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HER2+乳腺癌

尚需解决的问题

赫帕双靶+化疗是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T-DM1、吡咯替尼已成为HER2+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对于HER2+患者,尚需解决的问题:

1. 早期阶段已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管理

2. HER2+晚期乳腺癌脑转移(约1/2)患者如何选择全身治疗方案?

3. 晚期HER2+乳腺癌的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

2020 ASCO大会上,徐兵河教授团队公布了III期PHOEBE研究结果。PHOEBE研究旨在评估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吡咯替尼组(n=134)和拉帕替尼组(n=132)由盲法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2.5个月和6.8个月(HR=0.39,P<0.0001),符合显著性差异标准(P≤0.0066)。由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1.0个月和5.6个月(HR=0.42,P<0.0001)。

一项Meta分析纳入PHENIX、PHOEBE、KATE2、EMILIA、

EGF100151、Cameron、Pivot、Martin等共13项研究,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ATM》杂志。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是曲妥珠单抗经治HER2+晚期乳腺癌最有可能改善PFS的治疗选择,这项研究也奠定了吡咯替尼用于晚期患者二线治疗的地位。

约一半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可能发展为脑转移。HER2CLIMB研究是一项II期研究,旨在评估图卡替尼或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用于经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治疗后进展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20年2月发表在《NEJM》杂志上的结果显示,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和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的中位PFS分别为7.6个月和5.6个月(HR=0.54,P <0.001),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1.9个月和17.4个月(HR=0.66,P=0.005)。

2020 ASCO会议上,HER2CLIMB研究公布了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

+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在脑转移患者中的探索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图卡替尼组可使脑转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8%,死亡风险下降42%;图卡替尼组可使活动性脑转移患者的CNS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64%,死亡风险下降51%。

基于此,今年5月,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获FDA批准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NALA研究是一项III期研究,旨在评估来那替尼+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用于至少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

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于今年9月发表于《JCO》杂志。2020 SABCS 大会上,NALA研究公布更新结果,结果显示,来那替尼+卡培他滨可使基线有CNS转移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明显获益。脑转移患者中,来那替尼组和拉帕替尼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2.4个月和8.3个月。

吡咯替尼相关两项研究

2020 ESMO大会上,中国研究者公布了一项单臂、前瞻性、开放性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吡咯替尼+卡培他滨治疗HER2+晚期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50例脑转移患者,结果显示,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在CNS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6.9%,疾病控制率(DCR)达到96.2%。

今年ESMO ASIA大会上,殷咏梅教授团队公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吡咯替尼在经拉帕替尼治疗失败的HER2+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结果显示,接受吡咯替尼治疗患者的中位PFS为8.0个月,ORR

为17.1%;脑转移患者的中位PFS为7.1个月,ORR达到42.9%。对于既往拉帕替尼治疗获益达6个月以上的患者,吡咯替尼能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DS-8201在II期DESTINY-Breast01研究中显示出惊艳结果,2019 SABCS大会上公布的结果显示,在既往经多线治疗(含曲妥珠单抗和T-DM1方案)后的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接受DS-8201治疗的ORR达到60.9%,中位PFS为16.4个月。时隔一年,2020年SABCS 上,DESTINY- Breast01研究再次更新,中位随访20.5个月时,接受DS-8201患者的中位PFS延长到19.4个月,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达到20.8个月,中位OS为24.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OS率为85%和74%,安全性结果与既往报道一致。

DS-8201的后续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DESTINY-Breast02旨在评估DS-8201对比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或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治疗HER2+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DESTINY-Breast03研究旨在评估DS8201对比T-DM1用于HER2+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二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DESTINY-Breast04研究旨在评估DS-8201对比PCT用于HER2低表达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ADC类药物研发的中国声音

针对HER2低表达的RC48-ADC已进入III期研究临床,针对HER2+过表达的小分子药物LCB14-0110、SHR-A1811正在进行I期研究,针对HER2+过表达的ARX788和TAA013目前正在开展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

另外,2020年分别有两款国产曲妥珠单抗类似物获批上市,曲妥珠单抗(汉曲优)于2020年7月29日获EMA批准上市;8月14日,该药物获得CDE批准于国内上市。汉曲优是中国首个上市且中欧双批的国产曲妥珠单抗。历经18年研发,三生国健伊尼妥单抗于6月19日获CDE批准于国内上市,用于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抗HER2抗体中国原研药物研发——双特异性抗体

针对HER2+乳腺癌的ZW25、和针对HER2+实体瘤的KN026双特异性抗体目前也正在研发中。基于既往研究margetuximab(抗HER2 Fc优化单抗)于2020年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HER2+乳腺癌的二线治疗及后线治疗。

小结:HER2+乳腺癌

TKI药物在晚期乳腺癌中显示出生存获益,尤其在脑转移患者中。PHOEBE研究证实了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在二线治疗中的优势,已成为中国HER2+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的首选。

