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

西方文论史线索整理

一、古代文论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是整个西方文论的源头。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论述中涉及到了文艺问题,但并未形成思想体系。比如: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提出“数”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他认为“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宇宙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德谟克利特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苏格拉底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神学目的论是他哲学的中心思想。他还探讨了美和善的关系,得出了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理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真正形成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柏拉图提出“理式”论的艺术理论,否定对现实的模仿的文学艺术,认为文学艺术应该直接来源于神的灵感。亚里士多德则否定了柏拉图的理论,提出文学艺术模仿人的活动的理论,肯定了模仿显示的艺术的价值和社会作用。

古罗马的文学艺术理论是向古希腊文学艺术理论学习的古典主义观念,它是对古希腊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贺拉斯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提出“合式”的原则。朗加纳斯在柏拉图的思想启发下,发表了《论崇高》,提出“崇高”的来源、创作等,推崇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对罗马的现实给以批判。而普罗提诺则是从柏拉图的文艺理论过渡到中世纪文论的桥梁。他的文论带有禁欲主义色彩,对中世纪的文艺理论有直接的影响。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论由此而生,奥古斯丁继承普罗提诺的思想,宣称世俗的文学艺术是信仰的的人,否定了世俗的文艺。阿奎那承认了模仿现实的文艺的合法性,但他将一切归于上帝。如果说奥古斯丁的文论是否定文学艺术的基督教神学的文艺理论,那么阿奎那就是肯定文学艺术的基督教神学的文艺理论。

由于基督教神学的兴盛,压制了“人性”,提倡“复古”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围绕着文艺复兴。它反对基督教文学的文艺理论,为世俗的文学艺术争取合法地位,发展资产阶级的文艺理论。代表人物有但丁,他提出了“四义说”,但他的思想还带有中世纪的神秘气息。

新古典主义文论是欧洲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形成的文艺理论。文艺复兴时期,虽然也有激烈的古今之争,塞万提斯、拉伯雷等人的创作已突破了古希腊、罗马的文艺理论,这就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准备了条件。新古典主义文论提倡理性,重视王权。法国的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提倡理性、自然、古典、道德的原则。

二、近代文论

西方近代文艺理论是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时期的文艺理论。

启蒙主义文艺理论是逐渐强大起来的资产阶级发动革命的舆论准备。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的一百多年里,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要求摆脱封建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和封建专制

的政治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于是,启蒙运动孕育而生。

卢梭否定科学和技术,呼唤真诚朴素的情感,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也提出来“人的异化”的问题。狄罗德主张对戏剧进行改革,提出了严肃剧的理论,而,莱辛在《拉奥孔》

中对传统的“诗如画”发出批判。他们对古典主义进行批评,提出建立市民剧和民主文学的主张。

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艺理论是代表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意识形态革命理论。德国资产阶级要求变革现实,又惧怕法国大革命的流血牺牲,他们企图从意识形态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为此,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家们对古希腊以来的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建构了他们自己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康德在“美是不涉及利害”、“纯粹美”、“依存美”及崇高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文学艺术的自由本质以及天才与理想艺术的创造。席勒以康德的哲学思想为前提,把文学艺术的作用和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根据他的人性和谐的理想,做出“朴素诗”、“感伤诗”的划分和评价。康德、席勒的文学艺术理论从根本上冲垮了新古典主义赖以维持统治的理论基础,为浪漫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和19世纪末期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准备。歌德对艺术经验做出总结,将其与古典主义划清了界限,为现实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第一次自觉地把辩证法引入文艺理论,他论述了艺术与时代、环境与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成功作品的奥秘。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艺理论是西方自古希腊文艺理论之后的第二个

高峰。

浪漫主义文论是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时期的文艺思潮,它批判新古典主义教条,召唤新的自由的文学。由于浪漫主义文论家的地位和阶级的不同,他们的主张也是不同的。其中有夏多勃里昂的基督教浪漫主义理论;有华兹华斯要求抒情朴素的情感,歌颂自然和人性的浪漫主义理论,,歌颂自然和人性的浪漫主义理论;有以康德美学为根据的史勒格尔兄弟和柯勒律斯的强调艺术无目的,主张艺术绝对自由的浪漫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文论出现在浪漫主义之后,由于资产阶级需要的美好未来并没有实现,人们普遍对现实失望,于是,一种要求真实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艺术主张得以广泛传播。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巴尔扎克的论现实主义原则,包含真实性原则、典型性;而福楼拜则强调作品的客观性原则,要求忠于现实;别林斯基是俄国批判现实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艺术应创造典型,真实地反映现实。

