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证分工

认证分工

认证分工
认证分工

梁场取证分工

1、质量管理职责(安质部)

1)组织机构

①关于成立制梁场组织机构的通知(包括质量管理机构).(由上级单位下发),(实

施负责人)

②质量负责人的任命及授权文件

③主要领导分工(专职质量负责人职责与权利)

④关于梁场各工班及工班兼职安全员、质量员的任命决定。

⑤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及质量管理网(质量管理人员名单)

2)管理职责(安质部)

①质量管理职责汇编

②质量管理人员的权限及相互关系

③各部门、班组职责接口

3)质量管理(安质部)

①、质量管理制度

A、质量管理制度(见制度汇编)

B、质量例会会议记录

②、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A、质量信息反馈制度(见制度汇编)

B、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C、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记录

③、质量数据统计分析、评价(无)

A、顾客(业主)反馈意见调查表

B、用户反馈意见、顾客满意程度评价表

C、供方评价及再评价记录(根据检验数据数理统计)

D、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评价及改进措施和记录

④、有效实施

A、经济岗位责任制

B、经济岗位责任制考核和奖罚管理办法

C、岗位考核记录

D、奖罚实施凭证(财务出具)

E、质量考核办法及记录

F、质量日常检查记录

2、生产资源提供

1)生产设施(工程部)

①、中建总公司简最制梁场平面布置图(总平面图、电力、排水、蒸养、消防)

②、简阳制梁场大临设施台帐

③、生产设施施工及检验记录

A、地基处理

预应力砼管桩平面布置图及编号

①设计图

②编号及平面布置图

③施工记录

B、搅拌站

a、搅拌站基础及预埋件设计图

b、搅拌站施工验收资料

c. 搅拌站试验资料

d、搅拌站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C、50吨龙门吊走行轨道基础

a、50吨龙门吊走行轨道基础设计图

b、50吨龙门吊走行轨道基础施工验收资料

c、50吨龙门吊走行轨道基础试验资料

D、450吨提梁机走行轨道基础

a、450吨提梁机走行轨道基础设计图

b、450吨提梁机走行轨道基础施工验收资料

c、450吨提梁机走行轨道基础试验资料

d、450吨提梁机走行轨道基础沉降观测记录

E、静载试验台位

a、静载试验台位基础设计图

b、静载试验台位基础施工验收资料

c、静载试验台位基础试验资料

2)设备工装

①工艺装备(工程部)

a、工艺装备台帐(性能和精度要求)

b、工艺装备图纸台帐(包括自制设备)及工装图集和目录

c、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适应性评价

①工装配备报告

②工装配备计划

③工装配备批件

②设备装备(物设部)

a、设备管理制度(见制度汇编)

b、设备管理制度考核记录

c、设备台帐,卡片,履历及档案资料、运转记录

d、设备保养规程,保养计划,保养记录

e、设备大中修计划及验收记录

f、使用制度,上岗证,定人定机统计表

g、设备配备报告

h、设备配备计划

i、设备配备批件

j、设备进场验收记录

k、大型设备安装及试运转记录

③工装管理(工程部)

A使用前验收记录

B定期验收记录(一个月)

C日常检查维修记录

D沉降观测记录

a、工装管理制度(见制度汇编)

b、工装图纸验收及维修记录

1)制梁台座设计图,验收,试验及沉降观测记录,计算书

2)移梁滑道及存梁台座设计图,验收,试验及沉降观测记录

3)钢模板设计图,验收及维修记录,计算书

①进场分块验收

②拼装验收

③整体组拼验收

④定期验收

⑤日常检查、验收

4)定位网模具设计图,验收及维修记录

5)钢筋绑扎胎具设计图,验收及维修记录

6)钢筋吊具设计图,验收及维修记录

7)张拉架设计图,验收及维修记录

8)养护棚设计图纸及验收记录

3)测量设备(试验室)

①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台帐

a、外购设备台帐

b、自制设备台帐

②检验, 试验和计量设备适应性评价

③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检定

A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检定台帐

a、外购设备检定台帐

b、自制设备检定台帐

B、压力表量值传递权授权书

C、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标识

④计量管理

a、计量管理制度

b、计量器具台帐、卡片、网络图、检定周期表、送检计划

c、各种检定证书和检验记录

(3)人力资源要求(办公室)

1)梁厂主要负责人,技术骨干人员统计表,资格证书○1场长、总工任命文件(公司下达)

○2各部门负责人、各班长任命文件

○3所有人员考勤记录

○4所有人员工资表

2)技术人员统计表,资格证书

3)检验试验人员、质量人员统计表,资格证书

4)生产工人

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统计表,资格证书

5)人员培训(安质部、工程部、综合部)

a、人员培训计划一览表

b、各级人员名单,考试成绩统计表

c、培训教材及培训签到单(岗前安全教育、质量管理、张拉、起移梁、钢筋、

钢模板、砼施工、真空压浆等项目讲义)

d、培训考试卷 (项目同c一样的考试卷)

e、员工培训上岗记录

四、技术文件管理(工程部、安质部、试验室)

1、产品及相关标准(工程部统一收集管理)

1)产品标准

2)设计规范

3)施工规范

4)验收标准

5)主要原材料标准

6)产品试验方法

7)材料试验方法

8)企业内控标准

2、产品图纸(工程部)

1)标准图,施工图

2)相关图纸

3)图纸发文登记记录

4)图纸会审记录,变更设计记录

图纸会审两份:设计图会审

施工图会审(主要针对上次会审的闭合)

3、工艺文件(工程部)

1)生产工艺细则及发布文件

2)作业指导书(张拉,钢筋,模板,砼,砼搅拌站,养护,起移梁,防水层,预埋件,

砼保护层,预应力孔道成型,真空压浆等所有工艺的项目)

4、投产文件(副场长)

