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线圈天线设计经验总结

线圈天线设计经验总结

线圈天线设计经验总结
线圈天线设计经验总结

线圈天线设计经验总结

线圈天线设计经验总结

做了三四个月的线圈天线了,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的知道自己什么不懂,

也算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做了这么久,有点经验,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需求是13.56MHz 的天线,就像刷公交卡的那种天线一样,但不知道用什么形式的天

线做,看了一两个礼拜的微带天线,参考教程在HFSS 中做出了第一个微带天线的仿真,

正觉得有点进展的时候,老师一句话,用线圈天线做,我不得不改做线圈天线。然后就是

各种资料的搜索与学习。

线圈天线是一种很简单的天线,复杂点说的话,就是用铜线(当然可以是其他材料)

按照一定的形状绕几圈,ok ,这就是线圈天线了,铜线的两头加上激励源就可以发射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你手中的公交卡打开,会发现它就是用的线圈天线,网上有这种教程,可以让你把公交卡拆开,然后把完成公交卡功能的天线和芯片拿出来贴在手机后盖和

电池之间,这样就可以很潇洒的实现手机刷卡了,哈哈,不过要怎么充值就要自己想办法了)当然,这个时候的线圈天线是不好用的,因为你对它的特性什么的都不了解。所以,

打算先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

理论分析与Matlab 仿真

因为做的是类似于RFID 的NFC 的13.56MHz 的线圈天线,天线在这个频率一般都是

使用磁场耦合来实现能量的传递,那么我们就对在这个时候线圈的磁场进行分析。网上

关于矩形线圈的磁场分析有很多论文了,但我们还是自己做一下会理解的比较深刻,先复

习一下电磁场的知识,正好书上有一道例题讲的就是长度为l 的导线在周围空间任意点产生的磁场公式,这里引入了矢量磁位A ,因为矢量磁位A 的方向与电流I 的方向是相同的,而且对矢量磁位求旋度就是磁感应强度B ,这种性质对线天线来讲是很有用的。

矩形线圈

我们先来研究单圈的矩形线圈天线。

根据有限长导线周围磁感应强度的公式,算出四条边在空间某一点的矢量磁位A ,由于两两方向相同,叠加之后就剩下了两个方向的向量相加,这样利于后面求旋度的处理;

对空间某一点总矢量磁位A 求旋度就得到了磁感应强度B ,只取B 的Z 方向大小Bz 就

得到了我们所关心的垂直方向磁感应强度(因为刷卡的时候算磁通量只有垂直方向的是有

效的)。这样得到的是一个巨复杂的公式,用人的肉眼直接观察看不出来任何规律,于是

借助Matlab 的画图功能得到直观的感受。

Matlab 的m 文件内容与图片如下:

clear all; clc;

%参数设定

l=1;%矩形线圈的边长设为单位长度1 I=1;%电流也是单位1

u0=1;%毕奥萨法尔公式中需要用到的真空磁导率,由于是画示意图,所以取1即可PI=3.14;%π

z=0.2; %这里设置距离矩形线圈的平面的高度 x=-.5:0.05:.5; y=-.5:0.05:.5;

[X,Y]=meshgrid(x,y);%在xy 平面上得到需要作图的区域点

%以下是已经推导出来的公式的输入 C0=u0*I/(4*PI);

a=l/2+X;b=l/2-X;c=l/2+Y;d=l/2-Y;-.5:0.1:.5 X2=sqrt(b.^2+z.^2+d.^2);

X1=sqrt(a.^2+z.^2+d.^2);

A3z=C0*z./(X2+b)./(X1-a).*( (X1-a)./X2-(X2+b)./X1 ); A3y=C0*(-

d)./(X2+b)./(X1-a).*( (X1-a)./X2-(X2+b)./X1 );

X2=sqrt(b.^2+z.^2+c.^2); X1=sqrt(a.^2+z.^2+c.^2);

A4z=C0*z./(X2+b)./(X1-a).*( (X1-a)./X2-(X2+b)./X1 );

A4y=C0*c./(X2+b)./(X1-a).*( (X1-a)./X2-(X2+b)./X1 );

C0=u0*I/(4*PI);

a=l/2+Y;b=l/2-Y;c=l/2+X;d=l/2-X; X2=sqrt(b.^2+z.^2+d.^2);

X1=sqrt(a.^2+z.^2+d.^2);

A2z=C0*z./(X2+b)./(X1-a).*( (X1-a)./X2-(X2+b)./X1 ); A2x=C0*(-

d)./(X2+b)./(X1-a).*( (X1-a)./X2-(X2+b)./X1 );

X2=sqrt(b.^2+z.^2+c.^2); X1=sqrt(a.^2+z.^2+c.^2);

A1z=C0*z./(X2+b)./(X1-a).*( (X1-a)./X2-(X2+b)./X1 );

A1x=C0*c./(X2+b)./(X1-a).*( (X1-a)./X2-(X2+b)./X1 );

Z=-(A1x-A2x-A3y+A4y);

%作图

mesh(X,Y,Z);

这是距离矩形线圈平面0.2高度(线圈边长为1)的Bz 大小分布,可以看出场强大小是中间强,四周弱。

将这个m 文件做成一个函数,变量为距离线圈的平面高度,并在另一个文件中调用这个函数,生成不同高度时Bz 大小的不同分布。得到下图:

z=0

z=0.2

z=0.4

z=0.8z=1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距离线圈平面高度为0,0.2,0.4,0.6,0.8,1.0的平面上Bz 的大小,可以看出:四个角的磁场强度在Z=0的平面内最强,而随着Z 的升高逐渐下降,且下降速度快于中间部分场强。