实证主义文论主要是批评的理论,它揭示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泰纳提出文学的三要素,即种族、环境、时代的理论;圣伯夫的实证主义批评,对作家的生活经历、心理经历的追究来解释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批评方法。自然主义与实证主义有联系,但又有独特的创作理论。它的代表人物左拉主张把文学纳入科学,以生物学、病理学、遗传学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写作,以科学的态度实录这种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自然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反动,它混淆文艺

实践和科学实践的界限,抹杀了人的社会本质。

三、现代文论

西方现代文论大体是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60-70年代。现代文论前期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和象征主义文论。

唯美主义是从康德美学艺术中汲取营养,反对“艺术为社会服务”的理论。他们认为艺术为艺术,艺术是无功利的。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人们怨恨、反叛,他们对现实绝望,将热情投入艺术,唯美主义应运而生。惠斯勒与罗斯金诉讼案的胜利是唯美主义的上升期和全盛期,而王尔德的败诉则标志着唯美主义的衰落。戈蒂叶提出“艺术美没有目地”,王尔德则注重艺术的形式,认为艺术与道德无关。唯美主义重视艺术本身,重视形式,强调艺术创作的独特性。

直觉主义文论几乎与唯美主义文论同时产生,但其延续时间长。直觉主义的理论家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克罗齐对直觉和艺术本质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都强调艺术与科学的对立:科学描述现象,艺术洞察本体;科学依靠理性逻辑分析,艺术依靠直觉感悟。他们认为世界的本体是非理性的主体,现象是盲目的意志、意识流、心灵的创造。这样艺术要把握非理性的主观本体,就不能依靠理性分析.而只能依靠直觉。在他们看来,直觉就是对形式的把握,就是对本体的表现,因而也就是创造。直觉主义文艺理论强调直觉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凭直觉来解释直觉,又无限夸大了直觉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因而带有浓厚的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与唯美主义、直觉主义文论几乎同时出现又相互影响的还有象征

主义文论。象征主义文论是象征主义文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象征主义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于法国,后来遍及欧美的文学流派,这一流派文论家主要是诗人。他们以其强调文学的象征本质形成了独特的象征主义理论。爱伦·坡认为诗歌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是神圣美,而达到达到神圣美的主要途径是象征;波德莱尔提出感应系统理论,他认为“大自然是座象征的森林”,他主张发掘恶中之美:而马拉美主张“用魔法揭示客观物体的纯粹本质”和“文学完全是个人的”;瓦莱里认为诗的语言是无实用目的,作者、作品和读者各自独立。

现代主义后期有现代心理学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现象学、存在主义文论、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包括无意识与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说、梦的学说等。如果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建立在个体无意识上,那么,荣格则在集体无意识上,建立了分析心理学文学批评。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作品,而是“文学性”。现象学文论是建立在胡塞尔现象学哲学基础上的文艺理论。而存在主义哲学起步于现象学,但它更强调主体的价值,形成一种人生哲学,揭示人的异化,深刻影响着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而新批评则更突出强调问题的独立自足性。在新批评理论家看来,文本是独立于生活的。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强调文学语言的特殊功能,提供了本体批评的新批评方法,加深了人们对文学这一语言艺术的本质认识。但是,它们割断文本与生活、文本与作家、文本与读者的联系,把文本彻底孤立起来,因而不可能正确地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出现在60年代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科

学主义的结构理论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运用,它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继承布拉格学派的思想,企图以语言的结构揭示文学普遍系统的内在结构,建立文学体系模式。这是自俄国形式主义开始的现代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发展的最后阶段。

四、后现代主义文论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现代主义的“发展”,但它又与现代主义相互区别。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特点是“解构”,从对文学作品的解构,到对传统二元对立的整体理性文化的解构。

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结构主义由于过分强调文学作品的整体结构系统,割裂了作品与外在世界的联系,因而导致解构主义文论对它的颠覆,巴尔特是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关键人物。巴尔特对作者权威提出否定,并发展出一种新的文本理论。拉康在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中,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尤其是无意识,他还提出了“镜像理论”。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写到:“疯癫是一种文化建构的结果”,他还提出权利话语理论。巴赫金提出复调小说理论与狂欢化诗学。

解构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构主义理论是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1967年,德里达三部重要著作《语音与现象》、《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相继出版,成为解构主义理论被确立起来的标志。最后在美国形成的以希利斯·米勒、杰弗里·哈特曼、保罗·德·曼等为代表的“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批评,也成为当代西方又一重要批评模式。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提

