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隧道检测报告

隧道检测报告

隧道检测报告
隧道检测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工程、地质概况 (3)

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3)

1.3 检测内容 (4)

1.4 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

1.5 检测仪器设备 (5)

第二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7)

2.1 检测方法及原理 (7)

2.1.1 锚杆、小导管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7)

2.1.2 锚杆拉拔试验检测 (7)

2.1.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7)

2.1.3 初衬后隧道断面净空量测 (9)

2.1.4 初衬钢支撑榀数及间距 (9)

2.2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汇总 (9)

第三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结果 (10)

3.1 锚杆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10)

3.1.1 锚杆数量检测 (10)

3.1.2 管棚数量检测 (11)

3.1.3 锚杆施工质量检测 (11)

3.1.3 锚杆抗拔力试验检测 (13)

3.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14)

3.2.1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 (14)

3.2.2 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钻孔检测 (16)

3.2.3 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雷达检测 (18)

3.3 钢支撑榀数及间距检测 (18)

3.4 隧道初衬断面检测 (19)

第四章检测结论与建议 (23)

4.1 检测结论 (23)

4.2 建议 (27)

第一章概述

1.1 工程、地质概况

1.1.1地质概况

***隧道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少量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碎石土厚度不大,结构松散,围岩稳定性一般。岩层产状较平缓,风化中等,节理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岩质较软。坡面现状基本稳定,洞口开挖后,岩层易产生垮塌、掉块等现象。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隧区地形较简单,为单座山丘,山体总体呈向北东走向,属丘陵地貌。

测区中风化基岩出露情况较差,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地层及全、强风化岩层所覆盖。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粉质黏土、碎石土,元古界板溪群变余粉砂岩。

隧道穿越区无断层,但隧道进洞口以南约240m发育有红石-太平区域性大断层,出口西北约20m沟谷间发育有局部断层。受断层构造影响,隧道区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为第四系空隙睡及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围岩富水性不均一,含水性中等,隧道开挖时呈点滴或淋雨状出水。丰水期易涌水。

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1.2.1 隧道围岩支护设计

1.2.2. ***隧道施工完成情况

截止2011年6月12日,**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完成情况如表1-2。

1.3 检测内容

本次对***隧道进口ZK111+592~ZK111+692、YK111+618~YK111+718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锚杆、小导管及管棚施工质量、锚杆抗拔力、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脱空、钢支撑加工质量及间距、初衬后净空断面。

1.4 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TJ /T 182-2009)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 / TC22-200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2)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1.5 检测仪器

表1-3 隧道检测投入仪器设备

W-DS-T10-CYSD-SGZL-001表1-4 ***隧道衬砌支护设计参数表

第 6 页共 27 页

第二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2.1 检测方法及原理

2.1.1 锚杆、小导管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锚杆、小导管及管棚锚杆的数量采用人工目测计数。

锚杆、及小导管的长度及注浆密实度采用JL-MG(C)型锚杆质量检测仪进行抽检,JL-MG(C)锚杆质量检测仪由发射震源、检波器、主机和分析处理软件组成。发射震源产生的弹性波,沿着锚杆传播并向锚杆周围辐射能量,检波器检测到反射回波,并由检测仪对信号进行分析与存储。反射信号的能量强度和到达时间取决于锚杆周围或端部的注浆状况。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锚杆长度以及注浆密实度的整体质量。

2.1.2 锚杆抗拔力检测

锚杆拉拔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对锚杆施加正应力,使锚杆与浆体、浆体与围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锚杆所能抵抗的最大应力为彼此界面上的摩擦力抵抗外力,即抗拉拔力。

锚杆拉拔试验合格条件:

P A n≥P A

P A MIM≥ 0.9P A

P A n——同批试件抗拔力的平均值(KN);

P A ——锚杆设计锚固力(KN);

P A MIM——同批试件抗拔力的最小值(KN)。

2.1.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1.检测目的

①检测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②掌握初衬喷射混凝土实际施工厚度,检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③确定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大小及分布范围。

2.检测方法及原理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采用现场喷大板法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评定。

标准试块制作方法:

①在喷射作业面附近,将模具敞开一侧朝下,以与水平80°左右交角置于墙角。

②先在模具外的边墙喷射,待操作正常后,将喷头移至模具位置,由下往上,逐层向模具内喷满混凝土。

③将喷满混凝土的模具移至安全的地方,用三角抹刀刮平混凝土表面。

④在隧洞内潮湿环境中养护1d后脱模。将混凝土大板移至实验室,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7d,用切割机去掉周边和上表面后,加工成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块。

⑤加工后的立方体试块继续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检测采用美国劳雷公司生产的SIR—3000型地质雷达、900MHz天线与瑞士TE-70冲击钻相结合进行检测。

