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互联”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智能互联”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智能互联”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智能互联”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智能互联”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新时代对教师发展提出新要求

1.未来社会,学生和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未来不可预知,学生要想在不可预知的世界自由驰骋,需要具备好奇心、想象力、韧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尊重和欣赏别人的想法、观点与价值观,需要接受失败和拒绝,需要面对逆境。学生如此,教师也同样如此。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与技能”项目中,回答了两个重要问题:什么将是当今学生在2030年获得成功并塑造他们的世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体系如何有效培养这些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新时期教师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在《工作和技能的将来》的报告中指出,2020年所需要的十大技能分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审辩式思维、创造能力、人员管理能力、协作能力、情商、判断决策能力、服务导向、谈判能力、认知弹性。到了2030年,需要的能力将会不一样。那么,教师的知识体系以及价值观如何完善?在教师培训、教师培养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应该朝着怎样的目标去建构学校的教师培训体系呢?

2.“智能互联”如何改变教育

“5G+AI”开启了“智能互联”的未来。“智能互联”将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改变呢?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表述的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第二,改变了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第三,改变了时空结构和人们的学习形态。“5G+AI”技术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对教育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新时代的教与学是基于“智能互联”的教与学。“5G+AI”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多向互动成为知识传递的常规方式,学习将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混合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习的常见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们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冲击和机遇,教师必须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师生将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生命共同体。那么,教师是否能够适应新的技术变革?在“智能互联”时代,我们怎么赋能和链接?怎么促进教师的全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必须具备培养优秀教师的能力和资源。

新时代学校教师发展应有新作为

北京一零一中学作为一所基础教育名校,70多年来,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育人,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教师梯

队和结构完善,现有专任教师395人,其中,正高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70余人,一级教师150余人,博士近30人,硕士150余人。最近三年,6人被评为特级教师,6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这些新增的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都是学校自己培养的,这也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那么,这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怎样建成的?

1.基于学校文化基因的教师研修课程

北京一零一中学有非常明确的教师发展目标,即培养教师成为具有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育人意识,具有较强的课程理解、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学生认可度高、个人风格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的学科专家。

根据这样的目标,我们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引领,提出了学校教师发展的五大文化基因:家国情怀的担当文化、追求卓越的进取文化、师生共赢的发展文化、扎实做事的实干文化、跨界融合的创新文化。基于这样的价值追求,我们构建了学校层面的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建设丰富性、层次性、可选择的教师研修课程。从宏观层面,聚焦国家大政方针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聚焦教育改革的相关政策,聚焦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从中观层面,关注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学校实施策略(管理创新、课程建构等),关注新的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推动作用(云端课堂、翻转课堂、微课等);从微观层面,关注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与模式创新(课例研究、开放式教与学等)。

学校构建实施校本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包括教师基本功、教育教

学理论、教育教学实践、情怀与视野、身心健康、教改前沿等内容。

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发展分为适应期、成长期、稳定期、精进期、教育家期和衰退期,阶段的划分与教师的教龄相关,但同时由于教师个人能力和发展愿望、发展意识有强弱之分,教师工作环境有优劣之分,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不完全依从教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而教师当下的发展状态和水平是判定其专业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理念、自我发展意识等方面的专业发展需求也不同。

因此,我们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不同的培训。针对新入职教师,学校开展基础职业培训,分领域实施专题培训,通过讲座、师徒结对指导、听评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针对骨干教师,学校研发了专业进阶课程:在教育教学理论领域,涵盖教育改革、学科教研、课例研究、骨干教师成长、班级管理等专题;在教育教学实践领域,涵盖重塑课堂——“生态·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教师说课、毕业年级接力等专题。针对区域名师,学校研发专业突破课程:在教育教學理论领域,聚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证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关注思想研讨、成果辐射与指导专题。通过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实践研讨会、伙伴研修、成果推广等形式,让教师突破职业瓶颈,在研究、指导他人及成果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思想。

此外,学校还特别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调试、职业幸福的认知、健康生活的培养以及人际交往的和谐等。研修课程还关注前沿理念,例如,为了让教师深入

