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 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 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 创造了一个深 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小编与读者分享古诗 的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春江花月夜赏析 1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 《宫体诗的自赎》 ) 的 《春 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 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 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 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 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 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月色泻在花树上, 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 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 轻轻挥洒一笔, 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 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 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 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 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 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 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 但又 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 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 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 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 长的, 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 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但并不是 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

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 的。 人生代代相继, 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 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 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 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 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 “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 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 互文见义, 正因不止一家、 一处有离愁别恨, 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 一种相思, 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 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 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 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 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 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 玉户帘上、 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 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 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 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 此时此刻, 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 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 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 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 诗人用落花、 流水、 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 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 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 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 是多么遥远。 “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 “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 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 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将月光 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 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 “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 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

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 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 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 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 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 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 触处生神, 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 ──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 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 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 形象, 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 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 烂多彩的艺术效果, 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 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 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 但那 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 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 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 有节奏, 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全诗共三十六句, 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 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 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 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 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 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 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赏析 2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 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 《春江花月夜》 , 不过只五言四句, 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 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 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附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 虚无聊; 从梁陈到隋唐, 百余年间, 主宰文坛, 造成诗国的黑暗, 遗下无数罪孽。 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 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 不能参加社会活动, 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 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 “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 状。”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 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 的文藻很赏识, 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 李世民问原因, 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 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 、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诗向律诗 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 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 说士人要有远 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王勃虽有文才,但浮躁浅露,不象享受爵 禄的材料。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 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 贡献的,杜甫 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 河万古流。 ”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 也是对四杰诗的确 评。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 宋之问、 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 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 宦, 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 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 ,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 人提供典范。 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 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 《春江花月夜》 。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 “在这种诗面前, 一切的赞叹是饶舌, 几乎是亵渎。”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 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 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 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的确如此! 《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 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 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 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 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 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 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 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 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 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 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 、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 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 的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 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 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读者可以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 发思古之悠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 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 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 张若 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 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 两者之间何其相 似! 这里月的叠用、 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 有一种音节美、 韵律美, 断而复续, 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 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使万丈沟壑一线飞渡,从江月清景、 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楼头, 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 有人对此 诗的主题多有非议, 殊不知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 就是为生计 而奔波,离人怨妇,正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而且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 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人能避开,古今中外,真正避开了的只有六七十年 代中国“八大样板戏”。样板戏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有个妻子一出场就

遭土匪枪杀外,八部戏剧再没有一对夫妻,也没有一对情人。而如此一首诗、如 此一轮明月, 还有什么题材比写离人怨妇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相思 情怀才配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惟有纯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显皎洁。这 样大开大合的过渡, 手法巧妙如神来之笔, 令人拍案叫绝。 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 是谁家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 他家在何处?又是谁伫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楼头 思念她的远方飘零者呢?仅用两句,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 写怨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明之夜,离 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 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 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 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 可是即使象鸿雁那样高飞远举, 也不能把这寂寞楼头 的相思明月带给他, 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浪的鱼儿激起几个漩涡儿呢! 寥寥数语, 怨妇的离愁别恨已写到极致。接着笔锋一转,又派出八句来写远方的游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昨夜忽梦落花飘零, 春已半残, 可是寄身异地他乡, 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 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 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 子还在赶着回家, 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 月 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 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 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在这样勾魂夺魄的意境里结束全篇,情笔生 花,余音绕梁。 读者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 不断深化。 春江、 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 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 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 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 无论是初月的明媚、 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 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 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 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自《诗经 》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 的表现形式上, 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 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 到了张若虚手里, 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 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 被那样的完美地糅