①检测方法

以雷达天线扫描及冲击钻钻孔检测混凝土厚度及背部空洞大小。

②雷达探测原理

地质雷达工作时,在雷达主机控制下,脉冲源产生周期性的毫微秒信号,并直接反馈给发射天线,经由发射天线耦合到地下的信号在传播路径上遇到介质的非均匀体(面)时,产生反射信号。位于地面上的接收天线接收到地下回波后,直接传输到接收机,信号在接收机经过整形和放大等处理后,经电缆传输到雷达主机,经处理后,传输到微机。在微机中对信号依照幅度大小进行编码,并以伪彩色电平图/灰色电平图或波形堆积图的方式显示出来,经软件处理,可用来判断地下目标的深度、大小和方位等特性参数。

③测点布置

钻孔检测:每10延米布置一个测试断面,环向共布置5个测点,布点位置在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测点;雷达检测:沿隧道纵向共布置5条测线,纵向布线同上(具体视现场而定),若在检测中发现缺陷地段,需加密测点(线)进行检测。

12

3

4

5

图2-1 雷达探测及钻孔检测衬砌厚度、缺陷测点布置示意图

2.1.3 初衬后隧道断面净空量测

1.检测原理

隧道净空断面检测采用激光测距原理,利用伺服马达带动激光测距头转动,扫描当前断面,测量出仪器中心点到隧道初衬表面的距离来达到检测隧道净空断面的目的。

2.检测方法及频率

采用BJSD-3型隧道激光断面仪进行自动测量,每20m检测一个断面,测量精度为±1mm。

3.数据处理

根据BJSD-3型隧道激光断面仪采集数据:

①绘制隧道实测净空断面图;

②将实测净空断面图与设计净空断面进行对比,确定限界受侵位置及侵限尺寸。

2.1.4 初衬钢支撑榀数及间距

钢支撑尺寸、安装间距采用钢尺进行量测,量测精度为±1mm,在施工现场对初衬钢支撑榀数进行人工计数,根据计数结果得出钢支撑平均施工间距。

2.2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汇总

表2-1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频率汇总表

第三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结果

3.1 锚杆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3.1.1 锚杆数量检测

由于现场锚杆大部分未外露,锚杆数量采用随机沿环向破开初衬喷射混凝土点数及测量锚杆环向间距推算锚杆数量进行检测。

表3-1 ***隧道左洞进口锚杆数量检测统计表

表3-2 ***隧道右洞进口锚杆数量检测统计表

3.1.2管棚数量检测

管棚在套拱上外露,直接计数统计如下表。

表3-3 ***隧道进口管棚数量检测结果表

3.1.3 锚杆施工质量检测

由于***隧道进口ZK111+592~ZK111+692、YK111+618~YK111+718段第一次检测时锚杆外露少,经施工单位整改后,于2011年7月6日再次检测。综合两次检测,锚杆施工质量检测结果分别如下表3-4、表3-5。受现场条件限制,抽检锚杆为拱腰、边墙部位。

表3-4 ***隧道左洞进口锚杆质量检测结果表

注:锚杆长度≥0.95设计长度,且注浆密实度≥75%判定为合格。

表3-5 ***隧道右洞进口锚杆质量检测结果表

注:锚杆长度≥0.95设计长度,且注浆密实度≥75%判定为合格。

3.1.3 锚杆抗拔力检测

表3-6 ***隧道左洞锚杆拉拔力检测结果表

表3-7 ***隧道右洞锚杆拉拔力检测结果表

3.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3.2.1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用喷大板方法检定,加工后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强度检测结果如下表3-8。

表3-8 ***隧道进口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表

第 15 页共 27 页

3.2.2 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钻孔检测

***隧道进口ZK111+592~ZK111+692、YK111+618~YK111+718段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检测结果分别见表3-9、表3-10。

表3-9 ***隧道左洞进口初衬厚度钻孔检测结果表

第 16 页共 27 页

表3-10 ***隧道右洞进口初衬厚度钻孔检测结果表

第 17 页共 27 页

3.2.3 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雷达检测

3.3 钢支撑榀数及间距检测

***隧道进口ZK111+592~ZK111+692、YK111+618~YK111+718段钢支撑间距及榀数检测结果如下表3-12。

表3-12 ***隧道初衬钢支撑间距检测结果表

注:倾斜加粗值为大于规范允许偏差值

第 18 页共 27 页

3.4 隧道初衬断面检测

***隧道进口ZK111+592~ZK111+692、YK111+618~YK111+718段初衬断面检测结果如下表3-13、表3-14。

表3-13 ***隧道左洞进口初衬断面检测结果表

注:正值为超挖,负值为初衬侵入二衬界限值

表3-14 ***隧道右洞进口初衬断面检测结果表

注:正值为超挖,负值为初衬侵入二衬界限值

隧道检测报告

附加声明 1、本报告出现下述情况时,将会导致报告无效: a、报告无本公司“检验检测专用章”无效。 b、未经公司批准,不得复制检测报告,复制需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否则无效。 c、报告无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d、报告数据有手写或涂改现象无效。 2、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15日内向我公司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3、对于委托检验,样品的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地址: 邮政编码:

