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odels of Neutrino Masses and Mixings

Models of Neutrino Masses and Mixings

中微子的振荡实验和理论

中微子的振荡实验和理论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学勷勤创新班 作者:黄慧敏蔡莹邱小欢麦展风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微子振荡实验及其理论的阐述,加深对中微子以及中微子振荡的认识,以及阐述对中微子振动实验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中微子振荡 MSN效应质量差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tes the theory and the experiment of neutrino oscillation for illustr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nertrino oscillation’s experiment . Key word:neutrino oscillation .MSN reaction.mess diffirence. 1、引言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实验结果不仅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中微子的基本特性,更为未来进行中微子实验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奠定科学基础。 1998年在日本Takayama召开的的世界中微子大会上,日本物理学家宣布他们的超神冈国际合作组发现了大气中微子震荡,成为了物理学界的头号新闻。 粒子物理学经典模型认为,中微子的质量为零,在相互作用中轻子数守恒,中微子不会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外一种类型。现在超神冈实验组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这表明了中微子具有质量,中微子可以从μ中微子转变成其他类型的中微子,轻子数也随之不守恒,这推动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1930年,为了解释核的β衰变中电子的能力是一个连续谱,泡利引入了中微子这种新型粒子,但人们一直没能从实验中验证中微子的存在。1941年,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建议利用原子核的K电子俘获测原子核的反冲能量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历经10年,于1952年此实验获得成功,证明了中微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粒子。 中微子,顾名思义,是固有质量极其微小的中性粒子。由于难以探测,我们对中微子的了解非常有限,至今还存在大量未解之谜。中微子有3种类型: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这三种中微子两两之间转换,可以有三种振荡模式。其中太阳中微子振荡称之为theta12振荡,大气中微子为theta23振荡。

Tesla Model S底盘全透视..

水平对置、后置后驱、低重心、前双横臂后多连杆、全铝合金车架、5门5座,你以为笔者说的是保时捷新车型吗?那笔者再补充多几个关键词好了,后置的水平对置双电刷电动机、0油耗、藏在地板下的笔记本电池组,同时拥有这些标签的,便是Tesla第二款车型Model S。Model S是五门五座纯电动豪华轿车,布局设计及车身体积与保时捷Panamera相当,并且是目前电动车续航里程的纪录保持者(480公里)。虽然现在纯电动在我国远未至于普及,但是在香港地区却是已经有Tesla的展厅,在该展厅内更是摆放了一台没有车身和内饰,只有整个底盘部分的Model S供人直观了解Model S的技术核心。 图:Tesla Model S。

图:拆除车壳之后,Model S的骨架一目了然。

图:这套是Model S的个性化定制系统,可以让买家选择自己喜爱的车身颜色、内饰配色和轮圈款式,然后预览一下效果。可以看到Model S共分为普通版、Sign at ure版和Performance版,后面两个型号标配的是中间的21寸轮圈,而普通版则是两边的19寸款式。Signature版是限量型号,在美国已全部售罄,香港也只有少量配额。 图:笔者也尝试一下拼出自己心目中的Model S,碳纤维饰条当然是最爱啦。

图:参观了一下工作车间,不少Roadster在等着检查保养呢,据代理介绍,不同于传统的汽车,电动车的保养项目要少很多,至少不用更换机油和火花塞嘛,换言之电动车的维护成本要比燃油汽车要低。 Tesla于2010年5月进军香港市场,并于翌年2011年9月成立服务中心。由于香港政府对新能源车的高度支持,香港的电动车市场发展比起大陆地区要好得多。例如Tesla的第一款车型Roadster(详见《无声的革命者——Tesla Roadster Sport 》),在香港获得豁免资格,让车主可以节省将近100万港元的税款。在这样的优惠政策之下,Tesla Roadster尽管净车价达100万港元,但50台的配额已经基本售罄。而Model S目前在香港已经开始接受报名预定,确定车型颜色和配置之后约两个月左右可以交车。

