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蛋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蛋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蛋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蛋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蛋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尹兆正,童莲芳(浙江农业大学牧医系310029)

蛋黄颜色是衡量禽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都希望蛋黄呈全黄色。从养禽业经济角度考虑,蛋黄色泽的鲜艳程度直接影响到禽蛋的商品价值。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工作,对于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爱好,增强禽蛋在市场上的商品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蛋黄色素成分及来源

蛋黄的色泽深浅主要取决于饲粮中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成分的多少。优质黄玉米、玉米麸质粉、松针粉、苜蓿粉、万寿菊粉、辣椒粉及青绿饲料等都是富含天然色素的饲料,是增加蛋黄色泽所必需的。因此,在家禽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的着色剂,如露康定(巴斯夫公司生产,成分为柠黄和、辣椒黄素、桔黄色素、斑蝥黄、隐黄素、β-脱水-8-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等,以此来弥补天然类胡萝卜素的不足。这些色素成分在饲喂家禽后,都可以通过消化吸收,使有色物质沉积在蛋黄或皮层问,从而呈现出鲜艳的色泽。

二、蛋黄色素含量的测定和分级

目前,国际上常采用下列两种方法测定蛋黄色素的含量。

1、AOAC(1975年)等量胡萝卜素法

该法是将蛋黄样品重5克,用50毫升丙酮提取色素,待沉积过滤后,测定452纳米时的消光值(光密度),并用β-胡萝卜素标准曲线来估测蛋黄中氧化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含量,以每克蛋黄等量于多少微克胡萝卜素来表示。该法常作为测定蛋黄色素含量最标准的方法,但最近

D.L.Fletcher等学者通过试验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认力该法仅适于测定单一来源的叶黄素含量,而对于分析不同来源的叶黄素含量则欠精确。

2、色差分析法

将蛋黄样本放在10×50×10毫米的玻璃盒内,用白度仪分析测定被国际照明委员会所采用的色度系统中的主波长(DWL)、激励纯度(EP)、光亮度(L’)、红度(a)及黄度(b’)。一般认为该法测定蛋黄色素含量较为精确。

除以上两种定量测定蛋黄色素方法外,目前国际上还常常采用外观法直接评定蛋黄色泽的分级指标。这种方法是将蛋黄置于荧光灯下,用比色扇对此进行外观比色,分级指标采用扇形比色板上的比色指数来表示。但目前各国的分级并不统一,有的分为15级,有的则分为24级。如按照15级的规定,通常要求蛋黄比色指数在11~14之间。饲喂不加任何着色剂的蛋鸡饲料,其蛋黄比色指数通常为10级。如一公斤饲料中约含12毫克的叶黄素.再加入60克露康定,则可使蛋黄比色指数达到14级。

三、影响蛋黄色素沉积效率的因素

1、禽类品种。不同品种家禽蛋黄中类胡萝卜素的沉积情况也不同。但一般认为蛋黄色素沉积效率在遗传上的差异是比较小的,如Farnsworth和Nordskoy(1975)提出蛋黄色索这一性状的遗传力为0.45。目前关于禽类品种对蛋黄色素沉着的影响尚有不少争议,如Saunlers(1964)发现白洛克鸡与来航鸡在吸收类胡萝卜素及蛋黄色素沉积方面存在差异,认为来航鸡沉积蛋黄色素能力较强,但以后Buned(1967)则提出上述两品仲在蛋黄色素沉积方面并无多大差异。再如Kumar(1971)等运用蛋黄比色扇分析比较了洛岛红鸡与印度迪西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分级指标,前者为

9.3,后者为11.2,差异很明显,但Giavarin(1977)等又研究提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一般讲来,我国的地方品种鸡比引入品种鸡产蛋壳厚、色深。

2、家禽的日龄。对产蛋鸡,随着日龄的增加,肠道吸收类胡萝卜素的功能逐渐减弱,这种现象可以从老母鸡产的蛋,其蛋黄色泽日益变浅得到证实。

3、日粮成分。Donoran(1961)等发现,日粮中过量的维生素A(25000国际单位/公斤)会降低蛋黄色素的沉积效率。Hayes(196)研究认为,在日粮含高水平维生素A (>26455国际单位/公斤)情况下,添加3%的动物脂肪即可有效地防止蛋黄色素的减少。另外,日粮中钙水平过高,也能降低蛋黄色素的沉着。如Centeno(197)试验发现,日粮钙水平由3%提高到4%时,相应的蛋黄比色指数降低了一个卑位。而当日粮中含有天然维生素E较多,或添加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时,则可以加强蛋黄色素的沉积作用。

4、饲养方式。Guenthner(197)等发现同样喂给笼养鸡与平养鸡含类胡萝卜素44毫克/千克的日粮,前者的蛋黄色素沉着比后者深,其它也有过类似报道。这些研究均认为,笼养比平养情况下所得蛋黄比色指数要高两个单位。但目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两种饲养方式下的饲料,更确切地说是类胡萝卜素的摄入量的差异造成的。但有一点也不能被忽视,即平养条件下可能存在某些抑制蛋黄色素吸收和沉着的未知因素。

5、禽类的健康状况。各种影响饲料在消化道内的酶解因素或消化道内某些部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时,都会影响类胡萝卜素在禽体内的沉积。患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特别是球虫病、沙门氏菌感染、慢性呼吸道病等)时,都可导致家禽色索沉积作用的降低。

6、抗生素及药物。关于抗生素及药物对蛋黄色素沉积的影响一直是有争议的。Berg(1963)等报道,给平养白来航鸡注射青霉素或四环素,可使蛋黄色素沉着得到加强。而另外一些学者如Guenthney(1973)则认为,无论采用四环素或青链霉素混合物,对蛋黄色素沉着均无多大作用。至于某些抗球虫类药物如磺胺喹沙琳等,Marasich(1962)等发现其对蛋黄色素沉积作用不大,但Ruff、Aritton(1976)则报道认为,抗球虫药物对蛋黄色素沉着有利。

