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职业道德和邮政通信概述

1-职业道德和邮政通信概述

1-职业道德和邮政通信概述
1-职业道德和邮政通信概述

第一讲职业道德和邮政通信概述

第一节 邮政职业道德和邮政营销员职业守则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概念、特点

1.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准则的总和。

2.道德的特点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教育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1)道德靠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心信念等力量来发挥和维持其社会作用

道德,不需要专门机构来制定和执行,而是靠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心信念等力量来倡导和维持的。它广泛存在而且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未必都有明文规定,是被广大群众自觉认同的。它规范人的行为不是依靠强制力,而是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影响人的内心信念(主要是良心),从而调整人的行为。没有“强制力”并不是没有力量,没有压力。可以说,良心就是人内在的“法庭”,舆论就是公众的“裁判”,它们会形成强大压力,使不道德的行为受到谴责。

(2)道德浸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并广泛干预人们的社会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行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接受和遵循全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3)道德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道德在社会历史条件下,不仅有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内容,而且也包含着过去时代存在的一般的内容,即千百年来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各个阶级都应该遵循的那种道德准

则。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关系。道德不是永恒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4)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恩格斯说过:“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

(二)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

1.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规定了人们在履行职业职责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是道德的,怎么做是不道德的。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而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规范之中的基本精神。

2.职业道德的特点

(1)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如“百问不烦,百拿不厌”是对从事服务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严守机密,守口如瓶”则是对从事机要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2)职业活动代代相传,形成职业道德的连续性

职业道德往往表现为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形成人们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如农民热恋大地,勤劳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农民特有的职业习惯。医生都把“救死扶伤”作为医务工作者的美德,世代相传。可见,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3)通过公约、守则的形式,使职业道德具体化、规范化

社会职业的多样化,使得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千差万别。为了便于理解执行,各行各业一般都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具体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条件,以及从事本行业员工的素质水平高低,采取简明扼要的行业公约、职工守则和道德规范等形式,制订一些明确的条款和规章,把职业道德具体化、规范化、通俗化。

二、邮政职业道德

(一)邮政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

1.邮政职业道德的概念

邮政职业道德是指从事邮政工作的人员在邮政通信生产经营中应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

2.邮政职业道德的特点

(1)邮政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邮政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反映了邮政企业的特殊性,以及对邮政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邮政职业道德是邮政企业贯彻“人民邮政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及保障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利,做好普遍服务,满足社会用邮需求,实现邮政企业健康发展的道德保证。

(3)邮政职业道德是建设高素质邮政员工队伍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也是邮政员工在工作中应履行的道德义务。

(二)邮政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热爱邮政事业,忠于本职工作

邮政从业人员应具有:热爱邮政的忠心、奉献邮政的诚心、发展邮政的信心。员工是邮政企业的一分子,是邮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邮政企业也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依赖。企业和员工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邮政从业人员应将平凡的工作当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藏族女邮递员尼玛拉木,参加工作十年如一日,忠诚地坚守在邮政工作的第一线,把传信送报当成自己神圣的使命,每天背着二三十公斤重的邮包穿行在雪山峡谷,将邮件准确无误地投送到用户手中。她所走的邮路是许多村寨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许多路段就在悬崖峭壁间,不通车,连马都过不去,只能靠步行。在邮路上,她不仅要应对滑坡、泥石流,还要随时提防从山上滚落的飞石。她每年都要从命悬一线的溜索上跨过滚滚澜沧江100多次,从未退缩。尼玛拉木同志不畏困难,恪尽职守,为服务边疆群众、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藏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践行邮政职业道德的典范。

2.全网团结协作,局部服从全局

“全程全网,联合作业”是邮政通信生产的特点,全网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是邮政通信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要坚决反对本位主义、不顾大局的思想和行为。在通信管理上做到:支线服从干线;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在企业管理上做到:管理部门为基层服务;后勤为通信生产服务;全局为用户服务。在生产中做到:上一工序为下一工序提供方便,下一工序为上一工序把关。全国一条心,全网一盘棋。

3.钻研业务技术,提高职业技能

邮政业务种类繁多、应用系统复杂,不同的业务种类有着不同的资费、不同的业务单式和处理要求,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在邮政生产和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各种业务需要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进行操作,稍有差错,将影响邮政产品和服务质量。因此,邮政从业人员只有努力学习,掌握邮政业务知识,提高业务处理和系统操作技能,才能使自身的业务素质与邮政业务的发展相适应,做到立足本职岗位成才。

4.积极开拓进取,勇于大胆创新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大胆创新,邮政才能前进。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是指在面临困难时不畏惧,能够迎难而上,奋力前行;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能够再接再厉、不懈进取、勇于破疑,开创性地进行工作。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是邮政员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立身之本和思想基础,是邮政员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无论何时,邮政企业发展都离不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5.坚持用户至上,优质高效服务

