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蘑菇

(一)双孢蘑菇

1、双孢蘑菇标准综合体的制定,使规范化、集约化栽培得以大面积的普及与推广。

2、优质高产、适于制罐的―S-2796‖、―3003‖菌株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产量与质量。高蘑3号菌株的推广,使蘑菇的生产季节提早一个月,也延迟了一个月。

3、节能型二次发酵的普及与隧道式发酵技术的推广,

是目前蘑菇优质高产的关键性生产措施之一。

4、适于南方生产的多孔式菇房结构。

有利于通风透气、防止烧菌,为南方高温、高湿情

况下种植蘑菇创造条仵。

5、鱼网层架结构。

有利通风长菌,经济实用、省工节时、经久耐用。

6、整床有利于克服发生地雷菇与硬开伞的现象。

打扦有利于通风透气、激活因供氧不足钝化的蘑菇菌丝,

使出菇整齐、菇潮一致。

7、高效灭菌剂在覆土期的使用大大减少蘑菇疣孢病的发生。

8、蘑菇保鲜剂的使用、使蘑菇保鲜时间延长7—12天,为新

鲜蘑菇走进超市创造条仵。

9、升华速冻蘑菇干片生产线的建立,福建省产量已达3000吨。

是今后蘑菇出口的方向。

10、盐水菇循环用水系统的建立,加速了盐渍速度、节约了

成本。

*以上几项措施使福建省双孢蘑菇的产量在1997年达到顶峰,年产蘑菇达26.2万吨,年产值超过30亿元,创汇达2亿美元,科技贡献率为55%.

在第一次翻堆时每平方米加150克的食圤将使蘑菇增白。

(二)香菇

1、原始伐木砍花生产香菇为人工栽培香菇开创了道路。

2、段木生产香菇为改变香菇模式创造了条件。

3、古田畦栽香菇生产模式的建立,为香菇生产从段木生产转向袋式生产进行一场全面的改革。

4、寿宁花菇栽培模式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花菇产量,现已占我省香菇产量的三分之一。

5、长汀地栽香菇模式技术的推广,解决了夏菇保鲜菇的供应,特别是夏菇的供应。

6、建阳生料栽培香菇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省工节时、减少污染、提高了产量。

7、939、9015、135菌株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花菇的产量与质量。夏菇1、2号在

地栽香菇上的推广应用,使夏季在29℃情况下出菇得以实现;

8、在香菇长袋接种后外再套上2丝菌袋(0.1元),袋规格为15×33×0.028cm。烂筒率大大降低.

9、目前将茶花菇立即变为白花菇的技术已日趋成熟。

(三)银耳

1、银耳增白菌株―9901‖的选育成功,克服了银耳熏黄带来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与对环境的污染;

2、古田银耳育种与栽培技术标准的制定,为银耳的规范化与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银耳的产量与质量。

3、小花银耳的加工技术,为银耳打入超市与出口创汇创造条件;

4、银耳节能型菇房与烤房的合理设计不仅使银耳周年栽培得以实现;加温与烘烤利用废弃菇筒作材料,减少环境的污染与节省薪炭柴开僻了新路。

5、银耳系列产品的综合开发,如银耳茶、银耳即食冲剂、银耳八宝粥等产品的推出为其打开新的销路。

(四)毛木耳

1、毛木耳原料在发酵后装袋灭菌与接种,大大降低污染率,由原先的25—30%污染率降为3—5%。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2、毛木耳墙式栽培模式(可增厚毛木耳耳片厚度)与相关的配套技术(半自动拌料机、送料机、转盘式装袋机、大型常压灶、落地式周转框、洗耳机、切丝机等),使工厂化、集约化生产毛木耳得以实现,现最大的栽培场可一次性生产200万袋毛木耳。

3、台湾白背毛木耳菌种的驯化选育(台毛1、2号)与菌种的提纯复壮技术,使毛木耳出口达标有了保证。

(五)黑木耳

1、采用半地下坑道式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黑木耳的产量;

2、采用无污染的3—5%漂白粉水喷淋与消毒刈袋将有利于黑木耳在出耳过程不受污染;

3、用竹条菌种接种使黑木耳的菌龄一致。产量大幅度提高。

(六)金针菇

1、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已十分成熟,特别是抑蕾吹风再生式出菇技术为提高金针菇的产量与出菇整齐度创造有利条仵;

2、冷藏抽真空或充氮小袋包装使金针菇鲜菇走进超市与出口各国创造了条件。

3、菌种质量的鉴别:

二、三级菌种的菌丝洁白、致密,略有爬壁。菌龄25—35天。如菌丝生长稀疏,则可能是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所致;若培养基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班块,可看到螨的活动,应弃之。

4、菌龄的严格控制

将对金针菇长得十分齐壮十分重要,试管斜面母种的菌龄应严格控制在25~30天内。绝对不宜过长,更不能使用老化菌种,否则将使后期菌柄生长其长短不一。原种与栽培种的菌龄不得超过30~40天。在生长过程,同一批栽培种应强调接种时间一定要尽量同步,其生理成熟度力求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出菇整齐。

5、加入微量元素可增白:

在母种培养基中,添加125ppm的FeSO4 7H2O与300ppm 的ZnSO4 7H2O 将对金针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保进作用,使菌丝干重明显增加。另外,在栽培种的培养料中,应适量增加含钙物质。即添加3%的石膏粉,或0.1%的过磷酸钙或0.5%碳酸钙或0.3%的石灰。金针菇在出菇阶段,由于菌丝生长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培养料中酸度过高,钙离子能使培养料中的酸度予以缓冲与调整。除此之外,还将使菌柄早期色素积累得到明显的抑制,即达到催白作用

6、加入适量激素可增长:

在母种培养基中,添加2000mg/L的肌醇和50mg /L的生物素,将大大缩短移管过程的萌动时间,为食用菌的生长启动剂,使菌龄大大缩短。实践证明,在栽培种的培养料中添加8~10ppm的赤霉素,将明显拉长菌柄,即比对照的菌柄平均长3~5cm。

另试验表明IBA(吲哚丁酸),浓度以3×10–6最适宜,每次喷施量不得超过10ml/10袋(15×36cm对折袋),可增产17.88%。

7、墨鱼鳍鳔细粉增白效应

试验表明,在金针菇培养料中添加4%的墨鱼鳍鳔细粉(含丰富的藻酸钠与藻酸钙),将明显使金针菇菌柄健壮,不易倒伏,还能使菇体色泽趋白。

8、适度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

验表明,当金针菇缺氧时,将强化其趋光性,即对光的敏感度增加。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由0.48%提高至0.7%时,菌柄颜色趋白,绒毛细短,开伞推迟。但也应指出,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将使菌柄细软畸型。所以,后期也应适量增加通气量,使室内二氧化碳含量维持在0.3~0.5%间。

(七)巴西蘑菇

1、用菌龄稍大的菌种有利于提高姬松茸的产量;

2、菌丝上冒、上爬不影响姬松茸的产量;

3、加大播种量与层播将有利增加产量与提早出菇;

4、采用一次性发酵料到位,有利于提高产量;

5、用袋栽埋土栽培模式生产姬松茸可不用二次发酵。

6、边缘效应明显,故袋栽一般不脱袋使朵型更大。

7、不出菇或少出菇时可用竹条正插或倒插菌床,若遇高温高湿时也可用此法。

8、已查明镉的浓度在60mg /L,菌丝生长被抑制,100mg /L时菌丝完全不长;镉在菌盖上佔74.16%;在菌柄上佔25.84%,姬松茸中的镉有81.87来自于培养料;18.13%,来自于覆土。

不同菌株对镉的吸收率不同,培养低镉菌株是定向选育新品种的方向;

一般土埌对镉的吸附率达80%以上;试验表明:沸石(Na2 S)降镉效果最佳。而

对其产量影响不大;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1%)钙镁磷肥,不但可以降镉还可提高产量。

福建各地巴西蘑菇的镉含量

莆田泉州顺昌仙游福州

土埌0.228 0.145 0.159 0.171 0.229

稻草0.069 0.019 0.043 0.059 0.014

牛粪0.104 0.146 0.139 0.206 0.107

水<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菇10.256 8.876 9.895 9.468 12.689

巴西蘑菇覆土材料的镉含量

红埌黄红埌塘泥菜园土沙土

0.384 0.394 0.229 0.143 0.202

深层土0.156mg/L

表土0.200mg/L

(八)竹荪

1、免耕法料种竹荪大大简化了竹荪栽培的生产工艺,大大节省了工时与成本;

2、竹荪烘烤技术的进步,使熏磺竹荪数量越来越少。

3、加大碳铵与尿素的用量将有利于增加产量。即增大氮肥配比,调高C/N比中的N的含量,使尿素占培养料的1%;

4、增大接种量减少污染加快菌丝生长速度是成败的关键。第平米生料(厚20

公分)应用3——5瓶(750毫升)菌种。

5、增大培养基料的用量,即每平米料厚度应在80公分,可使竹荪鲜品亩产量达到6100 公斤。

(九)草菇

1、二次发酵技术在草菇生产上的应用,大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一)双孢蘑菇

1、双孢蘑菇标准综合体的制定,使规范化、集约化栽培得以大面积的普及与推广。

2、优质高产、适于制罐的“S-2796”、“3003”菌株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产量与质量.高蘑3号菌株的推广,使蘑菇的生产季节提早一个月也延迟了一个月。

3、节能型二次发酵的普及与隧道式发酵技术的推广,是目前蘑菇优质高产的关键性生产措施之一。

4、适于南方生产的多孔式菇房结构。有利于通风透气、防止烧菌,为南方高温、高湿情况下种植蘑菇创造条仵。

5、鱼网层架结构。有利通风长菌,经济实用、省工节时、经久耐用。提高了草菇的产量;

2、草菇的袋式栽培使草菇的产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提高50%以上。

3、袋栽草菇栽培的配方

配方一:棉籽壳18%、蔗渣54%、麦皮23%、玉米粉3%、石膏粉1%、碳酸钙1% 配方二:稻草89%、麦皮10%、钙镁磷1%。(水与料比为1:1.5—1.6)

生产工艺流程

稻草用3%石灰水浸泡8小时——捞起、沥干、切段——拌料(含水量75%、pH7.5)——装袋(24×55×0.005公分、每袋装干料052公斤)——常压灭菌100℃、4——6小时——接种(接种量干料重0.15公斤即)——培养(温度为32℃)——剥袋排架出菇——二次播种——出菇——采收

5、二次接种

开袋后再用2%的菌种量重新接种(接种量为第100袋用种量为2袋),具体做法是将菌种用手捣碎后撒在菌袋间隙和料面上。将使第一潮菇大小均匀,现蕾期比

其他处理早出菇1—2天,两潮菇出现较早,产量高。平均增产率为18.7%。

关键技术:

1、在于二次播种的时间在开袋后,培养料的料温应当在28—32 ℃,否则达不到二次播种提高产量的目的。也就是在栽培过程其料温决定了是否出菇;

2、在于喷水一定要轻喷,水点成雾状,否则将使草菇菌丝断裂,产量锐减。(十)茯苓

1、无需断根―川杰1号‖菌株的研制成功,为利用废弃松木兜、节省工时、提高产量、缩短生产季节方面起很大的作用。

2、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提取为药用真菌抗癌多糖的开发闯出新路。

(十一)灰树花再生法简介(提高产量14%)

