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柱配筋

梁柱配筋

梁柱配筋
梁柱配筋

(五)截面设计与配筋计算

1.梁截面设计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已知条件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30,f c=14.3N/mm2,f t=1.43N/mm2。纵向受力钢筋选用HRB400(f y= f’y=360N/mm2),箍筋选用HRB235(f y= f’y=210N/mm2)。梁的截面尺寸为300×600,300×400两种,则h01=600-35=565mm,h02=400-35=365mm。

2)构造要求

①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75

②三级抗震设防要求,框架梁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0.35h0

则x1≤0.35h01=0.35×565=197.75mm

x2≤0.35h02=0.35×365=127.75mm

③梁的纵筋最小配筋率:

支座:

0.25%×300×565=423.75mm2>(55×1.43/360) %×300×565=370.31mm2

0.25%×300×365=273.75mm2>(55×1.43/360) %×300×365=239.23mm2

所以:A s1min=423.75mm2

A s2min=273.75mm2

跨中:

0.2%×300×565=339mm2>(45×1.43/ 360) %×300×565=302.98mm2

0.2%×300×365=219mm2>(45×1.43/360) %×300×565=195.73mm2

所以:A s1min=339mm2

A s2min=219mm2

④箍筋的配箍率箍筋的配筋率

ρsvmin=0.24×f t/f yv=0.24×1.43/210=0.16%

3)配筋计算

因结构、荷载均对称,故整个框架采用左右对称配筋。当梁下部受拉时,按T形截面控制。当梁上部受拉时,按矩形截面设计。

5层:

①2截面

b’f=l/3=7.2/3=2.4m=2400mm;

b’f=b+S n=300+(4200-150-100)=4250mm;

h 0=565mm,h’f /h 0=120/565=0.212>0.1,此种情况不起控制作用。取b’f =2400mm 。 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

=0.75,弯矩设计值为0.75×140.27=105.2kN?m。

因为m

kN 2.105m kN 79.0792)2

120-

(565120240014.30.1)2

h'h (h'b'f f 0f f c 1?>?=????=-α,故

属第一类截面。

01.0565

24003.140.110

2.051h

b'f M

2

6

20

f c 1s =????=

=

αα,0.01211s =--

=αξ

2

y 0f c 1s mm 6.385565/360240014.30.101.0f /h b'f A =????==ξα> A smin =339mm 2

故配筋220,(As=628mm 2) ②1截面

将下部截面的220钢筋深入支座,作为支座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压钢筋(A’s =628mm 2),再计算相应的受拉钢筋A s 。

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弯矩设计值为0.75×69.84=52.38kN?m。

035

.0565

3003.140.1)

35565(28630010

38.522

6

s -=???-??-?=

α,0035.0<-=ξ

说明A’s 富余,且达不到屈服,可以近似取

2

6

s 0y s mm 53.742)

35565(36010

38.52)

'a h (f M A =-??=

-=

故配筋218,(A s =509mm 2) ③3截面

将下部截面的220钢筋深入支座,作为支座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压钢筋(A’s =628mm 2),再计算相应的受拉钢筋A s 。

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弯矩设计值为72 kN?m。

b

f a h A f M h h x c s s y 1020

0)]

'(''[2α---

-

=mm

h b 67.292565518.04.19300

3.14)]

35565(6283601072[256556506

2

=?=<-=?-??-??-

-=ξ36.377)

35565(36010

72)

'(6

0=-??=

-=

s y s a h f M A mm 2

故配筋220,(A s =628mm 2) ④5截面

b’f =l/3=3.0/3=1.0m=1000mm ;

b’f =b+S n =300+(3000-150-100)=3050mm ;

h 0=365mm,h’f /h 0=120/365=0.329>0.1,此种情况不起控制作用。取b’f =1000mm 。 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

=0.75,弯矩设计值为7.33kN?m。

因为m

kN 33.7m kN 38.523)2

120-

(365120000114.30.1)2

h'h (h'b'f f 0f f c 1?>?=????=-α,故属

第一类截面。

004

.0365

00013.140.110

33.7h b'f M

2

6

2

f c 1s =????=

=

αα,0.004211s =--=αξ

2

min ,2

y 0f c 1s 219mm 99.57365/360000114.30.1004.0f /h b'f A mm

A s =<=????==ξα故配筋216,(As=402mm 2)

⑤4截面

将下部截面的216钢筋深入支座,作为支座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压钢筋(A’s =402mm 2),再计算相应的受拉钢筋A s 。

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弯矩设计值为61.26 kN?m。

b

f a h A f M h h x c s s y 1020

0)]

'(''[2α---

-

=mm

h b 07.189365518.073.8300

3.14)]

35365(4023601026.61[236536506

2

=?=<=?-??-??-

-=ξ66.515)

35365(36010

26.61)

'(6

0=-??=

-=

s y s a h f M A mm 2

>A s ,min = 273.75mm 2

故配筋220,(A s =628mm 2

) 4层: ①2截面

b’f =2400mm, 弯矩设计值为121.18 kN?m。

m

kN 18.121m kN 79.0792)2

h'h (h'b'f f 0f f c 1?>?=-

α,故属第一类截面。 011

.0565

24003.140.110

18.121h b'f M

2

6

2

f c 1s =????=

=

αα,0.011=ξ

2

y 0f c 1s 2.5mm

95565/360240014.30.1011.0f /h b'f A =????==ξα> A smin =339mm 2

故配筋220,(As=628mm 2) ②1截面

220(A’s =628mm 2)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117.32kN?m。

mm

h x b 07.1891300

3.140.1)]

35565(6283601032.117[2565

56506

2

=<-=??-??-??-

-

2

6

s 0y s mm 88.614)

35565(36010

32.117)

'a h (f M A =-??=

-=

>A smin =423.75mm 2

故配筋318,(A s =763mm 2) ③3截面

220(A’s =628mm 2)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121.25kN?m。

mm

h x b 67.29259.0300

3.140.1)]

35565(6283601025.121[2565

56506

2

=<=??-??-??-

-

=ξ48.635)

35565(36010

25.121)

