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完整版)幼儿园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隔离措施 (一)、消毒隔离: 1、有专用保健室、观察室,保健用品专用。 2、幼儿园内的餐具、毛巾、玩具、便器和室内空气等必须按"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3、幼儿园内的儿童活动室、卧室、厕所、营养室、隔离室、观察室,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每日一次预防性消毒。 4、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或在医学观察期间,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消毒隔离常规"要求进行。 5、幼儿一人一巾一杯一餐具,一用一消毒,大便便盆亦一用一消毒。 6、幼儿园的环境、物体表面、空气等消毒均应符合卫生标准。 (二)、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后方可回园。 2、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 3、控制传染源 (1)、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病人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人,及时登记上报。病源携带者亦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2)、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适当管理,在观察期内不并班、

不升班、不收新生、不转园。 4、切断传播途径 (1)、配合防疫部门对托幼机构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2、)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以预防虫媒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 5、保护易感儿童 (1)、掌握易感儿名单,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2)、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强户外锻炼,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晨光幼儿园 2016年12月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表 病名病人隔离期限接触者应隔离/观察期限依据 麻疹隔离至出疹后5 天,伴呼吸道并 发症隔离至出疹后10天。 易感者医学观察21 天。传染病学(第七版) 流行性感冒病人隔离至症状消失,或隔离时 间不少于1 周。 接触者进行观察,不需隔离, 疫情的追踪应至少持续到事 件结束后一周。 传染病学(第七版) 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 消失48 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 议,患者可正常上课或上班。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 情处置指南(2012 年版) 甲型H1N1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 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 至体温正常后2天 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 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 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 四川省甲型H1N1流 感预防控制实施细 则 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 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 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 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 医学观察期限为7天,指与 病例或其分泌物等最后一次 接触之日算起顺延至第7天 结束。 甲型H1N1流感轻症 患者居家隔离治疗 管理方案(试行版) 甲型H1N1流感病例 密切接触者居家医 学观察管理方案(试 行)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 例,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 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 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 构相关证明。住院患者须出具出 院证据。 原则上不医学观察学校甲型H1 N1流感 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 情,病人隔离同上。另:学校有 停课标准。 H7N9禽流感隔离治疗,无人间传播证据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 暴露或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 护的接触后7天。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流行性腮腺 炎隔离患者直至腮肿消退,至少隔 离14 天,最长隔离期不超过病 后21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5天。传染病学(第七版) 甲型病毒性 肝炎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21 天。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45 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脊髓灰质炎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 20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细菌性痢疾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大便培 养2-3次阴性。 接触者观察7天。传染病学(第七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 天,不少 于病后7 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 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百日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 后40天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21天。传染病学(第七版)

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

. 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 染 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 一、传染病病室消毒隔离要求 1(传染病人应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抹布等。 2(传染病区内有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 3(传染病区使用的票证、检查单、病人用物及其它用物均要消毒后才能送出病区。4(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空针、输液器等应集中送焚烧处理。 5(注射、输血、输液器具使用后,要先浸泡消毒,再送供应室处理。 6(各类病人在各自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严格探视和陪伴制度。 二、各种污染对象的常规消毒方法 1(地面、墙壁、门窗: 对有细菌繁殖体和病毒污染,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ml/㎡,水泥墙、石灰墙、木板墙为100ml/㎡,对上述各种墙壁喷洒的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50-300 ml/㎡,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对上述各种方式的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 0分钟。 2.空气: 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 33 ),对细菌芽脆的污染每立方米用溶液337ml (lg/ m)20ml (3g/m,放置1 / 4 . 陶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32%过氧乙3 30-60分钟。酸溶液(8g/m)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 3.衣服、被褥分钟,或用被细菌繁殖体和病毒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不耐热分钟;250-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用的毛巾、毛毯、被子、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时,将要7 ml(lg/m):过氧乙酸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对细菌芽胞的污染也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和分泌物4.有效氯消毒剂溶20000mg/L可加漂白粉50g或对稀薄的排泄物,每1000mg/L1.5g或次氯酸钙加入漂白粉5g2小时;对无粪的尿液,每1000 ml液,搅匀放置小时。对成形粪便不宜直接使2100ml混匀,放置或10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有效氯消毒或50000mg/L漂白粉乳液(含有效氯5%)用含氯消毒干粉消毒。可用20% 2小时。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剂溶液2: 餐具5.过氧乙酸溶0.5%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 0分钟。也可用首选煮沸消毒15-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液浸泡30 6.食物分钟,病人的剩余饭过氧乙酸消毒溶液浸泡10瓜果、蔬菜类可用0. 2-0. 5%有效氯消毒剂溶5000 mg/L分钟,或用20%漂白粉乳剂,或菜再食用,要煮沸30 2液浸泡消毒小时后处理。 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30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漂白粉澄清液或可用2%0.5% 容器,以使内外都达到消毒目的。2 / 4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54748

