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腰椎间盘疝×线平片与CT影象对比分析

腰椎间盘疝×线平片与CT影象对比分析

腰椎间盘疝×线平片与CT影象对比分析
腰椎间盘疝×线平片与CT影象对比分析

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线平片与CT影像对比分析

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452370)陈文生于建彬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6例腰椎间盘病变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21-61岁,以28-40年龄组,53-61年龄组居多。其中前一年龄组占37.5%。后一年龄组约占51.7%。临床47例追诉曾有腰部损伤病史(过度负重史、牵拉、弯腰负重、运动扭伤,不正确用力史等)。50例有单侧下肢麻木、困疼、活动障碍,9例伴有双侧下肢麻木困疼;并部分伴有下肢局部感觉异常;所有患者临床体检患侧直腿抬高实验、加强试验(+)性。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进行腰椎平片检查(腰椎正侧位)及CT 腰椎扫描(可疑椎间隙常规扫描)。设备为北京万东FSK302-1A500MA×线机,投照腰椎前后位、侧位片。使用30×38(12×15)直放,滤线器(+)性,距离100厘米,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2厘米处,通过第三腰椎,与暗盒中心垂直。嘱患者深吸气后呼出屏住。同期进行CT扫描,使用日本TOSHIBA-Auklet螺旋CT机,取仰卧位,采用层厚3毫米,层间距4毫米常规扫描。将结果分组对比。

2、×线平片表现

2.1 腰椎曲度变直并椎间隙变窄15例。

2.2正位片腰椎间隙左右宽窄不等(可伴有脊柱侧弯畸形),侧位片间隙变窄 18例。

2.3 正位片椎间隙变窄或宽窄不等,侧位片椎间隙前窄后宽,伴或不伴脊柱侧弯崎形23例,(8例同时伴有腰5骶1椎间隙变窄)。

3、×线平片的诊断原则及测量

3.1 腰椎曲度减弱或消失:测量腰椎曲线的弧弦距,即胸12椎体后下缘至第一骶椎后上缘连线与各腰椎椎体后缘连线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正常值:1.8-2.5厘米。大于或小于正常值即可视为曲度异常。

3.2 腰椎间隙变窄或左右宽窄不等(18例):前后位片椎间隙呈左右宽窄不等并侧弯崎形。侧位片测量椎间隙,数据相对可靠。正常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间隙应依次增宽,下位较上位椎间隙依次增宽0.1厘米以上,若等于或小于上位椎间隙宽度,则具有意义;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间隙,不能低于2/3第四与第五腰椎间隙宽度。

3.3 腰椎间隙前窄后宽(23例):正常腰椎间隙呈前宽后窄改变,分别做上位椎体下终板及下位椎体上终板缘的切线,并于两椎体前缘及后缘分别测量椎间隙宽度,椎间隙呈前窄后宽改变。

2、CT表现

4.1 椎间盘膨出:病变椎间盘组织结构完整,均匀的突到椎体边缘之外,常是中央性的。

4.2 椎间盘疝:是一部分椎间盘的髓核从撕裂的纤维环部疝出,导致椎间盘边缘局限性的突出,它为局限性的,有助于与椎间盘

膨出相鉴别。疝出的椎间盘常仍与母盘相连(脱出),也可不与其母盘相连而游离于椎管内(游离)。

5、结果

5.1 15例腰椎曲度变直并椎间隙变窄患者,其CT提示7例椎间盘变性并膨出;

5.2 18例椎间隙变窄并椎间隙左右宽窄不等患者,其CT提示8例膨出,5例椎间盘疝(4例椎间盘脱出,一例椎间盘游离。);

5.3 23例左右宽窄不等并腰椎椎间隙呈前窄后宽改变患者,CT提示3例椎间盘膨出,19例椎间盘疝,其中12例脱出(5例并腰5骶1脱出),7例游离(3例并腰5骶1游离)

6、讨论

6.1 椎间盘突出症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其常继发于腰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本组病例中青壮年所占比例高达3

7.5%,说明青壮年发病率也相当高。

6.2 15例腰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中,CT阳性为4例,均提示椎间盘膨出,阳性率26.6%;因此,单纯腰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对诊断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意义较小。

6.3 腰椎间隙左右宽再不等,并变窄18例,CT阳性8例。阳性率44.4%。据此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高度怀疑椎间盘突出症,作出倾向性的诊断,并建议其进一步检查。