了解“互联网+教育”,利用好网络资源,学校将精品课程、骨干研究课、慕课、翻转课堂和大师课程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全校教师学习。

2.基于共享和赋能的“链式引领”项目

互联网时代,教师该怎样做

互联网时代,教师该怎样做 被誉为“教师的教师”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特别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面对“互联网+”时代,教师对于学生的示范有哪些呢?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榜样。一个教师的良好素养并不是表现在一纸文凭上,教师的学历也不等于实践能力;只有具备持久的学习力,才能使教师的能力得到不断增长,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只有教师学会读书,才能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教会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叶澜教授曾经明确说过,“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面对“互联网+”时代,教师的创造性有哪些呢? 《创造型教师的内涵》一书中提到: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考察判断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性。美国教育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型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五个原则: 1.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 2.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念; 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 4.给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机会; 5.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日本学者恩田彰则从创造型教师的特征加以界定: 1.善于诱发学生的动机和及时给予评价; 2.善于使学生自发地学习和发挥他们进行研究的主动性; 3.善于组织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学习环境; 4.善于提出适当的课题不使学生气馁; 5.善于创造令人感到温暖的互相谅解和理解的气氛; 6.善于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立性; 7.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形成概念; 8.善于创造性地组织小组学习; 9.善于建立与各类专家协作的体制,借助社会力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你认为“互联网+”时代,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成为创造型教师提供了条件?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师教书育人带来的复杂性有哪些呢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师教书育人带来的复杂性有哪些呢?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和人文精神,尤其是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 孩子更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网络世界比较复杂,相应孩子也会学习,变的复杂。 其实带给老师复杂因素的不是"互联网+"时代,而是现在的教学思想,学习成绩上去了,但是思想道德没跟上. 一、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主张通过探索和意义建构而得知识,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强调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落后、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打破时空限制,不断更新知识等。现代教育特别强调KNOW-HOW(指作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和KNOW-WHO(关于知识来源的知识)两类知识的重要性。相应地,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若在现代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推动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做为教师,我们必须具有未来意识,以超前的目光,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未来,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面向未来,把为未来社会培育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反之,势必被时代淘汰。 特点一:内容信息化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它所实现的是信息的共享,并且在网络社会中,信息资源(包括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教材),通过互联网,超时空的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时滞,使处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在同一时刻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能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因此,网络时代的教育内容具有信息化的特征。 特点二:学习自主化 Internet能将任何类型、技术选择和活动范围的网络链接成为一个巨大多媒体信息库。学习者可根据个人特点和意愿,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地点,自我控制学习进度,进行自主性网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还可通过网络进行主我测试和自我评价,从中检验自己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谁知主体潜能,增强学习主动性。整个网络学习的进程都是学习者自我驱动、自我主导的,通过网络自我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方式自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网络朝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特点三:平等协作化 传统的学习形式一般只在相互认识的人中产生有限的面对面同步交流,交流对象的范围小,且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一对多的交流。网络极大地扩大了交互范围的时间和空间,相隔万里的异地交流能在瞬间完成。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网络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在线问答等方式向世界各地的提供网络服务的优秀教师提出问题和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学习者的疑惑能及时地得到多位教师的解答。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者。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交流、对话、感染成为教育活动发展的基本方式。交往关系更趋平等、宽容与和谐,教师不再是至高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关系。由于个体学习者,对问题认识的广度、深度及对事物理解都受到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那么协作学习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Internet通过网络互联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交流时空无限扩张。在知识的海洋中,每个人都是整个人类认知和文化系统中和一小分子,因而需相互协作,才能获得成功。每个