再对这个m 文件进行改进,仿真当线圈为7圈时候的图形(修改之后的m 文件相当

于将这个m 文件跑了7遍,每一遍都是不同长度的边长,最后再将场强叠加就好了)。

距离7圈矩形线圈平面不同高度时候的Bz 大小分布如图:

z=0:0.2:1

z=0:0.2:1

z=0:0.2:1

z=0:0.2:1z=0:0.2:1

z=0:0.2:1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距离线圈平面高度为0,0.2,0.4,0.6,0.8,1.0的平面上Bz 的大小,可以对比看出:7圈与1圈的变化趋势相同,只不过7圈比1圈的场强大小强了大约7倍。(这里忽略了很多效应,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圆形线圈

我还想看看距离圆形线圈不同高度平面的场强分布图,这个时候就不能应用书上的有限长直导线公式了,想了半天不知道怎么推导,忽然灵机一动,反正我们用的是Matlab 进行仿真,为什么需要把公式做到很简化呢?只要能跑出来最后的结果不就可以了,那我们完全可以直接使用最原始的毕奥萨法尔公式,然后使用Matlab 进行积分仿真出图。圆形线圈的m 文件与图片如下:

clear all; clc;

%参数设定

r=1;%单位长度1 I=1;%单位电流

u0=1;%毕奥萨法尔公式中需要用到的真空磁导率,由于是画示意图,所以取1即可PI=3.14;%π

C0=u0*I/(4*PI); %毕奥萨法尔公式的系数 m=100;%把一个圆形分成100段进行积分t=2.*PI/m;%对弧度进行划分 n=0:(m-1);

%坐标设定 Px=-.5:0.05:.5; Py=-.5:0.05:.5;

[X,Y]=meshgrid(Px,Py);%在xy 平面上得到需要作图的区域点 l=length(Px);

Pz=ones(1,l);

Pz=0.6.*Pz; %这里定义高度

x=r.*cos(n.*t); %画出Z=0平面的圆形的各个坐标点 y=r.*sin(n.*t);

z=zeros(1,m);

dl(1,m)=struct('x',[],'y',[],'z',[]); %新建存放dl 的结构体

%求出dl for i = 1:m

j=mod(i,m); dl(i).x=x(j+1)-x(i); dl(i).y=y(j+1)-y(i); dl(i).z=0; end

SumBx=zeros(1,l.*l); SumBy=zeros(1,l.*l);

SumBz=zeros(1,l.*l);%求和得到的各个点的场强值放在这里

temp=1; %用来计数求出每个点的场强值

for i = 1:l for j=1:l for k = 1:m

a=[dl(k).x dl(k).y dl(k).z];

b=[Px(i)-x(k) Py(j)-y(k) Pz(i)-z(k)];

Rmod=sqrt(sum(abs([Px(i)-x(k) Py(j)-y(k) Pz(i)-z(k)]).^2));

dB=C0.*cross(a,b)/(Rmod.^3);

SumBx(temp) = SumBx(temp)+dB(1); SumBy(temp) = SumBy(temp)+dB(2); SumBz(temp) = SumBz(temp)+dB(3); end

temp=temp+1; end end

SumBz=reshape(SumBz,l,l); mesh(Px,Py,SumBz)

上图是距离圆形线圈0.6高度时候的Bz 大小,不同高度的图如下:

z=0.4

z=0.8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距离圆形线圈平面高度为0,0.2,0.4,0.6,0.8,1.0的平面

上Bz 的大小,可以看出:四个角的磁场强度在Z=0的平面内最强,而随着Z 的升高逐渐

下降,且下降速度快于中间部分场强。这些特性都和矩形线圈很相似,但在变化速度上有

所不同。圆形线圈比较柔和一些。

至此,Matlab 的理论仿真基本上就做完了,我们大概的了解到了垂直方向磁场强度

的变化趋势,但这只是理论仿真,如果加上材料,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到底会是什么样

子呢?

HFSS 仿真

这个时候就用上了HFSS 仿真,这可是电磁场仿真的利器,但我刚开始用的时候基本

上不会用,又是一段痛苦的回忆,还是那句老话,在你仿真之前,一定要对基础理论有所

了解,不然就是无头苍蝇,四处碰壁啊,自己做不出来,去问别人,别人给你解答解答就

会发现你基础的薄弱,也就一句话“先看看基础理论再来问吧”把你打发了,这也是情理

之中的,所以,不要怕基础理论困难,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总有开始的第一步,慢慢走。

由于在Matlab 中的仿真告诉我们,7圈和1圈性质差不多(其实还是会有互感呀,

临近效应之类的影响的,但7圈和1圈仿真时间真是天差地别……),那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先从1圈做起,由简到难。

激励加载

在HFSS 中画好了模型,就是单圈线圈,但是不知道如何加激励,这一点很尴尬,不

知道是像波导那样什么的选择一个面设置为lumped port ?要是选择面的话应该是选择哪个面呢?要看哪些参数才知道自己加对没有?等等各种问题,后来经过不断的在论坛上寻找,一不小心发现了一个加激励的方式:

把线圈的两端用一个矩形平面连接起来,然后设置这个矩形平面为

lumped port

这样就ok 了。

观察Hz

加好激励就开始仿真,Analyze 结束之后就可以看各种参量了。

首先,我们先来验证一下磁感应强度是不是按照Matlab 仿真中的规律变化。(1)

在相对高度0.2,0.4,0.6,0.8处各画一个平面

(2)在HFSS 中的Field Overlays中自定义一个公式,为Vcetor_H的ScalarZ ,

这样才能看某一个平面高度的

Hz

(3)需要观察的平面和需要观察的对象都设置好之后,只要添加就好了

先选中需要观察的平面后,选择Field Overlays的Plot Fields中的Named Expression,找到自己定义的变量就OK 了 Z=0的时候选择Global:XY

出来的结果如图:

观察金属与铁氧体对金属线圈磁场的影响

由于实际应用中的线圈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这里我们就仿真一下在金属与铁氧体(经常用做吸波材料)影响下的磁场。

金属影响下的磁场

由上图可以看出,加在0.3位置的金属片对其附近的0.2处的磁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0.2处的磁场强度骤降。相同的事情也在z=0.4处发生了。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先画出Z=0.2,未在0.3位置加金属的时候,H 的大小与方向。(注意,这里不是Hz 了)

再画出Z=0.2,在0.3位置加金属的时候,H 的大小与方向。

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有金属部分的磁场强度明显减弱;同时,磁场强度矢量H 的方向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垂直变得弯曲。联系一下实际,手机的电池部分一般就是金属吧,

要是你刷公交卡的时候把手机和卡放在一起,有时候就刷不出来,这就是因为手机覆盖部

分的磁场由于手机损耗等原因减小,同时手机附近的磁力线方向偏转,这两个原因导致通

过公交卡线圈天线的磁通量减弱,结果就是刷卡失败。

铁氧体影响下的磁场

在铁氧体影响下的磁场,我们分析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紧挨线圈下方加大于线圈大小

的铁氧体,一种是紧挨线圈下方加小于线圈大小的铁氧体。首先来看看第一种情况,加

铁氧体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得到不同平面的场强Hz 如下:

由图可知,在紧挨线圈下方加大于线圈大小的铁氧体使得线圈在其上空产生的磁场强

度受到极大的增强,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我们先看看未加铁氧体时Z=0平面上的H 的大小与方向:

可以看到磁力线凌乱不堪。

再看看加铁氧体时Z=0平面上的H 的大小与方向:

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磁力线受到了铁氧体的限制变得有规律,使得通过线圈的磁通增强。接下来分析第二种情况。

可以看到对磁场增强的效果没有第一种情况好,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看看在紧挨线圈下方加小于线圈大小的铁氧体时,Z=0平面上H 的大小与方向:

可以看到有铁氧体的部分电磁场受到了限制,但由于铁氧体变小,所以受到限制的部

分没有第一种情况多,磁场也就没有第一种情况规律,因此磁场增强效果也就没有第一种

情况好了。最后我们观察一下在金属和铁氧体同时出现时的情况。

在有金属的时候,我们发现金属附近的磁场受到了干扰,减小的很厉害,那我们加上

铁氧体

看看情况会不会变好。

可以看到观察平面上的磁场强度并没有像前面所看到的那样,受到金属片影响变得很弱。这说明铁氧体起到了隔离金属影响的功能,由下图更能体现出来这一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金属所产生的涡流损耗被吸波材料减弱了。由我们上面所进行的整

体分析可以看出,磁场中的金属有两个作用,产生涡流损耗和压偏磁力线方向;而铁氧体

也有两个作用,屏蔽掉金属的干扰和使磁力线更加集中。

阻抗匹配

以上所进行的分析都是在线圈阻抗未匹配情况下做的定性分析,而在实际中应用的线

圈天线必须要进行阻抗匹配才能使用于能量传递的功率更大,即S11要小才行。主要的途

径就是调整线圈的谐振频率达到13.56Mhz 。

刚开始的思路很简单,因为线圈天线可以等效为一个谐振电路,那根据公式f

=1/2π,只要在线圈的端口直接加电容或者电感就好了。(这里顺便说一下,求谐振频

率的时候,要先把求解模式设置为Eigenmode ,然后在Solution Data 中查看谐振频率,具体为什么我还没有搞清楚。

还有一种看谐振频率的方式就是直接在Driven Modal中看S11是否在13.56MHz 的时候达到最小,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在S11最小的时候说明匹配最好,虚部肯定为零,而谐

振频率的时候虚部就是为零的,所以两个频率就应该相等。虽然不严谨,但也差不多了。

我一般就用这种方式,因为本征模求解有点耗时)

为了调谐,我加各种电容各种电感,跑了好多天,加的方式跟激励差不多,也是画一

个矩形片,但是不设置为lumped port,而是Lumped RLC,加的位置也在端口处,如下图:

但怎么加都不会调谐,也就是说谐振频率怎样都达不到13.56Mhz ,在经过一阵时间胡乱尝试之后,我终于决定静下心来看理论,同时也在论坛上问,加QQ 群,问群里的人,总算有个热心的大牛提示我用Smith 圆图来做匹配,于是我又恶补了一下Smith 圆图的

知识,然后参考别人用Smith 圆图做匹配的论文,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匹配的路线,用的是集总元器件的L 网络匹配,为了方便计算,还用到了安捷伦的ADS2019,不用这个软件也

可以,但是就是要自己算,会增加一些工作量。废话不说,我现在就介绍一下这种匹配方式。

在匹配之前,我们必须先对Smith 圆图有所了解,它是电压反射系数的极坐标图,我们就是利用画在图中的阻抗(或导纳)圆进行匹配。先得到线圈的阻抗,进行归一化,找

到归一化阻抗在圆图中的位置,然后将其按照一定规律移动到圆图中心的匹配点(0,0)

就好了。我们在线圈端口处加电容或电感,是并联着加,还是串联着加都会按照一定规律

对该点在图中的位置产生影响。具体如何移动请参考微波工程这本书,或者其他Smith 圆图的教材。这里只讲一下操作步骤。

(1)首先,我们要得到线圈的输入阻抗ZL 。

在线圈两端只加一个激励源,lumped port 就可以了,运行出结果,在Results 中新建一个Data Table,如下图所示:

然后选择Z11

点击New Report ,就能生成一个输入阻抗值的表,每个频率点有一个对应的值,我

们找到13.56MHz 时候的那个值。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线圈天线的输入阻抗ZL ,下面要进行的就是阻抗匹配的工作,