传染病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等。接触传染病病人要带口罩。 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三、各种表面消毒: 1、地面和墙面:无明显污染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地1~2次/日,被病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肝炎病毒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0.2%过氧乙酸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后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于30分钟后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1次/日。被病原菌、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3、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每天用清洁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被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被污染时立即更换。床垫、枕心、毛毯、棉被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用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cm2的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分钟。照射时用屏风隔离以免伤害同室病人;也可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 四、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带手套,每接触一个病

人要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水洗手。 五、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先以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清洗凉干。耐高温的进行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消毒剂中30~45分钟,清洗干燥密闭保存备用。 六、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3天。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七、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霍乱等甲、乙类传染病及时网络报告,并转传染病房隔离治疗。 八、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出院,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治疗不得少于七天。带病菌按病人隔离治疗五琦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九、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五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粪检,每日一次,连续二次阴性后,可解除医学观察。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59352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病区环境 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肝炎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收治。 门诊部:工作人员应有各自出入口。设专用挂号、收款、化验、X线、取药、治疗等科室。 病区:应设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包括更衣、淋浴)。病房要分设小病室,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建筑,内设卫生间及防护门。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轻病人)。病区内需设专用消毒间。 其他:如洗衣房、消毒供应室均应有符合隔离的建筑,还应有必要的消毒设施,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隔离区的划分: 门诊、病区等单位均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清洁区:即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如工作人员更衣室、休息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 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人间接轻度污染的地方,如医护办公室、走廊、化验室等。 污染区: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地面等。 隔离设备 隔离标记(严格隔离:黄色标记图案;接触隔离:橙色标记图案;呼吸道隔离:蓝色标记图案;结核菌隔离:灰色标记图案;肠道隔离:棕色标记图案;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记图案;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记图案)。 隔离衣、衣架。 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洗手方法、避污纸等。

感染患者的用物与传染患者用物分开,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疗盘、听诊器等,病人用后的物品单独处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内放一盆0.05%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换一次,并挂有隔离衣,每日更换一次。 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空气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 扫床应湿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备用。治疗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病员消毒隔离制度 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 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尽量控制不让家属陪伴及探视。特殊病情危重的患者,经医务人员允许可以陪伴,但必须遵守医院隔离规定。出院时必须经适当的卫生消毒。 三、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半污染区工作时,需穿工作服,隔离衣、鞋、戴帽子、口罩,接触病人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更换床单,收污染被服,打扫卫生,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并彻底清洗。勤剪指甲。严格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接触不同病种病人须更换隔离衣,穿隔离衣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操作前后一定要流水洗手。不得穿工作服进入值班室休息。 进行护理、治疗操作时做到先感染后传染。 污染的手不得触及清洁物品,如有可疑必须重新消毒方可使用。 病人所接触的一切用物应相对固定,必要时专用,如体温计,可用含有效氯0.5%~1%的消毒剂浸泡。如不经消毒处理,不可给他人应用。 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集中处理。 用过的物品、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定点存放,传染病人的布类必须先消毒,再送洗。 防止和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等标本有直接接触的机会。盛放标本的容器必须坚