'(6

0=-??=

-=

s y s a h f M A mm 2

>A s ,min = 423.75mm 2

故配筋318,(A s =763mm 2) ④5截面

b’f =1000mm 弯矩设计值为7.95kN?m。

m

kN 95.7m kN 38.523)2

h'h (h'b'f f 0f f c 1?>?=-

α,故属第一类截面。

004

.0365

00013.140.110

95.7h b'f M

2

6

2

f c 1s =????=

=

αα,0.004=ξ

2

min ,2

y 0f c 1s 219mm 99.57365/360000114.30.1004.0f /h b'f A mm

A s =<=????==ξα故配筋216,(As=402mm 2)

⑤4截面

216(A’s =402mm 2

)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89.93 kN?m。

mm

h x b 07.18929.34300

3.140.1)]

35365(4023601093.89[2365

36506

2

=<=??-??-??-

-

=ξ99.756)

35365(36010

93.89)

'(6

0=-??=

-=

s y s a h f M A mm 2

>A s ,min = 273.75mm 2

故配筋318,(A s =763mm 2) 3层: ①2截面

b’f =2400mm, 弯矩设计值为120.89 kN?m。

m

kN 89.120m kN 79.0792)2

h'h (h'b'f f 0f f c 1?>?=-

α,故属第一类截面。 011

.0565

24003.140.110

89.120h b'f M

2

6

2

f c 1s =????=

=

αα,0.011=ξ

2

y 0f c 1s mm 5.592565/360240014.30.1011.0f /h b'f A =????==ξα> A smin =339mm 2

故配筋318,(As=763mm 2

) ②1截面

318(A’s =763mm 2)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157.87 kN?m。

mm

h x b 07.1891.5300

3.140.1)]

35565(7633601087.157[2565

56506

2

=<-=??-??-??-

-

2

6

s 0y s mm 41.827)

35565(36010

87.157)

'a h (f M A =-??=

-=

>A smin =423.75mm 2

故配筋318,(A s =1017mm 2) ③3截面

318(A’s =763mm 2)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151.78kN?m。

mm

h x b 67.29256.2300

3.140.1)]

35565(76336010

78.151[2565

56506

2

=<=??-??-??-

-

=ξ5.795)

35565(36010

78.151)

'(6

0=-??=

-=

s y s a h f M A mm 2

>A s ,min = 423.75mm 2

故配筋418,(A s =1017mm 2) ④5截面

b’f =1000mm 弯矩设计值为7.95kN?m。故配筋216,(As=402mm 2

) ⑤4截面

216(A’s =402mm 2)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116.03 kN?m。

mm

h x b 07.18957.46300

3.140.1)]

35365(40236010

03.116[2365

36506

2

=<=??-??-??-

-

=ξ7.976)

35365(36010

03.116)

'(6

0=-??=

-=

s y s a h f M A mm 2

>A s ,min = 273.75mm 2

故配筋418,(A s =1017mm 2) 2层: ①2截面

b’f =2400mm, 弯矩设计值为122.92 kN?m。

m

kN 92.122m kN 79.0792)2

h'h (h'b'f f 0f f c 1?>?=-

α,故属第一类截面。 011

.0565

24003.140.110

92.122h

b'f M

2

6

20

f c 1s =????=

=

αα,0.011=ξ

2

y 0f c 1s mm 5.592565/360240014.30.1011.0f /h b'f A =????==ξα> A smin =339mm 2

故配筋318,(As=763mm 2

②1截面

318(A’s =763mm 2)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195.47 kN?m。

mm

h x b 07.18997.20300

3.140.1)]

35565(7633601047.195[2565

56506

2

=<=??-??-??-

-

2

6

s 0y s mm 5.1024)

35565(36010

47.195)

'a h (f M A =-??=

-=

>A smin =423.75mm 2

故配筋322,(A s =1140mm 2) ③3截面

318(A’s =763mm 2)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177.26kN?m。

mm

h x b 67.29222.13300

3.140.1)]

35565(76336010

26.177[2565

56506

2

=<=??-??-??-

-

=ξ929)

35565(36010

26.177)

'(6

0=-??=

-=

s y s a h f M A mm 2

>A s ,min = 423.75mm 2

故配筋322,(A s =1140mm 2

) ④5截面

b’f =1000mm 弯矩设计值为7.95kN?m。故配筋218,(As=509mm 2) ⑤4截面

218(A’s =509mm 2)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138.08 kN?m。

mm

h x b 07.18948.53300

3.140.1)]

35365(50936010

08.138[2365

36506

2

=<=??-??-??-

-

=ξ3.1162)

35365(36010

08.138)

'(6

0=-??=

-=

s y s a h f M A mm 2

>A s ,min = 273.75mm 2

故配筋322,(A s =1140mm 2) 1层: ①2截面

b’f =2400mm, 弯矩设计值为159.71 kN?m。

m kN 71.159m kN 79.0792)2

h'h (h'b'f f 0f f c 1?>?=-

α,故属第一类截面。

015

.0565

24003.140.110

71.159h b'f M

2

6

2

f c 1s =????=

=

αα,0.015=ξ

2

y 0f c 1s mm 95.807565/360240014.30.1015.0f /h b'f A =????==ξα> A smin =339mm 2

故配筋320,(As=942mm 2) ②1截面

320(A’s =942mm 2

)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272.98 kN?m。

mm

h x b 07.1899.39300

3.140.1)]

35565(94236010

98.272[2565

56506

2

=<=??-??-??-

-

2

6

s 0y s mm 1431)

35565(36010

98.272)

'a h (f M A =-??=

-=

>A smin =423.75mm 2

故配筋422,(A s =1520mm 2) ③3截面

320(A’s =942mm 2)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201.20kN?m。

mm

h x b 67.29292.8300

3.140.1)]

35565(942360102.201[2565

56506

2

=<=??-??-??-

-

=ξ5.1054)

35565(36010

2.201)

'(6

0=-??=

-=

s y s a h f M A mm 2

>A s ,min = 423.75mm 2

故配筋422,(A s =1520mm 2) ④5截面

b’f =1000mm 弯矩设计值为7.95kN?m。故配筋318,(As=763mm 2) ⑤4截面

318(A’s =763mm 2

)钢筋深入支座, 弯矩设计值为168.17 kN?m。

mm

h x b 07.18942.53300

3.140.1)]