邮政通信生产的目的,是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使用邮政业务的需要。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是邮政部门的服务宗旨。方便用户使用邮政业务是邮政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在服务至上和服务制胜的当今,邮政从业人员应确立以服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赢我们才能赢的理念,主动服务、用心服务、创新服务。被誉为京城“亲情驿站”的北京东四邮电局,50多年来,一直坚持“视用户为亲人”的服务理念,在服务工作中创造了“好、快、诚、细”的服务标准,他们以热情周到、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为企业带来了较多的业务收入,并成为全国邮政系统乃至交通运输系统宝贵的精神财富。

6.坚守生产岗位,确保通信畅通

坚守通信生产岗位,确保通信畅通,是每一名邮政员工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邮政员工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全程、全网、全优的理念,通过本岗位工作,来确保通信的畅通。王顺友被评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央电视台颁奖词是这样热情赞誉他的: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7.遵守通信纪律,保障用户权益

自觉遵守通信纪律是职业素质的体现。通信纪律重于生命,它是保证通信畅通、保障用户权益、维护邮政信誉的必要条件。邮政从业人员应当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等法律的学习,加强局纪局规条例的学习,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员工。

8.弘扬企业精神,维护企业信誉

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是一种群体意识。“邮传万里,国脉所系”和“人民邮政为人民”是所有邮政人共有的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邮政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邮政生产力和邮政企业文化的发展,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邮政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必须弘扬并践行企业精神,从而达到维护企业信誉的目的。

三、邮政营销员职业守则

职业守则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邮政业务营销员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守则做了六个方面的规定。

(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人民邮电爱人民,邮政企业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是为社会、为公众提供正确、安全、快捷、满意的服务,邮政职工既是岗位上的服务者,也是其他方面的被服务者,做好本岗位

工作是国家、企业、个人的共同要求,因此,每个职工要从爱国家、爱企业、爱岗位出发,培养爱岗敬业思想,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执行本职业的规范规程,为邮政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往往通过具体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服务纪律等来体现,邮政营销员应该自觉遵纪守法,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做好本职工作。在我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受法律保护的,因此,邮政营销员要充分尊重公众的通信自由和秘密,维护公众的正当利益。做到不该看的坚决不看,不该传的坚决不传,遵守保密规定,即使在无人监督、独立工作情况下也不做任何侵犯公众利益的事。

邮政营销员还应该严守客户的秘密,尤其是有关客户邮件的流量流向等商业机密,营销员更应守口如瓶,尤其不能对客户的竞争对手提及。

(三)诚实守信,尊重客户

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邮政营销员在日常营销中要讲信誉,答应客户的事一定要办好,同时要尊重客户,无论是老客户还是新客户,营销员都要热情周到地为他们服务,为客户排忧解难,提高邮政企业的信誉。

邮政营销员尊重客户不仅体现在服务客户要有耐心,语言要有礼貌,而且体现在平时的行为上、与客户交往的细节上要充分考虑客户的感受,让客户感觉良好。

(四)礼貌待客,热情服务

邮政营销员要时刻记住,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从企业发展、满足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服务,要讲礼貌,做到诚恳、谦恭、和善、有分寸,要注意仪表,使客户对营销员产生亲切感、信赖感。

(五)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邮政企业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要完成营销任务,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邮政营销员在营销中要注意同邮政企业其他员工的协作,同营销客户的协作,同竞争者的协作,要与所有的包括已有的和潜在的客户协调好关系,同时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企业利益,顾全大局,一切以企业利益为重。

(六)开拓市场,双赢为本

邮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争取更大的目标市场,赢得更多的客户,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要在现有市场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占有新的市场份额,营销员的职责之一就是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开拓市场。同时着眼长远、立足双赢探讨如何在帮客户“赢”的基础上实现邮政企业的“赢”,实现与客户的长远合作。

第二节 邮政通信概述

一、邮政通信的性质

邮政通信是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的以传递实物信息为主的产业部门,也称为邮政通信行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邮政通信部门向社

会提供邮政通信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公用性两大性质。

(一)服务性

邮政通信不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是通过信息和物品的传递提供通信服务,起到空间位移的作用。邮政通信主要是一种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传递方式。邮政通信不生产新的实物产品,它根据用户的要求,利用邮政网把邮件由甲地运送到乙地,实现邮件的空间位移,它的使用价值就是空间位移的价值;同时,在传递邮件时根据用户的不同时间需求开设了不同传递时限的业务种类,也体现了邮政通信的时间效应,它的价值就是为此而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因此,邮政为社会提供的是劳务或服务,其经济属性表现为服务性。

(二)公用性

邮政行业是利用交通运输工具等手段传递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的行业,是现代社会进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和人们联系交往的公用性基础设施。因此,邮政通信具有公用性的性质,它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为全社会提供服务,是人们使用最普遍的通信手段,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渠道和媒体。邮政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任何人都享有邮政通信的权利,即邮政承担普遍服务的义务。邮政的公用性主要表现在服务范围的广泛性和服务对象的普遍性以及使用的平等性。它是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都把实现邮政的普遍服务作为邮政发展的宗旨。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邮政通信的正常进行,对邮政的基本业务—信件业务授予邮政专营权,以政策扶持邮政发展等。