中微子的发现的过程及其在现代物理学中的意义

中微子的发现的过程及其在现代物理学中的意义 (1)中微子的提出 要追溯中微子发现的经过,还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放射性的研究谈起.当时科学家们发现,在量子世界中能量的吸收和发射是不连续的.不仅原子的光谱是不连续的,而且原子核中放出的阿尔法射线和伽马射线也是不连续的.这是由于原子核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释放的,是符合量子世界的规律的.奇怪的是,物质在β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由电子组成的β射线的能谱却是连续的,而且电子只带走了它应该带走的能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能量失踪了. 瑞士物理学家泡利在1931年最先假设有种新粒子“窃走了”能量.在1931年,泡利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一场讨论会中提出,这种粒子不是原来就存在于原子核中,而是衰变产生的.1932年真正的中子被发现后,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将泡利的“中子”正名为“中微子”. 193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提出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指出自然界中除了已知的引力和电磁力以外,还有第三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β衰变就是核内一个中子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一个电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微子.他的理论定量地描述了β射线能谱连续和β衰变半衰期的规律,β能谱连续之谜终于解开了.如果中微子有引力质量,那么根据Einstein 的质能方程,必须把能量E*的一部分用来产生中微子,这样留给电子的能量就比E*小.泡利推算出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观点是错误的,由于中微子的引力质量非常小,因此在埃利斯的实验中发现电子也偶尔确实会有能量为E*的情况.泡利的中微子假说和费米的β衰变理论虽然逐渐被人们接受,但终究还蒙上了一层迷雾:谁也没有见到中微子.就连泡利本人也曾说过,中微子是永远测不到的. (2)中微子的发现 在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的时候,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正在德国柏林大学读研究生,直到回国,他还一直关心着β衰变和检验中微子的实验.1941年王淦昌写了一篇题为《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的文章,发表在次年美国的《物理评论》杂志上.1942年6月,该刊发表了美国物理学家艾伦根据王淦昌方案作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这是当年世界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但当时的实验不是非常成功,直到1952年艾伦与罗德巴克合作,才

中微子的发现

中微子的发现 背景 从运动学理论可以知道,当一个粒子衰变为两个粒子时,动量和动能守恒,末态粒子的能量应为确定值。而1914年,查德威克在实验中发现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的能谱为连续谱,这意味着电子有各种不同的能量。这是什么原因呢? 对查德威克发现的现象,梅特纳认为:原子发射的电子能量都具有观察到的最大值,最终观察到的是电子经过别的过程损失一定能量后的次级电子。艾利斯(C.D.Ellis)和伍斯特(W.A.Wooster)设计了一个实验,运用一个量能器把所有产生的粒子收集起来,即使初级电子的能量被次级过程重新分配,也能从收集到的总能量算出每次β衰变放出的平均能量,它应当等于观察到的电子能谱极大值。可是,1927年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量能器得到的只是最后射出的电子能量,其平均值与连续谱相符,而看不到次级发射的其它能量。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次级过程起作用的迹象。 面对这种困惑形势,玻尔对能量守恒理论提出了质疑。玻尔的主张遭到激烈的反对,狄拉克表示:“我宁可不惜任何代价来保持能量的严格守恒。”泡利也不同意玻尔的观点,1930年,他提出:β衰变中,可能存在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带走了电子一部分能量。他把这一电中性的粒子称为中微子。泡利的这一建议是很大胆的,因为这样的粒子是很难直接探测出来的,但这一假设可以使人们摆脱有关核结构理论及β衰变所遇到的困境。 1933年10月的索尔维会议对中微子概念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泡利在会上再次介绍了他对这个新粒子的看法。尽管海森伯还持有怀疑态度,费米却对它做了肯定,并且已经认识到它与中子的区别。那届索尔维会议后仅两个月,费米即在核的质子-中子模型的基础上,发表了有关β衰变的理论。他用相对论量子力学描述费米子,又利用狄拉克辐射理论的产生与湮灭算符及遵从二次量子化的方法导出了寿命公式和β衰变的连续能谱公式,成功的完成了他的β衰变理论。费米的β衰变理论,不仅圆满地解释了整个β衰变过程,澄清了有关β衰变的疑难,同时也确立了有关核结构的理论。按照费米的理论,在β衰变里,中微

分别对待暗能量、分别对待暗物质的报告之三

分别对待暗能量、分别对待暗物质的报告之三:介绍刘辰楼“荦谧加速能”科学的重大五规律,与爱因斯坦们“恶煞暗能量”推想的严重五错误。 【一】爱因斯坦们“恶煞暗能量”推想的严重五错误之一:将有条件的场客加速远离,当成了无条件的场客加速 远离。换言之,将有条件的场客加速远离,当成了所 谓“宇宙速胀”。 【二】刘辰楼“荦谧加速能”科学的重大五规律之一:爱因斯坦们所谓“宇宙速胀”,是没有的事;而“有条件 的场客加速远离”,是确有的事。

【三】爱因斯坦们“恶煞暗能量”推想的严重五错误之二:试图自所谓“爱因斯坦方程”,求解“暗能量”。【四】事实上,所谓“爱因斯坦方程”,原本不能成立。【五】“爱因斯坦方程”不能成立的原因,是;等号前方的微分张量,不能等于等号后方的非张量。 【六】刘辰楼“荦谧加速能”科学的重大五规律之二:克服了爱因斯坦们“恶煞暗能量”推想的严重五错误之二, 才能解出“荦谧加速能”(荦能额与谧能额)。【七】刘辰楼“荦谧加速能”科学的重大五规律之三:无客速的场客,不会加速远离;客速不够大的场客,也不 会加速远离。 【八】爱因斯坦们“恶煞暗能量”推想的严重五错误之三:不问场客“加速远离所需的初速值”。 【九】场客盘速{(Rcosθ)φ速}为零、场客局纬速(Rθ速)也为零时,刘辰楼的场客局速算式,表明:R加速度 〒-(荦能额对R的偏导数)c平方exp(4荦能额+2 谧能额)+(3荦能额对R的偏导数+谧能额对R的偏 导数)R速平方。 【十】加速远离,就是:R加速度>0。 【十一】所以,“加速远离所需的初速值”,其平方,R 速平方>{(荦能额对R的偏导数)/(3荦能额对R 的偏导数+谧能额对R的偏导数)} c平方exp(4荦

