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结构调整下建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_郭亚然

产业结构调整下建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_郭亚然

产业结构调整下建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_郭亚然
产业结构调整下建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_郭亚然

2014年第2期

赛,可达到多赢。通过指导技能竞赛,企业扩大了影响,物

色到了优秀学生,

学校则可检验教学成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则可提高实践技能。

三是校企共同指导物流专业实习。企业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

企业实习一般分为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认识实习可由学校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实

习,在实习过程中,可聘请企业骨干人员参加,采用企业骨干人员讲解、企业骨干与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达到使学生认

识、

了解物流企业营运的目的。顶岗实习可采用由学校教师带队、委托企业管理的方式。聘请企业骨干对实习学生进行手把手业务指导,

使学生适应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学生实习成绩考核由校内带队指导教师、企业教师共同完成,而且企业教师所给成绩权重应该更大。四是校企共同指导物流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在物

流专业顶岗实习中,

可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拟定一个与实习岗位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这样可促

使学生把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

使他们带着问题主动投入到顶岗实习中,并就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为撰写毕业论文积累素材。通过校企共同

指导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使顶岗实习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校企合作提高物流师资力量。一是企业可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一方面,物流专业教师可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带到企业,提高企业一线员工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与企业一线员工的交流,授课教师可进一步了解

物流行业、

企业的运营情况,使自己的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素材,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二是教师到企业锻炼。高职物流专业教师理论扎实,授课水平高,但缺少实践机会。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到物流企业锻炼,既可增加自身实践技能,又可以把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教给学生,

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三是学校聘请物流企业骨干到校作专题讲座。物流企

业骨干接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又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他们作讲座,效果非常好。学校可每学期组织2~3次物流专题讲座,使学生能不断加深对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的了解,

为以后的顶岗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5.校企共同进行物流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一是校企共同建设开发物流资源。在物流专业课授课过程中,需要在课堂上展示大量的物流企业资源。这些资源除了在网络上

获取以外,还可以由企业提供或学校教师到物流企业经调研获取,为提高教学水平奠定基础。二是校企共同编写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高职物流专业所用教材多数是学校教师编写的,理论性强,但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编写教材,可提高教材的实用性,解决学生学

习教材内容后到企业用不上的问题,

实现专业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彰显专业建设的特色。

注:本文是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重点课题《以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为方向,推进河北省现代物流类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研究》(项目编号:ZS-1106

)的成果之一。(作者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产业结构调整下

建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郭亚然 于远亮 黄 鹂

 

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热点话题,2013届毕业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2013年成了最难就业季。在这一年中,我们的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又进行了非常严酷的考验。建筑类大学生也是这其中的一部分,其就业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建筑类大学生的基本就业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建筑类大学生就业中

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一、建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我们对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

工程大学以及石家庄铁道学院的近千名即将毕业和刚毕业的同学进行了就业调查,其中涉及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等5个专业,发出

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从对建筑类大学生的

调查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

男女比例逐渐走向均衡,女生就业困难。随着专业招生对性别的放松,

高校建筑专业中女生人数有了明显且大幅的增长。这次调查中,男生占总人数的75.4%,女生占总人数的24.6%,男女比例基本为3∶1。对于建筑类的女

生就业可以说是压力很大,

尤其是施工单位,其危险性较大,其中涉及到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作业环境较差,对身体及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单位不愿意招收女性,就算是招聘女生,也多半是一些不用直接到施工现场的工作。再

有建筑行业会长期出差,

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很多工地基本上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种种因素致使很多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会考虑不要女生。

2.

学生就业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产生矛盾。从就业地点的选择上,87.2%的同学希望去北京、

上海这样的大城市,13.6%的同学希望到中型城市,9.2%的同学希望到小城市。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到大型城市去就业。大型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固然有快速、先进的特点,但是我国在城市发展的国情上,近几年是保持大城市稳定发展,促进中小城市快速发展的一个战略方针。由此可见,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建筑行业的发展即将从大城市转移到中

小城市去,

学生的就业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已经开始产生矛盾。就业方向上,37.8%的同学希望到施工单位,41.4%的同学希望到设计单位,14%的同学希望做房地产销售或管

理。可见,

学生就业多选择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其比例约为1∶1

。但就现在的行业状况看,设计单位人员趋于饱和,需求量在逐渐降低,而施工单位仍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加入。

3.

