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

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

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
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0,29(4):805-811

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

修复原则和方法*

陈利顶1** 齐 鑫1,2 李 芬1,2 杨丽蓉1,2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 要 城市化快速发展在带来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也打

破了原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平衡,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三本

文系统分析了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类型二特征,影响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过

程和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三认为城市河道系统受到的干扰主要体现

在结构固结化二形态规整化和功能简单化3方面;影响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过程可归

纳为3方面:物质交换通道的阻隔二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和河道生态水文过程的失衡三指

出河道系统的生态修复应该遵循以下6个原则:1)道法自然原则;2)功能引导原则;3)时空

尺度分异原则;4)生态循环与平衡原则;5)利益相关者参与原则;6)综合效益最优原则三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时空尺度和生态修复的方法以及发展方向三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河道生态系统;人为干扰;生态系统健康;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 TV85;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0)4-0805-07

Disturbances of urbanization to river course system and relate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in?

ciples and approaches.CHEN Li?ding1,QI Xin1,2,LI Fen1,2,YANG Li?rong1,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85,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39,China).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0,29(4):805-811.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brings large volume of waste water to the envi?

ronment,and its disturbances to natural ecosystem may break the structure and the balance of

original ecosystems.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on the resulted environmental effects,but how

to restore a healthy river course system is still lacking scientific methodology.In this paper,the

disturbanc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on river course system,the key processes

affecting river course system health,and relate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were elaborated.In general,there ar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urbances on river course

system,i.e.,structural fixation,shape regulation,and function simplification.The key proces?

ses affecting river course system health are the stoppage of substance exchange path,the destruc?

tion of wildlife habitat,and the imbalance of river 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Following six prin?

ciples have to be followed when restoring river course system,i.e.,1)nature?based principle,

2)key function?steered principle,3)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ing principle,4)consideration of

ecological circulation and balance,5)public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and6)optim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s.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approaches,and spatiotemporal scale

issues related to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iver course system were analyzed.

Key words:urbanization;river?course ecosystem;human disturbance;ecosystem health;envi?

ronmental effect.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526?002?02)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40925003)三

**通讯作者E?mail:lid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5446795.html,

收稿日期:2009?12?07 接受日期:2010?01?3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二人口的迅猛增长二城市化过程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在带来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无疑打破了原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平衡,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快速城市化地区人类活动对河流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陈兴茹,2006;董哲仁,2008;Lee et al.,2009)三湿地与河道系统在美化城市环境二净化工业和生活污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rato,2003;欧阳志云等,2004;王沛芳等,2005;Ojeda et al.,2008)三但城市化过程的河道整治往往违背了自然规律,将河道 渠道化”和 园林化”三经过整治改造的河道,不仅会造成河流生态服务功能下降,还会使生机勃勃的河流慢慢退出人们的视线(董哲仁,2008;Ippolito et al.,2009;Randhir&Hawes,2009;Meek et al., 2010)三本文系统分析了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类型二特征及其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加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途径和措施三

1 河道类型与河道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

1.1 河道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从河流地貌学上,河道主要包括4种基本类型:曲流二辫状河道二分汊型河道和顺直型河道三

曲流(弯曲型河道)是指水流过程中,有规则地弯向一侧,紧接着又弯向另一侧的河道三曲流是自然河流形成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河道之一,经常发生在平缓的山区和平原,多见于河流形成的成年期三与曲流形成强烈对照的是辫状河道,一般分支较多二宽深比大二弯曲度小二水流散乱无章二河道变化迅速三这种河流常见于河床比较大的地区,一般发生在河流形成的幼年期三分汊型河道与辫状河道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汊河数目较少,流路相对较为稳定,被长期出露的沙岛或江心洲所隔开,这种河道一般是辫状河道演变而成三顺直型河道较少见,出现了也很难维持,这是因为水流中的涡流趋向于使河道向弯曲发展,少数顺直河道多为决堤洪水形成三上述4种类型,不仅形态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其生态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三曲流和辫状河道,由于水流过程中水体与周边的堤岸二河床有较多的碰撞和接触,水流跌宕起伏二上下翻滚,存在较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水质净化能力更新较快;但对于分汊型河道和顺直型河道,水流过程中与周边堤岸的接触面较窄,物质和能量交换受到一定限制,与曲流和辫状河道相比,水质净化能力更新较慢三

1.2 河道生态系统的内涵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二开放二动态的非线性系统三一般认为,河流生态系统具有3项主要功能: 1)生物栖息地;2)物质流二能量流二信息流的输移通道;3)具有屏障和过滤功能三这3项功能与河流的地貌特征和景观格局密切相关(王沛芳等,2005;王应刚等,2007;董哲仁,2008)三

河道作为河流的主体,是汇集和接纳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场所及连通内陆和大海的通道,是河流生态系统横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栾建国和陈文祥,2004)三河道生态系统由河道水体和河岸带两部分组成,河道水体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河床内的水生生物及其生境组成;河岸带主要由岸边的植物二迁徙的鸟群及其环境组成,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物质二能量交换的过渡地带(栾建国和陈文祥,2004;Meek et al.,2010)三一条健康的自然河道,沿水流方向应具有通畅的连续性,沿侧向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垂向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是物质流二能量流以及生物物种迁徙流动的保障(Silvano et al.,2005;Ojeda et al.,2008;Lee et al.,2009)三1.3 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可定义为河道系统内各组成要素在时空上的配置和联系,可概括为由河道水体及河岸边高地组成的河道横向结构二由河道上游至下游组成的纵向结构,由河道内地表水至地下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垂直结构及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呈现不同变化的时间结构组成的四维结构(张建春,2001)三河流的平面形态往往是蜿蜒型的,形成深潭-浅滩序列,造成多样的水力学条件,加之洪水脉冲过程和连续的水流条件,使得包括鱼类在内的水生生物的产卵二育肥二避难和洄游等生命活动都各得其所(Randhir &Hawes,2009;Meek et al.,2010)三