特斯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解析(苍松书屋)

特斯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解析 1. Tesla目前推出了两款电动汽车,Roadster和Model S,目前我收集到的Roadster 的资料较多,因此本回答重点分析的是Roadster的电池管理系统。 2.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安全区间内,提供车辆控制所需的必需信息,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响应处理,并根据环境温度、电池状态及车辆需求等决定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BMS的主要功能有电池参数监测、电池状态估计、在线故障诊断、充电控制、自动均衡、热管理等。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因此本回答分析的是电池热管理系统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BTMS). 1. 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首先,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中的能量与功率性能。温度较低时,电池的可用容量将迅速发生衰减,在过低温度下(如低于0°C)对电池进行充电,则可能引发瞬间的电压过充现象,造成内部析锂并进而引发短路。其次,锂离子电池的热相关问题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生产制造环节的缺陷或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池局部过热,并进而引起连锁放热反应,最终造成冒烟、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的热失控事件,威胁到车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或存放温度影响其使用寿命。电池的适宜温度约在10~30°C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短电池寿命,增加用户的总拥有成本。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应对电池的热相关问题,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寿命的关键技术之一。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有效散热,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2)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放电性能和安全性;3)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抑制局部热区的形成,防止高温位置处电池过快衰减,降低电池组整体寿命。 2. Tesla Roadster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Tesla Motors公司的Roadster纯电动汽车采用了液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车载电池组由6831节18650型锂离子电池组成,其中每69节并联为一组(brick),再将9组串联为一层(sheet),最后串联堆叠11层构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为50%水与50%乙二醇混合物。

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

核电站旁掘地三千米 科学家捕“幽灵粒子” 2014年1月18日 导读:大亚湾国际合作实验首次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获得了精确的测量数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新发现不仅令全世界科技工作者为之振奋。 据国外媒体报道,不久前,我国刚刚诞生了一项重大物理成果。大亚湾国际合作实验首次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获得了精确的测量数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新发现不仅令全世界科技工作者为之振奋。 最“热”中微子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超新星的爆发,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层的撞击,核反应堆的运行,以至于地球上岩石等各种物质的衰变,都能产生中微子。每秒钟,都有几万亿个中微子自由地穿过人体。 虽然中微子无所不在,但是由于穿透力极强,而且几乎不与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很难被探测到,因此它也是基本粒子中人类所知最少的一种。提出中微子存在假设的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甚至说:“天啊!我预言了一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所以有人称之为“幽灵粒子”。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小小的中微子在微观物理粒子规律和宏观的宇宙演化中都有着重要地位,甚至可能与宇宙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有关。因此,对它的研究远远超出了粒子物理的范畴,是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地球科学的

