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9心理学同等学力真题

2009心理学同等学力真题

2009心理学同等学力真题
2009心理学同等学力真题

心理学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100 分。

2. 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 第一题的答案一律用2B 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 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如[A] [B] [C] [D]。

5. 第二至第四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6. 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心理学试卷第1 页共4 页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_________。

A.α波B.β波

C.γ波D.δ波

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_________。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

C.差别阈限D.绝对阈限

3.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属于_________。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

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

4.个体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智力属于_________。

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

C.成分智力D.情境智力

5.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_________。

A.罗斯B.麦独孤

C.奥尔波特D.勒温

6.定量地揭示整个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该群体中地位的一种方法是

_________。

A.社交测量法B.角色扮演法

C.罗夏克墨迹测验法D.主题统觉测验法

7.若已知样本平均数服从正态分布,标准误为1.2,其中某次抽样所获样本平均数为10,则总体平均数0.95 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_。

A.10±1.96×1.2 B.10±2.58×1.2

C.10±1.00×1.2 D.10±1.64×1.2

8.分别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某项特殊能力进行评定,已知评定分数均不服从正态分布,若要检验二者的评定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应采用_________。

A.秩和检验法B.符号秩次法

C.符号检验法D.t 检验

9.有一组数据表示的是一次英语考试中每个学生在班级的名次,对这种数据_________。A.可以进行加减乘除B.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C.可以加减不能乘除D.可以乘除不能加减

心理学试卷第2 页共4 页

10.对R 行、C 列的列联表数据进行独立性检验时,

2

c分布的自由度应为_________。

A.R-1 B.C-1

C.R×C D.(R-1)×(C-1)

11.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单位的取样方法称为_________。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系统随机取样法D.简单随机取样法

12.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的第四个阶段是_________。

A.口唇期B.肛门期

C.潜伏期D.前生殖器期

13.提出道德发展“他律和自律论”的研究者是_________。

A.皮亚杰B.柯尔伯格

C.吉利根D.班杜拉

14.编写学绩测验时,双向细目表中的“双向”是指_________。

A.内容与题型B.内容与技能

C.技能与题型D.题型与难度

15.由一个受测者样本在一个测验上的得分计算得到的奇偶相关系数为0.50,则经过校正后得到的分半信度系数应该为_________。

A.0.60 B.0.67

C.0.70 D.0.77

16.以下测验中适于团体施测的是_________。

A.中国比纳测验B.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贝雷婴儿发展量表D.16 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17.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

A.加涅B.布鲁纳

C.奥苏贝尔D.布卢姆

18.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辅助学习”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

A.随机通达教学B.情境教学

C.抛锚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

19.重视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行为控制作用的理论观点属于_________。A.联结学习理论B.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D.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心理学试卷第3 页共4 页

心理学试卷第4 页共4 页

20.“水下击靶”实验证明了学习迁移的_________。

A.关系转换说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D.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24 分)

1.人格

2.社会化

3.首因效应

4.备择假设(H 1 )

5.操作定义

6.内容效度

7.最近发展区

8.习得性无力感(learned helplessness)

三、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6 分)

1.简述情绪的詹姆士——兰格理论。

2.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简述计算样本算术平均数的条件。

4.简述参与观察策略的适用条件。

5.简述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的方法。

6.简述测验标准化的主要含义。

四、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论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2.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2009 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B 2.D 3.A 4.B 5.C

6.A 7.A 8.A 9.B 10.D

11.D 12.C 13.A 14.B 15.B

16.D 17.C 18.D 19.C 20.C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24 分)

1.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2.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4.与虚无假设对立的假设,又称科学假设、对立假设。一般假设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差异、不相等。

5.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和说明,最大特征就是可观测性。

6.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

7.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及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特别是在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帮助下所能达

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

发展区”。

8.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 页共4 页

三、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6 分)

1.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情绪是对这些身体变化的知觉。(4 分)例如,在他看来,悲伤由哭泣引起,而愤怒由打斗

而致。情绪产生的先后关系是“刺激情境—机体反应—情绪”。(2 分)

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在问题情景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的整个过程(2 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是:

(1)准备期: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

(2)酝酿期: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3)豁朗期: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又可称作灵感期;

(4)验证期: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

(给分说明:写出上述四个阶段并作适当解释的各给1 分,没作解释的适当扣分。)3.计算算术平均数时数据要满足如下条件:

