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借鉴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借鉴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借鉴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借鉴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借鉴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表现现代理念传统图案的借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像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图案,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形成了中华民族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喜鹊与梅花象征“喜上眉梢”;莲花与鱼象征“年年有余”;牡丹与花瓶寓意“富贵平安”等。我们要从民族图案中挖掘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让学生从民间艺术中发掘优良基因,经过重新组合、嫁接、提炼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借鉴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表现现代理念

传统图案的借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像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图案,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形成了中华民族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喜鹊与梅花象征“喜上眉梢”;莲花与鱼象征“年年有余”;牡丹与花瓶寓意“富贵平安”等。我们要从民族图案中挖掘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让学生从民间艺术中发掘优良基因,经过重新组合、嫁接、提炼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

外来文化的借鉴:任何国家文化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形成的。如唐朝文化中就融进了许多西域文化,日本文化又与唐朝文化密不可分,古希腊文化又受到了古埃及文化的滋润……中国的设计要进入国外市场,就必须要了解各国的服饰图案的文化特色,与各国设计界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使用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表达现代的设计理念。

掌握与运用现代设计语言---整合民族文化

虽然人们一直在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口号,但随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单纯传统优秀文化,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高科技的发展,使中外古今世界各民族的多元化并存现象更加突出,各种冲突也日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对不同的问题、理念、知识及多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就成了我们出奇制胜的法宝。我们不仅要将多种多样的东西进行整合,而且还要将看似矛盾的东西进行整合。如牛顿就是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与培根的归纳法进行整合,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巨匠。

当今的服装设计也是如此。服装设计师们从世界各地服饰文化和姊妹艺术中吸取灵感,将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文化进行整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设计流派。如著名时装品牌迪奥和纪梵希的掌门人加里亚诺和麦克奎恩,他们都善于将世界各地的民族图案、古典装饰纹样,大胆地用在服装上,结合经典与荒诞,高贵与街头,通过各种面料以纯熟的现代技巧整合起来,演绎出另类的优雅与华丽,给高级时装注入了新的血液,让高级时装脱胎换骨,令整个时装界为之震撼。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1910403.html,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 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张靖. [2].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 《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田鹏颖. [3].《中国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体现. 《广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王凤祥.安维复. [4].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中国科技论坛》.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1期.牛冲槐.杨玲.芮雪琴. [5].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2期.周东娜. [6].中国传统文化对的影响. 《湖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胡艳辉. [7].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基于几组概念内涵的分析. 《湖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王增智. [8].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问题探析. 《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赵跃. [9].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德育思想析论. 《理论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8期.李华伟.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优秀范文5篇]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内容提要]:文化魅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前提和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后盾。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浪潮,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相结合,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发展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当代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 软实力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culture, the premise and source of a nation’s soft power, serves as an indispensable backup force in its peaceful rejuvenation. With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polar world, cultural soft power h 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a nation’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which, combined with its hard power in

economy and military, works as a strong for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is st ill in its infancy stag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ts long history and countles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works 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ust be utilized as a strategic tool in our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rillia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 soft power 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曾经说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1?。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多年漫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辉煌灿烂、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形态。在以往的漫长岁月中,传统文化经过历代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和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中不可替代的文化传统,并且深深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政府层面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视和倡导,学界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日趋深入,以及民间“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纷纷开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但一直以来,传统文化课程多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存在,或者渗透融合在语文、思品、历史等学科中,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2017 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出:“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这就为传统文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即稳步扎实地推进传统文化课程化建设,并为传统文化师资培育,特别是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出更高的 要求。 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建构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因为课程只有落实到课堂,被学生接受进而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才意味着课程建设的整体实现。 传统文化教育独有的特点,使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我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圣贤文化,强调以德为本、德智?p 修。孔子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告诫弟子学会做人比单纯学习知识更重要。但同时孔子也说: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牢记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根本目的,以德为先,率先垂范,从而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价值得以实现。其次,传统文化教育与生命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区别于西方式逻辑推理和外求实验法的,是一种‘内求法',是教师引领、学生同步在身心内部实践体悟,进而外显为用的路径。” [1] 这就需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走向生命的实践、心灵的实证,不断反求诸己、躬身践行,通过真切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成长,体会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与价值。最后,由于传统文化经历了近百年的断裂,当今社会存在对传统文化的不少误解和迷思,所以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恢复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课程是实现教育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教育健康、有效、持续地发展,有赖于课程体系的独立与完备。在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经验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教育行政层面的统一规划与推进,更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以适应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教师传统文化专业素养 所谓“素养”,是指个人为了发展成为一个健全个体,必须透过教育而学习获得的因应社会之复杂生活情境需求所不可欠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在其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复杂情境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识”“能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中文系参考书目

