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8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2008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2008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2008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2010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增补版)

前言:

一个不规范的字词可能导致整个句子表达错误

一句不规范的话语可能导致整段文字失去意义

一段不规范的回答可能导致阅卷老师失去耐心

一、等值线专题补充

(一)、等高线地形图

1.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2.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3.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4. 确定某地为盆地(山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向四周成放射状),表明地势中间低(高),四周高(低)。等高线值愈往中心愈低(高).

5.人文旅游景点:①寺庙-—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以突出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②宝塔—-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的湖边,以突出地貌平缓的曲线。6.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7. 输油气管道线:应尽量依地势沿等高线选线,线路要尽可能短;要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电线的架设)

8.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9.居民区:主要包括城市、村落,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或山区向阳的河谷或台地,要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和耕地,如河谷高地、湖泊沿岸、沿海等地.此外还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10.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

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

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分析河流特征: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二)、等温线专题

1.水平分布规律:2.垂直分布规律: 3.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4.分析弯曲状况: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5.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缓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陡坡。

6.分析数值特征:高高低低规律;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7.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点北陆北,点南陆南。海洋相反,并借此判断月份

(3)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

(4)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反之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5)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三)、等潜水位线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

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四)、其它等值线

1. 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变化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大陆性)。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b)海陆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c)距海远近距海洋越近,气温年较差越小,反之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

2. 等压线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及天气现象。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5. 等震线:

①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②影响因子: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短,烈度越大;地质构造上断层分布,烈度大;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地理计算专题

1、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详见总复习

2、流域面积的计算

在等高线图中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面积的范围。

3、时间的计算(大早小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同减异加)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平分夜半球经线)地方时为0时。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12时。

4、日界线 (1) 日界线的意义;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2)求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180°经线x点,新的一天所占全球比例即x / 24;当0时经线在东经区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0时经线在西经区,新的一天占一大半;人文日界线180°以东的日期比日界线以西的日期晚(减)一天,0时经线以东的日期比0时经线以西的日期早(加)一天

5、昼夜长短的计算

①晨昏线与经线平面交角最大(23°26’),昼夜差别最大。②计算公式详见总复习

③南北相对、纬度值相等的两纬线,其昼长之和为24小时,夜长之和为24时,昼夜相对值相等(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同纬度值北半球的昼长)。

④某地最长白昼与最短白昼和为24小时。

6、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8、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涉及问题: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面与楼房顶的夹角,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

②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赤道地区是23°26′;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

23°26′和46°52′之间,具体度量是:当地纬度+23°26′;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南北半球寒带地区是46°52′,但也可以当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9、某地区纬度的计算

①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②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

③利用昼长确定: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X小时,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即与上述纬度相同(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同纬度值北半球的昼长)。

④确定直射点纬度:在日照图中,晨昏圈一定与某纬线相切,那么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

⑤在天球图上,天极与地平圈的夹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北天极的地平圈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北半球任何地点;周日平行圈与地平圈的夹角为地理纬度的余角。

10、对趾点的计算

11、逆温现象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锋面活动、乱流混合等都可造成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变小,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随之降温。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逆温现象。日出前(黎明时)达最强(即逆温层厚度最大)。日出后,随太阳辐射逐渐增强,逆温层厚度自下而上逐渐变薄,直至消失

13、其他计算

①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面积总数。

②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

三、地球运动和太阳高度专题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①、昼长;②、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③、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强,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为何气温又低呢?

(5).白昼时间的长短。

(6).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3. 航天发射回收场的选择因素——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4. 注意区分地方时与区时,掌握太阳升落的方位和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光照图上的一线四点,日出日落时间和昼长夜长的计算.