传染病消毒隔离技术方案

传染病消毒隔离技术方案 一、消毒隔离原则 (一)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一是熟悉科学的消毒原理,家庭成员间交流传播消毒知识。二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相互督促,相互检查。三是制订家庭防病预案,把住病从口入关,尤其注意勤洗手、会洗手。 (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措施,对接诊的门诊、病房等场所以及相关用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引导住院病人、陪护人员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等做好个人疾病预防,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三)托幼、学校等机构要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餐桌、楼层扶梯等)、游乐设施、食饮具、寝具及书本等要做重点清洁消毒。清洁消毒后的物品尽可能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晾晒。 (四)家庭消毒。一是家里没有病人,本地没有发生流行,对于居住的环境、居室里的空气,以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处理,没有必要每天进行消毒。二是家里虽然没有病人,但本地已经有疫情,家庭成员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此时需要进行预防性消毒,例如用消毒剂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常开窗通风等,采取适当消毒措施。三是病家消毒。本地流行时,家庭已经有病人,或者有病人进入家庭,按疫点消毒要求处理,由专业人员实施。 (五)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疫点疫区现场消毒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及时有效地的进行,应避免盲目消毒,防止过度消毒,尽可能采取无害化处理,能采取物理方法达到消毒效果的不必采用化学方法。 二、疫点消毒隔离处理原则 (一)疫点的随时消毒(填写附录1) 1、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三分开”是指: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②分饮食;③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是指:①消毒排泄物(粪便); ②消毒生活用具;③消毒双手;④消毒衣服、被单;⑤消毒患者居室;⑥消毒生活污水、污物。 2、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外,应做好病人陪伴和护理人员的卫生防护,护理病人后,应消毒双手。 (二)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剂时,须戴防护眼镜。 2. 消毒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划定疫点、疫区,迅速对疫情消毒、隔离做出初步评估。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综述

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遵循预防为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做好常见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各班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健康。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3)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2、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3、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食堂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制度,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食堂管理者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校医、教育处。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4、有计划的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5、合理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注意劳逸结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

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6、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7、加强部门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8、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1、班主任要按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午检和报告,宿舍管理老师坚持对住宿生晚上回宿舍检查和报告,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并把检查结果记入班主任日志和值班记录。 2、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1名高烧学生或者1天内有3个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及电话询问请假学生发现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执行"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学校校医应当在24小时内向上级机关报告。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教育处,学校校医应当在24小时内向上级机关报告。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docx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十六、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有效氯 20%的含氯消毒剂各浓度配比及使用方法 配比浓度消毒对象消毒方法作用时间备注 浸泡消毒后用自来水 含有效氯(1)餐具用后彻底清洗去污冲洗去除残留消毒 30min 250mg/L 后剂,存放在清洁密闭 容器内备用。 (1:800) (2)扫床抹布湿扫后 浸泡消毒后清洗干 30min

常见传染病与及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

XX人民医院 常见传染病与及多重耐药菌预防隔离措施 一、隔离原则 1、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2、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3、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4、受条件限制的科室,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 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 1、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2、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3、应严格空气消毒。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使用。 四、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 1、遵循隔离原则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医院)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医院) 篇一 一、病区环境: (一)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肝炎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收治。 1、门诊部:工作人员应有各自出入口。设专用挂号、收款、化验、X线、取药、治疗等科室。 2、病区:应设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包括更衣、淋浴)。病房要分设小病室,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建筑,内设卫生间及防护门。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轻病人)。病区内需设专用消毒间。 3、其他:如洗衣房、消毒供应室均应有符合隔离的建筑,还应有必要的消毒设施,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二)隔离区的划分: 门诊、病区等单位均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清洁区:即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如工作人员更衣室、休息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 2、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人间接轻度污染的地方,如医护办公室、走廊、化验室等。 3、污染区: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地面等。 (三)隔离设备 1、隔离标记(严格隔离:黄色标记图案;接触隔离:橙色标记图案;呼吸道隔离:蓝色标记图案;结核菌隔离:灰色标记图案;肠道隔离:棕色标记图案;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记图案;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记图案)。

