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100海试大纲

19100海试大纲

19100海试大纲
19100海试大纲

化学海洋学答案

课程名称:《化学海洋学》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考试要求:) 一,填空( 每空1分,共计20分) 1)海洋有机质按生物化学类别分类可分为_类脂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 和多肽、腐殖质,烃和氯代烃、维生素类和色素。 2)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___亚热带海域____(赤道海域、亚热带海 域、亚极地海域)出现极大值。 3)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5 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中,某一气体 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盐度下该气体的___溶解度_____。 4)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一般而言,风速约大,薄膜层厚 度越_____薄___,海-气界面气体交换通量越_____大___ 。 5)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气体分子的海-气净扩散通量与该 气体分子的分子扩散系数有关,一般而言,水体温度的增加,分子扩散 系数越__大______;气体分子量越大,分子扩散系数越___小____ 。 6)在全球海水碳储库中,___ DIC _____的储量最多,其下依次是__ DOC _____和_ POC _。(从DIC、DOC、POC、PIC中选择)。 7)假设某海水的pH值完全由其无机碳体系所控制,则温度升高时,pH 值降低;盐度增加时,pH值增加;压力增加时,pH值降 低;Ca(Mg)CO3沉淀形成时,pH值降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新生产力 由光合作用区域以外所提供营养盐支持的净初级生产力份额,称为新生产力2)富营养化 海水中营养物质过度增加,并导致生态系统有机质增多、低氧区形成、藻华暴发等一些异常 改变的过程。 3)成岩作用 沉积物在沉积和埋藏时所发生的所有过程的通用术语。它包括沉积物与上覆水接触时所发生 的变化以及沉积物和上覆水脱离接触时所发生的变化。成岩过程改变了沉积物的构造、结构 和矿物学性质,并导致最后形成坚硬的岩石。 4)表观溶解氧 假设海表面水体与大气处于平衡,水体的含氧量达到饱和,水体下沉后,由于有机物等的 分解,氧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两者之差称为AOU。 AOU=DO溶解度-DO实测 三,简答(30分) 1)全球而言,高纬度表层海水中的18O贫乏,而低纬度海水中18O富集,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答:1)低纬度的海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高纬度相反。 2)18O与16O比较易凝结不易蒸发 3)借助大气环流,水汽在由低纬度的向高纬度输送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凝结,降水中的18O 逐渐变少。 2)为什么溶解态Zn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高于北大西洋深层水,而溶解态Al则相反。(6分) 答案:溶解态Zn为营养盐型痕量金属元素,它在上层水中被浮游生物所吸收,当生物死亡后,部分生源物质在上层水体再循环,另有部分通过颗粒沉降输送至中深层。当进入中深层水体的颗粒物发生再矿化作用时,它会重新回到水体中,由于深海热盐环流的流动路径为从北大西洋流向北太平洋,北太平洋深层水的年龄要老于北大西洋,故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溶解态Zn越多,故北太平洋深层水中溶解态Zn浓度高于北大西洋。Al为清除型元素,它在大西洋表层具有较高的输入通量,且在深海水流动过程中不断地通过颗粒物吸附从水体中清除、迁出,导致其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低于北大西洋。 3)试分析海水中CaCO3的溶解、颗粒有机物的再矿化这两个过程对海水中的