1.4 河道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河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从河道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各种服务或利益(栾建国和陈文祥,2004),主要体现在水源供应二输水泄洪二交通运输二水产养殖二水生生物栖息二纳污降解二调节气候二补给地下水二观赏娱乐等多个方面三根据河道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二结构特征二生态过程和效用,可

608 生态学杂志 第29卷 第4期 

将河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归纳为调节支持功能二环境净化功能二产品生产功能及娱乐文化功能(蔡庆华等,2003;欧阳志云等,2004;Silvano et al.,2005;王欢等,2006;Ojeda et al.,2008)三调节支持功能一方面表现为河道及其沿岸的植被自动调节水文循环二输水泄洪二调节气候二补给地下水的功能;另一方面表现为河道系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其生存所必须的淡水和栖息环境三环境净化功能主要是指河道内及两岸的植被及水生生物通过自然稀释二扩散二氧化等一系列的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来截留和净化由径流带入河道的污染物,从而使各种物质良好地循环利用,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张建春,2001)三

2 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类型与特征

随着人类活动加强,城市河道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河道纵向的蜿蜒性降低,河道渠道化和裁弯取直工程改变了天然河流的基本形态,出现了直线或折线形的河流;2)河道断面形状多样性降低,呈现几何规则化二单一化的断面形态;3)河床材料由透水性能的材料变为硬质化的不透水性材料;4)水利工程的建设(如:筑坝二水库二堤岸)造成了河流形态表现出不连续性三河道形态结构的变化,河道系统形态多样性的降低,使得河道系统生境异质性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引起水体自净化能力的下降,导致河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董哲仁,2003;朱丽向,2009)三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三方面三

2.1 结构固结化

随着城市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河道整治已经成为目前必不可少的手段三为了城市地区免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往往把一个自然的河道进行人为的固化三一般表现为2种形式;1)堤岸加固三堤岸加固往往是为了美化和堤岸安全,防止堤岸崩塌和岸边松散物质进入河道;2)河道底部防滲处理与固化三城市往往是人类集中活动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十分普遍,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水分流失,河道底部防渗处理已经是目前默认的方式三因此对河道底部的固化处理也成为改变河道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的主要方式三

2.2 形态规整化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从不规整的自然景观逐渐演变为规则的人为景观的过程三在这个过程中,河道系统也经过了一个从自然到河道规整化的演变过程三在形态上河道的规整化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岸边植被带园林化三为了美观和城市规划,在河流的堤岸边,经常会把一些自然的岸边植被进行人为改造,在岸边园林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一些堤岸的固化作用;2)河道截弯取直三自然河流经过多年的水流作用,往往是一个弯曲有度二深潭浅湾交错出现的自然曲流或者辫状河道,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为了城市用地的发展,河道截弯取直,其目的是方便土地利用;3)河道形态梯形化三在城市河道修整过程中,河道往往从一个自然的不规则河道变成一种人为的上宽下窄梯形河道,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河道水流的方向和生态水文过程三

2.3 功能简单化

城市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城市河道的功能简单化三作为一个自然河道,除了具有水源供应二交通运输和水产养殖功能外,还具有输水二泄洪二水生生物栖息二纳污降解二调节气候二补给地下水二观赏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三但随着城市化发展,河道的功能主要局限在3个方面:1)观赏娱乐功能三城市的发展往往把河道系统作为城市的一个风景线,提高城市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功能;2)纳污排泄通道三随着城市人口大量集中,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泄成为城市河道的主要功能之一;3)气候调节功能三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功能,随着流量和水面的急剧减少,日趋微弱三

除上述功能外,城市河道的水产养殖二水源供应二交通运输二水生物栖息二补给地下水等功能已经受到巨大破坏三

3 城市河道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健康的城市河流意味着不仅要保持生态学意义上的结构合理二功能高效与完整二生态过程延续,还要强调河流生态系统的水源供应二防洪降污二水土流失控制二生物栖息二观赏娱乐等人类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申艳萍,2008)三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大规模的筑坝拦截水流,已经导致河道水量的大幅度减少甚至断流,不仅降低了河道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及抵抗力,严重影响了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Haslam,1990)三

3.1 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维持的机制

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与河道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密切相关(Viglizzo&Frank,2006;Ojeda et

708

陈利顶等: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

al.,2008)三只有维持了一个干净健康的水体,河道系统才会具有各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三因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三河道自净能力是在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物理二化学二生物等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到受污染以前状态的自然过程(谭夔等,2007)三水体自净过程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净化机理,可分为物理自净过程二化学自净过程和生物化学自净过程(付国伟,1987)三物理自净过程是指通过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混合二稀释二扩散二挥发二沉淀等作用,使水体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三化学自净过程是指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氧化二还原二中和二吸附二凝聚等化学反应,使其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三生物化学自净过程是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经过水生生物吸收二消化作用,使其浓度降低或转变为无害物质的过程三在水体自然净化中,物理自净过程二化学自净过程和生物化学自净过程相互交织二相互影响,但任何一个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当排入的污染物超过了其环境容量,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或者崩溃三

3.2 影响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过程

河道生态系统所有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3方面的过程:河道系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物质循环与交换过程二水体中生物消化降解过程二生态水文调节过程三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道生态系统的改变对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三

3.2.1 物质交换通道的阻隔 城市河道的固结化二规整化过程在表面上美化了河流景观,但在功能上破坏了河道系统与周边陆地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通道三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就是要保持河道系统水体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不断从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物质营养,同时也向河岸两边二河床底部输送污染物质,从而将河道生态系统与周边地区形成一个开放的循环系统三只有这个循环过程不断发生,才能保证河道与周边地区之间的正常通道,河道生态系统才能保持健康三但是,目前的河道系统往往经过人为加固,阻隔了河道系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物质交换,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三

3.2.2 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 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直接受制于河道水体的水质净化能力的削弱三河道的人为干扰,不仅使得水量大量减少二物质循环过程削弱,同时也使生物栖息的环境发生改变三而生物栖息环境的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水体中生物的消化降解能力,从而影响到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三