“互联网+”环境下移动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49448 教育理论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移动教育发展现状 分析 一、引言 自“互联网+”概念被提出后,各个传统行业都利用这一优势,将其自身与互联网平台进行融合,对原有的行业发展进行扩展。然而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及移动智能装备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结合智能移动设备的特性,将其与自身进行深度融合,进而创新各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这也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生活,对此消费者对于各类移动应用的使用次数都更加频繁。 随着学习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教育行业多年来也在快速发展,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个传统行业的大潮中,教育行业也在进行着基础教育资源与专业教育资源的整合、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融合、PC端与移动端的结合,将在线学习、移动教育、智能教育进一步发展。 二、移动在线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最早能够追溯到20xx年,随着对这一理念的进一步的理解及剖析,可以将其通俗的理解为“互联网+任何传统行业”的组合,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相加组合,却是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互取其优势进行深度互补融合,创造出各个行业新的发展态势。据CNNIC 最新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截至20xx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7.24亿,移动互联网主体地位再次强化。然而在网民手机互联网应用使用中,不难发现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20亿,从20xx年12月到20xx年6月,半年增长率达到22.4%,远高于网上银行、网络购物等手机互联网应用。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各类传统培训机构、PC端在线教育机构也逐步对其教育模式进行升级,从互联网在线教育向移动在线教育应用转移,以期快速占据消费市场。 而根据《20xx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发布数据来看,预期20xx年我国在线教育市?龉婺=?突破3000亿元关口,可达3480亿元,增长势头保持稳健。我国移动在线教育应用主要领域涉及K12、早教、教育信息化、外语学习、兴趣教育、职业培养,范围涉及早教到成人教育等多个领域,覆盖面十分广泛。艾瑞咨询研究院在对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经历进行总体分析后,将其分为传统教育、数字化教育、互联网+教育、移动+教育、智能+教育等等多个阶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当前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教师“一桶水”相对于学生“一杯水”的丰富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否则,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 二、成为反思型教师 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很多教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这固然是由于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但同时也和教师缺乏独立思考有关。作为教师,不能盲目地迷信专家的权威,坐等专家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不假思索地照搬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而应持怀疑的态度,对之进行认真的研究反思,检验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应该培植起自己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思考各

种教育行为的后果,不断自我修正、调整和更新,从而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三、强化创新精神 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会创造的人。这首先要求教师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经常主动地更新观念,学习新知,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实现的。 四、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教师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现实情况下,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同时也有合作关系。新时代的社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更加强调交流与合作,强调双赢和共赢。教师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有多种形式。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同科教师之间可以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法,相互合作设计课程。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或在相关学科知识方面提供专业帮助,等等。 新课改还提倡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主动,为“生”师表。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师生关系的艺术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时甚至可以积极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 五、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高不可攀,

“智能互联”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智能互联”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新时代对教师发展提出新要求 1.未来社会,学生和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未来不可预知,学生要想在不可预知的世界自由驰骋,需要具备好奇心、想象力、韧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尊重和欣赏别人的想法、观点与价值观,需要接受失败和拒绝,需要面对逆境。学生如此,教师也同样如此。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与技能”项目中,回答了两个重要问题:什么将是当今学生在2030年获得成功并塑造他们的世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体系如何有效培养这些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新时期教师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在《工作和技能的将来》的报告中指出,2020年所需要的十大技能分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审辩式思维、创造能力、人员管理能力、协作能力、情商、判断决策能力、服务导向、谈判能力、认知弹性。到了2030年,需要的能力将会不一样。那么,教师的知识体系以及价值观如何完善?在教师培训、教师培养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应该朝着怎样的目标去建构学校的教师培训体系呢?

2.“智能互联”如何改变教育 “5G+AI”开启了“智能互联”的未来。“智能互联”将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改变呢?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表述的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第二,改变了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第三,改变了时空结构和人们的学习形态。“5G+AI”技术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对教育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新时代的教与学是基于“智能互联”的教与学。“5G+AI”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多向互动成为知识传递的常规方式,学习将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混合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学习的常见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们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冲击和机遇,教师必须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师生将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生命共同体。那么,教师是否能够适应新的技术变革?在“智能互联”时代,我们怎么赋能和链接?怎么促进教师的全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必须具备培养优秀教师的能力和资源。 新时代学校教师发展应有新作为 北京一零一中学作为一所基础教育名校,70多年来,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育人,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教师梯