ADC类药物DS-8201在晚期患者的后线治疗中显示出更优的疾病控制率和生存获益,其在早期乳腺癌和HER2低表达患者中的结果值得期待。

抗HER2双特异性抗体初露锋芒,国内原研双特异性抗体和ADC类药物研发进展不慢于欧美,期待更多国内原研药物的研究结果。

HR+乳腺癌

靶向药物研发和应用不断改善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多种靶向药物包括CDK4/6抑制剂、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和PI3K抑制剂(针对PIK3CA突变),不断丰富着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选择。另外,国产CDK4/6抑制剂SHR6390预计国内将于2021年获批。2020 ESMO大会公布的II期FLIPPER研究结果。FLIPPER研究纳入绝经后初诊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或完成≥5年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复发> 12个月的患者,探索了哌柏西利+氟维司群用于内分泌敏感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与氟维司群+安慰剂相比,氟维司群+哌柏西利一线治疗显著提高了HR+/HER2-内分泌敏感晚期乳腺癌患者的1年PFS率,同时也改善了中位PFS和ORR。

既往CDK4/6抑制剂的III期研究汇总

目前针对CDK4/6抑制剂治疗仍存在的问题

1. 最佳搭档?

PARSIFAL研究显示,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或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相当。FLIPPER研究为一线应用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提供了证据。此外,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既往治疗、药物可及性以及后续治疗选择。

2. 理想的用药时机?一线治疗or二线治疗?

研究显示,内分泌治疗的绝对获益在一线治疗表现更优。ABC5指南指出,部分疾病负担较轻、进展速度慢、恶性程度低的患者一线治疗适合选择内分泌单药治疗。诱导化疗后用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目前没有高级别循证依据,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推荐内分泌单药治疗。

相关研究进展

2020年SABCS大会上,E2112研究结果显示,依西美坦联合Entinostat(HDAC抑制剂)未能改善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晚期

HR+/HER2-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依西美坦联合Entinostat、依西美坦联合安慰剂的中位PFS分别为3.3个月和3.1个月,中位OS分别为23.4个月和21.7个月。研究获得阴性结果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思考。SOLAR-1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Alpelisib或安慰剂+氟维司群用于PIK3CA突变男性和绝经后

HR+/HER2-晚期女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2020 SABCS大会上公布的结果显示,Alpelisib+氟维司群和安慰剂+氟维司群组中位PFS 分别为11个月和5.7个月(HR=0.65),Alpelisib+氟维司群延长了患者OS 7.9个月,但未达到预设阈值(P≤0.0161)。

BYLieve研究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多中心、开放标签、3队列非对照II 期临床研究,是首个评估Alpelisib +内分泌治疗(氟维司群或来曲唑)用于既往治疗(包括CDK4/6抑制剂)进展后PIK3CA突变、

HR+/HER2-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研究分为三个队列,队列A:既往接受CDK4/6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队列B:既往接受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队列C:既往接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5.0个月时,队列A达到主要终点,6个月时,50.4%患者存活且无疾病进展,中位PFS为7.3个月。

小结:HR+乳腺癌

FLIPPER研究结果表明,在内分泌治疗敏感的HR+/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氟维司群+哌柏西利优于氟维司群+安慰剂。

E2112研究:依西美坦联合Entinostat未能改善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后晚期HR+/HER2-患者的生存,药效学分析确认了Entinostat治疗患者的靶点抑制,相关分析和患者报告预后分析正在分析中。

BYLieve研究:结果支持后CDK抑制剂时代使用alaelisib+内分泌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且该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了SOLAR-1研究的数据。

三阴性乳腺癌

IMpassion130研究旨在评估阿替利珠单抗或安慰剂+白蛋白紫杉醇用于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使三阴性乳腺癌进入了免疫治疗的新时代。

2020 ESMO大会上,IMpassion130研究公布了最终OS结果。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18.8个月时,阿替利珠单抗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21个月和18.7个月(P=0.077),3年OS率分别为28%和25%。PD-L1+亚组中,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25.4个月和17.9个月(HR=0.67)。

2020 ESMO大会上,III期IMpassion131研究结果显示,与紫杉醇

+安慰剂组相比,紫杉醇+阿替利珠单抗未能显著改善PD-L1+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FS和OS。

KEYNOTE-355研究中期分析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对比单独化疗可显著改善PD-L1 CPS≥10初治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FS(HR=0.65,P=0.0012)。2020 SABCS大会上,KEYNOTE-355研究公布最新结果,PD-L1 CPS≥10亚组中,联合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9.7个月和5.6个月;PD-L1 CPS≥1亚组中,联合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7.6个月和5.6个月;总人群中,两组的中位PFS为7.5个月和5.6个月。该研究为免疫治疗可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再添新证。