1)营业执照

2)上级机关同意建厂批件

3)建场技术论证

4)建场资质审核,资质等级证书

5)局级或总司级投产鉴定证书

6)监理工程师派驻委任书

7)开工报告,实施性施工组织资料

5、技术文件管理(工程部)

1)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2)技术文件档案管理细则

3)发文登记台帐(梁场内部发文)

五、过程质量控制

1、采购控制(物资设备部)

1)物资管理

a、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b、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实施记录

c、物资进场确认检验实施记录

2)供方评价

a、合格供方及分供方评价,再评价制度

b、供方评价及再评价记录

c、合格供方目录及供方资料

d、供方及外协单位名单和供货记录

e、甲控(包括甲供)物资项目及证明书

3)采购文件

a、采购计划,采购清单,采购合同及委托加工合同

b、物资相关制度

①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②物资登记、保管、领发制度

③仓库安全消防制度

④废旧物资回收制度

4)采购验证

a、原材料检验制度

b、采购及外协件质量检验记录

c、主要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单

d、采购及外协件逐用统计分析

2、工艺管理(工程部)

①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②工艺管理和考核记录

③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装器具防护措施

3、质量控制(工程部)

①工艺流程重要及关键工序控制点标识

②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

③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控制记录

4、特殊过程(工程部)

①特殊过程设备认可,工艺参数验证

②浇注混凝土张拉人员上岗通知

○3浇注混凝土、张拉过程质量控制文件

○4浇注混凝土、张拉过程控制记录

○5压浆

5、产品标示方法(安质部:张瑞星)

6、不合格品

①不合格产品的控制程序

②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③不合格产品的返工,返修后的检验记录

④成品梁关键项目不合格的处置规定

六、产品质量检验(工程部、试验室)

1、检验管理

①检验管理制度及机构(安质部)

a)检验管理制度(原材、过程、成品三大检验制度)

b)质量检验手册

②检验记录和原材料检验报告

a)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b)检验、试验记录汇总统计分析

A.检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B.32m箱梁终拉30d后的梁体全长,跨长偏差统计分析

C.32m箱梁弹性上拱度统计分析

D.32m箱梁伸长值(压缩值)统计分析

E.32m箱梁终拉后30d上拱度统计分析(工程部)

c)委托检验合同,委托检验报告及记录

2、过程检验(安质部)

①产品质量检验及记录

a)工序质量检验制度

b)工序质量检验记录及标识

②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③质量信息反馈记录

④不合格

a)不合格产品返工、返修后检验规范

b)不合格产品返工、返修后检验记录

3、出厂检验(安质部)

1)成品检验制度(见制度汇编)

2)产品出厂检验记录

3)箱梁制造技术证明书(见产品技术档案)(工程部)

4)箱梁出场安全防护措施记录

七、安全防护及行业特殊要求(安质部)

1、安全文明生产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安全操作规程(含设备)

3)安全技术交底书汇编

4)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5)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6)安全,环保,职业健康防护措施汇编

7)梁场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消防器材明细表

8)梁场防排水设施平面布置图

9)安全生产台帐

10)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方案

11)安全整改通知单

12)(日常安全检查记录及处置记录)

2、劳动防护(安质部)

1)安全生产及劳动防护培训

2)劳保用品台帐及发放记录

3、安全用电

1)施工用电安全细则

2)施工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3)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4)电工岗位职责

