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桥头华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

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3.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4.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5.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7.已诊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9.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二)组织机构

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实施计划,成立“桥头镇中心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成员”,

名单如下:

组长:胡顺华

副组长:李文清郭明儒彭卜

心理咨询室:陈璇

领导小组要负责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实施,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同时互相沟通和互相学习,合理的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可以促成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具体实施

以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知识的教育为立足点,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防、预警”为重心,建构全方位、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1.教育与预防系统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与预防工作理念: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大力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大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辨识和应对能力;成立学生心理社团,通过学生心理社团,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危机知

识普及、宣传与调查;校心理室、学校德育处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针对本校中小学生开展以下心理危机教育及预防工作:

(1)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团队建设。

该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德育处负责人、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负责我校学生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危机干预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实施;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辅导提供政策、人员、物质、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危机处理情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相关教师继续参加市、镇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其他教师参加培训、以及国家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A、B证的认证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班级心理联络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普查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控制、早化解;班主任逐步开展撰写“班级心理个案辅导”,积淀相关案例,逐渐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卡资料;对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并跟踪个案,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

(3)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心理室。

任用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心理困惑及心理危机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学校心理工作室的服务和工作;建立心理危机网络平台(如,“姐姐信箱”、“心愿墙”),方便学生随时获得帮助。

2.预警系统

建立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系统以班级为单位,主要由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学生家长组成,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

二级预警系统以各年级组、德育处负责人,把握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级预警系统主要指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处理,必要时并做好转介工作(医疗中心等)。

3.应急系统

(1)及时报告。

班级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班主任、心理老师,由班主任、心理老师根据危机严重程度考虑及时通知领导,并及时通知家长来校。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2)进行阻控。

对于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各系应协助有关部门及时阻断。

(3)实施治疗。

对经专家组确认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发现有自杀意念以及出现自伤自残等行为的学生,学校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商议处理事宜。在将学生安全移交给家长之前,学校应对学生实行24小时特别监护。必要时可实施隔离,或送往安全环境监护,并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若出现心理障碍急性发作,应立即送往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辅导员应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

(4)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求助。

(5)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教导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后勤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各系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校卫生室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校心理咨询室负责制订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4.监护和跟踪

(1)因自杀意念强烈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应有家长陪护。

学校要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并对学校范围内能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情景等刺激源,领导小组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高危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心理咨询室”要组织专家定期对其危机程度进行评估。

(2)对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心理咨询中心应对危机事件卷入人员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辅导员、老师、家长等人正确处理经历、目睹或干预危机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尽量减少由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5.备案

事故处理结束后,校心理咨询室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闽委[2005]22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闽委教宣[2009]56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全校一切力量,更好地为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和相关人群提供危机干预服务,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二条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学院副职领导、院长助理担任副组长,学院主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成员由党委工作部、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学院团委、各系(部)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下设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处长任该办公室主任,学生工作处主管副处长、学生发展辅导中心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由学生发展辅导

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各系(部)心理辅导站指导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学院心理协会干部、各系(部)心理协会干部或系学生分会心理部干部、各班心理委员组成,该机构与学生发展辅导中心合署办公。 第三条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全面规划和领导我院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为重大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职责: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与心理咨询工作,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参加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技巧和方法学习、培训,聘请专家开展讲座,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做好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第四条各系(部)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由系(部)心理辅导站站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担负责任和义务。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等应积极协助系(部)心理辅导站站长做好系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 第五条学院积极组建、大力扶持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院学生心理组织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第三章预警与干预对象 第六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对象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测评中发现以及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这些对象往往易受重大生活事件的严重影响,情绪剧烈波动,认知及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年2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了高校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现结合我系实际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一、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的意义与目的 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这有赖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的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就像一盏心理警示灯一样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尽可能把他们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它是高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是为了促进心理卫生科学知识在我系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推广,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及时帮助心理异常学生,指引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为发生危机事件后的当事人和涉及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援助。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或由此引发的休学、自杀等事件逐渐增多,给学生、家长等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工作。 二、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系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系部心理辅导联络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

