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建筑设计

学校建筑设计

学校建筑设计
学校建筑设计

学校建筑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加快中小学校基础教育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的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成为设计的重中之重。

标签:学校建筑;设计;重庆

一.用地概况及设计难点

1.用地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渝北区重光片区G23-4-02地块,占地约63亩。用地近似呈三角形,南北向长约250m,东西向长约268m。地块西面和南面紧邻城市道路,西侧为金山大道大坡隧道的一段,东南面重光纵二路由西南至东北从隧道上方通过。场地标高远高于金山大道标高,最高点和金山大道之间的高差约为60m。

2.设计难点

1)用地形状近似呈三角形,极其不规则;原始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对需要开阔、方正用地条件的学校建筑来说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场地紧邻金山大道大坡隧道路段,而金山大道是渝北区最主要的几条交通干道之一,车流密集,如何消除城市主干道对基地的影响。

3)学校在上学和放学会形成两个瞬时的人流高峰期,对基地四周交通疏散的便捷和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而本案仅东南面一个方向靠近城市次干道,学校开口只能在城这条道上,可供集散的范围有限。除人流的因素外,还必须考虑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进出,以及与大量学生流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是设计难点之一。

3.设计规模

本次规划设计项目总用地面积41829.62㎡,按规划设计为48班的初级中学,可容纳学生2400人左右。项目包括48班教学楼、850人多功能厅、2400人食堂、生活辅助用房和300米环形跑道,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二.设计理念与依据

1.设计目标

本方案立足传统精神,通过对当代中学教育发展变化的理解,在对基地的现状环境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一、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学校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 3. 音乐教室、琴房和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 学校的门不应开向城市主干道,门外应留有一定缓冲距离。 5. 建筑间距:2h日照;两边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的距离≥25m。 (二)学校总平面各组成部分 1.建筑用地: 2.运动用地:距教学楼厕所超过90m时应设室外厕所,其面积为15%×总学生数。 3.绿化用地:包括实验园地、发展用地以及道路、园林绿地 (三)学校总平面布置方式: 二、教学楼设计 1.普通教室:分班教室,排距900,纵走道600,第一排距黑板≥2000。最后一排距黑板 ≤8500 2.专用教室:实验室和准备室、语言教室和准备室、音乐教室和乐器间、练琴房、舞蹈教 室、微机室、美术教室、史地、书法和自然教室等。 3.公共教室:多功能厅、阶梯教室、合班教室、图书阅览室;≥50人或≥50m2的房间要开 设相距≥5m的两个门。 4.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行政办公楼应靠近校区大门,方便对外联系;教师办公室与教师 休息室的区别。教师办公室与教师休息室应设洗手盆和挂衣钩等。 三、辅助用房和水平垂直交通设计 1.卫生间:小学:女生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2个小便器; 中学:女生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2个小便器; 厕所内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教学楼内厕所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 教学楼内宜分层设饮水处,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2.走廊:外廊栏杆高1100(中学),1000(小学),宽2400~3000 3.门厅:公共集散地 4.楼梯和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30m(至防烟或封闭楼梯间+5m),袋形走道≤20m(至防 烟或封闭楼梯间+2m);踏步尺寸150×300,楼梯栏杆高:900(室内),1100(室外);楼梯间开间3000~3900,多为平行双跑。 更详细的内容同学们自己查资料,可主要参考李风编著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和相应的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 四、图片讲解 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 GBJ 99—86 主编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 9 8 7 年 1 0 月 1 日 关于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的通知 计标〔1986〕2618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GBJ 99—86为国家标准,自1987年10月1日起实行。 本标准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市建筑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GBJ99-86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幼儿师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

中等师学校和幼儿师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要求。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2.1 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2 学校用地 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①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和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的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的1/2~2/3为好;最后,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的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避免。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的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根据我国的实践,一般在教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1000mm。在平面组合中,若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2015.7.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第三章选址与校园规划 (3) 第四章面积指标 (6) 第五章建筑与建筑设备 (8)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附录一普通中小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2) 非完全小学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2) 完全小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3) 九年制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5) 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7) 高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9) 附录二普通中小学校选配校舍用房面积及指标 (21) 附录三本标准用词说明 (22) 附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城乡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设施的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校设施标准化建设,适应普通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 第四条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首先保证师生安全。在抗御重大意外自然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的紧急避难疏散场所。 第五条普通中小学校建设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城乡及城镇化建设规划,先规划后建设。结合本地区的人口及生源实际情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校园。 第六条本建设标准将普通中小学校的校舍用房,分为必配用房和选配用房两类,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建设的需要。分期建设的学校,首期建成校舍的建筑面积应符合必配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七条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发布时间:2005-6-6 来源:湖北技术装备装站 国家计委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

