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宋诏桥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小学科学教学的不断推进,我们的科学教学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探究和科学概念双螺旋发展”的趋势。老师在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关注孩子概念的获得,重视科学素养的提升。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等影响,面对众多杂乱的客观信息,只注重表象而忽视其内在的联系,热闹之后,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状:

1.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讲解的科学概念,学生多是表现为当时明白,事后其

认识就会模糊不清,或者很快遗忘。

2.面对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究欲望,动手操作积极,

课堂表现主动;但如果让学生在探究中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时,学生明显缺乏主动性,不愿主动思考,探究活动缺乏深度,孩子的思维缺乏深度。

3.面对一个单元的教学概念,学生能对其中的几个点掌握较好,但整体概

念关系混乱,缺乏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4.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解决熟悉的、容易的问题,面对新问题却无法下手,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

当前小学科学教学非常重视探究的实质和深度。首先“探究目标”不仅要实现对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的认识,而且还要达到思维的发展;其次科教学中的探究内容主要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组成,系列性的探究活动覆盖科学学习的全部内容,形成系统的活动课程。科学教学的内容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构成的,那么活动的设计应如何体现探究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科学概念,就了我们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关注: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科学思维的发展。而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学生从直观现象、感性直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很难从直观形象感性认识上升到逻辑思维的理性分析。怎样解决做才能完成两者间自然的过度,提高教学的实质呢,在这里,我们课题组提出,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英国著名教育家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升对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逻辑思辨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

(二)研究的意义

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画在一张纸上,帮助我们从繁杂的信息中迅速找出重点,疏畅思路,发现联系,看清本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

1.实现可视化学习,引领思维走向。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可以

让学生的各种观点在图上自然地表达出来,清晰地揭示意义建构的实质,使看不清的学生思维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

2.符合年龄的特点,促进概念建构。和传统的直线式学习方法不同,思维

导图形象地把所有的信息组织在一个树状图上,每一个分支都写着不同的关键词或短句,加上色彩、图像。关键词强化了学生思维概念的层级及关键点是什么,色彩、图像插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导图的应用既可以用于展示学生的前概念,又可以修正学生概念,完善学生概念的建构。

3.学会使用大脑,强化联想创造。由于我们在创作导图时要用到颜色、形状、图像。根据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左右大脑分工不同,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思维导图能同时刺激人的左右两个脑半球,让人的思考、记忆、分析,发挥灵感的同时,还发挥出所有潜能,并借助可视化手段促使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en)于1970年提出的。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使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使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得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托尼·巴赞发明思维导图后,由于它能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和创造力,展现个人智力,很快就在世界各国就在企业培训和教育方面得到推广和运用。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还被应用于创意的发想与收敛、项目企划、问题解决与分析、会议管理等方面,它能大幅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大幅度的提高绩效水平。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所提供的教案范例和软件资源目录中也可以看到许多优秀教案都使用了思维导图。

相对于国外的发展来说,国内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刚刚起步,教育界的很多教师和研究人员也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一些小学、中学、大学进行了思维导图与学科教学的尝试,使思维导图的应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我国的港澳台地区有不少学校都在推行思维导图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如

香港卫理中学的何嘉华老师,在香港大学举办的2000年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上宣读的《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捷径——思维导图教学》的论文,还有值得一提颇有借鉴意义的是澳门大学图书馆文献中心收藏的梁佑澄所著的《以思维导图为核心的学习辅导课程对初中学生之学习业成绩提升之研究》。

大陆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关于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在据互联网所查,江苏省丰县华山初级中学教科室主任尹建林,从2005年起,积极从事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和应用,是我国开展思维导图教学的第一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的齐伟老师、桂林市中山中学一级教师石向东老师等,天台县坦头镇中心小学也在各学科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研究。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系统地开展教学研究的学校和个人甚少。目前互联网上有不少关于思维导图的论坛,有利于人们互相切磋。可以肯定的是,在明确的可以预见的时间里,思维导图必将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也必将更加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课题的界定

1.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1970年代初创作的。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强调用人脑本身的思考方法来思考,让大脑处于积极和不断的创造状态。它从一个中心开始发散,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整个画面就像人的大脑结构图,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是一种图象思维工具,它用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将各级主题关系表现出来,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很好地展现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体现。