心理咨询预警机制

于集镇第二中心小学 心理咨询预警机制 一、机制目标: 为使学校和班主任在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能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有序应对,同时能够及时、高效地应对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保证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秩序和生命安全,尽最大可能避免和降低心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化危机为转机,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咨询领导小组 三、领导小组职责 1、对班级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应及时与学校和学生家长联系,并请求其他老师进行支援等。 2、宣传和落实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文件精神,危机事件发生时,执行学校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小组的具体部署,对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监控和心理疏导。 四、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1、情绪不稳定,易受刺激,易采取过激行为的学生; 2、狂躁不安,行为异常,影响学习的学生; 3、人际交往严重困难, 环境应激性差,相对自闭孤独的学生; 4、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情绪消沉、低糜、抑郁的学生; 5、因父母关系等原因,丧失对生活信心的学生; 6、有其他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 五、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 1、学校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宣传窗、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教教育,及时印发教育资料,增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班主任应当对所在班级的有情绪不稳定、思想极端等特殊心理的学生有大致的了解,及时与学校沟通情况,以为其建立心理关注档案,从而进行定期监控,并收集相关信息,便于应对突发事件。 3、政教处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库,便于对有特殊心理的学生情况进行汇总,并联系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其做心理疏导。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桥头华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为切实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师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师生健康成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心理事件预警和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全体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全体成员组成。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一)预防和监控学校可能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各种生活事件; (二)收集并上报学校有心理和行为异常学生的信息; (三)对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及时进行预警和初步干预; (四)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寻求帮助并向政教处和学校领导通报情况。 二、相关制度保障 (一)培训制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应该有计划地对班主任、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提高他们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

(二)报告制度。班主任、学生干部一旦发现同学出现心理危机事件,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学生校心理咨询室和政教处报告。 (三)备案制度。对所有存在潜在危险的学生进行备案,包括:接待咨询过程中发现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因心理障碍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等学生、受到重大违纪处分或违法等处理的学生、有过自杀经历的学生(含未遂)等;各专业应对这些同学进行重点监控。 (四)保密制度。为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凡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都应做好保密工作,不得随意透露学生的相关信息。心理对备案资料要保密,未经学校“领导小组”同意,他人不得随意借阅; (五)保障制度。学校“领导小组”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中应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人员支持、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投入,保障危机干预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预警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重在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治疗。心理危机预警是实施危机干预的首要环节,应敏锐觉察学生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分辨并发现危机对象,及时发出预警信息,由学校心理咨询室根据预警指标评估预警信息,明确干预对象,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尽早预测,防患于未然。

心理辅导室危机干预制度

彭家小学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制度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根据“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构-2019年精选文档

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构 有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已越来越突出, 其频频发生的各种恶劣性质的伤人或自残事件,已给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和损失。从事件本身看,似乎是个性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突发事件。但从深层次上说,则可能是一个事关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多方面的社会事件,从学校层面分析,与缺乏对危机的预防、预警和预控事件发生前的预警措施系统没有建立不无关系。心理危机预警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出现的有效方法,也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关键,其研究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学校应加强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积极预防和干预,有效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可从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估、心理预警指数和预警信号体系的确立、预警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以及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的建立等方面来构建。 1.心理危机预警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是在危机爆发前的一种危 机预防和 危机预告的机制。其基本思路是确定危机样本, 通过考察样本个体与共性的差异中各项指标活动的规律, 以这些规律作为预警信号,从而达到预警危机的目的。[1] 对预警对象和范围、预警指标、预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 及时发现和识别大学生中各种潜在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从而获取预警信息、评价危机程度, 决定是否

