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练习数据

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练习数据

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练习数据
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练习数据

DEM的应用包括:坡度:Slope、坡向:Aspect、提取等高线、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可视性分析、地形剖面、水文分析等,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有:

a)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b)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对于这两步的教程本人之前有做过,下面教程不会再重复)

c)掌握根据DEM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e)利用ArcGIS的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下面开始教程:

工具/原料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10.0---ArcMap(3D Analyst模块和spatial analyst模块)

?数据:DEM和TIN(使用由本人前面的教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得到的结果数据。

?原始数据下载: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9257712.html,/s/1GGzT2

方法/步骤

1. 1

建议先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经验教程,因为本经验教程的数据使用的是此经验的最后结果数据!

(数据会提高下载,另外本人使用的版本是10.1英文版,不过教程步骤为中文的,本人翻译过来,方便大家!有些地方和9.3差别很大,和10.0差别不大)

END

DEM应用之坡度:Slope

1. 1

首先,(1) 新建地图文档,加载【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经验教程中得到的DEM数据:TINGrid

(2) 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度],参照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2. 2

执行后,得到坡度栅格Slope_tingri1:坡度栅格中,栅格单元的值在[0 -82] 度间变化

3. 3

右键点击图层[Slope_TinGrid],执行[属性命令],设置图层[符号系统],重新调整坡度分级。将类别调整为5,点[分类]按钮,用手动分级法,将中断值调整为:8,15,25,35,90。

4. 4

【下面计算剖面曲率】

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度]。按如下所示,指定各参数。得到剖面曲率栅格:[Slope _Slope]如图

END

DEM应用之坡向:Aspect

1. 1

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向],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2. 2

执行结果为(得到坡向栅格:[Aspect_tgrid]):

3. 3

【以下计算平面曲率】:

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度],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4. 4 执行后生成平面曲率栅格[Slope_Aspect]:

END

DEM应用之提取等高线

1. 1

新建地图文档,加载DEM数据:[tingrid]。(在执行以下操作时确保,3D Analyst扩展模块已激活,以后不说表示本人已经激活,各位在操作的时候这点应该也懂的吧!)

然后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等值线],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2. 2

执行后生成等高线矢量图层:Contour_tingrid:

END

DEM应用之计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

1. 1

在【ArcToolbox】工具箱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 [山体阴影],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2. 2

执行后生成地表阴影栅格:[Hillsha_ting1]:

3. 3

下面进行【DEM渲染】:

关闭除[tingrid] 和[Hillsha_ting]以外所有图层的显示,并将[tingrid ] 置于[Hillsha_ting] 之上,右键点击[tingrid] ,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执行[属性],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参照下图所示设置[符号系统]选项页中颜色。如图:

4. 4

在工具栏空白处右键,打开工具栏[效果],如下图所示,设置栅格图层[tingrid]的透明度为:[45%]左右,结果如图:

END

DEM应用之可视性分析

1. 1

(一)【通视性分析】

数据使用上一步骤的结果!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

打开[3D Analyst] 工具栏,从工具栏选择[创建通视线](Line of sight)工具,如图:

2. 2

在出现的[通视分析]对话框中输入[观察者偏移量]和[目标偏移量], 即距地面的距离,如图:

在地图显示区中从某点[A]沿不同方向绘制多条直线,可以得到观察点[A]到不同目标点的通视性:

3. 3

(二)【可视区分析:移动发射基站信号覆盖分析】

(1)在上一步基础上进行,在内容列表区[TOC]中关闭除[tingrid]之外的所有图层,加载移动基站数据-矢量图层:[移动基站.shp]

(数据后边会提高给大家下载)

4. 4

(2)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视域],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其中绿色表示现有发射基站信号已覆盖的区域,淡红色表示,无法接收到手机信号的区域)

END

DEM应用之地形剖面

1.本步骤同样是在上一步骤的结果下进行的:

在上一步基础上进行,打开[3D Analyst]工具栏,点击[线插值]工具,跟踪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可以从DEM:[TINGRID] 中得到高程值

2.点击[剖面图] 按钮,得到上一步所生成的3D线段的剖面图:

3.到此,DEM应用除了【水文分析】外,主要的应用基本讲完。由于每个

经验教程只能上传20张图片,故【水文分析】将会在下一个教程讲授!

END

注意事项

?arcgis中的工具箱聚集了很多的高级分析工具,工具的使用很简单,一般只需要输入数据,指定参数,确定输出路径即可,使得很多的复杂分析过程都简单化,故我们要理解的是工具中包含的知识和含义道理,而不是懂得添加数据,操作工具就可以了!

?关于【DEM和TIN的创建教程】: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9257712.html,/article/2d5afd699f57df85a2e28eee.html

?【ArcGIS教程之DEM应用——水文分析】: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9257712.html,/article/6f2f55a18f62a7b5b93e6c92.html

?本人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可能也有些不足,希望看出瑕疵的朋友指点一下!