2.概念图概念图也叫概念地图或概念构图,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诺瓦克博士依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来的。它由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概念图是人脑积累的概念知识以及它们间的逻辑关系的表征。

思维导图和概念题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知识可视化方法,其本质差别是侧重点不同。它们都是辅助的思维工具,有时没必要明显地进行区分。思维导图相比概念图评价功能相对比较薄弱,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层级关系,使用灵活、约束性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创造性,更适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入9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学习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学习的过程即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处理,并对其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获得意义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思维导图的使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首先,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它以可视化、结构化的形式表征知识,有助于学习者把握某个知识领域的全貌,将知识融会贯通,发展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思维导图是一种改变认知结构的良好工具。认知方式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稳定的知觉形式和概念归纳形式,而思维导图能够形象地展示和说明知识的意义和知识问的关联,能够促进学生以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去建构知识。

(二)图式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结果。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环境的。用图的方式进行思考,容易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促进思维的创新。思维导图运用视觉化的方式理清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来呈现、

传授知识,从而促进对知识的建构、理解。具体来说,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反思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脑科学理论。随着脑科学的研究深入,人们认识到人脑的两个半球有不同的分工,左脑负责逻辑、语言、数字等语言性思维,右脑负责抽象、图像、颜色、空间等非语言性思维。由于大多数人习惯以一只手为主,绝大部分还是以右手为主,这就造成左脑较右脑得到更多的刺激,产生更多的突触连接。左脑过度疲劳,而右脑却闲置一边。这种左右脑不均衡的发展和不协调的工作使人脑的思维能力大打折扣。再有,创新更多的来源于右脑的非语言性思维,所以更不能忽视右脑的使用。罗杰斯也讲,“要使整个人投入到学习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整体功能,而不是传统的只重视人脑左半球的开发与利用”。思维导图中使用线条、图形、颜色可以使右脑发挥作用,由于仅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关键词,减轻了左脑的负担,使大脑的运转更加灵活和高效。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能达到以下目标:

1.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方法和技能,促使学生思维可视化;运用思维导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养成科学学习和探究的习惯,体验成功和创造的愉悦。

2.试图构建以思维导图为教学辅助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指导和优化以学为主的教学实践过程,能应用思维导图促进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实施,提高课堂的实效。

3.通过课题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发展提供新工和策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执行能力,促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思维导图应用技能形成的研究

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思维工具,同时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可以迅速抓住重点,表达思维过程,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是打开大脑潜能有力的图解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思维。绘制思维导图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初次接触思维导图的学生和老师在研究初期定需要一个学习、熟悉的过程。为此我们首先从技术层面开展研究,主要包括:

1.操作技能技巧的研究。预想有两种方式,一是手工型,即纸+笔的绘制技

术研究,二是电脑型,即通过电脑+软件,通过绘图软件如Word、WPS、PowerPoint 等或通过专门的脑图制作软件,例如Inspiration和MindMapper等,进行教学和学习,并形成一定的资源包。

2.思维导图不同图式的研究。思维导图用图解方式来直观地呈现、梳理知识,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从简单的记忆模仿到真正理解灵活应用的转化、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那么在实际研究中,作为思维导图应用,我们可以为孩子倡导多种不同的图式范例,形成不同的可视化思维展示,值得我们共同探究。

3.课堂组织形式的研究。当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时,如何来组织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也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的研究

思维导图所具有的层次性、联想性、开放性的结构特点能促使教师对教材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教师能对在读通、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重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用可视化的图解进行展示,即完成了对教学的设计。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教学准备,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充分去了思维导图绘制的方法、分类等。

二是课堂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研究。

三是评价反思,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后反思的研究工作,积累第一手的资料,并在研究中能理论联系实际,争取能探索一套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模

图2.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

(三)思维导图应用不同课例的研究

如果说研究内容(二)是从教师层面来研究应用思维导图的话,那么研究内容(三)我们将更多地关注在学生层面的研究。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现在我们的学科教学普遍采用大单元教学(三、四年级每学期4单元,每单元7课时;五、六年级每学期4单元,每单元8课时。每单元一般都有起始课、承接课、

整理课等)面对不同类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是否适合用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将需要我们进行后续系列的研究。重点是研究两种课型:

1.新授探究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应用思维导图来前测学生前概念,并在教学中应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把握合适的教学时机,修正、丰富、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加深对新课的认知和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扩散及深化。

