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2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2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2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2

L F

E

H

F

G

E

C

G

图2

F

H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一、单动点问题

小菜一碟:如图 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点 M 在边 DC 上,且 DM=1,N 为对角线 AC 上任意一点,则 DN+MN 的最小值为

(10 年房ft 二模压轴)25. (1)如图 1,已知矩形 ABCD 中,点 E 是 BC 上的一动点,过点 E

D

A

D

A

D

B

C

B

B

C

图1

图3

作 EF ⊥BD 于点 F ,EG ⊥AC 于点 G ,CH ⊥BD 于点 H ,试证明 CH=EF+EG;

(2) 若点 E 在BC的延长线上,如图 2,过点 E 作 EF ⊥BD 于点 F ,EG ⊥AC 的延长线于点 G ,CH ⊥BD 于点 H , 则 EF 、EG 、CH 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3) 如图 3,BD 是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L 在 BD 上,且 BL=BC, 连结 CL ,点 E 是 CL 上任一点, EF ⊥BD 于点 F ,EG ⊥BC 于点 G ,猜想 EF 、EG 、BD 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4) 观察图 1、图 2、图 3 的特性,请你根据这一特性构造一个图形, 使它仍然具有 EF 、EG 、CH 这样的线段,并满足(1)或(2)的结论,写出相关题设的条件和结论.

D F 图 2

F

D

D F F

D

1.(2009 临沂 2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 1,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点 E 是边 BC 的中点. ∠AEF = 90 ,且 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 CF 于点 F ,求证:AE=EF .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 AB 的中点 M ,连接 ME ,则 AM=EC ,易证 △≌AM △E ECF ,所以 AE = EF .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 小颖提出:如图 2,如果把“点 E 是边 BC 的中点”改为“点 E 是边 BC 上(除 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 小华提出:如图 3,点 E 是 BC 的延长线上(除 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

“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解:(1)正确. A

证明:在 AB 上取一点 M ,使 AM = EC ,连接 ME . A

∴ BM = BE .∴∠BME = 45° ,∴∠AME = 135° . M CF 是外角平分线,∴∠DCF = 45° ,∴∠ECF = 135° . ∴∠AME = ∠ECF . B ∠AEB + ∠BAE = 90° , ∠AEB + ∠CEF = 90° , E C G B E C G

图 1 A ∴ ∠BAE = ∠CEF . (2)正确.

∴△≌A M △E BCF (ASA ). ∴ AE = EF . 证明:在 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N .使 AN = CE ,连接 NE . B E C

G

∴ BN = BE . ∴∠N = ∠PCE = 45° .

N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AD ∥ BE . A

A

∴∠DAE = ∠BEA . ∴∠NAE = ∠CEF . ∴△≌A N △E ECF (ASA ). ∴ AE = EF .

B

C E G

B

C E G

图 3

2.(2009 年江西中考题 25)如图 1,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D //BC ,E 是 AB 的中点,过点 E 作 EF //BC 交 CD 于点 F ,AB =4,BC =6,∠B =60°.

(1) 求点 E 到 BC 的距离; (2) 点 P 为线段 EF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 PM ⊥EF 交 BC 于 M ,过 M 作 MN //AB 交折线 ADC 于 N ,连结 PN ,设 EP =x .

①当点 N 在线段 AD 上时(如图 2),△PM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 N 在线段 DC 上时(如图 3),是否存在点 P ,使△P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D F

3

3

3

3 7

3 7

1

图1 图2 图3

思路点拨

1.先解读这个题目的背景图,等腰梯形ABCD 的中位线EF=4,这是x 的变化范围.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AD 与EF、EF 与BC 间的距离相等.

2.当点N 在线段AD 上时,△PMN 中PM 和MN 的长保持不变是显然的,求证PN 的长是关键.图形中包含了许多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理顺线条的关系很重要.

3.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PMN,三种情况各具特殊性,灵活运用几何性质解题.

满分解答

(1)如图4,过点E 作EG⊥BC 于G.

在Rt△BEG 中,BE =AB = 2 ,∠B=60°,

2

所以BG =BE ? cos 60?= 1,EG =BE ?sin 60?=.

所以点E 到BC 的距离为.

(2)因为AD//EF//BC,E 是AB 的中点,所以F 是D C 的中

点.因此EF 是梯形ABCD 的中位线,EF=4.