学生期望值过高,单位给出的招聘待遇与之有较大的差距。对于职位薪酬的要求上,月薪能接受2000元及其以下的同学仅为2.2%,2000到4000元之间的仅为

19.8%,4000元到5000元的为24.2%,希望月薪在5000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教 育 研 究

2014年第2期以上的为53.8%。目前石家庄的平均工资在每月2000元左右,而河北省在建筑行业上的平均工资在每月3000元左

右,这与大部分学生的理想工资每月5000元以上有很大的差距。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学生对自己以及

自己专业没有全面的了解,

在就业和择业中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致使对就业前景期望值过高。现在生活水平较好,大多数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对物质需求高。尤其是男孩子毕业以后面临买房子、结婚、养家的压力,致使他们希望有个较为理想的职位待遇。

4.

就业指导及招聘信息提供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同学们长期在学校中,对该行业的基本情况没有了解,致使很多同学依旧没有清醒的认识。而就业指导这一块,有的学校没有针对各个专业对学生做详细的就业指导,或者就业指导课不被学生重视,致使有时就业指导趋于形式化。再有学校目前教授的一些课程不能及时更新,已经相对过时,应用到当前的实际中已经相对落后;同时,学校教授的课程更多的是理论上的知识,很少涉及实际在工作当中应用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学生对就

业信息不敏感、

不清楚,造成就业时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影响就业工作的开展。从学生们找工作的渠道上,河北省的高校毕业生大多以参加学校专场招聘会和社会大型招聘会为主。然而由于学生要求的薪酬和企业给出的薪酬出入较大,同时学校学生往往较重视理论知识而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致使来学校招聘的单位有年年减少的趋势。对于建筑行业用人单位更希望招到有实践经验的,能立马适应

工作现场的员工,

而这正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所欠缺的。对于大型的社会招聘会,大多数学生反映参会单位参差不齐,而且专业性差,真正符合所学专业的单位并不是很多,且在会场分布不集中容易错失。

5.

建筑类毕业生工作后流动性比较大,学生吃苦精神欠缺。建筑类毕业生很大一部分工作都会集中在建筑工地

上,

人员会随着工地的迁移而变化,由于这种现状,导致建筑类毕业生的工作地点流动性比较大。可能存在今年项目在云南,等项目完工后新分配的项目到了东北,很多学生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同时有的项目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远离人群,感觉与世界隔绝,上班时间不长就会选择换工作。工作的流动性也是导致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因素。很多同学会避开很多施工单位,偏向设计单位,而设计

单位基本上需求是高学历的人才,

这就导致一个现状:毕业生没有实现就业,施工单位急需招聘相关毕业生,设计单位人员饱和。

二、促进建筑类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措施

1.

政府继续出台相关政策,企业以及相关单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一个毕业生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近几年国家每年增加资金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个新的举措;其次,对于建筑类大学生,国家也加大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加大了对建筑类毕业生的需求;最后,国家还应下发相关文件促进大学生课程改革,从源头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使其自主就业。就业问题不只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还需要各个企业的大力支持。在就业市场中,企业的人

员需求是最主要的一部分,

企业提供更多的岗位也是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2.

加强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真正帮助大学生就业。大学生走出学校之前接触最多的就是学习,学校的就业指

导对于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正确估量自己、

合理的预期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建筑类大学生,在就业指导的时候就要将他们以后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关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同学们时刻准备好将来从事自己的工作。

就业指导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还要提醒同学们就业的相关程序。对于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就是最好

的签约方式,

这样可以保证享有应届毕业生的相关权利。就业指导就是要将再就业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常见问题进行说

明和讲解,时刻教育学生要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就业指导中可以将一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请来,通过他们的讲解,让我们的学生实现与社会的接轨。

3.

鼓励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很多政策都鼓励大学生创业,建筑类大学生有的会出去创业,有的同学会选择转行。在就业中

最主要的还是看学生们自己,

他们才是就业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积极争取机会,才会实现就业。

2013年是90后第一批大学生走向社会,90后这批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就会在就业中产生影响因素,导致就业困难。另外,90后大学生依靠性比较强,

自主能力相对缺失,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因此,我们在高校教育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对于“独立自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视也是非常必要的。

4.