谢谢支持!

ArcGIS之水文分析

ArcGIS教程之DEM水文分析详细图文教程,本教程和之前的两个教程有关联的,数据上是使用上一个教程的结果,步骤相互联系!最后会提供给大家数据和教程的链接!水文分析需要: 1.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2.利用ArcGIS的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下面开始教程: 工具/原料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10.0---ArcMap(spatial Analyst模块) ?数据准备:DEM(使用由本人前面的教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 的生成,TIN的显示】中使用的原始数据。 方法/步骤 1.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 在ArcMap中加载 DEM数据,右击DEM图层,点击缩放至图层,显示全部。 2.在【ArcToolbox】中,(要打开扩展模块)执行命令[SpatialAnalyst工 具]——>[水文分析]——> [填洼],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其中Z限制——填充阈值,当设置一个值后,在洼地填充过程中,那些洼地深度大于阈值的地方将作为真实地形保留,不予填充;系统默认情况是不设阈值,也就是所有的洼地区域都将被填平。之后点击确定即可。 3.确定后执行结果得到无洼地的DEM数据[Fill_dem1]

4.关键步骤:流向分析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SpatialAnaly st工具]——>[水文分析]——>[流向],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5.确定后执行完成后得到流向栅格[Flowdir_fill1],理解代表什么含义! 6.计算流水累积量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SpatialAnaly st工具]——>[水文分析]——>[流量],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1.7 确定后执行完成得到流水累积量栅格[flowacc_flow1] 如图: 7.提取河流网络 首先,提取河流网络栅格。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Arctoolbox】,运行工具[Spatial Anal 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在[地图代数表达式]中输入公式:Con(Flow Accumulation1>800,1),(这里的Flow Accumulat ion1要以上一步得到的文件名为准,注意是Con,不是con,大写第一个字母,不然出错)如图: [输出栅格]指定为:StreamNet保存路径和文件名任意)

ArcGIS线转面的方法

ArcGIS线转面的方法 ArcGIS作为GIS软件中的龙头老大,其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初学者,其部分常用的重要功能不容易掌握,今天就讲一讲在矢量化时非常重要的功能:线转面。 ArcGIS在进行大范围的矢量化时一般很少直接画多边形,这是因为shape文件不具备拓扑,在处理多个相邻多边形时不方便,因此,一般是先用线把地类图斑勾绘出来,然后将线转为多边形。在ArcGIS中,将线转为多边形有三种方法:1. Feature to Polygon 这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要素转多边形。在ArcToolBox中,依次找到Data M anagement Tools—>Features—>Feature to Polygo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好线要素文件以及生成的多边形存储的位置和文件名,点击确定即可。多边形生成结束后会自动添加到ArcGIS的TOC窗口中。 图一 Feature to Polygon位置

2. Polygon Feature Class from Lines 首先说明,这种方法需要ArcGIS Geodatabase的支持,也就是你的shape数据需要放在ArcGIS的Geodatabase中,Personal Geodatabase或File Geodatab ase都可。在存储线要素的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中,在空白地区右击,选择New—>Polygon Feature Class from Lines…,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生成面要素的名称,选择要生成面要素的线要素,往下看我们惊喜的发现了"Se lect a point feature class to establish attributes for the polygon fe ature"这句话,这就意味着在这里我们可以指定一个点要素文件,来建立面要素的属性。为什么说是惊喜呢?因为在矢量化的死后,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来为图斑赋属性(比如说土地利用类型),有了这个功能,我们在用线勾绘图斑时,可以新建一个点文件,每个图斑中画一个点,为其附上图斑应该赋的属性,这样在先转为多边形时就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将点的属性直接赋予多边形,省却了我们大量的时间。 图二 Polygon Feature Class from Lines位置 3. Construct Features

ArcGIS地形分析实验内容步骤

实验九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 a)加深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b)熟练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c)掌握根据DEM或TIN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ArcMap(3D分析模块---3D Analyst) 实验数据:矢量图层:高程点Elevpt_Clip.shp,等高线Elev_Clip.shp,边界Boundary.shp,洱海Erhai.shp,移动基站.shp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TIN 及DEM 生成 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Insert---Data Frame) (1)添加矢量数据:Elevpt_Clip、Elev_Clip、Boundary、Erhai(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 住Shift) (2)激活“3D Analyst”扩展模块(执行菜单命令[Tools]>>[Extensions扩展],在出现的对 话框中选中3D分析模块---3D Analyst),在工具栏空白区域点右键打开[3D Analyst] 工具栏 (3)执行工具栏[3D Analyst]中的菜单命令[3D Analyst]>>[Create/Modify TIN创建/修改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从要素生成TIN]; (4)在对话框[Create TIN From Features]中定义每个图层的数据使用方式; 在[Create TIN From Features]对话框中,在需要参与构造TIN的图层名称前的检查框上打上勾,指定每个图层中的一个字段作为高度源(Height Source),设定三角网特征输入(Input as)方式。可以选定某一个值的字段作为属性信息(可以为None)。即勾选elevpt Clip: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mass points;标识之字段(tag value field):none。勾选elev Clip,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mass points;勾选Boundary,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soft clip,其余不变,勾选ErHai,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hard replace;标识之字段(tag value field):none。