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告和危机干预。本文从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估、心理预警指数和预警信号体系的确立、预警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以及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的建立等方面来构建。 2.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估 2.1确定预警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对象, 应该是危机承受能力相对较低、 危机事件发生率较高以及正在遭遇危机事件的个体或群体。主要体现为最易产生心理危机的12类学生:(1) 遭遇突发事件;(2) 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者;(3) 个人感情受挫者;(4) 人际关系失调者;(5) 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社会交往, 缺乏社会支持者;(6) 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者;(7) 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卑感强烈者;(8) 身体出现严重疾病, 个人很痛苦, 治疗周 期长者;(9) 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如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10) 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者;(11) 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者;(12) 转系、休学、降级或近期遭受处分者。[2] 2.2建立预警指标预警指标是依据预警对象( 事件、个人) 的 情况建立一套有 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 并通过预警指标,利用某种理论与经 验,分析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形成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郭兰等人把预警指标分为4 组(它们涵盖15 项具体指标)比较具有代表性, 它们是:(1) 个体发展状态指标;(2) 社会环境指标;(3) 人际交往指标;(4) 负性情绪指标。对于选取的指标,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机理, 设计并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确定预警级别。

第十章常见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第十章常见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第一节躯体疾病心理干预 一、躯体疾病心理时的心理反应 (一)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 二、躯体疾病心理干预 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第二节亲人死亡悲伤反应的心理干预 一、亲人死亡的悲伤反应(居丧反应) 与死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一)急性反应 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严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哭叫,或者处于极度的激动状态。干预原则为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如血压持续偏低,应静脉补液。处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应给予BZ使其进入睡眠。当居丧者醒后,应表示同情,营造支持性气氛,让居丧者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悲伤。 (二)悲伤反应 在居丧期出现焦虑、抑郁,或自己认为对待死者生前关心不够而感到自责或有罪,脑子里常浮现死者的形象或出现幻觉,难以坚持日常活动,甚至不能料理日常生活,常伴有疲乏、失眠、食欲降低和其他胃肠道症状。严重抑郁者可产生自杀企图或行为。干预原则为让居丧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用BZ改善睡眠,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自杀企图者应有专人监护。 (三)病理性居丧反应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摘要:针对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高校学生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界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针对广大学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协会、学生工作部门的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提示与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断采取防范措施,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一种机制。 要建立心理预警信息网络,将现有的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高效的体系[1 ] 。通过这个体系,可以及时获得关于学生心理状况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迅速处理,在必要时能够作出有效的反应。心理预警网络大体分为基层网络系统、高层网络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三个方面。基层网络系统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工作由学生干部负责,主要工作是接触同学,了解同学,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高层网络系统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协调学校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基础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主持全体学生心理普查与咨询,从事心理教育内容研究;信息网络系统负责各个网络间心理健康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并将其纳入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统筹安排。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功能主要有三: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2 ] 。 第一,要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排查。每学年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多种心理测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总结带有群体性的问题,及时向学生工作系统和相关部门反馈,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防范个别突出心理问题的加剧。 第二,建立和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学生个人五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确定各级负责人及工作职责,建立学生中发现心理危机或隐患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防止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与帮助治疗,把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

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全校一切力量,更好地为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和相关人群提供危机干预服务,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二条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学校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学校领导小组与心理辅导站指导老师、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少先队大队心理部干部、各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组成。 第三条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督促各班级认真履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为重大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办公室职责: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多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与心理咨询工作,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老师参加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技巧和方法学习、培训,开展讲座,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做好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制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第四条全校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由学校心理辅导领导小组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担负责任和义务。辅导员、班主任等应

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工作。 第五条学校积极组建、大力扶持班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第三章预警与干预对象 第六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对象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测评中发现以及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这些对象往往易受重大生活事件的严重影响,情绪剧烈波动,认知及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当前的危机。 第七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关注与干预的对象。 (一)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二)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三)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四)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五)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六)个人情绪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七)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实施细则