6.4 腰椎间隙变窄并前窄后宽23例,CT提示阳性(含膨出、脱出及游离)21例。其中椎间盘膨出2例,椎间盘疝19例。在

该组病例中,其阳性率达到90%,由此可以明显看出,×线平片所示椎间隙前窄后宽与CT椎间盘疝有直接的关联性。

6.5 ×线平片对椎间盘疝的诊断与CT比较有其局限性,但在基层医院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线平片对椎间盘疝的临床诊断仍然具有现实的、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问答—影像学》

主编:Douglas S.Katz、Kevin R.Math、Stuart A.Groskin、

《×线检查技术学》主编:邹仲

《×线诊断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线诊断学)编写组

《外科学》主编:叶舜宾

《影像诊断学》主编:吴恩惠

《全身CT诊断学》主编:曹丹庆蔡祖龙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 如何从一张CT或MRI获得更多信息?如何解释临床症状很重但是影像学却没有明显突出?如何将腰椎间盘突出进行3维描述?如何从新认识X线、CT、MRI个具有什么特点?腰椎间盘突出3维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 区域定位的划分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和程度,突出椎间盘组织可在腰椎运动节段椎管内任何部位。从三维立体来表达,即突出椎间盘组织在矢状位、水平位和冠状位均有相应的位置。 一、矢状位分层 1、椎间盘层面为第一个层面 2、椎间盘上层面即上一椎体椎弓根下切迹椎体平面至椎间盘上界,此高约为椎体高度的1/3,称为II层面。 3、椎间盘下层面为椎间盘下界至下一椎体椎弓根下切迹椎体平面,此高度约为椎体高度的2/3,亦称为III层面。二、水平位分区 以椎体后缘为界分1-4区,1、2区为两侧椎弓根内界,即椎管前界,将此分三等分。中1/3位1区,左右1/3合起来称

为2区。1区称为中央区,2区称为旁中央区。3区称为外侧区,为椎弓根内、外界之间,亦在椎间孔界之间。4区为极外侧区,为椎弓根外侧以外。旁中央区、外侧区、极外侧区尚有左右侧之分。 三、额状面分域 从椎体后缘中线至棘突椎板前缘骨界为骨性椎管失径,将此径分为4等分,分别命名为A域、B域、C域、D域。I层面和II层面均有相同的区和域,III层面即椎间盘下层面,该层的外侧区即3区被椎弓根所占,为无实际区域的空间区。在治疗前建立椎间盘突出的3维概念,为椎间盘突出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法选择建立了客观的标准。 腰椎X线片显示患者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借此可排除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一些疾患; CT扫描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早表现为椎管和硬膜囊之间的脂肪层消失,其次椎管内出现突出的椎间盘块影,其CT值低于骨但高于硬膜囊,进而神经根被推压移位,直至最后硬膜囊受压变形,据此,CT扫描可直接显示椎间盘的突出变化,但有少数年轻患者,其细节观察以MRI较明显,且平扫CT易将联合神经根或不对称的神经鞘与至侧隐窝内的髓核相混淆;

简易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超好教程 发表者:赵东奇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简易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

简易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

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超好教程 发表者:赵东奇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 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