具体的做法是:

子实体采收后,将袋口重新札好,开个小口(1cmХ2.5 ~ 3cm)。使湿度保持在95%以上, 经过2-5天菌丝恢复后露口菌丝变白,随后扭结,原基逐渐澎大,颜色转为深灰色,大约13-16天,再开袋覆土栽培,当原基长至2cm后,,覆盖上2cm的潮湿土,2—5天后原基长出,13—16天后即可采收。子实体采收后,又将两端菌袋薄膜剪与培养袋平,中间保留薄膜,直立排在畦上。覆土至袋肩平,切面暂不覆土,把菌被挖悼,盖上无纺布保湿,大约2—5天,菌丝恢复,切面见白,再覆土2cm厚,保湿大约9—12天原基露土,再2——8天子实体可以采收。该方法适于抗杂能力强的快生型的灰树花品种。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

一、气调保鲜法

原理: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增加氮的浓度就可降低鲜菇体内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活性,达到保鲜目的;

香菇:

当包装物内氧浓度为0.1—2%,氮浓度为58—60%,二氧化碳浓度为40%。

在9—10度情况下可保鲜6—8天。

双孢蘑菇:

当包装物内氧浓度为0.1—4%,氮浓度为80%以上,二氧化碳浓度为10—15%。在9—10度情况下可保鲜4—6天。

二、辐射保鲜法

原理:

使菇体内细胞水分子与生化活性物质电离或处于激发态,抑制了核酸酶的活性,钝化酶分子,引起胶体状态变化,抑制了开伞、褐变速度,增加了持水能力,抑制或杀死腐败微生物和病原菌。

三、化学保鲜法:

原理:

用无毒、无付作用的化学药剂降低鲜菇体内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活性,

达到保鲜目的;

大球盖菇:0.4—1.0柠檬酸浸泡大球盖菇10分钟可保鲜5天;

香菇、猴头:利用稳态二氧化氯、柠檬酸、氯化钠、氯化锌、VB、氯化钾组

成保鲜液将香菇浸泡其中可保鲜香菇43天、猴头30天。

双孢蘑菇:

L—半胱氨酸作为护色剂用量24mg/kg ;同时加入琥珀酸2,2—二甲基酰肼作为生长抑制剂,用量9.2mg/kg ;

在14—18度下可保鲜10天(不开伞、不褐变、不变味、色乳白)。

食用菌通用化学保鲜剂:20ppm2、4—二氯苯氧乙酸的溶液浸泡处理鲜菇可达到保鲜目的。另加入适量羟基喹啉。剂量不超过5ppm可抑菌。

苏格拉底名言: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教学目的:使全体学员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介绍常见的食用菌 二、学习食用菌丰产栽培技术 塑料大棚丰产栽培与食用菌常规栽培技术基本相同~我们以典型的低温品种香菇、典型的高温品种紫木耳以及大多NT中温型品种的平菇为代表~采用塑料菌袋栽培的方法~简介其大棚综合丰产栽培技术。1.大棚香菇丰产栽培技术1.1栽培准备工作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一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一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一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一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 种制作后栽培二种。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一原种,摇瓶菌种,一,液体栽培种,一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一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一出菇管理一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一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排完一个床面~将另一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1.2转色、出菇管理出菇前~菌丝有一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一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栽培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并能利用其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革新。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础知识,能够对食用菌进行分类识别,熟练掌握食用菌的菌种生产技术,并能根据播种期与生产量,确定出合适的各级菌种的生产时间与制种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制订食用菌生产计划,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能够分辨出各食用菌种类。 (2)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 (3)掌握食用菌生产中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4)熟悉平菇、香菇、木耳、双抱菇、鸡腿菇、金针菇等主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栽培关键技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实施 1.教学建议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交融渐进式教学方式,把知识的传授融人到技能训练中,实现“教、学、做三合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引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技能,再通过各小情境的学习、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使传统知识与新技术相呼应。 (2)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实习实训等参与食用菌生产全过程,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材编写建议 (1)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行业专家对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相应职业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应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现场指导、参观调研、技

