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的绩效预算改革及特点

美国的绩效预算改革及特点

美国的绩效预算改革及特点
美国的绩效预算改革及特点

美国的绩效预算改革及特点

DRC视角

张俊伟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在探索把资源分配与绩效挂钩,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早在1947年,美国就成立了胡佛委员会,为瘦身战时政府规模、削减政府债务提供决策咨询。胡佛委员会曾明确提出,要把预算决策的重心从投入控制转向测量政府活动的工作量和效率。受此推动,美国国会于1950年通过了《预算与会计程序法案》,明确要求政府提供包含工作量和单位成本在内的预算绩效信息。这也被看作是绩效预算的最早开端。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用于项目管理规划与预算管理方法经扩充后,被广泛引入到其他政府部门。规划与预算管理方法的引入,使得在不同政策选择间进行比较成为可能,而其跨年度的长期规划方法也使项目产出能够与政府的长期目标相联接。到了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又引入了零基预算,试图在比较不同候选方案支出成本的基础上动态调整项目实现过程,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总体上,政府提高财政绩效管理的上述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新绩效预算运动的发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出现上述局面,根本原因是财政管理与

行政运行密不可分。在传统的政府运作模式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努力,只能在加强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思路里打转转。直到上世纪90年代兴起公共管理革命,强调要按照注重结果、以顾客为中心、向雇员授权等原则来改革政府,才为绩效预算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改革内容

实施绩效评估,获取绩效信息;运用绩效信息,改进预算决策;项目管理公开绩效信息,提高财政透明度;此三项是改革的主要内容。

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明确要求美国政府发布其战略规划、政策举措并报告实施结果。法案还要求联邦政府机构与利益相关方(包括国会)就机构使命、长期战略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等开展沟通和咨询,并通过发布年度业绩报告来表明其如何实现年度目标。为了推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实施,克林顿总统发布了《总统管理议程》和预算与绩效一体化倡议。倡议为政府管理设定了两个目标:(1)提高项目绩效。每个政府机构都要识别其项目管理中的弱点和不足,并采取清晰的、进取性的措施来改进工作;(2)对成功的项目给予更多资金支持。预算拨款要对项目绩效给予更大关注,并对高回报项目给予更多资金支持,由此启动了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的进程。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实施绩效评估,获取绩效信息

1.借助项目评价评级工具(PART)开展全面的绩效评估

为了推动各部门的绩效评估工作,美国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开发了项目评级评价工具(ProgramAssessmentRatingTool,PART),项目评级评价工具一般由25个问题组成,主要涵盖如下四方面内容:项目设计方面,主要考察项目目标是否清晰合理;战略规划方面,主要考察各部门是否为项目确立了有效的目标(年度目标和长期目标);项目管理方面,主要考察项目的财务管理、改进项目管理的举措等;绩效报告方面,主要考察是否准确、一致地报告了项目实施结果。对上述25个问题的回答,被转化为标准评分(分值从0分—100分),然后按照一定权重被合成为总得分。根据总得分的高低,项目被归为有效、基本有效、充足、无效等绩效类别。

2.借助计分卡评级,强化部门支出管理责任

为了系统评估各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状况,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还开发出了一套计分卡评级工具。根据总统管理议程的要求,各部门每季度要接受两次评级:一是对其各个项目实现整体目标的状况进行评级,二是对各支出部门达到预算与绩效一体化倡议要求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均采用绿色、黄色、红色来展示(俗称“红绿灯”评估体系)。

“绿色”表示达到了规定的目标,取得了满意进展;“红色”表示没有达到上述目标,结果不令人满意;“黄色”则表示仅实现了部分目标,今后需要改进、努力。“红绿灯”评估体系直观地展示了各部门加强项目绩效管理的进展情况,是美国政府推动预算绩效改革的重要工具。

——运用绩效信息,改进预算决策和项目管理

PART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随着PART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财政部门与各支出部门围绕项目绩效管理的交流也越来越充分。绩效管理已逐步渗透到预算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成为保障公共资金高效使用的重要制度依托。

从字面理解,绩效预算意味着把项目绩效与预算分配直接挂钩。但从实际情况看,导致项目绩效评级较差的原因很多: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原因,有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特别是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其解决办法是增加资金投入,而不是削减预算拨款。所以,在美国,项目绩效评级结果与预算分配调整之间的关联是复杂的,而不是直截了当的、机制化的。即便如此,2006财政年度的总统预算案已清楚地表明:“连续数年不能证明其价值的项目,很可能面临其资金被调整到更具绩效的项目上的命运”。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PART是依据《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而开发出来的。PART不仅是预算绩效评估工具,更