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 《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 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 照亮了盛唐的路, 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而张若虚之后, 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 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 历尽沧桑变 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古筝《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筝《春江花月夜》赏析.txt -你脚踏俩只船,你划得真漂亮。- 每个说不想恋爱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不可能的人。我心疼每一个不快乐却依然在笑的孩子。(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看透我在隐身,知道我在等人。古筝《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筲鼓》.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夜色中,江水静静的,呜咽着向天尽头淌去,渐渐的融入了无边的黑暗中。刹那间,月伴潮生,世界瞬间明朗起来了。明朗的月,明朗的水,却自是美的朦胧,美的让人心疼。置身其中,一丝忧郁便不知不觉的渗遍周身,无法自拔,也不愿自拔。 月轻柔的为江披上银纱,江便高兴了,孩子似的,炫耀着跃向前去。水和月,永远是各自的宠儿。有了月,水更活泼;有了水,月更清丽。江天一色,格外的明净。 婉转的江绕过水中小汀。银色的月光下,一片静谧而又生机勃勃。花草似乎都睡去了,但你听啊,空气中充满了她们的窃窃私语和低声笑谈。 看啊,那一片似雪的锦绣,是花海吧,因为空气中漫是馥郁。没法看出是什么花,月给了她们一袭面纱。不过也好,花都是美的,朦胧的花更是美的。流水载起落花,凄美之外别有一番柔情。雪样的花林,温柔的流水,恋人般的般配。 月使得世界变的精致,也使世界变的朦胧。河畔上那片洁白柔软的沙滩清梦般的虚无,却又难以置信的真实。这月,这花,这水,构成了这春夜。 天和地都沉默,寂静中别有一番威严,慈父般的宠着这月,这江,这花,这夜。 有多久了?我在这儿看夜?几千年?亦或几万年?想不起了,太久了。这亘古未变的夜!人生匆匆,几番沉浮,早已物是人非。可还记得是谁第一次望月兴叹?是谁第一次赞叹这江天一色的景致?又是谁第一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都不记得了,太久啦 人生代代,几经更迭。我以为一直是自己在这儿陪着夜呢,却听见心中的声音说:不,早不是你了!我争辩到:不,我一直在这,夜没变,我也没变。夜微笑着,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博大的黑袍轻轻笼住我。我猛醒,曾几何时,也有过这么熟悉的感觉?大概是前世吧。我无语,是啊,夜已经经历过我的无数次人生了。她洞悉一切。眼前的江,月是永恒赠给我的礼物吧。我明白了,我的生命亦会是短暂而永恒的,恰如那逝去的江水一般。 摆摆头,想从思绪中挣脱,却又陷入更深的忧郁中。

春江花月夜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诗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 相思离别之情, 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小编收集了 春江花月夜诗句 赏析,供大家参考。 春江花月夜原文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 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 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 应照离人(15)妆镜台(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 愿(20)逐月华(21)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 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 落月摇情(27)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春江花月夜原文释义注音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dian),月照花林皆(jie)似霰(xian)。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ing)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xian)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yi),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一代代的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的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pu)上不胜愁。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pian)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en)上拂还(huan)来。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hong)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送信的大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huan)家。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xia)。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xie)月沉沉藏海雾,碣(jie)石潇湘无限路。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译文和赏析

春江花月夜译文和赏析 引导语: 《春江花月夜》 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 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 以月为主体, 以江为场景, 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 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译文和赏 析,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 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 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 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 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 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 洒满了江边的 树林。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 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 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 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 水边。《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四、赏析题(20’)《春江花月夜》中的一部分诗句没答案版_百(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答题要点: 一.诗歌的线索、层次与内容: 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全诗按照月亮起落高低来展开描写。全诗共分三层,第一层是写景,重点在月色下的春江,第二层仍写月,当一轮明月独照大地,作者不由得不感叹宇宙和大自然的永恒,以及人生的短暂,于是由写景转入抒情,因景生情,由此引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第三层转入写游子、闺妇的相思之情,景物变为烘托, 但仍然与月有关,因为正是月光引发了游子、闺妇之间的相思之情。 二.艺术特点: 1.用词造句的复叠和回环往复:全诗的句子整齐中又显自由,不拘一格;用词上,题目中的五个字在诗中不断重复,但由这几个字所组成的词却千变万化,如“江”便有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等,由此形成回环返复而又错综变化的语句,从而营造出一个融景、情、理于一体的优美意境。 2.音韵优美婉转:这种特点首先表现在诗的押韵、转韵的平仄交错上。如……,正是这种押韵、转韵相互交错的手法,使得诗歌的音韵和谐,加强了诗歌的优美。 ●阅读《春江花月夜》中的一段并回答问题: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①“可怜”和“玉户”在诗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可怜:怜惜,同情爱护