5)用电布置图

6)用电施组

分工

分工 分工是在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的。人类社会起初只是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由于天赋、需要、偶然性等等而出现了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现代社会为了提高管理的专业化 程度和工作效率,把组织的任务、目标分成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任务和目标,明确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乃至各个人应该做的工作以及完成工作的手段、方式和方法。 分工是人性中某种倾向的必然结果,虽然这种倾向是非常缓慢和逐渐发展起来的。 分工是在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的。人类社会起初只是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由于 天赋、需要、偶然性等等而出现了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这种“自然地产生”的分 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是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那时由 于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3次社会大分工:第1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形成了专门从事农业或牧业的劳动者;第 2次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出现了专门的 工匠和独立的手工业者;第3次是商业的出现,产生了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在3 次 社会大分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见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 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开始形成为真实的分工,社会分工同自然分工的主要区别是:①它不 再是按性别和年龄等生理特点、局限于家庭范围内的物质生产劳动的分工,而是按劳动类 型和形式在社会范围划分的具有广泛性的劳动分工;②不再是偶然存在的劳动分工,而是 具有固定性专业划分的、稳定存在的社会性分工;③是受着私有制、阶级对立制约着的社 会分工。社会分工突出地表现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在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被排挤于从事脑力劳动之外,社会分工具有明显阶级对立的性质。马克思把这种 劳动者被迫从事某种劳动、固定在一定劳动活动中的专业分工,称作“旧式分工”。 社会分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社会分工决定于生产力水平(包括生产工 具的类型和特点)和生产关系性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分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形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生产规模狭小、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分工处于不 发达的较低级的阶段。封建社会农业中的分工由于土地的小块经营而受到了阻碍,在工业中,各手工行业内部根本没有实行分工,而各手工行业之间的分工也是很少的。随着近代工业 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社会分工的广泛发展,主要表现在:新 的生产领域和生产部门的增加,企业或工厂内部分工的出现,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越来 越细,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复杂的分工体系,并把分工扩展到国际范围,出现了国家间的分工。资本主义的专业化分工使阶级社会分工所具有的固定化的性质获得了自己最充分的表现,劳动者个人完全屈从于分工。 类型 社会劳动体系中基于协作的专业划分方式。简单的说,分工分为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自然分工即性别的分工、天赋差别的分工等等。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一(哲学社会科学版〕于的4年第3期二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一兼评几种课本对斯密分工理论的评述赵惠明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分工理论乙他的分工理论的确存在不少错误, 但仍然具有一定科学性, 对我国当前的“ 四化” 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不过,对他分工理论的研究尚待深入,有些经济学说史课本对他的分工理论的评述也似育欠妥之处,为此有必要对斯密的分工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_斯密在分工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他在工场芋工业时期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马克思指出:? “关于 分工,亚?斯密没有提出任何一个新原理。人们把他着作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是因为他特别 强调分工。” (《资本论》第一卷 1 9 75 年版第 3 86 页)斯密把分工着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他认为一国生产情况的好坏,从而供应情况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 1 )是该国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 )是该国参加生产劳动的人数相对来说是多少。在二者之间,斯密认为劳动生产率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则是分工的结果。他说:“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一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 1 9 7 2 年版第 5 页)他认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是:(一)分工的结果使劳动者终生限于一种单纯的操作,能大大地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增加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二)分工后生产专一,劳动者能节省很多因转变作业而浪费的时间。(三)分工能引起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自前常见的各种经济学说史课本,在介绍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时,或多或少地谈到了上述内容。其实,斯密还广泛地论证了分工的社会意义。斯密力图证明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国家贫富的差别都是由分工的发展状况决定的。他说未开化的社会,分工极不发展,一个人要独任许多种工作。在进步的社会里生产一个制成品的一9 一劳动却要由许许多多劳动者共同担任。在农业上富国比匕贫国优越的程度不大,这是由于农业的性质使它不易实行分工。而在工业上,富国比贫国要优越得多。这是因为工业易于实行分工,富国建立了分工复杂的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制造业。斯密还论证了分工的发展能使下层人民“ 普遍富裕” 。他说分 工使各行业的产量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需要的以外,都有大量产物出售,这种大量产物的相互交换,彼此的需要都能得到充分的供给,因此普遍地富裕起来。但是,认他忽视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他们互相倾轧,互相吞并。他更不了解随着资本的积累,无产阶级贫困化。他错误地得出各阶级普遍富裕的结论。抽象地看,斯密似乎把分工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但是历史地考察,斯密的分工理论不过是一定历史条件的 反映。斯密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全盛时期和产业革命前夕。当时生产技术的主要形式是手工生产。 列宁指出:“ 在手工生产基础上,除了以分工的形式,是不能有其他的技术进步的” t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民出版社 1 9 5 7 年版第35 3 页)。机器的采用仅仅是出现于个别部门的个别现象。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机器的作用是次要的,从属的。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斯密特别强调分工是正确的。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重点放在社会分工(或称社会内部分工)上,着重阐明社会分工的意义。这一点没有弓!起某些同志的注意。有的政治经济学史课本,仅仅一般地介绍斯密的分工思想,甚至只举出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例子,当提到斯密的社会分工的思想时,那已经是批判他混淆两种分工的界限了。(请参阅《简明政治经济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8 0 年版第7 1 、 72 页)有的经济学说史课本平行地介绍斯密关于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思想,没有指明斯密特别强调的是 社会分工。(请参阅《经济学说史》人民出版社 1 9 7 9 年版第 1 7 6 、 1 7 7 、1 7 5 页)斯密是先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但这只是借以说明社会分工的意义。他说:“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 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分工状况。”(《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 1 9 7 2 年版第 5 页) 斯密把分工区分为两种,一种他称为“小制造业” 或“不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工场手工业分工,或工厂内部分工。另一种他称为“ 大制造业” 或“ 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社会内部的分工,或工厂之间的分工、部门之间的分工。他认为社会分工比工场手工业分工更重要,更复杂,而又不易为人们所察觉。斯密把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称为大小制造业,说明他只看到了两种分工的相似点和量的差别,而忽视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两种分工的质的区别,因此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亚当?斯密指出了分工的不利后果,他认为分工 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政治经济学. 史纲要》一书对此一概否定,只加一句评语:“ 池错误地认为分工导致了 社会不平等。” 我认为这样作不妥。斯密对分工不利后果的分析,还有可取之点,不容忽视。他说人的天赋差别并不大,造成人们才能上重大差别的是分工的后果。他指出哲学家和挑夫之间的差别,就是职业分工的结果。他说分工的发展,把工人的一生消磨在少数单纯的操作上,他们的智力不能发挥,因而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他还说工人单调的无变化的工作,消毁了他们精神上的勇气,毁坏了他们的肉体土的活动力。为此,他提出国家要实行国一IQ 一民教育。斯密关于资本主义分工造成劳动者愚昧无知,使他们身心遭到摧残的见解,受到马克思的重视。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二章第五节的正文里,马克思引证了斯密的这种正确见解,还在附注中作了说明。当

组内分工说明

工作分工说明 1 初期准备 在拿到施工课程设计题目后,组内全体同学经过商量讨论确定了第十个设计选题——施工现场组织及场地总平面图设计。再定好选题后,经过商量决定在组内分成两组进行计算画图,在计算过程中相互讨论,两组随时核对结果。 纪敏和王坤对总平面图进行了标注、计算并打印,已便可以更好地进行分析。组内成员一起查资料,找例题,并整理成型,以备用。 2 初步计算 确定好所需计算的内容后,小组内经过商量确定了各自感兴趣的计算内容并搜集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工程中注意的问题,接下来各自计算。计算和查询分工如下: 2011450004 王坤编制总说明,施工平面图设计原则,主要建筑装饰概况,水电安装概况,建筑防雷概况,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确定搅拌机的数量,环境保护措施。 2011450008 李宝强编制总说明,施工平面图设计原则,工程设计概况,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011450074 辛玲编制总说明,施工平面图设计原则,质量目标,各种作业棚、工具棚及它们的的布置,施工用电计算,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011450078 张华编制总说明,施工平面图设计原则,安全和文明施工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劳动力需要量计划,施工用水计算,现场施工安全措施。 2011450084 纪敏编制总说明,施工平面图设计原则,编排目录,工期目标,布置行政生活、福利用临时设施的位置,布置运输道路、材料、构件堆放及施工道路现场围护,环境保护措施。 3 核对并修改计算结果 组内成员将各自计算结果和施工资料进行整理核实,并对计算和设置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确定最终的计算结果。在讨论中还确定出了垂直运输机械和搅拌机工作棚的具体摆放位置,还有一些临时设施的最终布置。 4 出图(二维、三维)

