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考研经验谈
关于为什么要考北大,这个问题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要考北京,有两个理由。第一个是私人的原因,我高中同学有几个玩得非常好的兄弟,都是在北京,他们就说你也考来北京,然后我就决定考北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本科是在厦门,厦门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但是那个城市的节奏比较慢,然后我们老师都跟我们说,说你们年轻的时候还是不要留到这边,去大一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那边的机会会比较多,虽然那边的生活压力会比较大,但是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到外面闯一闯,所以我就决定来北京或者上海。后来因为私人原因,我就决定来北京。
然后当时在北京找学校,当时主要是两个目标,一个是北大,一个是人大,后来我就查了这两所学校的一些录取的比例问题,北大很难考,人大其实也相当难考,我后来一想,反正都难考,干脆就考北大算了。
刚决定考北大哲学,资料和信息很难把握,所以来到北京半个月几乎就是查信息。关于资料,我用的是新祥旭辅导班讲义和资料,也是同学介绍让上的他们专业课,授课老师是去年专业课考第一的师兄。其实从新祥旭辅导班里面主要想得到的就是一些市面上买不到的资料,然后也可以结交一下师兄师姐,为后期的路做更宽广的铺垫,顺便还可以看看身边人的复习状况。
下面我来列举一下北大哲学的相关参考书目。
中国哲学:
1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2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下),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
3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著,中华书局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哲学:
①《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北大出版社。
②《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北大出版社。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6、7卷北大出版社。
④《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大出版社。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是在其他网页看到的中国哲学史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中国哲学史)
01 中国现代哲学史张文儒郭建宁北京大学出版社May 1 2001
02 中国现代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许全兴陈战难北京大学出版社Jan 1 1992 第三作者宋一秀
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7卷
04 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北京大学出版社
05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华书局Jan 1 1980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06 中国哲学资料选辑中华书局Jan 1 1981 (上下册)北大哲学系中哲教研室编
07 中国哲学史(1-4册)任继愈人民出版社
08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肖捷夫李锦全人民出版社
09 中国哲学大辞典方克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Jan 1 1994
北大自己编的中国哲学史最重要,主要看这本,资料选集是配这本教材的。另外几本做参考吧,肖捷夫,李锦全的那本更详细点,有些问题是北大版上没有的。任继愈的太老了,我看不下去,没看。哲学大辞典我看的其他版本的,主要背名词解释了。
马克思,毛泽东从没考过,现代部分据说考过梁淑溟,但近几年没涉及过,我没看。
个人观点
名词解释把要点答上就好,不要牵涉过多
简答题一条一条的回答,思路清晰,要点明确,明确即可
论述题首先要回答上课本上的知识点,尽量全面而且罗列清晰,其次,根据自己的知识点在对问题展开论述,这一部分非常重要,是评分的关键。
以上只是建议,仅供参考。
当时,我给自己答题定下了一条原则共十六个字。
层次分明,论述周详,以史出论,试论结合。
一般哲学题型,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这三类题型都适用以上十六字。
以中国哲学史的名词解释为例,答题要包含以下几部分
第一,背景出处。即,此问题来源于那个时代,谁提出,在那本书,理论源流。
第二,此名词的大致意思。内涵,外延。
第三,古文原文。并作出解释。
第四,分析评述。能引申的可以引申一下。或者你度过除课本外的介绍,亦可以写一下。
名词解释大致如此。不过考试的时候不宜写得太多。
简答和论述除满足以上的条件外,还要把课本的述说结构梳理一下。写成有条理的几个部分。并且要有原文的支持。
在我了解一些的答哲学题的考生,不太注重课本的结构和课文的原文,答题的时候很容易写得很没条理。
如果你自己整理不出来自己的思路,建议就按课本上的条理写。
所以,给各位的建议是多读教材。以至于能背诵。
以下是我考北大哲学的复习方法和步骤,不一定对于所有人都受用,希望大家以参考为准。
1、北大的哲学考试,很多前辈已经总结出来了,就两条:基础,求新。一直以这两点为主线就没有错。
2、基础,就是看书,但是不是所有的书,所有的内容都要记住,有用的,对考试有帮助的就只有一部分而已。这就需要你在复习过程中自己判断,而且每一个阶段大家都会有心得和变化了的想法,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应该能体会到那种有所取舍的精神。当然,不同科目是不一样的,比如民法,我实在说不出哪里取舍,都很重要的样子。
3、求新,应该是对最近理论热点的关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帮了很大忙,我主要看的就是它,近2、3年的,找到的几乎都看了。是在10月份之后才看的,
那时候复习有了一定基础,看起来感触颇深。觉得是考研让我把专业课真正学习了一遍,考不上也值得了。
4、考试题目总是很宏观,出乎你的意料,需要在考场上分析,思路清晰很重要。
5、我感觉有难度的科目有:民法、国经、经济法。多花了我不少时间,首先要理解,然后要记住,很费劲。到最后我还是在边记边忘,对于北大考试来说,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大
家不要过于恐惧,我们其实一直在和自己的遗忘作斗争,就像在和自己的极限作斗争,没有绝对的胜利,只有相对的成功。
我的复习进度如下:
3月——6月:英语巩固基础,专业课理解复习弱势科目
7月8月暑期:英语真题,专业课继续强化
9月——11月:英语复习很少,专业课强化记忆(重点全放在这里了)
10月开始看政治,我只希望政治不拖后腿,所以点到为止,对于文科生来说不是太难。
11月中旬——考试:英语热身模拟,专业课反复背,政治反复背,(总之是全面的强化,简直没有时间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