出批判,对文本中心提出质疑。“耶鲁学派”将解构主义思想运用于欧美文学分析,形成颇有声势的的解构批评,其中,保罗·德·曼提出解构修辞学理论,揭示文本自身包含的自我解构性质。而杰弗里·哈特曼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从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出发,进一步揭示了文学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20世纪20年代由西欧共产党人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人开创,发轫于德、奥、意等国,60年代遍及欧美的一股既不同于第二国际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又有别于第三国际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文化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第一次世界太战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西欧各国的革命却全部失败。于是,西欧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把革命陷于低潮的原因归结为第二国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机械化、教条化了。在这种情况下,西欧马克思主义者主张重新理解马克思、发展马克思,以适应变化了的西方社会形势的需要。

1923年,匈牙利共产党人卢卡契发表了《历史与阶级意识》,提出了“物化”这一著名概念。在卢卡契看来,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而人的解放是与人的主体性的确立,与人的自我意识的呈现,进而与阶级意识的觉醒联系在一起的。然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无所不在的异化(物化),使人的主体性被淹没了。为此,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克服异化意识,恢复人的主体性。卢卡契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问世,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

思潮的产生,并被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奉为圣经。此外,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提出的摧毁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的思想,认为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统治不仅体现为国家机器的暴力统治,同时体现为市民社会的文化霸权。西欧工人阶级革命的道路应当首先进行文化阵地战,在文化领域夺取领导权。

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发现,更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理解马克思提供了契机。他们把这部手稿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全部著作的钥匙,此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大多循此方向,重视哲学、文化和人的问题的研究,促使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题由政治学和经济学转向了哲学和文化。

1929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精神危机,转移到美国的西欧马克思主义对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兴起作了独到的分析。二战之后,西方进入国家垄断资本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当年为卢卡契所揭露的物化现象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广泛和严重。垄断资本+科学技术+国家干预,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采取激进手段进行政治变革的希望更加渺茫,于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更加注重从西方各种传统哲学和现代学术中吸取思想资源,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三个时期:(一)、奠基期:以卢卡契、葛兰西代表,围绕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问题的讨论。(二).多元展开时期: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哲学文化新成果结果,涌现了:

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以萨特、庞蒂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德拉·沃尔佩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三)、后现代时期:立足于西方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新变,与西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对话与争论。包括哈贝马斯(法兰克福第二代领袖和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交往合理化美学理论、詹姆逊(美国当代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的政治阐释学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伊格尔顿(当代英国新左派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随着各种形式主义文论流派的相继衰落,文学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对于读者接受过程的研究。这一研究重心转移的完成,以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共同提出文学接受理论(或称“接受美学”)为标志。60年代后期,尧斯邀集一批文学语言研究学者,形成康斯坦泽学派。1970年,伊塞尔发表《文本的召唤结构》,文学接受理论进入西方现代文论的总体格局,并在美国形成以费希、大卫·布来奇等为代表的“读者反应批评”。

20世纪60年代,新女权运动崛起于美国,并迅速波及欧洲并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的女权批评从人道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立场上出发,注重文本分析的方法,揭露在创作和批评领域的性别歧视,并致力于挖掘女性文学传统,建立自己的批评原则。法国的女权批评则深受精神分析学、语言学、解构主义哲学的影响,强调女性受压抑的状况并致力于在语言领域寻求突破。英国的女权批评在特点上

与美国较为接近,但英国的女权批评更多地受到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影响,在后期又吸收了法国精神分析学的某些观点。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是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的批评思潮的一种反拨,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

新历史主义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学界,它在70年代末已经初露端倪。新历史主义主张将历史考察带入文学研究,更指出文学与历史之间不存在所谓“前景”与“背景”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强调文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认为文学隶属于大的文化网络。它着重考察文学与权力政治的复杂关系,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参加意识形态的塑造。

后殖民主义批评是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文化批评理论,它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全盛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和90年代初期,是一种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学术思潮。所谓的后殖民主义如果从时间上看,指的是旧的殖民主义在全世界的衰亡,而代之以新的殖民主义,主要指的是一种全球化的经济和文化帝国主义。而作为一种学术思潮,后殖民主义指在这样一种时间上的后殖民时代,对旧的殖民主义的历史及其当代影响作批判性的反思。

后殖民主义和60年代,尤其是1968年巴黎的“五月风暴”之后兴起的解构主义有密切的关系。解构主义是60年代时代精神的思想反映,其精神就是要解构传统、权威和中心,其核心的理论是反对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言中心主义,不相信传统意义上的历史