这里就用到了ADS2019。

(2)在ADS2019中进行阻抗匹配

打开已经安装好的ADS2019,新建一个工程,在打开的原理图画出用集总元件表示的

线圈天线输入阻抗值ZL ,比如上图的例子是0.193822+8.416626i,那么就加入一个电阻,阻值为0.193822Ω,再加入一个电感,电感值为L=8.416626/2π*13.56*10e6=98.8nH。

为了仿真,我们还要加入Simulation-S_Param中的端口Term 与仿真控制器SP ,以及Smith Chart Matching中的Smith 圆图,加上接地,并把元器件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仿真

电路。

然后选择菜单栏DesignGuide 中的Filter ,选择SmithChart ,得到Smith 圆图的

匹配工具。

按照图中的步骤做完之后点击自动匹配会出现如下图提示:

这四种方式都可以实现匹配,使ZL 在Smith 圆图上的点移动到匹配点,但根据L 匹配网络的要求,由于zl 点在1+jx圆外,我们应该选择左上角或者左下角这两种匹配方式,这里,我们选择左下角的匹配方式,直接点击就可选择,得到下图:

可以看到,zl 点已经实现了匹配,这个时候点击Build ADS Circuit 就能直接在原

理图中生成电路。

这个时候的SmithChart 元件就代表着匹配电路,可以选中此元件并View---Push

Into Hierarchy进行查看,就会得到:

这就是匹配电路了。

回到原理图,点击Simulate 按钮进行仿真,使用矩形图和Smith 圆图查看结果:

发现匹配还不错,但并不完美,这个是由于在输入ZL 时候软件的自动修改引起的,

没关系,我们在后续的调整中可以补救过来,用ADS2019也只是得到一个大概的值。(3)在HFSS 中实现集总匹配电路

接下来就是将此匹配电路在HFSS 中实现的问题了。

这一步卡了我很久,在几天的各种尝试之后,终于在一次偶然的修改中实现了阻抗的

匹配。由于接地是相对的,我们只要把所有接地的端口连在一起就好了,观察这个匹配

电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C1与激励并联,然后与C2串联接负载就好了。

在HFSS 中实现的方式就是新建两个Box ,材料为vacuum ,分别设置为RLC 边界,

电容大小就是C1和C2的大小,然后选择C1的一个面,设置这个面为激励Lumped port,再将C1与C2串接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了匹配电路的搭建。(在新建C1和C2的时候就

紧连着负载,具体说来就是C1的一端接负载,另一端接C2,而C2一端接C1,另一端接

负载)如图所示:

设置完成之后,就可以仿真了。 S11的结果:

可以看到,在13.56MHz 处的S11达到了最小值。

Smith 圆图的结果(看Smith 圆图的时候要选择S(1,1),因为Smith 圆图是反射系

数的极坐标图):

可以看到阻抗值并没有达到最佳匹配点,说明还有改进的余地,这个时候就要根据Smith 圆图的原理对电容值稍加改动,得到更好的匹配。微调之后,就能得到比较完美

的匹配了。

线圈耦合

我们还要模拟一下两个线圈之间的能量传递,这个就用S21来看吧。先分别将一大一

小两个线圈调谐到13.56MHz ,然后将小线圈整体复制粘贴到大线圈的HFSS 文件中。

接下来仿真就好了,小线圈里面的LumpRLC1与LumpRLC2会自动改名为LumpRLC3与

LumpRLC4,激励1也会自动改名为激励2,且在HFSS 默认的情况下,激励2是没有

功率输入的,只有激励1有1w 的功率输入,这个可以在HFSS---Fields---EditSources

中查看:

其中Scaling Factor就相当于功率因子,用它乘以前面的1w ,就是此端口的输入功率,这里我们可以看到1端口的输入时1w ,而2端口的输入是0。仿真结果如下:

S(1,1)

可以看到,受到另一个线圈的影响,S11不再只有一个波谷了。

S(2,1)

可以看到,S21在13.56MHz 的表现还是挺不错的。

这个只是仿真了大小线圈在某一个相对位置上所产生的结果,如果对其他位置感兴趣,可以改变线圈位置,继续进行仿真。至此,工作结束。

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初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虽然不大,但是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好,以下就是我在一年来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少接触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1、揭开神秘的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个陌生学科,大多学生有很大的神秘感。首先我们注意帮助学生揭开“信息技术”这个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样我们从开始的教学中首先把信息技术从“原始——>先进”的发展过程给学生讲清,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不是才有的,而是早就存在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从理解简单落后的信息技术,上升到了解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学生便从思想上对什么是信息技术有了占领深刻的认识。攻破了这一难题,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处理信息的手段或者工具。我们也是从处理信息的原始工具讲起,逐渐讲到当今处理信息的最先进的工具——计算机。提到计算机,学生就不那么陌生,引导他们回答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计算机,这样便引出

计算机的广泛地应用。由此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的计算机的构造及功能讲到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的构造及性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的演变和性能的提高,了解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物的惊人发展速度,继而从心里佩服这个先进的产物,逐渐开启好奇之门。有了这些基础,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容易做了,讲述计算机中的信息是怎样表示的;计算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信息技术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及计算机的安全问题等等。 2、登堂入室。 经过上述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质上了解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中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打破了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触到怎样使用计算机这个先进的工具了。 讲使用计算机,首先我们注意讲清整个计算机系统,让学生搞清硬件、软件的作用。明白了这些,就可以学习计算机家族中的小兄弟——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了。 先讲述现在常用的操作系统软件,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进行的操作都是通过操作系统软件来完成的。接着讲解现在教材采用的windowsXP操作系统。讲述windowsXP系统时,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讲清最基本的鼠标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还增加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操作如有趣的打字练