舟山海洋文化

我的家乡——舟山 我的家乡坐落在有“东海明珠”美誉的舟山群岛。舟山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由1390个岛屿组成,处于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长三角经济圈最初的15个城市之一,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中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东临太平洋,是远东国际航线要冲,也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深入太平洋的海上战略支撑基地。“港、景、渔”是舟山最大的海洋特色资源。舟山的桂冠上闪烁着“中国海鲜之都、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国家级荣誉光环。去年,舟山成为中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舟山与海结缘,其文化因海而生,我们称之为海洋文化。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舟山拥有的海洋文化亦是我们宝贵的资源,它将在国家开发海洋的时代中,作出独有的贡献。 海洋历史文化 舟山的马岙是人类最早走向海洋的地方之一,早在五六千年前,马岙创造了“海岛河姆渡文化”,被誉为“东海第一村”。定海古城已有1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比中国许多沿海城市如上海、大连、青岛等要早得多。定海古城作为海洋历史文化遗产,古迹众多,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历史文化名城。 海洋交流文化 舟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徐福东渡、鉴真东渡、遣唐使往来、郑和下西洋都曾将舟山作为始发站或中转站。明朝嘉靖年间的六横双屿港,是亚、非、欧各国商人云集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之一,在中国海洋经济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海洋军事文化 舟山群岛是华东门户,历来为海防要塞,兵家必争之地。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而舟山作为“双拥文化城”,驻舟部队既是舟山特有的政治优势,又是舟山独特的海洋文化优势。 海洋渔业文化 舟山渔场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沈家门渔港是世界三大著名渔港之一。舟山在渔业生产中形成古朴、粗犷的生产、生活、礼仪、游艺等习俗,产生了以“舟山锣鼓”和“舟山渔民号子”为代表的具有舟山特征的海洋艺术。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水产品开发加工、海鲜美食、渔港景观、渔民习俗、渔村古居、赶海野趣等充分显示了舟山渔业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海洋宗教文化 “海天佛国”普陀山集佛教圣地与海山风光于一身,是世界上唯一位于海岛的佛教名山,“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推崇第一山”,在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观音文化的地位,使普陀山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 海洋民俗风情 舟山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海岛时令习俗等,是东海渔区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中国沿海风俗中颇具特色。其中有神秘的船饰文化,别具一格的渔民服饰文化,海洋气息的风俗习惯,奇特的婚嫁礼俗及庙会、灯会等民间文化习俗。 海洋文学艺术 舟山的海景吸引古代众多的文人墨客,王安石、陆游、范成大等人都在舟山留下过富有海洋气息的诗文,比较重要的作品有柳永的《煮海歌》、张岱的《海志》。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 2011-12-07 23:33:11|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 张子昂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南京210096) 摘要: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活动之一。但海洋旅游的研究相对滞后于海洋旅游的发展与实践。本文首先对海洋旅游活动以及海洋旅游资源进行定义;其次,在参照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和其他分类方法,阐述了海洋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对海洋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资源条件,建立海洋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资源开发内容;再次,根据我国海洋的区划,列举了我国海洋旅游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主要海洋区;最后,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和新兴的海洋旅游项目并对未来的海洋旅游项目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旅游;海洋旅游资源分类;我国海洋区划;海洋旅游项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丰富的海洋已经不再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海洋自然气候多变,景观变换纷呈,带给人们不同的视听享受。相对于陆地旅游,海洋旅游具有她独特的韵味。为了系统的研究,清晰的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定义是基础。 一.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 (一)海洋旅游的概念 从广义范畴来看,海洋与陆地相对应,把主要活动范围在陆地的旅游称为陆地旅游,而把主要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称为“海洋旅游”。从狭义范畴来看,周国忠认为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依托海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原则,所展开的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海洋游览、娱乐、度假、体育、教育、探险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1]。 中国海洋大学董玉明认为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依据国际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我认为海洋旅游是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原因,离开常住地来到具有海洋空间的区域的非定居性和暂时性停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海洋旅游的特点 海洋旅游活动除了具有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暂时性、流动性、经济文化性外还具有参与体验性、保健性、异质文化性等特征。 高度参与性:海洋旅游提供众多活动如海水浴、日光浴、海上运动等,需要游客身临其境,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符合世界旅游的潮流。 保健性:海水比热系数大,冰海气候适宜,气温变化不大,能够使人体内的代谢稳定,内脏负担均衡,对人体健康起着稳定作用。 异质文化性:海洋文化自身的开放性、外向性、求新性等文化特性与内陆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别[3]。 (三)海洋旅游资源概念 海洋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近海、中海、远海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综合,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9年)