arcgis线转面的方法

1. Feature to Polygon 这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要素转多边形。在ArcToolBox中,依次找到Data Management Tools —>Features—>Feature to Polygo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好线要素文件以及生成的多边形存储的位置和文件名,点击确定即可。多边形生成结束后会自动添加到ArcGIS的TOC窗口中。 2. Polygon Feature Class from Lines 首先说明,这种方法需要ArcGIS Geodatabase的支持,也就是你的shape数据需要放在ArcGIS的Geodatabase中,Personal Geodatabase或File Geodatabase都可。在存储线要素的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中,在空白地区右击,选择New—>Polygon Feature Class from Lines…,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生成面要素的名称,选择要生成面要素的线要素,往下看我们惊喜的发现了"Select a point feature class to establish attributes for the polygon feature"这句话,这就意味着在这里我们可以指定一个点要素文件,来建立面要素的属性。为什么说是惊喜呢?因为在矢量化的死后,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来为图斑赋属性(比如说土地利用类型),有了这个功能,我们在用线勾绘图斑时,可以新建一个点文件,每个图斑中画一个点,为其附上图斑应该赋的属性,这样在先转为多边形时就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将点的属性直接赋予多边形,省却了我们大量的时间。

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练习数据

DEM的应用包括:坡度:Slope、坡向:Aspect、提取等高线、算地形表面的阴影图、可视性分析、地形剖面、水文分析等,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有: a)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b)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对于这两步的教程本人之前有做过,下面教程不会再重复) c)掌握根据DEM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e)利用ArcGIS的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下面开始教程: 工具/原料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10.0---ArcMap(3D Analyst模块和spatial analyst模块) ?数据:DEM和TIN(使用由本人前面的教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得到的结果数据。 ?原始数据下载: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9257712.html,/s/1GGzT2 方法/步骤 1. 1

建议先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经验教程,因为本经验教程的数据使用的是此经验的最后结果数据! (数据会提高下载,另外本人使用的版本是10.1英文版,不过教程步骤为中文的,本人翻译过来,方便大家!有些地方和9.3差别很大,和10.0差别不大) END DEM应用之坡度:Slope 1. 1 首先,(1) 新建地图文档,加载【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TIN的显示】经验教程中得到的DEM数据:TINGrid (2) 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度],参照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ArcGIS方法利用到路面提取道路中心线的方法

A r c G I S方法-利用到路面提取道路中心线的方法利用到路面提取道路中心线的方法在利用GIS制图时,需要经常跟数据打交道。很多初级的制图人员都存在一种惯性思路,以为数据精度越高,出图的效果就越好。这是错误的观点。假如现在需要制作1:1w的地图,但手头上却只有1:500的地形图,数据精度虽然很高,但却无法在小比例尺下显示出来。回到主题上,1:500的数据,大多数道路都是以面状显示。由于其精度高,有些数据甚至是不带线道路图层的,而在1w的地图下,道路以线状表达才是符合要求的。所以,这就需要涉及到地图制图的一个常规工作—地图缩编。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从到路面直接提取出道路中心线,从而辅助小比例尺地图的制作。 由于面状数据一般都是不规则的,所以很难从其提取中心线,一般的GIS软件也没提供直接提取的工具。ArcGIS里面虽然也有一些工具可以辅助一下处理,例如在制图工具箱里面有一个提取中心线的工具,但这个工具的作用是通过道路边线(双线)提取中心线。也有人说ArcGIS里面同样是提供面转线工具,先用工具转一道再提取不就行了吗?可是问题来了,面转线工具传出来的数据是封闭线,而不是道路边线,提取中心线工具依然是不可用,除非在每个路面图形打断两端的封闭,不然无法进行提取,恰好打断工作又是非常的巨大。因此,该方法还是不可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ArcScan扩展模块。提到ArcScan扩展,很多专业人员第一时间反应是这只是个栅格矢量化工具,跟当前讨论的中心线提取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深入了解ArcScan扩展的具体细节,我们不难发现其自动矢量化里面可以提取面要素和中心线,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曲线去完成该任务了。 先来说说总体思路:将路面(矢量面数据)转化为栅格数据,因为ArcScan只能对栅格数据进行处理,由于是从矢量转为栅格而非扫描,栅格质量一般会非常好;通过二值化栅格