马克思分工思想的人学意蕴_从_分工的观点_看_人_的发展

24 马克思分工思想的人学意蕴 从 分工的观点 看 人 的发展 王虎学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北京 100091)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11)04-0024-06 人 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从 分工的观点 看 人 的发展,受益于恩格斯的理论启示。在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中,恩格斯将历史唯物主义称为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1];在致康 施米特的信中,他进一步指出: 关于整个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问题从分工的观点来看是最容易理解的。 [2]在这里, 分工的观点 作为透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视角被确立起来了。从 分工的观点 理解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必然包含并指向 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 问题。 一 马克思曾转引勒蒙特的话说: 我们十分惊异,在古代,一个人既是杰出的哲学家,同时又是诗人、演说家、历史学家、牧师、执政者和战略家。这样多方面的活动使我们吃惊。 [3]不仅人的多方面才能的发展在古代令人吃惊,而且,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典型的 全面发展的人 也让人惊叹不已。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不无感叹地写道: 15世纪的欧洲人,不仅在物理科学、数学、艺术和手工业方面有惊人的成就,他们同时还在人类理性可及的一些重要的最广泛的部门十分热心地工作,他们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且是自古以来首次出现的全面发展的人。 [4]恩格斯也惊奇地发现,给资产阶级统治打下基础的正是那些 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的、全面发展的 人物 。 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做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好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 [5]当我们在为古代和近代人的 全面发展 而拍手叫绝时,也为现代人的日渐 缩小 而扼腕叹息。如上所述,马克思惊讶于古代人能在多个领域、多种活动中获得如此多方面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人的另一种生存性状: 现在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筑起一道藩篱,把自己束缚在里面。我不知道这样分割之后集体的活动面是否会扩大,但是我却清楚地知道,这样一来,人是缩小了。 [6]早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中,马克思就曾提到了 缩小的人民 [7]这一概念。恩格斯更进一步指出: 由于劳动被分割,人也被分割了。 [8]事实上,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片面发展及其根源有更为深刻的体认。在考察社会分工形态史的同时,马克思特别研究了资本主义分工的性质、特点及其内在矛盾。诚然,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工场手工业分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是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有力手段,但是,这种分工的发展也从生命的根源上冲击和侵袭着工人, 如果说工人的天赋特性是分工赖以生长的基础,那么工场手工业一经采用,就会使生来只适宜于从事片面的特殊职能的劳动力得到发展。 [9]最终,工人必将陷入片面化、畸形化发展的境地。 如果我们进行更仔细的考察,那么首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终生从事同一种简单操作的工人,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变成这种操作的自动的片面的器官 ,而且 每一个工人都只适合于从事一种局部职能,他的劳动力变成了终身从事这种局部职能的器官。 [10]

拍片小组制度以及职务分工说明——职务分工篇

拍片小组制度以及职务分工说明——职务分工篇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拍片小组制度以及职务分工说明——职务分工篇 职务分工: 说明:此分工以介绍各项工作的实际内容为主。实际拍摄时不一定每一项职务都会产生。具体职务将会在拍摄前落实到每个人。 导演组: 1、导演:导演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职责: (1)、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2)、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6)、指导工作团队完成后期制作,包括剪辑、录音、主题曲、动画、字幕、特效等; (7)、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2、副导演:电影导演的主要助手。在导演的指导下,协助导演完成影片的艺术创作和拍摄工作。视工作的繁简,一个摄制组可有一个或几个副导演。在创作方面,主要协助导演进行分镜头剧本的编写。在影片的筹备阶段和摄制前的准备阶段,协助导演选择演员;联系音乐美工、造型、服装、道具等部门的创作设计;选看外景、排戏等。在影片进入拍摄时,根据导演的意图与指示,检查拍摄现场的准备工作,协助导演指挥现场,直至完成全部影片的后期工作。有时,根据导演的安排,也分工直接指挥拍摄某些次要的场景镜头或在导演的指导思想下代替导演执行全部现场拍摄工作。 3、场记:场记是影片拍摄阶段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任务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装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入场记单。由于一部影片是分割成若干场景和数百个镜头进行拍摄的,拍摄时不能按镜头顺序进行,因此,场记所作的记录有助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为导演的继续拍摄以及补拍、剪辑、配音、洗印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影片完成后,这些记录还可供制作完成台本之用。 工作内容: 一般场记必须准备三样东西,场记板、场记单、剧本。 场记板是在每个镜头开拍时需要打板用的。在板子上记录摄像机将要拍摄的集数、场数、镜数。然后被摄像机拍摄。 场记单,场记单有一定的格式。先写上集数、场数、镜数、条数。再写上拍摄的内容。最后记录时间码。并且要对导演满意的条数做记录。 剧本是对现场的记录导演对画面的要求,比如如何分镜,镜别等等;以及细节之类的,比如:演员在这场戏是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需要与哪一场戏连戏等等。 做一个场记要时时在导演身边,及时记录导演所说的。

国际分工理论

一、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 1. 国际贸易、世界贸易、全球贸易、对外贸易、海外贸易 2.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3. 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4. 对外贸易值与贸易量 5. 贸易差额、净出口与净进口 6.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复出口与复进口 7.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8. 对外贸易地区结构与国际贸易地区结构 9. 外贸依存度 10. 贸易条件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成本)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 分工理论:在对其国际分工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结论 ①亚当·斯密主张分工,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每个人专门从事于一种物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②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是各种分工形式中的最高形式。因此,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要便宜(生成成本绝对地低),那么就应该输出本国在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便宜)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产。 ③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无论是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都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总之,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有好处,这就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所以发生的原因。 局限性:但是,用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原因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他没有能够解释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即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即生产成本绝对地高于别国),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还能不能发生?如果进行国际贸易是否能增加生产总量,对双方是否有利?