和语言。福柯认为历史作为一种知识范式是一种权力(形式)。因为每个时代和每个人发展起自身的知识范式,事实上,这种知识范式控制那个时代或人群如何观察现实。所以,福柯认为知识(包括历史)作为一种话语是一种权力形式。解构主义的基本批判策略是把批判对象界定为一种显现自身欲望的话语形式,并从中发现权力斗争的潜在的形式,从而把那种同一性的符码解码。如果说解构主义的批判指向传统的尤其是建立在萨特和列维·斯特劳斯等人基础上的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知识学模式,那么后殖民主义则把这种批判范围扩大到东方佰方、宗主国/殖民地、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的关系上。

后殖民主义的批判倾向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出现,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宗主国内部思想激进的思想家和非洲一些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黑人思想家。阿尔及利亚的法朗士·范农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代表作是出版于1952年的《黑皮肤,白面具》。萨义德出版于1978年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的奠基之作。但是,“后殖民主义”一词真正兴盛的时代是在1985—1995这样的十年时间里。

“文化研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英美学界兴起的一股学术思潮和一套批评实践,它以当代大众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历来难以进入学术研究视线的大众媒体、社会底层的文化趣味、女性问题和少数族裔的文化体验,此间的“文化”不是浓缩在经典文学和高雅艺术里的思想活动和精神时尚,而是形形色色的日常生活方式。霍加特在1964年创办了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这是第一个正式成立的文化研究机构,也是它在学院内建制化的标志。

二战之后,英国资本主义空前繁盛,各阶层普遍富裕,福利制度基本建立,大大减少社会贫困现象,贫富差距缩短,阶级界限模糊;30年代一度高涨的激进氛围消退殆尽,一种全民共识的政治局面悄然形成,英国仿佛成了无阶级差别的国家。与此同时,大众文化异军突起,堪称史无前例。代表人物有英国新左派。

他们探讨工人阶级的生活方式,着力分析影响工人阶级生活的流行文化,以便从中发掘出抵制主导意识形态的政治手段。新左派的思想和主张促动了文化研究的兴起,决定了文化研究的社会批判性质。他们认为大众文化侵蚀了高雅文学带来的“人类的最佳体验”和文化格调。但是他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却从反方向启发了文化研究,他对流行文化的态度虽说是诘难和贬抑性的,但他毕竟将流行文化纳入文学研究领域,扩大了先前有些狭隘和专门的文学研究话语。

文化研究的积极性在于它的宽容性和多元共存性,但它的过分注重文化的无所不在性很容易模糊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使高级典雅的文学研究淹没在文化研究的大潮中,同时也导致对文学文本的分析研究缺乏深度。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论文

论“诚实守信” 系、部、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业:国画三班 年级:2012级 姓名:王波 学号:2012101108

论“诚实守信” 王波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成功人生的灯塔,诚信是人生的重要美德,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而且诚信更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人与人友好共处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古人云:“君子立其诚”。“诚信明礼,以信为美”,而且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越来越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精诚合作的开始,而且我也是这样认为,共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立志成才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完善自我的时期。但是在当前时期的高等院校的诚信建设却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求职履历“掺水”或造假;不履行还贷义务,故意拖欠助学贷款;个别毕业生还在就业合同中出现毁约现象,但总的归结起来都是大学生本人的诚信教育有着息息相关。而我经过网上查询得出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有: 1.大学生的现状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a、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 b、大学生将诚信划分为理想认识与现实操作两个层面 c.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大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而作为自己的道德要求却不高,并且自身实践诚信较差。 d、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什么是“诚信”认识不清。 e、大学生选择诚信同时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强烈的功利倾向 2.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a、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b、信贷诚信:恶意拖欠贷款、学费,银行高校处境为难。 c、考试诚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d、就业诚信:求职履历,弄虚作假;就业签约,无故悔约 e、学术诚信:抄袭成风,瞒天过海 二.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因为大学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的一个缩影。所以我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

外国文学史复习上(笔记整理)