2019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

国家海洋局关于国家海洋局统一制式服装配发范围标准和供应、管理

国家海洋局关于国家海洋局统一制式服装配发范围标准和供 应、管理办法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发文字号】[82]国海供字第740号 【发布部门】国家海洋局 【发布日期】1982.11.01 【实施日期】1982.1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海洋局关于国家海洋局统一制式服装配发 范围标准和供应、管理办法规定的通知 (82)国海供字第740号1982年11月1日)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80〕250号文件精神和财政部(82)财事字第5号文件规定,为利于工作,对我局统一制式服装(以下简称海洋制服),经财政部同意,本着经济、节约的原则,作如下规定: 一、配发范围 1、各调查船船员、调查队队员、调查船大队部人员,各海洋站试验站、中心海洋站、预报区台、环境监测中心站,各导航队、码头修理所(管理所)等单位的人员配发海洋制服。

为解决人员调动,号码调整的需要,另设20%机动服装。 2、各单位除上述以外的人员,为解决到第一线、现场工作的需要,配备40%公用服装借穿。各单位公用服比例的分配,本着减少矛盾,利于工作的精神,由局研究确定。3、机动服装统一由分局(所)掌握,也可作为公用服使用。配备公用服的单位,不另设机动服装。 二、配发标准 1、海洋制服的式样,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78〕155号文批准的:同海军男女干部服,出国时服装质料按国家规定标准制做。 2、海洋制服分为海勤服装和陆勤服装。调查船船员、调查队队员着用海勤服装,其他人员着用陆勤服装。 3、配发标准和使用年限暂按附表的规定执行。 4、公用服装的使用年限,暂按陆勤服装的规定办理。 三、供应办法 1、海洋制服由局统一计划,按级实施调拨发放。每年四月为夏服的发放季节,十月为冬服的发放季节。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帐目手续,以反映收、支、库存情况;按级编报预决算,凭预算计划生产、调拨,凭决算报销。 2、不宜统一生产、筹办的个别特体服装,折发材料和制作费,由各单位筹办。 3、海洋制服凡发给个人的,由个人使用保管。建立个人服装卡片,由基层发放单位填写、保存。局内调动时随工资关系转移,调入单位凭服装卡片接供。 4、在海洋制服发放期间,组织上已确定调离原工作的,原海洋制服停发。 5、凡已办理离休、退休手续的职工

厦门大学2005年级化学海洋学期末考试试题A

厦门大学2005年级化学海洋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一、填空题或选择题(15分,判断题每题1分,其它空格0.5分) 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和。 2、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通常在(赤道海域、亚热 带海域、亚极地海域)出现极大值。 3、在现场大气压为101.325 kPa时,一定温度和盐度的海水 中,某一气体的饱和含量称为该温度、盐度下该气体 的。 4、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一般而言,风速约大, 薄膜层厚度约,海-气界面气体交换通量越。 5、在海-气界面气体交换的薄膜模型中,气体分子的海-气净 扩散通量与该气体分子的分子扩散系数有关,一般而言, 水体温度的增加,分子扩散系数越;气体分子量越大, 分子扩散系数越。 6、在全球海水碳储库中,的储量最多,其下依次 是、和。(从DIC、DOC、POC、PIC中 选择)。 7、假设某海水的pH值完全由其无机碳体系所控制,则温度 升高时,pH值;盐度增加时,pH值;压力增加时, pH值;Ca(Mg)CO3沉淀形成时,pH值。

8、海洋硝化作用是指;海洋反硝 化作用是指。 9、与陆源腐殖质相比,海源腐殖质的芳香组分浓度一般较, 氮、硫含量比较, 13C比较。 10、分子式通常被用于表征海洋中有机物的平均分子 组成。 11、在不考虑N2的情况下,开阔大洋表层水的氮主要以形 式存在,开阔大洋深层水的氮主要以形式存在。(从 DIN、DON、PIN、PON中选择)。 12、海洋中的蛋白质是由一系列通过结合而成,活体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高低通常可用元素浓度来指示。 13、判断题:利用CTD实测得某海水的盐度为32.02315‰。 () 14、判断题:开阔大洋表层水中不含有难降解的DOM。() 二、问答题(20分) 1、与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不同,开阔大洋硅酸盐的垂直分布 并未在1000m左右水深处表现出极大值的特征,为什么? (6分) 2、为什么溶解态Zn在北太平洋深层水中的浓度高于北大西 洋深层水,而溶解态Al则相反。(6分)