①如图4,当点N 在线段AD 上时,△PMN 的形状不是否发生改

变.过点N 作NH⊥EF 于H,设PH 与NM 交于点Q.

在矩形EGMP 中,EP=GM=x,PM=EG=

在平行四边形BMQE 中,BM=EQ=1+x.

所以BG=PQ=1.

因为PM 与NH 平行且相等,所以PH 与NM 互相平分,PH=2PQ=

2.在Rt△PNH 中,NH=,PH=2,所以PN

=.

在平行四边形ABMN 中,MN=AB=4.

因此△PMN 的周长为++4.

图4 图5

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时,△CMN 恒为等边三角形.

如图5,当PM=PN 时,△PMC 与△PNC 关于直线PC 对称,点P 在∠DCB 的平分线

上.在Rt△PCM 中,PM=,∠PCM=30°,所以MC=3.

3 3

3

3

3(6 -m)

3

此时M、P 分别为BC、EF 的中点,x=2.

如图6,当MP=MN 时,MP=MN=MC=,x=GM=GC-MC=5-

.如图7,当NP=NM 时,

∠NMP=∠NPM=30°,所以∠PNM=120°.

又因为∠FNM=120°,所以P 与F 重

合.此时x=4.

综上所述,当x=2 或4 或5-时,△PMN 为等腰三角形.

考点伸展

图6 图7 图8

第(2)②题求等腰三角形PMN 可以这样解:

如图8,以B 为原点,直线BC 为x 轴建立坐标系,设点M 的坐标为(m,0),那么点P 的坐标为

m + 6

(m,),MN=MC=6-m,点N 的坐标为(,).

2 2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N 2=m2- 9m + 21 .

当PM=PN 时,m2- 9m + 21 = 9 ,解得m = 3 或m = 6 .此时x = 2 .

当MP=MN 时,6 -m = ,解得m = 6 - ,此时x = 5 -.

当NP=NM 时,m2- 9m + 21 = (6 -m)2,解得m = 5 ,此时x = 4 .

二、双动点问题

例:如图1,梯形ABCD 中,AD∥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

P 从A 开始沿AD 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C 开始沿CB 向点B 以2 cm/秒的速度

移动,如果P,Q 分别从A,C 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 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

33

D

Q

1、(2012 贵州遵义 12 分)如图,△ABC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P 是 AC 边上一动点,由 A 向 C 运动 (与 A 、C 不重合),Q 是 CB 延长线上一点,与点 P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 B 向 CB 延长线方向运动(Q 不与 B 重合),过 P 作 PE⊥AB 于 E ,连接 PQ 交 AB 于 D .

(1) 当∠BQD=30°时,求 AP 的长;

(2) 当运动过程中线段 ED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 ED 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ABC 中, AB = AC = 10 厘米, BC = 8 厘米,点 D 为 AB 的中点.

(1)如果点 P 在线段 BC 上以 3cm/s 的速度由 B 点向 C 点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 CA 上由 C 点向 A 点运动

①若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 1 秒后, △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 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

△CQP 全等?

(2)若点 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 C 出发,点 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 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

△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 P 与点 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解:(1)①∵

t = 1秒, ∴ BP = CQ = 3?1 = 3 厘米, A

∵ AB = 10 厘米,点 D 为 AB 的中点, ∴ BD = 5 厘米.

又∵ PC = BC - BP ,BC = 8 厘米, ∴ PC = 8 - 3 = 5 厘米, ∴ PC = BD .

又∵

AB = AC , ∴ ∠B = ∠C , ∴△≌B P △D CQP .

B

C

P

②∵ v P

≠ v Q

∴ BP ≠ CQ , 又∵△≌

B P △D CQP , ∠B = ∠

C ,则

BP = PC = 4,CQ = BD = 5 ,

v = CQ = 5 = 15

∴点 P ,点Q 运动的时间 t = BP =

4 Q

t 3 3 秒, ∴ 4 4 3 厘米/秒。

l

E O

D

C

M D

C

E N M

C

E

D

N 图 3

15

x = 3x + 2 ?10 (2)设经过 x 秒后点 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 4 80

? 3 = 80

,解得

x =

80 3 秒. ∴点 P 共运动了 3

厘米. ∵ 80 = 2 ? 28 + 24 ,∴点 P 、点Q 在 AB 边上相遇,

∴经过 80

3 秒点 P 与点Q 第一次在边 AB 上相遇.