四、保持和加深蛋黄色泽的方法及其研究

由于消费者对蛋黄质量要求与日俱增,针对如何提高蛋黄色泽,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美国学者Damron,B.L等在蛋鸡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增色剂,结果发现对产蛋量、蛋重、饲料利用率等无明显影呐.但通过色差分析法,认为β-胡萝卜素能提高色素的沉积能力,蛋黄颜色明显加深。

印度《动物科学》、英国《家禽科学》等杂志介绍,在产蛋鸡基础饲料中加入某些植物或植物粉末,如埃及三叶草(苜蓿植物)、金盏花瓣粉(菊科植物)等,均可显著增深蛋黄色泽。

1977年日本公开特许136795专利报道,将新鲜紫菜放在液体培养基中,经适当时间后取出烘干,再加入蛋鸡基础饲料内,6天后蛋黄色泽明显加深。

澳大利亚学者Statham, M(198)研究了蛇麻草(一种使啤酒带苦味的草)作为蛋黄色素添加剂的作用,认为它比苜蓿粉更能使蛋黄色素变深,而产蛋量则大致相同。

意大利生产了一种用甲醇液培养的酵母,其中含水分 3.8%、蛋白质

59.3%、脂肪4.8%、纤维1.0%。用此对18周龄的蛋鸡进行了37周的饲养试验,日粮中含量各为5%、10%及15%,结果发现蛋黄色泽随其含量的提高而不断加深,但产蛋量、蛋重等则与之呈负相关。

许多学者还研究了辣椒粉对蛋黄色素的沉着作用。Carlson(196)报道,日粮中含有1%的辣椒粉,即可获得所需要的蛋黄色泽。研究表明,辣椒粉对于蛋鸡产蛋卒、饲料利用率等并无多大影响,但蛋黄色泽却明显地随其在日粮中含量升高而加深。

我国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采用聚合草与基础饲料1 : 1的比例进行饲喂仙居鸡试验,发现蛋黄呈深黄色。聚合草蛋白质品质优良,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于喂饲家禽。

五、日粮中类胡箩卜素含量的研究探讨

尽管人们对天然及合成类胡萝卜素的蛋黄色素沉积特性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确定日粮最适宜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以获得理想的蛋黄色素问题上,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不同伺料,其类胡萝卜素利用效率也不同,且鸡的日龄、品种、健康状况以及日粮等因素也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利用。有报道认为,每吨饲料只要含有7~8毫克的叶黄素,即可得到需要的蛋黄色泽。Fletcher(1978)等也报道,采用含8.8毫克/千克合成桔黄色素和17.6毫克/千克β-脱水-胡萝卜素的日粮喂食蛋鸡,也可获得较理想的蛋黄色泽。此外,目前对于日粮中的黄类胡萝卜素与红类胡萝卜素的相对比例问题尚有不少争议,如Braunlich(1970)提出二者的最适比例是5 : l,而Karunajeewa(1978)则认为在二者比例为3 : 1的情况下,能取得满意的蛋黄色泽。

国外饲料生产者往往通过在日粮中供给过量的合成类胡萝卜,来考虑

解决蛋黄色素来源的不足问题。这些相对高水平合成类胡萝卜素的日粮产生的蛋黄色泽,通常要比市场所需高两个或更多的比色指数。可以预期,随着今后对类胡萝卜素水平的更多研究,其在日粮中的含量是可以适当降低的。但目前尚需对天然和合成类胡萝卜素棍合后在蛋黄中的沉积效率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5篇(略)

《高级微生物学研究进展》期末复习题

1.It is well known that microbes are:pioneers, ubiquitous, metabolically varied, helpful,harmful and alien, please write out your understanding to each aspect above and also show at least one example to support your understanding. 众所周知,微生物是:先驱,无处不在,代谢多样,有益,有害和外来性,请在上面的每个方面写出你的理解,并至少显示一个例子来支持你的理解。 2.Please list and explain the major subdisciplines of modern microbiology based on your knowledge. 请根据您的知识列出并解释现代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其他微生物之间,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外界环境理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各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食品生产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等等。实际上,微生物学除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外,还包括了有别于动植物研究的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是一门既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微生物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微生物学,当今的发展无疑是最为活跃、最为迅速、最为辉煌、影响最大的生命科学之一。 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根据研究的侧重面和层次不同而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按研究对象分,可分为细菌学,放线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藻类学等。按过程与功能分,可分为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基因组学,细胞微生物学等。按生态环境分,可分为土壤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水域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宇宙微生物学等。按技术与工艺分,可分为发酵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遗传工程学,微生物技术学等。按应用范围分,可分为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预防微生物学等;按与人类疾病关系分,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随着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新的微生物学分支学科正在不断形成和建立。 细胞微生物学 (cellular microbiology)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基因组学等在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和后基因组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生命本质的分支学科和新型研究领域的出现,表明微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Based on your understanding, in what areas/parts microbes might exist in human body? And discuss the good and bad effects of these microbes to human health (Giving examples is good). 根据您的理解,人体内可能存在哪些区域/部位微生物?并讨论这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好坏效果(举例说明是好的)。答:1、皮肤微生物组:皮肤主要由四门细菌组成: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还有含有双链DNA(dsDNA)的病毒,如多瘤病毒科和乳头瘤病毒科。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通常由皮肤微生物群感染引起。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特应性皮炎皮肤上非常普遍,并且与特应性皮炎临床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2、口腔微生物组:通常由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棒状菌(主要由链球菌和放线菌组成)和革兰氏阴性球菌(韦荣球菌科)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定植的口腔微生物包括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其中大多数菌水平与血浆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也促进血栓的形成。 3、肠道微生物组:主要是大肠杆菌、粪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双歧杆菌也可增加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还可间接活化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合成、活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4、呼吸道微生物组: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普雷沃菌属、韦荣球菌属、嗜血菌属以及奈瑟球菌属。与健康人群相比,哮喘患者的呼吸道中嗜血菌属、莫拉菌属和奈瑟球菌属明显增加,而普雷沃杆菌属明显减少。4.Recently, microbe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bra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 (e.g.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ased on your understanding, please discuss how microbes might affect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uch diseases (Giving examples is just fine). 最近,根据您的理解,发现微生物与大脑发育和疾病(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请讨论微生物如何影响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给出的例子很好)。 答: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也是导致痴呆的最主要原因。Aβ沉积往往被认为是AD发病的始动环节,而之后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则推动了AD的病情进展,神经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或坏死,最终导致大脑发生不可逆损害积聚的Aβ周围出现炎症反应和胶质增生,其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肠道微生物的酵解产物SCFAs可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小胶质细胞,促进小胶质细胞的成熟。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引发了一系列炎症因子的产生,不仅可直接作用于神经元,也可通过影响脉管系统破坏血脑屏障,加大对大脑的损害。此外,变形菌门的某些细菌自身便可分泌一些炎症因子如IL-6、IL-8促进机体的炎症反应。肠道微生物参与人体的物质代谢,包括胆固醇代谢和对血糖的调节,而高血糖和高血脂会增大AD的患病风险,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较高罹患AD的风险。许多病原微生物如单纯疱疹病毒、肺炎衣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弓形虫、HBV、人类巨细胞病毒也都被认为同AD相关。