是推进建设“结果导向型”政府的工具。据统计,在2002年—2004年间,PART的改进建议中有80%与改善部门绩效评估、提升项目设计和项目管理有关;要求调整预算分配的建议所占的比重,则从20%下降到12%。这也反映了PART 评估注重加强项目管理而不是重新分配公共资金的初衷。

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也曾就依托PART改进资金分配问题与国会开展交流,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部分议员对PART的客观公正性表示怀疑;部分议员则抱怨其信息量太小,难以做出独立的判断。PART在议会的遭遇,反映了议会与政府、政治家与技术官僚之间围绕预算管理权而展开的争夺。

——公开绩效信息,提高财政透明度

政府开通了Expectmore.gov网站,向美国公众提供项目绩效信息。网站涵盖了所有受到PART评估的项目的评估摘要。评估摘要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项目目的、总体评级、绩效重点和未来改进措施等。借助网站提供网络链接,有兴趣的美国公民还可以获得项目评估的详细内容,具体如PART各项问题的答案、绩效改善行动的后续信息更新等。

Expectmore.gov网站的开通,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提升了公众对绩效及结果的关注度;使公众得以更加深入细致地监督各政府部门;增加了各部门改进项目管理措施的透明度;引导各政府部门更加清晰地表述项目目标和

成果。

改革的主要特点

与公共管理革命紧密相连;针对不同层次绩效评估的需要,开发各具特色的标准化操作工具;注重财政信息公开,强化部门支出责任;这是改革的主要特点。

美国绩效预算改革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

——与公共管理革命紧密相连,属于政府提高效能努力的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也由于私营部门管理创新带来启发,一场公共管理革命在美国已蓄势待发。克林顿政府上台之后,即成立了由副总统戈尔挂帅的“国家绩效评审委员会”,委员会最终报告(即《戈尔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由注重过程向注重结果、把顾客放在首位、向雇员授权以及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来改革政府。报告提出的多项改进建议,都与改善政府财政管理有关。不仅如此,就是启动新绩效预算改革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也是由克林顿政府推动的。可以说,新绩效预算从公共资金运行的角度贯彻了“以成果为导向,以业绩为基础,以顾客为中心”的新型行政文化。

——针对不同层次绩效评估的需要,开发各具特色的标准化操作工具,极大地降低了绩效预算的实施成本绩效预算改革的关键,是绩效评估和有效运用绩效信

息。但绩效评估工作量大,任务重,各政府部门能力和资源又明显不足。为了克服上述矛盾,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先后开发出项目评价评级工具(PART)和计分卡系统。项目评价评级工具适用于部门内部的项目绩效评估,计分卡系统则评价不同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努力程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PART和积分卡系统的推广,极大地简化了绩效评价工作,推动了绩效预算的普及和运用。

——注重财政信息公开,强化部门支出责任

新绩效预算改革属于分权式改革,在新绩效预算框架下,政府领导层面(政治家)只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并确定各部门的资金分配数额,而如何在各项目间分配资金,高效率地实施各个项目,则由各部门自主决定。在此背景下,提高财政透明度、推动财政信息公开,有助于引入外部力量加强对各部门的社会监督,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弥补财政分权所带来的管理真空。不仅如此,提高财政透明度还有助于引导利益相关方提前参与项目决策,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向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向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预算是财政的基础。建立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现代预算体系是深化财税改革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随着《预算法》的修改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成。但目前阶段,仍然面临一些“老大难”问题需要攻坚,未来的改革主要围绕这些“老大难”问题展开。 一、目前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四本预算的统筹综合尚不能完全到位 全面性、一致性是现代政府预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将所有政府收支按照统一的标准纳入预算管理。按照这一原则,新预算法明确了四本预算各自的编制要求,提出加大统筹力度,建立有机衔接的预算管理体系。但从原则层面深入到实际操作环节,就会发现,四本预算之间的有机衔接还未实现,四本预算未能有机综合成一本预算,且管理标准尚有差异。 (二)公开透明还需强化顶层设计 预算公开透明是现代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念与要求,更是促进改革落地、完善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公开不等于透明,