5. 黄赤交角的变化与五带: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带、寒带范围也增大,温带范围则缩小。黄赤交角增大n度,则热带范围增大2n度(南北半球各n度)、寒带范围增大n度,温带范围则缩小2n度。

6.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7. 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其它知识点:

1、极点:

距离都相等的缘故。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o到23.5o间变化。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

2、赤道:全年昼夜等长,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0点日出,24点日落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7°(即为太阳直射纬度的两倍),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

度互余。

4、处于极昼期的地点(除该日正好极昼的地点)。处于极昼期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一天中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0°,其大小等于当地纬度与极昼最低纬度大小之差;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7°(非极圈)。

涉及季节的应特加注意的知识汇总

1、四季知识的考查,在各种资料和高考试题中是经常看到的.高考备考时应注意

天文方面:从天文现象或从光照图上判读。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天文四季的划分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出现等

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

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

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

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

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徙、繁殖等

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

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

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

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华北于原出现干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

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长芦盐场忙于晒盐

夏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青尼罗河处丰水期(丰枯看其补给类型和所处地区)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

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

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

北极考察最佳时期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

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轮廓和风向)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

亚洲低压势力强盛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

我国南方赛龙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

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

北半球热带草原区和季风区正值雨季北极圈附近国家有“白夜”现象

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吹西南风

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华北平原棉花收摘

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开始落叶

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南极考察最佳时期北半球昼短夜长

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

我国常遭寒潮影响好望角一带炎热干燥舟山渔场出现带鱼汛

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

四、河流专题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略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流程长度与流域面积;水系形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河道的宽窄、曲直;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⑥航运价值⑦水能资源;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⑨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

4.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5.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河流航运条件评价:

(1).自然基础(与气候地形相关):

①水系条件:河道宽深,水流速度平缓(平原或盆地地区);水系庞大且通航河道长.

②水文条件:汛期较长(水深),含沙量低(少淤),无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2).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广大的消费市场.特别是人工运河的开挖,进一步方便了区域内的联系.江铁联运和江海联运,减少了中转环节,提高了效率,内河航运进一步扩大到国际。 7.

8. 河流地貌

9.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10. 气候:降水多少、气温高低(是否结冰)

11.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五、地下水专题

1.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及时人工回灌。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2.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哪一种地下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泉的形成还与地质构造有关,分布最广泛的泉总是与石灰岩地区的单面山构造相联系;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可以沿断层一带的透水层上升涌出地表。

3.澳大利亚盆地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又称自流盆地。

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澳大利亚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自流井的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一般可作牲畜饮用水,因此对畜牧业发展非常有利。

六、地质地形专题: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七、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③季风④西风。

(3)、地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山脉的走向----季风迎风坡与背风坡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此外冰雪的反射率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A纬度位置——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B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

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3、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

4—5月南部沿海,6—7月江淮地区,7—8月华北东北地区,9月退到华南地区

4、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纬度、季节、地势、气候(天气状况)。

5、热力环流

6、季风:1)、东亚季风环流2)、南亚季风环流

7、气候类型专题

1、图表法——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

(1)以温定球——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2、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不同之处表现在:

(1)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750—1000mm。

(2)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9月;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10月。

(3)从降水过程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可达600MM;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在400MM以下。

(4)从成因上看: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到移来的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5)从气温上,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热带草原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份。

其他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脉阻挡的影响,山地东侧为西风带的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沛。(非地带性现象)

⑶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⑷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⑸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⑹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⑺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⑻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呢

⑼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我国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⑽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⑾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差值越高,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⑿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⒀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八、海洋环境专题

1.

(1)、深度(海底地形):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资源丰富。如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

(4)、河流: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和泥沙,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和产卵。例如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

2.钱塘江潮汐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天文、摩擦力。

九、农业生产专题:

(一)一般方法:

1.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

适宜发展农业。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③政策④劳动力⑤科技⑥工业基础

(二)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三)我国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⑤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区域的纬度和气候存在一定差异。

(四)其他:

1.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2.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3.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4.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5.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6.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7. 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8. 复种指数问题:

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

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9.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①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10. .农业区位的区域分析:

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旱地种植业: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水田种植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涝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十、工业区位专题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例: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①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

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②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③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④技术力量信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十一、交通专题(一)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⑴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⑵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⑶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水运、航空

⑷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文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⑴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⑵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⑶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⑷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⑸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⑹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⑺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二)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

1、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⑴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等高线稀疏、等深线稠密的海湾地区。

⑵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⑶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

⑷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⑸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2、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4个因素:①路宽;②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

十二、商贸与金融专题

1、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①周围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2、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的原因:

①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腹地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武汉、西安分别是我国中西部最大的商业中心的原因。芝加哥是美国中部商业中心的原因。

十三、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十四、旅游专题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长

度、经济发达程度);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2.到黄山旅游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查阅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

①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

②了解景观形成原理,以及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到苏州旅游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查阅资料,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

....