鸡蛋蛋黄颜色解析

蛋黄颜色变浅的原因 蛋黄颜色是由脂溶性色素在卵形成期间沉积到蛋黄中形成的。鸡没有合成这些色素的能力,它们存于蛋黄中是由于在饲料中摄入的缘故。鸡蛋蛋黄颜色浅,原因有很多。 1.日粮叶黄素含量不足。一些饲料原料叶黄素含量较低(小麦、大麦、稻米或它们的副产品),如果在蛋鸡日粮中它们的使用比率较高的话,蛋黄颜色将较差。 2.疾病导致的利用率降低。不管日粮着色剂供应情况如何,疾病如球虫病、隐孢子虫病、营养吸收障碍、IBD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均会负面影响色素沉积。 3.饲料受毒枝菌素污染会降低蛋黄着色,因为毒素影响鸡的代谢和吸收途径。 4.饲料原料如玉米、玉米蛋白粉中的叶黄素发生氧化。大多数叶黄素容易氧化。随着储存时间增加,原料中的叶黄素含量逐步降低。在玉米蛋白粉(表面积较大)和去壳谷粒比例较高的谷物中尤为明显。 5.蛋黄发育时间不充分。蛋黄完全着色需要10天。因为色素沉积随卵巢中卵泡的发育而增强。卵泡发育(主要小囊产生)需要10天,因此完全沉积色素也需要这段时间。要获得满意的蛋黄色素沉积,一般建议在产蛋前饲喂含色素饲料两周,使颜色完全生成。 6.维生素A缺乏。许多类胡萝卜素具有维生素A原的活性,它们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效的蛋黄色素沉积必须考虑到维生素A的状态。如果维生素A过量饲喂,相互竞争吸取,将降低蛋黄的

色素沉积程度;如果蛋鸡存在维生素A不足,类胡萝卜素就会转化为维生素A以满足蛋鸡的营养要求,从而降低色素沉积程度。正确的维生素A添加量可以平衡这两种影响,推荐在蛋鸡饲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最低不少于10,000IU/kg,最高不超过15,000IU/kg。 蛋黄颜色加深,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可以采取增喂补充蛋黄增色剂等措施,加丽素红和加丽素黄均可有效增强着色程度。加丽素黄是一种含有胡萝卜素阿卜酯的天然着色剂,每吨饲料仅需30克就可以使饲喂玉米的蛋鸡蛋黄颜色从RYCF4-6提高到RYCFll-12。加丽素黄仅在日粮中黄玉米含量小于35%才需要使用。但若添加20-40克加丽素黄可使蛋黄颜色更“鲜亮”。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下列30种天然增色饲料添加剂比较常用。 1.金盏菊,富含叶黄素,每千克金盏菊花瓣粉含叶黄素高达1000-6000mg,在鸡饲料中添加适量(0.2%)金盏菊花瓣粉,可使蛋鸡生产出深橙色蛋黄的鸡蛋,且可使鸡的皮肤呈令人喜爱的金黄色。 2.万寿菊,又叫小万寿菊、金菊花。采集其花瓣,进行风干或微火烘干,研成细末。常用于家禽蛋黄、皮肤和脂肪的增色剂,增色效果极佳,一般用量为饲料量的的0.3%。 3.孔雀草,刈割风干后粉碎成粉状,在鸡饲料中添加0.3%,可使蛋黄的颜色从1级提高到6.5级,鸡皮肤及脂肪呈金黄色。 4.聚合草,刈割风干后粉碎成粉状,在鸡饲料中添加5%,可使蛋黄的颜色从1级提高到6级,鸡皮肤及脂肪呈金黄色。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在与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体系。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PTI和ETI。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PAMPs)诱导的免疫反应PTI 是植物限制病原菌增殖的第一层反应,效益分子(effectors)引发的免疫反应ETI是植物的第二层防卫反应。本文主要对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的免疫反应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广泛地研究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关键词:植物免疫;机制;PTI;ETI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抗性,与动物可通过位移来避免侵染所不同的是,植物几乎不能发生移动,只有通过启动内部免疫系统来克服侵染,植物的先天免疫是适应的结果是同其他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植物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识别病原物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 激活体内信号途径,诱导防卫反应, 限制病原物的入侵, 这种抗性称为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1]。为了成功侵染植物,病原微生物进化了效应子(effector)蛋白来抑制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同时,植物进化了R基因来监控、识别效应子, 引起细胞过敏性坏死(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限制病原物的入侵,这种抗性叫效应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2]。 1 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 1.1植物的PAMPs PAMPs是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的一些保守分子。因为这些分子不是病原微生物所特有的,而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它们也被称为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 (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MAMPs)。目前在植物中确定的PAMPs有:flg22和elf18,csp15,以及脂多糖,还有在真菌和卵菌中的麦角固醇,几丁质和葡聚糖等。有研究证明在水稻中发现了两个包含LysM结构域的真菌细胞壁激发子,LysM 结构域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都存在,与寡聚糖和几丁质的结合有关,在豆科植物中克隆了两个具有LysM结构域的受体蛋白激酶,是致瘤因子(Nod-factor)的受体,在根瘤菌和植物共生中必不可少,这说明PAMPs在其它方面的功能。在这些PAMPs中flg22和elf18的研究比较深入,Felix 等