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种植实施方案 为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要求,围绕丹麻镇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 为导向,以食用菌示范基地为基础,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突 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逐步整体推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子。 二、任务目标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四五计划”项目安排,积极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累积技术和管理经验搞好示范基地,并作为锦州村食用菌种植技术现场观摩、培训和推广中心,带动锦州村民规模化种植食用菌,从而达到创业富民的目的。 三、工作重点 示范优质品种:主要是双孢菇、平菇等。 集成高产技术: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种化,良种良法配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利用农作物秸杆栽培食用菌,拉长生物链条,开发高蛋白食品。 加强病虫害防控:优先采用科学育种、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天敌、灯光诱杀等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菇体生长期杜绝施用化学农药,无菇期适量使用低残农药,在突出生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掌握适时适期防治,把病虫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 该技术通过利用选育低温型优良食用菌品种进行反季节栽培,实现低温、高海拔地区成功栽培食用菌的目的,对于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社会对食用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1.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技术。根据锦州村特殊气候条件,采用反季节栽培模式,推广应用优质 高产、适销对路及价值较高适宜反季节栽培的低温双孢菇、平菇和香菇,针对锦州村冷凉气候特点, 采用塑料大棚设施或空置平房,进行栽培。菌种生产按照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母种、原种、 栽培种生产。 2.培养料选用。栽培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保持适宜的颗粒度和一定的吸水能力。培养料采用通风发酵处理和高压、常压灭菌,达到防霉速生增产的效果。 双孢菇具体配比如下(以100 平方米用料计算):稻草3500斤,牛粪3000斤,过磷酸钙100 斤,石膏100斤,石灰60斤、尿素30千克、发酵剂5 千克、农药若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学院:园艺 专业年级:设施2008 学号:080373018 姓名:邓威权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方式,本文通过介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差异,以及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立足我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还不成熟的国情,提出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如何进行工厂选址、合理布局、厂房车间设计以及生产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管理 目前,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栽培业都很发达,他们均采用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体系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每个栽培厂日产量都在吨级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国内金针菇栽培仍以季节性栽培为主。随着金针菇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金针菇生产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针菇市场发展的需要,工厂化设施栽培在现代金针菇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兴建了多家金针菇栽培厂,但成功的还在少数,研究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及工厂布局等方法对加快我国工厂化栽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意义 1.1 概念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是随着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化企业化管理栽培方法。金针菇工厂化栽培顾名思义,是通过人为地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使金针菇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生长、出菇,并且还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的生产相近的生产效果[1]。 1.2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与常规季节栽培的区别 1.2.1栽培时间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在自然的气候条件下栽培,要考虑出菇温度是否适宜,北方地区栽培季节从9月下旬到次年夏初;南方地区栽培,一般在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底进行,栽培时间受到了较大限制[2]。相比之下,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周年都可以生产,不存在栽培季节的选择问题。 1.2.2 栽培规模 工业化设施栽培, 各生产场规模较大,投入往往需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周年栽培的企业通常都是采用流水线生产,自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就比常规的季节栽培高。金针菇专业户季节栽培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对栽培场所的要求往往低,通常采用“一区制”,即菌丝培养和出菇置在同室内进行,相比之下,工厂化栽培卫生要求高,通常采用“二区制”,甚至“三区制”,把培养诱导、驯化抑制、出菇分区管理。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常称为菇、蕈、菌。 2、真菌:是一大群具有真核、能产生孢子、无叶绿素的一类以腐生或寄生为主的低等真核生物。 3、菌丝: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 4、菌丝体:菌丝不断进行生长、分支交织而成的菌丝集体。 5、菌丝束:菌丝菌丝平行排列的绳状结构。 6、菌索:不少担子菌类菌丝体生长至某一阶段后菌丝缩合,形成粗绳索状复杂的组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菌索。 7、菌髓:是指伞菌菌褶或齿菌类的菌刺中央部分或菌管之间的菌丝层。 8、菌核:由菌丝体密集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 9、子实体:具有结实能力的双核菌丝组织化形成的肥大多肉的菇、蕈、耳等称为子实体。 10、菌盖:高等真菌,尤指层菌纲中的子实层支撑部分。又称菌帽,多位于菌柄之上。 11、菌柄:子实体的支撑部分,也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一般生于菌盖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 12、菌褶:伞菌菌盖下呈放射状排列的薄片。 13、菌环:部分伞菌残留在菌柄上的内菌幕。 14、菌托:伞菌中的鹅膏菌属和苞脚菇属及腹菌中的鬼笔目等真菌,外菌幕较厚,当这些真菌子实体成熟时,常有部分外菌幕残留在菌柄的基部,发育成杯状、苞状或环圈状构造,统称为菌托。 15、生长因子:是一类对食用菌正常生长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6、微量元素:凡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17、常量元素:凡是生物的生长所需浓度在1/10000~1/1000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18、碳氮比:培养基或培养料中所含碳元素与所含氮元素的比值。 19、氮源:凡能提供食用菌菌丝生长所需氮素的营养物质。 20、碳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也是食用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 21、天然培养基 22、合成培养基 23、半合成培养基 24、液体培养基 25、固体培养基 26、半固体培养 27、灭菌 28、消毒 29、防腐 30、干热灭菌 31、湿热灭菌 32、病原病害 33、非病原病害 34、食用菌的深加工 35、平菇

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概况

南平市食用菌产业概况 金志强 摘要通过对南平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和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建议和措施,为将来南平市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食用菌生产现状发展前景 一发展现状 ?南平市俗称闽北,其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是福建食用菌主产区,在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过去长期依赖庆元、龙泉等地菇民前来生产,当地人极少介入,到了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发展阶段,90年代发展速度加快。“2012年食用菌总产量达26万t(鲜品),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已成为闽北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约占全省食用菌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1)食用菌生产具有一定规模,已形成产业南平市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90年代中后期,南平市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规模逐年扩大,食用菌在南平市农业总产值中仅次于粮食、畜牧,居第三位,成为闽北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南平市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多菌类发展南平市食用菌生产菌类繁多,90年代初期以香菇、毛木耳为主,近十年来,经过南平市广大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和菇农的共同努力,不断开发生产了竹荪、灵芝、银耳、蘑菇、金针菇、杏孢菇、茶薪菇、鸡腿菇、榆黄蘑、姬松茸、真姬菇、大球盖菇、鲍鱼菇、灰树花等十几个品种,其中竹荪、灵芝、杏孢菇、茶薪菇产品成为福建省重要的出口货源之一,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韩国、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3)周年化、规模化生产南平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有利于周年化生产食用菌,生产的菌类多,香菇、茶薪菇可周年供应鲜品,利用品种温型的合理搭配,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食用菌鲜品供应,有些高海拔乡镇,利用气候优势进行反季节生产食用菌,大大丰富了食用菌市场,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生产规模超亿袋的县、市,如建阳市、政和县; 生产规模超千万袋的乡、镇,如政和登源、建瓯龙村、建阳漳墩等;生产规模超百万袋的食用菌专业村,如建阳小湖贵源百万毛木耳村、建瓯小松镇大庙百万茶薪菇村等;同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如政和香菇县、松溪灵芝城、建瓯东游镇杏孢菇生产基地、顺昌大历乡姬松茸和竹荪生产基地等。 ?(4)培植了一批食用菌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一个产业能否稳步、健康持续发展,还需取决市场的相对稳定和加工企业的建立。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南平市食用菌已初步形成了产品初加工、精加工体系。 二存在问题 ?(1)食用菌总量大,单户规模小栽培品种以香菇、竹荪、毛木耳为主,虽然实际栽培品种达23个,但单一品种的规模特色不明显。食用菌从业户数达13.6万户,从业人员近20万人。食用菌年总产值虽然突破10亿元,但年生产规模10万袋以上的不足百户,年生产规模上百万袋的不足十户。产品质量不稳定,抵御不良气候及市场波动的风险较弱。 ?(2)菌业结构不尽合理,菌林矛盾突出香菇、木耳等木腐菌类所占的比例过大,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资料来源于江西贵溪象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江国志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 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 3、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常见种类、栽培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 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平菇栽培 一、概述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人们通常所说的平菇泛指侧耳属中许多品种,俗名冻菇、北风菇等。其中较著名的为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金顶侧耳等,普遍栽培的大多为糙皮侧耳。 平菇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总产量仅屈居蘑菇之后,列为第二。人工栽培起源于德国,始于1900年。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1972年由河南省刘纯业用棉籽壳生料栽培成功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全