2、隔离衣、衣架。 3、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4、洗手方法、避污纸等。 (四)感染患者的用物与传染患者用物分开,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疗盘、听诊器等,病人用后的物品单独处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内放一盆0.05%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换一次,并挂有隔离衣,每日更换一次。 (五)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空气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 (六)扫床应湿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备用。治疗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病员消毒隔离制度 1、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 2、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3、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尽量控制不让家属陪伴及探视。特殊病情危重的患者,经医务人员允许可以陪伴,但必须遵守医院隔离规定。出院时必须经适当的卫生消毒。 三、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半污染区工作时,需穿工作服,隔离衣、鞋、戴帽子、口罩,接触病人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更换床单,收污染被服,打扫卫生,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并彻底清洗。勤剪指甲。严格无菌操作。 2、医护人员接触不同病种病人须更换隔离衣,穿隔离衣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操作前后一定要流水洗手。不得穿工作服进入值班室休息。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柳树镇第三中心小学校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二、流感 (一)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二)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浑身酸疼无力;怕冷;多伴有呼吸系统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和干咳。 流感也可能引起腹泻和呕吐。流感还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三)流感的潜伏期有什么特点? 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为2天。成人流感发病前一天和发病后一周左右都可以传染,儿童流感传染性更强,最长发病后10天仍有传染性。 (四)流感的传染源有哪些? 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隐性感染者排病毒的数量较少而时间短,故传染意义不大。 (五)流感是怎样传播的?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流感病毒存在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和打喷囔等方式喷出飞沫,散布在空气中,被易感人群吸入到呼吸道里,则侵入其上皮细胞中,使其坏死、脱落,引起发病。另外流感还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帕或衣物传播。 (六)流感的并发症有哪些? 流感并发症有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心包炎,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可因流感引起严重并发症而入院,甚至死亡。 (七)预防流感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知识培训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知识培训 一、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它是由于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而造成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流行性;疾病发展具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和慢性期等规律性;有免疫性。 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和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整体中的某个人)。各种传染病病原体都以一定的方式,经过一定的部位而侵入机体组织,不同类的传染病它们的病原体从机体内排出的途径、排出的方式和进入机体的部位均不同。 二、消毒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也未发现传染病的情况下,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称为预防性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污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称为疫源地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法(机械消毒法有一定的除菌作用。常用的有冲洗、擦抹、刷除等。为加强除菌效果,常在清除操作中使用表面活性剂。机械清除物体表面微生物,可结合日常卫生清扫工作进行。清扫时,为防止微生物随尘土飞扬,以湿性清扫法为宜。通风是对空气

中微生物进行稀释、消除。自然通风是一种最为简便、经济的空气消毒方法。 室内空气受到污染,打开门窗通风,即使在无风时,1-2 小时也可达到无害化。):如冲洗、过滤、通风和抖动等; 2、阳光紫外线消毒法:一般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如衣服、被褥等曝晒于阳光下; 3、焚烧消毒法(凡价值不高而又可燃烧的物品用火焚烧是最彻底的消毒方法): 用于无用的衣物、纸张、垃圾、受污染的杂草及尸体的处理。病人呕吐物污染的局部地面,可铺上草、锯末等进行焚烧消毒; 4、煮沸消毒法:将煮不坏的被污染物品放入锅内,加水浸没物品,烧开后煮 15-30分钟,可杀灭大多数的病原体; 5、空气消毒机消毒和紫外线灯消毒。 紫外线照射对细菌、病毒、真菌、芽胞、衣原体等均具有杀灭作用,其杀灭微 生物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光化学转变作用诱发微生物遗传物质(DNA或RNA)的突变, 使微生物DNA失去转化能力而死亡。由于紫外线消毒作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微生物因素(如微生物类型、数量、悬浮类型、生长周期、修复过程等)、有机物质、温度、湿度、波长、消毒对象等因素,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灯管表面应经常(一般每2周左右1次)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 与油垢,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2.紫外线肉眼不可见,灯管放射出的兰色光线并不代表紫外线强度。有条件者 应定期测量灯管的输出强度;没有条件的可逐日记录使用时间,以便判断是否达到 使用期限。 3.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中不应有灰尘或水雾,温度保持在 20~C以上,相对湿度不宜超过40-60%。 4.不透紫外线表面(如纸、布等),只有直接照射的一面才能达到消毒目的,因 而