目录 1.概述 (1) 1.1.工程、地质概况 (1) 1.1.1.工程概况 (1) 1.1.1. 地质概况 (1) 1.2.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2) 1.2.1.隧道施工完成情况 (2) 1.2.2.隧道支护设计参数 (2) 1.3.检测内容 (3) 1.4.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 1.5.检测仪器 (4) 2.检测结果 (5) 2.1.锚杆施工数量、长度及锚固密实度 (5) 2.1.1.锚杆施工数量 (5) 2.1.2.锚杆施工长度及锚固密实度 (5) 2.2.锚杆抗拔试验 (8) 2.3.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缺陷 (9) 2.4.隧道初衬后净空断面 (9) 2.5.防水层施工质量 (11) 3.检测结论与建议 (13) 3.1.检测结论 (13) 3.2. 建议 (15)

受XX高速公路项目办委托,xxx工程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18日对XX 高速公路第11合同段XX隧道进口左洞ZK71+820~ZK71+880段、进口右洞YK71+605~YK71+645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1.概述 1.1 工程、地质概况 1.1.1 工程概况 XX隧道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70+238~ZK74+010,长3772M,最大埋深约为154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70+235~YK74+035,长3800M,最大埋深约168M。隧道进口高程约2036971M,出口高程约2090.359m,隧道进口位于R=1200的圆曲线上,接A-400的缓和曲线、直线和A-400的缓和曲线,出口位于R=1150圆曲线上,右线进口位于R=1200的圆曲线上,接A-400的缓和曲线、直线和A-400的缓和曲线,出口位于R-1100的圆曲线上。 1.1.2 地质概况 隧址区位于黔西北高山去,山脊由南向西北横亘,山脊两侧为面积较小的山湾,形成山丘、山脊于鸿沟相见形态,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拟建隧道轴线处地面高程介于2218.07~2486.41米之间最低点位于隧洞进口,最高点位于隧道洞身段K123+340的山脊顶部。隧址区地貌形态为熔岩、剥蚀低中山地貌单元。隧道进口段为溶蚀侵蚀曹谷边一自然斜坡,坡向91~108°,左洞坡角约为68°,右洞破角约为37°,灰岩裸露,地表多为灌木丛;出口段也为一自然斜坡,坡向285°,坡角约13~24°,地表多为耕地,斜坡上部为陡坡,局部灰岩、泥质灰岩直接露出,地表多为灌木丛。 覆盖层: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灰白色,稍湿,稍密,碎石为灰岩,含量60%,磨圆分选差,表层含植物根茎。 基岩: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组(P β)深灰,暗绿色隐晶至细晶玄武岩、杏仁、拉斑玄武 2 岩、夹粗玄岩、火山角砾岩、泥岩。区内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深灰、暗绿色隐晶至细晶玄武岩、杏仁、拉斑玄武岩、夹粗玄岩、火山角砾岩;上段为粉砂岩、泥岩夹炭质页岩或煤线和薄煤层。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 委托单位地址: 检测单位名称: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某某隧道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项目负责: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 附加声明: 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 1. 前言 (4) 2. 工程概况 (4) 3. 检测内容 (4) 4.检测依据 (4) 5.检测方法 (4) 6.测试仪器 (6) 7.检测结果 (6) 8.结论及建议 (9)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检测内容 3.1、二次衬砌厚度; 3.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 3.3、钢拱架间距(抽检); 3.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 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4.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 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如图5-1所示;地质雷达的反射测试系统及反射剖面,如图5-2所示。 图5-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组成示意图 检测时采用剖面法,即发射天线(T )和接收天线(R )以固定间距沿测线同步移动的测量方式。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地面沿测线均匀移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息即可把地下电磁差异界面的分布特征及形态反映出来,就能得到其内部介质剖面图像。依据地质雷达图像,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进行时深换算获得异常界面或目的体的情况。其结果可用地质雷达时间剖面图像表示,其中横坐标记录了天线在地表的位置,纵坐标为反射波双程走时,表示雷达脉冲从发射天线出发经地下界面反射回到接收天线所需的时间,这种记录能准确描述测线下方各反射界面的形态,同时结合施工资料,可确定隧道衬砌厚度以及有无空洞等缺陷。 信号 收发转换开关 发射机 接收机 噪声 主机 发射 接收 目标体

某某X工程隧道实体交(竣)工检测报告材料

目录 一、前言 (1) 二、工程概况 (2) 三、检测依据 (3) 四、检测要求 (4) 五、检测结果汇总表 (5) 附录1 衬砌回弹强度 (10) 附录2 衬砌厚度 (11) 附录3 衬砌大面平整度 (12) 附录4 总体宽度 (13) 附录5 总体净空 (14) 附录6 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 (15) 附录7 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 (16) 附录8 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 (17) 附录9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深度 (18) 附录10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坡度 (19) 附录11水泥混凝土路面相邻板高差 (20)