三、线动问题

例:如图,在Rt △ABC 中, ∠ACB = 90°,∠

° B = 60 , BC = 2 .点O 是 AC 的中点,过点O 的

直线l 从与 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 作逆时针旋转,交 AB 边于点 D .过点C 作CE ∥ AB 交直线

l 于点 E ,设直线l 的旋转角为.

(1) ①当= 度时,四边形

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 ;

②当= 度时,四边形

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 ;

(2) 当= 90°

时,判断四边形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1)①30,1;②60,1.5;

(2)当∠α=900 时,四边形 EDBC 是菱形.

∵∠α=∠ACB=900,∴BC//ED. ∵CE//AB, ∴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在 Rt △ABC 中,∠ACB=900,∠B=600,BC=2, ∴∠A=300.

∴AB=4,AC=2 1

AC

. ∴AO= 2

= A

B

.在 Rt △AOD 中,∠A=300,∴AD=2.

∴BD=2. ∴BD=BC. 又∵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EDBC 是菱形

A

4、在△ABC 中,∠ACB=90°,AC=BC ,直线 MN 经过点 C ,且 AD ⊥MN 于

(备用图)

D ,B

E ⊥MN 于 E.

M C

D

A

B

A

B

A

B

E

图 1

图 2

N

(1)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 1 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AD +BE ;

(2)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 2 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

(3)当直线 MN 绕点 C 旋转到图 3 的位置时,试问 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1)① ∵∠ACD=∠ACB=90° ∴∠CAD+∠ACD=90°

∴∠BCE+∠ACD=90°

∴∠CAD=∠BCE ∵AC=BC

∴△ADC ≌△CEB

3 3 C

O

②∵△ADC≌△CEB ∴CE=AD,CD=BE ∴DE=CE+CD=AD+BE

(2)∵∠ADC=∠CEB=∠ACB=90°∴∠ACD=∠CBE 又∵AC=BC

∴△ACD≌△CBE ∴CE=AD,CD=BE ∴DE=CE-CD=AD-BE

(3)当MN 旋转到图3 的位置时,DE=BE-AD(或AD=BE-DE,BE=AD+DE 等) ∵∠ADC=∠CEB=∠ACB=90°∴∠ACD=∠CBE,又∵AC=BC,

∴△ACD≌△CBE,∴AD=CE,CD=BE,∴DE=CD-CE=BE-AD.

最新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

运动型问题 第17课时 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 (58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18分) 1.[·安徽]如图6-1-1,在矩形ABCD 中,AB =5,AD =3,动点P 满足S △ PAB =S 矩形ABCD ,则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PA +PB 的最小值为( D )13A. B. C.5 D. 2934241 图6-1-1 第1题答图 【解析】 令点P 到AB 的距离为h ,由S △PAB =S 矩形ABCD ,得×5h =×5131213 ×3,解得h =2,动点P 在EF 上运动,如答图,作点B 关于EF 的对称点B ′,BB ′=4,连结AB ′交EF 于点P ,此时PA +PB 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最小值为=,选D. 52+42412.如图6-1-2,在矩形ABCD 中,AB =2a ,AD =a ,矩 形边上一动点P 沿A →B →C →D 的路径移动.设点P 经 过的路径长为x ,PD 2=y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 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D )【解析】 ①当0≤x ≤2a 时,∵PD 2=AD 2+AP 2,AP = x ,∴y =x 2+a 2;② 图6-1-2

当2a <x ≤3a 时,CP =2a +a -x =3a -x ,∵PD 2=CD 2+CP 2,∴y =(3a -x )2+(2a )2=x 2-6ax +13a 2;③当3a <x ≤5a 时,PD =2a +a +2a -x =5a -x , ∴PD 2=y =(5a -x )2,y =∴能大致反映y {x 2+a 2(0≤x ≤2a ),x 2-6ax +13a 2(2a

最新最新中考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 1.如图①,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顶点C D ,在第一象限.点P 从点A 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40E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正方形ABCD 的边长. (2)当点P 在AB 边上运动时,OPQ △的面积S (平方单位)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②所示),求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 (平方单位)与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 取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 (4)若点P Q ,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 沿着AB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 沿着这两边运动时,使90OPQ =o ∠的点P 有 个. (抛物线()2 0y ax bx c a =++≠的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 -- ??? ,.