二、邮政通信的特点

(一)邮政通信的生产活动通过传递附有信息的实物产生效益

邮政通信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把附有信息的实物由甲地传递到乙地,而且保持实物原样不变。由于邮政通信的生产活动是通过传递附有信息的实物产生效益。因此,邮政通信必须利用运输工具完成实物信息的传递,邮政通信对运输工具具有一定的依附性。

为实现实物信息传递,邮政企业建立了实物传递和运送网络,以从分散到集中,再从集中到分散的方式,经过收寄、分拣、封发、运输和投递等环节,完成实物和信息的传递,因此,以局所和邮路相互联结而形成的邮政通信网是实现邮政通信的物质基础。

(二)邮政通信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一致性

邮政的生产始于交寄,终于投递。用户交寄邮件是用户使用邮政业务的开始,也是邮政生产过程的开始,一旦邮件投递给收件人,生产过程就结束,同时就实现了信息的空间转移,消费过程随之结束。

邮政通信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一致性的特点,要求邮政通信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一旦出现差错会直接给用户造成损失,并且损害了邮政企业的信誉。

(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

邮政通信的全部传递过程,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邮政企业协同作业,才能完成。邮政通信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要求邮政全网各环节密切配合。为了实现协同作业,必须制定统一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并且统一计划,统一指挥调度。

三、邮政通信的任务

邮政通信的任务是由邮政通信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根本任务是保证党和国家的通信需要和整个社会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对邮政服务的需要。其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

(一)邮政通信担负着传递国家政令、公文和沟通各级党政军机关之间联系的重任;

(二)邮政通信是全社会人民群众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最普遍的通信方式;

(三)邮政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流通的重要渠道;

(四)邮政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流通的重要渠道;

(五)邮政通信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四、邮政通信的服务方针

邮政通信的服务方针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

迅速—传递速度要快捷、及时。

准确—要求不出差错。

安全—不发生邮件丢失和损毁,万无一失。

方便—为用户使用邮政业务提供方便。

五、邮件的生产传递过程

邮件是指邮政企业寄递的信件、包裹、汇款通知、报刊和其他印刷品等。

邮件的生产传递过程是指从用户交寄邮件起,直至将邮件投交给指定的收件人为止的全过程。就某一邮件而言,接受用户交寄邮件的邮政企业称为收寄局,它所收寄的邮件称为出口邮件。中间经转邮件的邮政企业称为转口局,它所处理的邮件称为转口邮件。投交邮件的邮政企业称为投递局,它所处理的邮件称为进口邮件。邮件的生产传递过程大致可分为收寄、分拣封发、运输和投递四个基本环节。

(一)邮件的收寄

邮件的收寄就是邮局接受寄件人的委托,接收寄件人所要交寄的邮件。收寄邮件是邮局和用户发生业务联系的开始,也是邮件生产过程的开始。从此,邮局就担起把邮件及时、准确、安全地投送给收件人的责任。

邮件的收寄是邮件生产传递过程的第一环节,一般情况下,邮件的收寄有以下几种方式。

1.窗口收寄:邮政营业窗口收寄是邮政企业收寄邮件的最主要方式,各类邮件均可通过邮政营业窗口交寄。

2.筒(箱)收寄:信筒信箱用来收寄平常信件,即平信和明信片。

3.上门收寄: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针对批量邮件组织专人、专车上门服务,也是特快专递邮件的主要收寄方式。

4.流动服务收寄:邮政企业针对集团性的流动人口或临时性用邮量较大的单位、企业、公共场所设置临时邮局,办理各类邮件的收寄。

5.大宗邮件收寄:对用户批量交寄邮件,可进行集中制作、收寄、封发。

(二)邮件的分拣、封发

分拣、封发即邮件的处理,它是两个连续的工作程序。

分拣,是指按照邮件封面书写的地址,将相关邮件分发到规定格口内的处理过程。

封发,是指将分拣处理好的邮件,按照发运频次、时限的规定和发运路线、寄达局,逐格整理、捆扎、封装成袋、套,抄登封发邮件清单、路单,交运输部门发运的生产过程。

分拣、封发是以邮区中心局为基本分拣单元,在全国设置若干个邮区中心局,担负邮件的分发和经转任务。

(三)邮件的运输

邮件运输是邮政通信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全国各局、所之间的邮件传送任务。

邮件运输应以邮件的传递时限规定为依据,按各类邮件的不同时限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四)邮件的投递

邮件投递是把邮件送达收件人的过程,是邮件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邮件的投递方式有按址投递和局内投交两种。按址投递指的是邮局按照邮件封面书写的地址,将邮件投交到收件人或规定的代收人或指定地点的投交过程。局内投交指的是通知收件人到指定的窗口领取邮件。

练 习 题

1.简述邮政营销员职业守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2.邮政通信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3.邮政通信的任务和服务方针是什么?