3.2.3 河道生态水文过程的失衡 随着河道形态结构的改变,河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导致水量和生态水文过程的改变(丰华丽等,2007;Ojeda et al.,2008;Lee et al.,2009)三其结果有2种;一是水体自身的消亡;二是生态链和生态水文过程的破坏三大量研究表明,大流量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意义重大三随着水文连接度下降,水流连通性减弱,水生物种的迁移二繁殖二养分循环受到影响,河流生物降解能力将会下降;当径流量低于最小生态流量时,水文连接度基本丧失,河床淤积二河道形态改变,河道系统物理结构将随之改变;最为严重的是河流断流二湖泊干涸二湿地大面积消亡,生物基本灭绝,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完全消失(丰华丽等, 2007)三

4 城市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原则与方法

4.1 城市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

城市河道系统生态修复应包括自然二社会经济二景观文化3方面三遵循自然规律是生态修复的前提,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着生态修复的能力与水平;同时,修复后的河道系统应具有景观二文化二游憩功能(倪晋仁和刘元元,2006;韩守江和何清,2007;胡静波,2009;王军等,2009)三因此,可认为城市河道系统生态修复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道法自然原则三在充分利用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上,适时地施以恰当的人为措施,使河道系统沿着自然二健康的方向发展,构建人与河流和谐融洽的环境三

2)功能引导原则三河道系统修复首先应满足城市河道的各项功能;而各项功能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河段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因此应优先考虑主导功能,继而考虑各项功能之间的协调关系三

3)时空尺度分异原则三河道系统的生态修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不同时段上河道系统会因外部条件改变或各项功能主导作用的交替变化而具有不同的特征,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生态修复进程,明确当前所处的修复阶段三对于每一具体修复阶段,应明确修复目标,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倪晋仁和刘元元,2006)三

808 生态学杂志 第29卷 第4期 

4)生态循环与平衡原则三根据生物多样性原理,增加河道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河道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良性状态三同时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增加景观异质性,在保留原河道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塑造亲水的河流景观,突显城市文化与特色三

5)利益相关者参与原则三河道系统的生态修复应考虑到公众的接受二认知与支持能力,因此鼓励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使各方面利益之间相互协调,生态修复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三

6)综合效益最优原则三河道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其生态修复具有风险大二周期长二投资高的特点三因此,需要从流域出发进行整体分析,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在考虑当前流域经济承受能力的同时,对生态修复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最佳的修复方案,实现生态环境二社会二经济效益最大化三

4.2 城市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时空尺度

自然界或人类活动对城市河道系统的干扰都存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三从具体的某一点到整个流域,从很短的时间间隔到较长的时间跨度,人类活动对河道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河道的时空动态机制被严重改变(Boon,1992;赵彦伟和杨志峰, 2005)三因此,城市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研究需考虑适宜的时空尺度三

4.2.1 城市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 城市河道系统的生态修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按具体修复内容的不同可划分为短期二中期和长期三短期主要针对河床生态覆盖二生态护岸与护坡二水景观构建二河床与河道断面二裁弯取直段恢复等进行修复,目的在于稳定或优化某一时间点及空间位置上的生境,创造适宜的生物栖息环境,需要几个月到几年三中期主要针对水面面积二水质二河岸带二底质状况二栖息地二部分水生生物种群分布二结构与组成二连通的河流廊道进行修复,需要几年到几十年三长期主要针对流域土地利用二流域景观过程与格局二河床地貌二水力干扰机制二生物多样性二完整的水生食物链二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动力学二生态作用关系等进行修复,即修复河道的自然因子及动力学过程,需要几十年到几百年三

4.2.2 城市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空间尺度 空间格局影响并制约着城市河道系统的修复进程三城市河流周边高密度的人群与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对河道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以行政区为范围颁布的法规制度二经济政策与产业布局规划对河道系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三因此,从河段二河道二流域二区域

4个尺度进行研究,将单纯的河道修复与社会经济相结合,以保证河流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服务功能(邓红兵等,2001;游屹等,2009;Lee et al.,2009; Meek et al.,2010)三

区域尺度上需关注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及流域间的水资源调配三通过生态环境友好政策与法规颁布二生态产业建设规划二城市生态建设规划二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二区域水资源配置等控制与优化河流系统的各类干扰源,或在生态系统可承载力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干扰方向与强度进行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三

流域尺度上重在流域景观格局与过程,主要包括流域内景观类型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二流域生态过程二流域累积影响二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二植被覆盖二水土保持二洪水调节二营养物质迁移二非点源及各类污染控制二水质控制单元分区等方面三

河道尺度重在河道本体特征及其连通性三在河道尺度上修复的主要任务是拆除库坝二流量的调配二水力干扰机制(水深二流量二流速二洪水漫堤频率与强度)恢复二河岸湿地与河漫滩建设二河岸带植被建设等,以保证水流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促进动植物二营养物质二沉积物运输通道的畅通,维持河流的一系列生态服务功能三

河段尺度强调具体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三包括:排污口设置与排放方式二亲水景观设计二护坡与护岸建设二栖息地建设二底泥疏浚与控制二水生植被建设二曝气修复二裁弯取直段复原等三河段尺度上的修复必须同大尺度的过程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三

4.3 城市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方法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严重损害了城市河道系统的健康,为此,国内外已采取了多种技术来修复河道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水文特征二水环境质量二结构形态和种群结构的修复4个方面(张捷鑫等,2005;嵇晓燕和崔广柏,2008;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2008)三这4方面的修复目的二具体实施方法二优缺点及案例见表1三

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合理使用,能使河道的结构与各项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从而达到恢复

908

陈利顶等: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

表1 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方法

Tab.1 Approaches for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river?course systems