预算透明是更高一层级的要求。从现状来看,预算公开尚不充分,公开的部分离透明预算尚有距离。 (三)表外信息有待丰富 预算报告应当充分体现政府的经济活动。发达国家的预算报告中,均有若干附录以表外信息的方式,披露在正式预算表格中难以包含的内容。我国的预算报告,除若干预算表格之外,仅有部分对表格进行解释的说明,缺乏表外信息。首先,缺乏债务与资本性支出预算。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财政的特殊之处也是资本性支出规模庞大,2012年依然高达39%,远高于OECD国家的10%左右。但是,在预算管理上未给予特殊关注。按现有制度规定,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一般债和专项债,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从长远看,这种制度安排既将政府债务割裂开来,又不将其与债务资金的使用相结合,不利于从整体上分析、控制资本性支出和举债融资的规模、结构。其次,缺乏税式支出预算。我国现实的税收优惠几乎涉及所有税种,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繁多,其对应资金量较大,但目前的预算报告对税式支出预算关注不够。 (四)地方债管理制度设计尚需优化 按照新预算法规定,由全国人大确定地方债总额度,仅省级政府有公开发行地方债券的资格。这相当于将原来省、市、县均有的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决策的权力,集中到几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8659659.html,/fanclub/topic-detail/51831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过去、现在、未来 摘要:预算是国家的血液和基础,作为通过强制方式从事经营公共财政的国家活动,它既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效能,是实现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最优化的重要政策手段。又是构成国家建设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和制约着民主政治的水平和程度,从而成为促进政治认同、国家整合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政府预算是围绕着实现政府职能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收支活动,政府预算管理则是预算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的保证。因此关注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了解预算制度改革历史,总结我国政府预算规律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中国政府预算制度制度变迁理论预算制度变迁预算制度改革 一、引言 背景目的问题理论工具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拉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序幕,同时也拉开了中国现代预算制度的序幕。从民国时代的预算公开尝试,到延安时代的预算民主实验,再到解放后1950年财政收支概算草案,到2011年中央部门陆续公布“三公”经费支出,整整走了100年。弹指一挥间,百年过去后,我们的预算制度有诸多进步,但是离现代国家的公共财政相距甚远。今天,我们回顾百年中国预算历史,为的是继往开来,反求诸己,思考如何使中国尽早迈入一个真正的预算国家。 二、制度变迁理论简介 高度概括总结,突出制度变迁理论动力、方式和障碍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中西对比论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改革》P15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的过程。制度变迁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对一种更有效的制度的生产过程,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些相关主体间通过交易而达成契约的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从旧的制度过渡到新的制度;二是制度创新问题,即通过研究制度供求探讨新的制度安排怎样产生的问题。 (一)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总的来说,制度变迁的动力由制度变迁的供给及需求因素相互制约而形成。 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制度需求?菲尼认为:“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他们能获得在原有制度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是就会产生改变心有制度安排的需求。”诺思认为,这些潜在利益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规模经济、外部性、克服对风险的厌恶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概括起来有: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技术进步;市场规模;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偏好的变化以及偶然事件。 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则有: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集的改变以及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 (二)制度变迁理论的方式 制度变迁的实现路径即制度变迁的方式是多种的,可以按不同标准对其分类: 根据规模来看,可以分为单项制度变迁和整体制度变迁;根据速度来判断可以分为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进式制度变迁;根据主体来考察,可以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根据充当第一行动集团的主体不同,可以把制度变迁分为“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和“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在实际的制度变迁过程中,这些方式都是相互交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财预完整版

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财预[2011]433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中央部门、地方省级财政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中央部门、地方省级财政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的考核对象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中央一级预算单位(以下简称中央部门)、地方省级(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 二、本办法的考核内容是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分别见附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评分表”(附1、附2)。 三、考核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制,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实施。 (一)自我考核。年度终了,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对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照相应的考核评分表进行自评打分,并形成书面说明材料,于次年2月底前报送财政部(一式两份)。 书面说明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整体开展情况;对评分表中每项自评得分的说明及相关佐证材料;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下一步工作的打算和建议等。 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对自我考核情况及书面说明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发现弄虚作假的,取消考核资格并通报批评。 (二)财政部考核。财政部对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上报的书面说明材料、自评打分等进行审核,根据需要采取一定的调查取证,形成评定分数,确定考核结果。 (三)先进表彰。财政部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进中央部门、省级财政部门以适当方式进行通报。 四、本办法从2011年度起执行。 附1: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评分表 附2:省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评分表

我国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我国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科学的财税体制,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财政活动的效益和效率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如何提高财政绩效,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国情特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财政体制各有不同,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必须考虑地方的特殊情况,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近些年来,各地不同层级已有一些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实践,组织架构、制度保障逐渐完善,在支出绩效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等前期财政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彰显,仅仅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且绩效评价集中于财政资金支付的合规性,并无法完整地描述财政活动的绩效,不能保证通过财政活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此外,大部分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由地方财政部门推动,受限于制度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在改革推行及结果运用上困难重重;金财工程建设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其他政府信息工程的接口不统一等技术层面的问题,都阻碍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鉴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选取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研究主题,将各地经验予以梳理、升华,辅以理论分析,有助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推动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论文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两方面深入研究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论文先从理论分析入手,揭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财税体制改革、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阐述地方预算绩效管理的分析框架和逻辑关系,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地方预算管理的相关问题,夯实改革的理论基础。