一、前言 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和《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 65号)的有关规定,受XXX委托,XXX于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对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隧道工程进行交工验收前的实体质量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二、工程概况 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由XX承建,XX负责监理,XX负责设计。 隧道起止桩号为Kx+xxx~Kx+xxx,全长xxm,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为xx mm,设计弯拉强度为xx MPa。 三、检测依据 (1)《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 (2)《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 65号) (3)《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30-2003)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7)经批准的施工设计图纸及变更设计文件 (8)《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前检测合同》 四、检测要求

隧道检测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工程、地质概况 (3) 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3) 1.3 检测内容 (4) 1.4 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 1.5 检测仪器设备 (5) 第二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7) 2.1 检测方法及原理 (7) 2.1.1 锚杆、小导管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7) 2.1.2 锚杆拉拔试验检测 (7) 2.1.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7) 2.1.3 初衬后隧道断面净空量测 (9) 2.1.4 初衬钢支撑榀数及间距 (9) 2.2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汇总 (9) 第三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结果 (10) 3.1 锚杆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10) 3.1.1 锚杆数量检测 (10) 3.1.2 管棚数量检测 (11) 3.1.3 锚杆施工质量检测 (11) 3.1.3 锚杆抗拔力试验检测 (13) 3.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14) 3.2.1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 (14) 3.2.2 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钻孔检测 (16) 3.2.3 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雷达检测 (18) 3.3 钢支撑榀数及间距检测 (18) 3.4 隧道初衬断面检测 (19) 第四章检测结论与建议 (23) 4.1 检测结论 (23)

4.2 建议 (27)

第一章概述 1.1 工程、地质概况 1.1.1地质概况 ***隧道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少量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碎石土厚度不大,结构松散,围岩稳定性一般。岩层产状较平缓,风化中等,节理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岩质较软。坡面现状基本稳定,洞口开挖后,岩层易产生垮塌、掉块等现象。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隧区地形较简单,为单座山丘,山体总体呈向北东走向,属丘陵地貌。 测区中风化基岩出露情况较差,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地层及全、强风化岩层所覆盖。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粉质黏土、碎石土,元古界板溪群变余粉砂岩。 隧道穿越区无断层,但隧道进洞口以南约240m发育有红石-太平区域性大断层,出口西北约20m沟谷间发育有局部断层。受断层构造影响,隧道区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为第四系空隙睡及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围岩富水性不均一,含水性中等,隧道开挖时呈点滴或淋雨状出水。丰水期易涌水。 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1.2.1 隧道围岩支护设计

隧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样表及填写说明

隧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样表及填写说明 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及编号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单位工程应按一个完整工程或一个相当规模的施工范围划分,并按下列原则确实: 1 一座隧道宜作为一个单位工程,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可按施工标段划分为若干单位工程。 2 独立明洞(或棚洞)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应按一个完整部位或主要结构及施工阶段划分; 分项工程应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验收需要按施工段或部位等划分。 隧道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具体划分及编号应符合下列各表的规定。 隧道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及编号

洞口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说明 主控项目 1.隧道门边坡、仰坡开挖范围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验。 检验方法:查对设计图,观察、尺量。 2.隧道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底的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洞口检测不少于3处,当洞口处岩土体不均匀应适当增加检测点。监理单位见证检测不少于1处。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必要时采用载荷试验检测。监理单位检查全部检测报告并进行见证检测。 一般项目 1.隧道门排水沟、截水沟的开挖位置、深度、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洞口检查不少于10点。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水准测量、尺量。

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说明 主控项目 1.水泥质量必须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7.4.1条的规定。 2.外加剂质量必须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7.4.4条的规定。 3.砌体工程所用石材和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石材的其他品质指标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或-5℃~-15℃的地区使用的石材,其抗冻性指标应分别符合冻融循环25次或15次的要求,且表面无破坏迹象; (2)浸水和潮湿地区主体工程的石材软化系数不得小于0.8。 检验数量:石材:同产地的石材至少抽取一组试件进行强度检验。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5℃和浸水潮湿地区,应各增加一组抗冻性指标和软化系数检验的试件。砌块:同生产条件,且连续生产的砌块,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数量应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7.4.9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石材强度、抗冻性、软化系数和砌块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4.砂浆用砂应按批进行检验,其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和坚固性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含泥量不宜大于5%,泥块含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附录B的规定。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细骨料,每400 m3或600 t为一批,不足400 m3或600 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进场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5.拌制砂浆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验数量:同水源施工单位试验检查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做水质分析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见证试验。 6.洞口工程砌筑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类别、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附录B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7.洞口工程砌筑所用砂浆的配合比必须根据原材料性能、砂浆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配试验调整后确定。砂浆配合比设计、试件制作、养护及抗压强度取值应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附录E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同类型、同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进行一次砂浆配合比设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单位检查配合比选定单。 8.洞口工程砌筑所用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砂浆强度的试件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抽样制作。 检验数量:同类型、同强度等级每100 m3砌体为一批,不足100 m3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检验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浆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砂浆强度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9.洞口工程砂浆砌体砌缝宽度、位置和砌筑方式应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4.3.9条的规定。 10.砌体砌筑完毕应及时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小于7 d。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 一般项目 1.沉降缝、泄水孔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和计数检查。 2.洞口工程砌体表面应砂浆饱满、砌缝整齐。宽度和错缝距离符合规定,无脱落和裂纹。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3.砌体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砌体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