修复内容修复目的具体的修复方法优缺点案 例

水文特征恢复河道生态水文

平衡,改善下游生态

环境条件调节水利工程的运

行和调度方式

一定程度上修复了河道的水文

特征,减轻了水利工程对径流的

影响,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下

南非潘哥拉水库多次进行人造洪峰实验;美

国科罗拉多河格伦峡大坝进行适应性管理

程序实验;中国三门峡水库进行人造洪峰实

验(嵇晓燕和崔广柏,2008)

水环境质量修复污染的水体或

底泥物理:综合调水二挖

底泥二机械除藻二冲

淤等

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德国鲁尔河的污染治理;上海苏州河综合调

水工程(张捷鑫等,2005);江苏省无锡市张

家港河调长江水改善水环境(邓玉华等,

2008);南昌玉带河(龙振华,2009)

化学:曝气复氧二化

学絮凝二化学除藻二

重金属的化学固定

见效快;但易产生二次污染德国埃姆舍河治理中采用固定式纯氧曝气

法;澳大利亚天鹅河治理中采用移动式曝气

法(嵇晓燕和崔广柏,2008;中国21世纪议

程管理中心,2008)

生物?生态修复:生

物膜二生物修复二土

地处理二水生植物净

化等

效果好,但时间长;造价/耗能

低二运行成本低二无二次污染;还

可与自然相融合

日本渡良濑蓄水池滞洪洼人工湿地(崔树彬

等,2005);深圳市布吉河生物?生态修复(中

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2008);北京官厅

水库库区建野鸭湖等湿地(刘培斌,2005;赵

艳锋等,2007)

结构形态恢复连续性二连通性

及多样性,防止河床

硬质化近自然生态工程法工程量大,见效时间长美国南佛罗里达州人工河道恢复为曲流河

道(刘晓涛,2003);成都府南河二沙河多自然

型护岸工程(白世强等,2006;杜红伟等,

2008;龙振华,2009)

种群结构恢复生物多样性选育二培养二引种二种

群动态调控等生物

技术

见效时间长-

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的目标三对于特定的河道,应具体分析其受损的功能及程度,再根据河道所处的状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二有效的修复方法三

5 城市河道系统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

1)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进行河道修复三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复的好坏关系到城市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河道修复工作三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物质流二能量流二信息流高速运转的统一体,是城市得以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三但是,本质上修复并不意味着使城市河道恢复到完全自然的状态,而应结合城市河道的功能和特点,积极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二技术手段,分期分批二因地制宜地修复(陈兴茹,2006)三

2)建设生态河堤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对洪水的抵御能力日益增强,因此,城市河道的堤防建设将从简单防洪向兼顾生态环境功能方向发展,在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基础上,遵从生态系统建设的需要,更多地考虑生物生存的需要,改造硬化河床,建设生态河堤,恢复并利用河流的自净能力三

3)建设 以人为本”的水景观三河流生态修复不仅要从生态系统的角度为其生存发展创造空间,还要从人类对河流景观的休憩娱乐二审美等需求角度出发,生态工程建设和景观建设应同时进行,从机理上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从表象上塑造良好的视觉景观,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三

4)丰富水文化底蕴三文化作为一个地区文明的标志,它是凌驾于城市硬件设施基础之上的无形资产三充分挖掘城市河流的历史二文化底蕴,与水景观相结合建设城市水文化,突显当地的风土人情,提升城市品位三

5)以流域为单位进行大范围河道治理与修复三城市河道仅是流域的一部分,应将研究范围扩大到流域尺度三

参考文献

白世强,张春梅,卢升高.2006.基于维持河流健康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人民黄河,28(8):3-4,8.

蔡庆华,唐 涛,邓红兵.2003.淡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应用生态学报,14(1):135-138.陈兴茹.2006.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浅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3(4):226-231.

崔树彬,刘俊勇,陈 军,等.2005.论河流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内涵二外延及其应用.中国水利,(21):16-19.邓红兵,王青春,王庆礼.2001.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应用生态学报,12(6):951-954.

邓玉华,薛 峰,赵建华.2008.调水改善河道水环境的实践.江苏水利,(4):41,43.

董哲仁.2003.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中国水利,11 (9):53-56.

董哲仁.2008.城市河流的渠道化园林化问题与自然化要

018 生态学杂志 第29卷 第4期 

求,水资源研究前沿,(22):12-15.

杜红伟,王付洲,苏学锐.2008.城市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探讨.人民长江,39(16):27-28,72.

丰华丽,陈敏建,王立群.2007.河流生态系统特征及流量变化的生态效应.南京晓庄学院学报,(6):59-62.

付国伟.1987.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及其模拟计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韩守江,何 清.2007.河流生态修复原则的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1):1-3.

胡静波.2009.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7(2):128-133.

嵇晓燕,崔广柏.2008.河流健康修复方法综述.三峡大学学报,1(30):38-43.

刘培斌.2005.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及总体修复方案//2005年北京绿色奥运环境保护技术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48-154.

刘晓涛.2003.城市河流治理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2003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86-91.

龙振华.2009.水信息网[EB/OL].[2010?01?20].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5446795.html,/NewsDisplay.asp?Id=226747.

栾建国,陈文祥.2004.河流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和服务功能.人民长江,35(9):41-43.

倪晋仁,刘元元.2006.论河流生态修复.水利学报,9 (37):1029-1037.

欧阳志云,赵同谦,王效科,等.2004.水生态服务功能分析及其间接价值评价.生态学报,24(10):2091-2099.申艳萍.2008.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例研究.气象与环境科学,31(2):13-16.

谭 夔,陈求稳,毛劲乔,等.2007.大清河河口水体自净能力实验.生态学报,27(11):4736-4742.

王 欢,韩 霜,邓红兵,等.2006.香溪河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学报,26(9):2971-2978.

王 军,王淑燕,李海燕,等.2009.韩国清溪川的生态化整治对中国河道治理的启示.中国发展,9(3):15-18.王沛芳,王 超,侯 俊.2005.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及应用.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1): 68-71.

王应刚,张秋华,张 峰,等.2007.城市河流改造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野生维管植物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31 (3):451-456.