蛋黄油是食疗之王

蛋黄油是食疗之王内服外用治疗多种疾病 说起蛋黄油,在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不过随着社会的都市化,蛋黄油的制造方法渐渐失传。在我看来,这是很可惜的事,因为蛋黄油堪称为“食疗之王”,许多疾病都用得上。 现代人听到吃蛋都有顾忌,因为很怕胆固醇。其实,胆固醇本身是一种营养物质,人体每个细胞的合成都需要胆固醇。神经系统富含大量的胆固醇,大脑就是身体里面胆固醇最多的地方。为了供应需求,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千毫克以上的胆固醇,比蛋黄里那点胆固醇要高得多。在人体胆固醇代谢出现障碍的时候,才会发生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上,造成心血管疾病。这类人就算完全不吃胆固醇,还是会发生胆固醇过高症。 蛋黄油的材料只用蛋黄,不用蛋白,在制造过程中,蛋黄中有一个很棒的成分却被萃取出来,那就是卵磷脂。卵磷脂的珍贵,很难用笔墨形容,但如果你知道人就是由磷脂质做成的,大概就能想象了。人体由几百兆个细胞所构成,包括眼睛、耳朵、鼻子、骨头、神经、血液,只要是细胞,其外围那一层细胞膜,就是磷脂质,所以人体内磷脂质含量非常庞大,如果缺乏它,细胞就会变得很脆弱。磷脂质会保护细胞,使其稳定,细胞进行内外物质交换和呼吸时,都得靠这层膜。 大脑是需要卵磷脂最多的地方,思考、逻辑推理、记忆等任务都会消耗卵磷脂,如果缺乏它,大脑会很快衰老,记忆力减退。此外,若神经缺乏卵磷脂,容易感到酸麻紧痛。若鼻子缺乏卵磷脂,鼻炎自然好不了。虽然一般人感冒不过1周就痊愈,但缺卵磷脂的人却不易痊愈,或不断流鼻涕,或久咳嗽。有的人脚部扭伤,两三天就不痛了,一周左右瘀青就消失了,可是有的人却时痛时好一年多都没办法痊愈,这也和缺乏卵磷脂有关系。 制作蛋黄油的最大的麻烦在于它会冒浓烟,即使用排油烟机也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不知情的邻居可能误以为是哪一户失火呢。制作完成后可放入冰箱,保存一两年都没问题。平均每公斤鸡蛋,约可萃取出40cc蛋黄油。市面上有人贩售蛋黄油,但相当昂贵。 对改善中耳炎,蛋黄油是很滋补的,它不像一般滋补品会令身体燥热。曾经有个年轻的中耳炎病人,他在四五岁时曾得过中耳炎,之后耳疾不断困扰着他,只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就能擦出脓汁来。有一只耳朵几乎听不见了。他看遍耳鼻喉科医师,抗生素吃不停,但总好不了。后来他求助于我,我施以中药,他的病情得以改善,但改善到一定程度后,病情却停滞了。这时我跟他说:“我还有一点蛋黄油,装在眼药水瓶子里,就送给你吧!你晚上睡觉时,让流脓的那只耳朵朝上滴两滴蛋黄油,每天都滴,应该很有效。”一个月后,年轻人来向我报喜,困扰他二十多年的宿疾已经痊愈。 此外,鼻炎患者不妨用棉花棒沾蛋黄油擦拭鼻孔,效果也很不错。至于皮肤病,如湿疹、发炎,烫伤、嘴唇干裂,也都很适合涂抹蛋黄油,而肛门裂伤的患者,则可以用棉球沾蛋黄油外敷。 长期胃病、心悸、营养不良、甲状腺低下、胆固醇过高、老人记忆衰退、偏头痛、女性

蛋黄油的制作方法(基础教育)

.蛋黄油的制作方法 1.将所有鸡蛋煮熟记得要全熟哟(^?^) 2.然后将煮熟的鸡蛋剥皮、去蛋清,只留下蛋黄备用!(只吃蛋清好像有利于 健身减肥) . 3.将蛋黄捣碎,记住一定要捣的碎碎地!然后放入平底锅中小火翻炒慢慢来, 建议用电磁炉加热,这样可以控制火候。 . 4.大约十几分钟后颜色变为土黄偏褐色,这时候会有泡沫状的形态,味道有点腥。

. 5.20分钟后开始出烟,味道比较腥比较怪......(; ̄ェ ̄) . 6.25-30分钟后一坨奇怪的物体开始冒油这油脂就是鸡蛋油啦,如果火小的话,这个过程大概要1小时 . 7.用一块纱布过滤渣子用小勺一点点的过滤很烫千万不要急