交叉与热点学科。 经过六十多年的科研探索,中微子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先后有三次重大进展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如此,至今仍有许多关于中微子的谜团尚未解开。其中,首要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精确测定中微子混合参数θ13. 由于这个数值的不确定性,中微子物理研究目前已经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如果这个值很小或者没有,那么全世界研究中微子的科学家们将共同面临一个尴尬局面:不知道未来中微子研究该向何方发展。可以说,θ13数值的大小决定了未来中微子物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大亚湾实验便是瞄准了θ13的精确测量。因此,在大亚湾地下100米进行的中微子实验,受到全世界粒子物理学家的热切关注。 这个难以捉摸的参数首次被精确测量,极大地振奋了国际高能物理界。实验成功后,多个国际顶尖机构纷纷发来贺电。 美国Arogonne国家实验室物理部主任Harry Weetrs教授表示,“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更精确的部署未来的中微子研究计划了”. 日本T2K大型粒子探测实验的发言人表示,中微子震荡实验带来的光明前景令人激动不已,“或许在我们有生之年就可以揭开物质层次的奥秘。” 基础研究就是这样,或许现阶段看似“不实用”,但却可能成为千百年后各种重大发现诞生的摇篮。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110:《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中微子,关乎宇宙起源之谜 ①日本“顶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项目已正式启动,计划于2027年开始收集数据。该项目由日本主导、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参与,目的是阐明物质的起源及基本粒子的“大统一理论”,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②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基本粒子是已知的最小粒子,它们不能像原子那样被分成更小的粒子,是构造宇宙中一切的基本元素。而中微子又是最轻的物质粒子,迄今还未能测出它的确切质量,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核物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就连我们每个人也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发射约4亿个中微子。 ③中微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不管是人体还是地球,在它看来,都是极为空旷、可以自由穿梭的空间。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科学上探测也极为困难。因此,中微子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饱含着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 ④1930年,奥地利科学家泡利为了解释原子核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的现象,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认为就是这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偷偷带走了能量。经过20多年的寻找,美国科学家科万和莱因斯终于在核反应堆旁探测到中微子,证明了它的存在。莱因斯因此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⑤1968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斯在地下1500米深的废弃金矿中进行实验,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证实太阳无穷无尽的能量来自氢核聚变。1987年,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第一代神冈实验中,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他们二人因此都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戴维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却发现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比理论预言的要少得多,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此后,小柴昌俊的学生梶田隆章发现,宇宙射线在大气层中产生的中微子也比预期少,称为“大气中微子丢失之谜”。 ⑥中微子为什么比预计的少?1998年,梶田隆章在升级后的第二代神冈实验中发现,大气中微子比预期少,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自发变成了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这一现象就是中微子振荡。他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中微子振荡现象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尽管质量极其小,但会影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在宇宙早期,正反物质应该成对产生,数量是一样的。但在现在的宇宙中,并没有发现大量反物质存在的迹象。为什么宇宙只由正物质构成?反物质到哪里去了?这是宇宙起源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中微子振荡会带来一个意外的结果,即正反粒子的行为可以不一样,很有可能造成反物质消失。因此,全面了解中微子振荡,是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的重要一环。 ⑧由于中微子难以探测,解决这些谜团需要巨大的探测器,获取更精确的数据。日本前两代神冈实验坚持自己的优势方向,掌握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地探索,取得了巨大突破。此次启动的第三代实验“顶级神冈”将建造一个26万吨的水探测器,造价约8亿美元。此前,中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和美国的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也已开始建设。三个实验间既竞争又互补,联合分析能显著提高发现能力。新一代的中微子实验,也许有一天可以揭开宇宙起源的谜题。 11.(3分)①-③段,概括中微子的三个特点。 12.(3分)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每空只填一项。 (1)但至少比电子还要轻100万倍。()()(2)它们无处不在,如太阳发光、核反应堆发电、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衰变等。() 13.(3分)莱因斯、戴维斯和小柴昌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4.(2分)中微子和揭开宇宙起源谜题有何关系?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提炼。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统一性研究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统一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0T14:58:52.4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作者:张天成[导读]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暗物质和暗能量在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在21世纪中两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暗物质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暗能量的基本定义与特点,阐述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的理论模型,最后利用该理论完善了宇宙大爆炸模型。 (马来亚大学) 摘要: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暗物质和暗能量在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在21世纪中两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暗物质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暗能量的基本定义与特点,阐述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的理论模型,最后利用该理论完善了宇宙大爆炸模型。 关键词:暗物质;暗能量;统一性;研究 一、暗物质的基本定义与特点 暗物质(Dark matter)是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物质。大量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疑似违反可以在假设暗物质存在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解释。现代天文学通过天体的运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动、引力透镜效应、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表明暗物质可能大量存在于星系、星团及宇宙中,其质量远大于宇宙中全部可见天体的质量总和。结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观测和标准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可确定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由于暗物质的神秘,现在世界上产生了不同的物理理论说法。一种是说暗物质就是一种具有质量的可以相互作用但是作用力非常微弱的粒子。这种说法目前被物理学家们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其质量与相互作用强度在电弱标度附近,在宇宙膨胀过程中通过热退耦合过程获得目前观测到的剩余丰度。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说暗物质是由轴子,惰性中微子等这些类型的粒子组成。 暗物质的存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然而目前对暗物质属性了解很少。目前已知的暗物质属性仅仅包括有限的几个方面:目前大部分物理学家对暗物质的存在都有一定的认同,但是暗物质的特点都有哪些,这些物理学家知道的还不太多。目前所了解的暗物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暗物质是一种有质量的粒子,暗物质之间可以相互产生引力,但是暗物质的质量大学目前还是个未知数。第二,暗物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因为通过研究发现,暗物质几乎存在于宇宙形成各个阶段,在宇宙结构形成的各个过程都有暗物质的存在,所以暗物质应该是在能宇宙上稳定的存在的。第三,暗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暗物质和光,电等之间产生的作用特别小,几乎看不出。我们从原初核合成可以看出。如果相互作用力大的话,这个过程就会受到刺激和扰动。将导致暗物质的元素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会使得观测结果不一致。第四,我们通过电脑模拟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发现,暗物质的运动速度远远低于光速,即“冷暗物质”,不然我们的宇宙无法在引力作用下形成目前观测到的大尺度结构。因此,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暗物质粒子还不一定是准确的,也是不属于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基本粒子。这对当前极为成功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构成挑战。 二、暗能量的基本定义与特点 暗能量存在于宇宙运动中,它通过自身的引力作用推动宇宙运动,由于暗能量目前还不能吸收光,也不可以反射或者说辐射光,因此,截止到目前,人们还不能利用现在的技术对暗能量进行监测。但是暗能量可以与光产生一种中和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影响到同级暗能量的分布范围。当暗能量与光反应时,会对作用域的时间产生影响,绝对速度v0>c,此时作用域的能量E产生跃迁,根据E=mc2,作用域内的物质质量会有减少。由于宇宙空间不断发生的中和反应,作用域内的物质质量不断减小致使物质的引力减小,出现宇宙膨胀。随着宇宙膨胀可以伴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宇宙膨胀的高精度测量对我们来研究宇宙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在广义相对论中,我们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主要由宇宙状态的方程式决定,如何确定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状态方程式是宇宙学比较关注的问题。 三、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之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论”(The Big Bang Theory)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通过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定义和特点阐述来看,我们发现暗能量的产生与暗物质不可分割。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统一可以从宇宙大爆炸模型来说。最初的宇宙起源于密度特别大的奇点,这个奇点会在某个时刻存在不平衡的状态,这时候就产生了第一次大爆炸。但是这次大爆炸一直都没有被发现,因为没有任何明显的现状,奇点并没有破碎,但是奇点在力的粒子和周伪散落,慢慢地奇点失去合力产生了第二次大爆炸,这次的爆炸导致整个奇点破碎了,暗物质与重子物质也随之散开,冷却后形成了现在的宇宙。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这时候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在暗物质的引力下迅速膨胀,宇宙中的重子物质和暗物质圈几乎重叠在一起,宇宙就开始不断收缩,最后塌陷到奇点,时间再次回到原点。 结论 “宇宙并非永恒存在,而是从虚无创生”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虽然希腊哲学家曾经考虑过永恒宇宙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西方主要的宗教一直坚持认为宇宙是上帝在过去某个特定时刻创造的。虽然我们看到暗物质的作用力方向和暗能量的方向完全相反,但是这种现象有很大可能是由同一种物质导致的,很大可能就是本文所讲述的暗物质。这种物质在内部主要呈现出引力的作用,在外部主要呈现出反引力。通过研究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统一性分析,也发现这个理论对宇宙大爆炸现象有很强的说服力。参考文献 [1]周烨.浅谈暗物质与暗能量要求及新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6). [2]孙彩虹.暗物质与暗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应用解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0). [3]张晓丽.暗物质与暗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运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28). [4]刘振宗,陈智远.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性研究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8,25(12). [5]李思明,王宇翔.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J].科技风,2018(31). [6]李苏.试论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性模型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18).