35365(7633601017.168[2365

36506

2

=<=??-??-??-

-

=ξ6.1415)

35365(36010

17.168)

'(6

0=-??=

-=

s y s a h f M A mm 2

>A s ,min = 273.75mm 2

故配筋422,(A s =1520mm 2) (2)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0.85。以第五层AB,BC 跨梁为例,给出计算方法和过程,

其他各梁的配筋计算见表格。

AB 跨梁

kN 77.4845653003.140.12.0bh f 2.0kN 37.10244.12085.0V 0c c RE =????=<=?=βγ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梁端箍筋加密区取2肢Φ8@100,箍筋用HPB235级钢筋(f yv =210N/mm 2),则:

565

)100/101(21025.156530043.142.0h )s /A (25f

.1bh

42f .00sv yv

t ???+???=+

kN

37.102kN 6.251>=箍筋加密区长度取1.2m ,非加密区取2肢Φ8@150设置满足

要求。

BC 跨梁

kN 17.3133653003.140.12.0bh f 2.0kN 57.542.6485.0V 0c c RE =????=<=?=βγ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梁端箍筋加密区取2肢Φ8@100,箍筋用HPB235级钢筋,则:

365

)100/101(21025.136530043.142.0h )s /A (25f

.1bh

42f .00sv yv

t ???+???=+kN

57.54kN 54.162>=

由于非加密区长度较小,故全跨可按加密区配置。 全部梁的斜截面配筋计算结果与结果见下表。

表2.5.1 梁斜截面配筋计算表

楼层 梁 γ

RE

V (kN) 0.2βc f c bh 0 (kN) 加密区实配(A sv /s) 非加密区实配ρ(%) 五

AB

102.37

484.77

双肢Φ8@100(1.01)

双肢Φ8@150(0.224)

BC

54.57 313.17 双肢Φ8@100(1.01) 双肢Φ8@100(0.337) 四

AB

132.18

484.77

双肢Φ8@100(1.01)

双肢Φ8@150(0.224)

BC 60.39 313.17 双肢Φ8@100(1.01) 双肢Φ8@100(0.337) 三

AB

144.13

484.77

双肢Φ8@100(1.01)

双肢Φ8@150(0.224)

BC

86.14 313.17 双肢Φ8@100(1.01) 双肢Φ8@100(0.337) 二

AB

154.58

484.77

双肢Φ8@100(1.01)

双肢Φ8@150(0.224)

BC 107.79 313.17 双肢Φ8@100(1.01) 双肢Φ8@100(0.337) 一

AB

175.19

484.77

双肢Φ8@100(1.01)

双肢Φ8@150(0.224)

BC

132.18

313.17

双肢Φ8@100(1.01)

双肢Φ8@100(0.337)

2.柱截面设计 (1)已知条件

混凝土采用C30,f c =14.3N/mm 2,f t =1.43N/mm 2,纵向受力钢筋选用HRB400(f y = f’y =360N/mm 2),箍筋选用HRB235(f y = f’y =210N/mm 2)。柱的截面尺寸: 450×450。则h 0=450-35=415mm 。

(2)构造要求 1)抗震调整系数γ

RE

=0.80

2)三级抗震设防要求,框架柱纵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满足:0.7% 则A s1min =0.007×450×415=1307mm 2 。

(3)剪跨比和轴压比验算

剪跨比宜大于2,三级框架轴压比应小于0.8,从下表中可见均满足要求。

表2.5.2 柱剪跨比和轴压比计算表

楼层 柱 b(mm ) h 0(mm) M c (kN?m) V c (kN) N(kN) M c /V c h 0 N/f c bh 0 五 边 450 415 84.15 43.89 204.73 4.620 0.077 中 450 415 81.16 43.49 268.29 4.497 0.100 四

边 450 415 105.26 59.94 467.48 4.232 0.175 中 450 415 117.63 68.01 617.75 4.168 0.231 三

450 415 119.53 72.97 730.19 3.947 0.273 中 450 415 142.08 86.81 1005.82 3.944 0.377 二

450 415 134.68 84.15 992.98 3.857 0.372 中 450 415 163.71 100.79 1316.63 3.914 0.493 一

450

415

142.56

84.76

1287.76 4.053 0.482 中

450

415

204.44

98.68

1680.26

4.992

0.629

(4)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要点: ①518

.0E f 1cu

s y 1

b

=+

=εβξ,0

c RE bh

f N γ=

ξ

,当ξ<ξb 时为大偏心受压柱;当ξ>ξb 时为

小偏心受压柱。

② e a 取20mm 和h/30两者中的较大值。

③当e i /h 0≥0.3时,δ1=1.0;当e i /h 0<0.3时,δ1=0.2+2.7e i /h 0且≤1.0。 ④柱计算长度l 0=0.7l 。

⑤ l 0/h≤15时,δ2=1.0;l 0/h>15时,δ2=1.15-0.01l 0/h 且≤1.0。 ⑥])h

l (

h /1400e

11[C 212

00

i

m ζζη

+

=,取

C m =1.0

⑦ξ≤2αS /h 0,

)

a h (f Ne

'A A s 0y RE s s -==γ;ξ>2αS /h 0,)

a h (f bh )f 0.5-(1-Ne 'A A s 0y 2

c RE s s

-=

=ξξγ

具体计算与配筋过程见下列两表。

表2.5.3 边柱正截面配筋计算表

一层

N m i n 49.30 1488.42

0.33

大 33.12

20

53.12

0.12

1

5

10

1

1.595

0.174

294.7

<0

422

1520

N m a x 53.63 1951.32 0.44 大 27.48 20 47.48 0.10

0.916

5

10

1

1.654 0.174 288.5 <0

|M |m a x 133.04 1744.36 0.39 大 76.27 20 96.27 0.21

1

5

10

1

1.340 0.174 339.0 <0 二层 N m i n 3.84 1183.16 0.26

大 3.25 20 23.25 0.05

1 4.5

9

1

2.429 0.174 266.5 <0 420

1256

N m a x 85.58 1520.62 0.34 大 56.28 20 76.28 0.17 1 4.5 9 1 1.420 0.174 318.3 <0

|M |m a x 141.06 1347.74 0.30 大 104.66 20 124.66 0.27 1 4.5 9 1 1.265 0.174 367.7 <0 三层