图3.基于思维导图的新授课教学流程

2.整理复习课。完成了某个学习单元或整门课程的学习后,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的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复习,检测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是否稳固,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

图3.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教学流程

(四)应用思维导图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

科学的探究最终落脚点是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人的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思维导图被人们称为是可视化思维的支架,运用这个支架我们可以将学生看不见的思维转化为可以看见的,丰富多彩的图像。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外化和学习反思,让教师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发现学生理解上的问题所在,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立足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采用大量的课例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共同实施-------阶段评价------补充修正-----推进实施-----中介评估等环节,稳步推进课题的研究。

2.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调查法等。

文献法——主要运用于对相关运用脑中思维导图理论的检索、调查、分析、

整理,为本课题研究奠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行动研究法——主要运用于课题的研究过程当中。在日常教育活动和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主动探究和创新能力。

比较研究法——通过实施思维导图和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比较,不断调整方向、充实内容。

个案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确立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经验总结法——依据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总结进行理性高度上的概括总结。

(二)研究具体步骤及预期成果

课题的研究从2012年3月起至2015年12月结束。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设计研究方案相关理论知识;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3)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6月)

(1)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策略;

(2)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4)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3.分析阶段:(2014年7月----2015年6月)

(1)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完善实施阶段形成的初步结论;

(2)方案修订

4.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2月)

(1)整理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

(2)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请领导、专家鉴定、评审。

(3)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多年来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以课堂为基础,反思教学行为,进行课题研究。主持的课题《以前概念为基点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研究》获得宁波市教育科研有些成果评比一等奖;负责的参与的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6个,并有4个课题获得市级二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中发表或获奖。参与实验的课题组老师也是扎根课堂的一线老师,参与过多个课题的研究,

相关的研究论文、课例、教材编写也已取得一定成果。课题组主要成员每个周定时进行课题研究定期参加“理论学习”、“学术沙龙”、“教材编写”等活动,将学、思、做、研融与一体,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因此,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总体较强大。

(二)经费保证

学校历来重视科学教育研究,科学教研组在多年的教学中尤其是在课题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获得了学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学校会确保课题研究经费的落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精编版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方程中的"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与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提出笔记方法,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功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总目标。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工具,而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生学习的多少取决于一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

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就不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得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思维导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的摸索尝试中,发现思维导图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很多的方面都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是一个不断在发展和完善的工具,同时它也是一门在不断精练和提高的技术。它可以应用于笔记、温习、小组学习、创作、选择、展示、计划等诸多方面。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中提到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它是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选择、展示、计划、小组学习这四种形式适应与综合实践活。 选择:当有多个意念要求我们去选择及作出决定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及清晰地明白这问题。首先将须要考虑的因素,目标,限制,后果及其它可行性,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再将所有因素以重要程度或喜恶加权,最后尝试作出决定。 展示:当我们需要向别人讲解自己的想法时,思维导图可以协助我们在预备时清楚自己的构思,令我们演说更具组论的文字。演说者也不用将预备好的句字读出来,令演说能更配合听众的需要,增加相方的交流。如果有发问时,演讲说者可灵活地在思维导图上处理扩张,不会迷失在其它思路上。无论演说者及听众对所说内容印象更深刻。 计划:当我们要进行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要留意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也将更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因此应从小就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尝试用思维导图策略去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探讨其对教师教学成长及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策略的教学案例和一些经验。一、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近十几年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我国科学课程改革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小学生在从直观现象、感性知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在两者之间铺设自然过渡的台阶,提高教学成效?笔者认为由托尼巴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个可行的策略,它是一种视觉组织工具,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科学教学有其共通之处,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科学知识结构,理解其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记忆能力。二、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践笔者与南京某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合作,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参考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设计并实施了4 节课的科学探究课,通过教师教学示范,逐步引导学生,强调合作学习,以提升科学学习的效果。(一)教学设计(二)教学过程1.思维导图的学习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结合了左右脑功能,能促进思考、记忆、分析及触发灵感。它对学生而言是新的学习策略,所以在学习阶段,采用4-6 人分组的方式来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强调画图步骤与重点:主题放在中央,尽量加上彩色图案突显主题;将次概念放在次要支干上;每一个分支只写一个关键字,字体要端正;关键字要写在支干线条上面;结合符号、图画或色彩让导图更丰富;运用交叉联结不同分支的概念。本课中首先用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为例,告诉学生兔子、乌龟、赛跑是主要概念,看、爬为次要概念,结合植物的分类(图1)和假期计划(图2)两张范图的展示,引导学生由认识概念与联结语开始,培养他们逐渐分辨不同层次的能力,让学生对其绘制流程有初步认识,等同学对其绘制逐渐了解时,再鼓励同学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2.主题的引入本课主题是地球上的水,教师将向学生讲授地球上的水的分类、比例,补充一些学生并不具备或不一定能够想到的知识,如:水的物理性质、物态变化等。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人类为什么总聚居在河流沿岸等,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由于关于水的主题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一个最基本的探究方向。本课中,教师将水的主题分为水的重要性、水的节约、水污染、水文化四个分支,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3.小组的合作各小组分好后,先要对作品内容进行设计。大家要商量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选定的主题,再进行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任务。然后通过浏览网站,看书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由于之前基本已掌握构图理念和技巧,可以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将导图作品带到学校来,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其概念之间的关联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修改不足之处,共同构建小组导图。在这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思维和知识会得到很好的展示,通过讨论,学生之间不仅增强了小组意识,而且容易得到肯定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例如同学在进行水污染主题的研究中,列举了会出现传染病、生物死亡、植被破坏等问题,在这些概念中有没有上层的或比较普遍的概念呢?显然,危害这个概念包含了上述3 个概念,应是主要概念和层次,通过老师的适当的引导和同学的讨论,学生逐渐理解主要概念和层次的分辨。4.成果的展示各小组将完成的思维导图向其他小组展示,在此过程中,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向该组同学提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其作品进行一定的修订。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引导和建议,最终同学们将研究的主题汇总,共同完成一个较理想的思维导图。通过同学们作品的展示,学生不仅学到本小组主题的相关内容和概念,也了解了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