游 屹,罗英明,万久春.2009.关于城市河道治理的思路.

城市道桥与防洪,(7):117-120.

张建春.2001.河岸带功能及其管理.水土保持学报,15 (6):440-641.

张捷鑫,吴纯德,陈维平,等.2005.污染河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生态科学,2(24):178-181.

赵彦伟,杨志峰.2005.河流生态修复的时空尺度探讨.水土保持学报,3(19):196-200.

赵艳锋,朱 琨,李伟玲.2007.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废水的

机理探讨与效果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32(4):87-91.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编译).2008.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朱丽向.2009.对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的探讨.水利规划与设计,(2):6-7,66.

Boon PJ.1992.Essential elements in the case for river conser?vation//Boon PJ,Calow P,Petts GE,eds.Rive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Chichester,UK:Wiley:11-13. Haslam SM.1990.River Pollution: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London:Belhaven Press.

Ippolito A,Sala S,Faber JH,et al.2009.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nalysis:A river basin case stud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doi:10.1016/j.scitotenv.

Lee KS,Chung ES,Kim YO.2009.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for mitigating stream flow depletion in an urbanized watershed in Korea.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33:382-394.

Meek CS,Richardson DM,Mucin L.2010.A river runs through it:Land?us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vegetation along a riparian corridor in the Cape Floristic Region, South Africa.Biological Conservation,143:156-164. Ojeda MI,Mayer AS,Solomon BD.2008.Economic 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sustained by water flows in the Yaqui River Delta.Ecological Economics,65:155-166. Prato T.2003.Multiple?attribute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for the Missouri River system.Ecological Econom?ics,45:297-309.

Randhir TO,Hawes AG.2009.Watershed land use and aquatic ecosystem response:Ecohydrologic approach to conserva?tion policy.Journal of Hydrology,364:182-199. Silvano RAM,Udvardy S,Ceroni M,et al.2005.An ecologi?cal integrity assessment of a Brazilian Atlantic Forest water?shed based on surveys of stream health and local farmers’perceptions: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Ecological Eco?nomics,53:369-385.

Viglizzo EF,Fran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5446795.html,nd?use options for Del Plata Basin in South America:Tradeoffs analysis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Ecological Economics,57:140-151.

作者简介 陈利顶,男,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三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二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二景观生态规划与动态模拟二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面的研究三E?mail: lid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5446795.html,

责任编辑 刘丽娟

118

陈利顶等:城市化过程对河道系统的干扰与生态修复原则和方法

城市河道(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技术

城市河道(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技术 (一)、单项技术介绍 1、水体修复生物制剂技术 (1)水质改善微生物制剂: 技术内容: 依据土著光合细菌能在不耗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转化氨氮的原理,从河涌水和底泥中富集筛选光合细菌。优化了培养基,研究证明了腐殖酸对光合细菌的促生长作用。研究开发了培养技术。经过放大培养,获得光合细菌菌液。光合细菌菌液浓度达到每毫升10亿个活菌。建立了光合细菌菌液中试培养装置。利用自行研制的光合细菌菌液,开展了净化黑臭河涌水的模拟试验。实验表明该制剂对河涌水中CODcr、氨氮、硫化物去除率分别达到56%,48%,97%。 特点与效果: 采用了生态培养方法获得高浓度复合光合细菌制剂。该制剂在不好氧情况下有效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实验模拟,表明投加光合细菌对水体COD去除率提高20%以上,对水质改善具有明显作用。 (2)底质改良技术: 技术内容: 针对底泥有机污染削减,研制了固定化微生物制剂。主要由光合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复合,以麸皮、沸石粉、碳酸钙等为固定化载体。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河道淤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并达到固磷作用。下图为底质改良剂样品。 特点与效果: 实验模拟,表明该制剂对底泥有机质的消解率提高20%以上,对底泥削减有一定效果,对上覆水中总磷去除率达25 %以上。 (3)藻类生态改善制剂 技术内容: 针对黑臭水体经微生物降解后易演变为藻类过度繁殖的水华水体的问题,研制了抑制水华的藻类生态改善制剂。该制剂主要由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组成。下图

为藻类生态改善制剂样品。 特点与效果: 该制剂有效改善水体营养均衡、增加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增加藻类多样性、避免体积大的蓝藻过渡繁殖。该制剂对抑制水华有明显作用,水中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与不投加该制剂相比,水中叶绿素含量降低20%以上)。 2、生物栅与人工水草净水技术 技术内容: 水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是提高和改善富营养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较高营养水平导致水体透明度过低,光补偿点不能正常维持光合作用,是制约水生植被重建的关键因子。在较高营养水平条件下,寻求一种较快提高水体透明度,以至提高光补偿点的技术,对水生植被的重建和改善水体景观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生物栅和人工水草正是基于此种目的研发的一种原位水质改善技术。生物栅和人工水草多孔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环境安全性好,适合富营养水质的改善。生物栅和人工水草是对现有的多孔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比选、优化而成,如下图所示。 特点与效果 生物栅和人工水草-藻菌生物膜技术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富营养水体水质改善的原位净化技术,不需要任何动力和能源,具较好的生态安全性;可以明显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遏制或者消除水华,从而迅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体景观质量;该技术可以在不降低水体营养水平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提高富营养水体透明度,为富营养水体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营造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 对富营养水体进行的小、中试结果表明:水质改善效果显著,见效时间短,布放一周左右,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水体叶绿素水平显著降低,水体景观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小型试验表明经治理后叶绿素下降40-80%;COD Mn降低20~50%;TP 降低20~40%;TN降低20~40%。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城市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统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城市双修”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将“城市双修”作为各城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协同推进。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双修”各项工作的协调衔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城市生态状况、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近远结合,分类推进。 保护优先,科学推进。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生态,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科学推进“城市双修”。 (三)主要任务目标。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初显。 二、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 (一)开展调查评估。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对城市山体、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开展摸底调查,找出生态问题突出、亟需修复的区域。开展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梳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城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城市修补的重点。 (二)编制专项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和评估结果,确定开展“城市双修”的地区和范围。编制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明确城市环境整治、老建筑维修加固、旧厂房改造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开展“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协调景观风貌,促进城市建筑、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与环境更加协调、优美。 (三)制定实施计划。各地要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清单,明确项目的位置、类型、数量、规模、完成时间和阶段性目标,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资金,落实实施主体。要加强实施计划的论证和评估,增强实施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的河道的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的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的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内容,或颁布了专门的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和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 1)德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的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的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培训资料