ArcGIS地形分析

实验三、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一、实验目的 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 a)加深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b)熟练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c)掌握根据DEM或TIN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9.x ---ArcMap(3D分析模块) 实验数据:矢量图层:高程点Elevpt_Clip.shp,高程Elev_Clip.shp,边界Boundary.shp,洱海Erhai.shp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TIN 及DEM 生成 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 (1)添加矢量数据:Elevpt_Clip、Elev_Clip、Boundary、Erhai(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 住Shift) (2)激活“3D Analyst”扩展模块(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 3D分析模块),在工具栏空白区域点右键打开[3D分析] 工具栏 (3)执行工具栏[3D分析]中的菜单命令[3D分析]>>[创建/修改TIN]>>[从要素生成TIN]; (4)在对话框[从要素生成TIN中]中定义每个图层的数据使用方式; 在[从要素生成TIN中]对话框中,在需要参与构造TIN的图层名称前的检查框上打上勾,指定每个图层中的一个字段作为高度源(Height Source),设定三角网特征输入(Input as)方式。可以选定某一个值的字段作为属性信息(可以为None)。在这里指定图层[Erhai] 的参数:[三角网作为:]指定为[硬替换] ,其它图层参数使用默认值即可。即勾选elevpt Clip: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mass point;标识之字段(tag value field):none。勾选elev Clip,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mass point;勾选Boundary,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soft clip,其余不变,勾选ErHai,高度源(height resource):ELEV;三角网作为(triangulate as):hard replace;标识之字段(tag value field):none。

ArcGis由Excel坐标表自动生成点、线、面图层的方法

ArcGis由Excel坐标表生成点、线、面图层的方法 一、创建execl点文件 要求格式:第一列为点号,接着两列为X、Y坐标,表格第一行最好为ID、X、Y 二、导入ARCGIS 点击tools——Add XY Date,选择表格、坐标系。 三、保存点文件 在arcgis左边的文件框中选择Sheet1$ Events文件点右键——Date——Export Date,再点ok即可生成点图层。 excel点数据转成Arcgis线、面文件 1、首先将EXCEL中的数据导出为TXT格式的文本方档,用工具Samples-data management-features-write feature to text file。(注:output text file:文件一定要加扩展名txt),将生成的txt文件打开,修改文件中的内容(格式参照以下注意问题及后面的数据格式) 2、打开ARCGIS,点击ARCGIS工具箱,找到Samples-data management -features-creat feature from text file,各参数设置参照注意问题及数据格式。 ARCGIS中用数据生成线及面要注意的问题:

Samples-data management-features-creat feature from text file Inpur decimal separator中在英文状态下输入任一字符,但不能使用空格。数据格式: 1、Polyline后面不能有空格;(如果要生成面,将Polyline改成Polygon) 2、数据间的空格间隔只能是一个字符; 3、生成线的每一点要按顺序排列,按不同顺序排列会生成不同的图像; 4、第一个点的序号从0开始编号; 5、若要生成多条线,对每条线要编号;且要符合上述的要求,每条线的点重新从0开始编号; 6、最后一行要加上END; 7、将数据从EXCEL表中导出成TXT格式后,按上述要求调整好数据格式,新建一个TXT文档,将数据复制到新建的文档当中。 8、各个点的坐标数据必须保留1位以上的小数。 附数据格式: Polyline 1 0 0 100.0 200.0 1.#QNAN 1.#QNAN 1 101.0 201.0 1.#QNAN 1.#QNAN 2 102.0 202.0 1.#QNAN 1.#QNAN 3 103.0 203.0 1.#QNAN 1.#QNAN 4 104.0 204.0 1.#QNAN 1.#QNAN 5 105.0 205.0 1.#QNAN 1.#QNAN 6 106.0 206.0 1.#QNAN 1.#QNAN 7 107.0 207.0 1.#QNAN 1.#QNAN 8 108.0 208.0 1.#QNAN 1.#QNAN END 生成多条线的数据格式: Polyline 1 0

ArcGIS软件中 基于文本数据的地形分析

实验五基于文本数据的地形分析 一、实验背景 克里金插值法,又称空间自协方差最佳插值法,它是以南非矿业工程师D.G.Krige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最优内插法。克里金法广泛地应用于地下水模拟、土壤制图等领域,是一种很有用的地质统计格网化方法。它首先考虑的是空间属性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异分布.确定对一个待插点值有影响的距离范围,然后用此范围内的采样点来估计待插点的属性值。根据样品空间位置不同、样品间相关程度的不同,对每个样品品位赋予不同的权,进行滑动加权平均,以估计中心块段平均品位。克里金方法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即被插值的某要素(例如地形要素),可以被当做是一个区域化的变量来看待,所谓区域化的变量就是介于完全随机的变量和完全确定的变量之间的一种变量,它随所在区域位置的改变而连续地变化,因此,彼此离得近的点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空间相关性,而相隔比较远的点之间在统计上看是相互独立无关的。克里金方法就是建立在一个预知定义的协方差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方法把估计值的方差最小化的一种差值方法。克里金方法具体分成许多种,主要有:普通克里金、简单克里金和通用克里金等等。 二、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克里金差值法,掌握利用高程点要素生成等值线的方法,点的内插是GIS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生成等值线。点的内插是用于建立具有连续变化特征现象(例如地面高程、地形、气温)的数值方法。 2 按照点数据samp_pt.txt(坐标和高程数据单位均为m),画出以5m为等高距的等高线,并求在bound图层边界范围内坡度>=25的区域面积。学会ArcToolBox中的栅格计算器、裁剪、坡度以及克里金法。 三、实验数据