8.然后鸡蛋油就做好了放凉了就可以用了据说药效还不错 . 小贴士 1.蛋黄油治疗湿疹,涂抹患处,一般用药后局部发红、渗液,瘙痒等即减轻, 经3-5次即可痊愈。 2.又有人用蛋黄油治疗皮癣、脚癣和头癣,亦获良效。用蛋黄油治病,历史久 远。如明代《本草纲目》曰“鸡卵炒取油,和粉敷头疮”。又云“鸡卵黄熬油搽之,治杖疮已破,甚妙”。 3.中医认为,蛋黄油具有清热润肤、消炎止痛、收敛生肌和保护疮面的作用。 4.治疗唇炎,到了秋冬季节,很多人唇边会出现爆皮或者小的癣面,用这个有 奇效,唇炎药店给药都含有激素,用蛋黄油每天若干次使用,睡前一定要涂抹,轻者1天见效,好了之后建议再连续涂抹3到5天。

5.现代以蛋黄油治疗的疾病颇多,包括:外涂可治疗湿疹、皮炎(宝贝的湿疹或是尿布皮炎)、烫伤、冻疮、口腔及各种体表溃疡、唇风、鼻前庭炎、中耳炎、乳头皲裂、宫颈糜烂、癣、鸡眼、痔疮等,内服可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及腹泻、百日咳等。外用一般涂抹在患处就可以,内服一般一天15-20毫升,胃病要饭前喝。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章主要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介绍食品、环境方面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及本人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发展的一些看法及体会。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PCR技术食品检测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ction method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pecific introduction food, environm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method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I have some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detection method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Detection method PCR technology Food testing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食品、环境、医药方面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应用及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增加生物学科普知识。 1病原微生物概述 1.1 病原微生物概念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微生物药物作为广泛使用的临床药物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抗感染、抗肿瘤、降血脂和抗器官移植排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29年青霉素被发现后20世纪4年代以来,已有上百种抗生素先后用于临床的细菌感染治疗、肿瘤化疗、降血脂以及器官移植康排异反应。总体上,由于微生物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了15年。广义的微生物药物即由微生物发酵获得的药物现约占全球医药生产总值的50%。 1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为创新微生物药物提供更多的药物靶标。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微生物学要就的深入,近期将有5000个功能基因或蛋白被认为是潜在的药物靶标,是20世纪末已经确定的药物靶点的10倍以上,这为微生物新药的筛选与发展奠定了更广阔的基础。具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世界范围内已有2500种以上的病毒,582种细菌,100多种的真菌的基因组完成测序。与此同时,蛋白基因组学研究正在兴起,2002-2005年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人类肝脏蛋白组学计划”,鉴定和发现了一大批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构建了大规模的蛋白中数据库,系统测定了一部分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全面系统的解析出108个独立蛋白质三维结构,发现了一批潜在的药物作用靶标,制备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蛋白质单克隆抗体库。 作为病原微生物来讲,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为微生物必须基因和治病基因的确定提供了前提。对于一般的病毒来讲,其整个基因组可

以编码10个左右的蛋白基因,其中有4~6个功能蛋白可作为药物靶标,如再加上特定的病毒的细胞辅助蛋白,可有10个以上的药物靶标。真菌的基因组在2、5-81、5mb,作为真核生物,其许多蛋白质是保守的,在生物的进化当中被保留下来,另一些蛋白在进化中被遗弃了,并代之以新的蛋白基因。通过与人类功能基因的比较,找出真菌必需的和与人类有差异的基因与蛋白,对医疗上重要真菌基因组的分析有可能抗真菌药物靶标。 2高通量药物筛选在微生物药物早期发现的应用,加速了苗头化合物的获得。 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抗生素,是现代规模化药物筛选的开端,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物粗提品的药物筛选,由于重复性较差,活性成分纯化的难度大,限制了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的速度和成功率,也是大的药物公司更倾向于利用组合化学制备的大规模化合物库的高通量药物筛选。虽然筛选效率大大提高,但得势不得利,其获得新的化学实体的数量并没有显著提高,而且随着新药标准的提高,新的化学实体反而成下降趋势。因此,天然药物作为创新药物的筛选资源再度受到重视。而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相对于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来讲,具有更易开发利用,不不破坏生态环境,可通过发酵大量获得和易于采用生物技术等优点。高通量微生物药物筛选模型已达150种,年筛选量已由“十五”期间的20万样次,发展到“十一五”期间的100万样次。就微生物药物的筛选规模和水平来讲,我国的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纺织品染色用微生物色素的研究进展