N m i n 3.2 865.04 0.19 大 3.70 20 23.70 0.05 1 4.5 9 1 2.429 0.174 267.6 <0 420

1256

N m a x 78.12

1093.09 0.24 大 71.47 20 91.47 0.20 1 4.5 9 1 1.357 0.174 334.1 <0 |M |m a x 123.50 961.05 0.22

大 128.51 20 148.51 0.32

1

4.5

9

1 1.223 0.174 391.6 <0

四层

N m i n

17.28 538.72 0.12 大 32.08 20 52.08 0.11 1

4.5

9

1

1.649 0.174 295.9 1446 428

2463

N m a x

79.16 666.09 0.15

118.84 20

138.84 0.30

1

4.5

9

1

1.238 0.174 381.9 2307

|M |m a x 111.14 583.36 0.13 大 190.52 20 210.52 0.46 1 4.5 9 1 1.155 0.174 453.2 2398 五层 N m i n 25.24 202.65 0.05 大 124.55 20 144.55 0.31 1 4.5 9 1 1.230 0.174 387.8 713 420 1256 N m a x 57.34 239.12 0.05 大 239.80 20 259.80 0.56 1 4.5 9 1 1.126 0.174 502.5 1090 |M |m a x 76.51 215.37 0.05 大 355.25 20 375.25 0.82 1 4.5 9 1 1.088 0.174 618.3 1208

边柱

组合方式 M (K N m )

N (K N )

ξ

大小偏心 e 0=M /N (m m )

e a (m m )

e i = e 0+ e a (m m ) e i /h 0

δ1

l 0 (m )

l 0/h

δ2

ε

2a S '/h 0

e (m m )

A S =A S '(m m 2

) 实配钢筋

面积(m m 2

)

表2.5.4 中柱正截面配筋计算表

一层 N m i n 175.83 2104.49 0.471

95.95 20

103.55 0.23 0.849

5

10

1

1.264

0.174

304.89

<0 422

1520

N m a x 44.50 2942.66 0.658 大

15.12 20 35.12 0.08 0.607 5

10

1

1.542 0.174 264.16 <0

|M |m a x 175.83 2104.49 0.471 大 95.95 20 103.55 0.23 0.849 5

10

1

1.264 0.174 340.89 <0 二层 N m i n 160.37 1671.39 0.374 大 95.95 20 115.95 0.25 1

4.5

9

1

1.286 0.174 359.11 <0 420

1256

N m a x 81.52 2300.96 0.515 大 35.43 20 55.43 0.12 0.777 4.5 9

1

1.595 0.174 298.41 <0

|M |m a x 160.37 1671.39 0.374 大 95.95 20 115.95 0.25 1 4.5 9 1 1.286 0.174 359.11 <0 三层 N m i n 140.72 1209.89 0.338 大 116.31 20 136.31 0.30 1 4.5 9 1 1.238 0.174 378.75 <0 420 1256 N m a x 69.39 1604.81 0.359 大 43.24 20 63.24 0.14 1 4.5 9 1 1.510 0.174 305.49 <0

|M |m a x 140.72 1209.89 0.338 大 116.31 20 136.31 0.30 1 4.5 9 1 1.238 0.174 378.75 <0

四层

N m i n 9.37 806.58 0.180 大 11.62 20 31.62 0.07 1 4.5 9 1 2.020 0.174 273.87 <0 420

1256

N m a x 70.18 936.69 0.210 大 74.92 20 94.92 0.21 1

4.5

9

1 1.340 0.174 337.19 <0

|M |m a x

120.01 734.79 0.164 大

163.33 20

183.33 0.40 1

4.5

9

1

1.179 0.174 426.19 2840

五层

N m i n 82.24 240.70 0.054 大 341.64 20 361.64 0.79 1 4.5 9 1 1.090 0.174 394.19 861 420

1256

N m a x 56.98 286.18 0.064 大 199.11 20 219.11 0.48 1 4.5 9 1 1.149 0.174 461.76 1199 |M |m a x 74.03 243.80 0.055 大 303.65 20 323.65 0.70 1 4.5 9 1 1.102 0.174 566.56 1253

中柱

组合方式

M (K N m )

N (K N )

ξ

大小偏心 e 0=M /N (m m ) e a (m m ) e i = e 0+ e a

(m m ) e i /h 0

δ1

l 0 (m )

l 0/h

δ2

ε

2a S '/h 0

e (m m )

A S =A S '(m m 2

)

实配钢筋

面积(m m 2

)

(5)柱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要点:

①框架柱斜截面计算时的抗震调整系数为γ

RE

=0.85。

②当λ<1时,取λ=1;当λ>3时,取λ=3。 ③)bh 2f .0(1

V 0c RE

c γ≤

时截面满足要求。

④当N≤0.3f c A 时取实际值计算;当N >0.3f c bh 时取0.3f c bh 计算。 ⑤

c RE 0

t V 07N .01

bh

75f .1γλ>++时按构造配箍,否则按计算配箍。

⑥箍筋加密区长度底层柱根部取1500mm ,其他端部取为700mm 。 具体计算与配筋过程见下列两表

表2.5.5 边柱斜截面配筋计算表

边柱 五层 四层 三层 二层 一层 H n (m) 3.5 3.5 3.5 3.5 5.2 λ=H n /(2h 0) 3.0 3.0 3.0 3.0 3.0 γ

RE

V C (KN)

37.31 50.95

62.02 72.53

72.05 0.2 f c bh 0 (KN) 534.11 534.11 534.1

1 534.11 534.

11 截面是否满足要求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1

λbh 1.75f 0

t +

70.10

70.10

70.10 70.10

70.10 0.3f c bh (KN) 868.73 868.73 868.7

3

868.73 868.