(1)数据必须是同质的,即同一种测量工具所测量的某一特质;(2 分)

(2)数据取值必须明确;(2 分)

(3)数据离散不能太大。(2 分)

4.参与观察策略主要用于探索性研究。(2 分)

选用该方法时需考虑:

(1)观察者自身的条件,如时间是否充足、能否既能与观察者和谐相处又能客观地进

行观察记录等;(2 分)

(2)被观察者的条件,如被观察者或团体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与观察者的差异程度

如何等。(2 分)

5.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2 分)

要使研究有较高效度必须控制各种无关变量,(2 分)包括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

选择上的差异、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效应、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

效应、统计回归效应、多种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给分说明:举出一些变

量的例子即得2 分。)

6.测验标准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标准化: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者等值的题目。(2 分)

(2)过程标准化:使测验条件对所有的被试相同,必须有统一的指导语或时限。(2 分)(3)评分标准化:实行客观评分,这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的评分具有一致性。(2 分)

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 页共4 页

四、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

在一项研究中,先将被试分成四组,被试都看同一张单词表,但分别完成四种加

工深度不同的实验任务。结果发现,被试的内隐记忆并未受到作业任务类型的影

响,而外显记忆则明显受到了影响。(2 分)

(2)保持时间不同

图尔文等人在一项研究中利用再认作业和词干补笔作业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的保持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一周之后,被试的再认成绩出现了显

著的下降,而词干补笔的作业成绩前后没有显著的变化,这表明内隐记忆能够保

持较长的时间。(2 分)

(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

罗德格等人研究了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用

再认作业测量的外显记忆成绩随着所学词汇数目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用知觉辨

认测量的内隐记忆成绩并没有受到词汇数目增加的影响。(2 分)

(4)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

加考比等在研究中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而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

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

响。(2 分)

(5)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的存在很好

地说明了这点。但是,内隐记忆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通过词干补笔作业来测量内

隐记忆的成绩,结果发现,干扰词对外显记忆的成绩影响较大,而很少影响内隐

记忆的成绩。(2 分)

2.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2 分)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 岁),儿童的智力仅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2 分)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符号性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

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2 分)

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3 页共4 页

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4 页共4 页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

体的事物及日常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性。这个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大收获是达

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2 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 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

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2 分)

皮亚杰认为,在经过前述这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后,儿童的智力就基本达到了成熟。

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名词解释 1.知觉 把感觉的信息,组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它具有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四个方面特征。 2.比率智商 是一个相对数,它表示儿童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智商(IQ)=智龄(MA)/实龄(CA)x100 3.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4.气质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表现在个体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5.前摄抑制 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6.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7. 性格 是指在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8. 智力 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9. 有意后注意 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10. 想像 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所谓的形象思维。 11.情商 情绪智力,心理研究学家梅耶和塞拉维认为它是由感知表达情绪、情绪促进思维、理解情绪、管理情绪等能力组成的能力群。 12.个性 个性,在心理学中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3.记忆

【精品文献】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精品文献】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 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 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

2013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 1.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分支学科是() A. 管理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工程心理学 D. 实验心理学 2.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A. 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 情感、意志、行为 D.认知、情感、意志 3.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 脊髓 B.大脑 C.丘脑 D.小脑 4. 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A. 额叶 B. 顶叶 C. 颞叶 D. 枕叶 5.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注意的是() A. 警戒作业 B. 双作业操作 C. 双耳分听 D. 负启动 6.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恰当的理论是() A. 衰减理论 B. 过滤器理论 C. 反应选择理论 D. 认知资源理论 7.不属于基本味觉的是() A. 酸 B. 甜 C. 苦 D.辣 8.他人在场减少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干预措施的可能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从众 B. 社会学习 C. 社会比较 D.责任分散 9.“鹤立鸡群”中的“鹤”和“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种

现象所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0.先给被试呈现线段a,待其消失60毫秒后,再呈现线段b,人们会看到线段a向线段b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A. 诱发运动 B. 动景运动 C. 自主运动 D. 运动后效 11.属于深度知觉双眼线索的是() A. 线条透视 B. 视轴辐合 C.运动视差 D. 纹理梯度 12.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是() A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B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应用题 C怎样读好一本书 D 怎样教育子女成才 13.容易出现群体思维的是() A高凝聚力的群体B低凝聚力的群体C民主的群体D放任的群体 14.爱因斯坦说:“在我的思维结构中,书面的或口头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向,由我随意的再生和组合……”这段话所体现的主要思维种类()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常规思维 15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预测,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反社会秩序受到