[解] (1)作BF y ⊥轴于F . ()()01084A B Q ,,,, 86FB FA ∴==,. 10AB ∴=. (2)由图②可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用了10秒. 又1010101AB =÷=Q ,. 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 (3)方法一:作PG y ⊥轴于G ,则PG BF ∥. GA AP FA AB ∴ =,即610 GA t =. 35GA t ∴=. 3 105OG t ∴=-. 4OQ t =+Q , ()113410225S OQ OG t t ? ?∴= ??=+- ?? ?.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 ,PH ⊥O 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 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在弧A B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 1 32?OP=2. (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 2362 1 21x OH MH -== . 在Rt △MPH 中, . ∴y =GP= 32M P=23363 1x + (0

八年级几何之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动点几何问题 ※动点求最值: 两定一动型(“两个定点,一个动点”的条件下求最值。例如上图中直线l的同侧有两个定点A、B,在直线l上有一动点) 例1、以正方形为载体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动点P,使PD+PE的值最小,则其最小值是 例2、以直角梯形为载体如图,在直角梯形中,AD∥BC,AB⊥BC,AD=2,BC=DC=5,点P 在BC上移动,当PA+PD取得最小值时,△APD中AP边上的高为 一定两动型(“一个定点”+“两个动点”) 例3、以三角形为载体如图,在锐角△ABC中,AB=4√2,∠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例4、以正方形、圆、角为载体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的一动点.连接BP,EP,则PB+PE的最小值是

例5、⊙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 ∠AOC=60°,P是OB上的一动点,PA+PC 的最小值是 例6、如图,∠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是 . 例7:在△ABC中,∠B=60°,BA=24CM,BC=16CM,(1)求△ABC的面积; (2)现有动点P从A点出发,沿射线AB向点B方向运动,动点Q从C点出发,沿射线CB也向点B方向运动。如果点P的速度是4CM/秒,点Q的速度是2CM/秒,它们同时出发,几秒钟后,△PBQ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 (3)在第(2)问题前提下,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A C B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1、如图1,梯形ABCD中,AD∥ 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 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 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 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 则DN+MN的最小值为 5 3、如图,在Rt ABC △中,9060 ACB B ∠=∠= °,°,2 BC=.点O是AC的中点,过 点O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过点C作CE AB ∥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α. (1)①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 ②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 (2)当90 α=°时,判断四边形EDBC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1)①30,1;②60,; (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 ∵∠α=∠ACB=900,∴BC∵CE∴AB=4,AC=23. ∴AO= 1 2 AC = 3 .在Rt△AOD 中,∠A=300,∴AD=2. O E C D A α l O C A (备用图)

∴BD =2. ∴BD =BC . 又∵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 是菱形 4、在△ABC 中,∠ACB =90°,AC=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AD +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1)① ∵∠ACD=∠ACB=90° ∴∠CAD+∠ACD=90° ∴∠BCE+∠ACD=90° ∴∠CAD=∠BCE ∵AC=BC ∴△ADC ≌△CEB ② ∵△ADC ≌△CEB ∴CE=AD ,CD=BE ∴DE=CE+CD=AD+BE (2) ∵∠ADC=∠CEB=∠ACB=90° ∴∠ACD=∠CBE 又∵AC=BC ∴△ACD ≌△CBE ∴CE=AD ,CD=BE ∴DE=CE-CD=AD-BE (3) 当MN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BE-AD(或AD=BE-DE ,BE=AD+DE 等) ∵∠ADC=∠CEB=∠ACB=90° ∴∠ACD=∠CBE , 又∵AC=BC , ∴△ACD ≌△CBE , ∴AD=CE ,CD=BE , ∴DE=CD-CE=BE-AD. 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o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 AME ECF △≌△,所以AE EF =.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 C B A E D 图1 N M A B C D E M N 图2 A C B E D N M 图3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 ,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 6 c N t4 o o AD 的长为 度时 AD 的长为 ②当 .度时 o C B C B A (备用图) E N E A B B B A A E 时 时 M C ” 图1 l E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C ,且 (1)① 当 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开放性题目 关键: 数学思想 1、如图1 C 开始沿向点 秒 当 当 CE // AB 交直线I 于点E ,设直线I 的旋转角为 2、如图2,正方形的边长为 4,点M 为 5 90 ° ,直线经过点 3、如图,在只也ABC 中,ACB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等腰梯形?8 90° B 60°, BC 2 .点O 是AC 的中点,过 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 (2 )当 90「时,判断四边形 解:(1 [① 30, 1 :② 60, 1.5 ; (2)当/% =900时,四边形是菱形? ???/a =Z 90°,.?..???,???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中,/ 900,/ 6002, ???/ 30°. 在边上,且1 , N 为对角线上任意一点,则的最小值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 动中求静? 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梯形中,// ,/ 90°, 141821,点P 从A 开始沿边以1秒的速度移动,点 Q 从 B 以2秒的速度移动,如果 P , Q 分别从A , C 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 t D ,丄于 E M C 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0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 ? 2. ???. 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菱形 4、在△中 M D C A D 1 42 . 3. ? 2AC 3 .在△中,/ 3。0, (2) 图2 N