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 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 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 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腰速安解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腰速安解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1]。本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目前,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平片、造影、CT和MRI,随着影像技术的日趋完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认识也不断深入,现就腰椎间盘的影像学分型、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1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分型 临床学者将纤维环、髓核和覆盖于椎体上下缘的骺软骨板统称为椎间盘[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较为复杂,根据突出的方向与受压神经的关系分型:(1)中央型: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2)中央旁型: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旁;(3)椎间孔型:压迫鞘内神经根与神经节。根据突出的程度分型[3]:(1)椎间盘膨隆:椎间盘沿椎体四周均匀对称性膨出,常伴椎间盘高度变低;(2)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母体呈宽基底相连;(3)椎间盘脱出:较大部分的椎间盘位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内,与母体呈狭颈相连;(4)椎间盘游离:椎间盘突出部分断裂、移位,与母体完全分离。根据Moharmed Bann氏分型还有前缘型和垂直型等[4],垂直型在影像学上可见Schmor1′s结节。 2 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方法 2.1 X线平片检查平片表现:(1)正位片上椎间隙左右不等,椎体呈侧弯,侧位片上椎体生理前凸,椎间隙变窄或后宽;(2)Schmor1′s结节,椎间隙变窄的相邻椎体内出现半圆形阴影,其周边呈致密硬化影,有人认为[5],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就是Schmor1′s结节; (3)椎体前缘磨角,侧位表现为骨刺,呈水平方向突起,有别于临床常见的爪形骨刺、骨桥[2];(4)椎体后缘增生后翘,上下关节硬化;(5)椎体不稳、后移,脊突偏歪 ;(6)椎小关节两侧不对称;(7)椎间孔内骨片;(8)椎间盘真空现象,在髓核处出现一透亮度略高于椎间盘的小区;(9)后突髓核、纤维环钙化,正侧位片均可见与椎间隙相关的钙化影。平片对椎体整体观,对以上特征表现有极高的诊断价值[2~6]。多数情况下,椎体、椎间隙改变仅反映了腰椎的保护性姿态,仅能提示病变,而对是否为椎间盘病变或由结核、肿瘤引起,以及对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程度等诊断不清,这些需依靠其他方法来确诊。 2.2 造影检查 2.2.1 脊髓造影碘油造影方法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诊断准确率比平片高,适用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但因碘油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中吸收较慢,易产生蛛网膜炎,并可有头痛、造影后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肺栓塞等并发症,临床现已少用,而改为碘水造影。碘水造影因碘水造影剂能完全吸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脑脊液混合均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1〕。本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目前,该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平片、造影、CT和MRI,随着影像技术的日趋完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认识也不断深入,现就腰椎间盘的影像学分型、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1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分型 临床学者将纤维环、髓核和覆盖于椎体上下缘的骺软骨板统称为椎间盘〔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较为复杂,根据突出的方向与受压神经的关系分型:(1)中央型: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2)中央旁型:突出部分位于椎管中央旁;(3)椎间孔型:压迫鞘内神经根与神经节。根据突出的程度分型〔3〕:(1)椎间盘膨隆:椎间盘沿椎体四周均匀对称性膨出,常伴椎间盘高度变低;(2)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母体呈宽基底相连;(3)椎间盘脱出:较大部分的椎间盘位于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内,与母体呈狭颈相连;(4)椎间盘游离:椎间盘突出部分断裂、移位,与母体完全分离。根据MoharmedBann氏分型还有前缘型和垂直型等〔4〕,垂直型在影像学上可见Schmor1’s结节。 2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方法 2.1X线平片检查平片表现:(1)正位片上椎间隙左右不等,椎体呈侧弯,侧位片上椎体生理前凸,椎间隙变窄或后宽;(2)Schmor1’s结节,椎间隙变窄的相邻椎体内出现半圆形阴影,其周边呈致密硬化影,有人认为〔5〕,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就是Schmor1’s结节;(3)椎体前缘磨角,侧位表现为骨刺,呈水平方向突起,有别于临床常见的爪形骨刺、骨桥〔2〕;(4)椎体后缘增生后翘,上下关节硬化;(5)椎体不稳、后移,脊突偏歪;(6)椎小关节两侧不对称; (7)椎间孔内骨片;(8)椎间盘真空现象,在髓核处出现一透亮度略高于椎间盘的小区;(9)后突髓核、纤维环钙化,正侧位片均可见与椎间隙相关的钙化影。平片对椎体整体观,对以上特征表现有极高的诊断价值〔2~6〕。多数情况下,椎体、椎间隙改变仅反映了腰椎的保护性姿态,仅能提示病变,而对是否为椎间盘病变或由结核、肿瘤引起,以及对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程度等诊断不清,这些需依靠其他方法来确诊。 2.2造影检查 2.2.1脊髓造影碘油造影方法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诊断准确率比平片高,适用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但因碘油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中吸收较慢,易产生蛛网膜炎,并可有头痛、造影后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肺栓塞等并发症,临床现已少用,而改为碘水造影。碘水造影因碘水造影剂能完全吸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与脑脊液混合均匀,提高了清晰度;并可动态观察多个节段、蛛网膜下腔及神经根鞘情况,显影效果较好,定位准确,其确诊率大大提高,可达76.1%~100%〔7~9〕,与CT无显著差异;费用较低,并且其空间分辨率优于CT,现仍广泛使用。 2.2.2造影主要表现(1)椎间盘膨出:使通过局部的造影剂变薄,影像较淡,呈面纱状或珠帘状;(2)椎间盘突出:外侧方小的突出只在相应的椎间隙外侧有轻度凹陷压迹,大的突出表现为卵圆形压迹或半弧形压迹;正中突出向两侧延伸多呈束腰征、截断征;根袖影被抬高、压尖呈腋下征,多见于根内型;根袖影消失,呈截断征,多见于根前型和根外型;突出段神经根充血、水肿,呈喇叭形,多见于根前型和根内型;丝条状马尾神经影,移向对侧,呈弓背型,多见于较大的外侧型突出〔2~9〕;(3)椎间盘游离,依方向、程度以上表现均可有。 2.3CT检查 2.3.1CT优点目前,CT已成为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CT诊断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3%~