关于深化市级预算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于深化市级预算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19〕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是贯彻落实预算法的必然要求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迫切需要。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必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和“开源节流”思想,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改革举措,大力推进预算管理归位放权改革,实施市级财政统筹,构建全过程预算绩效精准控制闭环管理体系,推动建立“全市一盘棋”的财政工作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程度缓解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收支压力,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归位放权,提高权责配置效率 深化预算管理“放管服”改革,将项目资金分配权交给部门,把项目确定权交给基层,形成更加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一)优化预算管理权责划分,明晰各部门管理职责。落实预算法定职责,科学划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环节权责,进一步压

实各方责任。 1.落实财政部门职责,实施“抓两头、放中间”。“抓两头”就是前端负责预算编制、支出政策审核,牵头制定综合性资金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后端负责预算绩效管理;“放中间”就是放权给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原则上不参与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审批、验收等具体事务。 2.落实主管部门职责,促进资金合理配置。全面负责本部门预算编制和具体执行,制定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立项和验收等,对资金支出进度、使用绩效以及安全性、规范性负责。 (二)项目确定权交给基层,增强区县资金使用自主权。凡直接面向区县并由其实施更为便捷有效的资金,部门要采取因素法或区县整体竞争立项的方式切块分配下达。区县政府在规定权限内自主安排使用资金,并对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负责。市级确需保留审批权的项目,部门应从严控制、制定清单,并严格按相关管理办法配比资金,报分管市领导同意后编入预算。 三、强化市级财政统筹,增强政府综合财力运筹能力 不断强化政府预算统筹调控能力,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新旧动能转换和推进高质量发展。

美国的绩效预算改革及特点

美国的绩效预算改革及特点 DRC视角 张俊伟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在探索把资源分配与绩效挂钩,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早在1947年,美国就成立了胡佛委员会,为瘦身战时政府规模、削减政府债务提供决策咨询。胡佛委员会曾明确提出,要把预算决策的重心从投入控制转向测量政府活动的工作量和效率。受此推动,美国国会于1950年通过了《预算与会计程序法案》,明确要求政府提供包含工作量和单位成本在内的预算绩效信息。这也被看作是绩效预算的最早开端。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用于项目管理规划与预算管理方法经扩充后,被广泛引入到其他政府部门。规划与预算管理方法的引入,使得在不同政策选择间进行比较成为可能,而其跨年度的长期规划方法也使项目产出能够与政府的长期目标相联接。到了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又引入了零基预算,试图在比较不同候选方案支出成本的基础上动态调整项目实现过程,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总体上,政府提高财政绩效管理的上述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新绩效预算运动的发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出现上述局面,根本原因是财政管理与

行政运行密不可分。在传统的政府运作模式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努力,只能在加强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思路里打转转。直到上世纪90年代兴起公共管理革命,强调要按照注重结果、以顾客为中心、向雇员授权等原则来改革政府,才为绩效预算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改革内容 实施绩效评估,获取绩效信息;运用绩效信息,改进预算决策;项目管理公开绩效信息,提高财政透明度;此三项是改革的主要内容。 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明确要求美国政府发布其战略规划、政策举措并报告实施结果。法案还要求联邦政府机构与利益相关方(包括国会)就机构使命、长期战略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等开展沟通和咨询,并通过发布年度业绩报告来表明其如何实现年度目标。为了推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实施,克林顿总统发布了《总统管理议程》和预算与绩效一体化倡议。倡议为政府管理设定了两个目标:(1)提高项目绩效。每个政府机构都要识别其项目管理中的弱点和不足,并采取清晰的、进取性的措施来改进工作;(2)对成功的项目给予更多资金支持。预算拨款要对项目绩效给予更大关注,并对高回报项目给予更多资金支持,由此启动了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的进程。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我国分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我国分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1]李奕宏.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各级政府间财 政关系的调整和理顺,事关国家的稳定与动乱、统一与分裂、兴盛与衰亡。只有解决好政府 预算管理体制问题,才能较好地解决其他经济和政治问题。因而,深化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首先阐述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及规律,即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涵义和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一个国家需具有健全的政府预算管理体制,需要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来实现什么功能等。其后以公共产 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政府间支出划分理论、政府间收入划分理论、政府间财政竞争理论、政府间财政协调理论为基础,来探寻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运行机理。接着总结了我国政府预 算管理体制各阶段的改革内容、体制运行效果和存在的历史局限性,从制度层面分析了我国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历史变迁的影响因素和特征。并选择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上典型国家,对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构建及好的经验做法作了重点介绍,以期为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在上述基础上,以政治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从战略层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国内形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深化我国政 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路和对策措施,并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纵观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建立、发展与改革的变迁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建国前、建国初至 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后至1994年前、1994年至今四个大的阶段。自奴隶社会始、经封建社会和民国时期发展,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逐渐形成,在划分中央地方收支范围,协调中 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的30年间,我国实行统收统支体制,巩固了社会主义新生政权,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促进了工 业体系建立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同时,该体制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财政运行管理效率低下。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需要,我国于1980—1993年间实行财 政包干体制,打破了高度集权的局面,激发了地方活力,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保障。但包干体制弱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了地方保护与无序竞争,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从1994年起,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规范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 关系,优化了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运行效率。与冇着上百年分税制历史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分税制还不尽完善。 由于在处理各级政府间利益关系上,当吋的体制设计包含了过多的妥协性,事权及支出划分不够清晰,财权和收入划分不够科学,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从制度上来说,我国的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围绕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变化进行,体制变迁史,实际上就是集权分权的循环变化过程。体制的法制化程度不高。国际上,无论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普遍实行分税制。虽然各国国情不同,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诸方面存在差异,但这种体制比较成熟,对各国经济社会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美国、德国、法国、円本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尽管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国情差异较大,但在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构建和完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面:按照公平与效率的要求处理事权划分,重视提高事权划分的法制性和稳定性,立足国情 清晰划分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在政府间收入划分方面:按照税种属性和宏观调控需要配置各 级政府收入,中央政府享有初次分配的优势地位,主体税种划分体现中央权威又突出国情特色。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明确设定均等化目标,拨款形式丰富多样,转移支付模式贴合国情, 设置均等化资金管理机构,注重均等化制度安排的法制规范。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