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培训心得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思维导图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丰富,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导图的内涵、结构和特征、分类及其编制过程、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导图的专题研究还不多见,中文版的思维导图软件较少,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内涵,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制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事项几方面做初步探究。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导图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结构,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造思维的工具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五年级上册小数这一节内容时,通过与同学交流构建出这样一个思维导图。 (三)知识整合的工具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融人了思维导图的教学让学生从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关系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意义学习。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很多,如周长、面积以及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等。如何给学生讲述这些概念?怎样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怎样获得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复习内容,明确了复习的任务:(1)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表示的意义?(2)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3)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4)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将以上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并且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反思的工具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pdf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开展“探寻动画片的奥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因为儿童非常喜欢 看动画片。从选题“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起点,以学生的经验和生 活为核心,选题以可行性,可操作性为关键”的标准来看,这是一个很适合学生探究的课题。反思这节“探寻动画片的奥秘”主题生成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活动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始 终是兴致勃勃,他们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当活动总结谈收获体会时,学生一个个喜笑颜开,他们得意地说着自己所得所感, 学生主动、合作、自主,从生成主题——分解主题——选择主题(分组)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成功 的喜悦。所以整节主题生成课中,学生积极、气氛热烈。 2、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传统的结论式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变 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探寻动画片的奥秘”的课题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生成的,学生对这主题充满兴趣,学生在活动中是主动的。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 是学会了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强调学 生主动、合作、探究,在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的过程中, 让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 3、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一直 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在主题生成课上,所有老师一系列活动的功能指向是为学生活动