学校要进行课程改革,更适应市场的需要。之前提到现在高校重视基础性理论教育,对实践性教育相对缺失,所以为了现在的就业形势,实践性教育应该加强。建筑类行业更需要实践的经验,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设计以及实践科目等,促进大学生能力的提升,顺利实现就业。课程改

革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对于课程改革是需要各方面共同探讨的。但是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说,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值得学者商讨的问题。

5.

女生应该发挥自主性,积极就业。女生就业难是建筑类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但是现实就是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但是对于女生还是有突破口的。首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于预算这个方向很多单位还是偏向女生的,所以女生应该着手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其次,鼓励女生考研,通过再

一次深造顺利实现就业;

最后,女生可以适当考虑做一些与建筑相关的工作,既可以避免长期出差的烦恼,又可以实现就业。女生的就业难问题是需要共同关注的,但是最有效的就是女生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1

]邹云龙.刘海滨.高校就业部门的横向知识协调与专家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2]张扬.应若平.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孙红永.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07,(12):176-177

注: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课题(JRS-2013-1100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1 教 育 研 究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法讨论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法讨论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生就业服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高校也采取各种措施,成立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应对就业难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原因,就业工作很难推进。对此主要从学生日常管理,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等方面浅谈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就业工作的创新打好基础。 标签: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高等教育渐渐从小众的“精英教育”跨越发展成为面向广大民众的“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重要因素。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就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加强日常管理,奠定基础,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学生的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毕业生的日常管理是这项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1.1 强化学风建设,确保学生顺利毕业 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的重要日常工作,也是学生工作的重心,学生从大三实习后进入大四,课程减少课余时间增多,学校并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反而应加强管理。因为个别学生存在选修课没有按要求修满、课外学分不够等各种问题。所以大四上半年的学习很值得一抓。在保障大四课程的正常学习前提下,它还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这直接影响到最后能否取得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的问题。 1.2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和锻炼也是提高就业率的一项重要因素。为此,学生工作者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1.3 實行毕业班签到制度,督促毕业生积极就业 为了确保毕业生的安全和更好督促其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就业,学校可以实行毕业生签到制度,一周签到2次。毕业生来办公室签到。辅导员可以将教育管理日常工作与就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观念,摒弃就业市场中出现的不良观念。毕业生来办公室签到主管辅导员会面对面与其进行交流,询问其就业方向,积极为其提供合适就业信息,同时,督促其先就业,再择业。专业任课教师由于对职业分类、行业发展等较为熟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 结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12月27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上海市人事局于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了XX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XX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部署了XX年的工作。周慕尧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府副秘书长王荣华出席了会议。 周慕尧要求有关部门和高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周慕尧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五”期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会有较大的增加。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要主动适应大学生就业规模迅速增长的新形势,紧紧抓住入世后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契

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并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取得新发展。 会议透露,XX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旺盛,高校毕业生就业明显形势好于往年。截至11月30日,上海高校毕业生XX年总体就业率为86.70%,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7.13%,本科生就业率为92.58%,专科生就业率为81.59%。 同时,根据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随着高校扩招和明年上海市总体就业压力的增大,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XX年上海共有高校毕业生63478人,其中毕业研究生8205人,占总人数的12.9%;本科毕业生34534人,占54.4%;专科(含高职)毕业生20739人,占32.7%。其中,上海生源毕业生38129人,占总人数的54.8%。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管理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分析。XX上海年要继续按照“敞开城门,筑高门槛”的原则,做好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 81-86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0354417.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0354417.html,/10.12677/ass.2018.71014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y Yida Cao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an. 3rd, 2018; accepted: Jan. 15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annual expansion of colleges,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face the awkward situation of finding a job.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s getting fiercer an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Faced with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graduates and to fi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better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Causes, Countermeasures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曹以达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收稿日期:2018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 摘要 目前,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每年大量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况。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使用说明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培训手册 ——学生用户 山东信总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2019年3月