此外,刘强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连续治疗组的ORR达到43.4%,DCR为63.3%,可评估患者的ORR达到46.4%。中位PFS达到3.7个月,1年OS率达42.2%。国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帕替尼也破局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期待III期研究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能取得更多的结果。

SG(TRODELVY?)是一种新型ADC类药物,由抗Trop-2抗体通过独特可水解连接物与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SN-38(通过连接物允许SN-38在细胞内和肿瘤微环境中释放)偶联组成。2020 ESMO大会上公布的III期ASCENT研究结果显示,与TPC单药(卡培他滨、艾日布林、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n = 233)相比,SG(n = 235)显著改善了中位PFS,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6个月和1.7个月(HR=0.41;P < 0.0001)。中位OS也得到显著改善,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1

个月和6.7个月(HR=0.48;P < 0.0001)。

II期LOTUS研究和II期PAKT研究显示,AKT抑制剂ipatasertib+紫杉醇和capivasertib+紫杉醇在PIK3CA/AKT/PTEN突变三阴性乳腺癌中显示出生存获益。但遗憾的是,2020 SABCS大会上,III期TPAT Tunity130研究显示,泛AKT抑制剂+紫杉醇未能显著延长PIK3CA/AKT/PTEN突变患者PFS。

2020 ASCO大会上,中国学者牵头的SYSUCC-001研究结果公布,结果显示,卡培他滨节拍维持化疗1年可显著改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卡培他滨组和观察组的5年DFS率分别为83%和73%(HR=0.63)。

艾立布林既往一般用于紫杉类或蒽环类药物失败后的治疗,2020 ASCO大会上,RU011201I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33.8个月时,艾立布林与紫杉醇单药一线/二线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

效相当,艾立布林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影响方面的数据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

小结:三阴性乳腺癌

宋尔卫教授和江泽飞教授牵头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尼的II期研究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带来新的希望,期待后续III期研究的结果。

KEYNOTE-355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PD-L1+(CPS≥10)可显著改善三阴性乳腺癌的PFS。

IMpassion131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紧杉醇+阿替利珠单抗未显著改善PD-L1+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PFS,结果与IMpassionl30(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中观察到的获益不一致,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ASCENT研究是首个验证靶向Trop-2的ADC药物SG用于经治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研究证实SG对比标准单药化疗能为患者带来明显获益。

在PIK3CA/AKT1/PTEN突变患者中,IPATunityl30 队列A中,AKT 抑制剂联合紫杉醇没有显著改善PFS,AKT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尚需探索。

SYSUCC-001研究显示了卡培他滨节拍维持治疗1年可显著改善可手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DFS,疗效和耐受性良好。

RU011201I研究结表明,艾立布林与紫杉醇单药一线/二线治疗HR2-患者的疗效相当,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晚期乳腺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HER2+乳腺癌 尚需解决的问题 赫帕双靶+化疗是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T-DM1、吡咯替尼已成为HER2+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对于HER2+患者,尚需解决的问题: 1. 早期阶段已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管理 2. HER2+晚期乳腺癌脑转移(约1/2)患者如何选择全身治疗方案? 3. 晚期HER2+乳腺癌的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

2020 ASCO大会上,徐兵河教授团队公布了III期PHOEBE研究结果。PHOEBE研究旨在评估吡咯替尼+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吡咯替尼组(n=134)和拉帕替尼组(n=132)由盲法独立中心评估(BICR)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2.5个月和6.8个月(HR=0.39,P<0.0001),符合显著性差异标准(P≤0.0066)。由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11.0个月和5.6个月(HR=0.42,P<0.0001)。 一项Meta分析纳入PHENIX、PHOEBE、KATE2、EMILIA、 EGF100151、Cameron、Pivot、Martin等共13项研究,该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ATM》杂志。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是曲妥珠单抗经治HER2+晚期乳腺癌最有可能改善PFS的治疗选择,这项研究也奠定了吡咯替尼用于晚期患者二线治疗的地位。 约一半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可能发展为脑转移。HER2CLIMB研究是一项II期研究,旨在评估图卡替尼或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用于经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治疗后进展的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20年2月发表在《NEJM》杂志上的结果显示,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和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的中位PFS分别为7.6个月和5.6个月(HR=0.54,P <0.001),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1.9个月和17.4个月(HR=0.66,P=0.005)。 2020 ASCO会议上,HER2CLIMB研究公布了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

2019年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HER2 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之一, 全世界每年约有135 万妇女发生乳腺癌,约33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近年来我国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明显。约20%-25%的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HER2+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术后复发风险高、生存期短[2-3]。HER2 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HER1,HER2,HER3,HER4)中4成员之一,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下游PI3K/Akt 和Ras/Raf/Mek/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活化和增殖过程。针对乳腺癌以HER2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予以综述如下。 1 单克隆抗体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是人源化的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95% 来自人和5% 来自鼠的IgG抗体。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作用于HER-2的细胞外受体,通过降低细胞膜HER-2蛋白浓度、阻断HER-2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加速HER-2受体蛋白降解、参与抗血管生成作用而导致细胞生长受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通过ADCC诱