....和景观特点

3.西欧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①欧洲西部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景观丰富;

②历史文化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

③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五、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专题

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

(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 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贺兰山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东以南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3.地势界线: 4.地形区界线:

5.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

6.年太阳辐射量线: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

区太阳辐射十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新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太阳辐射弱。7.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

(1).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2).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3).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

8.除秦岭一淮河一线外,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十六、中国地理专题

(一)、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

华北平原旱灾、洪灾、土壤盐碱化是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旱指春旱,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未到,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涝是指夏秋水涝,夏季降水过分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多发生在地势低平、地下水较浅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将地下水盐碱带到地表,形成盐碱地,兴修农田水利,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解决旱灾;治理河流、兴修水利,防治水患,改造盐碱地及防止进一步盐碱化。

(二)、海河成灾原因及治理措施

从地形上看,海河的主要支流都发源于黄土高原区;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结果使海河含沙量很大,当进入平原后,泥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各条河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海口入海,无法顺利宣泄,常常造成泛滥。现在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建了许多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使天津、河北等地免受洪水的灾害。

十七、区域分析专题(空间定位很重要!!要常看地图)

十八、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各种因素专题

1、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

(1)、海拔高度: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海陆分布: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北半球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

(3)、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反之气温低则气压高。

(4)、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纬度、洋流、季节、深度

3、盐场区位选择:

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

4、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降水量、地表起伏影响: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5、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利与弊:

利: 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利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弊: 对我国传统工业造成冲击

十九、问题地理专题

1、农业问题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⑥过度引水灌溉→河

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2、工程建设问题

①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②水库: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③道路建设(铁路、公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

④开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3、旅游活动问题

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其他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②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③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④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⑤南部的副高可达18oN。

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②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自然原因)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⑹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7)、海洋沙漠化效应

1、成因:

人类以各种方式向海洋中排放大量石油,并使海洋表面漂浮一层很厚的油层所产生的。该油层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自己本身强烈增温,抑制氧气的溶解和海水的蒸发,阻止上下层海水之间热量的交换,导致了海洋上的油层表面象沙漠一样炎热而干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2、危害

海洋沙漠化,可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沿岸地区地区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干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

(8)生态问题的地区分布

①东北地区:松嫩平原洪涝灾害和低温冻害;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地盐碱化、森林火灾与病虫害

②东部平原地区:暴雨与洪水灾害,春旱与伏旱、地震、土地盐碱化与沙化,沿海台风与风暴潮、渤海冰冻

③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塌陷、滑坡、干旱、地震、雹灾

④华南地区:台风、暴雨、风暴潮、春伏旱、地震、水土流失、洪水

⑤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森林火灾与病虫害

⑥蒙新区:风沙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草原病虫害与鼠害、雹灾、冻害、地震

⑦青藏地区:风暴、冰雪与冰雹、草原虫害与鼠害、地震

4、问题地理的区域分布

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①、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②、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③、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

④、江南往往也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⑤、而近海则往往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⑥、城市往往也是考环境保护问题——城市病是如何产生的?

5.特征问题

(1)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

(2)地表环境特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河流水文特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

(5)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

(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综合题解题: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二十二、、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

1.地形与气候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

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

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

3.河流与气候

(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

5.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

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投人大于产出。

○4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农作物的品种不同。

(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

(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

②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

③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6.地形、河流、气候与聚落

7.地形、气候与工业工业区:

(1)从地形条件看,工业一般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水源近便,对外联系方便的平原地区。且地质稳定、地基坚实:

(2)从气候条件看,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上风方向。在冬夏季风向相反的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下风方向。

8.地形、气候、河流与交通-----考虑造价

(1)修筑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小,造线时,要求距离较短.弯道较少,少占农田,少建桥梁;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公路选线限制较大。山区中的道路避开陡坡。如无法避免,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形弯道;修隧道在背斜处.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

(2)海陆空交通运输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气候资源,并尽量避开气象灾害.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9.资源与工业

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分布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利弊.从而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资源。如了解各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分布。就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世界、中国主要工业区的资源种类与工业部门