红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了规范和深化我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包括全员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三部分。全员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咨询是指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及时果断地处理危机事件,降低危机发生概率,提高学校及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 第三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的总体原则:教育为先,全面开展全体学生教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广泛宣传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预防为主,树立心理危机主动防御意识,建立排查制度;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妥善处理,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帮助;咨询为辅,帮助学生调适心理,恢复心理平衡。 第四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主要任务:通过普查、课程、讲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与疾病预防知识;通过开展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等活动,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惑;通过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等措施,构建和完善学生高危人群的发现、干预、转介等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一把手担任,成员由学校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及心理健康教师、各年级学年组长等组成。组长总体负责;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规划,协调上下级共同开展工作;各学年组长协同各班班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咨询中心的日常联系;每个班级中选拔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负责对本班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观察、监督并及时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班主任进行汇报;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对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工作。 第三章全员教育 第六条开展新生讲座与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第七条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采取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广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 第八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需求,有计划、有体系地开展主题讲座。 第九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墙报、网络、讲座、心理知识宣传月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第十条建立校园心理广播站,通过心灵驿站、阳光心态、心里话大家说等多个栏目,使校园心理广播站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第四章心理咨询 第十一条加强个体咨询的运作机制,实施预约与急诊并轨制度,学生提出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案例一: (一)问题的发生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C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W却认为这是C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邀C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问题的分析 1.开始于考试焦虑 我们从W第一次摸底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2.经历了抑郁 W在多次自我挣扎而不能扬眉吐气后陷入了深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深的不安和忧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W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核心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

家长应警惕孩子心理危机 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家长应警惕孩子心理危机及时进行心理干 预 危机的心理反应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分别是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和成长期。 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当事人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防御期表现为心理失衡,情绪紊乱,当事人出现心理抵抗、否认事实、拒绝交流等。解决期表现为积极采取 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此时当事人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教师该怎么做 1、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教师需要反复强调周边环境的安全,缓解学生的忧虑。多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安全形势。 2、设计合理的课程。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暂时放缓原先的课程计划,课程不宜太紧凑,减少课外作业。适当增加心理课程和放松活动,重建学生自信心。 3、鼓励学生倾诉和交流,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将忧虑、恐惧表达出来,告诉他们这些忧虑是灾后的正常心理反应,会随着时间而减轻。 4、正面回答学生疑问。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经常重