政府预算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 8 第八章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8.2.1) 案例——美国绩效预算发展

美国政府绩效预算的发展历程 在实施绩效预算之前,美国政府的预算概念一直是从审计和财政监督的角度出发,强调收支的合法性,对“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特别重视。其目的就是要杜绝贪污,所以,在预算文件和讨论的过程中,一分一毛都要交代清楚。这种注重“控制导向”的预算系统,是符合当时政治和经济环境需要的。 但随着有效审计制度的确立,政府理财能力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已被确定,施政者对预算的要求和期望也随之改变。特别在二战之后,美国政府国债高企,如何有效节约开支,同时又能确保满足市民对政府服务的期望,是各项改革的大前提。而总统府也希望更有效率地统筹各部门的施政,落实总统在竞选时所作的承诺。这些因素,都促成了美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预算改革和绩效评估运动。 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使用可计量的指标来测量支出项目的产出、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效果。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被纽约市政研究局提出。他们指出,政府管理者必须通过跟踪公共项目的成本和产出来进行单位成本分析,提高效率,防止欺诈和腐败行为的发生。随后,绩效评估实践也逐渐被一些在改革管理实践方面积极性很高的州和地方政府所采用。 50年代,纽约市政研究局的一些早期改革者来到联邦政府帮助实施预算改革,将绩效评估的概念引入联邦政府的预算过程中。 在1950年国会通过“预算及会计程序法案”后,美国的联邦政府预算的编制和着重点开始由开支类别(如工资、物料等)转移到部门功能和项目。部门拨款要求中,不仅要列明收支安排,更要具体说明工作内容、工作量、和成本计算。 60年代末期,约翰逊总统在国防部试行“计划——项目——预算系统”(Pl anning-Programming-Budgeting-System),随后更将其推广到其他部门,这项改革将绩效评估更明确地引入预算过程中,要求部门建立战略计划和多年度政策目标,在每年的拨款要求中,列明部门的工作目标、行动计划、投入和产出,并说明部门如何通过拨款,达到其既定的目标,并配合总统的政策方针。虽然此改革在数年内便宣告失败而停用,但其思想却影响深远,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后期的预算改革基础,使预算不再仅仅是财政监督的工具,更是政策计划和部门管理的平台和指导。

如何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政府预算管理(doc 7页)

(1)切实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细化预算是部门预算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科学分配财政资金的客观要求。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所有项目支出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必须细化到具体的预算项目、必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到不了具体项目的资金不能列入部门预算,没有明细支出内容的项目不能立项。行政及一般事业单位的维持及发展专项经费要按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进一步细化。 (2)将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纳入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完整、细化的预算,年初各项资金落实到部门和项目,既是部门预算编制的政策规定,也是人大、纪委审计监督和预算执行的要求。为此,要求省发改委、经委、科技厅、农牧厅、社保厅等部门,在细化预算的基础上,对属于部门再行分配的资金,如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农资金、社保资金等生产性和事业发展资金中部分经常性或连续性、有条件细化到部门和项目的资金,努力在年初预算中编列到部门的项目预算中。 (3)推进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工作,促使部门单位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根据《省级部门绩效预算管理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选择部分部门对2007年部门预算中安排的资金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重大项目,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绩效考评,帮助部门调整和优化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改进和加强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的管理,并为下一年度编制和安排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进一步推进综合预算编制管理