暖通施工图审图要点计划.docx

暖通审图标准 编写部门:编写人:编写日期:2013年9月22日 说明: 1、本文仅列出常见设计疏漏和审图公司审图重点,各项目需结合各自的目标成本、经营模式、管理需求展开详尽、细致的审图工作。 2、本文所列的“规范或依据”只涵盖国标和广西区地方规范,非广西地区项目需参考所在 省市地方规范或当地主管部门要求,仔细审阅施工图。 (一)机电施工图通用审图要点: 序号审图要点规范或依据备注 审查图纸目录上的图纸名称、阶段、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 1次、日期、幅面与图纸相应内容是否对编制深度规定》(以下 应;简称《深度规定》) 2审查图纸的设计说明、施工说明、建筑 《深度规定》节能、图例、主要设备材料表是否齐全; 3审查设计说明、施工说明中的设计依据 《深度规定》是否齐全、规范版本是否有效; 4审查设计说明与系统图、平面图是否一图纸内容及深度应满致;足招标及施工要求审查设备表中设备参数是否完整、设备 图纸内容及深度应满 5编号规则是否一致,与图纸设备能否一 足招标及施工要求一对应; 6审查本专业图纸的建筑图层与建筑专业各专业图纸之间应匹图纸是否完全吻合;配 (二)防排烟系统审图要点: 序号审图要点 审查暖通空调施工图上防火分区、防烟1分区的划分与建筑图上防火分区、防火卷帘、档烟垂壁设置是否一致; 审查机械防排烟系统设置区域的合理 性; 2( 多层和高层建筑内长度大于 30 米的走道,当只有单侧可开启外窗时,也应设 置机械排烟 ) 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审查可开启外窗3 的面积、高度、开启形式和方向; 规范或依据备注 各专业图纸之间应匹 配 《建规》、第、、、、、无特别要求,对防烟等;《高规》第、、、、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等;《防排烟规程》时,其前室 ( 非合用前第、、、节等室)可不送风 GB50016-2006《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简称 《建规》)第条; GB50045(2005 版)《高 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

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工作总结

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工作总结 工程开工至今,在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顽强拚搏下,在各施工班组及全体参建者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下,一幢幢建筑物拨地而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八个月来,我们经历了困难与挑战,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点燃激情、贡献力量,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施工现场。240个日日夜夜,我们与紧张匆忙为伴,与艰难困苦相随,在座的各位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尽职守则、攻坚克难。特别是刚刚度过的酷暑炎热天气,我们不仅挥晒了汗水,更考验了信念、意志和毅力。大家用真诚、热情诠释了对迁建工程许下的诺言,今天基本取得了主体工程竣工的阶段性胜利。回顾走过的历程,可圈可点;赢来如此的局面,可喜可贺!这是我们整个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充分体现,这是项目部全体人员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向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衷心地道一声:“大家辛苦了”!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一次承上启下、总结经验、以励再战的会议;全面总结前期工作,明确后期生产任务,再次动员广大员工及参建者,凝心聚力铆足劲,再接再励谱新篇,为全面完成迁建工程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前期工作总结 至主体结构封顶,共完成施工产值---万元,已完成项目投资计划--万元占总款金额的--%。在武警重庆总队三个在建项目的定期巡回交叉检查中,多次列综合评比第一名,受到了中核中原公司以及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多次受到了莅临施工现场考察指导工作的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形成了大量的宝贵管理经验,并培养了大批管理、技术、施工方面的人才,这是项目部的骄傲和财富。 工期短、要求高、监管严的“三边”工程经验: 第一,起步定位高,整体构思好 迁建工程项目规模对我们来说是超前的,投资大、要求严,时间短、标准高,而施工现场又有面积之宽阔、人员之繁杂、项目之多样、周边环境之复杂等特性,增加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完成)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吉家坊小学郝晓颖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帮组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提高。 本学期我还是担任一到六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有了过去教学工作的铺垫,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要顺利多了,收获了一些小小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也深感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不断的摸索中教学,也开始越发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

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拥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听课的机会,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希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总结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总结 本工程的结构设计咨询工作是在工程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介入的。进行的方式是介入后的结构设计全过程控制,包括对初步设计的修改完善,对施工图设计过程的控制和对施工图成果的审核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本工程位于山东淄博,地下一层车库,地上一二层营业、办公,三至十八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平板式筏形基础。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本工程设计方案原为剪力墙结构,并已通过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考虑到下部楼层为营业和办公,在咨询过程中首先探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可行性和优点,配合设计单位对结构方案进行了调整,由剪力墙结构改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并合理的而布置剪力墙和框架柱,优化了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多次的设计计算、分析比较、合理调整来满足规范规程的而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结构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多次与结构设计人员交流沟通,统一了设计的做法和上机计算数据,事先控制保证了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沿着安全、合理、经济的思路进行,使最终的结构施工图成果文件差错少、质量优、经济性好。 施工图绘制完成后,对结构设计的成果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了审核意见。配合设计方对施工图审查咨询中心的审核意见进行了修改,对部分审查意见与审查专家进行了沟通说明,修改后的施工图交付建设单位。 设计咨询工作和精益求精的结构设计保证了结构设计的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达到了使营业、办公空间布置的方便合理,地下车位的增加,合理的混凝土用量,较低的用钢量等多方面效益。通过结构设计的咨询优化,给投资方带来了很好的效益,使投资方非常满意。 该工程现已进行了图纸交底与会审,并已开工建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个 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我从各方面严 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 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 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 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 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 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 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 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 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 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 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 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 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 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 改进工作。 四、当堂点评学生作业:根据我们学部的打造博文课堂新模式的要求对于每节课 要坚决实行堂堂清对于电脑课这样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所以 我一直坚决执行着而且当堂对每个完成作业的同学随堂点评.使学生能更好的学好知识使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 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 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 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 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 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 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