73

N (KN) 163.78 373.98 584.1

5 794.38 868.

73

0.056N

9.17

20.94 32.71 44.49 48.6

5 1

λbh 1.75f 0

t ++

0.07N

79.27 91.04 102.81 114.59 118.75 (A SV)/s <0 <0 <0 <0 <0 λv f c /f yv (%) 0.409 0.409 0.409

0.477

0.613 实配

加密区

4Ф10@100 (1.05)

4Ф10@100

4Ф10@100

4Ф10@100

4Ф12@100

箍筋

(1.05) (1.05) (1.05) (1.39) 非加密区

4Ф10@150 (0.70)

4Ф10@150 (0.70)

4Ф10@150 (0.70)

4Ф10@150 (0.70)

4Ф12@150 (0.93)

表2.5.6 中柱斜截面配筋计算表

中柱 五层 四层 三层 二层 一层 H n (m) 3.5 3.5 3.5 3.5 5.2 λ=H n /(2h 0) 3.0 3.0 3.0 3.0 3.0 γ

RE

V C (KN)

36.97 57.81 73.79 85.67 83.79 0.2 f c bh 0 (KN) 534.11 534.11 534.11 534.11 534.11 截面是否满足要求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1

λbh 1.05f 0

t +

70.10 70.10 70.10 70.10 70.10 0.3f c bh (KN) 868.73 868.73 868.73 868.73 868.73 N (KN)

214.63 494.20 804.66 868.73 868.73 0.056N 12.02

27.68 45.06 48.65 48.65 1

λbh 1.05f 0

t ++

0.056N

82.12

97.78

115.16

118.75

118.75

(A SV)/S <0 <0 <0 <0 <0 λV f C /f yV (%)

0.409 0.409 0.477 0.613 0.749 实配 箍筋

加密区

4Ф10@100 (1.05) 4Ф10@100 (1.05) 4Ф10@100 (1.05) 4Ф12@100 (1.39) 4Ф12@100 (1.39) 非加密区

4Ф10@150 (0.70)

4Ф10@150 (0.70)

4Ф10@150 (0.70)

4Ф10@150 (0.70)

4Ф12@150 (0.93)

怎样把梁柱配筋和轴压比调到最佳(结构设计经验心得)

怎样把梁柱配筋和轴压比调到最佳结构 新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结构设计不可能一次完成。如何正确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以SATWE软件为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步骤的讨论,对一个典型工程而言,使用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四步较为科学。 1.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计算开始以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新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件初始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但有几个参数是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必须首先确定其合理取值,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在计算前很难估计,需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 (1)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软件计算书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若小于0.9,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为止。必须指出的是,结构的振型组合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其最大值不能超过结构得总自由度数。例如对采用刚性板假定得单塔结构,考虑扭转藕联作用时,其振型不得超过结构层数的3倍。如果选取的振型组合数已经增加到结构层数的3倍,其有效质量系数仍不能满足要求,也不能再增加振型数,而应认真分析原因,考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2)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是指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也各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各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值最大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设计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并在计算书中输出,设计人员如发祥该角度绝对值大于15度,应将该数值回填到软件的“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选项里并重新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3)结构基本周期是计算风荷载的重要指标。设计人员如果不能事先知道其准确值,可以保留软件的缺省值,待计算后从计算书中读取其值,填入软件的“结构基本周期”选项,重新计算即可。 上述的计算目的是将这些对全局有控制作用的整体参数先行计算出来,正确设置,否则其后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差别很大。 2.确定整体结构的合理性整体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新规范特别强调内容。新规范用于控制结构整体性的主要指标主要有: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等。 (1)周期比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的构件的平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直径: 《砼规》 (Ⅰ)柱 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 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得配筋与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得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得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得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与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得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得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得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瞧配筋就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得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得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得1/6、与500mm得最大值。2)底层柱得下端不小于柱净高得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4)剪跨比不大于2得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得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得柱、框支柱、一级与二级框架得角柱,取全高。 ③框支柱与剪跨比不大于2得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就是墙,则就是框支柱;剪跨比小于等于2即就是短柱,当剪跨比不大于2而且柱得反弯

梁、柱最小配筋面积(㎜2)fy

梁最小配筋率f y=210N/㎜2 C20 C25 C30 C35 C40 a s=35㎜a s=35㎜a s=35㎜a s=35㎜a s=35㎜ ρmin=0.2357% ρmin=0.2722% ρmin=0.3064% ρmin=0.3364% ρmin=0.3664% 双排筋a s=60㎜ρ=As/b*h0 梁最小配筋率f y=300N/㎜2 C20 C25 C30 C35 C40 a s=35㎜a s=35㎜a s=35㎜a s=35㎜a s=35㎜ ρmin=0.2% ρmin=0.2% ρmin=0.2145% ρmin=0.2355% ρmin=0.2565% 双排筋a s=60㎜ρ=As/b*h0 梁最小配箍率(%)ρ=As/b*h0 混凝土标号 HPB235(Q235) f yv=210N/㎜2 HRB335 f yv=300N/㎜2 一般梁三四级框架梁受弯剪扭梁一般梁三四级框架梁受弯剪扭梁0.24*f t/ f yv 0.26*f t/ f yv0.28*f t/ f yv0.24*f t/ f yv 0.26*f t/ f yv0.28*f t/ f yv C200.126 0.1363 0.147 0.088 0.0955 0.103 C250.1452 0.1573 0.170 0.102 0.110 0.119 C300.1635 0.1771 0.191 0.1145 0.124 0.1336 C350.180 0.195 0.210 0.126 0.136 0.147 C400.196 0.212 0.228 0.137 0.148 0.160 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 柱类型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框架中边柱 1.0 0.8 0.7 0.6 框架角柱 1.2 1.0 0.9 0.8 非框架柱0.6 柱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0.2% 当柱主筋配筋率>3%时柱筋直径≥8㎜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0.8 0.6 0.4 0.4 ρv≥λv f c/f yv 柱筋非加密区配箍率不小于加密区的一半,箍筋间距对一二级抗震等级≤10d, 箍筋间距对三四级抗震等级≤15d,d为柱中主筋直径较小者 框架梁的纵向钢筋配筋率除了上述要求外,还有一些要求,具体归纳如下: (1)非抗震设计时,当不考虑受压钢筋时,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应不超过下表的数值(%):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1 s f c bh02(9-1-1)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E 1 s f c bh02 / RE(9-1-2)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M Max M u , RE M uE(9-1-3)比较 39 和表 43 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 控制。故表 39 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 43,且为乘以RE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 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 CD 跨: b f 1 3l0 =7.5/3=2.5m; b f b s n0.3 [ 4.20.5 (0.25 0.3)] 4.2m b f b12h f0.3 12 0.3 1.86m h f h00.1 , 故取b f =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一排钢筋取 h0=700-40=660mm,