《食用菌栽培》复习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 食用菌:一切可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食品,具有降解农作物的下脚料,转变成美味的蛋白质,具有变废为宝、促进良性生态循环的功能。。 菌种:指来源于单一的菌体,在形态、生理、遗传上一致,并能体现该种特性的菌丝培养物。(或:人工培育的,在一定基质上的,用以扩大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孢子:真菌的繁殖单位,功能如同植物种子。有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类。 子实体: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结构,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的部分。 生活史:食用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经菌丝体到第二代孢子的整个发育过程。 低温型品系:在低温下形成原基和产生子实体的品系,如金针菇等。 中温型品系:在中温下(常温15~27℃)形成原基和形成子实体的品系。 高温型品系:在高温下(常指25~30℃)形成原基和生长子实体的品系。 生物学效率:又称生物转化率,指食用菌的鲜重同产出该产量鲜菇(耳)所用培养料干料的重量百分比。或生物转化率%=(食用菌的鲜重/所用培养料干料重量)% 同宗配合:在高等真菌的发育中,同一菌丝细胞通过自体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又称自交可孕,如草菇。它相当于刚等植物的“雌雄同株”的性配现象。 异宗结合:由不同的孢子萌发的菌丝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现象,称异宗结合。如: 组织分离法:是指食用菌的子实体、菌核或菌索上取一部分组织,使其在培养基上萌发而获得食用菌纯菌丝体的方法。 质配:两条可亲和的即可互相交配的单核菌丝,在接触细胞壁发生溶解,使两性的细胞原生质(包括细胞核)进行融合,但不进行核配的性行为。次生菌丝体就是由初生菌丝细胞质配后形成的。 核配:性细胞的细胞核的结合过程。核配通常发生在特殊的细胞(担子或子囊细胞)中。 原基:子实体的原始体,是菌丝体发育到生殖阶段所形成的胚胎组织。原基进一步发育,即成为子实体。 减数分裂: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其中的一次细胞分裂使染色体减半。 常压灭菌:即在一个蒸汽压力下(温度为100℃)的灭菌法。常压灭菌时间一般为8-10h.。高压灭菌:在0.1mpa 的压力下,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1-1.5h. 巴氏灭菌:采用培养料的发酵,使料温加热到62℃-70℃的温度, 30分钟后,便可杀死不耐高温的微生物营养细胞的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的,故名巴氏灭菌法。)在双胞蘑菇栽培中,该法多用于堆肥的后发酵(或称二次发酵,室内发酵)上,以达到消灭病虫害,改善理化状态和提高堆肥营养利用率的目的。 锁状联合:担子菌的双核细胞进行特殊分裂而在菌丝上出现的一种锁状结构。 木腐菌:引起木材腐熟的真菌。很多食用菌,如银耳目的银耳和木耳,伞菌目的香菇和侧耳,多孔菌目的猴头和灰树花等均属木腐菌 变温结实性:子实体分化必须要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才能完成的食用菌种类,称~。温差幅度越大越好,一般在8~10℃。如香菇、平菇等。 恒温结实性:具有保持恒温形成子实体的结实习性,这类食用菌称~。 液体菌种:食用菌经深层发酵培养出来的大量菌丝球用来作繁殖的材料就是~

18春西南大学0666《食用菌栽培学》作业答案

1、法国是第个开始栽培双胞蘑菇的国家? 1. A. 4 2. 3 3. 2 4. 1 2、金针菇出菇之前需要。 1.转色 2.惊蕈 3.覆土 4.搔菌 3、银耳的担子是________ 1.叉担子 2.无隔担子 3.纵隔担子 4.横隔担子 4、初生菌丝的细胞核为______ 1.单核 2.双核 3.三核 4.多核 5、蘑菇子实体发育类型是。 1.裸果型 2.被果型 3.假被果型 4.半被果型 6、香菇对温度的要求是结实型。 1.恒温 2.变温 3.中温 4.高温 7、双孢蘑菇在堆料时的碳、氮比为。

1. 10:1 2. 20:1 3. 30:1 4. 40:1 8、子囊菌的细胞壁的几丁质的主要成分是。 1. d-半乳糖 2.葡萄糖 3.果糖 4.岩藻糖 9、我国最先种植香菇的地区是。 1.四川 2.湖北 3.河南 4.浙江 10、平菇是生物。 1.自养型 2.异养型 3.寄生型 4.共生型 11、——————离子对金针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1.铁 2.钙 3.钠 4.镁 12、子实体细胞的细胞核为。 1.单核 2.双核 3.三核 4.多核 13、平板检验法适合检验。 1.斜面试管培养基 2.蘑菇发酵