提供支架,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帮助。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兴趣,以老师为导,学生为主,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 为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小组合作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 能力。在生成主题、提出问题、分类问题、归纳小主题、选主题分小组、选组长定组名编口号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都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点、让学生喜欢说、喜欢问、喜欢想、喜欢选、喜 欢编,这让学生深深地感到他们是综合实践的小主人,参与实践,他 们作主,老师只作指导。 4、教师得到锻炼。作为教师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也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综合实践课程的选题很重要,教师要有 敏锐的捕捉能力,抓住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选择探究课题。活动时, 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实际情况适当分组,引导他们在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努力,这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但是,在 课程执行的过程中,我也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和难度。教师要设计整体的活动计划,在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 间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组织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提供意见指导。要把握研究进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此,该课程的实施促 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课后思考: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提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对动画片 的综合实践主题都很感兴趣,但是话题一出,个别学生就在旁边说他自己的动画片,没有注意参与到老师的引导中;学生对于如何提问题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笔者通过不断地探究,发现学生对数字与图示的理解是最快的,在数学课堂上,实施了思维导图教学法。教师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识图、分析图示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开展了思维导图的数学思维训练之后,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标签: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学习时的思路不够明确,思维方式也缺乏指导,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与发展,思维导图式教学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利用图形更直观地表达某一观点,在解题过程中思路明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导图相当于心智图、脑图、流程图、示意图,可以使人类思维发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图形技术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思维导图的协助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与学习习惯,让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1.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同,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数字与图示的感觉比较好,相对于对文字的理解要直接得多,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1]思维导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按照思维导图的引导,能够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利用思维导图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每一名优秀教师希望达到的效果,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相互探究,可以到黑板上进行实践填写,使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讲授一下认识钟表的技巧,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黑板前利用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附件1: 编号 洞头县2015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报书 课题名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类别:□教科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 √教师小课题 研究方向:□(1)学校管理□(2)课程建设 √(3)学科教学与课堂变革 □(4)德育与心理健康□(5)体卫艺 □(6)评价与质量监测□(7) 教师教育 □(8)教育技术□(9)其它 课题负责人:电话(手机全号): 职务或职称:√是□否县级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单位: 洞头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课题内分 工 工作单 位 职务或职称

有关情况(含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 位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日 县 级 初 审 单 位 意 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附:研究方案

课题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名称 研究背景(针对什么现象、问题或需求,研究价值或意义)500字以内 现象及需求:小学科学课堂教师、学生都很重视做笔记,但发现部分孩子被记录所“绑架”。有的动作慢,记这没记那;有的不会自己设计笔记,照抄老师的板书;有的抄后即忘,有笔记等于无笔记……导致科学课堂的低效及浪费。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去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更将资料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因此利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展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思维脉络,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在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学中去运用思维导图,以及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的影响,以期能更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并以此推广到其它学科,为三导式课堂模式的实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设计(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研究内容与方法)500字以内 研究的目的:1、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总结、汇报成果以改善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改的接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技术,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由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全局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的“四部曲”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的“四部曲” 李保伟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好课而作的精心准备。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备课呢近年来,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备课中,用心谱写出了思维导图有效备课的“四部曲”,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为什么——分析现状寻对策 笔者发现,现实中教师的备课现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三无”:一是脑中无思考——不切实情,照搬他人,抄袭教案蔚然成风。教师从不研读课标,研读教材。一味地照抄名师授课录、现成的教案集;带着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教案走进课堂,无疑于“行尸走肉!二是手中无方法——不少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大多只是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上,很少有教师能根据实际更改例题,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更有教师是“备、教”两张皮,备没有为教服务。三是心中无学生——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学生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在教案中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正因为只考虑了学生“应该的状态”,而忽视了“现实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在走教案,心中装的是“形案”而非“心案”。一方面是当前备课现状的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需要“为学而设”的备课,需

要站在学(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备课,需要“思维含量”的备课,需要“备以致用”的备课。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比较完整的学科,每个专题的知识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所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什么——探本溯源明方向 思维导图发明人英国东尼●博赞通过研究达●芬奇、爱因斯坦、毕加索、达尔文等杰出大师的手迹,发现他们的笔记乍一看像似“信手涂鸦”,实则内容极其丰富。他们大量使用了图像、符号、颜色、线条,充分发挥了联想、想象和创造力,建立起来的是丰富、系统的知识网络。随着不断地探究,东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这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为此,笔者想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备课中,让老师们通过思维导图也像那些杰出的大师一样学会用思想备课,让每个教师的备课本成为思维的草稿本。我们认为:教师的备课本可以“乱”,但不可以没“思想”,唯有思想才能生成既有效又精彩的课堂。 三、怎样备——实践探索形策略 有效的备课是教师教学思维的笔记体现,而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笔记。只是它既有想象、创造、记号、关联性连接和视觉韵律等属于右脑所掌握的内容,又有语言、顺序、列表、线性、分析、数据等属于左脑所负