各种区域分工理论

各种区域分工理论 1 成本学说成本学说是运用生产成本的比较来解释国际分工的一种理论。这里,主要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成本绝对降低。然后,彼此进行产品交换,则对有关国家都有利。这样,如果各个国家都能够利用优势条件发展专业化生产部门,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使各国的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正确的分配和最有效的利用。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用成本最低的产品去进行自由贸易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商品,从而比它们各自都去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更能增加国民财富。因此,他主张国际分工的原则是,就某种商品而言,如果别的国家生产的成本比本国低,那么该国就不要生产这种商品;输出本国绝对成本低的商品去换来货币,然后购买别国生产的廉价商品,就会更经济、合理。斯密的学说最早成为扩大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不难发现,根据他的观点,如果一个国家与其它国家相比,在商品生产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那么就很难甚至不可能发生国际分工和贸易。这显然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实际相矛盾。 比较成本学说是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在国家间不能完全自由地流动和转移,所以,不应该以绝对成本的大小来作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则,而是要依据比较成本来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如果有两个生产率水平不相等的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另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国家仍然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而相互获得利益。因为,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如何,都有其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也能从中发现相对优势。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国应该把资本和劳动用于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部门,生产本国最有利的产品,利用国际分工和贸易完成相互之间的互补,从而在使用和消耗等量资源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要素禀赋学说要素禀赋学说是由赫克歇尔(E.Heckscher)和俄林(B.C.Ohlin)提出的。1919年,赫克歇尔就提出了要素禀赋的有关论点。在此基础上,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要素禀赋学说。所以,后人也把要素禀赋学说称之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或H-O 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一般地,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所以,如果各个国家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也就是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较便宜地生产需要大量资本的资本密集型商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可以较便宜地生产需要大量劳动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它们就能够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又满足了相互的需求。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个区域或国家都应该根据要素禀赋条件,进行分工,开展贸易,从而更有

关于相关管理工作职责分工的说明

关于相关管理工作职责分工的说明 各学院: 因工作人员变动、岗位职责调整和工作流程优化,为便于办学单位联系和处理相关工作,现就继续教育与培训处有关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做以下说明: 1.学历继续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管理)办学学校层面管理相关工作,以及不面向社会招生、由校内职能部门举办的属于工作培训性质的项目由张霞燕老师处理。 2.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过程管理学校层面相关工作由杨放、鲁保富两位老师分别承担,具体分工如下: 2.1所有涉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校长等管理者)培训的项目,不论是省平台项目,还是自行联系、接受委托的项目,由杨放老师处理; 2.2除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外其它所有非学历项目(包括技能特色班项目、自考助学班)由鲁保富老师处理。 3.办学相关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专业设置、计划上报、项目审批、广告审批、开班备案、结业审核、证书管理、协议审核等学校层面管理日常工作。 4.通过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办理的以上工作也按上述分工由相关老师处理。 5.所有工作涉及到的书面材料按职责分工经相关审核人审核签

字后,可以在审核单上使用处印章和处长签字章,并在相关材料中使用处长签字章。 6.需要学校用印的材料,凡证书按职责分工由相关人员审核后在学校用印单上盖处长签字章可以到校办用印;其它材料需要处长签字后才能到校办用印。 7.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或校、处网页发布信息由张霞燕老师(处网络信息员)专人负责,若出现系统或网络安全问题,请联系杨放老师(处网络安全员),处长为网络安全管理总负责人。网络发布材料按以下要求审核处理:处外发布人(或单位)需填写网上信息发布书面审核表,经所在单位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处长签字后发布;处内按工作职责分工,由相关人员填写信息发布审核表,经处长签字后发布。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联系确认后,经处长口头同意先行发布,审核材料后补。 继续教育与培训处 2016年10月8日

关于行政部工作分工事宜清单及说明

关于行政部工作内容清单及说明 一、行政公章及物品 二、合同管理 1、合同审核 按《合同审批表》由经办部门、行政部、财务部、常务副总签字审批后,由法人或常务副总或其他授权人签字后,方可加盖行政公章。 2、合同登记台账 根据《合同审批表》及回收的合同原件进行归档登记,并按月向相关部门发送统计表以督促原件回收及办理合同关闭事宜。 三、人事管理 1、月度工资 每月15号根据社保、房金汇缴记录及财务个税计算表(财务及常务副总签字确认)造表,经行政部长、常务副总签字后交财务部进行下发。 2、月度绩效 每月25号根据公司绩效考核小组讨论意见造表,经行政部长、常务副总签字后交财务部进行下发。 3、人员请假 超过两天(含两天)的请假由请假人填写《请假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常务副总签字确认后,交行政部备案归档。

4、社保 每年7月进行网上年审 5、房金 每年7-8月进行网上年审 6、绩效考核制度 每年根据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制定年度绩效考核方案 7、劳动合同 目前公司签定劳动合同人员共*人。 四、外联事务 1、场地管理 1)办公场地及两间宿舍租用(男用,双人间):*万元/年度,每月按发票付款。2)华夏宿舍租用:男用,两间,双人间,*元/间,每月按发票付款。 3)鹏程世家宿舍租用(男用,四人):*元/月,季交,押金*元。 4)国防工业局宿舍租用(女用,四人):*元/年,年交,押金2000元。 5)办公室绿植维护:*元/年,半年付。 6)办公区地毯清洗等酒店服务安排:每月沟通安排,按次/项目挂账,定期结算。7)负责场地日常安全保卫及消防管理。 2、证照办理及变更 1)营业执照年审及变更:每年6月前进行网上年审及相关信息公示,并根据业务部申请办理增项等事宜。 2)其它证照,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等。 3、设备及网络维护 1)公司宽带及无线网络维护 2)公司电脑、打印设备维护 3)公司财务系统维护 4)网络信息服务采购:目前已购服务为“我的钢铁网”、“卓创资讯”。 4、会务、商务用餐安排 负责沟通租借五楼中会议室事宜,负责由行政部召集的会议、商务用餐的人员通知、用品准备等服务协调工作。

