、Δx即可测出光的波长λ.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中间明条纹(零级明条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零,那么从双缝到第三级明条纹之间的路程差是( ) A.1.5λ B.2λ C.2.5λ D.3λ 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 A.用白光做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做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条纹 C.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D.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5.如图1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的条纹图样:图甲为绿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为中央亮条纹;图乙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为中央亮条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图乙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图乙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图乙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图乙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1.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 B.中央明条纹宽度是两边明条纹宽度的2倍 C.屏与双缝之间距离减小,则屏上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第一章 第2节 学生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第2节学生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和器材 实验采用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的方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并很快挥发, 在水面上形成如图甲所示形状的一层纯油酸薄膜。如果算出一定体积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即可算出油酸分子的大小。用V 表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油酸 的体积,用S 表示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用d 表示分子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d =V S 。 三、实验步骤 1.用注射器或滴管将老师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 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例如1 mL)时的滴数,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浅盘内倒入约2 cm 深的水,用纱网(或粉扑)将 适量痱子粉轻轻撒在水面上。 3.如图所示,用滴管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轻轻滴入水面中央,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在浅盘上盖上塑料盖板,用彩笔描出油膜的边缘轮廓。 四、数据处理

1.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塑料盖板放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 2.由步骤1中的数据计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的平均值,再由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根据一滴油酸的体积V 和薄膜的面积S 即可算出油 酸薄膜的厚度d =V S ,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将所有的实验用具擦洗干净,实验时,吸取油酸、酒精和溶液的移液管要分别专用,不能混用。否则会增大实验误差。 2.痱子粉和油酸的用量都不可太大,否则不易成功。 3.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小于0.1%为宜。不宜长时间放置。 4.浅盘中的水离盘口面的距离应较小,并要水平放置,以便准确地画出薄膜的形状,画线时视线应与板面垂直。 5.在水面撒痱子粉后,再不要触动盘中的水。 6.利用坐标纸求油膜面积时,以边长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算一个。 六、误差分析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误差通常来自三个方面。 1.不能形成单分子油膜。 2.油滴的体积V 的测量产生误差。 3.计算油膜的面积S 有误差。 [例1] A .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中的方格(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1个),再根据格数及方格的边长,求油膜面积S B .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C .用浅盘装入约2 cm 深的水 D .用公式d =V S ,求出薄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托物言志类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类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类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步骤 第一步:找出所咏物的外部特征 第二步:体会所咏物的精神品格 第三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由物联系到诗人的精神追求 托物言志诗歌的鉴赏例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析: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类似的还有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张九龄的《感遇》等等。 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请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价。 鉴赏: 孤桐的特点:虽孤独却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 2、孤桐的精神品格:孤独、正直、向上、贴近大地、坚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 答案:作者所抒发的是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情怀。

学生实验通知单(九年级)

学生实验通知单(九年级)

九年级物理2013 年至2014学年上学期序号实验课题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3节比热容 1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所需 仪器 铁架台、烧杯、温度计、水、酒精灯所需药品食用油 上课时间班级及任课教师周次班级学生数组数星期节次任课教师一 九(1)43 8 三 5 普财 九(2)49 8 四 4 普财 九(3)44 8 四 6 陈世仁 九(4)48 8 三 4 陈世仁 九(5)43 8 五 4 普财 填报日期:2013 年9 月 3 日填报人:普财陈世仁

九年级物理2013 年至2014学年上学期序号实验课题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2 实验名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 所需 仪器 电池两节,2只小灯泡、3个开关、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 板一块,手电筒 所需药品 上课时间班级及任课教师周次班级学生数组数星期节次任课教师五 九(1)43 8 一 5 普财 九(2)49 8 二 4 普财 九(3)44 8 二 6 陈世仁 九(4)48 8 三 4 陈世仁 九(5)43 8 三 6 普财 填报日期:2013 年9 月27 日填报人:普财陈世仁