3.竹荪栽培场所 4.食用菌接种场所 14、黑木耳在菌丝满袋后需要来促使出菇。 1.在菌袋上开口 2.在菌袋口上套圈 3.扒去菌袋口上的菌丝 4.把菌袋上的塑料薄膜去掉 15、只有作畦生料室外栽培的菇类是。 1.平菇 2.金针菇 3.茶树菇 4.竹荪 16、掻菌处理促进出菇的工艺是应用在上。 1.大球盖菇 2.鸡腿菇 3.蘑菇 4.金针菇 17、黑木耳的担子是。 1.无隔担子 2.纵隔担子 3.横隔担子 4.叉担子 18、蘑菇建堆时的碳氮比,最好是。 1. 40:1 2. 30:1 3. 20:1 4. 10:1 19、栽培中的食用菌大部分都是。 1.子囊菌 2.担子菌 3.层菌 4.鞭毛菌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课程实习,实地进行常见食用菌品种的菌种制作、栽培,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通过参观湖北省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力争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28日至2012年11月4日共计8天 三、实习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洛阳店出口示范基地、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 四、实习内容 1、校内实习主要内容 (1)进行袋料栽培中的预湿、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等各项操作: ①香菇: a. 香菇袋料栽培原料的预湿 b. 香菇栽培料拌料及装袋 c. 香菇袋料装锅灭菌 d. 香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②平菇: a.平菇熟料栽培料建堆发酵 b.平菇三级种原料的预湿 c.平菇三级种拌料、装袋并装锅灭菌 d.平菇栽培料的翻堆 e.平菇栽培料装袋 f.平菇袋料栽培的接种 ③黑木耳: a.黑木耳栽培料的预湿 b.黑木耳栽培料装袋 c.黑木耳栽培料的灭菌 d.黑木耳栽培袋接种 (2)参加常见食用菌品种菌种和不同栽培模式的各项操作。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要点

1.世界五大栽培食用菌中,除双孢菇为法国人于1707年首先栽培成功,其余的香菇、木耳、金针菇、草菇是我国最早人工栽培的 2.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①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 ③活跃山区经济。(自己分条拓展) 3.根据菌丝发育的顺序、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食用菌的菌丝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 4.大部分食用菌的双核菌丝顶端细胞上常发生锁状联合,是一种类似锁状的菌丝链接,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鉴别菌种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存在于担子菌中。 5.菌丝的组织体实质是食用菌菌丝体适应不良环境或繁殖时的一种休眠体,能行使繁殖功能。在环境条件不良或繁殖的时候,菌丝体的菌丝相互紧密的缠绕在一起,形成菌丝的组织体。分为菌索、菌核、菌丝束、菌膜、子座、菌根。 6.菌幕指包裹在幼小子实体外面或连接在菌盖和菌柄间的那层膜状结构。前者称外菌幕,后者称内菌幕。随着子实体成熟,内菌幕有的残留在菌柄上发育成菌环。在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外菌幕被撕裂,其大部分或全部留在菌柄基部形成菌托。 7.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经过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包括菌丝体生长期,子实体分化期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 8.食用菌的营养类型根据生活方式不同分为腐生、共生和寄生。①腐生:从动植物尸体上或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料的食用菌为腐生菌;②寄生:生活于寄主体内或体表,从或者的寄主细胞中吸取养分进行生长繁殖的食用菌为寄生菌,分为专性寄生和兼性寄生;③共生:与相应生物生活在一起,形成互惠互利、相互依存关系的菌为共生菌,如菌根菌。 9.食用菌所需营养源及功能: ①碳源,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是食用菌最重要的营养源之一。 ②氮源,凡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氮源是食用菌合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的主要原料,对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一般不提供能量,是除碳源之外最重要的营养源之一。 ③无机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矿质营养。大量元素有磷、硫、钙、镁、钾等。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物质的组成及酶的组成、维持酶的作用、控制原生质胶态和调节细胞渗透压等。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硼、钴、钼等,是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食 用 菌 制 种 技 术 1

食用菌制种技术 1 食用菌制种前言 食用菌生产所用的菌种,是提供繁殖而分级制作的菌丝体培养物,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繁衍后代依靠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菌丝体。菌丝体生长繁衍达到生理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就可形成子实体。在人工栽培食用菌时,孢子虽然是它的种子,但人们至今都不用孢子直接播种,而是用孢子或子实体组织萌发而成的纯菌丝体作为播种材料。因此,通常所指的菌种,实际上是经过人工培养并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制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可见菌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培育优良菌种,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人工培养的菌种,根据菌种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类。一般把从自然界中,首次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或称一级种。它是菌种类型的原始种。原始母种通过移接(转管)成数支试管(斜面)种,这些移接的试管种,亦可称为母种。把母种移接到木屑、谷粒、棉籽壳、粪草等瓶(袋)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称二级种。它是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过渡种。把原种扩接到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上,进行培养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称三级种。制作菌种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见图4—1。 原种和栽培种,均能直接用于生产。栽培种不能再扩大繁殖栽培种(银耳菌种例外),否则会导致生活能力下降。 分离 母种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接种→筛选提纯→原始种→中试后确定母种 ↓↓ —————转管扩接←保贮↓ 原种培养基制备→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原种 ∣