马克思分工思想探源(上)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分工思想探源(上) 王虎学1万资姿2 (1、中共中央党校讲师,博士;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博士) [摘要]任何一种学说或思想都应该珍视前人遗留下来的思想遗产。追根溯源,在分工问题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古代思想家的天才创见历史地成为马克思研究分工的出发点;在经济学说史上,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首次对分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进而为马克思分析分工奠定了坚实 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分工;思想遗产;探源;柏拉图;亚当·斯密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12)05-0016-06 诚然,任何一种学说或思想都不是无中生有、从天而降的,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而作为物质的、经济事实的理论凝结,任何经济范畴“都带有自己的历史痕迹。”[1]192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研究任何一种学说或思想都离不开它得以萌生与发展的思想泉源,即前人遗留下来的直接的思想遗产,因此,我们的“思想进程”“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2]719,这是我们研究马克思分工思想的理论始点。在马克思之前,分工现象早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从古典古代到近现代,分工一直备受推崇,西方许多思想家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探索足迹,也为马克思分工思想的萌生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一、古典古代思想家的天才创见:以柏拉图为代表 如果从时间上来看,分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希腊人有时也涉猎于这一领域,所以他们也和在其他一切领域一样,表现出同样的天才和创见。所以他们的见解就历史地成为现代科学的理论的出发点。”[3]250如果从内容上来看,分工作为一种理论,起源于哲学—经济学领域,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柏拉图。马克思曾高度肯定了柏拉图在分工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论述,对于在配第之后但在亚当·斯密之前写作分工问题的一部分英国著作家来说,是直接的基础和出发点。”[4]322他还通过举例来进一步说明这一点,18世纪的一些著作家如哈里斯,只不过是重复柏拉图的分工思想,其理论的“全部论据他都引自柏拉图的著作”[4]322,或者说“仅仅是进一步发挥柏拉图的思想”[4]328而已。那么,柏拉图到底是如何理解分工的呢? 首先,每个物品由于分工而做得更好了。 早在公元前380年,柏拉图就在其《理想国》一书中论述了分工、专业化的好处。柏拉图问道:在基于人们互助需要而建立的“公共住宅区”即城邦中,“是一个人干几种手艺好呢,还是单搞一种手艺好呢?”答案是:“一个人单搞一种手艺好。”[5]59因此,在柏拉图看来,“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应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每种东西就会生产得又多又好。”[5]60而且,“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天生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内不做别的工作,而只做一件事,那末他就能做得更多、更出色、更容易。”[1]405在这里,马克思总结性地指出:“柏拉图到处强

领导班子分工明确

领导班子分工明确 (一)校长1名,主持学校全面工作,主管学校人事、教育教学、安全、财务。 (二))书记::负责召开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大会,结合本校具体情况认真学习、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决议指示,保证监督学校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组织实施和检查支部工作计划、决议、制度、执行的情况,按要求向支部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紧密配合学校行政中心工作,动员一切积极力量为推进教育改革提供组织保证和政治思想保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抓好班子、支部成员、中心组及全体教职工学习,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教科研工作等重大中心工作中的教职工思想实际,加强新时期群众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采取有效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与考察工作。党建工作目标明确。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坚持以展党员标准,保证质量,抓好积极分子队伍的教育、培养、考察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和掌握党员、教职工的基本情况,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全体党员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凝聚人,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协调党政工团关系,做好统战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未能达到规划目标和学年工作目标负责。对校内重大事故导致学校利益严重损害负责。对领导班子不团结,

工作不深入,作风不正派,造成学校纪律松驰,管理混乱,校风不正等严重后果负责。对事先未做充分调查和可行性分析草率作出错误决策,导致学校重大损失负责。对监管不力,导致学校干部贪污腐败、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负责。 (三)副校长3名 ::常务副校长1名 1、分管教学工作、新课改实施方案的落实、学校制度建设,协助校长做好学校日常工作,指导教导处做好日常工作等。 2、拟定或制定本校教育发展规划,本校工作计划,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评价考核制度。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常规管理、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作风优良的班主任教师队伍。 2、把学校德育摆在首位,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德育工作管理队伍。 3、突出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创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的模式,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操。 4、树立以人为本,关爱师生生命健康与安全,抓好健康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制定相应预案,排除不安全的隐患,使校园真正成

(完整版)职责分工表(施工)

施工单位项目管理班子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情况说明资料 公司组建工程项目经理部,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经济效益等全面负责。 项目部人员职责: A.项目经理(副经理)的主要职责 (1)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在施工项目上的全权代表,对外代表公司全面履行合同的各项条款,对内根据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范围、时间和内容,对施工项目自开工准备至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全面经营管理。 (2)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准,执行公司的管理制度,按公司质量要求组织工程施工和管理,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3)履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各项任务。 (4)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5)对进入现场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6)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 (7)在授权范围内负责公司部室、劳务作业层、各协作单位、和监理工程

师等协调,组织好关键性会议,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8)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 (9)反馈工程项目、经济信息,按月做好施工作业计划和实物量统计,提供各种有关资料。 (10)及时办理工程变更签证,并建立台帐。 (11)办理工程进度款的催收、划拨、入帐等事宜。 (12)准备结算资料和分析总结。 (13)办理竣工移交。包括竣工后与建设单位办理验收、移交手续,竣工结算、收款。 (14)参与第一次质量回访,落实工程项目返修工作,代表公司与发包人签订“工程质量保修书”。 (15)处理项目经理部的善后工作。 (16)协助公司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奖申报。 B.技术负责人: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政策、规范、规程、标准,负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工作,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2)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对施工过程的技术措施精心策划,编制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作业指导书,并负责连续监控、督导、落实; (3)组织工程的测量放线,复测工作,负责组织对进场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试验、检测、鉴定工作; (4)参加隐蔽工程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各项原始资料填写、整理、签字工作,并对其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组织质量工作会议和不合格品的调查分析处置,同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其它技术问题。 C、施工员(技术员): (1)认真落实各项技术管理规定,强化质量和责任意识,执行公司有关文件,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抓好生产进度,对负责范围内的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负责; (2)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认真按规范、标准对施工部位向作业班组作书面技术安全交底,并督促检查; (3)负责抓好“三检”制的落实,做好各工序间的穿插安排,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跟踪监督、管理; (4)及时完整的填写施工日志及其它有关质量记录,保证其同步、完整、真实具有可追溯性;