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

动点问题 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转化思想 6 c 1 8 4 0 0 II ②当 0 C B C AB=4,AC=2 B A (备用图) D C E N D E A B B B A A E (1)①当 点M 在边 5 图1 l E - 2 .点°是AC 的中点,过 BE 丄MN 于E 60° BC 且AD 丄MN 于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 DC 上,且 CE // 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I 的旋转角为 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1、如图 1,梯形 ABCD 中,AD // BC , A 开始沿AD 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 如果P , Q 分别从A , C 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 当t= 时,四 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2、如图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意一点,贝U DN+MN 的最小值为 / B=90 ° , AB=14cm,AD=18cm,BC=21cm,点 P 从 -Q 从C 开始沿CB 向点B 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 t 秒。 3、如图,在 Rt △ ABC 中,ACB 90° B 解:(1)① 30, 1;② 60, 1.5; (2)当/a =900 时,四边形EDBC 是菱形. ???/a = / ACB=90°,「. BC//ED. ?/ CE//AB,二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在 Rt △ ABC 中,/ ACB=900,/ B=600,BC=2, /./ A=30°. (2)当 90°时,判断四边形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 作逆时针旋转 M D C ??? BD=2. ??? BD=BC. 又??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 是菱形 4、在厶ABC 中,/ ACB=90° , AC=BC ,直线 MN 经过点C M C 1 AC AO= 2 = ■ 3 .在 Rt △ AOD 中,/ A=30°,二 AD=2 A D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 ,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 N 图2 A ____________ …n 1 DM=1 , N 为对角线AC 上任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09包头)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解:(1)①∵1t =秒, ∴313BP CQ ==?=厘米, ∵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 又∵8PC BC BP BC =-=,厘米, ∴835PC =-=厘米, ∴PC BD =. 又∵AB AC =, ∴B C ∠=∠, ∴BPD CQP △≌△. ································································································· (4分) ②∵P Q v v ≠, ∴BP CQ ≠,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4 33 BP t ==秒, ∴515 443 Q CQ v t = ==厘米/秒. · ·················································································· (7分) (2)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 32104 x x =+?, 解得80 3 x = 秒.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分析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分析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 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 1.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2.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3.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1.点动问题。 2.线动问题。 3.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三)本大类习题的共性: 1.代数、几何的高度综合(数形结合);着力于数学本质及核心内容的考查;四大数学思想:数学结合、分类讨论、方程、函数. 2.以形为载体,研究数量关系;通过设、表、列获得函数关系式;研究特殊情况下的函数值。 三、双动点问题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以灵活多变而著称的双动点问题更成为中考试题的热点, 1.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图象问题。 2.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结论开放性问题。 3.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存在性问题。 4.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最值问题。 双动点问题的动态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的热点题型.这类试题信息量大,对同学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要用运动和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问题,挖掘运动、变化的全过程,并特别关注运动与变化中的不变量、不变关系或特殊关系,动中取静,静中求动。 四: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五:以圆为载体的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中考经常考察,有一类动点问题,题中未说到圆,却与圆有关,只要巧妙地构造圆,以圆为载体,利用圆的有关性质,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此类问题方法巧妙,耐人寻味。

初中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答案)

初中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答案) 1、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1.解:(1)①∵1t =秒, ∴313BP CQ ==?=厘米, ∵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 又∵8PC BC BP BC =-=,厘米, ∴835PC =-=厘米, ∴PC BD =. 又∵AB AC = , ∴B C ∠=∠, ∴BPD CQP △≌△. ··························· (4分) ②∵P Q v v ≠, ∴BP CQ ≠,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4 33 BP t = =秒, ∴515 443 Q CQ v t = ==厘米/秒. ······················· (7分) (2)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 15 32104x x =+?, 解得80 3 x =秒. ∴点P 共运动了80 3803 ?=厘米. ∵8022824=?+, ∴点P 、点Q 在AB 边上相遇,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2