食用菌栽培技术汇总

食用菌栽培技术——香菇 一、概述 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菰、椎茸,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著增加。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 生产的第一大国。 香菇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需。所含麦角甾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有增强人体抗疾病和预防感冒的功效;香菇多糖有抗肿瘤作用;腺嘌呤和胆碱可预防肝硬化和血管硬化;酪氨酸氧化酶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有抗病毒作用。民间将香菇用于解毒,益胃气和治风破血。 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具横隔和分枝,多锁状联合,成熟后扭结成网状,老化后形成褐色菌膜。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菌盖直径5~12厘米,扁半球形,边缘内卷,成熟后渐平展,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菌肉厚,白色。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8厘米,粗0.5~1.5厘米;中部着生菌环,窄,易 破碎消失;环以下有纤维状白色鳞片。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2.生活条件 (1)营养 香菇是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但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尿素、铵等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吸收。香菇菌丝生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重要。香菇也需要生长素,包括多种维生素、核酸和激素,这些多数能自我满足,只有维生素B1需补充。 (2)温度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10℃或高于30℃则有碍其生长。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20℃,并要求有大于10℃的昼夜温差。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15~25℃,中温型为7~20℃,低温型为5~15℃。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空气湿度,其适宜量因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①代料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0%~68%,空气相对湿度85%~90%。 ②段木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5%~5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0%~60%,空气相对湿度80%~90%。 (4)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在香菇生长环境中,由于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这就加速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产生畸形, 也有利于杂菌的滋生。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5)光照 香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强光能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散射光,光线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细长,质量次,但直射光又对香菇

食用菌栽培教学计划

食用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食用菌产业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其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有记载的不少于850种,著名的有1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已超过60种,有一定生产规模的30种左右,除了已商业性栽培的常见菇类,如平菇、香菇、金针菇、滑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的生产得到巩固外,各种新开发或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如姬松茸、真姬菇、杏鲍菇、灵芝、阿魏菇、白灵菇、茶薪菇、杨树菇、大球盖菇等也引起各地菇农的重视,成为继常见品种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栽培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地完善成熟,我区的下岗职工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次培训的人员大多是有一定食用菌基础的职工,因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地把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进行推广,使广大下岗职工快速脱贫致富,推动我区食用菌事业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黄毅教授38年的研究成果,全书讲述了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知识,讲解了食用菌类的基础知识、制种方法,详尽地讲述了香菇、蘑菇、秀珍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滑菇、黑木耳、银耳、草菇、鸡腿蘑、灵芝及竹荪等15种商业性较强的食用菌栽培步骤、操作要点,以及食用菌的保鲜加工、病虫害防治方法。 教材内容主要分基础篇、制种篇、栽培篇、保鲜与加工篇、病虫

害防治篇,共计二十四章,73节。具体包括:绪论、第一章大型真菌的形态与发育;第二章大型真菌的生态;第三章食用菌的生理;第四章菌种类型、制种设备与菌种场布局;第五章菌种培养基的制备;第六章灭菌与消毒;第七章菌种的分离、提纯、扩大、培养与保存;第八章香菇栽培;第九章蘑菇栽培;第十章平菇栽培;第十一章秀珍菇栽培;第十二章金针菇栽培;第十三章杏鲍菇栽培;第十四章白灵菇栽培;第十五章茶薪菇栽培;第十六章滑菇栽培;第十七章黑木耳栽培;第十八章银耳栽培;第十九章草菇栽培;第二十章鸡腿蘑栽培;第二十一章灵芝栽培;第二十二章竹荪栽培;保鲜与加工篇第二十三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篇第二十四章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教材重点主要有:掌握常规、特殊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掌握消毒、灭菌技术;熟练掌握接种技术;掌握菌种培养的条件;掌握菌种质量鉴定与保藏的主要方法;掌握常规和一些稀特菌类的栽培技能;掌握一定的食用菌加工方法。 教材难点有:菌种类型、制种设备与菌种场布局;灭菌与消毒;菌种的分离、提纯、扩大、培养与保存;香菇、蘑菇、秀珍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滑菇、黑木耳、银耳、草菇、鸡腿蘑、灵芝及竹荪等15种食用菌栽培技术。 本册教材共安排150学时的讲授内容,350学时的实践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员较为系统的掌握食用菌生产理论,提高对食用菌基本

食用菌实习报告

食用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用菌实习报告,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食用菌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否则会脱离实际,无异于空中建楼阁。该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十分紧密,实习是掌握有关理论的重要环节。所以本次食用菌实习旨在引导同学们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在生产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意识与沟通交流的品质。通过参观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于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其对于这一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对中国近当代甚至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实习任务 1.掌握菌种的制作、分离等制种工作。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2月4日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 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 3. “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州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 本次实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以及真菌楼亲身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一系列环节操作实习。第二部分是对湖北食用菌大企业和随州食用菌行业进行参观学习。 栽培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在老师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臵关系,从而更合理、更节省地进行安排。 然后我们在菌种试验中心的实习主要是学习香菇、黑木耳和平菇的栽培,历时四天,但基本流程一致。首先都是按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点讲授黑木耳、香菇、榆黄蘑、滑菇、平菇、杏孢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同时从食用菌的生产方案设计、菌种的培养、配方、接菌、田间管理、杂菌污染的防治、害虫的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做出详细的介绍,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概念与分类。 2. 重点掌握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金针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 3.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有食用菌栽培专业技能。 2.具有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技能。 3.具有食用菌管理技术和收获贮藏的技术技能。 4.具有食用菌加工技术技能。 三、教材 推荐使用教材: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推荐参考书目: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版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0版 、课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概念及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熟悉:食用菌的价值及与农业的关系。 了解: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及毒菌。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 一、食用菌的概念 二、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论文)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论文) 题目熟料栽培过程中光照对灵芝生长的影响学院_ 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日期:2012 年 5 月25日