arcgis点转线

execl点数据转arcgis点、线、面文件 (2012-01-14 09:53:00) 转载▼ 标签: 分类:ARCGIS学习 杂谈 本文原文参考: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9257712.html,/s/blog_7b9bdc9f0100tnpd.html在此基础上做了些修改 execl点数据转arcgis点文件 一、创建execl点文件 要求格式:第一列为点号,接着两列为X、Y坐标,表格第一行最好为ID、X、Y 二、导入ARCGIS 点击tools——Add XY Date,选择表格、坐标系。 三、保存点文件

在arcgis左边的文件框中选择Sheet1$ Events文件点右键——Date——Export Date,再点ok 即可 如要标注点号,选择点文件——右键——属性(最下面那个)选择label field的项目——再单击文件右键选择label features,即可。 NOTE:如果文件不能在第二步加载上,则用ACCESS数据库将EXECL表格打开,存成*.database格式或者*.csv格式,然后再操作第二步 execl点数据转成Arcgis 线、面文件 1、首先将EXCEL中的数据导出为TXT格式的文本文档(格式参照以下注意问题及后面的数据格式)。 2、打开ARCGIS,点击ARCGIS工具箱,找到Samples-->data management-->features -->creat feature from text file,各参数设置参照注意问题及数据格式。 ARCGIS中用数据生成线及面要注意的问题: Samples-data management-features-creat feature from text file 对话框中Inpur decimal separator中在英文状态下输入任一字符,但不能使用空格。 数据格式: 1、Polyline后面不能有空格;(如果要生成面,将Polyline改成Polygon,如果生成点,即point) 2、数据间的空格间隔只能是一个字符; 3、生成线的每一点要按顺序排列,按不同顺序排列会生成不同的图像; 4、第一个点的序号从0开始编号; 5、若要生成多条线,对每条线要编号;且要符合上述的要求,每条线的点重新从0开始编号; 6、最后一行要加上END; 7、将数据从EXCEL表中导出成TXT格式后,按上述要求调整好数据格式,新建一个TXT 文档,将数据复制到新建的文档当中。 8、各个点的坐标数据必须保留1位以上的小数。

GIS的核心之一:数字地形分析

第9章 DEM 与数字地形分析 数字地面模型于1958年提出,特别是基于DEM 的GIS 空间分析方法的出现,使传统的地形分析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地形分析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目前,基于DEM 的数字地形分析已经成为GIS 空间分析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在测绘、遥感及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及地学研究各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首先介绍了数字高程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建立步骤,然后从基本坡面因子、特征地形因子、水文因子和可视域等方面简述数字地形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9.1 基本概念 9.1.1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简称DEM )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它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的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由于高程数据常常采用绝对高程(即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高度),DEM 也常常称为DTM (Digital Terrain Model )。“Terrain”一词的含义比较广泛,不同专业背景对“Terrain”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DTM 趋向于表达比DEM 更为广泛的内容。 从研究对象与应用范畴角度出发,DEM 可以归纳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从狭义角度定义,DEM 是区域表面海拔高程的数字化表达。这种定义将描述的范畴集中地限制在“地表”、“海拔高程”及“数字化表达”内,观念较为明确。从广义角度定义,DEM 是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拔高度的数字化表达。这是随着DEM 的应用不断向海底、地下岩层以及某些不可见的地理现象(如空中的等气压面等)延伸,而提出的更广义的概念。该定义将描述对象不再限定在“地表面”,因而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有海底DEM 、下伏岩层DEM 、大气等压面DEM 等。 数学意义上的数字高程模型是定义在二维空间上的连续函数),(y x f H =。由于连续函数的无限性,DEM 通常是将有限的采样点用某种规则连接成一系列的曲面或平面片来逼近原始曲面,因此DEM 的数学定义为区域D 的采样点或内插点Pj 按某种规则ζ连接成的面片M 的集合: } ,,1,,1,),,()({m i n j D H y x P P M DEM j j j j j i ==∈==ζ (9.1) DEM 按照其结构,可分为规则格网DEM 、TIN 、基于点的DEM 和基于等高线的DEM 等。由于规则格网结构简单,算法设计明了,在实际运用中被广泛采用。本书中的DEM 仅指规则格网DEM 。 9.1.2 数字地形分析 数字地形分析(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DTA ),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DTA 技术是各种与地形因素相关空间模拟技术的基础。 地形属性根据地形要素的关系特征和计算特征,可以归纳为地形曲面参数(parameters )、地形形态特征(features )、地形统计特征(statistics )和复合地形属性(compound attributes )。