第一章古代文学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是继承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是沟通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为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古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基本内容: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①在神话的故事中,讲到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神的日常生活等。 ②英雄传说是古希腊人在幻想中追忆远古社会生活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造出来的。英雄实是部落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因受人们的崇拜而被神化,如伊阿宋取金羊毛、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奥德修斯等。 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1)、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eg:阿波罗的爱情故事、法厄同驾太阳马车的故事、潘多拉盒子的故事 (2)、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eg:宙斯和伊俄的故事、哈得斯的婚姻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3)、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希绪弗斯的故事、安泰俄斯的故事等。 古希腊神话的价值和影响。(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是后世创作的源泉。) (1)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素材。(2)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维德《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二、古希腊文学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什么特点? (1)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史称“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时期,史称“大移民时代”,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3)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奴隶制发展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学理论 (4)第四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三、古罗马古罗马文学的地位、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主要成就? 地位: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戏剧和散文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是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中介和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点:具有理性精神、集体意识和庄严崇高的气质,精神与情感世界相对贫乏,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 成就:(1)共和时期:(公元前240~公元前30年)埃纽斯“罗马文学之父” 喜剧首先繁荣,代表作家普劳图斯《双生子》、《一坛黄金》,喜剧诗人有泰伦斯《婆母》 (2)黄金时期:(公元前100~公元17年)西塞罗卢克来修《论自然》, “三大诗人”: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奥维德《变形记》贺拉斯《诗艺》(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寓教于乐) (3)白银时期:(公元17~130年)长篇小说有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长篇小说;普鲁塔克的散文《希腊罗马名人传》;卢肯的史诗《法萨利亚》 《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整个罗马文学的顶峰之作。史诗的主题是描述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歌颂罗马的光荣。《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写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写战争,与《伊利亚特》雷同。但它又不是对荷马史诗的简单仿作,而是有着鲜

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00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 (1)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 (2)关于人本主义 ①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 ②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③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④意义: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3)关于科学主义 ①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 ②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③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④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旗帜鲜明,甚至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4)还有一些理论是无法完全归入这两大主潮的,如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及70年代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等。 (5)此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到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诸多文论流派,逐渐走向多元化、非中心的发展形势。 00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转移: 第一次是从对作者的研究转移到对作品的文本分析上来; 第二次是从对作品文本的分析转移到对读者接受的分析上来。 (2)从作家到作品 ①开始时间: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 ②这完全割裂了作者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对作品的阐释塑造与再创造作用。 ③主要代表流派是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到结构主义这一线索脉络。 (3)从作品到读者 ①开始时间: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 ②这标志着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第二次转移,直至解构主义这一转移达到了顶峰。(4)当时还存在非主流研究: 一是创作发生论,讨论的主题是作家为何要进行文学创作。主要代表如科林伍德的巫术说、

西方文学理论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柏拉图为什么要把诗人驱逐出理想国? 1.建立理想国,就要培养理想的人格,培养和教育出忠实勇敢的城邦保卫者。诗人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这样写神和英雄等于说什也是坏事的因,为青年做坏事提供了自解的依据,对培养城邦保卫者十分不利。 2.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破坏人们心灵的城邦,所以主张把诗人逐出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与柏拉图的摹仿说有何不同? 亚里斯多的不仅提出了文艺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和遭遇,而且在“摹仿”一词中见出了一种新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就是文艺摹仿的对象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柏拉图认为,文艺摹仿的对象是一种虚幻的食物外形,因为在他看来,现实食物是“理式”的影子,文化摹仿的对象本身就不真实,因而摹仿这一对象的文艺更没有真实性可言。 1.亚里斯多的突破了艺术摹仿自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艺术摹仿理念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以“人”、“现实人生”为摹仿对象,为摹仿说注入现实主义的生命。 2.认为艺术通过个别表现一般,不仅反映事物表象,而且能够揭示内在本质和规律 3.提出“创造性的摹仿”,艺术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强烈。 简述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基本内容(本质、成因、作用) 悲剧的本质:对行动的摹仿 完美的悲剧,情节结构不应该是简单直接的,而应该是复杂曲折的,悲剧情节的转变应当是由福到祸,结局是悲惨的。强调发现——逆转——灾难,引起冲突的关键性事件。 错误说(主角过失说) 悲剧成因:主角过失说,又称错误说,是指悲剧的成因不在劫数命运,而在人物的过失、错误。悲剧主角应该是善良的英雄,由于犯了错误、过失,由好运转为厄运,由顺境转为逆境。悲剧的作用:净化说 也称为“卡塔西斯”。净化说的内涵,是指悲剧通过摹仿人物的动作激起人的怜悯、恐惧,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 对净化说的不同解释:心理学意义上的净化;道德伦理上的净化 心理学意义上净化:使过分的情感(负面)得到释放宣泄以达到心理平衡。道德伦理上的净化:悲剧目的不是宣泄情感而是启发,引导人向善,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去张扬善良公正。 罗马古典主义 《诗艺》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影响及贡献 贺拉斯是罗马古典主义的奠基者。《诗艺》建立了具有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的理论体系,是古希腊进步文艺思想的总结。肯定了文艺的真实性,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文艺的认识、美感教育作用奠定了现实的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路线。《诗艺》具有“法典”的权威,是西方主要美学概念、文艺观点的依据。 《诗艺》中的古典主义史学原则 1.借鉴原则:既要把古希腊文学作为典范来学习借鉴。要沿用古典题材,从希腊史诗、悲喜