目录 1注册认证 (4) 1.1注册账号 (4) 1.2登录系统 (4) 1.3身份认证 (5) 1.4忘记密码 (6) 2就业信息维护 (7) 2.1网签协议 (7) 2.2录入省外协议 (9) 2.3其他去向登记 (12) 2.4解约中心 (19) 3就业手续办理 (22) 3.1求职补贴申请 (22) 3.2省优毕业生填表 (23)

毕业生登录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域名: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0354417.html,),点击登录按钮,进入用户选择界面,选择学生登录。

1注册认证 1.1注册账号 功能描述:学生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登录/注册入口,进入注册界面,完成信息填写,提交注册信息验证,验证通过注册成功。 功能操作: 1、填写注册信息 (1)生源信息比对:学生注册填写的姓名、身份证号、学历、毕业年度和毕业院校五个关键字段信息与学校生源信息库核对 (2)手机号码效验:学生注册填写的手机号码要进行格式和准确性校验。 2、比对效验结果。 信息提交后等待比对结果,验证通过激活登录账号。 1.2登录系统 功能描述:激活账户后,通过选择毕业学历,输入注册手机号或身份证、密码和图形验证登录系统。 功能操作:

毕业生激活账户登录系统后,尚未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身份认证之前,可登陆系统进入就业市场求职找工作,但是不能签订就业协议和办理就业手续。 1.3身份认证 功能描述:省内院校毕业生首次登录网上办公专区后,系统弹出身份认证界面,提醒学生先完成身份认证。 功能操作: 点击立即认证按钮,学生注册填写的五个关键信息与全省生源信息库核对,核对一致提示认证通过,核对不一致,提示失败。 认证通过:

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心得体会

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心得体会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创新思路、精准施策,深入拓展就业渠道,全面做好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切实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开展“云端招聘”,组织订单培训,积极“牵线搭桥”。要深入开展校园网络招聘等形式多样的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用好互联网招聘平台开展招聘直播、视频宣讲等线上招聘活动,构建“线上智能匹配、线下精准对接”的岗位信息对接机制。要聚焦就业市场岗位需求,广泛搭建平台,动员和支持相关企业开展“订单培训”,面向未就业毕业生开设一批市场急需、专业相关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组织开展多门类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要注重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为其优先推送岗位信息,提供过渡性岗位或见习机会,帮助其尽快尽早实现就业。 聚焦“新兴业态”,鼓励灵活就业,扩大“岗位增量”。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灵活

就业岗位点多、线长、面广,具有就业“蓄水池”作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渠道。要强化政策服务供给,抓住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就业机会,开拓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就业空间,出台指导新兴行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加快推动网络零售、在线娱乐、线上教育等行业发展,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要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新兴领域、新兴业态就业创业,提高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弹性工作等多样的形式就业。 投入“真金白银”,扶持自主创业,增强“乘数效应”。自主创业具有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要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平台作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贷款申请等“一揽子”创业服务。要落实好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对涉及大学生创业的“税收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形成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导向和推动作用。要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和实践机会,通过降低创业门槛、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房租及水电暖费用等政策,有效吸纳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梦想。 推进“挖潜增岗”,开发基层岗位,实现“有序吸纳”。近期,中组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通知》,鼓励高校毕业生围绕社区服务需

湖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第2期

湖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第2期 【编者按】 10月30日,省“三支一扶”工作检查调研组到赤壁市调研,发现赤壁市的“三支一扶”工作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待遇落实、基层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响良好。我们特约请赤壁市“三支一扶”办的同志介绍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供全省学习借鉴。希望全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吃透政策,加强协调,切实落实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各项待遇,为他们立足基层,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 赤壁市“三支一扶”工作做到“四到位” 今年是开展“三支一扶”工作的第一年。赤壁市共接收“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27名,其中:支教20名、支农4人、支医3人。在市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们认真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做到了4个到位。一是岗位到位。支教毕业生分配在各镇中心学校初中任教,支农毕业生分配在乡镇农技站工作,支医毕业生暂时安排在市直医院实习,1年后再下派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二是待遇到位。