第38卷一第1期2017年1月 纺一织一学一报JournalofTextileResearchVol.38,No.1Jan.,2017 DOI:10 13475/j.fzxb.20160203706纺织品染色用微生物色素的研究进展 任燕飞1,2,巩继贤1,2,张健飞1,2,李一政1,2,李秋瑾1,2,李辉芹1,2 (1.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一300387;2.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一300387)摘一要一为实现环保染色,以近年来国内外对微生物色素的研究为基础,总结了可应用于纺织品染色的微生物色素三按照染料的三原色(红色二黄色二蓝色)进行分类,叙述了微生物色素的菌种来源二色素结构及性质,重点分析了它们对纺织品的染色性能及染色效果三结果表明:微生物色素可较好地实现对纺织品染色,部分主要色牢度满足服用要求,但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微生物色素应用于纺织品染色需要重点加强对培养基的廉价化二色素提取的高效化和优质菌株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三 关键词一微生物色素;纺织品;染色;天然染料 中图分类号:TS193 6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Researchprogressofmicrobialpigmentsusedintextiledyeing RENYanfei1,2,GONGJixian1,2,ZHANGJianfei1,2,LIZheng1,2,LIQiujin1,2,LIHuiqin1,2 (1.SchoolofTextiles,TianjinPolytechnicUniversity,Tianjin一300387,China;2.KeyLaboratoryforAdvancedTextileComposites,MinistryofEducation,TianjinPolytechnicUniversity,Tianjin一300387,China)Abstract一Inordertoachieveenvironmentalprotectiondyeing,microbialpigmentsusedastextiledyestuffweresummarizedbasedonrecentresearchesathomeandabroad.Thesourcesofmicroorganisms,pigmentproperties,especiallydyeingpropertiesandeffectswereintroducedaccordingtothreeprimarycolors(red,yellowandblue).Theresultsshowedthatmicrobialpigmentscoulddyetextileswithrelativelygoodeffects,andsomemaincolorfastnesscouldsatisfytherequirementofwearability.However,poorsunlightfastnesshadbecomeaburningproblem.Thispaperpointedoutthatmoreworkshouldbedoneontheculturemedium?sdeflationaryforce,highefficiencyofpigmentextractionandscreeningofhighqualitystrains.Keywords一microbialpigment;textile;dyeing;naturaldye 收稿日期:2016-02-08一一一修回日期:2016-08-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719,51403152,51473122);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研究计划项目 (15JCYBJC18000);应用化学与生态染整工程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项目(YR2012014);生态纺织(江南大 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LET1101) 作者简介:任燕飞(1989 ),男,博士生三研究方向为生物质染料用于纺织品染色三张健飞,通信作者,E?mail:zhangjianfei1960@ 126.com三一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化学合成色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当一部分色素对人体的致癌性和其他毒 害作用日益显现三用于纺织品染色的染料同样存在 安全性二健康性二环保性等方面的问题三纺织工业每 年生产和使用大量染料二颜料和染料前体,几乎都是 人工合成色素与染料,且生产二加工以及染色废液的 排放对环境造成危害[1]三随着人们对色素质量二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天然色素以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2-4]三其中微生物色素的生产具有不受季节二气候和地域限制,生产周期短,条件易于控制,产量大, 种类丰富等优点,被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同时保护 了环境和生态平衡,解决了资源短缺的矛盾,具有可万方数据

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赵光辉1,2,赵改名1,刘 蓉3,王玉芬2,谢 华2,冯 坤1,崔艳飞1,黄现青1,2* (1.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肉制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肉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 450002;2.双汇集团技术中心,河南漯河 462003; 3.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河南信阳 464000) 摘 要 简要介绍了预测微生物学模型的2个类型(品质预测模型和安全评估模型),特定腐败菌在微生物预测中的特殊作用,可追溯技术、温度综合函数和生物指示器等新技术在微生物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国外的预测模型库和国内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预测微生物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生物;预测模型;特定腐败菌;模型库 中图分类号 Q93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10)04-0076-07 Advance m ent of Predicti ve M icrobiology Z HAO Guang hu i1,2,Z HAO Gai m ing1,LI U Rong3,WANG Yu fen2,XI E H ua2, FENG Kun1,C U I Y an fe i1,HUANG X i a n qi n g1,2 (1.C oll.of F ood S ci.&Technol.,H e nan Ag ric.Un i.,H enan K e y Lab.o f M eat Process.&Qua lit y Safet y C on t., M e a tP rocess.&Qualit y Safet y Cont.Eng i n.Technol.R es.C tr.,Zhengzhou450002;2.Technol.C tr.of Sh i ne w ay G roup;Lu ohe462003; 3.X i nyang P o w er Suppl y C o mpany,H enan Prov i nce P o w er C o mpany,X inyang464000) A bstrac t Tw o types of t he predicti ve m icrob i o l ogy mode,l the special ro l e o f spec ifi c spo ilage m icrobes;t he app lica ti ons o f techno logy,te mperature co m prehensive f uncti on and bio i ndica tor and other new techno l og ies i n predictive m i c robiology w ere traced,t he research prog ress o f the R epre d icti veM od e lL i bra ry abroad and current studies i n hom e coun try w ere briefl y rev i ewed i n this paper;and the deve l op m en t trend of the pred i c ti ve m i c robiology w as also prospected. K eywords pred icti ve m icrob i o logy;predictive m ode;l spec ific spo ilage m i crobe;repred icti ve model li bra ry 20世纪80年代初,Ross等[1]最先提出 微生物预报技术这一概念,从此预测微生物学便应运而生。食品预测微生物学(Food Pred ictive M icro b iology)是一门在微生物学、数学、统计学和应用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学科。它的发展方向是研究和设计一系列能描述和预测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生长和衰亡的模型。它是依据各种食品微生物在不同加工、储藏和流通条件下的特征信息库,通过计算机的配套软件,在不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的前提下,判断食品内主要病原菌或腐败微生物死亡、残存和增殖的动态变化,从而对食品安全做出快速评估的预测方法[2 3]。1983年,国外食品微生物学家小组应用直观预测的De l p h i 工艺,用计算机预测了食品货架期,开发了腐败菌生长的数据库,从此揭开了预测微生物学序幕[4]。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式,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食品中的病原菌(如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后来,随着食品企业对自身产品品质问题的关注,腐败菌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对这些细菌进行建模[5]。近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更是致力于微生物预测软件开发,旨在对食品货架期进行有效的预测,并对致病菌进行风险评估[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09G J D00047) 作者简介:赵光辉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E ma i:l z ghw ork@s i na.co m *通讯作者。Te:l0371 ********,E m ai:l hxq8210@126.co m 收稿日期:2010 01 04;修回日期:2010 04 27 76微生物学杂志 2010年7月第30卷第4期 J OU RNAL OF M I CROB I OLOGY July2010V o.l30N o.4