4.简述邮件的生产传递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多选题及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多选题及答案 1.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教师要做到:()。 A. 对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 B. 看学生的日志洞悉秘密 C. 主动交往成为学生的“哥们” D. 主动了解学生的心声 标记 2、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系统,在教育活动之外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主体,还要处理好()。 A. 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 B. 亲友关系 C. 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D. 家庭关系 标记 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全面地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影响学生一生。教师的思想、知识、智慧、道德、意志、情感、()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渗透性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A. 衣着打扮 B. 言行举止 C. 个性品质 D. 相貌形体 标记 4、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 A. 知识水平 B. 创新精神 C. 社会责任感 D. 实践能力 标记 5、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之间的关系。 A. 夫妻 B. 老少 C. 邻里 D. 长幼 标记 6、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教师与()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A. 他人 B. 集体 C. 社会 D. 学校 标记

7、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和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 A. 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B. 属于一般层次 C. 居于主导地位 D. 处于基础地位 标记 8、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第一次效应”、“成见效应”、()等的影响,这些效应有可能制约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A. “自己人效应” B. “罗森塔尔效应” C. “定势效应” D. “光环效应” 标记 9、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 A. 同情人 B. 尊重人 C. 关心人 D. 理解人 标记 10、实施实践锻炼法通常有()等途径。 A. 教学实践 B. 活动实践 C. 思想实践 D. 理论实践 标记 11、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的新定位是()。 A.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B.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C. 第一要义是经济社会发展 D. 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标记 12、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师要做到:()。 A. 支持优秀生的所有想法 B. 客观公正的看待学生 C. 惩罚差生的所有错误 D.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标记 13、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道德表现出来的()的体验,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A. 行为美 B. 形象美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主要表现在:a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c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a.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非制度化的规范,一种非权力规范,一种内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道德的论证功能(是指道德对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作用);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的导向功能(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a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注意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b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c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a爱岗敬业,勤于职守b尽职尽责,奉献社会c遵纪守法,诚实守信d文明竞争,友好协作e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概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基本内容:A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尊重自我,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开拓创新D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6、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的劳动是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所需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3)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尽管他可能教过数十遍相同的课程,但教师还是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4)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8、大学精神的内涵: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两个方面。2)独立自治的精神,大学自治是西方大学最悠久的传统之一。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物为尺度,旨在求真;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旨在崇善。二者在价值上相互渗透,相互支撑。4)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是指科学研究,二是指向人才的培养,三是只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的精神。 9、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a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师生代际-朋友式关系模式)b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宪法、民事法、教育法、经济法律关系)c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强制型、民主型、放任型)d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传统型、现代型)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一种人际关系。a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b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c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16、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 意义:a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就其本 质来说也是道德素质和道德力的竞争;b完善自我的需要;c是 实现现代化的需要;d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e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过程: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 德信念e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10、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教学与科研 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大学是通过高深学问即学术研究来培育 高级专门人才的,其本质属性是教育性与学术性的统一,这就 内在地决定了大学教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双重身份——即 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必 须要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要清醒的把 握和审慎地使用这种权利。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也应当对现实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 树立起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 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以 知识权威的身份更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决策中来,以便使自己在 社会发展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担负着既要服务 社会又要引领社会前进的双重责任,他们是社会进步的领跑者 而不是追随者。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学术研 究既表现为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坚定信念,又表现为一种 超然独立的学者人格,学者的学术造诣和精神品格是相互支持 相辅相成的。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区别:a二者产生的时期不同,道德产生比法产生早得多b二者 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 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发挥作用的,而法则是由国家制定并 由国家强制执行的c二者同为行为规范,但法具有更强的刚性 度d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比较而言,法律具有明确性,法律 所干涉的范围有着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而道德具有模糊性, 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人们关系或多或少或强 或弱的调节作用。 联系:a二者遵循的根本原则同一,道德和法都是人们的行为规 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二者都以一 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二 者遵循着相同的根本原则c二者在作用上相辅相成,一定的道 德要以一定的法律为后盾加以维持d二者在特点上、层次上、 作用范围上交叉重合。 13、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1)确定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 也是主体,缺少任何一方,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教师应该做到 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 动性,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 用,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①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 育教学的需要,②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 要求,③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表 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 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 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应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 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 (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 需要,如果教师不对学生严格教育,只能贻害学生。严格教育 学生应当全面地科学地要求学生,要遵循以下原则:严而有理, 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14、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 内在根据: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a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 道德理性b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c提高教师在集体活 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外在条件: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 15、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a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 方向b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c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 的养成d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e有助于大学生 科研素养的培养 17、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科 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①教学对象的主体性②教 学目标的发展性③教学要求的全面性。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①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 养③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④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 进取。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师把 握教材的能力③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a.对教材的组织加 工能力;b.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c.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4) 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①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②建立整体 性教学目标模式③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 统。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①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②对学 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9、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依据 动机和效果作为行为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和因素,在道德 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机论者以动机作为衡量行为道德性质 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行动 的动机之中,与其效果无关;而效果论者主要从实际教育效果 来考察教育的道德性质和价值。动机论和效果论都有一定的合 理性,但两者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在道德评价 中,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a坚持动机 与效果的统一,在道德评价中不偏废任何一方,这是评价的前 提基础;b在强调两者缺一不可的前提下,也不否认两者在道德 评价中有主次轻重之分;c教育善恶评价还应坚持历史性原则。 对教育活动的道德评价不应脱离社会历史联系,这样才能恰当 衡量它的道德性质和意义。 5、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1)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有 思想的、有主动生的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 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2)教师的 劳动“加工”过程,必然要包括教与学两种浑然一体的活动3)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学习的过程4)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 中的反作用特点。 2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A引导性原则:主要是从师德 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需要通过教 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之所以重要的道理。B内化性原则:主 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在进行师德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师德 规范向受教育者内心的转化。C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师德 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 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知道自己的行为,以便 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D差异性原则:首先指高师院校 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来 进行,要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真正掌握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实际 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其次,还要注意到在职教师 的不同特点,又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E 连贯性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时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 规律。影响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具有社会性,另外, 师德的形成与发展还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18、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1)关心集体: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将关心集体作为对教师在 处理和集体关系时的道德要求,既在于教师集体对于教师个人 的重要意义,也在于它对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的极端重要性。 ①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和谐的集体对教师个 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②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 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的具体实现路径:①一个关心集体的教 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②自觉维护集体的 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③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 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什么是真实的集体?“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 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 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 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①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 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②集体的总体价值和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2.B【解析】题干文言文的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这体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要求。 3.D【解析】略。 4.D【解析】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5.A【解析】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是师生关系。 6.B【解析】师德的教育伦理价值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从劳动对象角度看,学校教育是以向师性和模仿性强的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没有伦理道德参与的教育过程,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过程。 7.A【解析】略。 8.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 9.A【解析】略。 10.B【解析】师德内涵不断融入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2)端庄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3)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4)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 (5)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 (6)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7)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 (8)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2.(1)世界发展趋势对师德建设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前提下,我国经济要在国际竞争中得到超越性发展,必须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于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教育能力。 (2)面临多元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挑战。在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现实中,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教师作为这一机构的代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要求,选择与社会相一致的信仰价值和行为规范来教育自己及学生,这就需要我国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上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3)面临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挑战。社会发展需要法制作保障,更需要道德做基础,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能力、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主要靠教育来培养,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道德。 (4)面临实施“科教兴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就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发展。 3.(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4.(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5.(1)教师的人格、品质、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 (2)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3)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 (4)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的作用。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心;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2.(1)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的基本内涵是指以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为基点来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行为方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有两个特征:起点高(教师应该是社会上高尚的人),精神价值明显(社会提倡以精神的丰富来弥补教师物质利益获得的缺乏)。(2)现实主义的师德观,现实主义的师德观从考虑社会现实和人性现实这两