导机体杀死肿瘤细胞。曲妥珠单克隆抗体是作为针对HER-2靶点设计的首个分子靶向药物,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由此展开。目前曲妥珠单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以及晚期解救治疗[4]。 对于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从单药治疗到联合化疗均显示良好疗效。单一药物曲妥珠单抗对HER-2过度表达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安全有效,其作为一线药物的有效率为26%,HER-2(3+)患者有效率为35%[4];作为二、三线药物总有效率为15%,其中HER-2(3+)患者有效率为18%,且曲妥珠单抗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5]。曲妥珠单抗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也可明显提高疗效,体外实验显示曲妥珠单抗与多种化疗药有相加或协同作用。曲妥珠单抗与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脂质体阿霉素联用的有效率为24%~86%[6]。紫杉类中加入曲妥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 和生存期[7],相关实验证实联合治疗与单药化疗相比,有效率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患者的总生存期得以延长。临床常将曲妥珠单抗与一种化疗药联用,有关两种化疗药联合曲妥珠单抗的疗效的实验表明含曲妥珠单抗的三药联合较两 药联合方案略有优势[6]。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也可以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摘要】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 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癌种。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文将总结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01化疗 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容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较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卡培他滨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治疗已被国内外所接

受,而在单纯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尚无定论。SYSUCC-001研究探索了TNBC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1年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年后,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显著高于观察组(82.8%∶73.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6.0%,尤其是肺转移发生率降低50%[2]。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早期TNBC患者在标准治疗以后,进行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改善TNBC 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艾立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Study-301研究针对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TNBC亚组中,与卡培他滨组比较,艾立布林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延长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9.8%[3],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转移性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会议公布了RU011201I研究的结果,艾立布林与紫杉醇一线或二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艾立布林血液学毒性重于紫杉醇,两组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相似,但艾立布林在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面的数据更具优势,安全性更好[4]。在中国进行的304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长春瑞滨组相比,艾立布林组患者神经毒性出现更晚,自主神经病变发生比例更低[5]。更多以艾立布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研究正在进行中,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优效选择。

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论文

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论文 论文关键词:艾易舒注射液;晚期乳腺癌;化疗 论文摘要:且的:观察并评价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7月2006年7月诊断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共100例,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长春瑞滨加吡柔比星化疗两个疗程,观察组同时使用艾易舒注射液,于化疗第1天及最后1天采血,检查患者血象、肝肾功能及一般情况记录。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毒性反应小于对照组。结论: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化疗相关毒性反应。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及生活幸福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乳腺癌普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乳腺癌已经成为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仍有许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早期发现,就诊时已经到了晚期,无法行手术治疗。对于晚期乳腺癌,全身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我院于2004年7月2006年7月使用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共51例,同时设置49例单纯化疗的对照组,从而评价艾易舒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总共100例患者皆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经《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诊断为乳腺癌Ⅳ期患者。患者全为女性,并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艾易舒联合化疗)及对照组(单纯化疗)。其中观察组共51人,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54,3岁,其中肝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8例,肺转移5例;对照组共49人,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0,1岁,其中肝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9例,肺转移7例。所有患者皆为初次治疗病人,之前未经过任何全身化疗,局部淋巴结放疗等。所有患者皆无明显骨髓抑制表现(白细胞>3.5×109/L),无化疗禁忌证,治疗前KPS评分都大于80分。 1.2治疗方法