暖通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标签:空调系统风路转换采暖热负荷空调制冷系统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与施工说明、设备表、设计图纸、计算书。图纸目录应先列新绘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 ⒈设计说明应介绍设计概况和暖通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采暖热负荷、耗热量指标及系统总阻力;空调冷热负荷、冷热量指标,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必要时,需说明系统的使用操作要点,例如空调系统季节转换,防排烟系统的风路转换等。 ⒉施工说明应说明设计中所要求使用的材料和附件;系统工作压力和试压技术要求;施工安装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采暖系统还应说明散热器型号。 ⒊图例一般使用通用图例,并将图例放置在设计说明页或首页中,也可单独成图。 ⒋设备表施工图阶段,型号、规格栏应注明详细的技术数据。 当设计单位只设计部分工程内容,或由多家设计单位共同承担设计任务时,应明确交待配合的设计分工范围。 设备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应绘出建筑轮廓、主要轴线号、轴线尺寸、室内外地面标高、房间名称。在底层平面图上绘出指北针。通风、空调平面图,一般采用双线绘风管,单线绘空调冷热水、凝结水管道的画法。标注风管尺寸、标高以及末端设备或风口尺寸时(圆形风管注管径、矩形风管注宽×高),应标注水管管径及标高、管道坡度和坡向,以及各种设备及风口安装的定位尺寸和编号。还应标出消声器、调节阀、防火阀等各种部件位置及风管、风口的气流方向。当建筑装修方案未最终确定时,风管和水管可先画出单线走向示意图,并注明房间送、回风量及以风机盘管数量、规格。在建筑装修确定后,一般按规定要求绘制平面图。 剖面图当风管或管道与设备连接交叉复杂,光靠平面图表示不清时,应绘制剖面图或局部剖面。在剖面图中绘出的风管、水管、风口等设备,应表示清楚管道与设备、管道与建筑梁、板、柱、墙以及地面的尺寸关系。还应表示清楚风管、风口、水管等尺寸和标高,气流方向及详图索引编号等。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机房图应根据需要增大比例,绘出通风、空调、制冷设备(如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冷热水泵、冷却水泵、通风机、消声器、水箱等)的轮廓位置及编号,注明设备和基础距离墙或轴线的尺寸。绘出连接设备的风管、水管位置及走向;注明尺寸、管径、标高。标注机房内所有设备、管道附件(各种仪表、阀门、柔性短管、过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 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辛勤过后的快乐,也有耕耘过后的收获,现在做以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工作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从领导的分配,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工作几年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业务。争取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加大备课的容量,加强上课质量,落实反思的分量。 首先,我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把备课学来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与时俱进,让新课程也走进我的课堂;虚心向他人学习,跨学科听课,学校有讲课活动积极参加,生怕漏听了任何一节课。认真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当一节课上万之后我总考虑一下,我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学生不好接受,我以后怎么改进,这样做好反思,再进行二次备课。就这样我不断努力探索,建立

了激趣导入——自主尝试——归纳总结——练习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自主的接受信息技术课。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上微机课,不再是只想着玩游戏了,而是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有的甚至还能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在辛勤努力之后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认同,这是我几年来最想见到的。家长开放日的时候,顶着机器状况不好的压力,领导让我开放一节课,我就上了一节实实在在的平时课,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现在我可以骄傲的说,我的每一节课都可以随时进门就听,虽然比不上公开课那样缜密、无懈可击,但是却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的课。虽然信息技术相对于语文数学来说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最开始还被大家认为是连专科都不算的“二课”,但是随着我们一代代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让信息技术学科也能成为教育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五、努力的方向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由于有一定的思路,所以难免思考的少了一些,出现了一些倦怠。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暖通图纸设计说明

一、暖通图纸设计范围 1.在设计红线范围内建筑物的空调,通风与防排风设计。 2.地上部分开窗的楼梯间,前室的防排烟以及自然排烟要求的房间,走道等部 位,均按规范设计自然防排烟措施。 二、空调设计 1.空调冷热源 1)负荷计算:夏季冷负荷最高为A座3043.5KW、最低为芝士屋21.4KW;冬季 热负荷均为0KW;单位建筑面积冷指标最高为D座297W/m2、最低为露天剧场65W/m2。 2)商业零售、餐饮等单体均采用多连分体式空调(VRF),室外机安装保证配管 长度不超过70m,多联机运行管理和控制方便,可以分户按量收费,且管道安装占用空间小。 3)A座由于层高较高、空间较大故采用风冷热泵中央空调系统,采用两台1600KW 的风冷螺杆热泵冷水机组。 2.空调水系统 1)中央空调水系统为两管制一次泵负荷侧变流量系统。供回水温度设计为 7/12℃,空调水系统为异程式,回水支干管上装设流量平衡阀。末端设备的回水管上均设置比例调节电动二通平衡阀,空调水泵和风冷热泵机组一一对应运行。 2)空调冷热水系统定压均采用闭式膨胀罐,设置在屋面上。 3)空调水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为1.0MPa。 3.空调风系统 1)商业零售、餐饮空调室内机采用天花型卡式(四向送风),气流采用上送上