建设单位: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检测单位: 主要检测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地址: 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 目录 一、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检测项目及测线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隧道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检测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检测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检测的不确定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受××××委托,XXXXX有限公司于2012年××月××日对×××隧道进行衬砌质量检测。检测目的是探明混凝土衬砌厚度、衬砌背后密实、脱空程度及衬砌钢筋情况。 本次检测的位置为××××隧道,检测×条测线,起讫里程为××××××××。隧道的衬砌基本参数详见设计图纸。 二、工程地质概况 介绍该结构工程名称,工程部位,结构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施工日期。地质概况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三、检测项目及测线布置 1、检测项目 ⑴二次衬砌厚度; ⑵衬砌背后是否存在脱空或不密实; ⑶仰拱厚度; ⑷钢架及钢筋排布; 2、测线布置 根据检测部位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测线 图1 隧道测线布置图 四、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 1、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设备采用××生产的××地质雷达。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 委托单位地址: 检测单位名称: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某某隧道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项目负责: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 附加声明: 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 1. 前言 (4) 2. 工程概况 (4) 3. 检测内容 (4) 4.检测依据 (4) 5.检测方法 (4) 6.测试仪器 (6) 7.检测结果 (6) 8.结论及建议 (8)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检测内容 3.1、二次衬砌厚度; 3.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 3.3、钢拱架间距(抽检); 3.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 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4.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 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隧道实体检测报告

隧道实体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林和西站隧道工程工程地点:林和西 委托单位:广州市中心区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委托单位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18号 检测日期:2014.4.20 报告编号:xx x x x x x 2014年4月25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检测目的 (1) 三、检测依据 (1) 四、主要检测设备 (1) 五、检测结果 (2) 1.隧道几何尺寸检测 (2) 2.隧道轴线和几何形状检测 (3) 六、结论 (3) 本报告共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页,其中封面、签名页各1页;目录2页;正文1页

一、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林和西站隧道工程位于天河北路和林和西路相交的丁字路口处,跨天河北路。天河北路是广州市城市主干道,双向八车道,交通繁忙。设计隧道长为300米,竣工后隧道长度为281米,桩号K3+030~K3+311。 二、检测目的 根据委托要求对隧道进行实体检测,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依据。 三、检测依据 本次隧道实体检测所依据与参考的标准、规范、法规和资料如下: (1)《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 10223-2004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 7-2007 (6)《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2003版) (7)本工程相关图纸、文件 四、主要检测设备 根据本次检测的项目和内容,检测中所采用的各种试验仪器、仪表均达到了检测标准所要求的精度要求,并定期经过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和广州市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等权威单位检定。详见表1所示。 表 1 试验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隧道检测模拟报告

前言 受******委托,于2007年9月5日对湖南省**公路***隧道进行了现场雷达无损检测。 一、隧道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市**镇境内。隧址区地貌属中低山区,地表最大标高884.45m,最低标高819.08m,地形剥蚀严重,地表岩层风化强烈,岩石破碎。设计隧道长为337米,竣工后隧道长度为318米,桩号K*****。 隧道按山岭区高等级公路标准设计,为单洞单向行驶隧道,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隧道几何尺寸净空断面、照明计算标准按40Km/h设计,其中隧道行车道宽度为3.75×2米,设双侧人行道,宽度为0.75米,限高5.0米。采用对称断面;内轮廓断面采用单心园;净宽8.5m,净高5.0m;洞内路面设计荷载采用汽- 20,挂-100。整个隧道位于直线上。 根据围岩分级原则,结合隧道围岩岩体的坚硬程度以及层间结合情况,构造的发育及地下水的富集程度,将隧道划分为Ⅱ、Ⅲ、Ⅳ级三级围岩。 二、检测内容及要求 (一)检测内容 1.隧道外观检查; 2.二衬混凝土厚度; 3.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情况; 4.初支回填及二衬混凝土密实情况。 (二)技术要求 1.衬砌厚度 本次检测结果原则上每10米拱顶、左、右拱腰各给出一个厚度数值,以实际桩号列表记录,同时给出三条测线处实际二衬厚度与设计厚度对比曲线图。 2.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 定性描述检测段脱空分布情况,对于明显脱空区给出起止桩号、脱空区衬砌厚度。为便于分类,将脱空或空洞的描述分为离缝和较小、较大脱空三类,离缝是指因混凝