乳腺癌的诊断现状及最新进展

乳腺癌的诊断现状及最新进展 作者:王希龙, 邱文秀, 贾中明, 韩勇, 张国强, 董新军 作者单位:王希龙,贾中明,韩勇,张国强(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 邱文秀(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无棣医院手术室), 董新军(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肿瘤科) 刊名: 中国综合临床 英文刊名: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年,卷(期):2012,28(8) 被引用次数:6次 参考文献(14条) 1.唐中华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7(06) 2.李金锋;徐光炜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期刊论文]-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06) 3.杜勇;沈天真;陈克敏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测[期刊论文]-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4(03) 4.张超;蒋宏传舒怡乳腺诊断仪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19) 5.程天军;赵辉彩超联合钼靶对隐匿性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期刊论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16) 6.Cosgrove DO;Kedar RP;Bamber JC Breast diseases:color Doppler U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993(01) 7.王玉兰;邱玉军;孙丽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期刊论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9(18) 8.Jonsson H;Larsson LG;Lenner P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with mammography in the first screening round in relation to expected incidenc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外文期刊] 2003(01) 9.Sehgal CM;Arger PH;Rowling SE Quantitative vascularity of breast nasses by Doppler imaging:regional variations and diagnostic implications 2000(07) 10.Tozaki M;Toi M;Miyamoto Y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 of breast masses:correlation of Doppler spectral parameters with tumor angiogenesis and histologic growth pattern 2000(09) 11.Buadu LD;Murakami J;Murayama S Colour Doppler sonography of breast masses:a multiparameter analysis 1997(12) 12.Stavros AT;Thickman D;Rapp CL Solid breast nodules:use of sonograph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外文期刊] 1995(01) 13.Bassett LW Mammographic analysis of calcifications 1992(01) 14.荣雪余;姜玉新超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外文期刊] 2000(05) 引证文献(6条) 1.宋树玺.朴瑛.刘兆喆.丁震宇.韩雅玲.谢晓冬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三方调查可行性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3) 2.姚永洪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及Ki67的表达[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3(6) 3.钱秀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期刊论文]-中国综合临床 2013(12) 4.蒋学英乳腺疑难肿块超声图像特征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期刊论文]-海南医学 2013(24) 5.蒋晓春乳腺超声图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乳腺检查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3(8) 6.刘俊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56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12)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 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 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 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 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 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 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 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 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 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 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 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 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 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 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 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 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专家组就不同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 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巴结状态、分子分 型等)的情况下,当肿瘤负荷较大时,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大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而其他单 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大于3 cm或淋巴结阳性)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 多数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对患者采用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 试验提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如未达到pCR,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