市人事局按照政策及时为毕业生办理了转正定级,并适当高定工资等级。市财政局于9月份按核定的标准直接打入毕业生个人工资卡,核发到位。具体工资标准为:支教毕业生月工资1262.5元,其中基本工资831元(岗位工资590元、薪级工资165元、教龄津贴76元),各项津补贴431.5元;支农毕业生月工资工资1570元,其中基本工资710元(岗位工资590元,薪级工资120元),各项津补贴860元;支医毕业生月工资1615元(岗位工资590元,薪级工资165元),各项津补贴860元;三是保险到位。市教育局、农业局、卫生局按要求及时为毕业生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解决了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四是跟踪服务到位。市人才中心免费为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及相关服务,与毕业生保持联系,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回顾近一年的工作,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领导重视是关键 年初,市人事局收到省厅和咸宁市局关于开展“三支一扶”工作的文件后,及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要求相关部门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抓好岗位的征集上报,做好毕业生的报到接待,落实好毕业生的服务岗位、工资、住房、保险等后勤保障工

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松懈不动摇 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今天,教育部在这里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全面部署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蕙青同志宣读了《关于通报表扬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5个单位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别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几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早动手、早部署,切实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认真总结2009年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2010年的工作,我讲两个问题。 一、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地和各高校超常规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

数的继续增长。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并深入有关省市、高校视察,鼓励广大毕业生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发挥才干;要求各地和高校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掌握信息,疏通就业渠道,加强困难群体帮扶,使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年初,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大政策,推动各地和有关部门抓好政策落实。(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强力推动、全社会大力支持,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形成了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地党委、政府以空前力度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办文件的配套措施,全力抓好政策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关社会团体和用人单位主动出项目、出资金、出岗位,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教育系统勇挑重担、全力以赴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陈希同志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的工作要求,牵头制定出台了落实国办文件精神的19个文件,包括九大方面、70多条新的政策措施;与往年相比,今年出台的政策文件之多、涉及方面之宽、措施力度之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今年大学生就业困境尤其明显。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下面给大家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

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毕业生落实率:专科生最高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如果将上表中第1~6项均视 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83.1%。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落实率差异不大,都在80%以上。专科 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落实率高于女性。男性落实率为85.3%,女性为80.8%,两者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上,男 性高出4.8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89.4%;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86.5%;独立学院和民办 高校排第三,为80.6%;普通本科院校最低,为77.7%。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落实率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落实 率分别为85.9%、81.6%、78.4%。 起薪比较:科研单位最高 为了排除奇异值,调查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30000元之间的 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4187元。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2640元;本科生为4010元;硕士生为6363元;博士生为6753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4448元, 女性为3896元,两者相差553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211”(包括“985”)重点高校为5571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944元,高职院校 为2597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993元。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 5449元,东部地区为3401元,中部地区为2866元,西部地区为268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2.03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4721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360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 平均为306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909元和3247元。最高 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6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 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科研单位5407元;三资企业5329元;国有企业4801元;高等学校4404元;医疗卫生单位4056元;党政机 关3967;其他企业3889元;其他事业单位3740元;私营企业(民营、个体)3647元;中小学3422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8倍。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25.9%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3.6%的毕业生感到满意;19.0%的毕业生感到一般;1.2%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3%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和本科生,专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第二是西部地区;第三是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农村,在乡镇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 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国有企

山东省高校毕业生纸质就业协议书填写及网上注册录入相关问题

纸质就业协议书填写注意事项 纸质协议书(一式四份)填写一定要全面正规:封面左上角的“学号”要填写,“用人单位”栏要和内页中用人单位的公章一致; “培养方式”填统招 “学制”填全日制本科 “学历”填大学本科 “健康状况”填健康 “应聘意见”一般填同意到某某单位工作等等。“毕业生签字”一定要有。 “档案转寄单位地址及邮编”一栏不允许空白,如果单位不接收档案的,请如实填写“单位不予接受档案” “用人单位意见”一栏签章:可以使用人单位的人事章。 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一栏一定要填写,单位应该知道,或者网上可以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进行查询。 网上注册及录入相关问题 打开“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每一位毕业生都要在此注册。不管你是出国、考研、考公务员、将来不就业的等等都需要注册!注册成功以后,可以根据签订的