特斯拉整体介绍

Tesla Model S 特斯拉Model S是一款纯电动车型,外观造型方面,该车定位一款四门Coupe车型,动感的车身线条使人过目不忘。此外在前脸造型方面,该车也采用了自己的设计语言。另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Model S的镀铬门把手在触摸之后可以自动弹出,充满科技感的设计从拉开车门时便开始体现。该车在2011年年中正式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在2012年年内将有5000台量产车投放市场。 目录 1概述 2售价 3内饰 4动力 5车型 6技术规格 7性能表现 8荣誉 9对比测试 10车型参数 1概述

Tesla Model S是一款由Tesla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尺寸高性能电动轿车,预计于2012年年中投入销售,而它的竞争对手则直指宝马5系。该款车的设计者Franz von Holzhausen,曾在马自达北美分公司担任设计师。在Tesla汽车公司中,Model S拥有独一无二的底盘、车身、发动机以及能量储备系统。Model S的第一次亮相是在2009年四月的一期《大卫深夜秀》节目中 4 Tesla Model S 。 2售价 Model S的电池规格分为三种,分别可以驱动车辆行驶260公里、370公里和480公里。而配备这三种电池的Model S的售价则分别为57400美元、67400美元和77400美元。下线的首批1000辆签名款车型将配有可以行驶480公里的蓄电池。尽管官方尚未公布该签名款车型的具体售价,但据推测,价格将会保持在50000美元左右。 Tesla汽车公司称其将会对市场出租可以提供480公里行驶距离的电池。而从Model S中取得的收益将为第三代汽车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内饰

基于4P-4C-4R理论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品牌营销策略探究

基于4P-4C-4R理论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品牌营销策略探究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鲍瑞雪指导老师:苏云【摘要】:特斯拉汽车作为新兴的电动汽车品牌,其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尤其是自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更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业引起巨大的轰动,其成功模式值得深思,其中特斯拉汽车公司的营销策略,不仅根据目标市场进行分析,还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多种营销策略的综合利用,最终实现了成功,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营销学4P-4C-4R理论对特斯拉汽车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特斯拉从顾客角度出发,采取4P、4C、4R相结合的营销策略。4P是战术,4C是战略,应用4C、4R来思考, 4P角度来行动。 【关键词】: 4P 4C 4R 品牌营销策略特斯拉电动汽车 一、研究背景 当前,美国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电动汽车界的一匹黑马。特斯拉公司成立于2003年,不同于其它新能源汽车企业,它主要从事电动跑车等高端电动汽车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成立仅仅10年,特斯拉就已经开始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高端汽车企业中崭露头角。作为新兴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汽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与其注重品牌营销策略密不可分。特斯拉汽车公司不仅对目标市场进行具体细分,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有特色的精准的定位,还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提升品牌形象,并借助已有成功模式,寻求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途径,出一条饱含自己特色的品牌营销之路。 二、理论依据及文献综述 (一)理论依据 本文以经典的营销学理论4P-4C-4R理论为理论依据,着力探究4P-4C-4R 理论与特斯拉电动汽车营销策略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特斯拉电动汽车品牌营销策略的经典之处。 1、4P营销理论 4P营销理论被归结为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该理论注重产品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在价格策略方面,企业应当根据不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如何形成的解读