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 加强大学师生关系的对策研究 1421815全体同学 班级: 负责人: 指导老师:周成莉

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师生关系的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这一部分就是把论文的主要意思表达)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和方式越来越迅速和简便,导致学生对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的需求度和渴望度降低。这种新的挑战既给师生关系带来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网络化教学进一步在全国推行,互尊互爱、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已是时代的必然。时下的高校师生关系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关键字:互联网+、师生关系对策 一、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把你们绿色的内容进行整合(一)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姓(二)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不要写大段。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从属于社会生活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我们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既有利于师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敢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只有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对学生学习起重要作用。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其重要性和意义十分重大。而社会的时代特征必然会对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发展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在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受互联网影响最前沿的大学里,师生关系在互联网+背景的下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师生交往频率低、师生交往方式单一、师生间情感关系淡漠、师生关系功利化、师生矛盾过激化。师生关系总是每一个时代文化、社会制度影响的结果,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文化必然呼唤新型的生生关系与之相适应,只有从教育理念到课程内容,从教育组织形式到教育方式,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及教育评价的重新审视和建构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才能在网络时代实现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嬉变和创新。

互联网对教师的成长影响

互联网对教师的成长影响 摘要:当今时代,属信息发展得最为迅猛,随处可见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之深刻,本 文将从互联网出发,研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通过论述互联网与教师专业成长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互联网方法,从而论证了互联网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不光有积极方面 的影响,同时还有负面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专业成长合理运用 当前,“互联网”作为核心概念广泛地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为了主导诸多领域的重要成分。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与普及,也对21世纪的人们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教育技术论坛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就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1]。学生的这些能力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这也考验着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得不将自身知识技能进行提升,同时,在信息化的时代,合理的运用互联网,也能从多方面给予教师提升。 一、互联网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终身学习由近年来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渐渐转变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概念,它是诸多行业适应其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互联网不仅带来了信息爆炸,许多时候,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离不开网络,它慢慢地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人人网络的时代,互联网也为教师专业成长带来了提高的渠道与动力,而教师的发展也绝非是单一的,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团队的素质,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所应具备最基础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熟练程度;二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和提高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的教育见解;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反思,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机制,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所谓学习共同体,是通过将学习的成员置身于学习和社会环境中从而促进个体的进步与群体进步[2]。互联网正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为教师终身提供了一个全面、新型的知识面,同时,多元化地呈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吸取优秀教师的科学而有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教师专业成长的时间,也能够节省人力,教师能够在网络世界中进行交流、学习,钻研从而实现学习共同体。

“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发展探析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变革的基础上形成。“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互联网+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在线教育,而是要将互联网贯穿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因此本文主要在探究“互联网+教育”的构成要素出发,分析“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最深入探究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互联网+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发展优势;正确利用 “互联网+教育”,从本质上看,是对传统教育的底层重构,从应用形态上来看,有“互联网+教育管理”,有“互联网+课程”,有“互联网+教学”等,绝非在线教育所能完全包容的。“互联网+教育”,首先要建设满足教育应用需要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出台后,各地自上而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通两平台”建设,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成,为国家的“互联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互联网+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互联网+教育管理。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互联网+教育管理”在现阶段可等同于教育管理信息化。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互联网+教育管理”应该是更高形态、更高水平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从底层技术平台依托(硬件层面)到人事制度(软的层面)都必须用互联网时代的行为模式来重塑。这才是“互联网+教育管理”的变革方向。 (二)互联网+教师。互联网+教师,是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如何适应和如何应对新形态新挑战的问题。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植入“互联网基因”。二是教师的教学组织形态要适应“互联网化”。三是“教学众筹”等新型教育行为模式会出现。 (三)互联网+课程。互联网资源很丰富,因此学校课程内容将大大拓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领域前沿知识都将快速刷新目前正在开展的校本课程,并改变统一课程内容陈旧的现状;互联网技术的渗透、课程的外在封装形式会更先进、更立体,富媒体化、可视化、智能化、交互性成为互联网课程的特质,学习内容将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 (四)互联网+学习。“互联网+学习”的几个主要特征:一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支架支撑学习;二是学习资源让学习活动充分延展;三是即时反馈工具让学习效果得到监控;四是大数据积淀让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 二、“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体系可以较好的实现校外教学的完整过程;其次,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即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接入互联网,并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总之,教与学的过程也不一定必须是同时进行的。所以,互联网教育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最有利于工学矛盾的解决。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与自主学习。校内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而互联网教育,一方面,学生够做到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地点和选择学习内容。在网络教育模式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和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共享。 (三)多媒体学习资源共享。“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 三、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互联网+教育”