单位不同,进行以下操作: 1、签约省内单位的:可以进行网上签约的,网签成功后,用人单位将系统自动形成的就业协议书打印三份(尽量不要自己打印,那样打印出来的格式不正确),用人单位 盖章、毕业生签字后,用人单位、毕业生、辅导员处各存留一份。交给辅导员的那份一定要在左上角用铅笔注明学号。 签约省内单位,在网络未开通前没有进行网上签约的,已经签订纸质三方协议的,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所以不要认为省内单位只有纸质协议,没有网签,就可以随便签订其他单位!切切!往年因为学生私下签订2个单位而无法顺利取得派遣证从而无法顺利毕业的情况! 省内单位不能进行网签的,可以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范本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落款的为正规。后附)注意:劳动合同的起始日期一定是毕业年即2016年的7月份至2017年7月,至少签订一年以上,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否则无效。劳动合同封皮右上侧一定要写上“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应该知道,或者网上可以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进行查询 2、签约省外单位的:分为两种情况 一、省外正式就业:毕业生和单位签订“全国普通高 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单位接收毕业生档案的——如

关于进一步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最新)

关于进一步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 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人才强市”战略,争取5年留下(吸引)百万高校毕业生在xxx就业创业,着力打造创业创新人才新高地,全力推进大xxx建设,有力助推追赶超越发展,根据《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在xxx就业创业的意见》(市政办发〔xxx〕112号)、《xxx市人社局、财政局关于印发xxx 市进一步加快人才汇聚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拓展产业就业岗位。结合xxx区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就业机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拓展相关产业的就业规模,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支持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专项岗位对接活动,全方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二)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过渡性安置。当年新增管理类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安置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三)积极落实一次性见习留用补贴。凡考核合格,且每年接收就业见习人员50人以上、留用率不低于50%的见习基地,按留用人数对见习基地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见习留用补贴。 (四)加大社保补贴力度。xxx市行政区域户籍离校xxx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2年内在xxx区行政区域实现灵活就业的,在公共就

业和人才交流综合服务中心办理实名登记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后,可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具体操作细则按照《x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x市财政局关于印发〈xxx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及社保补贴操作细则〉的通知》(市人社函〔xxx〕354号)执行。 对各类小微企业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2/3,给予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不包含高校毕业生个人缴纳部分)。具体操作流程按照《xxx市x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xxx人社发〔xxx〕67号)执行。 (五)实施“3+N”就业促进计划。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管理,加强跟踪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至少提供1次免费求职推荐、1次职业指导、1次职业测评。区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综合服务中心根据高校毕业生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帮扶、组织见习、提供培训等多种方式扶持其实现就业。鼓励职业培训机构结合产业发展和高校毕业生需求,积极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项目,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参加职业培训的,按照现行政策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六)简化档案托管手续。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可在就业创业地或居住地自行选择档案托管机构,其档案由托管机构免费保管。区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综合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完善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实情况汇报1.

XX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市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技术特长,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使其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确保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现将我县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104人,落实就业99人,其中考取公务员1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4人、特岗教师22人、大学生村官1人、三支一扶招聘27人、事业单位培训实习3人、企业就业40人、自主创业1人、暂未就业5人(自愿暂不就业,就业率为95.1%。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措施 (一高度重视,安排部署到位。 我县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立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交流中心,具体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管理工作。依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开展求职登 记、档案托管、毕业生报到等环节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主动上门走访等方式,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状态、就业服务需求等情况,做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底子清、情况明。年初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坚持统筹协作,发挥优势的原则,形成人社部门主抓、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强化扶持,政策支持到位。