土收缩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产生的缝隙,一般高度不大于5cm,较小脱空是指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高度介于5cm~15cm,较大脱空是指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高度超过15cm。对于脱空的高度因脱空区域中空气的含水情况不同导致介质介电常数差别较大,因此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别也很大,所判断的脱空大小仅作为估计值供参考。 3.二衬混凝土均匀及密实情况。 对所检测洞段的三条测线,定性描述二衬混凝土的密实情况,对可能存在的明显欠密实区,给出对应起止桩号和混凝土厚度范围。 4.打印典型断面雷达回波彩图。 三、检测设备与工作原理 (一)检测设备 本次检测使用的仪器是美国生产的PS-24型地质雷达,针对本次检测目标的工程特点,采用工作频率为1GMHz的天线,该仪器的特点是分辨率高,擅长于进行大数据量、高密度的连续探测并实时显示彩色波形图,比较适合本工程的检测需要。 (二)仪器构成 PS-24型地质雷达,由主机、显示器、天线(含发射机及接收机,本次使用1GMHz 天线)、电源系统、连接电缆、操作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组成。使用时天线贴在隧道衬砌表面,系统的其余部份和操作人员均在测量车上。 (三)工作原理 地质雷达法通常是一种利用高频至特高频波段(及空气中电磁波波长10m波段至分米波段)电磁波的反射法无损探测方法。 在系统主机的控制下,发射机通过天线向隧道衬砌表面定向发射雷达波。垂直于隧道壁向衬砌及围岩内传播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介电常数、电导率、磁导率不同)界面或目标体时即发生反射,反射波被天线接收进入接收机,并传到主机,主机对从不同深度返回的各个反射波进行放大、采样、滤波、数字迭加等一系列处理,可在显示器上形成一种类似于地震反射时间剖面的地质雷达连续探测彩色剖面。该剖面的横坐标沿隧洞轴向,表示距离,单位为米,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以等距离间隔扫描反射回一系列的反射波曲线。纵坐标代表时间(ns ),即表示每条扫描取样反射

高速公路隧道定期结构检测报告

目录 1. 隧道概况 (3) 2.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4) 3.检测主要依据 (4) 4.隧道土建检测工作概述 (4) 4.1隧道土建结构检测的内容 (4) 5.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5) 5.1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5) 5.2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流程 (7) 5.3隧道技术状况等级分类 (8) 5.4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8) 5.5相关说明 (10) 6.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与养护建议 (11) 6.1总体评价 (11) 6.2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建议 (13) 附录一: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表 (14) 附录二:隧道病害明细表 (16)

高速公路隧道定期结构检测报告 1. 隧道概况 月湖泉隧道位于晋济高速,隧道采用分离式断面。明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洞身段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砌。洞门形式主要采用削竹式,洞门墙材料采用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明洞段采用双层土工布夹防水板及粘土隔水层防水,洞内复合式衬砌采用土工布加防水板防水。隧道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复合路面。土建结构评定结果见表1-1。 柏沟隧道上行入口 柏沟隧道下行出口

月湖泉隧道土建结构评定结果表1-1 2.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高速公路隧道的数量也迅速增加,一方面给经济发展、游人出行创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隧道“老龄化”问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由于隧道隐患带来的交通事故,往往是一些恶性事故,因而对隧道进行定期检修、寿命及承载能力的预测研究自然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为了保证高速公路隧道正常运营,保证高速公路隧道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对隧道进行检测和评定,并对存在病害的隧道进行及时养护和维修,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检测主要依据 (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 (5)《公路隧道设计技术规范》(JTG D70-2004); (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7)晋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供的提有关隧道的设计、施工、竣工等技术资料以及其它相关标准、方法、规程、规范等。 4.隧道土建检测工作概述 4.1隧道土建结构检测的内容 1)洞口检查。山体有无滑坡、岩石有无崩塌的征兆;边坡、碎落台、护坡道等有无缺口、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检验报告[详细]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检验报告 目录 1.概述 (1) 1.1.工程、地质概况 (1) 1.1.1.工程概况 (1) 1.1.1. 地质概况 (1) 1.2.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2) 1.2.1.隧道施工完成情况 (2) 1.2.2.隧道支护设计参数 (2) 1.3.检测内容 (3) 1.4.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 1.5.检测仪器 (4) 2.检测结果 (5) 2.1.锚杆施工数量、长度及锚固密实度 (5) 2.1.1.锚杆施工数量 (5) 2.1.2.锚杆施工长度及锚固密实度 (5) 2.2.锚杆抗拔试验 (8) 2.3.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缺陷 (9) 2.4.隧道初衬后净空断面 (9) 2.5.防水层施工质量 (11) 3.检测结论与建议 (13) 3.1.检测结论 (13) 3.2. 建议 (15)