中国海洋现状

中国海洋现状 ——论中国海权 “海权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 中国为什么需要海权?简言之,就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贡献的需要。” ——张世平《中国海权》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2007年美国《二十一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报告的扉页上用大字印着一句话“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商业运输通过海洋,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离海岸几百英里的地方,这颗星球有近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同样用大字赫然写着的还有“保护海权,美国的生存之道。”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中国是个地理大国,同时也是个海洋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以及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一、边疆告急·呼唤海权 中国的海区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组成,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中国管辖的海域总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现有陆地面积的1/3。然而,目前除了渤海是中国的内水外其他三个海域都存在一定的主权争议。尤其是东海和南海,争议之大,持续时间

之长,都是世界上所不多见得。即所谓的“三海”问题。 “三海”问题主要包括管辖海域划分、岛屿归属、大陆架划分三大问题。其中面临安全威胁的岛屿,一个是钓鱼岛,一个是南沙群岛,一个是黄岩岛,还有西沙群岛。 钓鱼岛列岛位于东海,仅有2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由5个岛屿和三块礁石组成。日本之所以侵占钓鱼岛,有它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企图。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就意味着中国东海海域将有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被日本窃据,钓鱼岛海域所蕴藏的800亿桶海底石油和油气将被日本据为己有,日本在钓鱼岛设置雷达就可以监视方圆400公里至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 南沙群岛是南海的一部分,位于南海的最南端,由230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南海总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也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不仅具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称号,资源丰富,而且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目前,南沙群岛中已有45个岛礁被邻国所占。这些国家为使其所侵占的岛礁及海域“合法”化,把制造驱赶、抓扣我正常作业的渔船渔民,作为宣誓其所谓“主权”、维护其既得利益的主要手段。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问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能源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障;其次,地处“两洋”接合部对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再次,南海方向是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结合《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及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帮助考生明确考查范围、能力 要求、测量标准、命题趋势等,从而助力考生的冲刺复习,请留意阅读。 2020年的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现在高三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2021 年《考试大纲》将不再修订,但仍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考生需要参考2020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通过分析近年《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的变化来把握高考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2020年开始,全国卷和各省命制卷将全面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因此,《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7~2018年连续两年没有变化,2019年化学科的《考试大纲》同2018年相比,只在“第Ⅰ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强调了对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指出“化学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这是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更加注重化学学科的特质,认识问题 的视角及化学学科所独有的思想与方法。体现在考题中,会增加题目的思考容量,更能体现考生的学习潜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科素养。这样的变化也是为即将到来的2020年高考做好衔 接与铺垫。 2019年高考试题较2018年新增两个考点: 1.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实验,暗示要关注教材,但是选项中提到的焰色反应为绿色不够准确,黄绿色更为贴切。 2.手性碳原子。全国卷Ⅰ第36题通过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中的手性碳。 2020高考化学试卷肯定会继续坚持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和对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中去,向考生提供新发现、新研究,并且通过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从而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考试大纲》,重温教材,夯实基础 对于热点知识,必须反复强化训练。常考知识一定要在第二轮复习中继续强化,但是也要更多关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课后习题、脚注等等,2019年考查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就源自于教材中的图片。 注重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强化实验探究 高考命题专家多是从学科体系、自身学术研究和命题技术层面命题、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高考考查的方向。

国家海洋局发布2010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封面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首发仪式5月11日在北京举行。摄影:人民网军事记者李 杨洋 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致辞 5月11日,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今日上午9时在北京举行《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首发仪式。 《报告》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编制,分别以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和海洋政策