清华大学: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翔 我国城市河流有90%左右受到污染,出现水体滞流、多处于厌氧状态、复氧能力差、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由于城市水体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 —N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COD、NH 3 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水体修复和水生态功能恢复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城市污水中氮磷污染物未经有效去除,又成为城市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重要诱因,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衰退甚至丧失,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水皆污”、“河道黑臭”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体修复技术是破解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国家重大水专项城市主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开展了研究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了44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5项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水体修复积累了技术集成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 1城市水体修复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思路 城市水体修复技术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原理,综合运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方法,使污染水体得到改善或恢复所采用的技术。其特点是充分发挥现有水环境工程的作用,综合利用流域内的湿地、滩涂、水塘、堤坡及水生生物等自然资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对城市水域自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强化恢复或提升。 生态修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就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因而生态修复就是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它与它所在的生态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要将一个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受损前的水平是一项艰巨、困难和漫长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修复又可定义为使受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受损前的水平。就是针对具体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出目前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因素,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对该系统实施种群组建或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达到具备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要从生态、社会需求出发,实现

河水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方案

河水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 设 计 方 案 宁波市清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1.基本情况 (1) 2. 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 3.甲方要求 (2)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概要 (3) 四.设计目标 (4) 1、总体目标 (4) 2、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5) 3、水面景观目标 (6) 五、施工流程和单元说明 (7) 1、施工流程图 (7) 2、单元技术说明 (8) 3、生态修复景观平面布置图 (12) 六、工程概算 (13) 1、水生植物清单 (13) 2、浮岛(含水生植物、器材)费用列表 (13) 3、微生物、载体、药剂费用列表 (13) 4、投资预算表 (14) 七、承诺 (14) 工程效果参考图(附) (15)

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1.基本情况: 现企业厂区内有环厂房内河河水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环厂内河治理段总长约2500米,水面宽度10-15米,治理段总面积约达30000多平方米。水体透明度差,高温季节水面经常爆发蓝藻水华,且水质易发绿发臭。经我公司现场取水样检测,水质数据如下:COD:100mg/L; BOD:15mg/L; PH:7.3 氨氮:5mg/L; 总磷:17mg/L; 2.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1、内源污染影响:工程水域长期受雨、污水及死亡藻类沉积影响,故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和化学物在河床底部淤积,通过与上覆水体的反复交换,不断向上释放高浓度污染,成为对水域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内源性污染源。而且平时河道水体基本不流动、交换量小,自净能力丧失。 2.2、面污染源进入:河道的雨水汇集区域面积较大,而河道护坡设计单纯考虑了水利防洪的需要,忽略了水陆交界的生态性,造成了沿河地面污染随雨水地表径流未经湿地、生态驳岸的阻拦和缓冲直泻入河。

[20130322]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

水务“十二五”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指南研究及编制 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 (试行) 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指南编制课题组 2012.12

参加人员 刘晓涛阮仁良李巍朱雪诞魏梓兴王晖卢智灵孟智奇卓元午赵井根王丽卿蔡育左倬季高华杜心慧盛晖蒋欢朱斌张鑫

2000年以来,本市相继实施了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及“十五”和“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加大了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力度,实现了“2005年底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2010年底郊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阶段性目标,全市河道水环境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上海河道水环境治理方向将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为主向“稳定水质、修复生态”为主转变。 为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上海市水务局于2011年4月15日印发了《关于开展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暂行)》,指导2011年率先进行的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在总结本市历年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及2011年试点工程的经验教训及技术优化的基础上,形成《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指导及规范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设计。 本指南在试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及补充的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至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项目组,邮编200434,上海市逸仙路388号810室,以供修订时参考。

1、总则 (1) 2、规范性文件及规程规范 (3) 3、术语及定义 (5) 4、分类 (7) 5、河道生态治理的一般规定 (8) 6、河道生态治理设计主要内容 (9) 6.1河道生态治理设计主要程序 (9) 6.2不同类型河道设计重点 (12) 6.2.1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区河道 (12) 6.2.2新城新镇和大型居住区河道 (12) 6.2.3农村地区河道 (13) 6.3现状调查及分析 (13) 6.3.1水质调查与分析 (14) 6.3.2底质调查与分析 (14) 6.3.3水生态调查与分析 (15) 6.3.4水文调查 (15) 6.3.5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5) 6.3.6陆域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16) 6.4河道设计 (16) 6.4.1河道平面形态设计 (16) 6.4.2河道断面形式设计 (18) 6.4.3河底微地形的设计 (19) 6.4.4硬质护岸改造设计 (21) 6.4.5河道水质净化辅助技术 (22) 6.4.6亲水性设施设计要点 (24) 7、生态护岸材料 (26) 7.1一般规定 (26) 7.2石笼 (28) 7.3生态袋 (29) 7.4生态混凝土块 (31) 7.5开孔式混凝土砌块 (32) 7.6叠石挡墙 (32) 7.7干砌石护坡 (33) 7.8抛石护岸 (33) 7.9网垫植被类护坡 (34) 7.10植生土坡 (34) 7.11新型生态护岸材料的应用 (34) 8、陆域植物群落恢复设计 (36)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2018.8.30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 水环境生态修复六大技术汇总 1人工增氧技术 1)概念: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来增加水体溶解氧,加速河道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设备(如水车增氧机、提升增氧机、微孔曝气等)和移动式充氧设备(如增氧曝气船),可以充空气,也可以进行纯氧曝气。 2)优缺点:为好氧微生物及以藻类为食的一些原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好氧生物区系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增加了河道生物多样性。但需要提供动力,对相对封闭的水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复合生态滤床技术 1)概念:复合生态滤床是一种特殊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污水生态治理技术。复合生态滤床是由集水管、布水管、动力设备、生物填料、水生植物及复合微生物等 共同组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能耗少,维护方便,具有一定的景观作用。容易造成堵塞,后期需要人力长期管护。 3生物膜净化技术 1)概念:生物膜净化技术是利用一种全新的织物型生物膜载体,使用经培养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和微型生物,附着在填料或载体上繁殖。 2)优缺点:抗污水和