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教师

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教师 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

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雅尔根楚学校施国强 方法如下: 1、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育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新技术,从 最基本的备课谈起,今天的教师完全可以扔掉纸质教案,完全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积累一些纸质的素材,这些东西,网络已经可以替代, 教师备课所需的材料通过网络查找,方便又快捷,譬如,网络上的“百度文库”就是教师备课的宝藏,通过网络强大的积聚效应,把一些优 秀的教案、课件以及备课心得发到网上,然后可以相互下载分享,相 当于全国的优秀教师坐在一起来备课,效率自是以前的传统备课方式难以企及。 2、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新技术,如最简单的PPT技术,有声音,有文字,有图片,可以师生互动,比单纯 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效率提高了好几倍,现在又有一些最新的互 联网教学方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等等,极大的增强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甚至有人预言互联网必将带来教育的根本性革命,很多不适应新技术,不思进取的教师将会面临失业的危险! 3、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以网络技术为背景,进行的课堂教学,可以极大的调动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比较吃力在课堂上没有学习兴趣的传统“差生”而言,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

人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还有就是一些网络信息的课堂,可以在线或者课下里进行学习交流,等于名师始终陪伴着他们来进行学习。 4、总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 的机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果教师能够审时度势,积极学习应用新技术,以积极和聪慧的态度来应对新时代,教师有可能应时而上,突出发展自己,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互联网+”时代关于教师发展的几个问题[1]

“互联网+”时代关于教师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带来怎样的影响? 1)互联网时代教师思维方法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 (1)积极开放的心态。积极看待互联网+教育,个人思维+互联网思维。新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多样,网络、各种移动终端、各种社交软件、各类在线教育、公开课等,促使教师个体必须与互联网思维融为一体,拥有开放、多元、蜘蛛网式的思维方式。 (2)包容性思维。信息巨量,既要兼收并蓄,更要精挑细选。对于紧密相关的专业领域知识采用建构思维方法,对于联系不紧的领域不必回避,可以采用联通思维方式对待。 (3)跨界思维。跨界思维基于世界万事万物普遍联系、系统是细节的有机集合、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等三大基本逻辑原理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跨界思维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更具创意,可以从更高、更广泛的角度看待学科教学、看待一堂课的设计、乃至看到自己课堂设计中的细节问题。 (4)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指导、自我规范、自我检测和自我校正的思维方式。好的批判性思考者应当具有批判精神和理性美德,具有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利于教师在互联网+时代,理智选择信息,加工整合信息,构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5)软性思维。软性思维是一种有别于逻辑思维的思考方法。

在我看来,逻辑思维是一种硬思维、线性思维,是环环相扣、探讨因果关系的思维;而软性思维则是一种借助形象、类比、隐喻、联想、直觉、灵感等而展开的思维方式,它往往是不连续的、跳跃的、发散的,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而又疏忽不定的,带有某种神秘色彩;它探讨的不是事物之间的表面联系,而是内在关联,这种关联是无法用逻辑来加以说明的,理解这种关联需要洞察力。培养软性思维则需要音乐、诗歌和绘画等艺术的熏陶,软性思维利于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塑造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课堂,最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走向艺术的境界。 (6)零存整取的思维。面对信息、知识碎片华时代的到来,教师需要建立零存整取的思维方式。以自我需要为核心,提高碎片知识收集、整合和整体构建的能力。 (7)平台化思维。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圈通过互联网构建教研平台,我们就可以开办各类论坛、读书活动;开设网络BBS、QQ、微信圈等进行网络评课交流;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之间增加情感。平台化思维,更高级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大家在这样的生态圈中相互增值,相互体验成功的快乐。 (8)迭代思维。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迭代思维对于教师发展有很多的启示,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教师的成长就存在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一点一点的改进之中。教师平时的磨课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9)免费思维。让教师学会知识共享,免费思维,就是共享思