关于西方礼仪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与礼仪论文 在这学期我选修了《西方文化与礼仪》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个故事就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为此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具体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礼仪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委婉地夸耀、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也只告诉你该物品的贵或贱,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另外,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是不友好的表现。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方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考研笔记_(1)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考研笔记 (笔记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听课记录整理)(参考书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识记)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 (1)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象征主义(瓦莱里)、②表现主义(克罗齐)、③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⑤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2)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形式主义(俄国)、②新批评派文论(英美)、③结构主义文论(索绪尔) 2.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 (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领会)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1)非理性转向:这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主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1.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3.(领会)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 (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 第一章:《死者葬仪》母题:(无水――死亡)(正题) 第二章:《对弈》反母题:(欲――虽死犹生) 第三章:《火诫》变异母题:(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反题) 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合题)(2)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内在的联系: ①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 ②我们所熟悉的有生命的东西,好像都配上了音乐;他们互相协调形成了一种好像完全适应我们的感觉的共鸣关系。 (3)音乐化还包括: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诗应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并符合理性和审美的要求,如格律的要求。 4.庞德的“意象”定义: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超出了西方的传统,接受了许多东方的审美原则,他编译了李白

《西方文艺理论史》思考题(修订)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思考题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陈文忠 绪论 1、西方文论的历史进程可分哪几个阶段? 2、西方文论的功能形态可分哪几种类型? 3、为什么说20世纪是“批评的时代”? 4、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文论史? 第一章古希腊文论 1、古希腊文论有那些特点? 2、古罗马文论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3、简述柏拉图的美学观和文论观。 4、简述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基本内容。 5、简述亚氏“摹仿说”的理论内涵。 6、简述亚氏悲剧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古罗马文论 1、简述贺拉斯《诗艺》的理论框架。 2、简述贺拉斯《诗艺》的主要贡献。 3、谈谈中西艺术功能论的学理异同。 4、简述朗吉努斯《论崇高》的理论框架。 5、简述朗吉努斯《论崇高》的主要贡献。 6、简述“崇高”在西方文论史上的演变。 第三章中世纪文论 1、如何理解西方的“两个世界”和中国的“一个世界”? 2、简述中世纪文论的基本特点。 3、简述《圣经》的基本内容及“旧约”和“新约”的含义。 4、简述“教父哲学”教义和“经院哲学”特点。 5、简述普诺提诺的基本学说。 6、简述奥古斯丁《忏悔录》的内容及对西方忏悔体文学的影响。 7、简述奥古斯丁的文艺美学思想。 8、谈谈你对基督教哲学精神价值的理解。 9、简述厄里根纳的文艺思想。 10、简述阿伯拉尔的文艺思想。 11、谈谈但丁“诗的四义说”的含义和意义。 第四章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文论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观念。 2、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强调形式技巧原因何在? 3、为什么说“对艺术的欣赏是对克服了的困难的欣赏”? 4、简述西方古典文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5、简述新古典主义文论特点及发展。

西方礼仪文化结课论文

西方礼仪学后感受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12生物(1)班·名字 关键词:西方礼仪文化感受心得 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中西方之间的交际礼仪、餐桌礼仪和服饰礼仪三个方面的具体礼仪的不同表现,得出了礼仪差异。从而减少因礼仪差异而导致的中西之间交流受阻的情况。 前言: 选择选修课时,我本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武装头脑,启迪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的原则选择了西方礼仪这门选修课。我曾学过像iso9000、数学建模等许多能增加我们的课外知识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常识的选修课,但是我感觉西方礼仪对我的影响最大。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 在上完西方礼仪这门选修课后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中西文化的不同,其中包括交际、饮食、服饰、婚礼等。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