【教师资格考试】3-教师职业道德13-16题选择题(精编)(新)

职业道德部分题目 1.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A.良好的道德修养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忠于职守 2.一位语文老师轻蔑地发表感慨:“成绩好的都到省里念书去了,剩下来的嘛,一帮笨蛋!”该老师的看法违背了()的职业道德规范。 A.终身学习 B.为人师表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3.从做教师的第一天起,赵老师就为自己定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她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优秀,这表明了赵老师能够做到()。 A.诲人不倦 B.关爱学生 C.勤恳敬业 D.治学严谨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教师的()。 A.职业道德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教育理论素质 5.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要求教师()。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6.社会上曾流传一句话:研究导弹的挣不过卖茶叶蛋的;也有人说,当个服务员一个月还能挣二千多呢。面对这些言论,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必须(),才能怀着平常心工作在一线,安心工作、用心工作。 A.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B具备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 C.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D.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7.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未来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8.“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9.当工作遇到挫折时,刘老师总是能够乐观、豁达地面对。这表明刘老师具备()。A.健康的职业心理B.丰富的学识修养 C.较强的教育能力D.高尚的职业道德 10.中学生吴某多次表现出严重不良行为,对学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校方多次教育无果。依法吴某可以被安排至()继续接受教育。 A.少管所 B.特殊学校 C.专门学校 D.劳动学校 11.社会上曾流传一句话:研究导弹的挣不过卖茶叶蛋的;也有人说,当个服务员一个月还能挣二千多呢。面对这些言论,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必须(),才能怀着平常心工作在一线,安心工作,用心工作。 A.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B具备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 C.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D.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1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A.良好的道德修养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忠于职守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2015课件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近四年试卷 2010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是一种从(实践—精神)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4、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6、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反映了他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基本职责。 7、确立教师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8、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代际—朋友关系)。 9、在真实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不存在)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10、统率师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教育对象的向师性。 2、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师德修养要做到哪三个结合? 4、科研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5、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三、论述题 1、论述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2、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有益竞争。 四、案例分析题 1、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谈谈对教育公正原则的理解。 2、从“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权利”以及教师对学生要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等材料中,谈谈对学生严格要求应遵循什么原则。 2011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2011年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2、职业的要素包括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3、《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有教无类)。 4、大学精神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和(科学、人文精神)。 5、提出“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 7、提出“真实集体”思想的是(马克思)。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9、师德评价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10、教师在教育中是具有(主导型)的主体。 二、简答题 1、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如何把握。(性质、利益、变化发展、独立性)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真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制性规范(B)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C)道德对于人的要求高于法律(D)道德从来没有阶级性 参考答案:B 教材P2 2.以下关于道德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就业成功取决于知识和技术,道德不十分重要 (B)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才能起到统领作用 (C)强调道德会束缚人的创新精神 (D)道德主要是说教,不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答案:B 教材P2 3.下列说法中,属于道德范畴的是()。 (A)畸形与正常(B)偏私与公正 (C)赢弱与强壮(D)丑陋与漂亮 参考答案:B 教材P2 4.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A)“德”为心声 (B)“德”为失去的意思 (C)“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C 教材P3 5.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范畴是()。 (A)“礼”(B)“气”(C)“诚”(D)“仁” 参考答案:A 教材P3 6.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道德发展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舆论 (B)风俗习惯 (C)经济关系 (D)领导示范 参考答案:C 教材P3 7.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A)“德”为心声(B)“德”为失去的意思 (C)“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D)“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C 教材P3 8.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起源和概念内涵上看,中西方“道德”均含有规则、规范之义 (B)动物之间同样存在互助和友爱行为,道德不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道德与社会生产方式无直接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共性道德 (D)相比于法律,道德不仅适用范围小而且调节力度弱 参考答案:A 教材P3 9. 正确说明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关系的表述( )。 (A)二者没有任何关联(B)二者完全重合 (C)法律规范涵盖道德规范(D)二者部分重叠 参考答案:D 教材P4 10.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违法行为会受到强制制裁,但违背道德却不然。因此法律比道德威力大 (B)法律的规定明确而具体,道德规范的界定总是含糊其辞的 (C)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道德相比于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D)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性 参考答案:D 教材P4 11.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发展(B)道德依附于法律,衬托法律的权威 (C)道德始终滞后于法律的发展(D)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具备相同的规范功能参考答案:A 教材P4 12.关于道德与法律在调节社会关系领域的不同作用,正确的说法是()。 (A)道德的调节主体比法律多(B)法律的适应范围比道德广 (C)道德调节的力度比法律弱(D)法律的可接受性比道德强 参考答案:A 教材P4 1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作( )。 (A)阴阳相和 (B)鸟之两翼 (C)主仆相随 (D)众星拱月 参考答案:B 教材P4

职业道德概论

职业道德概论总结 1从哪些方面把握道德含义(道德的含义)P3-4(简答) 答:道德是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8(简答) 答: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反作用,我们在承认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的同时,也要承认道德又具有其相互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的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2)道德的特殊本质(怎么理解道德的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P8() 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A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非权利规范。C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为什么说道德是实践精神/怎么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解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道德的基本品质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什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P15 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本质上也就是人民自我服务。职业分工是人民有组织的自己做自己的事业,客观上的联系和认识转化为主观认识,转化为一种道德要求,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变“客观为别人”的旧职业道德转变为“主观为别人”,激发主人翁式的劳动态度,成为人民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力量与源泉 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基本要求。因此为人民服务,不仅贯穿职业道德发展的始终,而且在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范畴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4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体系) 答: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真题集(含答案)

第一章 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制性规范 (C )道德对于人的要求高于法律 参考答案: B 教材 P2 2.以下关于道德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就业成功取决于知识和技术,道德不十分重要 (B)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才能起到统领作用 (C) 强调道德会束缚人的创新精神 (D) 道德主要是说教,不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答案: B 教材 P2 3.下列说法中,属于道德范畴的是( (A) 畸形与正常 (C )赢弱与强壮 参考答案: B 教材 P2 4.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 (A) “德”为心声 (B) “德”为失去的意思 (C) “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 “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 C 教材 P3 5.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范畴是( )。 (A) “礼” (B ) “气” (C ) “诚” (D ) “仁” 参考答案: A 教材 P3 6.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道德发展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 (A )社会舆论(B )风俗习惯 (C )经济关系 (D )领导示范 参考答案: C 教材 P3 7.下列关于“德”的说法中,符合古代典籍“道德”之“德”本意的是 ( ) (A) “德”为心声 (B ) “德”为失去的意思 (C ) “德”乃对道的认识和把握 (D ) “德”即信仰 参考答案: C 教材 P3 (A ) 从起源和概念内涵上看,中西方“道德”均含有规则、规范之义 (B ) 动物之间同样存在互助和友爱行为,道德不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C ) 道德与社会生产方式无直接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共性道德 (B )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D )道德从来没有阶级性 )。 (B )偏私与公正 (D )丑陋与漂亮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导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 2、道德的基本功能(P.11)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15) 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 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 2、教师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大学精神的内涵(P.48) 2、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55)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 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0) 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 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及确立依据(P.84) 第五章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 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P.104)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P.117) 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P.135) 第七章高校教学中的道德问题 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 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P.158) 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65) 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P.185)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P.195) 2、师德修养的要求(P.203) 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P.216)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P.224)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P.231) 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道德成长 1、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P.242) 2、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P.252)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题型、分值及考试时间 一、考试题型 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案例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时间:90分钟