社会心理学试题教程文件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立可以从1924出版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该书的观点是:社会行为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人在场和他人行为。这本书的作者是 A.麦独孤 B.奥尔波特 C.莫雷诺 D.勒温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____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问题。A.莫雷诺 B.瑟斯顿 C.麦独孤 D.奥尔波特 3.在社会心理学诸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强调____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家庭动力对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A.早期经验 B.成年 C.中年 D.老年 4.“群体动力学”,“群体中的心理气氛”等术语的创始人是 A.维纳 B.莫雷纳 精品文档

C.麦独孤 D.勒温 5.“在战斗中的我军战士真勇敢”,这表现出的是 A.价值观 B.态度 C.行为 D.理性 6.把沟通者观点不仅当作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把它评定得比实际上更接近自己的态度,这种效应叫 A.同化效应 B.对比效应 C.接受幅度 D.拒绝幅度 7.在进行态度测量时,琼斯和西格尔(1971)为解决个体自我报告法被试不说真话的问题,应用了 A.假路线技术法 B.生理记录法 C.行为观察法 D.量表法 8.研究发现,由低可信性沟通者说服而产生的态度改变随时间推移而增加。这种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是 A.睡眠者效应 B.对比效应 C.新近效应 D.折扣效应 9.美国心理学家对芝加哥市场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以提供优惠券或消费券为特征的广告或推销活动,实际上是____了顾客对那种商品的依赖。 A.稳定提高 B.提高 C.没有提高 D.减弱 10.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往往最后一次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更强烈,这是 A.优先效应 B.新进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11.行动者制造了一个做出实际成绩必然遇到的非常真实的障碍,如果失败,人们不会把失败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而是归因为外在的因素。这种现象是自我归因中的 A.自我障碍 B.习得的无望 C.观察者效应 D.安慰剂效应 12.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连在一起的助人行为决策阶段是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 精品文档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作者:————————————————————————————————日期: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2007-2009心理学统考真题章节分类

2007-2009心理学统考真题章节分类——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单选 [07]1、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行为主义 2、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A、调查法B、个案法C、测验法D、观察法 [08]1.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 2.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A.生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物理学 [09]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 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 2.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詹姆斯B.斯金纳C.华生D.惠特海默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单选 [07]3、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A、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 4、根据拉什利的脑功能“整体说”,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是: A、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无关 B、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无关 C、与面积大小成反比,与部位有关 D、与面积大小成正比,与部位有关 [08]3.通过裂脑人研究来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科学家是() A.布洛卡(P.Broca) B.拉什利(K.S.Lashley) C.斯佩里(R.Sperry) D.威尔尼克(C.Wernicke) [09] 3.神经元结构中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 A.树突 B.胞体 C.突触 D.轴突 4.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多选 [08]67.鲁利亚提出,脑的机能系统包括() A.动力系统B.平衡系统C.调节系统D.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 (三)意识和注意 单选 [07]10、注视下图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为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11、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来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08]9.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A.双耳分析B.语义启动C.双任务操作D.视觉搜索10.随年龄增长,个体的快速眼动睡眠量() A.越来越多B.越来越少 C.呈U型变化D.呈倒U型变化 多选 [07]66、强调注意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某个特定阶段的理论有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综合 [09]81.阐述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加工理论,并分别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四)感觉 单选 [07]5、电风扇高速转动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扇一扇的叶片,而是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视觉掩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6、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盐 A、2克 B、4克 C、6克 D、8克 [08]4.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A.色调、波长、照度 B.色调、明度、照度C.波长、明度、饱和度D.色调、明度、饱和度5.视觉感受野位于() A.外侧膝状体B.额叶C.视网膜D.视觉皮层 6.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使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500HZ以下B.1000~5000HZ C.5000~10000Hz D.10000Hz以上[09]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A.红黄绿紫 B.红绿黄蓝 C.紫红黄蓝 D.红紫蓝绿 6.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16~20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 多选 [09]66.声音的听觉属性有()。A.音频B.音调C.音响D.音色 (五)知觉 单选 [07]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把下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闭合原则 B、连续原则 C、相似原则 D、视轴辐合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2010心理学统考试题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心理学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III考查范围 普通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测验法 4. 调查法 5. 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3. 行为主义心理学 4. 格式塔心理学 5. 精神分析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7. 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 神经元 2. 突触 3. 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 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 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 1. 定位说 2. 整体说 3. 机能系统说 4. 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 意识的含义 2. 意识的各类 3. 意识的功能 4. 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 注意的含义 2. 注意的功能 3. 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 注意的生理机制 2. 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的品质 1. 注意广度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历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历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说明:试卷号:1295 课程代码:02351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3.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14.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15.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实现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16.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17.去个性化: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2.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13.社会态度: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14.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15.群体极化:群体决策方向上与个人决策相一致,但比个人决策结果更极端,这就是群体极化。具体表现为:如果人们先前的倾向是冒险的,则群体决策更具有风险性;如果人们先前的倾向是保守的,则群体决策更为谨慎。 16.服从: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3.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14.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1