中文系专业课 全系必修: 现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版社 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大出版社 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1234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北大出版社 中文工具书北大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没有课本 论语论语译注杨伯峻 孟子孟子译注杨伯峻 中国古代文化吴小如北大出版社 文学原理董学文等北大出版社 文学专业必修: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原理乐黛云、陈跃红等北大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史北大出版社(书名貌似有出入,回去我给你看看)中国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北大出版社(书名貌似有出入,回去我给你看看)西方文学史没有课本 东方文学史没有课本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概论段宝林北大出版社 语言&文献专业必修(部分): 音韵学 文字学 训诂学 汉语史 版本学 目录学 汉语方言学

理论语言学 古文献学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 说明 (1)本书目由中文系各教研室提供,经系务会讨论通过,汇编而成。 (2)书目基本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应该拓展学习的专业读物,古今皆有,中外兼备。共282部,分为两类:一类是参考书目,对初学者有指导入门的意义。一类是必读书目。其中划“△”的为一般必读书目,划“○”号的是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的著作,不仅要读,还要求写读书笔记。 (2)各教研室可以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参考书目及一般必读书目作调整。 (3) 本阅读书目于2000年5月制定,于2007年9月修订。 中文系 二007年9月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类: △1、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中国哲学史简编冯友兰北大出版社1996 ○3、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4、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6 5、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许树安北大出版社1989 6、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大学出版社1963 △7、中国文学史社科院文研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8、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9、中国文学简史林庚北大出版社1995 10、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华书局1963

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土管1101 朱少春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假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6种。下面以这 6种主要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 (1)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关于春节的另一种说法是: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体现或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2)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原始观念文化 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这里的大自然主要指太阳、

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

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考研参考书籍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咖啡色书皮)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绿色书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版)》王瑞鸿,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 437 社会工作实务参考教材 《个案工作》许莉娅,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组工作》刘梦,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区工作》徐永祥,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行政》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关信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社会学调查方法》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中国社会出版社 考研访谈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自我介绍: 2017考研(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我本科是二本院校,考研共复习了5个月左右。

统招初试411分+复试292分。总成绩排名为本专业第三。下面分享一下关于择校、复习计划、参考书目和心得。 一、关于择校 在我们开始决定考研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好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那么关于择校,要考虑几点:学校的综合实力,招录比,地点,是否包住宿,奖助学金,个人情愫。毕竟考研你是想向更好的地方前进,那么关于你选择的学校可以优先985或211的,在去学校官网或贴吧,了解想考专业的招录比情况。地点还是推荐去一线城市,发展空间会大点。其他的无非就是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和人脉原因,总的去衡量出自己的目标学校。 二、复习计划分享 1.英语备考plan(英语二81分) 先是确定好适合自己的英语复习资料,切记同类型的辅导书不要重复买,比如考研单词书买一本就好,就是一本书反反复复背记,坚持到考前。然后你根据辅导书、练习题真题以及自己英语基础,对英语复习做一个大概的规划。人者各异,复习当中懂得适当调整。 参考书目: 视频:朱伟恋词17版、老蒋长难句语法、唐静翻译、考虫陈仲凯阅读、考虫新题型和完型、王江涛作文(我作文听得不多,主要是自己背,默写然后练习)。 用书:恋练有词+考虫1600词、张剑版真题(英语一2005年到2016年+英语二2007年到2016年)、有道词典(柯林斯)、王江涛英语二范文、朱伟小黄书、考虫考研真题大黑(英语二)+三套模拟卷。英语一主要就以近20年的真题复习就好。 大致过程: 考前我也查过大量前辈的经验贴,几乎都说英语最主要用真题来训练的,实践下来觉得完全可行。学英语就是背了忘忘了背,所以同一篇文章研究3遍都不为过。大家也可以多