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08-22T16:23:42.3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9期作者:王秋菊[导读] 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意义突出,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使用。 (肃宁县人民医院外三科河北沧州 062350)【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晚期乳腺癌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临床价值作出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0例为此次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观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4%,生活质量改善率 为62.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0.0%,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使用。【关键词】乳腺癌晚期;卡培他滨;维持支持;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89-02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着近年来女性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而呈上升趋势[1]。随着国内外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乳腺癌的生存率已经较以前提高不少,但是仍然存在30%的患者会发生转移或复发,一旦发生转移或复发其生存期多为1~2年[2]。近年来,维持治疗开始逐渐被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以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临床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预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乳腺外科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70例为此次试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各35例,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年龄分布在30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45.2±2.6)岁,按照疾病的转移情况分为:脑转移2例、肺转移15例、肝转移6例、淋巴转移8例、骨转移4例;试验组年龄分布在28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45.7±2.2)岁,按照疾病的转移情况分为:脑转移3例、肺转移16例、肝转移5例、淋巴转移9例、骨转移2例。对两组病人的年龄、病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 0.05,说明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观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用法用量为:给予口服1000mg/m2卡培他滨,一天两次,维持2周持续给药,21天为一周期,每3个周期对临床疗效进行1次评价。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率。临床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患者经过治疗CT显示肿瘤靶病灶缩小不少于50%,且其他病灶面积未增大,未产生新增病灶;有效:患者经过治疗CT显示肿瘤靶病灶面积缩小不低于25%,未产生新增病灶;无效:患者经过治疗CT显示肿瘤靶病灶面积未缩小甚至增大,或者发现新病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进行判断[4],改善:治疗后KPS评分增加不少于10分;稳定:治疗后KPS评分增加或减少小于10分;下降:治疗后KPS评分减少大于1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性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4.3%,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更优,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概况 主讲:方红副主任医师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该疾病。据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在沿海城市如上海等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有12万~15万名乳腺癌患者需要观察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般用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辅助治疗)以及复发转移后的缓解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品种较多,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抗雌激素、芳香酶抑制剂(AI)、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和孕激素这四类,其中抗雌激素和AI 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 1 抗雌激素 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其受体的作用。 1.1 他莫昔芬(TAM) TAM于20世纪60年代合成,1977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随后的临床试验还发现,TAM可以抑制绝经前妇女ER阳性的乳腺癌生长,延长无病生存期,减少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TAM已被用作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不考虑其分期因素[1,2]。TAM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月经失调、闭经、阴道出血、外阴瘙痒、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TAM也会引起 血脂水平变化并潜在损害心血管系统。 1.2 托瑞米芬 TAM的衍生物。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托瑞米芬的抗肿瘤机理与TAM相似,它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且高剂量时对部分ER阴性患者也有效。与TAM不同,托瑞米芬反可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临床应用未发现会致骨髓抑制及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长期服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托瑞米芬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多汗、子宫出血、白带、疲劳、恶心、皮疹、瘙痒、头晕和抑郁等。但既往患有子宫内膜增生症或严重肝衰竭患者禁止长期服用托瑞米芬;有血栓性病史者一般也不宜接受托瑞米芬治疗[3] 1.3 雷洛昔芬 属选择性ER调节剂,它对骨等组织的ER激动剂样作用可保护骨骼和心脏的功能,使骨矿物质密度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而其在乳房中呈现的ER拮抗性质则可经由与ER结合,从而抑制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雷洛昔芬于1997年获FDA批准用于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1999年又被批准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近期完成的一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组织对近2万名妇女进行的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停经妇女连续5年每天服用雷洛昔芬或TAM都可使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减少近一半。同时,与TAM相比,雷洛昔芬组的子宫内膜癌和血栓病例数分别少36%和29%。已向FDA申请以使雷洛昔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薛静 王浩 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8.01.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602713)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系 【摘要】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二内分泌治疗等之后的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三笔者简述了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如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二特异性抗原疫苗二细胞疫苗二病毒载体疫苗和双特异性抗体疫苗等,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针对乳腺癌的预防性疫苗,这将有利于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疗法; 疫苗 【中图法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志码】 A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和15%[1]三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了继传统放射治疗二化疗二手术等治疗之后的又一重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三笔者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三 一二治疗性乳腺癌疫苗 治疗性乳腺癌疫苗是一类通过消除患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起着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三它是在使用常规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以及新型生物治疗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的基础上,通过调动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清除残存的零星癌细胞,防止肿瘤的复发,以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三笔者总结的相关治疗性乳腺癌疫苗临床试验见表1[2?29]三 (一)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抗原激活T 淋巴细胞的过程受多个受体二配体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些受体或配体在肿瘤的发生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目前,乳腺癌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二细胞毒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等相关免疫靶点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7067505.html,G?3 LAG?3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其分子质量为 70000,位于12号染色体上[30]三它主要表达于活化的NK 细胞二T 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表面,能够抑制T 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在调节性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发挥抑制作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8]三重组可溶性LAG?3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recombinant soluble LAG?3immunoglobulin fusion protein,IMP321)与主要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分子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引起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和记忆性T 细胞活化三已有研究在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评估了IMP321的疗效,患者接受每2周1次IMP321,每周1次80mg/m 2紫杉醇皮下注射,连续治疗6个疗程三结果表明:患者6个月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达90%,并且,APC 数量二自然杀伤细胞与CD8+效应T 细胞的比例呈持续性增加,且未见与IMP321相关的不良反应[2]三而之前已有实验证明,抗LAG?3联合抗PD?1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并且能够防止T 细胞耗竭和无能[31]三 2.CTLA?4 CTLA?4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它既能在活化的CD8+ 效应T 细胞中表达,也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三并且,其能与T 细胞共刺激受体CD28竞争结合其配体CD80或CD86,抑制T 淋巴细胞活化,进而阻断CTLA?4,消除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外周免疫耐受和解除对T 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32]三目前,临床上有2种用于抑制CTLA?4的单克隆抗体三一种是ipilimumab,多项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其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故美国FDA 已批准ipilimumab 用于未经治疗和难治性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33?34],而另外一种单克隆抗体tremelimumab 已经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35]三研究者在26例转移性激素敏感型乳腺癌中评估了tremelimumab 的临床疗效三这些患者每28d 或90d,接受3~10mg /kg 的tremelimumab 治疗,同时每天给予25mg 依西美坦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46%)二瘙痒(42%)二便秘(23%)和疲劳(23%)三其中5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腹泻,还有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转氨酶升高,并且,患者接受tremelimumab 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每90d 的最大耐受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为6mg /kg三在接受MTD 治疗的13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3二4级治疗相关性腹泻,其最佳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四 34四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年2月第12卷第1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February 2018,Vol.12,No.1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每年新发患者约27万例[1],其中3%~8%的乳腺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转移性[2]。即便是接受了手术及规范治疗的早期患者,仍有30%~40%会复发转移[3]。晚期乳腺癌目前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维持治疗的理念,最早在白血病治疗中被提出,而后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肠癌等实体肿瘤治疗中陆续得到认可。一项基于11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延长一线化疗时间,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4]。且有研究表明,持续治疗直到疾病进展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5,6]。自此,乳腺癌也开启了维持治疗模式的探索。关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指南或共识。亟需结合研究数据与临床经验,达成共识。 一、维持治疗的概念 1.维持治疗的定义: 本共识所指的维持治疗,是接受规范的一线化疗(通常6~8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通过延长药物治疗时间,控制肿瘤进展,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PFS的目的。

2.维持治疗的模式: 维持治疗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1)原方案维持:将一线化疗方案延长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2)原方案中部分药物维持:一线化疗后,从原有效方案中选择单个或部分药物来进行维持。(3)换药维持:经过一线化疗后,换用其他适合维持的化疗药物或内分泌药物进行维持。 3.维持治疗的时间: 建议持续到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在维持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临床获益、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经济水平、家庭照顾及心理状况,适时调整方案。 二、维持治疗的药物及方式选择 1.联合化疗方案: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发现,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CMF)方案的延长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但对于总生存的改善不明显,且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7,8,9]。以蒽环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延长治疗,虽有研究表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10],但多数研究都只能观察到近期疗效的提高[11,12]。 随着更加高效和低毒药物的开发,联合维持的方案得到进一步改善。KCSG-BR0702研究显示,一线接受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6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继续接受该方案维持化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PFS(7.5与3.8个月,P=0.026)和OS(32.3与23.5个月,P=0.047)。亚组分析显示,年龄≤50岁、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发生内脏转移、转移部位≥2个,以及激素受体(HR)阴性的患者,更能从联合方案