硕士统一考试《心理学》真题试题—单选

硕士统一考试《心理学》真题试题—单选

硕士统一考试《心理学》真题试题单选 一、单选 1.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分支学科是() A.管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2.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A.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情感、意志、行为 D.认知、情感、意志 3.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脊髓 B.大脑 C.丘脑 D.小脑 4.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5.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注意的是() A.警戒作业 B.双作业操作 C.双耳分听 D.负启动 6.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恰当的理论是()

A.衰减理论 B.过滤器理论 C.反应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7.不属于基本味觉的是() A.酸 B.甜 C.苦 D.辣 8.他人在场减少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干预措施的可能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从众 B.社会学习 C.社会比较 D.责任分散 9."鹤立鸡群"中的"鹤"和"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种现象所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先给被试呈现线段a,待其消失60毫秒后,再呈现线段b,人们会看到线段a向线段b 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A.诱发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11.属于深度知觉双眼线索的是() A.线条透视 B.视轴辐合 C.运动视差 D.纹理梯度 12.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

2009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09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2.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4.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5.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

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认知建构理论 D.顿悟学习理论 6.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 B.场依存 C.冲动型 D.沉思型 7.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 ) 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产生式 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 ) 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 10.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的威信表现为( ) A.工作水平 B.知识水平 C.工作态度 D.工作作风 E.教学能力 2.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 A.归因 B.成就动机 C.诱因 D.需要 E.评价 3.学习策略包括( )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元认知策略 E.内化策略 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 A.示范 B.讲解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 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 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开始论证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总体思考过程以及光晕效应这个特例。 讲师的令人喜爱度 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这纯粹是一个谎言。 实际上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他们会分别看两段关于同一位讲师的不同视频。而这位讲师正好有很重的比利时口音(这和实验室是很有关的)。其中一组学生看了这位讲师和蔼而友好地回答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二组学生看了同一位讲师用冷酷而疏远的语气回答了同样的问题。实验让我们明确,到底哪一种人格更讨人喜欢是十分明显的。在其中一种人格中讲师显得热爱教学和学生,而在另一种人格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完全不喜爱教学的权威人物。 在每组学生看完视频之后,他们被要求给这位教师的外表、特殊语言习惯,甚至还有他的口音(特殊语言习惯在两段视频中是一样的)打分。与光环效应相一致,看到讲师“和蔼”形象的学生认为他更有吸引力,他的语言习惯更令人喜爱,甚至他的口音也更加有魅力。这并不奇怪,因为它支持了之前关于光环效应的研究。 无意识判断 令人意外的是,虽然给了他们很多机会,学生们还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给讲师打高分。研究结束后,学生们被暗示自己对讲师的喜爱程度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评价。尽管如此,

《社会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05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26~125题,每题0.75分,共75分。 38、()不是社会感染的特点。 (A)全面性(B)双向性(C)接收的迅速性(D)爆发性 39、()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 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的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A)行动者(B)内控者(C)外控者(D)评价者 40、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 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 (A)隐藏自我(B)自我抬高(C)形象塑造(D)自我暴露 41、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42、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是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 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A)成败归因(B)稳定归因(C)综合归因(D)不可控归因 43、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 活动的效率,这是() (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比较效应(D)淘汰效应 44、态度的内化是指()