与海洋管理等五大部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海洋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海洋事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 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介绍,自2008年以来,课题组以每个自然年度为基本时间节点,有重点地介绍和评述该年度海洋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重点问题予以专门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公众关注的一些海洋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评论和报道。《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根据目前国内外海洋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介绍与评述,力求达到客观反映世界海洋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全面总结我国年度海洋发展的进程和成就,科学分析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领域。 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五部分概要: 第一部分: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 该部分从国际、地区、国内三个层面,介绍并分析海洋的发展进程、热点问题等。 在全球范围内,海洋发展的趋势是国际社会将加强和改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的海洋规划的实施,遏制海洋资源衰竭和生态健康状况恶化,开拓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国家层面,海洋发展的趋势是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机制,以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涉海规划和活动,实现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和海岸带管理。 中国海洋的发展与周边海洋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生态等方面联系紧密。2009年,中国与海上周边地区既存在经济依存度增大、利于海上局势稳定,同时也面临一些周边国家争夺海洋权益和外部势力介入的挑战,周边海洋开发活动所引发的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凸显。 中国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快速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发展海洋事业是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战略任务。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腾飞、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11个省级行政区划,用约占全国12.4%土地面积承载着约占全国36%的人口。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担负着拉动全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重任,也面临着环境、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压力与挑战。中国海洋事业和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极大地依赖于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开发利用模式。 第二部分: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 国际海洋法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海洋开发程度的加深而发展。国际社会积极实践《公约》,促进了《公约》的普遍性。《公约》缔约国大会为有关国家在《公约》框架下讨论海洋法问题提供了舞台。当前国际海洋法实践的重点领域之一是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确定问题。中国等国家倡议并在第18届缔约国大会上通过的关于200海里外大陆架“初步信息”的决议,为促进大陆架制度的实践做出了贡献。至2009年8月10日,沿海国共提交了51份划界案和44份“初步信息”,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审结部分划界案并提

天津科技大学化学海洋学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海水的化学组成 1. 海水中化学成分分成哪几类?如何理解这种分类方式? (1) 海水的元素构成:常量元素:含量大于1mg/kg的元素,共15种。分别是O、H、Cl、Na、mg、S、Ca、K、Br、C、N、Sr、B、Si、F。微量元素:含量小于1mg/kg的元素。 (2) 海水中的化学物质组成: 主要成分:在海水中浓度大于1mg/kg的成分。包括Na+、K+、Ca2+、Mg2+、Sr2+、Cl-、SO42-、Br-、HCO3-(CO32)、F-、H3BO3共11种成分。 营养元素:非保守成分(生原要素或营养盐)N、P、和Si;微量营养元素As、Co、Cu、Fe、Mn、Mo等。 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小于1mg/kg的元素。 溶解气体:海水中溶有大量的气体,它们主要来源于大气。如氧、二氧化碳、氮及惰性气体等。 海水中的有机物质:海水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有生命的生物体、生物残体、生物的代谢物、排泄物和溶解有机物。 悬浮颗粒:可以在海水中悬浮数天的固体颗粒。 2. 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成分都是哪几种?(参看第1题) 3. 什么是海水组成的恒定性?是谁首先提出的? 1819年,Marcet提出“全世界所有的海水水样都含有同样种类的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接近恒定的比例关系,而这些水样之间只有含盐量总值不同的区别”。1884年Dittmar仔细地分析和研究了“挑战者”号调查船在环球海洋调查航行期间从世界各大洋中不同深度所采集的77个海水水样,结果证实海水中主要溶解成分的恒比关系,即“尽管各大海各海区海