学校与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标准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标准 疾病种类病名临床表现潜伏期传染期休假建议停课标准停课时间 流感发热(≥ 38℃)、头痛、鼻塞、流1-7 天成人病后3-5 天, 症状消失后 2天 (1 周) 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 7天涕、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 1-3 天多见)幼儿可达7 天总数比例≥ 30% 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及眼 6-21天,平均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 麻疹结合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出疹前后 4 天出疹后 5天21天 10天左右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 Koplik 氏斑)、皮肤斑丘疹 头脸部、躯干、四肢出现皮疹(斑出疹前 5 天(一般 至全部水疱干燥结痂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水痘疹、丘疹、疱疹、结痂),发热、12-21 天1-2 天)至所有水疱21天 (2 周)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乏力结痂期间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 14-25天,平均出现症状前 7 天至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流行性腮腺炎腺肿胀、疼痛,发热、头痛、乏力、发病后9 天25 天 18天发病后 9天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食欲不振 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流行性突发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1-7天,一般症状消失后 3 天(一般 发病后 7 天内或经卫计和教育部门7 天脑脊髓膜炎颈项强直、畏光2-3天不少于发病后7 天) 进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风疹发热 1-2 天后,全身皮肤出现淡红14-21天,平均出疹前 7 天至后 4 出疹次日起计7 天 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 21天色充血性斑丘疹18天天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持续性发热、咳嗽、痰中带血、疲 尚未明确,感 痰中检测出结核杆遵结核病收治医院的 结核病染后,终身潜————倦、消瘦、盗汗菌阳性者医嘱 伏 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1-7天,一般发病前 1 天至发病 自治疗之日起计不少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 猩红热高峰期传染性最7 天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2-3天于 7 天总数比例≥ 30% 强,一般为 7 天 手足口病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臀部 2-10天,平均发病后一周内传染直至所有疱疹变干,一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 (疱疹性咽峡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发热、咳或经卫计和教育部门10天 3-5天性最强般需要 2周 炎)嗽、食欲不振等进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消化道诺如病毒腹泻(次数≥ 3 次 / 天),伴性状改 12-72小时,平发病至无症状后3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 变(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症状消失后 3 天 3 天 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均 24-48 小时天总数比例≥ 30%便),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 痢疾起病急,畏寒、寒战伴高热、腹痛、 数小时 -7 天,发病期间传染性最至症状消失,至少粪便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 腹泻和里急后重,每日排便10-207天 (细菌性)一般 1-4 天强培养连续两次阴性行风险评估后判定次,呈脓血便或黏液便 蚊媒传播传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头痛、呕吐、昏睡、痉挛等4-21天,多为 发热期具传染性隔离至体温正常 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 30天 病10-14天行风险评估后判定 其他急性出血性眼红、泪水增多、不正常分泌,伴 一般 1-2 天发病后至少 4 天 至眼睛无异常分泌物,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 2天结膜炎眼睛痕痒一般 10天总数比例≥ 30%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等 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腮、流脑等 1.流行性感冒 2.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的高热(>38.5℃) 、全身酸痛、咽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减少。 诊断:未流行时,散发病例不易诊断;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的相似患者,结合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可基本诊断 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 2.水痘 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通过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疱疹(初期为红斑丘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加强水痘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14天。 3.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 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1-2日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使下颌骨边缘不清。 最佳的预防措施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流腮疫苗。加强流腮病人的隔离,隔离至发病后21天。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其中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出现柯氏斑为特征。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5、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完整版)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 第一节传染病消毒隔离防护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它是由于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而造成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①有病原体;②有传染性;③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流行性;④疾病发展具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和慢性期等规律性;⑤有免疫性。 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和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整体中的某个人)。各种传染病病原体都以一定的方式,经过一定的部位而侵入机体组织,不同类的传染病它们的病原体从机体内排出的途径、排出的方式和进入机体的部位均不同。 二、消毒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也未发现传染病的情况下,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称为预防性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污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称为疫源地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机械消毒法(机械消毒法有一定的除菌作用。常用的有冲洗、擦抹、刷