两排钢筋取 h0=700-65=635mm, 则 f c b f h f h0h f 2=14.3×1860×130×(660-130/2) =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BC 跨: b f 1 3l0 =3.0/3=1.0m; b f b s n =0.3+8.4-0.3=8.4m; b f b12h f 0.312 0.131.86m ; h f h00.1, 故取b f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h0=550-40=510mm, 则 f c b f h f h0 h f 2=14.3 ×1000×130×( 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 49 及表 50。 表格 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层号 AB 跨BC 跨CD 跨 -MABz-MABy-MBCz-MBCy-MCDz-MCDy 负弯矩 M ( kN·m)-213.6-181.8-188.86-188.86-181.18-213.6 M bh0.1140.0970.1010.1010.0970.114 1 f c0 s2 1(12s ) 0.1210.1020.1070.1070.1020.121 4 0.9710.9490.9470.9470.9490.971 s 0. 5 1(12s ) 配筋 As(m m2)925.84803.52839.35839.35803.52925.84实配钢筋3C203C203C203C20 3 负弯矩 M ( kN·m)-370.84-319.2-347.48-347.48-319.92-370.84

梁柱截面尺寸的定义

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 一、面、尺寸的调整设计人员根据教科书建议的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范围,结合自己的经验先对所有构件的大小初步确定一个尺寸。此时须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仍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强柱弱梁强节点”。将初步确定的尺寸输入计算机进行试算,一般可得到下述三种结果:1)部分梁柱仅为构造配筋。此时可根据电算显示的梁的裂缝宽度和柱的轴压比大小,适当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2)部分梁显示超筋或裂缝宽度>0.3mm,部分柱的轴压比超限或配筋过大(试算时可控制柱的配筋率不大于3%)。此时可适当放大这部分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3)梁、柱的截面尺寸均合适,勿需调整,此时要进一步观察梁、柱的配筋率是否合适。二、梁、柱的适宜配筋率原则:掌握配筋率“适中”为宜。这个“适中”指在规范规定的区域内取中间段,其值约相当于定额含钢量。规范规定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最大配筋率为2.5%;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区间为0.6%~5%。建议:对于框架梁,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取0.4%-1.5%较适宜。对于框架柱,其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取1%~3%较适宜。梁、柱配筋率的上限在试算在试算阶段宜留有一定余地,因为下一部梁、柱配筋的调整还需要一定空间。三、框架梁配筋的调整框架梁显示的配筋是梁按强度计算的配筋量,调整的目的是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的问题。(一)缝宽度超限问题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宽度的直接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亦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但影响较小。设计人如不注意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否超限即出施工图,这样的图纸存在有不符合规范的缺陷。仔细检查梁的裂缝宽度,如果改用小直径的钢筋后梁的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要增加梁的配筋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二)强剪弱弯问题框架结构设计中,应力求做到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高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即“强剪弱弯”。建议:具体在调整梁的配筋时,可做以下几项调整:1)梁端负弯矩钢筋可不放大(系数采用1);2)梁的跨中受拉钢筋可放大1.1-1.3倍;3)梁端箍筋的直径可增加2mm;4)按构造要求对于跨度大于6m的框架梁设弯起钢筋。四、框架柱配筋的调整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电算结果往往是构造配筋即可。按柱的构造配筋率0.8%配筋,只相当于定额指标的1/2~1/3,有经验的设计人是不会采用的。因为受地震作用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则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结果往往导致配筋不足。建议:框架柱配筋的调整可做以下几项1)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比较各柱的配筋,取其教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2)调整柱单边钢筋的最小根数:柱宽<=450mm时3根,450<柱宽<=750mm时4根,750mm<柱<=900mm时5根。(注意:柱单边配筋率不小于0.2%)3)将框架柱的配筋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放大大些(不小于1.4倍),边柱次之,中柱放小些(1.2倍)4)由于多层框架时电算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

学习11G101-1图集框架梁、柱的箍筋加密区的规定

有关11G101-1图集框架梁、柱箍筋加密的新规定(11G101-1新图集学习资料) 一、框架梁箍筋xx区范围的规定: 1.抗震等级为一级,箍筋xx区为 2."0h b,且≥500mm。 2.抗震等级为 二、"三、四级,箍筋xx区为 1."5h b,且≥500mm。 3、框架xx腋构造 注意当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大于该方向柱宽度的时,一般设计会进行梁加腋。 注意箍筋加密区应从加腋的弯折点开始算起。 二、框架柱箍筋的xx区的规定: 1)首层柱箍筋的xx区有三个,分别为: 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 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是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钢筋工把它们称为“腰筋”。所以,就其在梁上的位置来说,是相同的。其构造上的规定,正如 03G101-1图集第62-65页中所规定的,在梁的侧面进行“等间距”的布置,对于“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来说是相同的。 2、“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要用到“拉筋”,并且关于“拉筋”的规格和间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即: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3、“构造钢筋”纯粹是按构造设置,即不必进行力学计算。“抗扭钢筋”是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抗扭计算才能确定其钢筋规格和根数的。