九年级物理2013 年至2014学年上学期序号实验课题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4节电流的测量 3 实验名称电流表的使用 所需 仪器 演示电流表、实验室学生电流表、电源、开关、导线、灯泡。所需药品 上课时间班级及任课教师周次班级学生数组数星期节次任课教师六 九(1)43 8 一 5 普财 九(2)49 8 二 4 普财 九(3)44 8 二 6 陈世仁 九(4)48 8 三 4 陈世仁 九(5)43 8 三 6 普财 填报日期:2013 年10 月10 日填报人:普财陈世仁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托物言志诗专练(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托物言志诗专练知识回顾: 题材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常见标志①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常用手法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象征)。 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9分) 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①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②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注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②檀:红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弯月当空,低照池塘,波光闪动。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

B.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莲花初绽,好似刚刚匀就脂粉的美人,散发出阵阵馨香。 C.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红蕊映照湖画,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晨妆。 D.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 2、这首词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D解析D项“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不正确,应为“凄迷渺茫的境界,暗示白莲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难觅芳魂”。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鉴赏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秋天是凋零的季节,万物的摇落显出尘世的萧瑟苍凉与衰微。曲长柔美又明媚的弦月,映照着大地,依然是一片肃杀的景象,改朝换代之后血腥的战事虽远去,但清朝著名文字狱时时威胁着前朝的遗民,若文字中呈现对前朝的怀恋及对当朝的不满,这必引来身首异处的灾祸。尽管如此,一个人仍要表示对故国的忠诚,遣词必须杳渺幽微却又能给人意蕴深远的联想。同时这也是词这一文学体式的美感特质所在。王夫之将这二者非常微妙地融合在一起。“秋影”蕴含的摇落,也意味着变节。娟娟片月映照下的尘世种种事态,这里面是有一个对比,片月的纯净与尘世暗淡的对比,前者是王夫之的持守,后者是世道的险恶与人心的易变。 “低照银塘光不定”,“银塘”,月光照下来,池塘一片银白。月光低低地映照着池塘光亮摇晃不定,“光不定”所写正是时代的凝重与人心的思变。清初文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

古诗词鉴赏专题(6)——咏物诗 一、知识积累 (一)概念介绍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 1.常描写的景物:菊、竹、梅、柳、蝉 2.特点归纳: (1)咏物。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对比。 4.解题步骤归纳 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 (二)分类简析 咏物诗可分为纯咏物的和借物抒怀的两大类。 1.纯咏物直接描写物象,表达对此事物具有的品质的赞美(希望能具有这种崇高的志向,高洁的品格)或者批判。 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诗通过赞美“竹石”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露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隐寓诗人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品质。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曾诗也是写春柳,表面上看,是讽刺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得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2.咏物抒怀诗还可分为下列数种: ①托物言志。像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梅自喻,宣示自我孤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追求。

第3节 氧气(第2课时)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空气含答案

第3节氧气(第2课时) A组基础训练 1.当发生火灾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高楼起火跳楼逃生 B.先找贵重物品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乘坐电梯逃离 2.森林失火时,消防人员一定会组织人力砍伐未失火的树木,制造隔离带。消防人员采取这种措施是运用了灭火原理中的……………………………………………………………( ) A.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D.A、B、C都对 3.吐火,是川剧中独一无二的神秘绝技。吐火有一个诀窍,那就是眼前的 火尚未熄灭之时,绝对不能吸气,否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火焚身”。 屏住呼吸时,嘴巴里的煤油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第3题图 A.缺乏氧气 B.没有达到煤油的着火点 C.缺乏可燃物 D.嘴巴里的唾液使煤油不易着火 4.点燃的蜡烛在如图1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该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C.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影响蜡烛的燃烧 D.燃烧后装置内没有新物质生成第4题图 5.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编号①②③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 燃烧白磷不 燃烧 白磷不 燃烧 白磷 燃烧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6.小明在家烧柴火煮饭,他往灶膛里塞满木柴,结果燃烧不旺,这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 ) A.木柴要充足 B.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要有充足的氧气 D.燃烧时间更长一点 7.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集(全部学生实验18个)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海西州高级中学