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 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四、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第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 二、中师、幼师应有供全体学生住宿的宿舍用地。有住宿生的中学宜有部分学生住宿用地。 三、学校的自行车棚用地应根据城镇交通情况决定。 四、在采暖地区,当学校建在无城镇集中供热的地段时,应留有锅炉房、燃料、灰渣的堆放用地。 第2.2.3条学校运动场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作课间操之用。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2。 二、学校田径运动场应符合表2.2.3的规定: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50099—2011 1 总则 1.0.1 为使中小学校建设满足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建筑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含非完全小学)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规划和工程设计。 1.0.3 中小学校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 满足教学功能要求; 2 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 校园本质安全,师生在学校内全过程安全。校园具备国家规定的防灾避难能力; 4 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保护环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基本方针;并应满足有利于节约建设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 1.0.4 中小学校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完全小学 elementary school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0.2 非完全小学 lower elementary school 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场所,设1年级~4年级,属义务教育。 2.0.3 初级中学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对青、少年实施初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0.4 高级中学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对青年实施高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 2.0.5 完全中学 secondary school 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含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育的学校。其中,1年级~3年级属义务教育。 2.0.6 九年制学校 9-year school 对儿童、青少年连续实施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校,共有9个年级,其中完全小学6个年级,初级中学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2.0.7 中小学校 school 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等各种学校。 2.0.8 安全设计 safety design 安全设计应包括教学活动的安全保障、自然与人为灾害侵袭下的防御备灾条件、救援疏散时师生的避难条件等。 2.0.9 本质安全 intrinsic safety 本质安全是从内在赋予系统安全的属性,由于去除各种早期危险及潜在隐患,从而能保证系统与设施可靠运行。 2.0.10 避难疏散场所 disaster shelter for evacuation 用作发生意外灾害时受灾人员疏散的场地和建筑。 2.0.11 学校可比总用地 comparable floor area for school 校园中除环形跑道外的用地,与学生总人数成比例增减。 2.0.12 学校可比容积率 comparable floor area ratio for school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国家计委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范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86 主编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 9 8 7 年 1 0 月 1 日 关于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6〕2618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为国家标准,自1987年10月1日起实行。 本标准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2.1 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2 学校用地 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

建筑设计方案文本

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校址位于丽水市经济开发区内,基地西距开发区中心大道30米,南距北三路112米,东临东一路。基地南北长约202米,东西宽约200米,总用地面积40047平方米,地块形状方整,地势平坦,是一块理想的建校用地。水阁中心小学规划建设36个班,可容纳1620名在校生。方案力求把水阁中心小学设计成环境优美、设备齐全、高档次、高品位的一流校园。 二、设计依据 1.《丽水市水阁中心小学设计方案招标邀请书》 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4.《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通知》 5.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规范、规定和标准。 三、校园总体规划布局 1、设计构思 本设计崇尚、尊重自然环境,力求创造生态校园,体现园林式校园的特点,以现代的手法、现代的构思和现代的材料来营造一个现代的绿色园林校园,营造出一种优异的校园环境。设计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对中国园林及院落式建筑布局的认知和审美——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视“自然”为人类生存的母体,精神的家园,同时赋予其时代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引入周边山体自然景观,整体融入区域地景,形成天人合一的校园生态环境。 ·以绿色校园为构思骨架与灵魂,动静分离,疏密有致,相互渗透的功能分区。 ·层次分明的校园主次道路形成高效便捷的路网结构。 2、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设计以主环路为骨架,相关功能区周边布置形成自由生动的规划结构:其主要构成为江南园林式及院落式的布局理念与手法,来对校园进行区块划分和功能定位。 整个校区分成四个大区块,其中东面临近东一路处设一个校前区,为学校入口广场。围绕校

中小学_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2.1 校址选择 第 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

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2 学校用地 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四、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第 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 二、中师、幼师应有供全体学生住宿的宿舍用地。有住宿生的中学宜有部分学生住宿用地。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本文作者:刘作 文章出处:未知 文章性质:转载 阅读次数:5355 发布日期:2005-06-1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