熟料栽培过程中光照对灵芝生长的影响 摘要:和其他食用菌一样,灵芝从菌丝体培养到出菇的整个过程中受到各种个样外界条件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就实验室灵芝熟料栽培的袋栽,本实验研究了光照对灵芝生长的影响。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而且洁白健壮。光线对子实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没有光的诱导,子实体原基就不能形成。如果光照不足,子实体呈黄白色,无光泽,柄长盖小或菌盖不分化,商品价值低。此外,灵芝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子实体总是朝着有光源的方向生长,幼小的子实体趋光性更强。 关键词:光照;灵芝;生长;熟料栽培 灵芝[Ganoderma Lucidum(Curt.:Fr)Karst]隶属于非褶菌目灵芝科灵芝属,英文名为Lingzhi,俗称灵芝草、仙草、红芝、赤芝、丹芝、瑞草、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 灵芝是一种食用兼药用真菌。灵芝的神奇药效人们早已经认识,灵芝性温、味苦涩,能滋补强身、健脑、消炎、利尿、益胃,主治神经衰弱等。现代医学已证明,灵芝有以下八大作用:①抗血栓形成,每天服用灵芝可以溶解新形成的血栓,也可以溶解老化且难以溶解的血栓;②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抗癌防癌的作用;③能使血压正常化,强化造血作用,对白血病和贫血病亦有疗效;④能防止动脉硬化;⑤使中枢神经等躯体机能保持平衡;⑥改善高血脂;⑦有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癌症或其他疾病的病痛;⑧延迟细胞衰老,防止人体老化,提高开始衰退的内脏器官功能。 形态特征:灵芝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1.菌丝体菌丝白色,直径1~3μm,有分枝,弯曲,有锁状联合,交织而形成菌丝体。2.子实体子实体一年生,菌盖幼时肉质,成熟后木栓质,呈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表面棕红色或深褐色,有环状掕纹和辐射状皱纹,有一层漆样光泽,通常直径为4~20cm,厚约2cm,边缘常内卷。菌肉淡白色或木材色,近菌管处浅肉桂色,厚约1cm,菌管淡白色、淡褐色至褐色,长约1cm。菌柄近圆柱状或侧扁,通常侧生,极少偏生,罕近中生。 灵芝的生活条件:1.营养灵芝是木腐类菌类。既可以段栽,又可以代料栽培。2.温度灵芝属高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3~40℃,子实体的培育的温度范围为26~28℃。3.水分和湿度灵芝喜湿,因此培养料中的水分一定要适宜。4.空气灵芝好气,对氧气的需求量大,要注意通风换气。5.光照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而且洁白健壮。光线对子实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没有光的诱导,子实体原基就不能形成。如果光照不足,子实体呈黄白色,无光泽,柄长盖小或菌盖不分化,商品价值低。光照较弱时,子实体具完整的外形,菌盖、菌柄分化完全。光照极弱时,大部分

《蛹虫草种植技术》(最新)

以蚕蛹为原料栽培蛹虫草技术 北虫草又称蛹虫草,是一种名贵药用真菌,由于野生虫草资源不断减少,价格看涨,近年人工培育北虫草发展迅速。以大米为原料人工栽培的北虫草产量逐年加大,市场价格不太稳定,而以蚕蛹为原料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市场前景较好,有较大发展空间。因为,蚕蛹本身具有药用价值,并且以蚕蛹为原料培育出的蛹虫草的有效成份更接近野生虫草。生产实践中,以蚕蛹为原料栽培虫草较大米培养基在栽培技术上有所不同。本文将桑蚕干蛹为原料栽培蛹虫草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栽培季节 本市在自然气温下一年可栽培二季,春季3—6月,秋季9—11月。菇房冬季通过蒸汽管道连接散热片加温,夏季用空调降温后可实现周年栽培。 2、栽培设施 蛹虫草栽培过程对温度控制较为严格,为有效控温、规模化周年生产,一般采用室内床架立体栽培。菇房要求环境清洁,通风良好,房顶、床架内部、侧面配置相应日光灯。床架材料用铁质、木质均可,要求结实坚固,易于搬运、清洗消毒。 3、栽培菌种 3.1选择优良菌种,菌种质量直接影响北虫草的产量和品质,是蛹虫草栽培成功重要因素之一,母种容易发生变异和退化。初次种植时可向专业科研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规模生产时一般通过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等手段对菌种提纯复壮,经出草试验后用于生产。优良蛹虫草菌种特征为:菌丝白色,粗壮浓密,呈匍匐状紧贴培养基生长,边缘整齐,无明显绒毛状白色气生菌

丝,后期分泌黄色色素,菌丝见光后变为橘黄色。 3.2液体菌种制作。①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奶粉5g,蚕蛹粉1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柠檬酸三氨1g,水1000ml,PH7.5—8.0。②培养基制作:将马铃薯切片后煮沸,小火煮20—30min后过滤。在马铃薯营养液中加入上述辅助原料充分溶解后分装入三角瓶中(1000ml 三角瓶装700 ml溶液)。常规灭菌,冷却后,在接种箱中接入试管母种。用养鱼用的增氧机作为通气装置进行通气培养。接种后开始 2 d不通气,静置培养,每天摇动三角瓶2—3次,第3d后开始通气培养,通气逐步增大。培养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经过7—8 d,停止培养,经检查无污染后用于生产。 4、室内栽培技术 4.1栽培瓶制作 培养液配方:葡萄糖8g,磷酸二氢钾0.8g,天门冬氨酸0.8g,硫酸镁1g,柠檬酸三氨0.8g,蛋白胨16g ,维生素B少量,水1000 ml ,PH值自然,挑选粒大,无霉变和虫蛀的优质干蚕蛹45g,营养液36 ml ,装入广口罐头瓶中(干蚕蛹:营养液=1:0.8),用双层高压聚炳烯薄膜封口,橡皮筋扎紧。灭菌:采用常压灭菌锅进行常压灭菌100℃,维持4小时—5小时。接种:待温度降至25℃时搬入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消过毒的微型喷雾器将液体菌种均匀喷洒在蚕蛹身上。每瓶接液体菌3 ml—5ml,接种后,立即封严瓶口。 4.2菌丝培养 接种后将栽培瓶立即搬入事先消毒过的培养室内。按55—60瓶/㎡逐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