ArcGIS10.2地形分析

基于ArcGIS下的地形分析报告 —以寨场山森林公园的地形为例 1.整理CAD 根据要求,只要对寨场山森林公园整个地形中的红线范围里面的部分进行分析,为了保持红线内的内容清晰、完整,同时节约内存和空间,因此要删除红线外的部分,隐藏或者删除不必要的其他图层。然后把红线删除,并对边缘等高线做细微的调整,使最后出图边缘保持平滑(如图1、图2)。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保证所有等高线都是闭合的,再将调整完后的图复制到新的文件或者写块,这样是防止CAD图导入ArcGIS后出现其他图层的内容。本次分析只需要等高线和高程点所在图层。 图1 CAD原图图2 调整后的CAD图 2.定义坐标系统 打开ArcCatalog10.2—链接到文件—右击命名为dixing01.dwg的文件—属性—编辑—选择地理坐标系—Afraca—北京1954—确定(如图3)。然后新建个人

图3 定义坐标 地理数据库,右击CAD文件—导出—转出至地理数据库,输入要素和选择输出 的地理数据库文件,再保存为mdb文件(如图4)。 图4 保存至地理数据库 3.导入CAD图 打开ArcGIS的ArcMap界面,(本文用的是Arcgis10.2版本),点击菜单 栏“窗口”—“目录”,点击带“加号”的文件夹创建文件夹链接(如图5), 找到CAD所属文件夹,添加刚整理过的名为dixing01.dwg的文件,前提是要把该

图5 文件夹链接 CAD文件存放的文件夹以及文件名要用英文名,不能用汉字。 CAD导入Arcgis以后有annotation、multipatch、point、polygon、polyline 五种要素(如图6),分别右击我们所需要的point点、polyline线文件,右键, 图6 目录 “导出”—“转为shapefile(单个)”,输出为shp格式文件(如图7)。输出位置就是文件保存的地方,输出要素是文件名,字段映射选择“Layer(文本)”,

arcgis点生成面、线的问题

execl点数据转arcgis点文件 一、创建execl点文件 要求格式:第一列为点号,接着两列为X、Y坐标,表格第一行最好为ID、X、Y 二、二、导入ARCGIS 点击tools——Add XY Date,选择表格、坐标系。 三、三、保存点文件 在arcgis左边的文件框中选择Sheet1$ Events文件点右键——Date——Export Date,再点ok即可 !!!如要标注点号,选择点文件——右键——属性(最下面那个)——按照图1选择label field 的项目——再单击文件右键选择label features,即可。 execl点数据转成Arcgis线、面文件 1、首先将EXCEL中的数据导出为TXT格式的文本方档(格式参照以下注意问题及后面的数据格式)。 2、打开ARCGIS,点击ARCGIS工具箱,找到Samples-data management-features-creat feature from text file,各参数设置参照注意问题及数据格式。 ARCGIS中用数据生成线及面要注意的问题: Samples-data management-features-creat feature from text file Inpur decimal separator中在英文状态下输入任一字符,但不能使用空格。 数据格式: 1、Polyline后面不能有空格;(如果要生成面,将Polyline改成Polygon) 2、数据间的空格间隔只能是一个字符; 3、生成线的每一点要按顺序排列,按不同顺序排列会生成不同的图像; 4、第一个点的序号从0开始编号; 5、若要生成多条线,对每条线要编号;且要符合上述的要求,每条线的点重新从0开始编号; 6、最后一行要加上END; 7、将数据从EXCEL表中导出成TXT格式后,按上述要求调整好数据格式,新建一个TXT文档,将数据复制到新建的文档当中。 8、各个点的坐标数据必须保留1位以上的小数。 附数据格式: Polyline 1 0 0 100.0 200.0 1.#QNAN 1.#QNAN 1 101.0 201.0 1.#QNAN 1.#QNAN 2 102.0 202.0 1.#QNAN 1.#QNAN 3 103.0 203.0 1.#QNAN 1.#QNAN 4 104.0 204.0 1.#QNAN 1.#QNAN 5 105.0 205.0 1.#QNAN 1.#QNAN 6 106.0 206.0 1.#QNAN 1.#QNAN