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 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四、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 二、中师、幼师应有供全体学生住宿的宿舍用地。有住宿生的中学宜有部分学生住宿用地。 三、学校的自行车棚用地应根据城镇交通情况决定。 四、在采暖地区,当学校建在无城镇集中供热的地段时,应留有锅炉房、燃料、灰渣的堆放用地。 第2.2.3条学校运动场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作课间操之用。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m²,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²。 二、学校田径运动场应符合表2.2.3的规定: 三、每六个班应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四、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 五、有条件的学校宜设游泳池。 第2.2.4条学校绿化用地:中师、幼师不应小于每学生2m²;中学不应小于每学生1m²;小学不应小于每学生0.5m²。 学校田径运动场尺寸表2.2.3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字数:1776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7期 随着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相继实施,对中小学教学楼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抗震设防在设计要求上有了较大提高,本文结合作者曾做过的某小学综合教学楼结构设计实例,浅谈一下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建筑设计 该小学主要使用功能为24班制小学+6班制幼儿园,辅以配套的办公室、实验室、合班教室及风雨操场等教学用房,地下一层设为教师用汽车、自行车停车库。 总建筑面积1567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732m2;地下建筑面积2940m2。 建筑功能分区布置如图: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并结合结构体系布置,该小学教学用房共划为6个分区:1区为四层教学楼;2区为一层多功能阶梯教室;3区为三层连廊;4区为三层教学综合楼;5区为三层幼儿园;6区为一层风雨操场。4、5、6区下设一层地下室。 2.结构设计 2.1基本情况 六个分区中各分区均以抗震缝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中2区、6区为单层框架结构体系,混凝土框架柱,以网架组成屋面空间结构。 2.3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2.3.1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要求,该项目属于“教育建筑中的幼儿园、小学的教学用房,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该规范第3.0.3-2条明确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基于这条规范的理解为:确定抗震措施时的设防标准按八度,确定地震作用时的设防标准按七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中处理此类问题不是单纯的将本地区设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doc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第1章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各类用房面积指标、层数、净高和建筑构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交通与疏散····································································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室内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建筑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一名词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2。1 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2 学校用地?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

中小学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小学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篇一: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xx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school gb50099—20xx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xx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885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50099—20xx,自20xx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1.2、4.1.8、6.2.24、8.1.5、8.1.6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原《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xx年12月24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 [20xx]102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场地和总平面,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主要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指标和净高,安全、通行与疏散,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将适用范围扩展为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含非完全小学)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不适用于中等师范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设;

中小学方案设计说明(含投资估算)

第一篇概述 一、项目概况 1、基地位置 项目地块位于,总用地面积4.5平方米(约9.96亩),其中规划建设用地7.5平方米(约20.89亩),代征防护绿地及规划道路用地面积47平方米。 2、工程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其中初级中学办学规模为30班、40人/班;高级中学办学规模为36班、平均35人/班;小学办学规模为84班、30人/班;幼儿园办学规模为15班、20人/班;合计班级数165班,在校生人数5280人。 在本设计中,主要建筑物包括一栋三层幼儿园综合楼;两栋教学楼,分别为五层和六层;两栋行政综合楼,分别为四层和五层;两栋学生宿舍,各六层;两栋学生食堂,各三层;一栋教职工宿舍十四层;一栋礼堂二层;一栋体育馆二层。总建筑面积75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3、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现行标准、规范、规程。 三、经济技术指标