化学物的侵蚀,保证微生物的繁殖力并提高其代谢率。吸附、分解氧化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使河道水体得到净化。投资较高、单位处理效率较低。 4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1)概念: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其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水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富集作用去除水中的营养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可结合景观设计打造优美的植物景观。周期较长、需要配合其他工程技术使用。 5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水体或流动、或受潮汐影响、或间歇性换水,而底泥是河道多年污染的积累,是河道黑臭和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 理 细 则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版》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 2、承包人的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和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的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的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2在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向监理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 3.3上述报送文件连同签审意见单均一式四份,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部,监理部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承包人方可使建筑材料进场。 3.4 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文件时,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4. 质量检验程序 4.1钢筋与型材 4.1.1钢筋与型材,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1.2钢筋使用前,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炉号、同厂家生产每60t一批(不足60t的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抗拉及冷弯试验。 4.1.3钢号不明的钢材,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能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对钢号不明的钢材进行试验,其抽样组数不得少于6组。 4.1.4钢筋的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对使用的不同品种、钢号、直径的钢筋之间焊接均需至少进行一组焊接强度试验。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摘要穿越城市的河道过水面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而日益萎缩,使得愈发凸显水质污染问题。针对城市河道的传统治理通常对顺直河道沿线、人工渠化,护岸硬化等措施采取,因为对排涝、行洪、航运以及灌溉等功能性要求过分强调,从而使得河道形式单一,退化丧失河道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河道在对具备基本功能外,尚需对自净水体、改善环境以及承载城市文化底蕴与历史等功能具备。本文就分析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生态治理 引文 随着人水和谐理念的不断深入,城市河道治理思路逐步转向优美、舒适、文化与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在满足城市河道排涝、行洪等基本功能前提下,遵循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通过河流的环境修复与整治,恢复河流天然特征,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城市河道现存问题分析 1.1 行洪能力欠缺 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河流空间被不断挤占,河道淤积严重,过流断面日益萎缩。此外,城市居住人口的剧增,致使城市化水文效应逐渐凸显,硬化的下垫面造成城市水文过程改变,排泄至河道的雨洪量增加,地表汇流历程大幅延长,从而导致城市河道防洪标准降低。 1.2 水体自净能力差、水质污染严重 多数城市河道作为城镇周边地表径流的汇集区域,地表径流将携带地面污染物汇入河道。同时,部分生产与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甚至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道水体流动性减弱,随流输运与扩散功能下降,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加重,水体自净功能降低。 1.3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沉积与水质恶化,水体含氧量骤减,水生动植物种群迅速减少。同时,渠化的河道阻隔了水体与土壤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河岸湿地面积萎缩,最终造成滨河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1]。 2 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 2.1 基本内涵

索须河河道治理生态提升工程II标施工设计方案

六、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工程的施工组织、施工法、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还结合本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拦洪度汛、文明施工、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管理案。施工组织设计附的文字说

第一章工程说明 1.1总体简介 1.2工程概况 市索须河花桥~中州大道生态提升工程位于市惠济区,按照《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规划》(以下简称《提升规划》)中索须河提升工程规划措施进行。本工程在满足防洪除涝的同时,利用较好的水源条件,综合利用河岸空间,通过扩大河道水面、堤岸绿化等工程,挖掘水温化涵,重塑河道形象。作为市水生态文明示市建设先行试点,为建成区河道生态环境提升起到借鉴与示意义。 本次索须河花桥至中州大道生态提升工程具体围为:花桥(桩号12+140)至中州大道(16+060),全场3.92km的河道。两岸至现有河道蓝线(宽约200-270m)。工程主要容为:河流形态调整工程、堤防改造工程、拦蓄水建筑物工程、生态修复及设施配套等。 1.3气象、水文 (一)气象特征 工程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