职业道德多选题

多选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下列关于两者关系的说法正 A 谐发展带来最大的效益 B 远的影响 C 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D 和谐社会的现实基 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 A B 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C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我们当前需要遵循的主要的职业道德规范 D 利益 3. A B C D 4. A 、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 B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模糊 C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D 、旧观念对新思想的影响 5. 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增多也是不争的事实。问题的关键不是如何描述评价这一道德危机现 A B 、责、义、利失衡——社会缺乏诚信 C 、职业道德教育和引导呈滞后、消极、被动状态 D 、能正确认识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本质区别 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符合当代中国发展 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囊括了职业道德的荣辱观念 B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了职业道德的负面效应 C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持了职业道德的时代特点 D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含了职业道德的共同理想 7. A B 是之谓道德之极”

C 、“温故而知新” D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8. A 、用单位的电话聊天 B 、私下打开同事的电子邮箱 C 、拷贝和使用免费软件 D 、在单位的电脑上读小说 9. A 标和最终目的 B 忧乐群众所乐 C 、服务群众是对所有从业人员的要求 D 德与以往私有制社会职业道德的根本分水岭 10. A 、职业包含了个人与社会、知识技能与创造、创造财富与获得报酬、工作和生活等四层关系 B 的连续性是职业的特征 C D 富和 11. A ——如正直、诚信、自律、善良、助人、公平、守法等 B 忘私、废寝忘食、秉公执法、大义灭亲等 C 德基础 D 12. A 、实践性原则 B 、行业性原则 C 、开放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13.前来就业的重要因素。但职业道德环境的打造还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媒体等组织来共同建构。如果四川省某企 A B 、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C 、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 D 、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 14. A B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原则、道德规 C D 、鲜明的行业性、利益相关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应用效果上的不确定性都是职