第二篇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在设计中着重强调校园的开放性、自然性、人文性、历史性。 在这里我们采用三个走势截然不同的元素:线形步行广场、集中式运动区、开放式连廊形成的教学综合体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巨大的张力,加强整体上的向心感。 一、功能分区 学校布局按照“分区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分别以小学部、中学部、幼儿园和教工宿舍作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管理分区,体育馆、礼堂(多功能教室)等设为共享区域。 小学部 设置于地块的西侧,由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和综合办公区组成。组团以运动区为中心,教学区、生活区采用首层架空,建筑之间通过开放式连廊连接,使各建筑及连廊形成围合空间,供师生在课间活动使用。主入口设置于南侧次要规划路上,位于小学部组团的中间部位,紧挨运动区,人行及景观视野开阔。 中学部 紧邻小学部,位于小学部东侧。以教学区为起点自南向北布置综合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各功能组块通过开放式线形步行广场相互联系起来,形成稳重而又不完全对称,围合而又相互渗透的空间特色。主入口与小学部设于同一侧规划路上,入口连接着开放式线形步行广场,视野开阔。 幼儿部 位于地块中学部生活区与运动区之间,独立地块。出入口位于地块西侧规划路,幼儿园生活用房及室外活动场地均位于独立地块南侧,采光通风充足。 教职工宿舍 位于地块西北角,设置独立出入口,地面停车,地下车库范围及出入口设置于其附近,方便满足教职工车行出行要求,且不影响地块内教学人行方向。 体育馆、礼堂 位于地块东南角,定义为小学部、中学部共享区域。体育馆、礼堂这种大公共空间,人流相对活跃冗杂,放置于地块相对独立的一侧,又通过开放式线形步行广场与小学部和高中部快捷的联系起来。位于地块规划路转角处,在造型和体量上为整个项目形成良好、活跃的展示面。 二、规划结构及交通组织 在校园空间设计中,设置一直两竖三条主要景观轴线。 小学部和中学部各以一条以学校入口广场为起点贯穿南北的“主轴线”联系起教学区和生活区,以外环一条车行道联系起主入口和次入口。 一条形成校园空间骨架的横向景观步行轴,将几个区域的核心空间加以贯穿。次轴线空间尺度适宜,建筑界面变化丰富收放有致。其间以精心设计的人工园林为主,通过多处花池、雕塑、地面铺装的处理,为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创造出活跃、宜人的环境氛围。 步行人流通过校园两条竖向景观主轴线而进入由教学楼围和的广场空间,自由到达所去的教学楼。小学部与中学部之间又通过横向景观轴相互联系。车行则沿外环路可以到达校园各个建筑单体,满足消防设计。这样实现人、车分流,学生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中。 不规则屋面的连廊增添了空间的流动性和场地的围合感。他们共同围合成教学广场区。 三、环境设计 校园的环境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考虑到他的生态环境。 在绿化设计中使点、线、面状的绿地相互结合,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校园绿化系统。 教学区的大片绿化,校前区的中心广场,生活区的生活广场构成校园的“绿荫精华”。浪漫的构图,无形中产生一种张力,凝聚成校园空间中独有的形式美感与场所精神,也成为城市共享的绿色资源。 与空间相融的点,象触角般渗透到各分区的结点绿化,如花坛、教学楼间的庭院绿化、雕塑、小品、水榭、校门构筑物等,从整体到局部的一系列丰富的景观环境。 四、空间设计 设计中注重人经过建筑时在活动中感受到的效果,在空间中流动,自由的欣赏建筑的方式。 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度的空间。 “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使校园建筑既有空间形态上的围合感,又形成有丰富层次的室外空间。 庭院空间:教学楼间25-30米的庭院绿化是学生课间活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底层架空使庭院间的绿化相互渗透,视线上有通透感。 广场空间:教学区前的广场结合绿化和硬质铺地,乔木行成半围合的广场空间,供集会,露天演出时使用。 连廊灰空间:教学区,生活区的连廊是一种维系动感的要素,将整体串联起来,充满了无限的空间可能性。 第三篇建筑设计说明 一、小学教学楼 1、平面布局 (1)、首层架空,靠北面首层局部设置小学部运动区的更衣室、淋浴间、管理用房。 (2)、二~四层平面 二~四层平面南北向主要布置普通教室,东侧东西向空间布置教师办公室、厕所及专用教室。 (3)、五层平面 五层平面布置一些专用教室及教室办公用房。 2、剖面设计 一层较室外标高高0.1m,每层层高3.6m。

中小学校建筑总体设计

中小学校建筑总体设计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从当前的中小学建筑设计出发,提出一个整体的设计理念,阐述了在校园建筑空间构成中围合空间与开放空间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了详细切实的构筑空间设计方案,争取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使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空间和一个陶冶情操的校园圣地。 引言 现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在已得到普及,不管是在城市中心还是城市的郊区都有老旧中小学的改建扩建,因此更多中小学教育建筑需要开发修建。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主要阶段尤被家长和学校重视,学校的环境和设备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小学的建筑中尤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学校的设备和环境如何分配而最大化的提高教学质量。 1 校园的整体规划 与大学用地的规模相比,中小学的用地规模要比它小的多。但本质上他们的使用性质是相同的,它体现了现阶段我国学生的一种学习模式,并且他们都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场所,为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

环境。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点为整体性。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基地,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上,找准切入点;因此大致会产生三种模式建筑物的群体联接模式、功能区分模式、外部空间结构模式。但是在这个切入点应该是校园的空间结构,即围合空间和开放空间如何组合。 本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10hm2,总建筑面积(地上)54195m2,地下建筑面积2850m2,建筑基底总面积24800万m2,道路广场总面积1.35hm2,绿地总面积3.8hm2,方案整体采用了新中式建筑风格,富于变化的坡屋顶,现代气息浓厚却又透漏着中华传统建筑神韵的立面分隔,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如下图) 我们依据学校的规模,把普通教室分为很多组,各组间由公共地域和连廊相结合,变成一个普通的教学区域,再与专门的教室区相连接,最后形成主要的教学区;再继续把教室办公室融进教学区域,最终将教与学融为一体。这是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构成合理的模式。 2 建筑总体设计说明 (1)教学楼总体上通过门厅将教学楼区域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在满足建筑的功能性的同时,保持了建筑的整体性,教室划分为浅进深的小间,保证室内良好的采光通风;立面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删减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 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四、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第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 第三节总平面布局 第2.3.1条学校应有总平面设计,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建筑设计。 第2.3.2条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第2.3.3条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第2.3.4条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第2.3.5条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第2.3.6条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