受XX高速公路项目办委托,xxx工程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于对XX高速公路第11合同段XX隧道进口左洞ZK71+820~ZK71+880段、进口右洞YK71+605~YK71+645段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1.概述 1.1 工程、地质概况 1.1.1 工程概况 XX隧道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70+238~ZK74+010,长3772米,最大埋深约为154米;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70+235~YK74+035,长3800米,最大埋深约168米.隧道进口高程约2036971米,出口高程约2090.359米,隧道进口位于R=1200的圆曲线上,接A-400的缓和曲线、直线和A-400的缓和曲线,出口位于R=1150圆曲线上,右线进口位于R=1200的圆曲线上,接 A-400的缓和曲线、直线和A-400的缓和曲线,出口位于R-1100的圆曲线上. 1.1.2 地质概况 隧址区位于黔西北高山去,山脊由南向西北横亘,山脊两侧为面积较小的山湾,形成山丘、山脊于鸿沟相见形态,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拟建隧道轴线处地面高程介于2218.07~2486.41米之间最低点位于隧洞进口,最高点位于隧道洞身段K123+340的山脊顶部.隧址区地貌形态为熔岩、剥蚀低中山地貌单元.隧道进口段为溶蚀侵蚀曹谷边一自然斜坡,坡向91~108°,左洞坡角约为68°,右洞破角约为37°,灰岩裸露,地表多为灌木丛;出口段也为一自然斜坡,坡向285°,坡角约13~24°,地表多为耕地,斜坡上部为陡坡,局部灰岩、泥质灰岩直接露出,地表多为灌木丛. 覆盖层: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灰白色,稍湿,稍密,碎石为灰岩,含量60%,磨圆分选差,表层含植物根茎. 基岩: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组(P β)深灰,暗绿色隐晶至细晶玄武岩、杏仁、拉斑玄武岩、 2 夹粗玄岩、火山角砾岩、泥岩.区内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深灰、暗绿色隐晶至细晶玄武岩、杏仁、拉斑玄武岩、夹粗玄岩、火山角砾岩;上段为粉砂岩、泥岩夹炭质页岩或煤线和薄煤层.

隧道检验批表

第七章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单位工程应按一个完整工程或一个相当规模的施工范围划分,并按下列原则确定: (1)一座隧道宜作为一个单位工程,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可按施工标段划分为若干单位工程。(2)独立明洞(或棚洞)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应按一个完整部位或主要结构及施工阶段划分; 分项工程应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验收需要按施工段或部位等划分。 隧道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具体划分及编号应符合下列各表的规定。 隧道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及编号 (隧道单位工程编号0401)

洞口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说明 主控项目 1.隧道门边坡、仰坡开挖范围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验。 检验方法:查对设计图,观察、尺量。 2.隧道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底的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洞口检测不少于3处,当洞口处的岩土体不均匀时应适当增加检测点。监理单位见证检测不少于1处。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必要时采用载荷试验检测。监理单位检查全部检测报告并进行见证检测。 一般项目 1.隧道门排水沟、截水沟的开挖位置、深度、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洞口检查不少于10点。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水准测量、尺量。

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说明 主控项目 1.水泥质量必须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7.4.1条的规定。 2.外加剂质量必须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7.4.4条的规定。 3.砌体工程所用石材和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石材的其他品质指标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或-5℃~-15℃的地区使用的石材,其抗冻性指标应分别符合冻融循环25次或15次的要求,且表面无破坏迹象; (2)浸水和潮湿地区主体工程的石材软化系数不得小于0.8。 检验数量:石材:同产地的石材至少抽取一组试件进行强度检验。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5℃和浸水潮湿地区,应各增加一组抗冻性指标和软化系数检验的试件。砌块:同生产条件,且连续生产的砌块,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数量应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7.4.9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石材强度、抗冻性、软化系数和砌块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4.砂浆用砂应按批进行检验,其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和坚固性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含泥量不宜大于5%,泥块含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附录B的规定。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细骨料,每400 m3或600 t为一批,不足400 m3或600 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进场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5.拌制砂浆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验数量:同水源施工单位试验检查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做水质分析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见证试验。 6.洞口工程砌筑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类别、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附录B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7.洞口工程砌筑所用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砂浆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配试验调整后确定。砂浆配合比设计、试件制作、养护及抗压强度取值应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附录E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同类型、同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进行一次砂浆配合比设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单位检查配合比选定单。 8.洞口工程砌筑所用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砂浆强度的试件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抽样制作。 检验数量:同类型、同强度等级每100 m3为一批,不足100 m3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检验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浆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砂浆强度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9.洞口工程砂浆砌体砌缝宽度、位置和砌筑方式应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4.3.9条的规定。 10.砌体砌筑完毕应及时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小于7 d。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11.沉降缝、泄水孔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和计数检查。 一般项目 1.洞口工程砌体表面应砂浆饱满、砌缝整齐。宽度和错缝距离符合规定,无脱落和裂纹。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2.砌体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宜张高速隧道雷达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 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中心试验室 二○一四年十一月