蛋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蛋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尹兆正,童莲芳(浙江农业大学牧医系310029) 蛋黄颜色是衡量禽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都希望蛋黄呈全黄色。从养禽业经济角度考虑,蛋黄色泽的鲜艳程度直接影响到禽蛋的商品价值。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工作,对于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爱好,增强禽蛋在市场上的商品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蛋黄色素成分及来源 蛋黄的色泽深浅主要取决于饲粮中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成分的多少。优质黄玉米、玉米麸质粉、松针粉、苜蓿粉、万寿菊粉、辣椒粉及青绿饲料等都是富含天然色素的饲料,是增加蛋黄色泽所必需的。因此,在家禽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的着色剂,如露康定(巴斯夫公司生产,成分为柠黄和、辣椒黄素、桔黄色素、斑蝥黄、隐黄素、β-脱水-8-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等,以此来弥补天然类胡萝卜素的不足。这些色素成分在饲喂家禽后,都可以通过消化吸收,使有色物质沉积在蛋黄或皮层问,从而呈现出鲜艳的色泽。 二、蛋黄色素含量的测定和分级 目前,国际上常采用下列两种方法测定蛋黄色素的含量。 1、AOAC(1975年)等量胡萝卜素法 该法是将蛋黄样品重5克,用50毫升丙酮提取色素,待沉积过滤后,测定452纳米时的消光值(光密度),并用β-胡萝卜素标准曲线来估测蛋黄中氧化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含量,以每克蛋黄等量于多少微克胡萝卜素来表示。该法常作为测定蛋黄色素含量最标准的方法,但最近

D.L.Fletcher等学者通过试验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认力该法仅适于测定单一来源的叶黄素含量,而对于分析不同来源的叶黄素含量则欠精确。 2、色差分析法 将蛋黄样本放在10×50×10毫米的玻璃盒内,用白度仪分析测定被国际照明委员会所采用的色度系统中的主波长(DWL)、激励纯度(EP)、光亮度(L’)、红度(a)及黄度(b’)。一般认为该法测定蛋黄色素含量较为精确。 除以上两种定量测定蛋黄色素方法外,目前国际上还常常采用外观法直接评定蛋黄色泽的分级指标。这种方法是将蛋黄置于荧光灯下,用比色扇对此进行外观比色,分级指标采用扇形比色板上的比色指数来表示。但目前各国的分级并不统一,有的分为15级,有的则分为24级。如按照15级的规定,通常要求蛋黄比色指数在11~14之间。饲喂不加任何着色剂的蛋鸡饲料,其蛋黄比色指数通常为10级。如一公斤饲料中约含12毫克的叶黄素.再加入60克露康定,则可使蛋黄比色指数达到14级。 三、影响蛋黄色素沉积效率的因素 1、禽类品种。不同品种家禽蛋黄中类胡萝卜素的沉积情况也不同。但一般认为蛋黄色素沉积效率在遗传上的差异是比较小的,如Farnsworth和Nordskoy(1975)提出蛋黄色索这一性状的遗传力为0.45。目前关于禽类品种对蛋黄色素沉着的影响尚有不少争议,如Saunlers(1964)发现白洛克鸡与来航鸡在吸收类胡萝卜素及蛋黄色素沉积方面存在差异,认为来航鸡沉积蛋黄色素能力较强,但以后Buned(1967)则提出上述两品仲在蛋黄色素沉积方面并无多大差异。再如Kumar(1971)等运用蛋黄比色扇分析比较了洛岛红鸡与印度迪西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分级指标,前者为

高通量测序在病原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高通量测序在病原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对大量分离菌高通量,更准确的序列分析,以及对细菌种群进行高分辨率的系统发育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对病原微生物产生、适应和传播的认识。高通量测序(high throughput generation sequencing,HTS)技术是人类和动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话题,与基于Sanger方法的最复杂的毛细管测序仪相比,该技术可以产生的数据多100倍。 与传统的第一代测序,又称Sanger测序相比,在DNA测序方面,HTS技术具有快速、廉价和高通量的优点,使得细菌基因组学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通量“台式”测序仪的出现的使实验室能够独立于专业测序中心进行测序工作,同时,HTS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确定病原菌克隆的分子机制,辅助研究人员推断出全球大流行以及局部暴发期间的传播途径,甚至可以对患者个体在感染期间进行细菌种群进化分析。与传统的杂交方法相比,HTS还提供了转录组分析的潜力,包括覆盖全基因组范围及准确定量等,且深度测序辅助对细菌突变体文库的构建,以确定病原菌在体内生长或在其他特定生长条件下存活所需的决定因素。本文将对HTS在细菌病原体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一、感染过程中细菌进化的研究 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结果往往取决于宿主与病原体如何相互作用,采用HTS技术进行的研究为定殖和感染过程中细菌病原体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见解。例如,研究发现,在感染过程中,由于选择性压力(例如与其他微生物共同感染、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某些固定的亚种中会随机出现有利与病原菌的突变,同时,在感染期间还可以发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突变。相较于与传统的PCR扩增技术和一代Sanger测序,HTS的超基因组学方法可以从微生物群分析得到更大的多样性。例如,与健康者相比,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与更严重的炎症相关,并且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的明显发生改变。 二、确定疾病暴发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传统的细菌分型方法鉴别力较低,无法在传染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精准的作用。全基因组序列可以为分离株之间核苷酸提供最高水平的分辨率,可识别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以及社区之间的传播。应用该种新方法可以确定传播的起源是某单一菌株还是多个菌株共同引起。