为了挖掘潜力,千方百计开发就业岗位,为具有创业愿望的各类人员创造创业和就业条件,我县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建立和完善《泾源县全民创业暂行办法》,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在政策、资金、技术、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劳动就业部门免费为其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工商部门免费办理各类证照,税务部门减免创业期间的各项税收,人社部门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托管,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围绕苗木、养殖业发展,对栽植苗木、发展养殖业、从事商贸经营的高校毕业生给予5-10万元贷款,目前,共为历届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4人720万元,其中:栽植苗木55人491亩,发展养殖业13人,从事商贸经营34人,从事其他经营22人。三是依托招商引资企业,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先后为宁夏恒辉实业公司推荐 6名、新世纪购物中心推荐5名、英顺房地产开发公司推荐3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强化培训,技能建设到位。 为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对“三支一扶”期满的75名高校毕业生进行免费创业能力培训,培训后有5名高校毕业生开始创业。同时,对历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优先、免费进行创业能力培训,积极落实后续支持服务,解决创业者创业期间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和本领。 (四强化政府引导,落实政府促进就业。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高度重视,积极协调,主要通过三支一扶、事业单位实习、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渠道落实就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摘要:阐述大学生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从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设置和学校职业指导等方面来引导大学生就业。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1毕业生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失衡 高校连年扩招造成高校毕业生大量过剩。从供给方面看,连年扩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招并不意味着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数目的同比增加;扩招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相当程度的结构性失业。 1.2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机会就少。其次,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使人与职匹配产生错位,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最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过程过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1.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 相当多的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 1.4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高校虽然在逐步建设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但因信息量小、时间滞后、地域性强等因素,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遴选的需求。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部门分割管理严重。虽然有网上招聘、求职等新的招聘形式,但多数仍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集市式”的现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有的毕业生要十几次或几十次奔波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寄送上千份材料,就业成本和难度加大。突破就业信息的地域局限,建立畅通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势在必行。 1.5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2.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创新思考 2.1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 。 高校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始终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学校各项工作中重要突出位置,落实“一把手工程”。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全力抓好、抓细、抓实。校、院系两级都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安排、精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

略论如何推动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精品文档

略论如何推动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基本上实行统招统分的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必须纳入国家的整体计划。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规模的“井喷式”增长,使全国人才供求形势发生了逆转,人才培养面临着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问题和挑战,而这一问题的显性表现就是高校学生的就业状况,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传统就业岗位的增长量远远滞后于毕业生总量增长。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困难 1.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矛盾。从目前高校毕业 生就业情况来看,存在着“有岗没人,有人没岗”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中缺乏对未来市场信息的科学论证和准确预测,在专业设置和教学理念上未能有效围绕市场来进行调适,没有找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甚至仅单纯满足于自身的师资条件,结果导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有效需求与高校的无效供给之间的矛盾。二是企业的有效需求与高校的过多供给之间的矛盾。这种人才供求结构性失衡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从根本上阻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2.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深入。职业指导的系统功能被忽视,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有经验的合格职业指导教师,职业指导缺乏规范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仍局限在择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的宣讲上,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机构与政府部门及社会上相关机构的联系不够密切,合作较少,各种信息交流不及时,致使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基本上流于形式。 3.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和信息渠道不畅通。20 世纪80 年代初期至90 年代初是我国人才市场的萌芽期,市场行为缺乏规范;十四大召开和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即1993 以后,人才市场才雏形初现,全面规划发展,开始在人才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虽然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但目前人才市场仍存在发育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未建立,人才供需主体不到位,仍存在一些户籍限制、档案限制以及部门分割、地方保护、部分服务项目垄断等非市场因素,导致人才市

关于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浅见

关于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 浅见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 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途径 一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一村一大”等公开招考就业;二是人才交流中心推荐就业;三是在外参加公司企业应聘就业;四是通过个人、合伙或入股创业实现就业。 人才服务机构服务情况 一是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二是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宣传手册》,开展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三是组织用人单位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类招聘活动;四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和档案管理服务;五是对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 二、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择业观念陈旧,与当前就业机制的转变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就业市场现实差距较大,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传统就业观念严重,就业期望值较高。一方面,多数毕业生都选择在城市就业,选择回生源地或农村就业的人数很少,城乡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

对薪金和职位要求较高,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实际工作能力弱,不随自己意愿的工作又不肯干,造成择业难的现状。 2.综合素质不高,个人修养偏低。近几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有不同侧重。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比较重视教学的质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培养,进入就业市场后显得茫然和无所适从。 3.团队合作适应性差,不适应当前用人单位的要求。如今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几个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况十分普遍。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部分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事情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去想。好与坏、是与非也往往以自己为标准。有的人表现得自私、自我,甚至是自我封闭,在集体中也不能很好的与大家合作。因此,不能适应团队生活的人也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独立能力不够,难以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家长带着子女回乡报到、参加招聘会,这种现象直接反映出目前有许多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 5.高校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大部分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岗位要求相差甚远。用人单位招聘,普遍要求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这样可节省培训成本。多数企业宁愿花高薪直接招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