Arcgis常用操作方法总结

一些常用操作方法总结 一、计算面积 (可以帮我们计算小班面积) 添加AREA字段,然后右键点击字段列,然后点击CALCULATE VALUES; --->选择ADVANCED--》把下面的代码输入,然后在最下面=处写OUTPUT点击OK就OK了。 Dim Output as double Dim pArea as Iarea Set pArea = [shape] Output = pArea.area 二、计算长度 (可以帮我们计算林带长度) 同上添加LENGTH字段,然后右键点击字段列,然后点击CALCULATE VALUES; --->选择ADVANCED --》把下面的代码输入,然后在最下面=处写OUTPUT。点击OK就OK了。 Dim Output as double Dim pCurve as ICurve Set pCurve = [shape] Output = pCurve.Length 三、小班升序排列: 同上添加小班号字段,然后右键点击字段列,然后点击CALCULATE VALUES; --->选择ADVANCED --》把下面的代码输入,然后在最下面=处写OUTPUT。点击OK就OK了。 Static i as long Dim Output as string i=i+1 Output =i 四、村界切割小班 选择->根据位置选择,小班are are crossed by the outline of村面,然后选择->设置可选择图层为村面。用追踪工具,任务为切割多边形要素,进行切割 五、字段赋值 选择->根据位置选择,小班are within村面。打开属性表显示选中的,选择一整列计算字段值对整个字段赋一个常量或,勾选高级加求变量代码 六、拓扑检查 ArcCatalog选要进行拓扑检查的文件夹右键->新建个人geodatabase->新建要素集->新建拓扑。ArcMap中打开由拓扑规则产生的文件,利用topolopy工具条中给出的错误记录信息进行修改 七、投影和投影转换 ArcToolbox->数据管理->投影和投影转换->project,batch project。(地理变换中加入之前创建自定义地理变换文件) 八、合并图层 ArcToolbox->数据管理->常规->merge

ArcGis中点到线,点到面的转换

1.如何将Excel中的坐标点数据转换成Shp文件? 首先要确保Excel中坐标点的数据是正确的(这里我随便写了一些数据),如下图所示: 保存后,打开ArcMap将该Excel数据添加进来(要选到坐标点所在的Sheet),在新加载进来的数据上-右键-Display XY Data,选择对应的X坐标值与Y坐标值,如图所示: 点击OK后系统会生成一个事件Events,此时Excel中的坐标数据已经被转换成一个临时的点Shp文件,而且转换后的点会显示在显示窗口中,为了让得到的数据长久的转换为点Shp文件,此时我们进行最后一步转换。 右键选择刚刚得到的Events图层-Data-Export Data指定导出的文件位置,如图所示:

OK后数据显示如下: 总的操作流程为: Display XY Data——>生成Events——>Export Data 2.如何将点Shp文件转换成线和面文件? 这里的数据源为上面得到的Points.shp图层。需要先将Shp文件转换为txt文件(注意生成后得到的文件格式)。 ArcToolbox->Samples->Data Management->Features Features下有两个脚本,而我们转换也正是用了这两个脚本。 首先用Write Features To Text File将Points.shp写成txt,这里要注意输出的文件名称与格式都需要手动写,如下图所示:

OK后到对应的文件夹中查看生成的文本文件,如下: 此时我们只需要将该文本中的Point改成Polyline或者Polygon通过Create Features From Text File即可完成点到线,点到面的转换。

地理学arcgis地形分析#(精选.)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年级、班 学号姓名同组者无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实验题目地形分析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在ArcGIS 10.2软件的地形分析功能。 二、实验准备: 学习在ArcGIS 10.2加载栅格数据,设置栅格空间分析属性,以及利用Spatial Analyst Tools工具集下的Surface工具子集或3D Analyst Tools工具集下的Raster Surface提供的功能提取地形因子,包括表面积、体积、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山体阴影、等高线、填挖类型及范围、可视范围和剖面线。并利用Neighborhood Statistics和栅格计算器分别计算地形起伏度和地表粗糙度。 三、实验内容: 利用提供的DEM数据提取该区域的表面积、体积、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山体阴影、等高线、曲面面积、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并计算观测点的可视范围和道路的剖面线。 四、实验过程及步骤: 1、插入DAM数据:

2、提取DAM数据的表面积和体积: 在ArcToolbox下选择3D Analyst Tools,单机Functional Surface选择Surface V olume。输入dam 栅格数据,指定输出位置,单机确定按钮,得到如下数据: 3、坡度: 在Arc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然后选择Raster Surface下的Slope工具,打开后在输入栏插入DAM数据,指定输出位置,单击确定按钮。 4、坡向: 在Arc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然后选择Surface栏下Aspect工具打开坡向添加工具,在输入栏中添加DAM数据,指定存放位置,单击确定按钮。

ArcGIS线转面

ArcGIS 9.3线转面的方法 ArcGIS作为GIS软件中的龙头老大,其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初学者,其部分常用的重要功能不容易掌握,今天就讲一讲在矢量化时非常重要的功能:线转面。 ArcGIS在进行大范围的矢量化时一般很少直接画多边形,这是因为shape文件不具备拓扑,在处理多个相邻多边形时不方便,因此,一般是先用线把地类图斑勾绘出来,然后将线转为多边形。在ArcGIS中,将线转为多边形有三种方法:1. Feature to Polygon 这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要素转多边形。在ArcToolBox中,依次找到Data Management Tools—>Features—>Feature to Polygo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好线要素文件以及生成的多边形存储的位置和文件名,点击确定即可。多边形生成结束后会自动添加到ArcGIS的TOC窗口中。 图一 Feature to Polygon位置