职业道德概论考点总结 (2)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就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靠舆论、习惯与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所有行为关系的总与。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与规范人们的行为;靠舆论、内心信念与传统习惯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就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得一种行为规范。 二、道德的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 一般本质:指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就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 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与其她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表现为:道德就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即就是非制度化的规范、非权力规范、内化的规范; 道德就是一种实践精神,就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就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的特点 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渗透性;独特的多层次性;更高的稳定性;强大的自律性 社会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三、道德的类型:社会道德, 职业道德, 家庭道德 四、道德的基本功能 调节功能,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 一、职业的道德意义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二、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原则:为人民服务。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新的劳动态度,就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就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悉业务。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特征: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有限性;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连续性;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 作用:1、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就是职业生存的条件;3、对从业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4、对社会道德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她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与品质。 一、教师职业: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就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1、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教师就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就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就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二、教师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劳动的目的与任务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的目的就是培养人; ----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 2、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向师性;(3)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3、教育劳动方式与工具的特殊性 劳动工具的特殊性;劳动方式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效果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职业活动最富有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也必须如此。教师还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3)教育就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4)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4. 教育劳动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1)关系众多,组成复杂;(2)网络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教师职业规范产生于教育劳动实践; 由于人类社会分工与劳动分工,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职业。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在教育劳动中,主要有四种利益存在:教师的个人利益、学生的个人利益、教师集体的利益、社会教育事业利益。为了有效而顺利地进行教育活动,需要调节各种利益矛盾。教师职业道德正就是由于调节教育劳动实践中的利益关系,保证教育劳动顺利开展的需要而产生与形成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体上可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中国历史上的教师职业道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中的伦理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教师职业道德随之发生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表现出历史继承的必然。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大学面临着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方式的转变。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比其她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影响比其她职业道德更深远;调节方式更具自觉性。 三、学习与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1)树立新型的人才观;(2)确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3)教师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就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与历史使命的需要;就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大学精神的概念:就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同并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大学教师就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承载者、直接体现者、建设者。 二、大学精神的内涵: (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2)独立自治的精神、独立自治就是在指大学作为一个 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她势力的控制与干预,有自由、自主地决定与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3)科 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就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凝练与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 其成果的升华。(4)开拓创新精神、就是指向科学研究;指向人才的培养;指向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精神 学术自由的精神的阐述: 学术自由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学术自由就是西方大学精神中最为经典的部分。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 与学生“学的自由”两方面。“学术在本质上必然就是独立的自由的,不能独立自由的学术,根本上不能算就是 学术”。 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1,就是指向科学研究2,指向人才的培养3,就是指向社会发展 三、大学精神的作用 1,定向与规范作用2,维系与凝聚作用3,激励与驱动作用4,感染与教育的作用 四、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 二、权利与自由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三、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四、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教师在道德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 选择与道德评价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教师道德市建活动的行为准则。此原则对教师道德行为具有普遍 的约束力与指导意义。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本质性。此原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本质最直接、最集中 的反映,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她各种不同类型道德的最根本、最显著的标志。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 稳定性。此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相对具体性。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自身独特性。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是调节教师个人与她人,以及与社会间关系的根本的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 的本质,具有与其她职业道德不同的独特性,且这种独特性或这种区别具有本质性。 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客观依据包括:1,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2,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的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确立的依据: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就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 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育规律。 2、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原则确立依据: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体现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就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 求。 