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现实文化语境与必然发展趋势,当然也就是我国所处的现 实文化语境与面临的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并且暴露出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其她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政府定位不明确,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约文化发展;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而提升中国的文化力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障碍。一、中国传统文化非现代化的困境。1、中国传统文化储蕴了丰富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稳定而成熟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主题、思维方式乃至价值系统,从而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在于其普世性不足,需要作学理上的系统化、跨文化转化,挖掘提炼其普世价值。2、思维方式问题就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问题。就文化发展过程来瞧,西方文化中那种重视逻辑分析来观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表现得很不充分。中国古代传统的整体直观思维只就是一种素朴的辩证思维,具有直观性与模糊性,很难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这正就是造成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方法论原因。3、传统文化典籍中关于“民本”、“人本”思想原本就是异常丰富的。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民主传统,这就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禁锢,民主思想精华几近淹没殆尽了。另外,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集体主义主张对个体采取压抑手段,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主题之一,其所推崇的家族观念与家国同构观,对中国政治结构负向影响深远。 4、以德治天下,就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征。重视道德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崇尚道德使中国获得了“礼仪之邦”、“温文尔雅”的美誉。但就是,把人世的伦理道德原则绝对化则贬低了真理的意义,影响了自然界的科学探讨,妨碍了科技的发展。这种道德至上意识的结果使中国文化带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僵化性,而现代文化已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道德至上的观念,妨碍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5、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变革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非此即彼、非破即立、两极对立的简单的二元思维,没有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既妨碍了对传统文化较为冷静的反省与扬弃,又妨碍了对近代西方文化的合理吸收,使文化建设方向不明、方式不适,使得中国近代以来没有认真地组织一个完整系统的文化建设过程,文化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远未完成,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西方强势文化殖民化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困境。 三、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困境。文化认同的基础就是强大的文化力量。深厚的人文精神就是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或缺的品质,因为这种品质将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力量并形成文化认同的基础。文化要素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基本构成。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最核心问题之一就就是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的产生,这种危机的产生与西方中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过程直接相关。民族认同不仅仅有一种抵抗优势文化挤压的心理功能,更能为民族的发展方向与生活原则提供正当性依据。 四、经济贸易顺差大国与文化贸易逆差大国不均衡的困境。中国的快速增长可能使它被视为世界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经济体。然而,一个国家与民族强大与否,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新产品出口能力很弱。这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就是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领域存在逆差较大。二就是文化产品出口总量少,占全部出口额的比例低。面对中国经济过热的增长数据,“文化赤字”现象越发凸显。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除继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外,还要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潜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大力扶植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生产力;继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加强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亲与力与影响力等都就是可行性的路

传统文化素养作业

1.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考上者称为(),第三名叫作()。 A.进士榜眼 B.贡士探花 C.院士榜眼 D.进士探花 2.而立之年”指的是()岁。 A.20 B.30 C.40 D.50 3.“落雁”指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 A,杨玉环B,西施C,昭君D,貂蝉 4.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 A,宫、商、角、徵、羽B,青、黄、赤、白、黑C,仁、义、礼、智、信D,金、木、水、火、土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 A.中秋 B.端午 C.重阳 D.清明 6.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用于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的称谓是()。 A.金兰之交 B.刎颈之交 C.竹马之交 D.忘年之交 7.《论语》涉及了许多教育方面的朴素思想,如“学而时习之、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它主要记载了谁的言论()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8.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公元1989年即农历己巳年,据此推算,20年后应该是()。 A.农历己丑年 B.农历戊子年 C.农历丁亥年 D.农历庚寅年 9.“弱冠”指的是()。

A.男子12岁 B.女子12岁 C.男子20岁 D.女子20岁 10.望闻问切是我国古代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最先采用四诊法的是()。 A.华佗 B.孙思邈 C.张仲景 D.扁鹊 11.以下不属于“三山五岳”中的“三山”的是() A.安徽华山 B.陕西华山 C.江西庐山 D.浙江雁荡山 1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1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_中华文化素养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中华文化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一) 浩浩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璀璨的文化,试问当今学者,真正称得上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几人? 什么是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沧海桑田,朝代变迁所传承下来的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其包罗之广,其内涵之博大精深,任何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望其项背。 中国科学院士杨叔子教授在其《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的主题报告中,呼吁全社会注重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以确立责任感,完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并与科学精神相融合,实现人的高度完美和国家、民族的腾飞。 南怀瑾先生也曾大声疾呼:“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在今日世界的竞争与发展中,国人的当务之急是反求诸己--研究中国文化的精要。”