分工理论文献综述

分工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按时间顺序,系统地收集、整理了分工理论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思想,从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色诺芬,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斯密、马克思;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马歇尔;新兴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杨格、杨小凯,将各个时期代表大师们对分工理论的理解罗列出来,并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一些阐述和评价。 关键词:分工;专业化 分工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经历了漫长的演进,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工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发表,第一次从经济学意义上对分工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同时期的马克思对分工与协作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马歇尔解释了与规模经济的关系。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产业组织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才再次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家,用现代分析方法分析了分工问题。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各个时期的学者对于分工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有必要对每个时期分工理论进行探讨。 一、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指出了在“理想国”里人类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如柏拉图曾论述过分工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这也是后来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思想的起源。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色诺芬对分工理论也进行了阐述,主要体现在《经济论》中提到劳动分工问题:“很难找到精通一切技艺的工人,而且也不可能变成一个精通一切技艺的专业家。”我们不考证这句话是否较绝对了一些,但的确认识到了分工的必要性。人们应专注于从事某项工作,从而提高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技术。色诺芬更为重要的论述是将分工的实现与市场规模的大小联系起来,《居鲁士的教育》中通过将小城镇与大城市中分工的实现情况作对比,来阐述分工思想。指出:“在小城镇里,一个人要制造床、门、犁和桌子;有时还要造房子,如果他能找到使他足以维持生活的主顾,他就很满意了。但在大城市,每一个人都能找

分工思想何以被忽视

分工思想何以被忽视 ——以马歇尔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 张日波 2012-08-03 15:29:10 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1期 【内容提要】分工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中却一度被忽视。其缘由何在?本文以马歇尔为中心,做了思想史的考察。发现马歇尔的分工思想内含于对组织的分析中,这一分析采用了生物类比的方法。该方法与经济力学方法的兼容性是有争议的,这引发了20世纪20—30年代有关“报酬递增与代表性企业”的争论,使主流经济学走向了“去经济生物学,近经济力学”这一背离马歇尔思想的道路,这是分工思想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分工组织报酬递增调和问题经济生物学经济力学 一、前言 分工可以定义为工序的划分,或指工作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由不同的人来完成。[1]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色诺芬都对分工思想有所涉及。17世纪,配第研究了制造业分工与生产率增长、成本降低和制造业集聚的关系。18世纪的魁奈、杜尔哥探讨了分工深化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斯密探讨了分工的原因、作用、受到的约束。他的分工思想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的主题密切相关,《国富论》的其他内容,如论资财的积累、财

富增长的路径、对重商主义的批评,以及内涵于其中的财富观、历史观等几乎都是围绕分工思想展开的。1890年,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中,在讨论“组织”这一生产要素时讨论了分工问题,他对分工问题的研究是与组织、报酬递增问题结合在一起的。遗憾的是,在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中,分工思想几乎不被提及。杨格(Young)呼吁经济学家重视分工、报酬递增问题。“杨格定理”被认为是将分工、报酬递增问题动态化的早期尝试。此后经济学中对分工问题的研究一度中断,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杨小凯、贝克尔(Becker)等人才重新将分工思想引入经济学中。可见,分工思想虽然源远流长,但从马歇尔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近一个世纪中,分工思想在经济学中,尤其是在主流经济学中是被忽视的。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两种解释: 杨小凯认为分工问题是一种组织问题,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而不是许多古典经济学家关注的经济组织问题。这一转变的原因是:马歇尔缺乏处理角点解的数学技术,所以不得不将经济组织结构视为既定,然后才能讨论资源的最优配置。[2]所以杨小凯认为数学工具的缺失导致了对分工思想的忽视。 张五常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为依据,给出的解释是“《国富论》以制针厂起笔对我有大影响。斯密是实地调查后得到启发,然后著书立说的……今天的经济学不重视那间制针厂,是不重视真实世界调查的伸延。经济学者把自己关进象牙塔之内,搞些什么数学理论,或拿着些数字搞回归分析……皆因对世事没有兴趣。” [3]所以,张五常认为不是由于经济学家数学方法的缺失,而是其滥用,导致了分工思想在新古典经济学中遭到冷落。 以上是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杨小凯认为是数学技术的缺失,而张五常则认

