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历史眼光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_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挑战

用历史眼光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_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挑战

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9期

法律政治与法律

历史是反观现实和预测未来的一面镜子,在对历史的审视中,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看问题,这就是历史眼光。没有历史眼光,不尊重历史,对现实和将来的情形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知。善于用历史眼光处理各种问题,就能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获取历史的滋养,把握今天的现实,看清未来的走向。这里所说的理论自觉是指对指导思想或理论的自我觉醒、自我运用、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而理论自信是指对指导思想或理论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而言,用历史眼光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具有极为现实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重要支撑

学习历史知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历史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形成积极的经济、

政治、文化等思想理论,就能很好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有效地

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会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做出正确的决断。这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认识世情和国情、

指导革命和建设、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他们继承了黑格尔“巨大的历史感”的思维和研究范式,在对整个人类历史的研究分析中,以高

用历史眼光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杨近平

摘要:

历史眼光对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具有极为现实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培育历史眼光,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要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抓住历史机遇、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真正站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进步的战略高度,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关键词: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历史眼光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中图分类号:D2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730(2012)09-0035-08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挑战

35

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9期

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研究了自然,研究了历史,研究了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1]列宁为了认清并有效解决俄国的社会问题,大量运用了历史知识作为辅助材料,用无产阶级革命史、工人运动史的事例作为论据,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潮进行不懈斗争,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感历史知识的重要性,一贯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2]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到学习历史,并告诫全党和人民:了解中国的历史很重要,“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3]。“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4]江泽民同志认为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学习历史。他说:“一个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些教育都很重要,对于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都会起重要作用。在所有这些教育中,都应该重视和贯穿历史的学习。不了解、不懂得祖国的历史文化,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是很难自觉、牢固地树立起来的。”[5]他还强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6]胡锦涛同志也强调,领导干部在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现实问题的同时,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既是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现实要求,也是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历史学习的高度重视,实际上彰显了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推向前进、走向胜利的深刻领悟,彰显了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是理论和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有着深厚历史底蕴泱泱大国的国民,不能没有历史知识的滋润;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国度的领导干部,更不能忽视历史学的修养。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只有重视自身历史,善于吸取历史的营养和智慧,才能用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培育高度的自我发展意识,造就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历史学习,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需要明确目标要求,抓住历史重点,进行全方位学习和教育。在学习的基本目标上,注重科学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认清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方向,认识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历程中,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和自信。在学习的具体要求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把深入理解中国国情、切实解决中国问题作为根本立足点,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科学分析,深入思考,不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深入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历史源流和历史经验,把握党的基本立场和思想精髓,进一步增强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

36

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9期

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努力在实践中把它们坚持好、贯彻好和落实好。在学习的关键人群上,党的领导干部肩负党和国家的领导重任,更要重视历史学习。学习历史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工作水平,因而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带头读历史、学历史,高级干部尤其要带头这样做。在学习的重要内容上,学习历史,除了学习世界历史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要注重用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来教育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

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重要源泉

总结历史经验是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重要源泉。善于总结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善于借鉴其他国家历史发展提供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清当今世界的发展规律及其趋势,进一步认清我国的现实问题和发展大势,更好地掌握加快我国发展和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这便是寓于历史经验总结之中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毛泽东同志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7]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8]江泽民同志认为:“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很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把握好中国社会的特点,正确制定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我们不仅应该懂得中国的今天,而且还应该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鉴往知