可见,众多的专家学者都意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作为国家教育部,也作出了相应的举措:推出了面貌焕然一新的高中语文教材,引人注目的是古诗文在新教材中的比例显著加大。以第一册为例,《高中语文(试验本)》阅读部分的古文名篇为12篇,占总量的一半,而《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第一册则全部为古诗文。从总体上看,古典诗文占全部教材总量的50%,中国现代文学占30%,外国文学占20%,这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而小学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积累运用,加入了歇后语、对联、谚语、古代诗词、寓言故事等的学习,每册书里面,要求背诵的篇目达10篇之多,而配套的故事,选自中国古今名家的作品也明显增多,在削弱政治性的同时,增加了人文的教育,呼唤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坐在原地不动,一本通书读到老,总是在经验上打转转,还是贪婪的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为我所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瑰宝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答案当然是后者。但是,纵观我们身边的同事们,是否真的行动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 ?参考书: ?石云涛主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10月 ?绪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第一节文化的概念 ?一、古今“文化”观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 ?相对于“文治教化”——“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说苑·指武》) ?cultura 拉丁文:耕种、居住、练习、敬神,陶冶性情,培养道德。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泰勒(Tylor, Edward Burnett)《原始文化》(1871年) ?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是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 ?——C·克鲁克洪《文化的概念》,《文化与个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特定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这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起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遗址的年代 ?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距今200万年; ?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距今约180万年; 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陕西蓝田人距今约115-110万年 北京周口店猿人距今约46万年; 北京山顶洞人距今约20-1万年 ?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遗址年代 (一)黄河流域文化区 ?仰韶文化距今6000多年前; (因最早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 ?仰韶文化的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 彩陶文化距今约5000年。 ?仰韶文化 ?黑陶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重要考古遗址及其年代

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在1990年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他指出,相对于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则是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二者结合组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的报道,由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内涵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即为软实力。相对于各种用实际数据表现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方面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而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不能充分转化成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文化赤字”;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这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和辽河、黑龙江流域都有先人的文化遗迹。而东北的红山文化和东南的河姆渡文化甚至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从秦皇嬴政在真正意义上统一中国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更加归一稳定地发展。不论是从汉代开始吸纳外来文化,接受外国学生,还是到唐宋时期鼎盛的中国文化使我们得到了“唐人”的称号,抑或是明清时期成熟的四大发明对外国人的影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是现在的日本,韩国,朝鲜等亚洲周边国家,乃至是欧洲的法国,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仍然遗留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不仅对邻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尽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当代也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为何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却始终不能出现一位诺贝尔奖得奖者,始终不能摆脱腐败,始终不能实现民主,始终不能成为当代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国? 拥有这五千年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国足以成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化大国,软实力更会令众多建立未超百年的西方发达国家汗颜。但现在我们最不能否认的,就是拥有这样深厚文化的中国,却仍被世界各国耻笑文化低下,软实力始终不堪入目。五千年的文明能令我们感到自豪,能令我们骄傲,但是更多的却是使我们过于自信,使我们过于安逸,缺少了一份必要的危难意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五千年的底蕴的确使我们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站在世界的上层;五千年的历史的确使我们能更容易地从战争和灾难的挫折中站起来,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进;五千年的沉淀的确使我们足以抗衡超级大国。但是,五千年的底蕴却满足得我们懒得再创造;五千年的历史却令我们扭曲地前进;五千年的沉淀更使我们变得自负,目中无人。 从小父母、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知足,做人方能快乐。但在文化领域,在软实力领域上就一定不能知足。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却是远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国的文化和软实力,对世界的客观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中国近年来GDP增长都处于高位水平,经济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高峰时期,国民口袋里钱多了,富有了。钱财物质得到满足后,人们都趋向于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可是大家都会发现,原来当我们一直沉浸在发展国家经济的同时,我们都学懂了一个字,“钱”。身家收入成为了饭前饭后的必聊话题,精神文明便因此在不知不觉间被磨灭的一干二净。也就是说,一个在古代拥有五千年文明的蛟龙,在当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和合”与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它和个人修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例如:孝亲尊师,尊老爱幼,慎独修身,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谦敬礼让,勤劳节俭等等,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通的,讲的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诸多元素之间的状态。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园融。 “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说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和合”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了――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天3 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

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个人修养的联系:“中庸”与修养 二是“中庸”,指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际和谐“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仁”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的方法原则。“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人我关系中,惟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想立足社会达到理想目标,同时也要使有关的人立足达到目标。在孔子看来,以爱人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即可融洽和谐;如果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人人爱人的基础上,那么社会自会太平。它提倡人与人相爱,尊重人的价值、同情人、帮助人,体现了古代的人道主义精神。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从《尚书》中最早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再到《礼记·礼运》中所强调的“十义”,既所谓“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从各种不同的