根据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合同要求,中心试验室于2014年11月5日~7日对土建2标的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了质量抽检。 一、检测内容 根据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隧道砼衬砌质量检测采用对两侧拱腰及拱顶三条线检测,检测内容为:砼衬砌(二衬)质量、厚度及初衬后缺陷情况。 二、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如下: 雷达: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选用500MHz屏蔽天线。 采集软件:RAMAC GroundVision V1.4.4版 1、仪器介绍 RAMAC/GPR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的。雷达组成及探测方法如下: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 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②、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③、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④、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测量轮等辅助元件。 2、雷达检测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报告 第1章工程概况 1.1 施工概况 截至本月中旬,施工进度如下: 左线隧道进洞580m,上台阶施工桩号:ZK68+403,下台阶施工桩号:ZK68+352,二次衬砌施工桩号:ZK68+251。 右线隧道进洞570m,上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下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二次衬砌施工桩号:YK68+285。 具体情况如表1-1-1所示。 表1-1-1隧道监控量测

第2章具体监测情况 2.1地质支护观察 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岩体的复杂性,使得前期勘察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和隧道开挖后实际暴露出的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所以施工过程中对前方的开挖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开挖支护状况进行目测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开挖掌子面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掌子面的地质条件十分重要,而掌子面附近初期支付状态的观测和裂缝的描述,对于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优化也是不可缺少的。 2.1.1 左线隧道 通过对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及初期支护观察,了解隧道实际揭露的围岩情况,及初期支护工作状态。右线隧道具体情况如表2-1-1所示。 表2-1-1 左线隧道地质支护状况

2.2地表下沉 地表下沉观察断面布置在隧道洞口段,为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和范 围而开展的位移量测。目的是通过量测,判断隧道开挖对洞口边仰坡、浅埋地面是否产生显著影响,分析该影响的范围、程度及其与隧道施工的时空关系,进而判断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施工对地面边仰坡的稳定性、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如图2.2.1所示。 基准点 基 准 点 图2.2.1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 2.2.1 左线隧道 左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2-1,成果图如 附图4.1.1所示。 表2-2-1 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

杨延路隧道质量评估报告

延安市杨延路道路(隧道)工程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监理单位: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龚刚林 审核:张鑫 审批:兰录荣 二0一四年七月

延安市杨延路道路(隧道)工程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一、前言 1.1 报告范围 本报告针对杨延路道路(隧道)工程进口端平面交叉路基、路面工程及340米隧道工程三个单位工程,即施工一标段(监理一标)工程内容。 1.2 报告条件 以承包单位对分项工程的自检合格资料为基础,根据监理工程师日常巡查、旁站、材料见证取样、平行检验、资料审核等方式所掌握的情况,结合本工程初验意见。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项目名称和各参建单位名称 工程名称:延安市杨延路道路(隧道)工程 各参建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延安市城市建设项目办公室 设计单位: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第五工程公司 2.2 工程规模 线路全长0.911公里,其中隧道长度0.775公里;分为两个施工标段和两个监理标段,一标段(监理一部)进口端46米平面交叉道路综合工程及340米隧道综合工程。概算总投资:26280万元,其中,一合同段工程中标价格:8081万元。合同工期484天。 2.3 工程所在地理位置及地质概况

工程位于延安市中心城区西北部,走向大致由南向北。项目起点位于延安市延师桥北桥头、并与现有的延安市圣地路相交,路线向北穿杨家岭隧道至杨家沟内、与拟建的延安市杨家岭道路相交。 区域地层主要为一套岩性、岩相变化比较大的内陆河湖相沉积岩系,属中生界。岩土类型可分为坚硬、半坚硬沉积岩和松散岩两大类。项目线路位于侵蚀斜坡工程地质亚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湿陷性黄土及淤积土。 2.4 设计主要要求 本项目定位为城市隧道,考虑执行建筑防火规范中城市隧道中有关章节要求,考虑消防疏散、消防给水系统、监控系统的设置。 2.5 工程特点 项目位于延安市中心城区南部,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地形梁茆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线路起点与现有圣地路相接、终点与杨家岭道路相接,与本工程相关线路发达,公路运输条件方便,沿线居民点分布多。隧道长775米,采用曲墙式双联拱设计,跨径大、技术性强,是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且位于杨家岭景区内,社会影响面大,对施工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三、质量评估依据 3.1 国家、地方现行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规定 3.2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应的国家、地方现行标准 3.3 试验、检测所遵循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3.4 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 3.5 《施工承包合同》和《建设监理合同》约定的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四、质量受控状态 4.1 承包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运作情况和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