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3、教育公正原则 依据:教育公正就是社会公正总原则的要求;就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就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 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4、依法从教原则 依据:依法从教就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贯彻的要求;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公正与教育人道主义 等原则的重要内容与贯彻保证;就是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特别就是教师与学生等各 方面社会关系的要求;依法从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求:尊规守法;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基本内容: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育人道主义确立的客观依据:教育人道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就是处理 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 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不尊重、不关心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作斗争;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矛盾冲突的原因(已考) 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对待的态度 等。 师生关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教育管理关系就是核心;心理关系就是重点,法律关系就是条件,人 际关系就是基础。 1、师生关系的特点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层次上的差异性 情感,角色期待上的互动性 评价标准上的冲突性 2、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对专业或课程不同的理解与要求 教育教学方式云涌不当 缺少必要的沟通 “代沟”与“心理差距”的存在 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 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第三节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要求 一、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就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承受者,也就是学校管理活动 的主要对象、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 1,尊重学生就是教师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需要 2,友好、平等、信任、自制就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3,对学生 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另 一重要方面。它包括:一就是尊重学生个性,二就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 三、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1,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就是 教育学生的一种客观需要 2,教师应当理智地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四、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 严格教育的出发点就是爱护学生。严格教育学生就是一门学问。严格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而有理。(2), 严而有度(3),严而有方(4),严而有恒 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分析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教师劳动的集体性决定了成员的依赖性;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独立性;教师集 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2、教师集体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 (1)由于教育劳动的分工所导致的矛盾;(2)教师之间由于存在着的个体差异,彼此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3) 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冲突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4)历史传统与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师 集体中的矛盾冲突 第二节教师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一、关心集体 (一)关心集体的重要意义(1)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与谐的集体对教师个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2)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二)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 的具体实现路径(1)一个关心集体的教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2)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正确 对待集体的矛盾(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遇到矛盾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三)关心教师集 体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1)教师所关心的集体就是一种真实的集体(2)教师集体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个体利 益的实现a,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b,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c,为教 师创造良好的学习进修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二、尊重同事 (一)尊重同事的道德意义(1)尊重同事就是要求尊重人的一般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2)尊重同事 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二)尊重同事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1)尊重同一学科的教师(2)尊重不同学科的 教师(3)尊重优秀的与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与教育思想的同事(就是办好大学的必 然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式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相互尊重(6)领导与教师 的相互尊重a,服从正确领导,支持领导工作b,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难c,维护领导的威信 领导尊重教师:要尊重教师价值选择的权利、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事业心、教师的民主权利 三、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的意义: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事从学校与育人的大局出发,既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工作积 极性、创造性与个性风格,又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促进、 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团结协作的内涵: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集体的团结协作行动,学校院系与教研室的团结协作传统,学 校中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氛围等。具体地说,要形成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氛围,又应该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就是处理好教授同一年级以及同一班级的教师之间的关系;二就是处理好从事同一学科与不同学科教学研究 教师之间的关系;三就是处理好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关系;四就是处理好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五就 是处理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师之间的关系。 1,高校教师的团结协作表现为维持性团结协作与发展性团结协作 (1)维持性团结协作,主要就是以保持有教育人际关系,不伤与气为目标与出发点。 (2)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就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与出发嗲吧,表现为教师同齐之间为 了促进发展、优化关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与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提出当前,“言者无罪,闻者足 戒”,寻求与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在价值取向 上,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肯定与追求第二种意义上的团结协作 四、有益竞争 (一)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1,就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2,就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 要3,就是促进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二)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1,竞争的手段必须 符合道德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与协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节调节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道德之实现 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依据:1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道德理性;2形成教师对 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3提高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社会规范与激励机制: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这种激励机制大体分两个方面内容:一就是主体的自我激 励二就是客观的外在激励 就内在依据而言,将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设定为规范与激励机制两个方面,就是由道德本然意义上所 具有的抑恶与扬善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所要求,所决定的。换言之,就外在保证而言,教师集体道德的实现,既需要 规范机制防范道德之恶,又要求激励机制褒扬道德之恶。 第七章高校教学工作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 1、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2、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教师对待教学 的态度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教师严谨治学,善于钻研,勤于进取,学识渊博, 热忱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目前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1)教师的业务素质跟不上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2)积极的教学 效果需要教师高度的自律精神支持(3)“浮躁”之风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3、做好教学工作就是展现教师的良好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没有工作本领就不能做好工作,没有特定的专业素质就不可能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高低,最终由教师的业务素质所决定。离开了具 体业务,教师道德就失去了载体,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教学就会落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第二节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