从线下走向线上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线下走向线上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历程 远程教育不仅打破了教育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更使得多媒体成为了教学的互动化发展载体,教育形式从线下移到了线上,使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更好的得到高效的配置。 截止至去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迎来了新的增长拐点,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数量更是达到了7.17亿。互联网技术革新增强了用户体验,其渗透率更是奠定了其用户基础,远程教育不断追寻新的突破。 在2013年,互联网教育快速崛起,教育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变革。在线教育使得教学内容不断的向多媒体化、互动化方向发展,有效的推动了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优化,为教育产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从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经历了从远程教育平台、培训机构转战线上,到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涉足在线教育三个阶段。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在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性化和便利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要尝试这种新形式的学习方式。 第一阶段是教育远程化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主要是高等教育借助信息技术离开高校和课堂,进入网络传播和普及,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倍受欢迎。其主要用户群体为因时间、地域和学历等因素而无法获得高等教育的中青年人群。 第二阶段是教育信息化阶段: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的应用,更好的接受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使教育领域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深化教育改革,并实施素质教育。在第二阶段,其主要的用户群体是传统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老师和学生。 第三阶段是在线教育阶段:在线教育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兴趣教育等。在线教育全面的改变了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方法,并通过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使其单一的学生群体扩大到全民。只要是想接受教育的人群,便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来接受教育。 2013年,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达到981亿元,扭转了多年来市场规模连续下滑的态势,互联网教育迎来了新的成长期。从教育市场的各细分领域市场规模来看,职业培训占比超过40%,它仍然是在线教育的最大细分市场。 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优质而稀缺的教育资源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可以更多地覆盖到所需要接受教育的人群。互联网教育利用其优势打破了教育资源的配置瓶颈。全球教育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总体来说,欧美等发达国家比

互联网时代教师该“”什么

互联网时代教师该“+”什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当中,其中就包括传统教育领域。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适时而变,主动而为,让“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伙伴。 1.主动拥抱而非被动接受新技术 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于是,今天,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 长期以来,教师用纸和笔计算学生的学习数据,耗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在“互联网+”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如,可利用技术对学生用电脑答题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哪些题过易,人人都会做,答题是无效劳动;哪些题过难,多数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出现“卡壳”,学生是否在特定段落做了笔记,是否在文章结束前就放弃了阅读……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揭示出学生最佳的学习策略。“这些数据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情,还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2.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学习者 “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互联网时代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 两千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口口相传,完全倚赖于教师。一千多年前,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文字典籍大量复制,师生得以初步分离。如今,只要接入互联网,海量知识就会扑面而来,无论是哈佛大学的课程,还是一线科研的成果;无论是视频教学,还是线上答疑、讨论;无论是身处著名的大学城,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都能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学习。“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同时也为教师开启了不断深入学习的大门。 3.不只传递知识而要设计学习过程 资源足,带宽够,而当这些物质条件具备之后,还需要一批会用的人。2015年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研讨会上,国内外的专家都提到了一点: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的变化开始变得复杂。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该如何转变角色应对挑战呢? 传统课堂的主宰是教师,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掌控,学习者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真正的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能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视频传至网上,学习者何时看、在何地看、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停都由学习者自己掌控,他们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暂停、重播。学生可以独立地,随时随地、随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访问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了“按自己的步骤学习。”当学习可以被自己掌控时,自主学习就真实地发生了。