综合预算就是要将部门所有的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范围。一是对于行政部门的行政性收费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的收费收入,已纳入预算管理的,在预算编制上要认真实行收支脱钩,坚决取消收支挂钩核定预算的办法,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预算管理。二是对于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要统筹安排,严格资金追加。各部门单位必须认真测算和如实上报预算外资金收入,凡部门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少报、漏报或瞒报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在预算执行中,一律不再下达或追加预算外资金拨付指标。帐户结余资金在下年编制部门预算时再进行统筹安排。三是推进编制规范的基金预算,进一步加强结余资金管理。为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对各项基金应比照部门预算编制的方法,在部门预算“二上”阶段,要逐步编制比较完整规范的基金预算。同时,将对部门结余资金报送、确认、安排使用做出明确规定。 4、开展部门预算绩效评价试点工作 为了促进各部门的注意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省财政厅已制定了《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绩效考评管理办法》(随文下发),根据有关精神,我们将选择部分部门对2007年预算中安排的资金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重大项目,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绩效考评,帮助部门调整和优化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改进和加强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的管理,并为下一年编制和安排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5、提高年初预算的到位率。实行部门预算以来,省级部门预算安排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也逐步提高,2007年省级部门预算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法规类别】预算管理 【发文字号】冀政[2014]121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12.12 【实施日期】2014.12.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冀政〔2014〕121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改进预算管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一)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政府所有收支都要纳入预算管理,在明确收支范围的基础上,分别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

算,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要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二)强化一般公共预算各项资金的统筹。按照中央部署,逐步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排污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专款专用的规定,在一般公共预算中统筹安排相关经费。统一预算分配,逐步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财政部门统筹配置。 (三)强化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政府性基金预算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根据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编制,并结合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统筹安排相关支出。按照中央规定,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主要用于人员和机构运转的项目收支,列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支出的项目,一般公共预算不再安排或减少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结转较多的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四)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列到具体项目,不列赤字。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20年提高到30%,同时加大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除调出部分外,应限定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相关改革成本支出、对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等方面。一般公共预算要逐步退出上述方面的安排。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程序。 (五)强化本级与上级资金统筹。各级政府编制年初预算,要将上级税收返还、下级上解收入、列入基数和提前通知的上级转移支付,与本级收入一并列入收入预算,统筹安排本级支出和对下转移支付。 (六)完善预算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健全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完善机关运行经费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变化适时进行

2017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2017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动态跟踪监督机制,下文是为大家收集的2017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篇1:2017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贵部的部署要求,我们及时召开残联领导班子和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会议,对照《莆田市残联20xx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和《莆田市残联20xx年度绩效管理指标考核及责任体系》,深入细致地对我会20xx年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对业务工作实绩、行政能力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自我评估。现将绩效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切实做好绩效管理工作 根据中共莆田市委办公室、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莆委办45号)和中共莆田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20xx年度市直党群系统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莆委组通28号)要求,我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绩效管理工作,制定了《莆田市残联20xx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经理事会会议研究后上报审核。根据市绩效考评工作方案的