思维导图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终稿)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全面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经验交 流 招远市泉山学校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提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新课改以来,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一线教师探究的重点课题。 一、研究背景 为了“和谐高效”课堂的运转,高效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校在教研室的领导下,大胆地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自2014年暑期的远程研修,老师们就已经接触了思维导图,一致认可了思维导图的神奇功能。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它能够增强使用者超强记忆能力,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和总体规划能力。历年来专家们研究证明: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每个学科的教学,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变学生的行为表现。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主题明确,利于发散思维,层次分明,使用图形,便于联想和记忆,并且颜色鲜明,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思维导图

应用于教学,可以变平面的、线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为立体的、放射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一致起来,从而达到减轻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作用。 为此,我校在2014年11月成立了思维导图课题研究小组,首先在语文、英语、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学科实现思维导图复习课、新授课模式的使用,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 二、研究内容 1.利用mindmanager软件探索它在学科教学中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2.利用mindmanager软件探索它在学科教学中新授课的基本模式; 3.研究学生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高层次)。 三、实施过程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14、11-----2015、01,课题组成员对mindmanager软件的安装、运用、功能的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学习和功能的初步探索、运用,课题组老师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各项功能的灵活运用,每位老师都能够独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思维导图,完成了技术上的突破。之后,各位课题组老师利用软件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共同研究,找出问题和疑惑,予以解决。 2.以教带研。2015、03——2015、07,课题组成员在熟练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技术后,就各自在教研组内进行课件的制作,并根据需要实现思维导图与幻灯片的有机结合。然后在本教研组内进行思维导图复习课的示范,通过教研组教师的反馈信息,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便于更为灵活和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服务。这样,各学科以教研活动为中心,带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组老师给予技术指导与支持,相互评判,取长补短,继续夯实技术。 3.以研促教。2015、09-----2016、01,为助推科研为教学服务,我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基于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现状及小学数学知识特点的分析,找到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的结合点,并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一种应用模式,促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实现它们的融合。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其提出的基本前提是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词或者图象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它能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文字、条理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等多种因素调动起来一起参与思维和记忆,把传统的单向显性思维变成多维发散的思维。它可以应用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能清晰呈现出思维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改善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主要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的,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 1) 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 2) 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3) 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 4) 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以通过图式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图形工具,还是一种形象的知识表征工具。它将枯燥单调的文字信息以多彩的颜色、图形、代码、符号等多种元素形象化表征出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大脑,激发我们的联想,扩展我们想像的空间。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具备学习工具的强大优势,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把难易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显性知识,使小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领悟隐性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数学概念,参与组织数学问题的讨论,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一、作为教学设计的工具,用于概念知识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数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它是构成抽象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阶段需要小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有500 多个。这些概念构成了他们以后掌握整个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概念的理解水平越高,学习后续知识也就越顺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20 世纪60 年代最早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思维导图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丰富,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导图的内涵、结构和特征、分类及其编制过程、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导图的专题研究还不多见,中文版的思维导图软件较少,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内涵,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制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事项几方面做初步探究。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导图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结构,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时,制作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如图一),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造思维的工具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校本教材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先烈东小学谢镇宇 第一课——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2、学习思维导图的画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兴趣。 (三)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性学习实践,画思维导图。 【教学重点难点】 1、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明白综合实践活动; 2、发散思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1 一、介绍老师 我是老师,本学期任教你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介绍课程 板书: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的课程名称是?齐读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呢?他和语文、数学等课有什么区别? 我们先看“活动”,板书: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活动课,上课以活动为主,在活动中学习。有手工、讨论、访谈、调查、设计等许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经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正是因为活动多,经常离开原来的位置,所以对同学们的纪律要求就更高了。需要同学们自觉遵守纪律。活动中可能激烈的讨论,离开位置收集不同的意见,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老师发现活动中的问题要讲解,或宣布下一阶段的要求,让全体同学安静下来。同学们投入活动中,可能有部分同学听不到老师的声音,这时你听到了,该怎么做呢? 在讨论中有争执,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时怎么办呢? 你在认真地活动,有同学经过撞到你,这时怎么办呢? 我们再看“实践” 实践是什么?板书做-行动 我们不但要想、说,更要去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做就是做研究,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动手做出来,同学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体验更深刻。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体验。我们可以研究哪些问题呢?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范围。 最后看“综合”,什么是综合? 举例:夏天,广州持续高温,老师到商场去,看见卖冷饮的店。有西瓜冰、苹果冰、凤梨冰、芒果冰,还有一种叫综合冰。综合冰是什么? 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也是这个意思,包含多学科的知识。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问题。 举例理解资料用语文:接下来老师会布置 统计数据用数学,小报绘画用美术,表演节目用音乐等 板书 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做研究学会解决问题的活动课。 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了吗? 齐读 研究从哪里开始? 问题开始 如何从问题开始?这需要我们去思考 下面老师教你们一中思考的方法,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 中心问题:中秋节 看到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这是我们从中心问题想到的思维点 从*你又想到什么? 思维点越来越多了。 这就是思维导图,是我们的思维活动的一张地图,通过中心问题、分支、思维点表现出我们发散思维能力。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这张思维导图,看谁想到的思维点最多。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总结表扬思维点最多的10位同学。展示(看出每个人的思维活动都是不一样的) 现在大家都对中秋节这个中心问题有了一些了解,下节课请把找到的资料带回来。布置手工课用具:剪刀、双面胶、彩笔、手工袋 【教学过程】2 继续完成思维导图 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思维导图 1、清晰 2、内容正确 3、发散的思维点较多 手工课——月亮船