回方式。空调新风采用独立的VRF新风机组直接送到每个房间。 2)A座一层挑空商业区层高较高、空间较大空调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气 流组织为顶送顶回。其他小房间空调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风机盘管采用两管制,由温控器控制室温。气流组织形式为侧送上回或上送上回。 3)消防控制中心等有特殊要求的房间采用分体空调。 三、通风设计 四、防排烟设计 1.B座地下室和A座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防烟分区面积×60计算。 其他单体采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室内面积2%。其中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m2,前室则不小于3m2。 2.排烟风机应满足280℃时连续工作30min,入口处安装低于280℃自动关闭的 防火阀,防火阀关闭,排烟风机停止运转。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小于30米。 3.消声弯头外壳的耐火极限不低于同等级管道厚度和耐火时间的要求。 4.穿越防火分区的管道耐火极限不小于1.5小时(或用防火板包裹)。 5.排烟管道距离可燃物不得小于150mm,且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不可燃材料进 行隔热。 6.火灾自动报警器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装置,且在现场设置手动和自动开 启装置,并设置手动复位装置。 7.通风管穿越机房,防火隔墙和楼板处均设有70℃的防火阀,所有风管,风管 软接头和消声器的材质均为不可燃材料。 8.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风机自动启动。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最新总结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马xx于2xx年6月毕业于xx科技学院,取得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xx新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参加工作,从事结构设计的技术工作,现任助理工程师职务。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工作中,我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每天都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的重大新闻和事件,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把党的政治思想和方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二)、主要工作业绩 在工作这些年里,我设计完成了如xx市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城东街道半沙村地块住宅建设项目,金海湾花苑商住建设项目,xx市北白象镇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工程项目,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用房及辅助非生产。 (三)、结构技术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

(1)、拿到条件图不要盲目建模计算。先进行全面分析,与建筑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种情况(功能、选型等)。 (2)、建模计算前的前处理要做好。比如荷载的计算要准确,不能估计。要完全根据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来输入。 (3)、在进行结构建模的时候,要了解每个参数的意义,不要盲目修改参数,修改时要有依据。 (4)、在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不能随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构件的截面。这一点要作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来重视。 (5)、梁、柱、板等电算结束后要进行优化调整和修改,这都要有依据可循(需根据验算简图等资料)。 (四)、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在这几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学习上,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理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应该还原回到生活。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不断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很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总结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通过这四年对建筑结构的学习,培养了我们每个人独立做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不知不觉毕业设计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时光令人难忘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成功的完成了这次设计课题—扬州某办公楼框架结构图实训和施工组织设计。回想起来做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颇有心得,其中有苦也有甜!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和设计,我通过自己动手看懂图纸和熟悉03G101图,梁柱钢筋分离和钢筋加密区的计算等,这是对我能力的一种提升。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是一种综合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也是一个培养,同时毕业设计的水平也反映了本科教育的综合水平,因此学校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和动员教育。 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这次的设计课题——扬州市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根据任务书上的进程安排,自己按时准确的完成了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各门相关课本,有《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础设计》、《房屋建筑学》等,并自己借阅了相关设计规范。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先进行了建筑设计,x老师主要负责我们对建筑设计的指导和建筑图的批改,老师严格要求每个人,直到图形符合规范要求做到美观和实用。接着是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由x老师负责,x老师认真负责,每个星期至少和学生见两次面,在我遇到不会时,老师总是认真细心的讲解给我们大 第 2 页共 7 页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技术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ZJ-055376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Three summar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 本年度,我们科组认真贯彻学校的指导方针,积极完成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新机房的装配及相关工作,刻苦钻研新教材,认真搞好课外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工作 今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的老师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新教材已经基本定型,我们要认清方案,找准自已的位置,把握新教材的要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为搞好教学,我们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一章由指定的老师负责总体备课,使备课组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探索教与学的新方法,利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如:“分层教学”,“互助学习”,“自主学习”。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并开展校级课题的研究。备课组教研气氛浓厚,做到经常互相听课,评课。改革考试制度,结合信息技术的要点,采用无纸化考试,学生一人一机,全部是选择题,考试结束时学生即可知道自己的成绩。 二、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刘晶等教师认真辅导学生参加区里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们还对学生参加学校科技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指导,并做好作品的评比工作。此外,初中部这边也开展了动画制作的第二课堂,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辅助教学方面 做好了各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指导学科老师制作上课课件、使用电脑等知识,从而使老师们能充分用好电脑为教学服务。同时也为很多老师参加全国、全区、全市等比赛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我们还继续配合学校做好高考信息录入等工作。 四、计算机网络及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本学期,我校还新装配了一个学生方正机房和一个教师阅览室并投入了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电脑教学条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们的维护工作,但全科组的老师依然尽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加大力度丰富和不断更新我校的校园主页内容,把我校的信息及时地在学校网页上发布。暑假时,我们计算机组的老师为建设学校新网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并使学校网站焕然一新,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 维护好多个学生电脑室,保证信息技术课的顺利展开。维护好现有的系统以及各科组电脑,保证正常使用,如图书管理系统等。随着设备的增多,计算机科组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科组的全体老师都能认真完成。 五、继续做好科组教师内部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学习了Windows Server20xx;Photoshop7.0;Dreamweaver MX;Flash MX等。分别由不同的教

在国内设计院,暖通设计的3个必要阶段!

在国内设计院,暖通设计的3个必要阶段! 暖通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是大学里机电专业的必学专业之一。在各项建筑工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上期我们说到了“如何让暖气发挥最大的价值”,本期要说的就是暖通设计的流程有哪些? 如果这个大楼在北方,那么就要去了解这个城市冬天是使用集中供热的采暖方式还是有独立的锅炉房供热?这个大楼是高档的写字楼吗?业主对这个大楼的定位如何呢?是倾向用分体空调还是集中空调呢?冬天是使用暖气片还是集中的中央空调系统呢?建筑专业对外立面有要求吗?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在做设计前需要考虑的,需要我们与业主去沟通,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去沟通,与相关设计专业去沟通。

在很多情况了解和确定后,便可以开始做设计了。一栋高档办公大楼,如果性质单一,在100m以下,那么要作哪些设计呢?首先心中要有数。一般来说,应该有这几方面的设计要去做: (1)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办公大楼一般采用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现在也有的大楼采用VAV的全空气系统,还有采用集中的地板加风机送风等,根据实际的状况,确 等。 (2) 1). 2). 大小,穿墙的大洞位置及大小,穿楼板的洞位置及大小,等等;向结构专业提供机器设备的重量及大概位置,穿楼板的洞的大小及位置,等等。向电气专业机器设备的用电量,主要的控制要求等等;向给排水专业提供你机器的排水点和用水点等等。同时接受别的专业提供给你的专业资料。并根据各专业的汇总,调整你的设计方案。 (3)文本整理。出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图,水系统原理图,主管系统平面布置图,主