2.10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2.10第1/1轴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2.10.1承载力抗震调整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JGJ3-2002)式(4.7.2-2)规定,有地震作用组合时,作用效应设计值S 应采用下式表达式: RE R S γ/≤ (2.3) 式:RE γ——为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见表2.10-1: 表2.10-1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表 具体调整见梁、柱配筋表。 最小配筋率的确定: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1.3.6规定,三级抗震时,框架 梁正截面设计抗震要求的最小配筋率支座取0.25%和y t f f /55%=55×1.43/360= 0.218%的较大值,跨中取0.20%和y t f f /45%=45×1.43/360=0.179%的较大值,所以支座取0.25%,跨中取0.20%。且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2.10.2 梁截面设计 1).梁的正截面强度计算 材料强度:C30(22/43.1,/3.14mm N f mm N f t c ==);HPB400级钢筋(2/360mm N f y =)。 (1) AB 跨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从梁内力组合表中,挑出第一层AB 梁跨中及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 m kN M A .)08.79(68.171-= kN V A 80.114= m kN M .8.90=中 m kN M B .)82.35(08.154-= kN V B 44.119-= ○ 1、计算跨中截面。因梁板现浇,故跨中按T 形截面 '0'0',1.0258.0465/120/,465,120f f f b h h mm h mm h >====不受此限制, ,23003/69003/,45000mm l mm s b n ===+故取mm b f 2300'=。

框架梁柱的配筋经验

框架梁柱的配筋经验 尽管使用多层框架CAD可免去大量人工计算,加快出图速度,但笔者通过多项多层框架工程的设计后发现,多层框架的电算结果仍需进行人工调整,有些梁、柱的最后配筋要凭设计人员的经验而定。这种不确定性造成有的设计调整放大过于保守,有的不调整时又严重不足。为此,本文就多层框架电算结果的人工调整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建议。 一、梁、柱截面尺寸的调整设计人员根据教科书建议的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范围,结合自己的经验先对所有构件的大小初步确定一个尺寸。此时须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仍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强柱弱梁强节点”。将初步确定的尺寸输入计算机进行试算,一般可得到下述三种结果: 1)部分梁柱仅为构造配筋。此时可根据电算显示的梁的裂缝宽度和柱的轴压比大小适当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 2)部分梁显示超筋或裂缝宽度>0.3mm,部分柱的轴压比超限或配筋过大(试算时可控制柱的配筋率不大于3%)。此时可适当放大这部分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

3)梁、柱的截面尺寸均合适,勿需调整,此时要进一步观察梁、柱的配筋率是否合适。 二、梁、柱的适宜配筋率原则:掌握配筋率“适中”为宜。这个“适中”指在规范规定的区域内取中间段,其值约相当于定额含钢量。规范规定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最大配筋率为2.5%;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区间为0.6%~5%。笔者建议:对于框架梁,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取0.4%~1.5%较适宜。对于框架柱,其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取1%~3%较适宜。梁、柱配筋率的上限在试算在试算阶段宜留有一定余地,因为下一部梁、柱配筋的调整还需要一定空间。 三、框架梁配筋的调整框架梁显示的配筋是梁按强度计算的配筋量,调整的目的是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的问题。 (一)裂缝宽度超限问题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宽度的直接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亦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但影响较小。设计人如不注意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否超限即出施工图,这样的图纸存在有不符合规范的缺陷。仔细检查梁的裂缝宽度,如果改用小直径的钢筋后梁的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要增加梁的配筋

结构设计梁柱配筋计算

结构设计梁柱配筋计算 有一句很流行的口头禅:“算不清加钢筋”,当然这是一句笑谈,但是这也反映出,很多设计师认为实际配筋量只要大于软件计算输出的配筋量结构就没有问题,因此,就随意的放大配筋,尤其当结构比较复杂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但这样直接放大配筋真的都是对结构安全性有利的吗?正如“肉要长对地方一样,长不对地方就是赘肉”一个道理,加钢筋不能盲目乱加,如果加的不合理反而会对结构不利。下面以加大梁、柱这两类构件计算配筋作为最终实配钢筋而引起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弊端。 ▋直接放大梁的计算配筋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随意放大梁的配筋,有可能会导致梁的配筋率大于1%,此时按照规范要求是需要进行双排布置钢筋的,这时候由于as发生了变化,as相比原来配筋计算时用到的as增大,导致受压区高度h0变小,这样实际上可能会导致增加的钢筋量有可能达不到用新的as计算的钢筋量,可能造成计算配筋结果偏小。

2)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计算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发生变化,有可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或者构造配筋要求,这样就无法保证梁构件的延性。原来计算出的受拉、受压面积是按照对应抗震等级要求下的构造面积及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双控的结果。 3)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对于强柱弱梁的实现不利。软件中强柱弱梁的处理是按照柱端部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弯矩乘以对应抗震等级下的调整系数,得到柱计算配筋。实际上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还应该包括在翼缘范围内板钢筋的作用,仅按照直接放大柱端组合弯矩调整系数方式很难实现强柱弱梁,如果再增大梁端受拉钢筋,由于柱钢筋不变,会进一步导致强柱弱梁更难以实现。 4)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这也不利于梁端塑性铰机制的出现。有可能由于钢筋的增加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跨中,出现梁出现塑性铰时跨中先于支座部位。规范中对梁配筋要求梁跨中弯矩不小于按照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也是期望在竖向荷载下,梁跨中受弯承载力高于支座部位。如果加大梁端计算钢筋,规范这条有可能就名存实亡了。 5)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增大到当实际配筋大于2%时,梁端加密区的最小直径要增大2mm,因此,如果增加钢筋量有可能会导致对箍筋的配置有一定的影响,这容易被设计师忽略掉。 ▋放大柱的计算配筋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柱的纵筋面积,会造成本层的抗剪承载力发生变化,有可能引起新的抗剪承载力薄弱层。在SATWE中计算楼层抗剪承载力之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