暗物质和暗能量揭秘开始想写这篇文章,源于多年对宇宙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对于宇宙如何诞生,演化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特编写出来和广大宇宙物理爱好者共研。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朋友谅解,不胜感激。 1.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宇宙万物及我们人类存在于广阔无艮的宇宙之中,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不会去思考的一些问题—宇宙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会有宇宙?其实中外古今有许多人是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如我国的盘古开天辟地,轻清上浮为天,重浊下沉为地,天地间隔随时间不断加大,女娲抟土而造人的理论。西方的上帝创造宇宙,再创造了一个男人亚当,用亚当一根肋骨创造出第一个女人夏娃的理论。当然还有其他创世神创世等各种学说。这些学说我们先不要妄言其一定是谬的,可是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解之处,那就是创世神是存在于哪里,创世神所在那个世界又是怎么来的?如果不能解释这个问题,那这些理论就不是成熟的理论了。现在有一个理论认为宇宙是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宇宙是从一个几乎无限小的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论。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观测遥远星系的红移提出星系的红移量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理,并推导出星系都在远离的宇宙膨胀学说。大爆炸宇宙论是一种观测证据最多,最获公认的现代宇宙理论。大爆炸宇宙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宇宙,但还有一个问题不能解释,那就是宇宙为什么能存在?宇宙万物得以存在如果没有任何依据,难道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吗?因此我认为一定会存在一种与构成宇宙的要素属性相反,能相互抵销的要素。我们把构成宇宙一切物质和能量的要素称为原力,把我们所在的宇宙定义为正宇宙,那么与原力相反属性的反原力构成的宇宙就是反宇宙。原力是构成物质和能量的最基本单位,所以不管物质粒子结构多么复杂,原力却是最简单、最单纯的,它没有内部结构,因为如果有内部结构就不能算是基本单位了。因此既使最多量的原力都能集合于无限小的空间之内,是构成宇宙一切的唯一素材。值得一提的是,原力不是力,但宇宙一切运动因它而起,故称之原力。因此,我认为宇宙的本质是虚无的,可以用0=(+X+(-X表示,+X表示宇宙正原力总量,-X表示反宇宙反原力总量。正反原力在理论上可以抵销湮灭,正原力和反原力绝对一样多。其实古人们对于宇宙虚无本质早有论述,周易中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就是说虚无诞生无限多,无限多有

详解特斯拉Model S

详解特斯拉Model S 1、Model S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核心技术是软件,主要包括电池管理软件,电机以及车载设备的电控技术。最重要的是电池控制技术。 Model S的加速性能,续航里程、操控性能的基础都是电池控制技术,没有电池控制技术,一切都就没有了。 2、Model S的电池控制技术有什么特色? 顶配的Model S使用了接近7000块松下NCR 18650 3100mah电池,对电池两次分组,做串并联。设置传感器,感知每块电池的工作状态和温度情况,由电池控制系统进行控制。防止出现过热短路温度差异等危险情况。 在日常使用中,保证电池在大电流冲放电下的安全性。 其他厂商都采用大电池,最多只有几百块,也没有精确到每块电池的控制系统。 3、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的电池控制系统? 为了能够使用高性能的18650钴锂电池。高性能电池带来高性能车。因为18650钴锂电池的高危性,没有一套靠谱的系统,安全性就不能保证。这也是大多数厂商无论电力车,插电车,混合动力车都不太敢用钴锂电池,特别是大容量钴锂电池的原因。 松下NCR 18650 3100mah,除了测试一致性最好,充放电次数多,安全性相对较好以外,最重要的是能量大,重量轻,价格也不高。 由于能量大,重量轻,在轿车2吨以内的车重限制下,可以塞进去更多的电池,从而保证更长的续航里程。因为电池输出电流有限制,电池越多,输出电流越大,功率越大,可以使用的电机功率也就越大。电机功率越大,相当于发动机功率大,车就有更快的加速性能,而且可以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4、作为一辆车,Model S有哪些优点?这些优点是电动车带来的吗? 作为一辆车,Model S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起步加速快,顶配版本0-100公里加速4秒多,能战宝马M5

暗物质暗能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预研

项目名称:暗物质暗能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预研首席科学家:吴岳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 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