目录 实验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 实验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7) 实验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1) 实验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4) 实验5:研究平抛运动 (20) 实验6: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8) 实验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1) 实验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36) 实验9: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40) 实验10: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44) 实验11:传感器的应用 (48) 实验12: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51) 实验13: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56) 实验14: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58) 实验15: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62) 实验1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65)

课题: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型:实验编写时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一、教材分析 打点计时器是高中一个重要的计时仪器,计时的同时还能记录物体的运动 情况,这对高一新生来说是全新的。通过对打点计时器的了解,掌握其使用方 法。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是本节的难点,教材用极限的思想,从平均速度过渡 到瞬时速度。加强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拉近物理与生活、模型与实际的距离,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的素养和学生的发散思维。用图像表示物理量 的变化,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方法,本书在这方面加强了很多。在过去教材 中“用平滑曲线把点连起来”改换为“根据所描点子”的分布和走向尝试用条 曲线来“拟合”这些测量点,即将验证性实验换为探究性实验,思路不一样、 逻辑线索不一样。此外,让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两物理量关系时的优越性。本 节内容从知识到能力要求均很高,特别对刚入高中的新生来说有难度,更具有 吸引力和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 3.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4.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 的速度—时间图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 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 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 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 的奥妙。 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2(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最早用定量实验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并得出了“空气是20% 体积的氧气和80%体积的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拉瓦锡C.汤姆生D.门捷列夫2.小徐在做完氧气的制取和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后,将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全部倒入装有水的废液缸中,并对浊液成分进行分析。将浊液过滤,取无色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固体质量不变,再往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仍有固体残留且所得溶液为蓝色。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最后剩余固体是二氧化锰 B.制取氧气所用固体是氯酸钾 C.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不变 D.滤渣中一定有铜,因此还原氧化铜的还原剂是CO 3.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氧气极易溶解于水,使水中生物能生存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D.液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液体 4.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5.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电池总反应为: Zn+2MnO2+H2O=ZnO+2MnO(OH),避免了传统电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而废旧的纸质电池可作为一般的废弃物加以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反应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其工作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开发利用该电池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 ④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⑤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其中有错误的是() A.②③B.②④⑤ C.②①D.①③ 7.某公园的一个水上运动项目,封闭塑料球内充有3立方米左右的空气,小朋友可以漂浮在水中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下列选项中,影响小朋友待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 A.人体的含水量B.球内二氧化碳含量 C.球内氧气含量D.球内的明暗程度 8.在试管甲中放入15g 氯酸钾,试管乙中放入15g 氯酸钾和一定量的MnO2,分别加热并充分反应。下图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合理的是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

第二课时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导入新课 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推进新课 [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 一、选择装置 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 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右图): 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能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 [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右图三); 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右图四)。 [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二、操作过程 [分析]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6.(1)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验满,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回答]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注意: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所以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收集。 [实验练习]用制取的氧气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并与前面的学习作比较。 [课堂练习]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解题就会简约化。例如,在标准状况下,部分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所示,通过比较找出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制取氨气(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7,并且易溶于水),用_______________法收集。答案:(1)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密度就越大。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向下排空气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检验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一、选择装置 二、操作过程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收集:①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气法 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P42页习题2、3、4 2.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第二章第5节《学生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word课时作业