NCCN 指南:晚期乳腺癌全身治疗(2015 版)

NCCN 指南:晚期乳腺癌全身治疗(2015 版) 2015-04-03 17:15来源:丁香园作者:单飞瑜 字体大小 -|+ 2015 年3 月12 日,随着第20 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年会的召开,NCCN 指南进行了最新一次的更新,其中包括乳腺诊治的一系列方案,本文整理了指南中晚期乳腺癌的全身治疗方案,包括内分泌及靶向治疗,供读者参考。 一、概述 乳腺癌目前仍是美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4 年全美共有235030 名女性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40430 名患者死于乳腺癌。另外2013 年有64640 名女性被诊断为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过去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稳步上升,死亡率却在下降,这得益于早期诊断及更有效的治疗。 二、更新要点 本次指南在晚期乳腺癌诊疗上的更新不多,主要包括: 1. 乳腺癌转移患者,应对转移灶再次活检以确定ER/PR 及HER-2 状态。如果无法安全取得活检样本,则按照原发肿瘤的ER/PR 及HER-2 检测结果治疗。 2. 唑来膦酸的最佳使用方案是1 月1 次,持续12 个月后减为3 月1 次。 3. 有限的研究显示,ER、HER-2 阳性并且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病人中加用曲妥珠单抗或者拉帕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有所获益,但无证据显示总生存期(OS)延长。 4. 已经接受化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可考虑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方案,同时结合或者不结合细胞毒药物(如长春瑞滨、紫杉醇)。 三、病情检查与评估 1. 怀疑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患者,建议行胸部CT 和腹部±骨盆CT 或MRI 检查。 2. 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建议行脑部MRI 检查。 3. 当PET/CT 在PET 和CT 两部分都清楚提示骨转移时,可不必行骨扫描或氟化钠PET/CT 检查。 4. 专家组不推荐使用氟化钠PET/CT 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检查手段,除非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评估目前病情。 5. 初次复发与疑似转移的病灶需再行组织活检。 6. 对遗传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 7. 由于原发肿瘤ER/PR 及HER2 检测可能存在假性结果,因此建议再次检测转移灶ER/PR 及HER2 状态,特别是在初始未知或初始阴性或未过表达的情况下。 四、局部 / 区域复发治疗 1. 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如可能则行手术再切除。如最初未接受放射治疗,于术后行胸壁、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照射。必要时先予全身治疗,达到最佳缓解率后再行手术切除。 2. 对于初治局部病灶切除术的局部复发患者,行全乳切除术+ 腋下淋巴结清扫。 3. 区域复发的患者均应对胸壁、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及相应区域淋巴结进行放射治疗。 4. 局部治疗后应继续全身治疗 五、骨转移的治疗

晚期乳腺癌的维持治疗理念

晚期乳腺癌的“维持治疗”理念 维持治疗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最初来源于结核病治疗经验,后续在白血病治疗中得以应用。“肿瘤维持治疗”是指对接受若干个疗程联合治疗后疾病无进展患者,为巩固疗效而采取的进一步治疗。经典模式是保留其中一个药作为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另一种方式是换药维持。 随着研究深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2003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将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疾病,2011 年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大会也进一步强调晚期乳腺癌的“慢性病”治疗理念。因此晚期乳腺癌需转变现有治疗策略,将其作为“慢性病”进行长期治疗和管理,而这也正契合了维持治疗的治疗策略。可以说,目前人们对维持治疗理念是有共识的。但是,如何进行维持治疗,包括患者的选择、方案的选择等,还需更多深入的研究。 维持治疗应遵循什么原则 随着人们对分子肿瘤学研究的深入,现在认为乳腺癌不再是单一疾病,根据基因分析或免疫组化的结果可分为不同亚型,而这些亚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策略也不尽相同。2011 年,St.Gallen 国际乳腺癌会议专家组达成共识,根据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HER2 和Ki-67 状态分为五类: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HER2 阳性型、三阴性型和其他特殊类型。因此,对于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应