L F E H F G E C G 图2 F H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一、单动点问题 小菜一碟:如图 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点 M 在边 DC 上,且 DM=1,N 为对角线 AC 上任意一点,则 DN+MN 的最小值为 例 (10 年房ft 二模压轴)25. (1)如图 1,已知矩形 ABCD 中,点 E 是 BC 上的一动点,过点 E D A D A D B C B B C 图1 图3 作 EF ⊥BD 于点 F ,EG ⊥AC 于点 G ,CH ⊥BD 于点 H ,试证明 CH=EF+EG; (2) 若点 E 在BC的延长线上,如图 2,过点 E 作 EF ⊥BD 于点 F ,EG ⊥AC 的延长线于点 G ,CH ⊥BD 于点 H , 则 EF 、EG 、CH 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3) 如图 3,BD 是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L 在 BD 上,且 BL=BC, 连结 CL ,点 E 是 CL 上任一点, EF ⊥BD 于点 F ,EG ⊥BC 于点 G ,猜想 EF 、EG 、BD 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4) 观察图 1、图 2、图 3 的特性,请你根据这一特性构造一个图形, 使它仍然具有 EF 、EG 、CH 这样的线段,并满足(1)或(2)的结论,写出相关题设的条件和结论.

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例题1.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已知P、Q两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 (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直角梯形? (3)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 (4)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 练习1. 如右图,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P从A开始沿折线A—B—C —D以4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也为矩形?

初二上动点问题

初二上动点问题 1.如图,已知△ABC中,∠B=90 o,AB=8cm,BC=6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出发2秒后,求线段PQ的长? (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PQB是等腰三角形? (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 2.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AC=90°,BC=10cm,直线CM⊥BC,动点D从点C开始沿射线 ....CB..方向以每秒3厘米的速度运动,动点E也同时从点C开始在直线CM..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运动,连接AD、AE,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AB的长;(2)当t为多少时,△ABD的面积为15cm2? (3)当t为多少时,△ABD≌△ACE,并简要说明理由.(请在备用图中画出具体图形)

3.(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 (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 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 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 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 4.(12分)在等腰△ABC中,AB=AC=2, ∠BAC=120°,AD⊥BC于D,点O、点P分别在射线AD、BA上的运动,且保证∠OCP=60°,连接OP. (1)当点O运动到D点时,如图一,此时AP=______,△OPC是什么三角形。 (2)当点O在射线AD其它地方运动时,△OPC还满足(1)的结论吗?请用利用图二说明理由。 (3)令AO=x,AP=y,请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以及x的取值范围。 图一图二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1.解:(1)①∵1t =秒, ∴313BP CQ ==?=厘米, ∵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 又∵8PC BC BP BC =-=,厘米, ∴835PC =-=厘米, ∴PC BD =. 又∵AB AC =, ∴B C ∠=∠, ∴BPD CQP △≌△. ··················· (4分) P

②∵P Q v v ≠, ∴BP CQ ≠,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4 33 BP t ==秒, ∴515 443 Q CQ v t = ==厘米/秒. ··············· (7分) (2)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 32104 x x =+?, 解得80 3 x = 秒. ∴点P 共运动了 80 3803 ?=厘米. ∵8022824=?+, ∴点P 、点Q 在AB 边上相遇, ∴经过 80 3 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边AB 上相遇. ······· (12分) 2、直线3 6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 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 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2.解(1)A (8,0)B (0,6) 1分 (2)86OA OB ==,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训练