(2)因地制宜.利用本国资源发展工业

以法国为例.法国的矿产资源中铁、铝土、铀的储量居欧洲前列。石油和煤严重不足。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洛林高原.煤田主要位于巴黎盆地以北.因此.法国在有煤铁资源的东北部布局了传统的钢铁工业区。在地中海沿岸。利用丰富的铝土矿和水力资源.发展了炼铝工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进口原料日益增多,沿海一些港口的钢铁、机械制造工业迅速兴起。由于作为能源的石油和煤炭严重不足.法国大力发展了水电和核电.目前.核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量的70%以上。

(3)用发展的眼光看自然资源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二战后。由于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从国外运进各种工业原料.制成工业品再输往海外.这就为临海地区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某些新兴工业部门.小型,轻量的电子元件主要靠飞机运输。这类工业的布局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

(4)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不一定是工业发达的地区(发展中国家表现明显)。

例如.中东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工业并不发达。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中东地区的工业为何不发达?因为中东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除石油资源丰富外,其他工业原料贫乏;气候干旱,工业用水缺乏;劳动力较少,技术力量较弱;中东地区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每年每人收入很高。不需要靠发展工业来增加经济收入。

(5)工业发达的地区不一定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例如.日本.工业生产中需要的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矿石等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料学技术水平,以及岛国多港湾等有利条件.可以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因此.日本的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造船等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地带.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二十三、问答题专题

1、描述类——多为看图归纳

(1)、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

(2)、自然特征的描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地质状况)

(3)、人文特征的描述(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环境状况)

(4)、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候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人口分布、植被分布等)

(5)、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如盐碱化过程、天气变化、风向变化等)

(6)、多个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描述

2、原因分析类

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常见的有以下:逆温、温度变化原因、温差大小、光照强弱、降水、气压、天气、气候、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盐度、洋流、渔场、赤潮、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水能、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地貌成因、地质构造、河流水文变化、旱涝、岩石成因、缺水原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逆城市化

3、区位因素(区位条件)评析类(或者布局是否合理)

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主要涉及人文地理事物的布局因素: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商业中心等。分析的时候注意有利和不利的。

4、开发与环保类

一般要先答出某地区的资源状况,再答出开发这种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样的环境问题。

5、危害、措施及治理类

如能源措施、某工业区的整治、某环境问题的措施、某大河流的治理

6、意义类一般包括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环境意义

7、特征问题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特殊的海岸线也要描述

(2)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7).农业.工业.城市.旅游等区位特征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科技、政策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地形.水源等;经济因素:资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社会因素: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国防、就业、平衡性别比例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城市区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教、旅游

旅游(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区位: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9).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优越;工农业基础条件(好);资源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条件(广阔);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额(比例多);国家政策和开放程度;旅游条件(丰富,地域组合好);其他条件(国家大型工程等)。

(10).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交通条件:

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扩宽道路,专线(定线)行使;建立统一的交通指挥系统;统一培训驾驶员;减少过境车辆进入城市。

(11).如何改善一个城市的环境: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搞好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思,加强环境管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绿化;对垃圾进行无害、再生处理。

(12).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普通)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13).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14).如何综合整治(发展)一个工业区(鲁尔区、辽中南等)的经济: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15).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

(16).分析一个地区(省)的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面积大小,土壤的类型、土壤肥脊,可开垦土地等;

气候资源——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

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铝土矿,磷,硫等;

生物资源——农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林业基地,水果基地,特色农业等;

水资源——降水多少,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溶水等。

(17).我国中部崛起的区位条件:

中部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名山大川多,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水资源量、水库容量、耕地面积、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突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中部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铁路干线及国道公路从中部通过;中部地区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山西省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煤储量丰富;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海港连通,利于能源输出;接近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地区

山西省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摸清资源的储量,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依靠科技,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学工业、电力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18).首都由沿海迁往内陆的主要原因分析:

加强对广大内地的管理;促进内地开发和经济发展;分散大城市职能;有利于国防安全。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区域地形特点:包括地形类型是否复杂多样,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特点以及典型地貌,有时也要描述主

要地貌单元的分布状况。有些题目通过给出一个小区域的等高线分布图或地形剖面图进行分析,此时应根据图像给出的高度、坡度等信息具体分析其地形类型、地势特点等。特殊的海岸线也要描述

(2)区域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的复杂程度,以什么气候为主,气候的分布特点以及典型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河湖状况的描述:需要描述河流、湖泊的分布密度、类型(内流河湖或外流河湖),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如水量大小、含沙量高低,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的长短等。