第5节 学生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由E =U +Ir 知,只要测出U 、I 的________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E 、r 的方程,从而解出E 、r ,因此用电压表、电流表加上一个可变电阻就能测E 、r ,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若采用此方法,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测几组I 和U 的数据,分别列出若干组联立方程.求出若干组E 和r ,最后以E 的________和r 的________作为实验结果.或以____为横坐标,____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据实验数据描点.此时大致可以看出这些点呈________分布,如果发现个别明显错误的数据,应该把它剔除.用直尺画一条直线,使尽量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能____________________两侧,这条直线就能很好地代表U —I 关系,这条直线与U 轴的交点表示I =____,属于________的情况,这时的电压U 等于________,这条直线与I 轴的交点表示U =____,属于________的情况,根据短路电流I 短 跟电源内阻r 、电动势E 的关系r =E I 短 ,就可计算出电源的内阻. 2.由E =IR +Ir 可知,只要能得到________的两组数据,列出关于E 、r 的两个方程,就能解出E 、r ,用到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路图如图2所示. 图2 3. 由E =U +U R r 知,如果能得到________的两组数据,列出关于E 、r 的两个方程,就 能解出E 、r ,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3 4.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以使电压表读数变化明显 B .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C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短路造成电流表过载 D .使滑动变阻器阻值尽量大一些,测量误差才小 5.为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待测电池、开关、导线配合下列仪器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 B .一只电压表和一只电阻箱 C .一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D .一只电压表和 一个滑动变阻器

+第5节 实验探究: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第一章 机械振动 第5节 实验探究: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目标导航●●● 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掌握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3.进一步熟练运用用游标卡尺测长度的方法; 4.加深对单摆的周期公式的理解。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1.一个小球和一根细线就可以组成一个单摆。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做______运动。单摆的周期与_______、_______无关。与摆长的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__成反比。单摆做简谐运动时,其周期为T=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 mm ,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图所示,图示的读数是_______mm 。 3.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你认为应选用的器材的序号是________ 。 A .约1m 长的细线 B .约0.3m 长的细线 C .约0.8m 长的粗线 D .直径约 1cm 实心铁球 E .直径约1cm 的实心木球 F .毫米刻度尺 G .游标卡尺 H .螺旋测微器 I .秒表 J .手表 K .铁架台 ★★★课堂突破★★★ 〖探究1〗实验原理 单摆做简谐运动时,其周期为g l T π 2=,此式变形可得:g =____________。因此 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的值,并可研究单摆的周期跟摆长的关系。 〖典例1〗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所用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质心,他第一次测得悬线长L 1(未加入摆球半径),周期为T 1,第二次测得悬线长L 2,周期T 2,据上述数据,可以确定当地的g 值为( ) A .2 122 2 12 4(L L )T T p ++ B . 2 122 2 12 4(L L )T T p -- C 12 T T D .无法计算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 一、概念理解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 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 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物的特点:高唱、难飞 寄托的情感: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个人喜好和生活志趣的。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物的特点:花中最后凋谢 寄托的情感:对菊花的喜爱 6、借物事讽喻社会的。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空气与氧气教案 (2)

课前预演:简单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写出下列符号: 1、氧元素 2、一个氧分子 3、2个氧原子 新课讲解:知识要点梳理 一、空气与氧气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氮气氧气其他 2、氧气含量测定:原理、装置、步骤、现象、误差分析。 3、空气的利用: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 (二)、氧气 1、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气味的气体,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它溶于水,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都是色的。 (2)、化学性质:与四种物质反应的原理、现象、注意事项。 2、制取方法: (1)、实验室制法:三种方法的原理、装置、步骤、注意事项。 (2)、工业制法。 二、氧化和燃烧 (一)、氧化反应 1、剧烈氧化:燃烧、爆炸、自燃 2、缓慢氧化 (二)、灭火与火灾自救 1、原理 2、常见灭火器与适用范围 3、火灾自救措施 重难点把握: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1、实验原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物质与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是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倒流入密闭容器内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当然,也可用其他合理装置)。 3、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把集气瓶剩余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做上记号;