要送排风平面图,消防排烟平面图,机器设备明细表,初步设计说明等等。这样,一个完整的初步设计就基本完成了,再经过其他暖通设计师的校对、审核、审定,最终就可以签字出图了。 1.3施工图阶段 施工图是工程项目实施的依据,它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的。一般来说,如果 计要比初步设计阶段深化得多,图纸的深度要求是施工单位拿到图纸可以进行实际施工了。那么需要怎样的一个深度呢?以那栋办公大楼来说,所需绘制的图纸有:各楼层空调通风平面图,各楼层消防排烟及送风平面图,各楼层空调水平面图,冷冻机房平面布置图,各楼层空调机房大样图,空调、通风及排烟风系统图,空调水系统原理图,冷冻机房水系统图,冷冻机房及空调机房剖面图,辅助设备节点大样

学期末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末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 工作总结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帮组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提高。 同样的,本学期我还是担任三到六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有了过去一年多的工作的铺垫,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要顺利多了,收获了一些小小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也深感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不断的摸索中教学,也开始越发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 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 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下 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事信息技术教学的 心得体会 。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 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 &“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 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 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拥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听课

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 赵云志 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持久的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可能有人会说,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兴趣已经很浓了,还用培养吗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不过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小学生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又是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所以学习积极性很高。二是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玩游戏、看动画等。三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现在还用不到,学生认为这些知识长大了学也是一样,大部分学生并不真的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所以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意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永远高涨。 小学阶段的孩子,唯一促使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探求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爱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为了能更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力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十足。 一、重组教材,化繁为简。 为了不给孩子们造成很深奥的知识点,以免打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材中较难的知识点和较简单的内容有机的重新组织在一起,让每一节课都有松有紧,学生不仅不会觉得知识太简单没有兴趣学,也不会因为知识太难而学不会的情况,反而会侥有信心的学习。

自己总结材料结构设计经验

结构设计经验FOR YAN Li(20150120) 一、上部结构布置、PKPM建模、工作流程注意事项 1、小于等于C25混凝土时,保护层厚度+5mm【规范】 2、扭转位移比小于1.2,不用点双向地震 3、抗震缝相关规范:《抗规》6.1.4 4、有效质量系数<90%,说明结构存在局部振动较多,较为松散,常为有较多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的情况。 5、外边柱、墙的外边线到轴线距离沿结构全高一致。 6、双连梁:利用窗台增设连梁。例如原200X600连梁超筋,改为双200X450连梁,建模时按400X450输入 正常连梁,计算结果均分到两根连梁上。 7、15m范围内不应出现非拉通榀框架【省规】 8、初次建模从CAD导入轴网至PKPM时,退出“AUTOCAD向建筑模型转化”菜单时不点“清理无用的节点”, 否则刚导入的轴网、节点又被清除了。 9、现阶段6mm一级钢(270Mpa)供应不足,故不宜采用。 10、PMCAD建模时别忘了点“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 11、强制刚性假定 高层结构计算位移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偶然偏心 双向地震【高规4.3.2】 偶然偏心(只看位移比) 高层结构计算配筋 双向地震 ·计算后发现楼层位移满足要求且位移比小于1.2,在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可不勾选双向地震。 另外,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不勾选强制刚性假定和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强制刚性假定 多层结构计算位移 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多层结构计算配筋:双向地震 ·计算后发现楼层位移满足要求且位移比小于1.2,在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可不勾选双向地震。 另外,计算配筋和出计算书时不勾选强制刚性假定和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12、调模型技巧: ·对于柱、墙较密的区域,柱、墙截面做小,反之做大。 ·受荷较大且靠边的区域柱、墙截面做大。 ·地梁层尽量低矮以作为崁固端。 ·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两个主轴方向刚度相差较大。 ·扭转出现在第一周期:结构周边刚度弱于中间刚度。 ·刚重比不足时,可调整地基土M值,实在不行就要考虑P-Δ效应。 13、楼板局部开大洞造成的明显薄弱部位应定义为弹性板;开洞较多或较复杂时应定义整层弹性板;多塔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 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 防潮抗渗做法, 活 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 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 板厚一般取 1 20、 1 40、 1 60、 1 80四种尺寸或 1 20、 1 50、 1 80三种尺 寸。尽 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 10 (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 径》12的受力钢筋, 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 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量用 200. (一般跨度小于 6.6 米的板的 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筋间距宜相等, 直径可不同, 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上筋可不断,或 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 筋相同时, 仅标出板号即可。 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 为一个板号, 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 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 为一个板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 法。电的 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 180(考虑四 层 32 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 明分布筋为 ? 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 ? 8@200板. 顶标高不同时, 板的上筋 应分 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 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 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 以利防水, 构的整体性及 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 米设一 10mm 勺 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预制板加整浇层方案。 卫生间做法可为 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 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 板。 L 、T 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 并附加 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 PMCA 软件自动生成, 一可加快速度, 二来尽量减小笔误。 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 因 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 配筋计算时, 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将板上筋乘以 0.8-0.9 的折减系数, 将板 下筋乘以 1.1-1.2 的放大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 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 几处的值, 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 不必再人为放大。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 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200,间距尽 。跨度小于 2 米的板 ? 8@200板上下钢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 。现浇 并加强结 10 ?15

信息技术工作经验总结

信息技术工作经验总结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电脑室只能开放一个月,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人如初一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如家访等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运动会工作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