来。”[9]胡锦涛同志指出:“总结经验,有利于我们更

好地推进各项工作。汲取教训,也是我们改进工作

的重要途径,而且往往是更重要的途径。”[10]在中

国共产党人看来,善于总结和学习历史经验,是我

们党的光荣传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

要途径;历史经验的总结并不仅仅是对以往历史

的简单回顾和深入反思,而更在于从理性的层面

上对其进行科学的抽象分析,从而自觉和自信地

运用新的理论对实际工作予以正确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经验、

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经验、与时俱进的理论

自觉自信和理论创新史。在党的历史上,“一个新

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

果”[11]。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马

克思列宁主义,着眼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践,科学

地总结历史经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同马

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的理论成

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

导集体,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有

机结合起来,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方面经

验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

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毛泽东思

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

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

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

慧的结晶。”[12]“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

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3]创立毛泽东思想

的历史过程,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经验

37

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9期

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毛泽东同志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名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等,都是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的不朽之作,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总结建国以后正反两方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新起点。邓小平同志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他从总结建国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入手,提出改革开放思想并付诸实施,主导和促成通过了《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后的重大历史问题,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准确恰当的评价,既澄清了历史问题,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又解放了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邓小平同志还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得失判断标准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和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争论不休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邓小平理论最为集中的载体,《邓小平文选》集中和浓缩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主要论断,也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一生的主要观点和思想。邓小平同志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作出了独特贡献。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中心问题,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深刻揭示了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全面展开的、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和外交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发展、发展中的利益矛盾日益凸现、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等诸多难题,以十年磨一剑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潜心思考,直到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才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之后,江泽民同志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这一思想体系。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集中体现在《江泽民文选》之中。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围绕着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重大主题,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战略思想,为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胡锦涛同志不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且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

38

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9期

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4]胡锦涛同志还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5]胡锦涛同志的这些理论贡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总结历史经验以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无论是从党的历史经验,还是从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都要注意:第一,科学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16]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历史,都值得进行认真总结。成功和胜利的历史经验固然宝贵,但失败的教训也尤为重要。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的教训可以起到反面教材作用,认识了错误,总结出了经验教训,就会变为宝贵的财富。在总结正面经验的同时一定要更加重视并善于总结反面教训。第二,用科学方法总结历史经验。正确总结历史经验,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得出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如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法、阶级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等,对正确总结历史经验非常管用,要很好地加以运用。第三,把历史经验上升为思想理论。经验是人们对实践活动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它属于感性认识的层次,而理论则是对经验的总结,是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它属于理性认识的层次。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历史经验只有升华为思想理论,才能避免经验的不足和缺失。在把历史经验上升为思想理论的过程中,既要反对迷信和固守狭隘经验的经验主义,又要反

对把理性知识或理论当作绝对真理的教条主义。

三、能否抓住历史机遇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

政党践行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面临的挑战

历史机遇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能

带来巨大社会进步和跃升的历史机会。它具有两

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不确定性,即历史机遇能否出

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

都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另一个是不常在性,即历史

机遇并不总是存在,也不是不变的。善于认清机

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一种极为难得的超常

智慧。

任何国家和民族,能不能抓住历史机遇、加快

全面发展和历史进步,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不

能赢得抢先主动、赢得相对优势、赢得最终胜利的

关键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不能科学制定

适应时代要求和民众愿望的行动纲领,提升理论

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前提条件。往往在历史发展的

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

可能及时进行理论创新并用于指导实践,实现跨

越式发展,成为时代的先行者;而丧失了机遇,原

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被时代

淘汰的落伍者。

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能否抓住机

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17]。

“对我国来说,历史上大的发展机遇不多。近代以

来中国落后了,闭关锁国、列强侵略使中国丧失了

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的某些重大失误,特

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又使我们丧失了一

次大的发展机遇。”[18]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大部

分国家都通过不同方式努力抚平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创伤,完成本国的经济恢复,在此基础上,整个

世界迎来了20年左右的高度繁荣。这一时期,是

世界经济发展难得一遇的黄金时期,整个世界的

39

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9期

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代。一直到197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才复归于平静。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而中国却由于“文化大革命”而错失发展经济的历史机遇。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深刻洞察历史机遇,果断地作出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使落后的中国很快赶上了世界现代化的最新浪潮。实践的成功也促使理论的迅速跟进,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实践紧密结合,在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没有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没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就不可能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也就不会有30多年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更谈不上中国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抢抓新的历史机遇。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9]这是党中央首次正式提出“战略机遇期”的概念。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论断,指出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是基于对国际国内两方面形势的科学分析而做出的科学判断,事关胜利实现我国改革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有充分客观依据和重大战略意义。