西方文学发展脉络

一、西方文学发展脉络 古希腊-罗马文学 中世纪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与其他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超现实、新写实、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 从西方文学史的源头——两“希”传统——说起 1 古希腊-罗马文学(世俗人本主义) 海洋文明——“原欲型文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征服 人:原欲、身体、力量、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瑞典学者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对另一方面的反映,都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 2 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宗教人本主义) 沙漠文明——“理性型文化” 神:理性、灵魂、顺从、虔诚 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与自然的关系:顺从 3 第三传统:北部游牧民族(日耳曼、凯尔特等)旺盛的生命力、好斗性、荒诞神秘 西方文学: 智慧 仁爱 力量三位一体 思考:两希传统特质是二元对立的吗? “神”其实是人性中的理性成分,是人对人的本质理性、精神层面的更高追寻,因此“神”与“人”两个层面共同成就了完整的人,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蕴含着对立统一的二元。

两希精神在西方文学史上的碰撞、融合与提升是理解西方文学发展脉络的关键 二、填空 1. 2.神曲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 3.原名《喜剧》,后被薄伽丘改为《神圣的喜剧》 4.荷马的史诗作品两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5.《伊利亚特》贯穿线索是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为主线,奥林匹斯山诸神的斗争为副线。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6.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10.《变形记》作者卡夫卡是表现主义 11.十全十美的悲剧《俄狄浦斯王》 12. 13.希腊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代表作《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后两本亡佚) 14.《美狄亚》作者欧里庇得斯 15.西班牙第一部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21.宙斯三兄弟有宙斯波塞冬哈德斯 22.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争夺女俘、帕忒罗克洛斯之死 23. 24.《奥德修记》——“一条绳子”结构 25.卢梭:浪漫主义文学精神之父 26. 27.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28. 29. 30.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队领队的即兴表演,又被称为“山羊之歌” 31.但丁设置的两个老师及象征维吉尔————人间、知识、理性贝娅特丽丝————天国、启示、信仰 名词解释 1. 2.哥特(Goth)的含义 1、哥特人的,哥特族的(指曾入侵罗马帝国的一支日耳曼民族); 2、哥特式建筑的(12至16世纪流行于西欧的建筑风格,以尖拱﹑拱顶﹑细长柱等为特点); 3、哥特派的,哥特风格的(18世纪的一种文学风格,通常以神秘、恐怖、凄凉、衰败为特征); 4、指字体,哥特字体的; 5、指颜色,红与黑。 3. 荷马史诗源于民间,是希腊神话传说集大成者,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和古代史诗的楷模。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学习读书笔记(一)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2)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 ①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③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3)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 ①其特点是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③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该派文论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3)但有一些理论是无法完全归入这两大主潮的,如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等,兼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交融综合,不能单纯地归入某一阵营。 (4)此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到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论中两大主潮交融渗透的趋势有所增强。不过,70年代之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等文学理论,已无法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这两大阵营的立场来简单地概括,。 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品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2)从作家到作品: 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文艺理论研究重点从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注重研究作家的创作天才、生平背景、心理活动对作品的影响等问题,转移到单纯聚焦作品文本文字语言的语义和结构等形式方面。 ②这完全割裂了作者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对作品的阐释塑造与再创造作用。 ③但这一转移却前所未有的对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了语言结构等形式上的分析,尤其是符号学研究和叙事学研究等新角度使文学文本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细致与深入程度。 ④这一转移的主要代表流派是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到结构主义这一线索脉络。 (3)从作品到读者: ①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开始对文学作品的读者接受问题进行关注讨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是填补文学作品留下的空白,在这一具体化过程中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再塑造。 ②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解释学和接受理论,文学理论的研究重点完全从作品转移到读者上来。 ③这一转移直至解构主义文论达到了顶峰。(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次转移不只是研究对象或重点的偶然转移,而且反映了文学观念的历史性、根本性变化。每一次转移都导致了对前一种研究思路和格局的总体性扬弃,从而引发了整个文学观念的全局性变革。(5)这两次转移既体现了整个文学活动中“作家创作——作品文本——读者接受”三个主要环节的逻辑顺序,也显示了20世纪西方文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 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什

西方新闻传播史讲义

西方新闻传播史讲义贺新颖 目录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诞生与发展…………………………………… P02 第二章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P07 第二章 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P13 第四章 19世纪(上):大众化报刊的勃兴…………………… P23 第五章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 P32 第六章19世纪(下):黄色新闻的泛滥……………………………… P39 第七章 20世纪(上):电子媒介之广播篇………………………… P44第八章 20世纪(中): 电子媒介之电视篇……………………… P51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诞生与发展 Chapter On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第二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 第三节文字传播时代 第四节印刷传播 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是怎么产生的? ★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新闻传播是怎么产生的? 一、新闻定义 西方 “It is not news when a dog bites a man, but absolutely news when you find a man bites a dog.” “ Oh!My god!” 中国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传播定义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commonness or oneness of thought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Wilbur Schramm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n Communication 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 人类的思想、观念、情况等社会信息的交流。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三、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生存的需要——报道消息、提供意见 第一个发现熊的人,侥幸未被熊吃掉,不论是为了警告趋避,或是为了纠合除凶,一定要去报告其他的人类。没有语言之前,便用手势报告——我们的文化,也就由此产生。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 (二)生产的需要——相互交流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西方礼仪文化 论文