漫长而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少雨,冷暖多变大风多,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市多年平均气温在14.2~14.6℃,以1月最低,7月最高,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极端最高气温为43℃,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7.9℃。多年平均风速为2.8~3.2m/s,最大平均风速为18~22m/s,冬季盛行偏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季则交替出现。年平均降水量为640mm,降水不仅年分布不均,年际间分布也很不均衡。6月~9月间由于强盛的季风控制,高温、高湿雨量集中,降水量290~390mm,占全年总雨量的50~56%;12月~2月间受干冷的大陆性气团控制,空气干燥,雨雪稀少,降雨量只有20~33mm,占全年降雨量的4~5%;有时秋季会出现连阴雨。市多年平均陆地蒸发值为52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值为1250mm. (二)设计洪水 索须河(师家河坝~入贾河河口段)段已于2009至2010年进行了综合治理,工程侧重于提高河道防洪除涝能力,河道整体达到了50年一遇防洪标准和5年一遇除涝标准。《市索须河河道二期治理工程(师家河坝~入贾河河口段)实施案》报告中水文成果已通过了专家评审,其数据准确可靠,所以本次工程直接采用其水文成果。 索须河河道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详见下表。 索须河干支流各频率设计洪水成果表单位:m3/s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1、砂坑治理 沙坑的成因分析 导致沙坑形成的原因有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人为的挖沙取石是沙坑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破坏地表植被,直接导致沙坑形成。同时风蚀、水蚀也加剧了沙坑的形成。 沙坑的特点分析:一般分布较广、且多数比较零散。 沙坑的危害 (1)破坏土地、影响地表景观。 砂石的开采是以剥离挖损土地为主,显着改变了地表景观,一般沙坑开采前是有植被覆盖的河滩地,甚至是农田。开采后地貌和植被遭到破坏,由于沙石的挖去,地面形成巨大的沙坑,且周围堆置着大量的废石与垃圾,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完全不同甚至极不协调的外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度,景观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应。 (2)形成大量沙尘源,容易就地起砂。 沙坑多分布在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河道两侧及荒滩地。由挖沙取石,破坏了植被和表层土壤,形成大面积的荒沙地。到了冬春季节,风起沙扬。 (3)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人工采石挖沙,形成沙坑,造成周边地段地下水下降,加上人工对地面的扰动,使土壤的抗侵蚀性降低,到了雨季,加剧水土流失,并容易引起塌方等自然地质灾害。 总之,由于砂石的开采,沙坑的形成,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了大气环境,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名的生活水平。 沙坑治理的具体措施 (1)大沙坑治理采取小坡平整的措施 1)平整最小边坡1:5。根据植被生长需要及稳固沙土要求,植被自然生长所需坡度不宜陡于1:5。 2)尽量保证堤脚护堤滩地宽度不小于30m。 3)基本保证每一个横断面内,挖填土方内部平衡,且就近平衡。 (2)有常流水的河道,采取引种水草、封河育草的措施,恢复河道的湿地景观。 (3)干旱河道采取撒播草籽的措施,提高河道内的植被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扬沙。 2、土壤改良 针对不同土壤质地类型,提出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模式: (1)河道基质为砾石类占主体的地段:首先将河道局部小地形地貌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其次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1:1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农家肥总计15-20%)+植物纤维(粉碎的农作物秸秆20%-25%)。增加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及保水剂,配好的客土覆盖20cm厚度。 (2)沙质土类为主体的地段:河道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4:3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河道修复工程 河道是包括土地、动植物、水体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调蓄水量、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提供水生、陆生动物栖息地的功能,植被特征明显不同于两侧土地,有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和物生产率。 我国目前河道修复工程多考虑河道的水利条件,常见的河道整治工程如下:1、加高河堤;2、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块石结构;3、河道人工化、渠道化;4、清淤。采用以上方法将极大的影响河道生态功能,造成河道生境单一,水生植物缺乏,周边生态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净化能力较差等后果。 河道生态修复以生态手段,使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平衡的复杂过程。生态修复需要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包括水质净化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河床生态修复设计,河岸生态修复设计和河岸带生态修复设计。 一、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主要任务是将人工河道形态修复成近自然的河道形态。自然河流有如下四中类型:1、顺直微弯型:总体顺直并略有弯曲,深槽、浅滩交错分布其中;2、弯曲型:具有外形曲折、蜿蜒蠕动的动态特性,分布范围广,任意两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3、分汊型:又称江心洲型河道,具有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河身呈莲藕状,具有两股以上的汊道,汊道交替消长;4、游荡型:河身顺直宽浅,沙滩众多,汊道交织,河床变形迅速,主槽摆动不定,水流散乱。河流生态修复中,主要应针对河流形态,将沟渠化的河流形态改造成近自然的河流形态。 1.河流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应设计有深潭和浅滩,断面上植物设计应注意层次,设计时应注意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布置的位置和宽度,理想的河道断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河道剖面理想断面设计 对于硬质化现象严重的河道断面,应以河道修复理想剖面为基础,加以改造。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 2.浅滩和深潭河流结构设计 深潭和浅滩是自然河道中常见的较复杂的生境,为浮游生物,鱼类等提供复杂的生活环境,躲避天敌,有利于河道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对于河流生态修复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人工河道,应在沿河流方向剖面,塑造地形,形成近自然的深潭和浅滩,深浅变化明显。沿河流方向生态修复剖面如图3所示。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 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项目背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指导思想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基本原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编制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实施范围及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2水环境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项目区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口水库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3问题诊断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目标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存在问题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现状评价 ........................................................................ 错误!未指定书签。4绩效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5技术路线与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河道整治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水环境修复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6效益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社会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2经济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3生态环境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河道生态恢复的工程建设施工方案

河道生态恢复的工程建设施工方案 城镇中小河道生态治理建设,并不是考虑单纯将河道作为“水流经过的水路”,而是通过取得生态平衡而持续性的发挥原本河道就具备的水质净化、营养盐类的搬运、水滨和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以及河滨的风景所产生的愉悦心情等作用,并享受自然系统整体带来的恩惠。 5.1河道生态恢复的意义 5.1.1河道的功能 地球上的生物是通过覆盖在表面上的植物而得以生存,河道是负责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循环功能的通道,通过收集生物不可缺少的水并在大范围内进行配送,从而在人类的生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河道的意义除了水循环之外,还起到了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作用。位于水陆交界处的水滨被称为是“生命的摇篮”,从包含了动植物多样性的方面来说,水滨在生态学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类同样可以通过水滨和湿地的风景来舒缓情绪。在身边设置瀑布、水路和水池等,可以对人类精神健康做出贡献。 5.1.2生物栖息环境的多样化 城镇中小河道的建设目的尽管是提高生物的多样性,但该建设的前提是在不打扰河道治水的范围内进行改变。为此,首先要掌握对象河道的安全机能,将目标设定在其条件范围内进行生态多样型建设。 野生动物采食、休憩、繁殖或是避难等利用的领域称为生境。河滨环境是由从水中到陆地的不同植被连续组成的,包含了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境。在此,要从以这些栖息环境为主的河道形态方面进行验证,尽可能形成多种多样的生境。 河道空间是由“自然作用”造成的砂土侵蚀、搬运、堆积等与“人为作用”造成的河道形态改变等组合在一起,形成基本形态的。植物适应其布局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生境。如果从生物发育环境的多样化方面来看河道空间的话,“河道形态的多样化”就是基本要点。在此,将河道空间的部位分为:1)不断有水流过的“水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