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②柱箍筋加密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③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是墙,则是框支柱;剪跨比0/Vh M =λ小于等于2即是短柱,当剪跨比不大于2而且柱的反 弯点在柱的中点时得到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一般为了方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2 工程案例 以一个6层框架结构为例,由于多层结构竖向构件尺寸通常 由竖向荷载控制,且一般位于中间跨部分的梁柱从属面积较大, 分担荷载较大,可以代表结构构件的最大尺寸,我们将结合该工 程计算结果选取关键的框架梁柱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框架梁柱 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3 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步骤 先运行PMCAD建立模型,由于初学者还没有梁柱截面尺寸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梁截面输入宽×高=400×800,柱截面输入1 000×1 000,输入相应楼面荷载和梁问荷载,运行完PMCAD 的前三个主菜单,按抗震等级为三级进入SATWE进行计算,最后查看SATWE后处理图形文件输出之“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取第1层,选取柱轴压比和梁纵向配筋均为最大的一跨作为分析对象 图1 粱柱截面示意图 3.1 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及调整 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结构,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知,柱轴压比限值为0.9,由图1町知,所选研究对象在取杜截面尺寸1 000×1 000情况下的计算轴压比为0.39,远小于0.9,说明柱截面尺寸太大,应予以减小。由柱轴压比计算公式 =F/Aft可知,柱截面面积与轴压比成反比例关系,即A1/A2= 2/1,柱截面面积A2=A1 1 2=1 0oo2×0.39/0.9=433 333 rr1rn2,按_F方形柁计算,边长为658 rnrn,初步取650 mrn。 3.2 梁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及调整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 /,、 (%)的较大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根据经验,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一般控制在1.2%~1.6%,跨中0.6%-0.8%。由图1可知,所选研究对象在取梁截面尺寸为400×800的梁端较大纵筋配筋率.D=0.43%,远小于经济配筋率,说明哉面尺寸偏大,也应该减小。先将梁宽减小,m配筋率公式|0=A /bh0口』知,配筋率与梁宽成反比例关系,将梁宽由400减小到250,配筋率将增大到0.43%×400/250=0.688%,仍小于经济配筋率,需要再减小梁高。梁高与配筋率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反比例关系,根据梁抗弯承载力的简化公式M =0.9J 0,将梁端弯矩M 近似看做定值,随着梁高的减小,配筋A 会增加,使配筋率进一步增加,所以,梁高的变化对配筋率的影响要从两方面考虑,且梁高的减小从两方面来说使配筋率的变化趋势均为增加。我们不妨先忽略第二个关系式,仅从第一个关系式p=A /bh 0出发,梁端经济配筋率取ff1问值1.4%,计算h 0≈750×0.688%/1.4%=368 mm,则梁高可近似取400 Into,考虑到第二个火系式M =0.9f/a,h0的影响,梁高应为大于400 mm的值,即在400 n1m~800 rnm之间的一个值,我们可以取中间值600 mm,于是初步将梁截面定为250×600进行试算。 3.3 按初步调整后的梁柱截面尺寸,重新计算 图2 框架梁柱配筋简图 按』面初步确定的梁柱截面尺寸,运行SATWE重新计算,所选框架梁柱的最大柱轴压比为0.74,仍小于0.9,说明柱截面仍呵减小,梁两端受拉钢筋配筋率为1.05%和1.2%,稍低于经济 3.4 进一步调整梁柱截面尺寸,再重新计算 由于柱轴压比和梁配筋率与理想值均较接近,调整范围不要太大,取柱截面尺寸600×600,梁截面尺寸250×550,重新计算,所选框架梁柱的配筋简图如图2所示,最大柱轴压比0.85,

梁柱结构设计经验

一、梁的设计 1.梁尺寸确定。 该工程定为纵横向承重,主要为横向承重,根据梁尺寸初步确定: 主梁高h : (1/8—1/12)L, 宽b(1/3—1/2)h 连系梁高h : (1/10-1/15)L, 宽b(1/3-1/2)h 次梁高h : (1/12-1/18)L, 宽b(1/3-1/2)h 2我这里引用一些梁设计的经验: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在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 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 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当建筑有要求时: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

梁配筋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 时,不应小于8mm. 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2.8.2条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1条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7条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 b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 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 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 b =0.482 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4.1条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第1条 纵向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表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 ┗━━━━━━┻━━━━━━━━━┻━━━━━━━━━┛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 的较大值.

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范围

一、面、尺寸的调整 设计人员根据教科书建议的梁、柱截面尺寸的取值范围,结合自己的经验先对所有构件的大小初步确定一个尺寸。此时须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仍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强柱弱梁强节点”。将初步确定的尺寸输入计算机进行试算,一般可得到下述三种结果:1)部分梁柱仅为构造配筋。此时可根据电算显示的梁的裂缝宽度和柱的轴压比大小,适当减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2)部分梁显示超筋或裂缝宽度>0.3mm,部分柱的轴压比超限或配筋过大(试算时可控制柱的配筋率不大于3%)。此时可适当放大这部分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试算。3)梁、柱的截面尺寸均合适,勿需调整,此时要进一步观察梁、柱的配筋率是否合适。 二、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原则:掌握配筋率“适中”为宜。这个“适中”指在规范规定的区域内取中间段,其值约相当于定额含钢量。规范规定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最大配筋率为2.5%;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区间为0.6%~5%。

建议:对于框架梁,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取 0.4%-1.5%较适宜。对于框架柱,其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取1%~3%较适宜。梁、柱配筋率的上限在试算在试算阶段宜留有一定余地,因为下一部梁、柱配筋的调整还需要一定空间。 三、框架梁配筋的调整 框架梁显示的配筋是梁按强度计算的配筋量,调整的目的是解决梁的裂缝宽度超限和“强剪弱弯”的问题。 (一)缝宽度超限问题 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宽度的直接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亦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但影响较小。设计人如不注意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否超限即出施工图,这样的图纸存在有不符合规范的缺陷。仔细检查梁的裂缝宽度,如果改用小直径的钢筋后梁的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要增加梁的配筋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 (二)强剪弱弯问题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参考模板)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 第11.4.1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表11.4.12-1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 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 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 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表9.5.1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③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是墙,则是框支柱;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 【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寸,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 2 (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 0.85 ,二级为0.75 ;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

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 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 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 (7)箍筋配置原则: 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 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l的最大值。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框支柱:例如底框结构,柱子上部是墙,则是框支柱;剪跨比■二M/Vh。小于等于2即是短柱,当剪跨比不大于2而且柱的反弯点在柱 的中点时得到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一般为了方便,设计人员以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来判定短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