遵循根据分子分型予分类治疗的原则。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后的维持治疗虽然无数据支持,但已成为临床专家的经验共识。 ☆对于 HER2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有效后,若出现不能耐受的化疗不良反应,可采用曲妥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这也是临床通常采用的做法,且被一些临床研究证实行之有效。 ☆对于 HER2 阴性、激素受体阴性或激素受体阳性但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首选化疗。临床经常发生的一幕是:一位激素受体阴性、HER2 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若干年出现复发转移,此时医生会告诉她需要接受化疗,患者马上就会问:“医生,我需要进行多长时间的化疗?”不同的医生对这个问题一定有不同答案:有的医生回答先接受 4~6 个月化疗,然后停药观察,直至疾病再次进展后再治疗;有的医生认为目前无法确定疗程,有赖于疗效和耐受性。两种回答哪个是对的? 基于晚期乳腺癌的“慢性病”和“维持治疗”理念,有学者提出与“慢性病”治疗目标更为一致的治疗模式,取代原有“停止化疗,等待复发”的治疗模式,使用“细水长流”的治疗策略,达到“延年益寿”的治疗目的。此即对于适合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化疗 6~8 个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分析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7T15:07:31.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郭翠萍[导读] 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其症状,增强疗效,且安全性较理想,有在实践中推广的价值。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中心 515041 摘要:目的:对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治疗的乳腺癌晚期患者62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结果:对照组效果明显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培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维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其症状,增强疗效,且安全性较理想,有在实践中推广的价值。关键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乳腺癌作为一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对女性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时间上,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化疗、手术生物靶向等,这些方法有着一定的疗效。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分裂,干扰癌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的合成等方式来降低癌症的风险不断蔓延[1]。卡培他滨是临床上对晚期乳腺癌进行维持的药物,为观察其疗效,我院择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治疗的6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并观察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治疗的乳腺癌晚期患者62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32-58岁,均龄(46.7±2.5)岁;对照组,30-59岁,均龄(45.3±2.4)岁。患者中,20例髓样瘤,18例单纯癌,16例腺癌,8例硬癌。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一般资料无差异,可进行比较(P> 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均进行2周的常规化疗,之后对观察组行卡培他滨治疗,口服,剂量为1000mg / m2,每日两次,两周后休息一周,再治疗21天[2]。治疗约2—3个周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如何,若无病情进展则可以继续使用卡培他滨进行持续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化疗,不行卡培他滨治疗。 1.3 观察指标 完全缓解:患者病变完全消失;部分缓解:基线病变直径缩小30%;病情稳定:基线病变最大直径减少不超过30%,肌肉增强不超过20%的患者;病变进展:基线病变最大直径增加20%,或有新的病变出现。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n*100%[3]。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以SPSS19.2软件行数据处理,用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10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3例病情稳定,2例病变进展,有效率83.87%;对照组5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6例病变进展,有效率45.16%,对照组疗效显著比观察组差,且差异显著(P <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不良反应率6.45%。对照组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率9.68%。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女性严重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乳腺并非人类机体必备的组织,发生在乳腺上的肿瘤,本不该致命,但乳腺癌会导致患者的乳腺上皮组织发生病变,严重得摧残着患者的心灵,随着病情的加重,癌细胞的扩散,往往会危及生命。在临床实践中,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乳腺癌的发病,却有着一定的规律,而其中家族史和年龄,是其中最大的高危因素。家族史,是指女性的母亲、姐妹中有患乳腺癌的,明显比没有此类家族史的女性,发病率高。另外是年龄因素,在女性24岁前,是乳腺癌发病率比较低的阶段,54岁之前,其风险会逐年上升,其中50-54岁之间风险最大,55岁以后,其风险又会逐年下降。另外,月经初潮、绝经的时间、婚育时间、哺乳、乳腺良性瘤的诊治情况、酗酒等,也都是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当然,有以上因素的女性,也并非必然地会患有乳腺癌,仅风险比他人较高。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晚期乳腺癌是乳腺癌发展比较严重的时刻,此时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或化学治疗有效的对肿瘤细胞进行消除并抑制其扩散。由于乳腺对女性患者的形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保证患者器官健全的情况下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中不断探寻的内容。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发病人群日趋老年化,对晚期乳腺癌治疗中选择的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耐受性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目前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药物有紫杉醇类药物以及顺铂类药物等,不同的药物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不尽相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安全、高效对患者身体危害较轻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4]。 作为实践中常用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维持性药物,卡培他滨的治疗作用比较理想,能够抑制癌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在防治晚期乳腺癌肿瘤细胞扩散或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用[5]。卡培他滨的不良反应较小,用于乳腺癌维持治疗具有良好的效用,卡培他滨在人体内不会自身产生毒细胞,并且被人体吸收后能够转化为氟尿嘧啶,进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卡培他滨在人的体内,能有选择地转化为氟尿嘧啶,减少了人体的损伤。同时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口服的抗肿瘤药物,使用较为方便,不良反应小,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发挥着良好的效用。 观察组患者通过卡培他滨的维持性治疗,效果明显比没有进行此治疗的对照组理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值得注意的是,观察组不仅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也略低于对照组。所以,卡培他滨对维持性晚期乳腺癌,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有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的必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