(4)生物、土壤特点的描述:描述主要植被、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状况,代表性的植物、动物的名称和典型土壤。

在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时我们一般从上述几个方面人手进行描述,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区域的特点以及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取舍,以突出重点,真正把一个区域的“特点”表现出来。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民族、种族、宗教特征:包括人口的数量、增长快慢及分布密度的高低,所属种族、民族、信奉的

宗教。

(2)农业生产特点:包括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商品率的高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状况,

农业生产结构等。

(3)工业生产特点:包括工业生产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等。

(4)交通状况:分析以什么交通方式为主,主要交通线路(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及其分布。

(5)商业贸易:主要描述对外贸易的瞢品结构,主要贸易对象,商贸的变化情况如外贸结构、贸易对象的变化

等。

(6)其他人文地理特点:如生活习惯、房舍建筑特点等。

后语:

规范的不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思路、方法

规范不是机械、呆板------更重要的是活学活用

2010年5月

阅卷老师教你答高考题

1.简明扼要,答出要点,是多得分的关键

为了提高评卷效率,评卷老师在阅卷中往往只看要点,尤其是看一些关键词是否答出,有则得分,无则丢分。

2.答出技巧,让人满意,是多得分的有效途径

主观题的答案一般都有弹性,每个评卷老师都有1分内的拍板权,要想拿到这1分,就必须让评卷老师满意(如果主观试题多,加起来就是好几分了,故应当予以重视)。

实践证明让评卷老师满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让人一看就舒服。2、能答则答,不能答也要想好答上几点,让人知道你在努力。3、概念要准确、叙述要简明,让人一看就感到你真正懂了,不要前言不搭后语,或前后矛盾,前后矛盾会丢分,尽量用术语。4、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有的考生或者不会,或者对题的意思理解不太透,就会写上“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原谅”或几句俏皮话,甚至于画上只小狗什么的,这些除能博人一笑外,一般是不会得到分的。3. 重在理解,勇于作答,是多得分的可靠保证高考答案不少是开放性的,有多个选择余地,因此一般是合理即给分。故而考生平时备考时要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不要仅停留在对概念的死记硬背上。有的考生平时知识学的不活,能力没提上来,往往会对题意理解不透,答题丢三落四,造成失分。另外在答题时也要多方面思考,勇于解答,不要一看太难,就犹犹豫豫,改来改去,结果时间浪费了,也不一定对。或者干脆不答,就一分没有。

能够得分的答卷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 考生的论述直赴主题,不拖泥带水,不顾左右而言它。 (2)考生

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答卷中的关键词与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相同或者多数相似,意思相同或相近。或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够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3)考生答卷除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还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社会实际。

(4)考生答卷书写整洁,思路清晰,虽然只有少量的符合逻辑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给分。(5)考生答卷规范,秩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考生答案在论证过程中,理由充分、分析透彻、措词到位,一看就觉得是“非等闭之辈”。

不能够得分的试卷通常有以下情况:(1)考生答卷有某一点创新,但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论证思路混乱,未按题意作进一步分析。(2)考生答卷有创新意识,也能够自圆其说,但不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路线,甚至有反动言论,阅卷领导小组规定:坚决不给分。(3)考生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虽然有少数正确的说法,但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考生答卷大多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相距万里的,也绝不给分。(4)考生答卷书写模糊,涂改很多,虽然有一些叙述与参考答案略微相同或相似,但有多数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参加高考的考生在高考中,不仅要同自己的心理作斗争,还要注意制订与高考阅卷老师的心理相符的对策。因为阅卷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的高低,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其实,以上所谈到的这些注意事项,都是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的良好习惯或者是要坚决克服的不良行为。文科综合考生要真正地、顺利地通过高考,功夫是在平时而不在考场上那几个小时。

阅卷对学生学习的启示:

一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

1 填空题的字,尤其是地名,一定不能潦草,写楷体字,笔画不能少,结构不能错。这是阅卷中严格把关的地方,尤其是地理卷。阅卷中特别抠这些地方。

2答错之处,另找地方写答案,已答的答案,尽可能不要拉掉(指主观题部分)。因为阅卷是从中找正确的答案,不看你错误的地方。每一句不要矛盾,但和另外一句矛盾了,不要紧。不要用铅笔拉掉错的答案,那样就犯了“用两种笔做答的错误”。