复提出令人惊愕的问题,例如关于流血或死亡。教师应尽量平静、正面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应当直接、客观地把信息传递给他们。例如直接使用“死亡”而非“长眠”。 5、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灾难事件。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灾难发生的原因,尤其要避免学生的自责情绪。 6、预防学生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和表现,及时纠正不安情绪,制止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帮助他们及时冷静下来。 7、强调个人价值。通过课堂活动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那些受灾的同胞。例如设计抗灾宣传画、明信片,收集零钱、卖易拉罐赚钱捐赠给需要的人。 8、与其他老师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全程监督学生在学校、家中和社区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需要。 9、调整自身情绪,避免影响学生。注意自身的言行和举止,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同其他老师谈论敏感话题。 家长该怎么做 1、避免将孩子重新暴露于灾难的恐惧中。避免或选择性地让孩子观看关于灾难的新闻报道和电视节目,与孩子一起观看,并适当讨论,发现和纠正孩子对事实的误解。 2、保持正常的家庭作息。尽量保证规律的饮食、睡眠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如体育活动、宗教活动等。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体会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心得体会 通过应用心理学课关于心理危机干预这一小节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于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原则与具体运用有潜在的了解,最后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在汶川地震以及台风受灾区灾后重建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那发现有人存在心理危机时,当我们要对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原则,使干预达到最佳效果。其基本原则包括:(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了解完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人们会产生心理危机呢?经过老师的归纳讲解,主要包括这么几个原因,分别是: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重大财产损失;重要考试及晋升失败;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在实际中,这些造成心理危机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单独起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同时对人们心理造成危机。例如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亲人或朋友的离世及自身严重疾病和重度残疾,那么这些原因都可能集中在一起造成心理危机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一件不幸的事并不能造成人们心理危机的产生,但当不幸的事接踵而至时,恋爱的失败,事业的不顺再加上亲人的离世等一系列的原因堆积而成所产生的心理危机比单独某个原因造成的可能更棘手更难以处理。我们必须尽早地找出其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在尽快的时间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其发生过激行为。 那对于心理危机的干预,专业心理咨询者及工作人员有关于危机干预的六步走策略。1、确定问题:即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为了帮助确定危机问题,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核心倾听技术:同情、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将保证求助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3、给予支持: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 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这一步侧重于求助者与工作人员常会忽略的一面——有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机制建立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受到某些强烈刺激,自身力量又无法应对时出现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如出现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比较极端的表现是自杀轻生、他伤等。 发生心理危机的个体容易对自身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同时对危机个体依存的环境也具有潜在的威胁,尤其是日常生活相对集中的学生群体,心理危机导致的对自我及他人的伤害性后果十分突出。给学生的成长及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和影响。 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心理危机发生前也会出现一些预兆,且与个体心理承受力、心理状态等因素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凡是心理压力超过个体应对能力、情绪障碍严重或行为失衡的个体,都极易出现有潜在伤害性的危机状态。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和特征 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不同,在面临危机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明显的个性差异,但也会有一些规律性的表现和特征。例如: 1.个性较为内向、沉默,喜怒不形于色,心事较重,遇到一些问题不愿或无处向他人诉说;或个性过于暴躁,易怒者; 2.近期家庭及学校生活中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迁居、父母及亲属出现变故、家庭经济状况改变因犯规而受批评、人际关系中出现矛盾、遭受失败,由于转学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应等; 3.近期在学校言行和情绪表现有些异常,比如内向的突然变得外向起来,或更加封闭、沉静、沉默作文或作业中、与他人交谈中常谈到与死相关的话题或表达生活无意义感;外向的突然变得内向,不与人交流,有暗自流泪或与其他人留恋告别的言行等; 4.成长经历中有过轻生的记录最近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者; 5.在学校和医院门诊心理测试中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向及反社会型边缘人格特点者。 三、中小学心理危机的典型种类及发生的条件 (一)典型种类 1、校园欺凌现象