科学思维导图

水的组成:海洋水占96.53%,地下水淡水中冰川水占最多 水的循环 :水循环中海陆间大循环使海洋和陆地的水得以转化 水的电解: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者体积比为2:1 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水的浮力:①F 浮=G-F 拉②F 浮= G (漂浮时)③F 浮=ρ液gV 排 物体沉浮的条件:F 浮G 上浮 地球上的水 溶液:溶质+溶剂=溶液 (均一,稳定)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面(泥水) 乳浊液:小液滴悬浮于水中(牛奶) 物质的溶解:(1)溶解度:一定的温度下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2)饱和溶液:一定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物质的分离:1.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溶剂 3.沉淀法 4.蒸馏法 大气层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集中了地球4/3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气温:温度计一般放在一个白色的百叶箱中 大气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物体都会产生压强。单位,帕。 (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 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的5次。 一般情况下,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天气与气候 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风和降水: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气候: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天气:短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季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世界上季风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 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台风: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中心为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瞧法: 1、20以内得加减法就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就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得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得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得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得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得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得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就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就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就是让孩子理解统计得意义:统计就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得途径,让数据说话得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就是小学得难点,也就是重点。以后得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就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得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就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与一年级得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与方程中得"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得关键就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得亮点就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得游戏。通过轻松快乐得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得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案的实践研究 宋诏桥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小学科学教案的不断推进,我们的科学教案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探究和科 学概念双螺旋发展”的趋势。老师在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关注孩子概念的获得,重视科学素养的提升。但是在我们的教案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等影响,面对众多杂乱的客观信息,只注重表象而忽视其内在的联系,热闹之后,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状: 1.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讲解的科学概念,学生多是表现为当时明白,事后其 认识就会模糊不清,或者很快遗忘。 2.面对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究欲望,动手操作积极, 课堂表现主动;但如果让学生在探究中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时,学生明显缺乏主动性,不愿主动思考,探究活动缺乏深度,孩子的思维缺乏深度。 3.面对一个单元的教案概念,学生能对其中的几个点掌握较好,但整体概 念关系混乱,缺乏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4.课堂教案中,学生能解决熟悉的、容易的问题,面对新问题却无法下手, 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 当前小学科学教案非常重视探究的实质和深度。首先“探究目标”不仅要实现对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的认识,而且还要达到思维的发展;其次科教案中的探究内容主要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组成,系列性的探究活动覆盖科学学习的全部内容,形成系统的活动课程。科学教案的内容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构成的,那么活动的设计应如何体现探究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科学概念,就了我们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关注: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科学思维的发展。而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学生从直观现象、感性直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很难从直观形象感性认识上升到逻辑思维的理性分析。怎样解决做才能完成两者间自然的过度,提高教案的实质呢,在这里,我们课题组提出,在当前的课堂教案中,我们可以应用英国著名教育家.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升对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逻辑思辨能力,提高教案的实效。 <二)研究的意义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学习精编版

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思维导图简介 二、了解形象思维 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 3,3,3,3; 4,4,4,4; 5,5,5,5; 6,6,6,6; 接下来: 7,7,7,7; 4,4,10,10; 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

好,现在进入正题: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及思维导图

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 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 4、; 5、 6、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 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原因: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