2. Polygon Feature Class from Lines 首先说明,这种方法需要ArcGIS Geodatabase的支持,也就是你的shape数据需要放在ArcGIS的Geodatabase中,Personal Geodatabase或File Geodatabase 都可。在存储线要素的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中,在空白地区右击,选择New—>Polygon Feature Class from Lines…,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生成面要素的名称,选择要生成面要素的线要素,往下看我们惊喜的发现了"Select a point feature class to establish attributes for the polygon feature"这句话,这就意味着在这里我们可以指定一个点要素文件,来建立面要素的属性。为什么说是惊喜呢?因为在矢量化的死后,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来为图斑赋属性(比如说土地利用类型),有了这个功能,我们在用线勾绘图斑时,可以新建一个点文件,每个图斑中画一个点,为其附上图斑应该赋的属性,这样在先转为多边形时就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将点的属性直接赋予多边形,省却了我们大量的时间。 图二 Polygon Feature Class from Lines位置 3. Construct Features

arcgis生成DEM+利用dem做地形分析

在arcgis中中,进行如下操作: 1、创建TIN 打开3d analyst模块,利用creat /modify TIN---creat TIN from features命令(height source 选择高程字段),先将等高线转为TIN; 2、从TIN中创建栅格表面 打开3d analyst模块,利用convert---TIN to raster命令(attribute选择elevation,cell size自定义,若为大比例尺数据可以选择5或10,可以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生成栅格表面,即DEM; (备注:矢量化的等高线必须比研究区的范围大些,创建TIN并生成Raster后,再用研究区边界来裁切,这样的DEM数据才能满足精度要求) 3、地形因子分析 打开3d analyst模块,利用surface analysis---slope命令,生成坡度数据; 打开3d analyst模块,利用surface analysis---aspect命令,生成坡向数据; 打spatial analyst模块,利用neighborhood tatistics命令进行邻域分析,先将statistic type设为最大值,输出栅格为A,再将statistic type设为最小值,输出栅格为B,利用raster calculator 生成地形起伏度数据,公式为[A]-[B]; 以上的地形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reclassfy重分类处理,分类标准参考相关文献,就可以获取所需的地形因子统计数据。 制图时,用view---layout view,添加比例尺、指北针、图例,就可以整饰出图

Arcgis中点、线、面的相互转换方法

Arcgis中点、线、面的相互转换方法 在Arcgis中,点、线、面是构成图层的主要元素,有时候知道已知的点或线,如何生成面状图层,或者已知面,又如何根据面的边界生成线状图层呢?实际上,通过Arcgis软件,可以实现:已知的点、线、面之间的相互转换。 网上有很多文章也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有好多都是要借助于外挂程序,或通过编写VBA来实现。本人根据工作需要,经过多次实验,成功找出一套完全不借助于任何外程序,完全通过Arcgis本身的功能来实现点、线、面之间的相互转换的方法: 一、面 1、面到线 打开Arcmap,首先添加一个面状图层。如图1 图1 点击Arctoolbox图标,如图:,就是那个红色的盒子。出现Arctoolbox窗口。选择数据管理工具(Data Management Tools)→要素→多边形到线。双击后出现多边形到线对话框。如图2 图1

在弹出的对话框的“输入要素”项中,点右边的倒三角箭头,选择需要转换的面状图层,或者打开文件夹选择图层文件。在“输出要素类”中,一般系统会自动给出一个名称,也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名称。 点击“确定”后,就会生成并在内容列表中自动添加一个线状图层。如图3 图3 2、面到点 同“面到线”步骤。点击Arctoolbox图标,如图:,就是那个红色的盒子。出现 Arctoolbox窗口。选择数据管理工具(Data Management Tools ) →要素→要素到点。双击后出现要素到点对话框。然后与“面到线”一样,选择好图层,并填写好输出路径与名称后,点击确定后,就可以在一个多边形要素内部生成一个点图层了。 二、线 1、线到点 (1)要素到点: 同“面到点”步骤。点击Arctoolbox图标,如图:,就是那个红色的盒子。出现 Arctoolbox窗口。选择数据管理工具(Data Management Tools ) →要素→要素到点。双击后出现要素到点对话框。然后与“面到线”一样,选择好要输入的线状图层,并填写好输出路径与名称后,点击确定后,就可以在线状要素的两端点之间生成点了。(此点位置应在两端点的直接连接的中心位置) (2)要素节点到点:同上面步骤,点选选择数据管理工具(Data Management Tools ) →要素→要素节点到点,,注意,此窗口中有一个“点类型”可选项。选择不同类型,代表生成点的不同位置。如图4 点类型说明 All 线要素的每一个节点生成一个点要素 Mid 在线段的中点生成一个点要素 Start 在线段的起始点生成一个点要素 End 在线段的终点生成一个点要素 BOTH_ENDS 在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各生成一个点要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