十分钟学会看懂腰椎间盘突出CT及MRI教程

教你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 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 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 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 (^o^)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

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 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同。定位图就象路线图一样告诉我们腰椎每个扫描层的具体扫 描部位,所以即使对于很有经验的医师定位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张定位图从矢状面观标出了腰部脊柱的20个MRI切片层。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通过该平面所 拍的MRI图像。这张片子中的图像层只涵盖了L3, L4, 及L5三节。例如,层11 (标为红色的第10层上的一层)正好穿过L4椎间盘。如果你L4椎间盘有问题,就看此层图像。图层18信息也非常有用,它对应着L3椎间盘。对于椎间盘很 薄的病人,层的厚度应最好更薄一点(6mm),以便保证其正好穿过变薄的椎间盘。所以,如果你现在再去看自己的磁共振或者腰椎CT片子,就已经学会了怎样通过“定位图”找到它。在许多MRI片上,每个大的图像都附上一个小的定位图,这就使我们很容易知道正在看的哪个椎间盘。 <第二课完> 第三课,学会看腰椎MRI/CT片子轴状面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急性腰扭伤 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 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 二、慢性腰部劳损 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腰骶部竖脊 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 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 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 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 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触压痛明显,有时可在臀中肌后缘或臀大肌上缘扪及条索状物及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异常。 五、腰椎椎弓崩裂与滑脱 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连接,又称峡部不连。在椎弓崩裂的基础上椎体产生向前滑移,又称真性滑脱。若椎弓完整椎体产生滑脱,则称为假性滑脱。当椎弓峡部断裂时,椎弓断端活动, 形成假关节。由于反复的活动摩擦使断端产生大量的纤维软骨样骨痂,这些增生的纤维软骨组织,可引起神经根粘连产生腰腿痛,并可造成神经根性受压产生根性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要点:①椎弓崩裂及崩裂性滑脱一般病程较 长,无明显加重或缓解期。②对神经根影响不如椎间盘突出明显。③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可确定滑移的程度,可加 摄腰椎动力位X片以明确椎体结构稳定性,必要时可结合CT、MRI检查做出判断。 六、腰椎管狭窄症 ①中央型椎管狭窄主要原因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弥漫性向后膨出,使椎间隙变小,椎板向后重叠,黄韧带产生皱褶,再加上关节突退变性增生,内聚侵向中线,使椎管的中矢径缩小,椎管内马尾神经遭受卡压。临床表现多有长期下腰背、臀部及大腿后侧疼痛,症状逐渐加重,站立和伸腰时症状加重,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范围逐渐扩大,并出现感觉异常,足趾背伸力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可出现鞍区感觉缺失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②神经根型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腰神经根管是指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斜向外下直至椎间孔外口,此段神经根通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 片 欧阳歌谷(2021.02.01)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病发,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盈的时间把片子陈述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经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陈述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 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布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调,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o^)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抄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拜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入迷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

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呈现问题都都可以招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究竟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办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正面看)上只能年夜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其实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辩白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克不及不阐扬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合。定位图就象路线图一样告诉我们腰椎每个扫描层的具体扫描部位,所以即使对很有经验的医师定位图也是必不成少的。这张定位图从矢状面观标出了腰部脊柱的20个MRI切片层。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通过该平面所拍的MRI图像。这张片子中的图像层只涵盖了L3, L4, 及L5三节。例如,层11 (标为红色的第10层上的一层)正好穿过L4椎间盘。如果你L4椎间盘有问题,就看此层图像。图层18信息也很是有用,它对应着L3椎间盘。对椎间盘很薄的病人,层的厚度应最好更薄一点(6mm),以便包管其正好穿过变薄的椎间盘。所以,如果你现在再去看自己的磁共振或者腰椎CT片子,就已经学会了怎样通过“定位图”找到它。在许多MRI片上,每个年夜的图像都附上一个小的定位图,这就

教你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超好教程

教你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超好教程 首次分享者:古墓泥巴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o^) 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关于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 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 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 ^_^ <第一课完> 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试验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 3、影像学诊断普通X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正位)。腰椎CT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腰椎MRI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即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但是MRI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光片与CT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光片、CT与MRI平片检查。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 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1或腰4脊神经根分布区)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 4)、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