西方礼仪文化论文 在这学期我选修了《西方礼仪文化》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对于我来说,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在课上老师就给我们讲述了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西方国家的日常习俗;在重要场合的礼仪礼貌;初次见面的礼仪;如何回复他人对你的邀请;着装的搭配等等。我认为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文化的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因此我就根据一下几点影响进行了讨论: 一,交往方式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在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政治观念、宗教信仰、个人行为动向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在中国人看来,物品的贵贱只是表示该物品的质量。而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你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的价格,就可能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该物品的价格,只能赞赏该物品,而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人一般不会告诉你准确价格。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喜欢问一句“上哪儿去?”,这是招呼的一种形式。而在美国,你如果问朋友上哪儿去,则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因为这也属于对方的隐私,是你不该过问的。还有的就是,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更多的是羡慕,并直接赞美。,这都是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所致。 个人人生观的差异对礼仪的影响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一般来说,中国人大多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例如,“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这在中国人看来当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而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在:自己为自己负责。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往往就成为令人难堪的事。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二,社会习俗的影响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 §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学科性质 §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 §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 (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 (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 (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 (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 4、研究方法 §(1)、以人为本。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 (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 §1、哲理性文论 §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 §3、政治性文论 §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 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 §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 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 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 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 (参考书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 (1)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象征主义(瓦莱里) ②表现主义(克罗齐) ③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 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 ⑤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2)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形式主义(俄国) ②新批评派文论(英美) ③结构主义文论(索绪尔) 2.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 (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1)非理性转向:这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主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1.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3.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 (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第一章:《死者葬仪》母题:(无水――死亡)(正题) 第二章:《对弈》反母题:(欲――虽死犹生) 第三章:《火诫》变异母题:(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反题) 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合题)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题目: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白莉 学号:201141000102 指导教师:刘晓玲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摘要] 中西方不仅在语言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在饮食习惯,交际礼仪等等多方面。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去了解与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在日常礼仪与餐桌礼仪方面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提高对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认识,从而加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餐桌礼仪;日常礼仪;交际礼仪

目录 引言 (3) 称呼 (3) 饮食 (4) 餐具 (4) 交谈 (5) 结论 (5)

引言 培根说过:“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正如同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理解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身为高等学府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外国友人交往。在交往中需要学习并且写好这份“推荐书”,仅有流利的语言交流是不够的,必须了解中西文化利益的差异。“礼仪”的学习与了解应该是有意识的加入到日常生活照,下面,对中西方文化礼仪之差异作进一步分析。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两个字组成,分别代指礼貌、礼节,仪式、仪表。它们是一种要求,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礼”可以产生出“人利”的气氛。“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貌,则无法立身,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共识,反映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中国自古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有《周礼》、《仪礼》、《礼仪》三部名著,这三部涵盖了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内容。 西方礼仪有很多种词汇,比如courtesy:有礼貌的行为。Etiquette:除了礼仪外,还指对从事某一行业人士的行动起约束作用规矩。Protocol:一种刻板的,在外交和军事领域内实行的长期公认的相处准则。Tite:仪式、典礼和惯例、习俗。 繁多的有关礼仪的词汇反映出了西方人对礼仪的重视,并有对礼仪更加细致的划分。这具体到礼仪文化上,中西方有如下多种差异。 称呼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是指家庭,中国的礼仪产生于不同的家族文明。西方则从古希腊就开始以工商经济为主,这种经济于天然人伦无法相容,所以,宗法文明未充分发展。英语中的家源自拉丁词汇,而这个拉丁词汇源于在“家族之父的权力下”从事劳动的奴隶[1]。这与中国的家的概念完全不同。西方的家带有与工商经济发展相融的私有财产的意味。不仅家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地方。在英语中,国家主要表示地域性或民族性的含义。是地域、民族、家族的总和。在中国人看来“国之本在家”。家是国家的命脉。中国人重在家中做人,英文中所说的一个人的背景与起源在中文中时身家,出身的表示。中国礼仪有着一种高超的宗法文明,同时内外亲疏之别,是中国人往往注重拉关系,“义父”、“义子”、“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