一、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本项目围绕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的可行性分析, 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基础,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1、暗物质的理论研究及相关新物理唯象 研究各种新物理模型,包括最小超对称模型及其变种和推广模型,额外维度模型,Little Higgs模型,各种类型的Hidden Sector模型,标准模型的最小推广(多个Higgs模型)中WIMP暗物质的湮灭及衰变过程的性质。在满足暗物质剩余丰度的条件下研究其湮灭或衰变产物,如正电子,反质子,高能中微子,光子的信号特点,为空间间接探测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重点关注未来实验可能观测到的高能中微子及光子信号。在对现有实验结果的研究中,由于PAMELA 没有观测到反质子的超出,这表明暗物质的主要湮灭道为带电轻子而非规范粒子或夸克,这就给一些暗物质模型如最小超对称模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需要对模型的参数空间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同时,也需进一步研究构造以轻子为主要湮灭道的理论模型。另一方面,为了解释PAMELA和ATIC上观测到的正负电子超出,暗物质在地球附近的密度分布要比通常由热力学残余丰度给出的大出2-3个数量级。如何构造模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将首先研究已知的可能解释实验现象的一些机制,如量子索末菲效应和共振态增强效应等。 寻找和发展更有效探测暗物质的方法。通过对自旋相关与自旋无关的散射截面确定暗物质的基本属性。研究DAMA实验的正结果和其它实验如CDMS和Xenon 给出的零结果是否一致及其它们的物理原因。鉴于DAMA的实验结果,探寻可能存在的统一解释目前所有直接探测实验结果的暗物质-核子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非弹性散射和测量仪器靶物质的相关性等。 综合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的Z产生和衰变,希格斯粒子质量限制,额外规范粒子的研究,及低能实验如μ子反常磁矩,b→sγ,B →μ+μ-和味道改变中 s

TESLA特斯拉解析

TESLA 硅谷工程师、资深车迷、创业家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寻找创业项目时发现,美国很多停放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的私家车道上经常还会出现些超级跑车的身影。他认为,这些人不是为了省油才买普锐斯,普锐斯只是这群人表达对环境问题的方式。于是,他有了将跑车和新能源结合的想法,而客户群就是这群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和社会名流。 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长期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合伙成立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并将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区。成立后,特斯拉开始寻找高效电动跑车所需投资和材料。

由于马丁·艾伯哈德毫无这方面的制造经验,最终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当时,对AC Propulsion公司电动汽车技术产生兴趣的还有艾龙·穆思科(Elon Musk)。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汤姆·盖奇(Tom Gage)的引见下,穆思科认识了艾伯哈德的团队。2004年2月会面之后,穆思科向TESLA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艾伯哈德作为创始人任TESLA的CEO。 在有了技术方案、启动资金后,TESLA开始开发高端电动汽车,他们选择英国莲花汽车的Elise作为开发的基础。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莲花是唯一一家把TESLA放在眼里的跑车生产商。

艾伯哈德和穆思科的共同点是对技术的热情。但是,作为投资人,穆思科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TESLA开始尝到“重技术研发轻生产规划、重性能提升轻成本控制”的苦果。2007年6月,离预定投产日期8月27日仅剩下两个月时,TESLA还没有向零部件供应商提供Roadster的技术规格,核心的部件变速箱更是没能研制出来。另一方面,TESLA在两个月前的融资中向投资人宣称制造Roadster的成本为6.5万美元,而此时成本分析报告明确指出Roadster最初50辆的平均成本将超过10万美元。 生意就是生意,尤其硅谷这样的世界级IT产业中心,每天都在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投资人穆思科以公司创始人艾伯哈德产品开发进度拖延、成本超支为由撤销其

中微子研究进程及未来实验研究

中微子研究进程及未来实验研究 中微子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从泡利1930年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说,迄今已有85年。从首次探测到中微子算起,也有60年历史。因为中微子难以探测,起初发展较为缓慢。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中微子研究进程及未来实验研究”的物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中微子研究的历史与未来 中微子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从泡利1930年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说,迄今已有85年。从首次探测到中微子算起,也有60年历史。因为中微子难以探测,起初发展较为缓慢。1998年日本超级神冈实验发现中微子振荡,迎来了中微子研究的黄金时代。各种研究蓬勃发展,美国甚至停掉了除大型强子对撞机以外的其他大型实验,将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微子上。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微子研究的历史,并介绍现在和未来的中微子实验研究。 一、发现中微子 中微子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因而穿透能力强,同时也使得探测非常困难。

我们身边的中微子其实非常多,例如一个典型的核反应堆每秒钟产生6万亿亿个中微子,每秒钟有3亿亿个太阳中微子穿过每个人的身体,宇宙大爆炸的残余中微子更是在整个宇宙空间内多达330个每立方厘米。大多数核过程都会产生中微子,例如宇宙线轰击大气、岩石的天然放射性、超新星爆炸,等等,连每个人都会因体内的钾40衰变而每天产生4亿个中微子。 这些中微子几乎自由地穿行,本身不能被探测,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被探测器捕获,变成可观测的粒子,因此现代的大型中微子实验动辄上万吨。以江门中微子实验为例,2万吨液体闪烁体每天只能探测到60个反应堆中微子,4个大气中微子,1个地球中微子,以及90个硼8太阳中微子。与之相比,作为本底的宇宙线则有10万个,这还是将探测器放到地下700米,宇宙线流强降低了20万倍后的结果。 自从泡利预言中微子后,人们尝试了许多方法来寻找它,其中包括王淦昌1941年提出的K电子俘获方法,美国人阿伦用它得到了中微子存在的证据。但直到1956年,才由莱因斯(F. Reines)和柯温(C.Cowan)首次直接探测到中微子,莱因斯因此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奖。 莱因斯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加入了曼哈顿项目,在费曼(R.