(2)、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把燃烧匙内的红磷(白磷有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同时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充满白烟。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中,进水的体积恰好近似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5、注意事项 (1)、装置不能漏气。 (2)、红磷要过量,以保证瓶内的氧气耗完。 (3)、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不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止水夹要夹紧,防止红磷燃烧时气体膨胀使瓶中气体从导管逸出。 (5)、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防止瓶内气温高于外界气温,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6)、实验前,导管应预先注满水,否则打开止水夹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留在导管内。 (7)、可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是易于氧气反应而不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 思考:为什么有些同学做的实验水的体积小于原空气体积的1/5? 二、空气的利用 1、氧气的用途 一是供给呼吸,常应用于医疗、潜水、登山等方面;二是支持燃烧也叫助燃,常用于富氧炼钢、焊接与切割金属、液氧炸药等方面。 2、氮气 ①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②用途:灯泡中充氮气可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可以防腐、保鲜;氮气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液态氮可以作冷冻剂,医疗上常用液氮冷冻麻醉或冷藏人体细胞组织;用作超导材料的环境改造剂等。 3、稀有气体 ①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的总称,是混合物。 ②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极不活泼; ③用途:常用作保护气;作光源(因为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气);用于医疗麻醉(氙气)。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灰黑色固体)燃烧 现象:①在空气中发出红光②在氧气中发出白光,③放出热量,④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盛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2、硫(淡黄色固体)燃烧 现象:①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②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③放出热量,④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①硫的量不要过多②瓶内装少量水,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对空气造成污

第1章第5节《磁生电》教案

第5节磁生电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2、通过实验,认识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制线圈,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2、通过科学家的史实,感受科学家执着追求、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以及潜心研究的艰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电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对电动机的原理有了认知。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想到磁生电现象。而且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可以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究新知识。但是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抽象思维及空间想象的能力较差,而要实现这节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3重点难点 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难点:电磁感应现象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磁生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假如你在野外,手机的电池耗尽了,是非常危险的,这时怎样才能充电呢?展示手握式发电机给手机充电。 问:为什么手握式发电机能能发电呢?为什么需要用力按几下?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课堂。

二、新课: (一)、电磁感应探索历程 课件回忆:奥斯特实验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师: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存在磁场,即电流能产生磁场,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反过来,你有什么猜想? 预设:学生猜想磁能产生电流 展示科学史资料:事实上,英国科学家法拉弟在当初就是进行了这样的思考,他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无数失败的试验后,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利用磁场得到电流的规律,今天我们象科学家一样,一起来重走法拉第在这10年探索过程。 提问: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预设:学生能根据实验目选择磁体、导线、开关、电流计(教师介绍电流计代替电流表可以测较小的电流) 学生活动:学生上台连接电路,闭合电路观察现象(开关最后闭合)。 预设:电流表指针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偏转。 问: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的原因有哪些可能?(引导学生猜想) 预设:学生猜想1:可能电路没有产生电流。

九年级诗歌鉴赏三托物言志类训练

诗歌鉴赏之三:托物言志类诗歌鉴赏 1、定义: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2、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步骤 第一步:找出所咏物的外部特征 第二步:体会所咏物的精神品格 第三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由物联系到诗人的精神追求 答题技巧总结: 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⑶答题模式: 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②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 ③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④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3、托物言志诗歌中的意象 (一)15种意象: 1.月——思乡、念亲;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案)

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讨论交流的方法,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 (2)学会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物质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2.如何联系实际解决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不仅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二、推进新课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阅读教材】 教师先设问:空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然后让学生阅读

教材P28-2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内容。 (1)氧气有哪些用途 [问题1]氧气为什么叫“养气”,它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28图2-5][总结]纵观氧气的各种应用领域,可知氧气的用途主要表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 [讲解并板书] (1)氧气的用途:①供给呼吸②支持燃烧 (2)氮气的用途 [问题2]你能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它有什么用途? [教师展示充氮食品袋]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些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学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评价]乙的回答也有道理,可我说的是正规厂家的。甲、丙的回答符合客观实际。 [讲解]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由于氮气性质不活泼。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这一性质。 [提问]氮气除了可用作保护气外,还可用作什么呢? [讲解并板书] (2)氮气的用途:①重要的化工原料②保护气③提供低温环境 [补充]许多实验事实表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如食物放置在含有氧气的环境中容易腐烂,而氮气则能使食物在长时间内不变质。 [过渡]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悉氮气的性质吗? [讨论]课本P29讨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①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②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①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②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