除等。为加强除菌效果,常在清除操作中使用表面活性剂。机械清除物体表面微生物,可结合日常卫生清扫工作进行。清扫时,为防止微生物随尘土飞扬,以湿性清扫法为宜。通风是对空气中微生物进行稀释、消除。自然通风是一种最为简便、经济的空气消毒方法。室内空气受到污染,打开门窗通风,即使在无风时,1-2 小时也可达到无害化。):如冲洗、过滤、通风和抖动等; 2、阳光紫外线消毒法:一般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如衣服、被褥等曝晒于阳光下; 3、焚烧消毒法(凡价值不高而又可燃烧的物品用火焚烧是最彻底的消毒方法):用于无用的衣物、纸张、垃圾、受污染的杂草及尸体的处理。病人呕吐物污染的局部地面,可铺上草、锯末等进行焚烧消毒; 4、煮沸消毒法:将煮不坏的被污染物品放入锅内,加水浸没物品,烧开后煮15-30分钟,可杀灭大多数的病原体; 5、空气消毒机消毒和紫外线灯消毒。 紫外线照射对细菌、病毒、真菌、芽胞、衣原体等均具有杀灭作用,其杀灭微生物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光化学转变作用诱发微生物遗传物质(DNA或RNA)的突变,使微生物DNA失去转化能力而死亡。由于紫外线消毒作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微生物因素(如微生物类型、数量、悬浮类型、生长周期、修复过程等)、有机物质、温度、湿度、波长、消毒对象等因素,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灯管表面应经常(一般每2周左右1次)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与油垢,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2.紫外线肉眼不可见,灯管放射出的兰色光线并不代表紫外线强度。有条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疾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隔离预防 空气飞沫接 触 生物媒介 口罩 帽 子 手套 防 护 镜 隔 离 衣 防 护 服 鞋 套 病毒性肝炎甲 戊 型 潜伏末期和急性期+ ±±++ 乙丙 丁型 急慢期和病毒携带者# ±±+ 麻疹麻疹患者++++++++ 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脊髓灰质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苍蝇和蟑 螂 ++++ 流行性出血 热啮齿类动物猫、猪、狗 家兔 +++ +++±± 狂犬病患病或隐性感染的犬、猫、 家畜和野兽+ +++±+ 伤寒、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霍乱患者和带菌者++++++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 白喉患者、恢复期和健康带菌者+++++++ 百日咳患者+++±+ 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 流脑患者和脑膜炎双球菌 携带者 +++ +++±+ 鼠疫肺鼠 疫 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 类动物和患者 +++鼠瘙 +++±+腺鼠 疫 感染了鼠疫杆菌的啮齿类 动物和患者 +鼠瘙 ±±+±+炭疽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患者+++++±+ 流行性感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肺结核开放性肺结核++++++±+ SARS 患者++++++±++HIV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者●++ 淋病淋球菌感染者■++ 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禽、健康带毒的禽++ +++±++ 注:1、在传播途径中“+”指其中传播途径之一,“++”指主要传播途径。 2、在隔离预防中“+”为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为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3、“●”为性传播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222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宿舍等。接触传染病病人要带口罩。 二、空气消毒: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三、各种表面消毒: 1、地面和墙面:无明显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1-2次/日,被病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肝炎病毒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漆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0.2%过氧乙酸喷洒表面充分作用于约5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后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于30分钟后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1次/日。被病原菌、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3、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每天用清洁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一次,被污染时立即更换。床垫、枕心、毛毯、棉袄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用照射强度不低于70UM/CM2的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分钟。照射时用屏风隔离以免伤害同室病人;也可用床单臭氧消毒器消毒。 四、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带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水洗手。

五、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先以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清洗凉干。耐高温进行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再次浸泡在1000-2000MG/L的消毒剂中30-45分钟,清洗干燥密闭保存备用。 六、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3天。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七、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霍乱等甲、乙类传染病及时网络报告,并转科、转院隔离治疗。 八、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出院,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治疗不得少于七天。带病菌按病人隔离治疗五天后,大便培养连续二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九、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五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粪检,每日一次,连续阴性后,可解除医学观察。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