3每一句表述要完整,语意要清晰。主谓宾齐全,状语等要用对切切不能少。不要犯了语文上语句上的毛病。阅卷中特别抠句子的意思是否正确符合题意。

4尽可能地用地理术语回答问题,不要诗情画意,要简洁明了。

5一般不要抄材料中的原话当答案用,这不是考语文。

6要点要齐全,点要多,面要广。阅卷是见点给分,每点可以罗嗦答一大片的,可能从中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二对平时学习的启示

1 建模。建立思维模式,掌握体系知识,构建框架机结构知识。一定要宏观把握,注意归纳整理。

2在书面表达能力方面要多练,要和标准答案对照,从中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找解题思路和角度,摸索答题方法,吸取教训,归纳经验。

3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过关,不盲目求新、贪多。

4重能力训练包括

A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运用信息答题的能力。锻炼自己阅读材料找信息用材料中的信息答题的能力

B 阐释问题的能力。要理解什么是分析概括描述说明的含义和要求,知道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符合题目要求;要锻炼自己了解题意的能力,锻炼解题的思维和角度,只有展开,有了框架,回答才不会漏点。

C书面表达是得分的关键,应摸索怎么说话表达才能尽可能的得分,得高分

E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练习,不能有含糊不会的地方。次要知识要敢于放弃。

计算子夜太阳高度一般是在极圈里,利用南北半球的几何意义来进行计算就可以了。即北半球同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数值等于南半球同纬度上的子夜太阳高度的数值(极圈里),然后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计算。但是,

由于是极夜,所以在求高度时,值应该为负值。

定理:与直射点纬差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比90°小多少度。

推论1:在太阳直射点的同侧,纬差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推论2:在极地附近的极

昼期,与极点纬度相差多少度,子夜时的太阳高度就比极点相差多少度。(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参照点——

极点,因为极点上的太阳高度是一天24小时都相同,极点上正午太阳高度就是子夜太阳高度。让极点起

好桥梁作用是较好理解和解决子夜太阳高度计算的关键。)

子夜太阳高度=(当地的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90°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地图 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 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 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技巧2:比例尺缩放: (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技巧3:判断方向: 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 (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 (4)北极星定向法 (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 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北半球)。 4.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 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 ①同线等高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即同图等距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完)

地理方法清单 一、地球大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111km;1°纬线=111cos A km(A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围的描述。 5.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6.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7.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9.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1.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2.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3.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高考地理在答题时,应该有一定的程序,并养成习惯。以下是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全,供参考!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微博)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

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2.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内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 误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高考地理备考的答题技巧介绍.doc

高考地理备考的答题技巧介绍 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 1 经线长111km,1 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 ⊿h (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 ),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 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 经线的地方时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 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 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 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 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 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 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 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 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 2.海拔高度:海拔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2. 海拔:山地的海拔越3.热量(即阳坡、阴坡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 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 3.农业因素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2019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 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三是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四是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五是将要点进行编号。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选择题技巧 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

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有哪些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昼长;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太阳高度(即纬度);天气状况;地势;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4.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5.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6.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二】高考地理答题答题模板汇编 1.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2.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3.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5.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

2021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汇总完整版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

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高考地理80个高频考点与答题技巧汇总

高考地理80个高频考点与答题技巧汇总 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 (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 【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8届的出题趋势 (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 (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 (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 (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 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 (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 (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8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 (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 (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 (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 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 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 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2020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2020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必背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 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 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 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 极值(地势最高、低值); 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 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 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6.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 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7.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高考地理必背答题模板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 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 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 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2020高考地理解题技巧专项突破:地理过程类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专项突破:地理过程类 命题特点 【设问形式】 “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等。 【考查方式】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 化特征。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在一定的时间间 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1.自然地理部分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 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

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 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 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 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2.人文地理部分 (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市等)的形成 过程及其差异。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由此 往两极逐渐缩短。 20°W 往东至160°E 为东半球,20°W 往西至160°E 30°之 间为低纬度, 30° - 60°之间为中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 范围愈小;比 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其它行星系 其它恒星系 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存在液态 水;③ 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 空)。 16.地球的自转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 60° - 90°间为高纬度。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地方为由脊。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河系 T 总星系 f 太阳系f 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