玉户:闺房的美称 ②这段诗句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借代:“(可怜楼上月徘徊” 通过外部细节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用典:“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③写出以上诗句中含有典故的 句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④为什么说“月光”是这首诗的灵魂? 因为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全诗按照月亮起落高低来展开描写,诗中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月下游子闺妇的相思之情也都因“月”而起。 春江花月夜》赏析 第一韵 (首四句诗人就题生发 , 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而静谧的画图 :江潮连海 , 月共潮生 . 这里的 " 海 " 是虚指 , 泛指长江中下游宽阔的江面 . 江海浩瀚无垠 , 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 气势雄伟 . 一轮明月随潮涌生 , 景象壮观 . 滚滚春江处处都在明月朗照之中 , 这美景不禁触动了诗人情思 , 不禁发出了 " 何处春江无月明 " 的感慨 , 为下面的写景 , 抒情开拓了广阔的境界 , 可说是下文的伏笔 . 春 , 江 , 月 , 夜四字被这四句点了出来 . 第二韵 (5— 8句 , 以月为凝聚点 , 对春江花月夜的景象进行了特写 :江水弯弯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 皎洁的月光照在花林上面 , 看上去就象缀满了一颗颗的雪珠 .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 , 却感觉不到它的飞翔 ." 汀上白沙看不见 ", 是说在洁白的月光之下 , 江滩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 . 一句写天上 , 一句写地上 , 整个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 , 仿佛被净化了似的 . 以上八句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接下 来小编搜集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1/7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 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翻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 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 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 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 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2/7

春江花月夜 赏析

【原文】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读作xian.第四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á)。 斜(这里是句首,不要押韵,所以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虽是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全诗以铿锵响亮的语言,优美空灵的白描手法,上下蝉联的结构,一气到底而又曲折有致的反复回荡的旋律等等,构成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 由于永明文学重装饰、重消闲娱乐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宫体诗的发展方向,所以宫体诗具有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的特点,而《春江花月夜》能跳出前人窠臼,摆脱宫体束缚,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巨大进展。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是初唐向盛唐过渡的重要诗人,他在四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了宫体诗,完成了“初唐体”的创造,使言诗歌行体更加成熟,为诗歌走向盛唐高峰开辟了道路。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词?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是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一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都远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十世纪初王闿运首先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是“宫体之巨澜”。 【一】《春江花月夜》的形式美 “这首诗构思精巧,春江花月夜五字,形成五条结构线,而以明月为中心结构线,”(1)它们或离或合,彼此错落,相互叠加,构成鲜明形象的诗意,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诗的形式对表达主题方面做到了紧密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 这首诗的前十六句写月夜景色。前八句,开篇点题,描写春江浪涛连着海潮,一轮明月随着海潮升起的壮观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眼前明月高悬,宇宙辽阔,江流宛转,月色迷朦的壮阔景色。后八句,由景入情,以丰富的想象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中去,由对江月的发问,进一层提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人生哲理。流露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感慨。中间四句由扁舟子、明月楼过渡承转,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后十六句转写月夜情人两地相思,情调由雄浑转入缠绵。这一段又分为二小段,前八句写思妇怀念远人,作者用转进一层的反衬手法,通过描写思妇月夜对游子的思念,表达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张若虚是唐代诗人, 生平留下的资料非常少, 连出生和死亡的时间都不清楚, 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一生中只留下了两首诗。但是,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却在千 年的历史中脍炙人口,传诵一时,被后人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 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美丽的“春江花月夜” 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音: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音:偏)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音:霞)。 斜(音:协)月沉沉藏海雾,碣(音“结”)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读完这首诗,这时只觉得馀韵袅袅,美不胜收。诗的一开场,就壮丽的描绘 出整个天地间,春江月夜的场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 连海,一望无际,分不清是冮还是海,皎洁的明月,也随着汹涌拍打的潮水从海 面升起,此时真是气象万千。光是这个“生”字,就让整个“春江月夜”的画面 鲜活起来了。“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滟滟”,是月光在水面 闪动的样子。江水映着月色,波光点点,流过了万里的江山,天下有哪一处的春 江, 没有明月的照耀呢?“江流宛转遶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水曲曲折折地流过了遍地花草的汀洲,月色洒在花树上, 就像是缀满了雪珠一样, 一片晶莹剔透。 这时天地间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了, 连汀上的白沙,和空中的流霜都看不清楚了,月光洗净了世间万物的颜色,将整
1/6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赏析 原为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幽明《浔阳夜月》等(汪昱庭传谱)。1925年大同乐会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十分成功。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完善。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1)"江楼钟鼓":散起,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微风起涟漪的鸿波,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 (2)"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乐稍显明亮。 (3)"风回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4)"花影层叠":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水中花影摇曳的景象。 (5)"水深云际":音乐进入低音区,景象深广,偶而琵琶点出泛音,使人想起近处的水滴。 (6)"渔歌唱晚":箫与琵琶奏出歌唱性旋律,显示超脱凡世悠闲自得的意景。 (7)"洄澜拍岸":琵琶用扫、轮法奏出波浪击岸的景象。 (8)"桡鸣远濑":刻画群舟再归途中,摇撸声与水流声相互掺杂、映衬的意境。 (9)"欸乃归舟":旋律由一个简单乐汇作递升、递降的模进,古筝的琶音模仿出江上的浪花和摇撸声为之作陪衬。音乐慢起渐快,由弱渐强,逐步推向高潮。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现实了大自然景色的变换无穷。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这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的赏析 《春江花月夜》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 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 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 创造了一个深 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小编与读者分享古诗 的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春江花月夜赏析 1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 《宫体诗的自赎》 ) 的 《春 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 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 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 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 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 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月色泻在花树上, 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 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 轻轻挥洒一笔, 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 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 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 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 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 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 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 但又 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 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 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 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 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 长的, 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 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 但并不是 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