数据库分工说明

摘自指导书 设计要求 每班以四至五人为一组,采用自由分组、推选组长的形式,由班级学习委员将分组情况报到指导教师处,各小组的选题由指导教师指定。课题内容及要求如下: 需要上交的文档资料: 设计说明书每人一份(包括的项目:读书笔记、功能需求说明,设计思路,数据表结构及作用,数据表关系图,存储过程代码及相关注释,设计体会), 电子文档包括:1、所有的建立数据表及存储过程的SQL程序文件一个。 每组同学必须上交一份完整的数据库及相关程序,各位同学自己完成的文件请在文件或对象命名时包含自己的姓名,无电子文档则本次课程设计不计分。 1,其中设计说明书的读书笔记部分存储过程代码及相关注释部分设计体会每个人都不相同。 2,实现的功能: 主要为: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系统管理员的增删改查。 表现形式: ①读者的添加,读者信息的修改与删除 ②图书类别的添加与修改,新书的订购,图书的借阅,归还,搜索 ③更改密码,添加与删除用户/管理员 3,我们分工在存储过程代码及相关注释部分这一块,我们的数据库文件有7张表,有管理员表,读者信息表,记录书的类型等信息表,书的基本信息表,记录同一本书数量表,订书信息表,借书表 参考脚本如下数据库代码脚本.sql 4,前端的页面的设计是我们的后期工作,我们先把需求文档解决掉。我们一起讨论吧!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或者是有什么想法,加在后面。 图书馆管理系统.rar 参考源文件 实现的功能: 1,基础数据维护 1)读者信息管理: 读者信息添加界面(喻廷) 姓名(name)性别(sex)年龄(age)职业(job) 证件(cardname) 证件号码(cardnum) 最大借书量(maxNum)图书证有效期(deadtime)(默认4年)电话(tel)押 金(keepMoney)办证日期((time)当前日期)图书证号(自动生成id)读者信息修改删除 显示读者信息单击填入表格修改删除读者编号不可修改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一(哲学社会科学版〕于的4 年第3 期二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一兼评几种课本对斯密分工理论的评述赵惠明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 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 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分工理论乙他的分工理论的确存在不少错误, 但仍然具有一定科学性, 对我国当前的“四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 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不过, 对他分工理论的研究尚待深入, 有些经济学说史课本对他的分工理论的评述也似育欠妥之处, 为此有必要对斯密的分工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 _ 斯密在分工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他在工场芋工业时期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马克思指出: ·“关于分工, 亚·斯密没有提出任何一个新原理。人们把他着作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 是因为他特别强调分工。”( 《资本论》第一卷1 9 75 年版第3 86 页) 斯密把分工着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他认为一国生产情况的好坏, 从而供应情况如何, 取决于两个因素: ( 1 ) 是该国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 ) 是该国参加生产劳动的人数相对来说是多少。在二者之间, 斯密认为劳动生产率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 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则是分工的结果。他说: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 以一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 技巧和判断力, 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 9 7 2 年版第5 页) 他认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是: (一) 分工的结果使劳动者终生限于一种单纯的操作, 能大大地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增加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二) 分工后生产专一, 劳动者能节省很多因转变作业而浪费的时间。(三) 分工能引起机械的发明, 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自前常见的各种经济学说史课本, 在介绍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时, 或多或少地谈到了上述内容。其实, 斯密还广泛地论证了分工的社会意义。斯密力图证明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国家贫富的差别都是由分工的发展状况决定的。他说未开化的社会, 分工极不发展, 一个人要独任许多种工作。在进步的社会里生产一个制成品的一9 一劳动却要由许许多多劳动者共同担任。在农业上富国比匕贫国优越的程度不大, 这是由于农业的性质使它不易实行分工。而在工业上, 富国比贫国要优越得多。这是因为工业易于实行分工, 富国建立了分工复杂的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制造业。斯密还论证了分工的发展能使下层人民“普遍富裕”。他说分工使各行业的产量大增, 各劳动者除自身需要的以外, 都有大量产物出售, 这种大量产物的相互交换, 彼此的需要都能得到充分的供给, 因此普遍地富裕起来。但是, 认他忽视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他们互相倾轧, 互相吞并。他更不了解随着资本的积累, 无产阶级贫困化。他错误地得出各阶级普遍富裕的结论。抽象地看, 斯密似乎把分工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但是历史地考察, 斯密的分工理论不过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反映。斯密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全盛时期和产业革命前夕。当时生产技术的主要形式是手工生产。列宁指出: “在手工生产基础上, 除了以分工的形式, 是不能有其他的技术进步的”t (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第35 3 页) 。机器的采用仅仅是出现于个别部门的个别现象。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 机器的作用是次要的, 从属的。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 斯密特别强调分工是正确的。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 重点放在社会分工(或称社会内部分工) 上, 着重阐明社会分工的意义。这一点没有弓!起某些同志的注意。有的政治经济学史课本, 仅仅一般地介绍斯密的分工思想, 甚至只举出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例子, 当提到斯密的社会分工的思想时, 那已经是批判他混淆两种分工的界限了。(请参阅《简明政治经济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7 1 、72 页) 有的经济学说史课本平行地介绍斯密关于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思想, 没有指明斯密特别强调的是社会分工。(请参阅《经济学说史》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7 6 、 1 7 7 、1 7 5 页) 斯密是先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 但这只是借以说明社会分工的意义。他说: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果, 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分工状况。”(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 9 7 2 年版第5 页) 斯密把分工区分为两种, 一种他称为“小制造业”或“不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工场手工业分工, 或工厂内部分工。另一种他称为“大制造业”或“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社会内部的分工, 或工厂之间的分工、部门之间的分工。他认为社会分工比工场手工业分工更重要, 更复杂, 而又不易为人们所察觉。斯密把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称为大小制造业, 说明他只看到了两种分工的相似点和量的差别, 而忽视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两种分工的质的区别, 因此掩盖了资本主. 义社会分工的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亚当·斯密指出了分工的不利后果, 他认为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政治经济学. 史纲要》一书对此一概否定, 只加一句评语: “池错误地认为分工导致了社会不平等。”我认为这样作不妥。斯密对分工不利后果的分析, 还有可取之点, 不容忽视。他说人的天赋差别并不大, 造成人们才能上重大差别的是分工的后果。他指出哲学家和挑夫之间的差别, 就是职业分工的结果。他说分工的发展, 把工人的一生消磨在少数单纯的操作上, 他们的智力不能发挥, 因而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他还说工人单调的无变化的工作, 消毁了他们精神上的勇气, 毁坏了他们的肉体土的活动力。为此, 他提出国家要实行国一IQ 一民教育。斯密关于资本主义分工造成劳动者愚昧无知, 使他们身心遭到摧残的见解, 受到马克思的重视。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二章第五节的正文里, 马克思引证了斯密的这种正确见解, 还在附注中作了说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