水的含盐量可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 4. 什么是海水中的溶解气体? 海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指溶存形式的气体分子,而不是指“气泡”,前者分布在海水的各个深度,后者集中出现在表层。 海水中的溶解气体种类 (1)活性气体和非活性气体。参与海水中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气体称为活性气体,又称非保守气体;例如CO2、O2;不参与生物和化学反应,仅受物理过程影响的气体称为非活性气体,又称保守气体;例如惰性气体和氮气。 (2)微量气体。以空气中的含量为区分标准,除N2、O2、Ar、CO2外的气体,例如:甲烷和一氧化碳。 (3)放射性气体。例如;3H、222Rn、3He。 5. 海水是怎样形成的?海水物质的来源? (1) 最初的海水是伴随地球本身的形成,较轻物质从接近地核的中心向地表迁移形成大气和海水雏形;(2) 在地球地质结构成熟(15亿年)以前,原生火成岩中易溶物质和频繁的火山喷发带来的酸性挥发物质溶于地表水中,汇成海水;(3) 在地球地质状况进入稳定期后,陆地岩石风化后淋滤水携带溶解物质通过径流入海是海水物质的主要来源。 海洋中大部分的阳离子和一小部分阴离子看来似乎是来源于火成硅酸盐的风化和火山的排出物,并由河流带入海洋。也有一部分来自海底的水热作用产物。多数主要阴离子是来源于挥发性物质。 6. 理解表1.2与Goldschmidt模型的关系。

浅论海洋文化的特征解读

浅论海洋文化的特征 摘要:海洋文化源于海洋这个独特的环境,具有进取性、开放性、包容性、创造性和慈善性等共同特征。由于所处的地理和政治文化环境不同,中、西海洋文化又各自拥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中国传统的海洋文化带有农耕文化的烙印。了解海洋文化,不仅要了解其共同特征,也要了解不同海洋文化的独特性,取长补短,才能找到一条既适合于本民族特质又契合于时代精神的海洋发展之路。 关键词:海洋文化特征中西比较 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概论》中对“海洋文化”下了定义:“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①21世纪是海洋世纪,整个世界经由海洋被连成一体,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愈发重要。了解海洋、了解和弘扬海洋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而言的。在海洋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生存繁衍的社会,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族群心理特征。 首先,海洋文化含有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类,无疑是一种陆地生物,相对于陆地,海洋对于人类更具危险性,特别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即使是现代钢铁打造、机械动力的万吨巨轮,在浩荡的海洋中也只是沧海一粟,面对风浪难逃倾覆的厄运,何况古时候的木质帆船。离开平稳的陆地进入海洋,这本身就需要足够的勇气。而历史上的海洋民族,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没有仅仅停留在看得见陆地的近海,而是逐渐远离大陆、远离故土,去探索更加未知的世界,这依靠的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还有无畏的进取精神。 其次,海洋文化还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征。不同于大陆农耕社会的安土重迁,生活在海边的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具有更强的活动性,飘洋过海让他们有机会接

2020高考化学大纲解析:强化实验与探究能力

2020高考化学大纲解析:强化实验与探究能力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高考化学大纲解析:强化实验 与探究能力,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高考化学大纲解析:强化实验与探究能力 一、加强《考试大纲》的研究,把握复习方向 《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多项内容是一个紧密相关的整体,而试题是《考试大纲》中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要求与试题呈现方式三 个方面的深度诠释、外在表现。研究《考试大纲》应建立起“考试 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要求”“试卷形式结构”等关系的研究思路,准确把握命题立意、考查目标与考查形式的内在一致性,在剖析考 试内容时,注意比较《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异同点,着眼 于差异的本质,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为复习教 学的决策与实施提供良好导向。在对高考试题研究中,也不能仅仅 关注试题的考点,应从试题的呈现方式入手认识考查的知识内容、 能力要求、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从而达成不仅知道“考什 么”“怎么考”,还清晰认识到“为何这样考”的研究目标。这是 指导并培养学生“答什么、怎么答、为何这样答”的解题方略的前 提与基础。 二、重视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完善高中化学知识结构 目前,我省修习不同选考模块的学生比例失衡。许多学校未能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设置高中化学课程,只选择《物质结 构与性质》或《有机化学基础》其一模块开设课程,即“考什么” 就“学什么”。其中,大多数学校选择修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高考中选考《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考生不足10%,这样的 课程设置使学生的有机化学素养普遍偏低。复习教学应立足于培育 学生化学学科认知素养,认识不同模块知识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完 善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基础知识笔试.doc