浅谈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浅谈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发表时间:2009-07-27T17:44:42.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7期供稿作者:马粉兰曹建路(江苏省镇江监狱江苏镇江2120 [导读] 目前,监狱系统对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采取的大多是出现危机后才去解决问题的被动应对模式,少有主动干预,对其心理危机更缺少系统的层次分类。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7-0199-03 【摘要】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服刑人员处于特定的高应激环境下,是心理危机高发群体,其心理危机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健康和改造,该心理危机伴有的不可预见、突发性的暴力行为将直接威胁着监狱的安全稳定。目前,监狱系统对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采取的大多是出现危机后才去解决问题的被动应对模式,少有主动干预,对其心理危机更缺少系统的层次分类。因此本文尝试建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心理危机级别分类、预警指标和干预范围来主动的对其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干预,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关键词】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指标体系服刑人员因触犯法律而依法被关押,在高墙电网下失去了一定的自由。面对高墙电网,狭小的活动空间,威严的警察,严格的监狱纪律以及强制的劳动,易产生焦虑、抑郁和恐怖情绪。加之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信息量大大减少,更容易产生消极厌世,自暴自弃,抑郁的情绪。所以服刑人员是一类经常处于高应激环境下,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的群体。如果不对其在各种应激环境下产生的心理危机进行积极的关注和主动干预,静态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有可能转化为动态的行为爆发状态,危及监狱的安全稳定。所以研究建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能够有效的指导监狱民警在平时工作中,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人群,并实施主动干预,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1 服刑人员心理危机形成原因及其表现心理危机是指个体由于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以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其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产生行为障碍等一类心理疾病。服刑人员作为一个文化程度和智力水平相对较低,心理不太健康的特殊群体,在遭受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时,更易产生这一类心理疾病。这类心理疾病是一类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特点常见的复杂性疾病,包括抑郁症、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孤独症等等。当个体的这一类疾病发展成为具有“破坏性行为”或“破坏性行为倾向”时,此个体就处于心理危机爆发状态。由心理危机诱发的“破坏性行为”或“破坏性行为倾向”具有内、外两种指向性。对内指向是个体对自身的破坏,如自杀、自残、自虐等;对外指向是个体对他人的破坏,如打架,报复,他杀等。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突发性与复杂性、无助性与动力性、危险性与机遇性等典型的特点。借鉴社会普通人群心理危机表现,结合服刑人员心理危机临床经验研究,服刑人员心理危机表现为:(1)情绪方面在危机事件的刺激下,服刑人员总是会伴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如高度的焦虑、紧张、恐惧、激动、消沉、失望、抑郁、沮丧等; (2)认知方面认知上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思维混乱和意识障碍等; (3)行为方面不能专心改造和劳动;回避他人,与同犯之间的联系破坏,易发生打架,自伤、自虐、他杀等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思维、情感不一致; (4)躯体方面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状。 2 建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意义2.1 合理配置警力资源。根据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需要,在省监狱系统内,成立隶属于省监狱管理局的独立建制单位—省精神病医院。监狱成立罪犯心理矫治专门机构—心理矫治科,咨询师由若干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担任;监狱成立康复病房,附属于监狱医院,业务上隶属于心理矫治科,咨询师由有处方权医师资格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双重身份的专业民警担任;每个监区配备两名以上的兼职心理咨询师,由具有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担任,业务上隶属于心理矫治科。通过对服刑人员心理危机严重程度的分类,做到分层分级管理,针对性处置,一般心理危机由监区兼职心理咨询师解决,严重心理危机由监狱专职心理咨询师解决,高危心理危机由专业人士解决。合理配置警力资源,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提高警力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 2.2 及时干预矫治罪犯。及时发现罪犯心理危机,避免心理危机进一步恶化,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可以更大限度的避免陷入“出现问题——造成损害——解决问题”的循环。通过及时干预矫治罪犯,有效避免监管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增强服刑人员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的发生,切实贯彻落实监狱工作 “首要标准”的新要求。 2.3 有效消除潜在危险。心理危机不是“一朝不变”的结果,而是渐进的,累积起来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可以起到对不同服刑人员由一般心理危机到严重心理危机到精神疾病的动态管理和有效干预,切实消除危险。 3 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心理危机可以由重大突发事件引起,可以由叠加的负性事件引起,也可以由长期的心理压力所导致,在应激状态下,个体会出现一系列负性的生理、情绪、认知、行为反应,若危机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便可引发心理疾患和过激行为的发生,我们根据巴特尔危险因素评价清单以及司法部编制的《中国罪犯个性分测验量表》,结合服刑人员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需要,把服刑人员心理危机分为心理危机高危对象、心理危机重点干预对象、心理危机日常关注对象三类,进行针对性地关注和干预。 4 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确保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动态掌握,对罪犯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介入,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早解决,有效预防服刑人员心理危机的发生。 4.1 成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管理机构监狱成立服刑人员心理危机预警管理机构,由监狱分管改造工作的监狱长任管理机构负责人,监狱心理矫治科具体负责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监区在心理矫治科的领导下开展相关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主要职责为评估筛选出三类心理危机干预对象,负责干预对象的有效合理矫治,消除现实危险。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与反思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和反思 一、心理危机 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而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的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等。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目前,大学毕业生们为找工作四处奔波,中小学生也在为学习、考试忙得焦点烂额,“郁闷”成为当下校园里最流行的一个词。一些学生竟因心理压力过重而崩溃,甚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已开始关注起一个严肃的课题: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他能够帮助心理疾病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并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扭转错位的心理。危机干预分为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种。 二、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实例 (一)问题的发生 W,男,高三刚毕业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男孩子。在初中时成绩非常出色,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刚进高中时进行了摸底考试,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特别是初中的同学C,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他更受打击。可他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他一听到上课铃声心就会猛烈跳动,整个上课过程就象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似的,很难受,可一下课就一切正常了。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从此他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他,都在歧视他。就在这时他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C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W却认为这是C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邀C晚上到厕所决斗。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二)问题的分析 1.开始于考试焦虑 我们从W第一次摸底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