最全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专题分类归纳汇总 近几年有关“线段最值”的中考试题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往往综合了几何变换、函数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尽管形式多样、背景复杂、变化不断,但都可以通过几何变换转化为常见的基本问题. 最值题目类型多:作图、计算;有求差最大,求和最小;求周长最小、求时间最短;求最值、已知最值求待定系数等;对称载体多:几乎涉及到初中全部的轴对称图形(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正方形、抛物线、圆、坐标轴). 我们知道“对称、平移、旋转” 是三种保形变换。通过这三种几何变换可以实现图形在保持形状、大小不变的前提下而使其位置发生变化,具有更紧凑的位置关系或组合成新的有利论证的基本图形.通过几何变换移动线段的位置是解决最值问题的有效手段,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但是运用几何变换把最值问题转化为基本问题却是不变的。 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几何变换的应用也不是单一的,有些问题需要多种变换的组合才能解决,看看以下策略对解决问题能否奏效。 (1)去伪存真。刨去不变的线段,看清楚究竟是几段和的最小值问题,必须仔细研究题目的背景,搞清楚哪些是动点、哪些是定点、哪些是定长。 (2)科学选择。捕捉题目的信号,探索变换的基础,选择变换的手段.平移把不“连”的线段“接”起来,旋转把“碰头”的线段“展”开来重“接”,对称把在同侧的线段翻折过去重组,因此“不连——平移、碰头——旋转、同侧——对称”是一般的思路;对称变换的基础是轴对称图形,平移变换的基础是平行线,旋转变换的基础是等线段,所以选择哪种几何变换还要看题目中具备何种变换的基础信息。 (3)怎么变换?对称变换一般以动点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构建定点(直线)的对称点(直线),如有多个动点就必须作多次变换;平移一般是移动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中的某一条,与另一条对“接”;旋转变换一般以定点为旋转中心旋转60°或90°。 (4)怎么求值?几何变换成了“两折线”或“三折线”后,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

最新初二上学期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1、如图1,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 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 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 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 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 5 3、如图,在Rt ABC △中,9060 ACB B ∠=∠= °,°,2 BC=.点O是AC的中点,过 点O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过点C作 CE AB ∥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α. (1)①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 ②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 (2)当90 α=°时,判断四边形EDBC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1)①30,1;②60,1.5; (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 ∵∠α=∠ACB=900,∴BC//ED. ∵CE//AB, ∴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在Rt△ABC中,∠ACB=900,∠B=600,BC=2, ∴∠A=300. ∴AB=4,AC=2 3. ∴AO= 1 2 AC =3.在Rt△AOD中,∠A=300,∴AD=2. ∴BD=2. ∴BD=BC. 又∵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是菱形 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O E C D A α l O C A (备用图) C E D N M C D M C E M

初二几何动点问题专题

初二几何动点问题专题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1. 梯形ABCD 中,AD∥BC ,∠B=90°,AD=24cm ,AB=8cm ,BC=26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 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已知P 、Q 两点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 (1)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平行四边形 (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直角梯形 (3)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 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 (4)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等腰梯形 2. 如右图,在矩形ABCD 中,AB=20cm ,BC=4cm ,点P 从A 开始沿折线A —B —C —D 以4cm/s 的速度运动,点Q 从C 开始沿CD 边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 也为矩形 3: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4,OA ⊥BC 于O,点E 和点F 分别在边AB 、AC 上滑动并保持AE=CF,但点F 不与A 、C 重合,点E 不与B 、A 重合。 (1)判断?OEF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判断四边形AEOF 的面积是否随点E 、F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它的值. (3)设AE=x ,?AEF 的面积为y ,求的y 与x 的关系式。 4: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O 为BC 的中点, (1)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 A 、B 、C 距离的大小关系。 (2)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动,移动中保持AN =BM , 请判断△ A B C D P Q F E O C B A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58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18分) 1. 如图6-1-1,在矩形ABCD 中,AB =5,AD =3,动点P 满足S △P AB =13S 矩 形ABCD ,则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P A +PB 的最小值为( D ) A.29 B.34 C.5 2 D. 41 图6-1-1 第1题答图 【解析】 令点P 到AB 的距离为h ,由S △P AB =13S 矩形ABCD ,得12×5h =13×5×3, 解得h =2,动点P 在EF 上运动,如答图,作点B 关于EF 的对称点B ′,BB ′=4,连结AB ′交EF 于点P ,此时P A +PB 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最小值为52+42=41,选D. 2.如图6-1-2,在矩形ABCD 中,AB =2a ,AD =a ,矩形边上一动点P 沿A →B →C →D 的路径移动.设点P 经过 的路径长为x ,PD 2=y ,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函数 关系的图象是 ( D ) 【解析】 ①当0≤x ≤2a 时,∵PD 2=AD 2+AP 2,AP =x ,∴y =x 2+a 2;② 当 图6-1-2

2a <x ≤3a 时,CP =2a +a -x =3a -x ,∵PD 2=CD 2+CP 2,∴y =(3a -x )2+(2a )2=x 2-6ax +13a 2;③当3a <x ≤5a 时,PD =2a +a +2a -x =5a -x , ∴PD 2=y =(5a -x )2,y =???x 2+a 2(0≤x ≤2a ), x 2-6ax +13a 2(2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