战略机遇期,是改革的攻坚时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时期,是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抓住和用好了机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成功转型,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否则,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掉进拉美国家那样的“中等收入陷阱”。江泽民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利用战略机遇期,以党的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系统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诸多问题,成功地推进改革开放并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利用战略机遇期,提出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用以解决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难题,成功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当前,我国在发展中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辩证地来看,是挑战的同时,也是一次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力求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理论有新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新期待,取得新的条件下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继续推进科学发展。“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20]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牢牢坚持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全力加快工业化,提升产业化,打造生态化,加速城镇化,实现一体化,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家园。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飞速发展,而诸如社会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因此,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改革,继续加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力度,破解发展难题。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对外开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改革开放的难度越来

40

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9期

越大。要下定决心,鼓足勇气,坚持改革开放不回头,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改革开放的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向前迈步。第三,立足新的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实践在不断发展,理论也要与时俱进。要自觉地适应不断变化了的情况,在不丢“老祖宗”的前提下,提出新的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使我国学习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逐步融入世界的同时,内含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基因的思想理论和思潮也纷纷涌入,并纷纷“中国化”,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极端的思想倾向,其实质就在于颠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否定中国历史已有的历史结论,歪曲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的本来面目和真相,以否认中国历史来否认中国现实,扰乱人们的思想,消解对马列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主张历史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也承认“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21]。历史虚无主义则否认历史的规律性,讲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历史个别现象而否认历史本质,由孤立地分析历史中的阶段性错误而否定整体历史过程,强调地理、气候、文化传统等环境性因素决定历史走向。在历史研究方法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主张以史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把历史现象个别性与历史规律性统一起来,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尊

重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历史虚无主义则是随心所

欲地挑选零碎的历史事实加以涂抹或剪裁,取其

一点,不计其余,凭借“新奇大胆”的想象肆意歪曲

和否定历史,随意假设历史,妄下结论。

在我国发展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的历史

条件下,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将对推进理论自觉和

理论自信造成损害。其一,历史虚无主义必然导致

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消解理论自觉和

理论自信的文化根基。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华民族

的伟大民族精神、对源远流长的灿烂民族文化是

一笔抹煞,民族精神被丑化,优秀的文化传统被否

定,民族独立的历史被嘲弄,这不但远离历史的真

实,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是有害

的。其二,历史虚无主义必然导致否定马列主义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消除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

思想根基。历史虚无主义把近代中国凡是追求变

革进步的都斥为“激进”而予以否定,而把维护封

建专制统治的称为“稳健”加以肯定,实际上是竭

力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

主义革命。如果听任这种思潮泛滥,必然会把中国

人民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历史通通丑化,必然会摧毁坚持人民革命

的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执政地位

的历史依据,摧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由此造

成的政治后果不言而喻。其三,历史虚无主义必然

导致否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动

摇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实践基础。历史虚无主

义者利用建国以来所经历的历史曲折,把错误无

限扩大、上纲上线,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借以否

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

的历史选择,动摇中国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动摇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自信心。

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必然扰乱理论,扰乱思

想,扰乱信仰,诱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41

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9期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和改革开放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损害党的领导地位,危及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历史一再证明:“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2]我们一定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思想阵地,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1][2][7][22]《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三卷第817页;第二卷第533页;第二卷第534页;第一卷第161页。

[3][4][8][11][16][20]《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三卷第358页;第三卷第206页;第三卷第226页;第二卷第57页;第三卷第,272页;第三卷第375页。

[5][9][17][19]《江泽民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二卷第302页;第二卷第301页;第二卷第4页;第三卷第542页。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62页。

[10][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95页。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32页。

[1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9页。

[1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7页。[18]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2007年2月27日。

[21]《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四卷第776页。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0XJA710006)、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11BKS021)、2011年度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JZD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近平,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贵州贵阳,550001。

(责任编校:曹)

4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