2020年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考试100答案

2020年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考试100答案 考试题目:共10题|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得分100分 1. 【单选题】夏商周时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在()。【10 分】 A. 黄河中下游 B. 长江中下游 C. 珠江领域 D. 长白山以北 正确答案:A 提交答案:A 2. 【单选题】《霓裳羽衣曲》从哪里传来()【10 分】 A. 荷兰 B. 雅典 C. 波斯 D. 印度 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 3. 【单选题】本课程认为,不应该过分强调对()的认知,应该让外国人从当代的视野中接受我国的文化。【10 分】 A. 语言文化 B. 传统文化 C. 民族文化

D. 世界文化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4.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三大发明来源于()。【10 分】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5. 【单选题】相对于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起到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10 分】 A. 文字 B. 非文字 C. 图像 D. 非图像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6. 【单选题】从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发展来看,()才能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持久生命力。【10 分】 A. 富强

C. 经济 D. 政治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7. 【单选题】对历史上美国在越南的战争造成重大影响的电影是()。【10 分】 A. 《拯救大兵瑞恩》 B. 《勇敢的心》 C. 《巴顿将军》 D. 《辛特勒的名单》 正确答案:C 提交答案:C 8. 【单选题】本课程认为,美国与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主要是因为()。【10 分】 A. 认识文化的历史节点不同 B. 国家的经济力量不同 C. 文化交流的途径不同 D. 文化活动的频度不同 正确答案:A 提交答案:A 9. 【单选题】中国最早的纸币是()【10 分】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 今天讲的是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当然就会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中不乏众多道德修养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的确在后世人的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当今的社会仍十分匮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不少人甚至将道德修养放置一边,不理不顾。这种现象令人深思。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对世界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也是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首先提到的是传统文化,然后就是加强道德修养。那么就咱们的传统文化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才是我们必须弘扬的传统文化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是先辈们留下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后世个人道德修养建设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仁者,爱人。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这道德修养包括爱己,爱人,爱国。一个自爱的人方可谈爱他人。爱己就要求我们十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建设。热爱生命,言行一致。而爱人则要求我们谦逊礼让,诚信待人,推己及人。爱亲人,爱朋友,爱同胞,乃至爱全人类。此谓博爱。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杜甫,他忧国忧民,他的诗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人民所承受的各种苦难,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大胆揭露社会弊端,从而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他的诗具有“诗史”的性质。他的爱是大爱,是博爱,是对广大人民的爱,这爱让人心生钦佩。最后是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转身毅然投入汨罗江,这爱国气势磅礴,这爱国可歌可泣。岳飞一首《满江红》,歌尽不少仁人志士心中所盼。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_贾磊磊

DOI:10.15981/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1910403.html,ki.dongyueluncong.2012.01.010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 贾磊磊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00) [摘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关系到国家文化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命题。在开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们在现实层面上也面临着如何制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问题。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五种 路径包括:一是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二是提高流行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构筑软实力传播的硬实力 平台,四是实现文化软实力的商业化输出,五是建构具有当代性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文化战略;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流行文化;文化“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12)01-0041-05 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指文化自身蕴涵的内在力量,而且还包括一种能够被他者的认同、被别人接受的文化思想。所以,文化软实力并不是一个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兑 现的文化力量。为此,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在理念上明 确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内涵,而且还需要我们在方法和路径上明确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策略。 一、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无论对于我们构筑国家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还是对于完善公共文化事业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时代命题。中国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 宝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冶炼它永远不可能“兑现”它的能量和价值。为此,传统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 现代性转化,经过创造性的开发,才能够实现它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进而言之,传统文化资源并不能直 接等同于文化软实力,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只属于过去,如果要让它所体现出文化软实力的当代价值,必须要跨越时间的屏障,经过能量的转化,才能够为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所以说,国家的文化软 实力并不是一种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能量转化、并且 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实现的文化力量。 在文化产业迅速勃兴的时代,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内容的急剧增量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面向异彩纷呈的现实生活寻找创意灵感之外,也必然转向传统文化寻找可以利用 的创意资源。为此,我们电影、电视剧、动漫都面临着如何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 现代性转化的现实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跨越千年的时光隧道直接进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它的现代性转化不是靠我们去教孩子背诵几句古代圣贤的格言,也不是靠我们复制一批传统文化的经典就能够奏效。它要靠我们对 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提升。这种创造性的提升既包括对传统物质传播媒介的升级换代,如用活动影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批准号为08&ZD056)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贾磊磊,男,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