感谢你的观看2008年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基础知识笔试大纲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基础知识笔试是根据人事部和国家海洋局有关规定,结合海洋工作实际需要,对应聘局属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的海洋基础知识、职业能力测试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测试。 一、笔试形式与题型 (一)笔试方式及分值:闭卷考试。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海洋基础知识占40 分,职业能力测试占60分。 (二)笔试用时:海洋基础知识笔试60分钟,职业能力测试90分钟,分为两个阶 段进行。 (三)试卷题型: 海洋基础知识笔试题型可采取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多 种形式。 职业能力测试题型为选择题。 二、海洋基础知识笔试大纲(黑体字为知识点) (一)海洋管理与海洋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1、相关职能职责:国家海洋局职能和职责应聘单位职责和主要任务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台背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3、领海和毗连区:领海领海基线无害通过毗连区的宽度毗连区的 管制权 **4、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过境通行制 **5、群岛国:群岛国概念群岛水域概念群岛海道通过权 ***6、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概念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其 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专属经济区的宽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 ***7、大陆架:大陆架概念沿海国在大陆架的权利与义务其他国家在大陆架的权利与义务大陆架的宽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界限的划定大陆架界限委员会**8、岛屿:岛屿概念岛屿制度 ***9、公海:公海自由登临权紧追权 ***10、国际海底区域:概念支配国际海底区域的原则国际海底管理局 *11、国际海洋争端解决:国际海洋法法庭 ***12、海域使用管理基本概念:海域海域使用海域所有权海域使用权 临时海域使用 *13、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原则海洋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关系 **14、海域权属管理: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海域使用权登记海域使用权期限填海项目管理 感谢你的观看

《化学海洋学》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海水中,浓度大于0.05 mmol/kg的元素为常量元素,海水中的11中 常量元素是: 阳离子:Na+、K+、Ca2+、Mg2+、Sr2+ 阴离子:Cl-、SO42-、Br-、HCO3-(CO32-)、F- 分子:HBO3 2.海水中,与海洋生物生长密切相关的元素称为营养盐: 主要营养盐:N、P、Si 微量营养盐:Mn、Fe、Cu、Zn 3.实用碱度(PA)是碳酸碱度,硼酸碱度,水碱度之和. 4. 盐度的原始定义: 一千克海水中,所有碳酸盐转化为氧化物,溴、碘以氯置换,所有的有机物被氧化之后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总克数。单位为克/ 千克,符号为S‰ 5.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中被吸收,与碳、氧等为构成生物体基本元素。有较为恒定的吸收比(C:N:P:O=106:16:1:-276)。 6. 总氮(TN),颗粒氮(PN),溶解氮(DTN),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有机氮(DON) 7. 总磷(TP),颗粒磷(PP),溶解磷(DTP),溶解无机磷(DIP),溶解有机磷(DOP)8.海水中无机配位体重要有: 9.海水中有机配位体大部分含有羧基,氨基,羟基官能团. 10.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温度),营养盐,微量元素等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盐度 答:在1 kg海水中,将所有的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所有的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代,且所有有机物被氧化以后,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总克数。单位:g/kg,以符号S‰表示。 2. 氯度 答:在1 kg海水中,当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代, 所含氯的克数。单位:g/kg,以符号Cl‰表示。 3. CaCO3和MgCO3沉淀的形成与溶解对海水pH值的影响? 答: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国科大化学海洋学期末复习重点