新时代-如何当好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新时代,如何当好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一提到优秀教师大多数人都会与教学成绩高,管理学生严格教师联系在一起,都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优秀的教师。其实这只是作为优秀教师的其中的一部分素养,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应该是一名多面手,应该具备各方面的素养。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那么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更优秀的教师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较端正的工作态度 1、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全心全意去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它容不得三心二意,你要全心全意地去做才能做得好,另外对我来说,教师他不仅是一个职业,它更是一个事业,更是一种信仰。 教师的教育行为至少要面临三项责任: 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学校的要求办事。“爱岗敬业”方面:如值班教师的责任就应按学校规定每天做好学校的各项检查,早晨应比学生起床早,组织住校学生排队打水,迎接通校学生早晨到校,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并做好各项督查工作做好记录。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我认为我们教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考试得高分就行了。而且还应教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如何与家长、同学、教师相处。如何有礼貌。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生活小事等。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师的穿着打扮要符合我们本地习俗,打扮得要得体,凡是叫学生不违背的自己先做到。 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需要教育来承担,这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2、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这是教师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兢兢业业为学生授课,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

教师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

教师如何面对“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挑战 第一:正面而非被动迎接“互联网+教育”时代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于是,今天,教师要和学生们一起拥抱新技术。 长期以来,教师用纸和笔计算学生的学习数据,耗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我爱教师网小编觉得,“互联网+教育”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学生用电脑答题的同时产生海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告诉教师:哪些题过易,人人都会做,答题是无效劳动;哪些题过难,多数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出现“卡壳”,学生是否在特定段落做了笔记,是否在文章结束前就放弃了阅读……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揭示出学生最佳的学习策略。当然,通过这些数据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情,还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二:融入“互联网+教育”时代,成为终身学习者 “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老师们如果不与时俱进,就真的“Out”了!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 两千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口口相传,完全倚赖于教师。一千多年前,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文字典籍大量复制,师生得以初步分离。如今,只要接入互联网,海量知识就会扑面而来,无论是哈佛大学的课程,还是一线科研的成果;无论是视频教学,还是线上答疑、讨论;无论是身处著名的大学城,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都能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学习。“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同

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6852986.html, 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李延刚 来源:《中文信息》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和发展和应用,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 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引领下,“互联网+教育”已成为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将见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将变革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乃至教育制度,而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如何通过主动调整与变革,包括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乃至教育制度等不同层面的变革与创新,来积极应对“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冲击,是每个教育生态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决策者,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将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旨在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学教育互联网+ 信息技术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1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与平台,很多年轻人在生活中、工作、学习过程中都喜欢使用新媒体。学生对各种新事物的接受和传播能力很强,例如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交流和学习,通过各种交流软件可以实现与国外朋友的沟通。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反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接受外部环境的渠道越来越多,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可以使得教育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方便、有趣、生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重要过程,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但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加起来,而是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生态环境。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时代的热门词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教育教学而言,新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目的,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型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 (一)“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互联网+”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于一体,把优质的海量教学资源与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聚合起来,不断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教学环境的革新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在此,国务院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能在新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而且要能够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创新。 另外,以培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教师做好技术运用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可见,要让中小学教师肩负起运用技术创新育人的新使命,必须不断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二)“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的标准

由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内容具有不断更新的动态性特点,许多国家政府和专业机构,不仅研制和颁布了有关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韩国的《教师ICT应用能力标准》等,并且还根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变革,不断修改完善甚至颁布新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例如美国政府不仅发布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更新版(200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还颁布了《AECT标准(2012版)》,对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央政府多次要求“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教育部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十年后,为了应对“互联网+”对教师能力的新挑战,又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要求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以及学习与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互联网+”要求革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方式 面对我国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水平不均衡的现状,要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对身处不同地域、专业背景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千差万别的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有效开展全员培训,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同需要,必须寻求新的能力发展方式。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云端一体化的智能学习环境、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云服务,丰富多元的网络学习空间和即时便捷的泛在学习环境。“互联网+”对教育的变革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带来的新手段,不仅使中小学教师将云教育资源的应用与专业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二者的互促互动中创新学习方式,而且为每位教师获得适切的个性化培训和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然而,如同“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的信息化教育现状下,不仅许多身处智慧教室的教师,依然使用陈旧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许多培训机构也仍在用过时的手段培训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