南极发现极高能中微子动能相当于一枚秒速一米的樱花瓣

南极发现极高能中微子,动能相当于一枚秒速一米的樱花瓣 如何解读NSF 公布IceCube 中微子观测站首次定位 宇宙中的高能中微子源?有何重大意义?刘博洋,天体物理学博士生 先上结论 去年8 月,双中子星并合的时候,我们说人类全面进入了多信使天文学时代。 而本次IceCube 和其他望远镜联手发现一颗极高能中微子 的来源,则标志了多信使天文学时代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发生了什么? 简单版本: 2017 年9 月22 日,建设在南极冰层里的中微子探测器“冰立方”(IceCube)探测到了一次比较罕见的极高能中微子事件:这是一个能量为~290 TeV 的中微子,相当于具有一枚秒速一米的樱花瓣的动能。巧合的是,这颗中微子的来源方向上,在几十亿光年开外,刚好有一个已知的特殊天体。而且,在此事件前后约两周事件内,用于监测高能光子的费米卫星发现,这个天体发出的高能光子的亮度比平时强了 6

倍——所以说,它很可能就是这颗高能中微子的源头。 高能中微子的形成和高能质子具有密切的联系,而高能质子是所谓“宇宙线”(宇宙来的射线,Cosmic Ray)的主要成分,所以本次发现同时首次确认了宇宙中高能中微子和高能宇 宙线的(一种)来源。 正如2017 年8 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费米卫星先后探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事件发出的引力波和 高能光子,随后全球各个波段的望远镜对事件源天体展开了一大波观测,本次冰立方和费米卫星联手确认这颗高能中微子源的来源之后,也引起了一大波各种波段望远镜对该事件源天体的追捧。这两次全球天文学家的联手狂欢,前后相隔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代表了当代观测天文学一种“新常态”的到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点复杂,一样一样说,慢慢看。 0、用一句话说说中微子是啥? 1、以前真的从来没有定位过中微子源吗? 2、极高能中微子从哪来的? 3、为什么要跑南极探测中微子? 开始咯~ 0、用一句话说说中微子是啥? 一种质量非常小的基本粒子,比电子还要轻大约两百万倍。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之由来和困惑_图文(精)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之由来和困惑武向平?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北京 100012 2015-05-19收到 ?email :wx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0129042.html, DOI :10.7693/wl20150610 1宇宙起源

今天的宇宙学研究早已经冲破了“九重天” 的空间尺度和“七天创世纪”的宗教信仰,21世纪的宇宙学已经是最精密的自然科学之一。 为现代宇宙学研究带来革命性进展的天文学家无疑是哈勃,他在1929年发现了银河系周围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其相距银河系之距离成正比。此观测事实给了后来的物理学家伽莫夫以启示:既然所有的星系都彼此相互远离,那么若沿着时间的长河逆向追溯,它们就必将在有限的时间里汇聚在一起;反之,若沿着时间发展的箭头,宇宙则就像发生过一次爆炸一样,从致密高温的状态膨胀散开。1948年,伽莫夫成功地预言了宇宙大爆炸的“火球”膨胀至今遗留下的温度应为50K (1956年修正为6K,并锁定在微波波段。而在1965年,两位Bell 实验室的工程师Penzias 和 Wilson 无意间得到了震惊世界的发现,尽管他们当时并未意识到所获得的与方向无关的天空噪声就是宇宙大爆炸的遗迹。虽然星系的退行和大爆炸火球的发现及其高度的各向同性,的确给宇宙大爆炸学说奠定了最坚实的观测基础,但人们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高度各向同性的大爆炸火球并不是人们所期望的。今天,浩瀚的宇宙中充满了以星系为基本单元的成员,它们并非均匀地分布于宇宙空间中,而是形成了有规则的结构:既有成千上万星系组成的“长城”,也有空空如也的“空洞”。一个过于均匀的大爆炸火球作为“种子”是无法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结构之宇宙。所以,大爆炸的遗迹(今天称之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发现后,人们就一直致力于寻找它上面是否存在不均匀的成分。终于,1992年由George Smoot 领导的一个小组借助于COBE 卫星发现了大爆炸火球上的十万分之一的温度起伏,且这些起伏正是人们期望看到的造就今天宇宙万物的“种子”!随后,诸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卫星如WMAP 和PLANCK 以及南极的大量天文 实 科学家沙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