海水的化学组成 盐度:在1kg海水中,将所有的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所有的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代,且所有有机物被氧化以后,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总克数。单位g/kg,符号S‰ 氯度: 在1kg海水中,当所有的溴和碘为等摩尔的氯所取代,所含氯的克数。单位g/kg,符号Cl‰ 海洋盐度的分布: 沿岸海域,受河流径流和地下水输入的影响,盐度变化大 开阔大洋,表层水盐度主要受控于蒸发导致的水分损失与降雨导致的水分增加之间的相对平衡 亚热带海域较高盐度赤道和极地附近海域较低盐度 北大西洋盐度高于北太平洋原因在于北大西洋海水蒸发速率约为北太平洋的两倍,而两个大洋的降雨量接近,尽管输入北大西洋的河水量高于北太平洋,但海水蒸发的效应要强于淡水输送的影响。 海水中元素存在形态:1 颗粒物质2胶体物质3气体4真正溶解物质 元素组成:常量元素:在海水中的浓度高于0.05mmol/kg,其中包括Na+K+Ca2+Mg2+ Sr2+5种阳离子Cl- SO42- Br-HCO3-(CO32- ) F- 5种阴离子和H3BO3分子 恒比定律:海水的大部分常量元素,其含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不变的。 原因:水体在海洋中的迁移速率快于海洋中输入或迁出这些元素的化学过程的速率。因为加入或迁出水并不会改变海洋中盐的总量,仅仅是离子浓度和盐度 的变化而已,对于其中的常量元素,它们之间的比值基本保持恒定 元素的停留时间定义计算

痕量元素 海水中浓度小于50μmol/kg和浓度小于0.05μmol/kg的元素分别称为微量和痕量元素 定义意义分析采样手段 来源、迁出 来源:大陆径流、大气沉降、海底热液作用、海底沉积物间隙水向上覆水体扩散、人类活动迁出:氧化环境下颗粒物表面的吸附与沉淀 结合进入生源颗粒物 还原性环境硫酸盐还原为S2-,S2-和溶解态金属浓度高,可以产生硫化物沉淀(FeS2)热液活动 垂直分布:7类分布特点级形成原因及代表元素 1、保守行为型其垂直分布与温度、盐度变化相一致。仅受控于物理过程,不会富集于生源物质。Rb+ Cs+ MoO42- WO42-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 海洋文化与所在区域的海洋环境、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密切有关,具有时代的特征、区域的特征,以及当代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特征。 一、海洋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化的发展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1.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海洋文化的始萌期,最初的人类从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考古学家在太平洋两岸发现砖石质网坠、岩浆岩质石臼等;在我国周口店、辽宁、河北、浙江河姆渡以及海南岛、北部湾等处的古海岸阶地上均发现有绳纹瓦器皿的残片及早期以渔、猎、耕、稼活动为特点的古文化遗迹。 2. 发现新大陆、航海事业发展,对非洲掠夺及贩奴热、殖民地占领与土地分割,贸易与军事争夺,是封建时期及资本主义早期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奴隶是经大洋贩至欧美,“鲁滨逊漂流记”,“基督山恩仇记”等著作,反映了当时海洋文化的特点。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崛起,是海上争霸发家的。 3. 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展英国海洋经济的历程,经过约1个世纪,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借助海洋,其势力、文化与宗教传播至世界各地。19世纪后,美国实现工业化,形成沿海与五大湖区工业化城市带:大西洋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与圣地亚哥。海外贸易带动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美国文化、美国生活方式,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亚洲、欧洲获得广泛的传播。 4. 20世纪50年代后,亚洲经济发展,日本发展海岸工业、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促进经济腾飞,形成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的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60年代~7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兴起,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发展海洋经济。 5. 21世纪,海洋经济高度发展,2000年世界海洋总产值超过15000亿美元。当代全球化战略,与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争夺,海疆与海峡通道的纷争等有关。北海油气资源开发,促进了荷兰、丹麦等北欧诸国的经济又一轮繁荣。俄、加、美对极地与北冰洋的争夺,核心是对导弹、潜艇活动基地的争夺,反映出全球化的海洋资源、环境、疆域纷争,构成当代海洋文化的新特点。

新课标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

202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