要求和我会《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的安排,我会按照目标设定、实施推进、自评总结三个步骤开展了绩效管理工作。 (一)设定年度目标,建立绩效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市委、市政府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后,我会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领导班子和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文件精神,讨论研究我会绩效管理工作;制定了年度绩效目标任务,并根据市委组织部的指导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之后,以正式文件向全市残联系统印发了《莆田市残联20xx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和《莆田市残联20xx年度绩效管理指标考核及责任体系》(莆市残联113号)。同时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绩效办,负责绩效评估的日常工作,并将各项年度工作目标进行分解,明确了岗位责任和领导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形成会绩效目标责任分解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按职责范围具体抓,各部门科室各负其责,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为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建立监控机制,形成绩效目标推进的合力。 按照《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各科室和直属各单位切实增强了主体责任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将绩效管理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抓手,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按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日期: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行政管理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姜玉中魏洁 (安陆市财政局湖北?孝感) 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本文介绍了湖北省安陆市2013年以来启动的绩效评价工作,结合安陆财政实际,从三个方面对预算绩效管理做分析探讨。 关键词:预算绩效;实践;思考 一、工作情况 三年来,湖北省安陆市共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19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向政府递交专题评价报告11份,提出整改建议100多条,评价资金总量7.2亿元。在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四个到位”。 (1)组织宣传到位。2013年成立了安陆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吴晓敏任组长,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在办公室统一部署下,建立由预算股牵头,行资股主抓,各业务股室分头负责,协调配合、整体联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行资股充实了业务干骨2人,共计5人,负责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014年3月、9月和2015年4月,以资产管理软件升级和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工作为契机,组织了三批共800人次的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培训对象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科长及主管会计,重点讲解政策规定、目标设计、项目目标申报表填写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2)制度建设到位。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安陆市财政局逐步建立和推仃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聘请安陆市预算绩效管理评审专家的通知》(安财发[2014]32号)、《安陆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4年度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试点的工作方案》(安财发[2014]33 号)、《安陆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内部操作规程》(安财发[2014]34号)等文件,同时还下发了《预算绩效评价报告样本》、《财政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等规范性文本,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3)评价目标到位。2013年,选择了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进行了绩效评 价试点,共评价资金25291万元。2014年,将市直各单位10万元以上的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涉及59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 额为46870万元,占2014年度本级公共财政支出的28.18%,超省厅15%目标的13.18个百分点。2015年,选取安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安陆市水利局、安陆市农业局、安陆市粮食局、安陆市卫计局、安陆市民政局、安陆市教育局、安陆市科技局、安陆市建设局、安陆市交通运输局等11个单位进行整体支出绩 效评价试点。绩效评价资金金额为6.5亿元,占本期公共财政支出的33%,另外对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欣华生态畜禽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财政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资金总量为415万元。同时,认真编 审2016年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单位62家,财政支出资金12.45亿元。 (4)结果应用到位。建立了绩效评价报告反馈整改和绩效信息公开机制。每个项

财政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财政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为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财政部2日发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 财政部表示,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基本建立,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加强。但是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预算执行进度慢、项目支出管理不够严等问题仍然存在。必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一是高度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责任制度,增强法治意识,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二是切实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要增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部门预算到位率,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办理调整预算工作,强化基本建设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预算下达的时效性,建立结余资金与预算安排衔接制度。 财政部要求,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执行中下达投资计划或提出项目资金分配方案的时间,最迟不得晚于当年10月底。预算调整申请时间一般为每年7月1日至10月底。除据实结算类项目等特殊指标外,各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指标批复的截止时间,原则上为当年11月底。属于动支预备费和财政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指标的特殊项目,发文截止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原则上不得超过当年12月20日。 此外,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年初预留的投资计划应当在年度执行中及时下达,最晚于当年10月底之前全部下达,相应的支出预算于当年11月底下达完毕。项目预算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要求上报审批。 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预算执行管理运行机制。要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加强用款计划管理,巩固完善预算执行管理新机制,加快推行公务卡试点,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预算执行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 四是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严格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要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管理,严格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提高采购效率,确保采购工作质量。 五是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强化决算管理。要加强和规范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建立预算执行追踪问效制度,推进绩效考评试点,强化决算管理。 六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单位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ZJ-066007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Summary of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public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范 文 一、事业单位员工绩效管理流程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管理是一个闭环管理系统,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四个基本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首尾相连形成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不断反复运行、构成一个“PDCA”循环的动态管理系统。 二、事业单位员工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1.管理环节运行不够完整。事业单位员工绩效管理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只注重具体的考核办法、过程以及考核结果,绩效计划和绩效反馈环节的工作容易被忽视,没有形成闭环的绩效管理,与现代化绩效管理方式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事业单位管理层与员工间缺乏沟通和相互了解,无法及时让员工意识到工作绩效及表现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通过绩效考核给予员工实质性的指导意见和帮助,无法真正实现通过绩效管理提升工作效益的目的,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2.考核标准制定不够具体。事业单位对员工的考核内容大部分集中在以“德能勤绩廉”为基础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等方面,多数为定性指标,缺乏科学明细的评价标准,加上考核者本身也很难理解“德能勤绩廉”抽象的标

准,难以客观、准确地把握评判尺度。考核标准过于笼统导致员工工作成绩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和测量,不利于提高员工考核质量。最终结果会是使考核结果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无法保证考核的信度与效度。 3.考核主体选取不够全面。企业绩效考核的主体一般包括上级、同级、下级和顾客,而在不少事业单位中,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还只是传统的上级对下级考核,考评主体的局限性,容易导致个人观点和个人意志左右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使考核缺乏应有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考核等级设定不够科学。目前不少事业单位将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但实际上每年度不合格的总是极少数甚至没有,优秀的也只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名额,且所占比例极小;大多数都集中在合格和基本合格这两个等级上。这种考评方式在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就很难对被考核者的能力、工作实绩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无法真正实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考核的激励功能更无从谈起。 三、事业单位员工绩效管理优化 1.完善绩效管理机制。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单位、科室两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由单位领导任组长的综合目标管理委员会,下设目标管理办公室,由单位副职领导任办公室主任,财务科室负责综合目标管理的具体工作,各责任科室设核算员,负责本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与科室成本核算的具体工作。目标管理办公室下设工作小组,由办公室、财务科、人事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拟定或调整绩效管理方案,提交综合目标管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执行。 制订效率兼公平规定。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应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