蛋黄油的副作用

蛋黄油的副作用 蛋黄油可能有些人没有听说过,其实蛋黄油就是从加蛋的蛋黄当中提取出来的有。蛋黄在被煎炸之后就会出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蛋黄油。蛋黄油当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而且对于消炎和消肿等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如果大家被烫伤或者是伤口发炎的话,就可以在患处涂抹蛋黄油,很快就可以恢复。那么,蛋黄油有什么副作用呢 蛋黄油是从鸡蛋的蛋黄中煎取的油,又称鸡子鱼、凤凰油等,是治疗轻度烫伤的良药,这是因为蛋黄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 和卵磷脂等,这些物质对人体皮肤的再生和代谢有着重要作用,它对治疗水烫伤、火烫伤效果很好。 轻度烫伤涂上蛋黄油有清凉感,疼痛减轻,防止起泡,不留烫伤痕迹,对较重的烫伤,在后期外涂蛋黄油,可促使伤口早日愈合。因此,蛋黄油可作为家庭自制的备用药。 制作 1)取20个鸡蛋,将鸡蛋洗净,用水煮熟,剥掉蛋壳和蛋白,只留下蛋黄。 2)放入平底锅内,不需要加油,以木质或竹制锅铲压碎,越细越好。 3)以中火干煎,连续翻炒使蛋黄均匀受热。大约15分钟后,蛋黄会有点烧焦,20分钟时开始起浓烟,这时开始只要翻搅几下即可,30分钟左右,浓烟达到最大,蛋黄会变成黑色,看起来像

沥青,此时用锅铲压,会流出蛋黄油。 4)熄火,将蛋黄油倒进瓷碗中。等冷却后,用纱布过滤,把烧焦过程的粗碳粒滤掉,留下的蛋黄油是黑色的。放在干燥的阴凉处或冰箱里可保存1、2年。可以作为家里的备用药哦。不过做的时候烟很大。 做法二 原料:熟咸鸭蛋黄1000克生姜50克大蒜100克洋葱150克色拉油2500克 制法: 1、熟咸鸭蛋黄压成泥;生姜去皮切细丝;大蒜切指甲片;洋葱切细丝。 2、炒锅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三四成热,下入蛋黄泥、姜丝、蒜片、洋葱丝,随后改用小火浸炸约20分钟,至油色金黄且香味溢出时,起锅倒入盛器内,晾凉后打去表面浮沫,即可随时取用。 特点:色泽金黄,香味浓郁。 适用范围:各种素菜及清炖菜的调色调味,如“香菇菜胆”、“鸡油菜心”、“萝卜丝炖明虾”等。[1] 药用价值 蛋黄油治疗湿疹,涂抹患处,一般用药后局部发红、渗液,瘙痒等即减轻,经3-5次即可痊愈。 又有人用蛋黄油治疗皮癣、脚癣和头癣,亦获良效。用蛋黄油治病,历史久远。如明代《本草纲目》曰“鸡卵炒取油,和粉敷头疮”。又云“鸡卵黄熬油搽之,治杖疮已破,甚妙”。

微生物色素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色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天然色素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相比有无毒、安全性高、色泽自然鲜艳、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理功能等优越性, 日益受到重视和青睐。而利用微生物资源生产天然色素, 克服以动植物为原料生产天然色素的诸多缺点, 并且易于工业化。因此, 采用微生物生产天然色素将逐渐成为天然色素来源的主流。本文介绍了几种微生物色素以及他们的提取和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色素;色素种类,应用 19 世纪中期以前, 人们应用比较粗制的天然色素作为主要的色素。1856 年, Perkins 等首次合成了苯胺紫,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 合成色素迅速取代了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地位。但随着毒理学的发展, 人们意识到合成色素不仅无任何营养价值, 而且污染大, 毒副作用严重。因此, 开发更为安全高效的色素生产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微生物能产生种类繁多的天然色素,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色素不受资源、环境和空间的限制, 是一种有效的天然色素生产途径。国内外对微生物天然色素的生产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主要集中于高产菌株的选育、培养条件的优化和产物的提取等方面。由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色素存在所得色素价格较低、提纯工艺复杂及成本高等不足, 因此, 从分子水平阐释色素生物合成途径, 分离色素合成关键酶基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改变微生物色素的组成和含量, 构建色素高产工程菌将是未来微生物色素生产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概述了微生物色素的生物合成和遗传工程的研究进展, 为微生物色素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微生物色素是一种次生代谢产物,一般是在菌体生长后期开始合成,其合成过程可能是在培养基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菌体的生长过程受到限制时被启动的。一般是菌体生长繁殖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菌体失去合成这种物质的能力后照常生长。 1 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 天然色素的主要提取方法有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提取法,超临界CO 萃取法, 2 微波萃取法等。以下是几种常见提取方法的简单介绍。 1.1有机溶剂提取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是目前微生物色素提取最常用的方法。常用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石油醚等。相对而言,有机溶剂提取法萃取剂便宜,设备简单,操作步骤简单易行,提取率较高,但用其提取的某些产品的质量较差,纯度较低,有异味或溶剂残留,影响产品的应用范围。 1.1碱提法 碱提法主要是应用了碱对多种生物物质的影响作用。其提取效率虽不如有机溶剂提取率高,但从经济角度和安全性考虑仍有应用价值。由于碱提法加工过程需消耗大量酸碱,且废液较难回收,因此近几年来对碱提法的研究报道也较少。 1.2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

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钟强 工作单位:安康学院 摘要 简要介绍了预测微生物学模型的2个类型(品质预测模型和安全评估模型),特定腐败菌在微生物预测中的特殊作用,可追溯技术、温度综合函数和生物指示器等新技术在微生物预测中的应用,以及国外的预测模型库和国内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预测微生物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生物];[预测模型];[特定腐败菌];[模型库]。

Advancement ofPredictive Microbiology Abstract Two types of the predictive microbiology model the special role of specific spoila gemicrobes; the ap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temperatur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and bio-indicator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 inpredictivemi-crobiology were raced,the research progressof the Repredictive ModelLibrary abroad and currentstudies in home coun-trywe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edictive micro biology was also prospected. Keywords:[predictive micro biology]; [predictive model];[specific spoila gemicrobe]; [repredictive model library]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