《春江花月夜》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

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一篇深刻的古诗赏析——《春江花月夜》(一)

古诗赏析《春江花月夜》(一) 这一首诗,好多朋友讲,时过二十年,至今还能背,由此可见它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同样,不管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它也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的人说这是一首情诗,也有的人说这是一首风景诗,各人有各人的说法,这个我们不争论。我打算乱讲这首诗,或者说还是按过去的风格,来一个大串讲,来一个大乱讲,讲到哪是哪。 各个时期、各家各派对这首诗的点评、赏析非常多,所以,如果我们再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讲也就没有意思了。有朋友认为这首诗写得太缠绵悱恻了——但这不是我认为的风格,因为我们可以把它讲得不那么缠绵悱恻;也有朋友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但是我们也可以把它讲得不那么爱情。总而言之,我们就是一个乱说,没有对错,不搞成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在这一首重要的诗面前,在众多的诗评面前,我们还要分个你对我错、你错我对,那就是笑话了。所以,不管怎么讲,大家不要评什么对错,不要讲:你说的和那个名家说的不一样。因为我们讲的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要是一样的话我们就不讲了,大家去百度就可以了。 春江花月夜 作者: 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翻译(精)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doc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一曲春江传千古,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吧!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字、号均不详,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字词解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跟从、跟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安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无限路:言离人相去很远。 (26)乘月:趁着月光。 (27)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解释: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春江花月夜,怎不叫人流连忘返。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发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写的是古代诗人常用的题材,但诗人以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在意境、情趣、韵律上都开拓了新的天地,使这首诗成为唐诗宝库中的明珠。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此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为线索展开。 诗篇起笔使用景语勾勒出春江花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间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诗人即景抒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融情于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那徘徊在明月楼上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潜沉的鱼龙,都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协兼容,构成了完美的境界。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但以“江”“月”二字为中心。“春”字出现四次,“江”字出现十二次,“花”出现两次,“月”字出现十五次,“夜”字出现二次。诗人循着江月交融的艺术构思,极力渲染春江浩阔,反复吟唱春月皎洁,增强了形象的丰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处于长江下游,因为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连平,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辉千万里。这里明为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这首诗中所写的“明月共潮生”,应该在望月前后。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誓言;月圆,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何处春江无明月”,以设问的形式透漏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信明月,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的着眼点由江海交汇处,转到岸汀之上,写江水所绕花林,月色仿佛给予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察觉,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这里既描绘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洁静、宁谧的景致,同时也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达到了主、客观之美的和谐统一。“江水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发出人生哲理的探求。宇宙明净如洗,没有丝毫纤尘,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显得分外皎洁。在江边是谁最早见到了这明月?而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开始照耀人间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无穷;然而苍天不老,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执着地等待着什么人,然而她所能见到的也只有长江一浪推一浪地送着流水。这八句通过景物描写,把人们的思绪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谛。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诗情及思妇感情波涛澎湃到极点的升华,相思儿女决不是概念化的逻辑思维产物。诗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孤月轮”中的一个“孤”字与思妇的心灵撞击所产生的。一个“孤”使读者很容易透过明月的孤寂联想到思妇的孤单,体味出她胸中的思想期待之苦,并给下文作了铺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这里“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苦已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

春江花月夜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归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全是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情,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的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蓄、隽永。诗的内在感情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平和,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的扬抑回旋。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使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诗情与文情丝丝相扣,宛转谐美 诗略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状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七律,格律严谨,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读来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与各句第五字的锤炼。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也是终究;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 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这两个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注释.doc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注释 《春江花月夜》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注释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一作:落花)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