如何深化部最新门预算改革加强政府预算管理

从2000年开始,我省省级财政即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程序、方法,全面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经过近八年的探索与完善,我省的部门预算改革已逐步趋于规范,改革成效十分突出。 一、2007年部门预算改革的新举措 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顺利实施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结合财政部《关于完善和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意见》精神,做好2007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并保证及时向省政府和省人大报告财政预算的安排情况,我厅对2007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1、严格基本支出预算管理 为了充分利用基础信息有关资料,最大限度地减少部门和单位的工作量,同时为了统一预算编制口径和方法,减少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随意性,在 对基础信息进行全面审核的基础上,运用预算编制软件系统,对财政全 额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定额标准公式将公用经费直接计算 生成各单位的日常公用经费预算(不含会议费、工会经费、福利费),不再需要各单位编制公用经费预算。 2、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项目支出预算要在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依据审核并对重大项目进行 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结合当年财力状况,首先足额安排省委、省政府已确定的支出,然后再按照事业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其他必需的支出。

(1)切实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细化预算是部门预算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科学分配财政资金的客观要求。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所有项目支出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必须细化到具体的预算项目、必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到不了具体项目的资金不能列入部门预算,没有明细支出内容的项目不能立项。行政及一般事业单位的维持及发展专项经费要按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进一步细化。 (2)将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纳入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完整、细化的预算,年初各项资金落实到部门和项目,既是部门预算编制的政策规定,也是人大、纪委审计监督和预算执行的要求。为此,要求省发改委、经委、科技厅、农牧厅、社保厅等部门,在细化预算的基础上,对属于部门再行分配的资金,如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农资金、社保资金等生产性和事业发展资金中部分经常性或连续性、有条件细化到部门和项目的资金,努力在年初预算中编列到部门的项目预算中。 (3)推进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管理工作,促使部门单位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根据《省级部门绩效预算管理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选择部分部门对2007年部门预算中安排的资金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重大项目,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绩效考评,帮助部门调整和优化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改进和加强省级部门项目支出的管理,并为下一年度编制和安排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进一步推进综合预算编制管理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1] 20xx年,我厅着力以提升财政资金绩效为主线,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手段,以评价结果应用为保障,建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整体开展情况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自评质量,预算绩效管理取得新成效。一是抓好绩效目标编制,及时报送绩效目标。二是探索绩效跟踪监控,要求加强过程监控,对已纳入我厅绩效目标管理范畴的项目支出,采取半年报方式采集试点项目的绩效运行信息。三是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部分省级城乡规划建设专项资金及中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实施绩效自评和项目核查,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四是强化评价结果应用,组织绩效自评和绩效跟踪监控,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并要求改进,加强评价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的衔接。五是健全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组织专题培训,提高各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自我考核情况 根据贵厅有关规定,我厅对20xx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自我考核,自评分数为92 分。

(一)基础工作管理得分20分,其中: 1、领导重视(4分)。翁玉耀厅长和王知瑞副厅长分别作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批示(得3分,附件2),召开全系统计财工作会议上对部署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1分,附件3)。 2、职责明确(5分)。下发文件(闽建计[20xx]19号,附件4),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职能及职责分工(得4分),由计财处指定专人办理绩效管理日常工作(得1分)。 3、制度建设(5分)。一是制定绩效管理宏观指导意见(得2分,闽建计[20xx]14号,附件5);二是制定一系列涉及预算绩效管理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制度(得3分,闽建计[20xx]19号,附件6;闽财建[20xx]10号,附件7;闽建计[20xx]7号,附件8)。 4、指标体系(6分)。一是已建立建设行业的综合指标体系(3分,闽建计[20xx]3号,附件9);二是绩效指标体系量化、细化、指向明确(3分)。 (二)绩效目标管理得分13 分,其中: 1、申报时间(3分)。我厅按规定及时向贵厅报送新增项目绩效目标(闽建计函[20xx]43号,附件10)和2012年度城乡规划建设资金绩效目标(附件11)。 2、申报格式(3分)。绩效目标格式、内容符合要求。 3、申报数量(4分)。我厅20xx年报送绩效目标包括风景名胜规划资金、城乡规划建设资金和村庄整治专项资金。 4、申报质量(3分)。绩效目标描述清晰、依据充分,但由于规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