(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 有机的组成部分(B)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 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为基础习得一定得态度 45、试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F.奥尔波特(B)勒温(C)特里普力特(D)麦独孤 46、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得关系是() (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U型曲线(D)倒U型曲线 47、()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A)社会动机(B)社会态度(C)价值观(D)社会知觉 48、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A)印象地位(B)角色的期待(C)基本规范(D)评价标准 49、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地位(B)社会认知(C)社会情感(D)社会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126~150题,每题1分,共25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29.问卷法的主要特点是()。 A.标准化程度高B.成本低C.收效快D.可以直接收集数据 130.婚姻的动机有()。A.经济B.繁衍C.承诺D.爱情 13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

心理学考研真题 统考 答案与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2017年心理学考研已经结束,应众多学员的要求,勤思教研室的老师解析了心理学考研真题以及自主命题院校的真题,仅供学员参考和2018年考研的学生做一个参考! 一、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选择题 (一)单顶选择题(1-65) 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A.空间认识 B.道德判断 C.自我观念 D.心理理论 【勤思解析】D,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 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

【勤思解析】D,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 【勤思解析】B,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着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沙伊 B.莱文森 C.哈维格斯特 D.艾里克森 【勤思解析】A,沙伊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把人的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见图。沙伊认为,儿童、青少年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

社会心理学-社会冷漠现象分析资料

社会冷漠现象分析 姓名:学号:班级:专业: 2017年6月7日,法制日报报道河南驻马店一名年轻女子在夜间走斑马线过马路,一辆小车将其撞倒并径直离开现场。让人寒心的是,从被撞倒后直至遭到第二辆车碾轧的1分钟内,10余辆途经车辆和约20名经过的行人,无一人上前施救。这让我想到了好几年前震惊全国的小岳岳事件,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新闻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相同的情形多次上演,是什么让这个社会变得如此冷漠? 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压力,城市化加速,人们观念、信仰的转变等各种因素,导致人们越发的漠然,社会成员对社会问题及周围的人或事只要不涉及自身的利益均持观望和听之任之的态度,该问题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我们不时总会看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冷漠现象。比如社会冷漠现象每出现一次,我们的心痛就加剧一次,因为他们的冷漠,让一个个正义与善良的火种,黯然地熄灭。 社会冷漠心理也属于病态社会心理,其危害主要有:第一: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彼此关系冷漠,会造成传统美德的丧失,社会上再难看见人们互帮互助、和谐一致的情景,社会退化成一个个单个体的原子个体;第二,激化了人民内部矛盾,破坏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序:第三,有害民众身心健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第四,降低了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会造成社会解体的隐患,社会联系缺少了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纽带,社会稳定无法维系。因此,冷漠已成为社会的“癌症”。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何这一片片的冷漠、一个个的围观、一幕幕的惨剧仍在如此匪夷所思、让人心痛地不断上演着,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前社会以及人们的越发冷漠呢? 从法制日报报道的新闻来看,肇事司机和车祸发生时现场周边的路人之残忍、冷漠,的确令人发指,也令人感到彻骨的寒意。但是,冷静下来再看,对于这种群体性冷漠,也不宜过于放大解读。实际上,群体性冷漠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心理学因素。比如,1964年,美国纽约曾发生一起命案:一名女子在自家门口被人刺死,周围邻居至少有38人目睹了命案发生,却没有一个人见义勇为。当时的媒体也慨叹世风日下。但是,有些心理学家不相信这点,通过一系列实验揭示,施助行为与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选择题 (一)单顶选择题(1-65) 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A.空间认识 B.道德判断 C.自我观念 D.心理理论 【凯程解析】D,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 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 【凯程解析】D,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 【凯程解析】B,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着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 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 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 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 )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 C.场理论 D.学习理论 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 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 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 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 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 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 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 A.倒U关系 B.U型关系 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

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 技术 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论 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论 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 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这种偏见归因属于( ) A.行动中心偏见 B.显著性偏见 C.歧视 D.自我中心偏见 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 A.互补性 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 C.类似性 D.交往的频率 13.“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的这种功过归因偏见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这 种偏见的人往往是( ) A.行动者 B.观察者 C.男生 D.女生 14.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 的是( ) A.本能理论 B.挫折侵犯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生物学理论 1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有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 ) A.情绪理论 B.学习和模仿理论 C.生物学理论 D.社会规范理论 16.在做出助人行为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联在一起的阶段是( )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 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 决定 17.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忙,那你最好在对方心情愉快的 时候开口”。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个体助人行为的因素是( ) A.个性 B.同情 C.责任 D.心境 18.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 ) A.为了显示结义兄弟的所谓义气,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 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