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

淮南市煤化工产业

发展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煤化工产业包括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和电石等产品。近年来,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使石油和天然气化工产品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而作为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和地区, 在“十一五”规划中都将煤化工作为重头戏,纷纷做出投资煤化工的决策。然而,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同时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为了加快安徽淮南煤化工基地的建设步伐,针对我市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制约因素及其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我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走访了部分专家和学者,现提出如下研究报告:

一、淮南市煤化工发展的现状及其装备水平

1、淮南煤化工发展的现状

淮南煤化工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50多年来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操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引进、消化、吸引和创新能力,为大力发展煤化工奠定了较强的物质、技术基础。淮南市现有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化)和江苏德邦兴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淮南分公司(以下简称德邦公司)两大主要生产企业以及其他中小型化工生产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化肥、酸、碱、盐和基本化工原料以及精细化工的区域化工体系,具有氨加工、甲醇加工、硝酸盐加工、精细化工、焦化系列和纯碱六大产品系列,产

品达40多种。其中淮化集团总氨生产能力36万吨,尿素42万吨,硝酸铵15万吨,浓硝酸45万吨,精甲醇6万吨,甲醛4万吨,混甲胺4万吨,二甲基甲酰胺4万吨,焦炭28万吨等,其尿素产品获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称号,浓硝酸自1997年起产销量居全国首位,成为亚洲“第一硝”,市场占有率20%左右。

德邦公司现有纯碱和氯化铵生产能力为30万吨。

2、现有主要装置产品规模、技术来源和技术水平

(1)总氨(合成氨+甲醇)约54万吨,其中淮化集团与化工部第三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开发,国内第一套合成氨联甲醇工艺,获得国家设计金奖,国内领先,

新系统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2)精甲醇6万吨,与化工部第三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开发,双塔精馏工艺,

国内领先。

(3)甲醛4万吨,电解银法,自主开发,国内先进S>4)硝酸铵11万吨,国内技

术,中和法,传统技术。

(5) 11万吨尿素,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技术落后。

(6)浓硝酸12万吨,前苏联直接法制浓硝酸技术并自主在大范围内进行独特的技术改造,由建设初期的年产4万吨扩产至目前的12万吨,国内领先。

(7)稀硝酸13.5万吨,双加压四合一机组,伍德工艺,国内领先。

(8)间接法浓硝酸8万吨,硝镁法,传统技术,国内先进。

(9)混甲胺4万吨,国内技术,国内领先。

(10)二甲基甲酰胺(DMF)4万吨,引进美国AAT公司一步合成法技术,自主技术改造扩产,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11)焦炭28万吨及配套化产回收装置,与鞍山焦炭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发,淮南单一煤种侧装捣固炼焦工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12) 2000年10月投产的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装置,分别引进美国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国内南京化学公司NHD脱硫脱碳专有技术,丹麦托普索氨合成工艺,意大利斯那姆氨汽提法制尿素工艺,法国液空公司内压缩双泵空气分离工艺,整套控制系统采用DCS集散控制,装置为国际先进,国内

领先。

(13)4万吨双氧水,自主技术改造,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14)30万吨纯碱和30万吨氯化铵,联碱工艺,技术水平同行业先进。

二、淮南发展煤化工的有利条件及优势

1、能源丰富。淮南煤炭资源丰富,远景储量444亿吨,已探明可采储量15 3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低硫、特低磷、结焦性好、粘结性强的特点,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生产用煤,为煤化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供应。淮南作为华东火电基地,可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2、水资源丰富。淮河干流由鲁台孜进入淮南市,曲曲流长87公里,至新城口出市境。淮河年过境水量约215亿立方米,淮南市年平均降雨量约883毫米,地下水补给量约5.6亿立方米。据测算,在保证率75%、95%时,淮南市可利用淮干水资源量分别为24.17亿m3和21.56亿m3。江淮地区雨水充沛,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补给量较大。经计算,当地水资源总量在保证率75%、95%时分别为2 9.35亿m3和24.97亿m3。丰富的水资源量为煤化工的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

源保障。

3、煤化工基础雄厚。淮南市的煤化工工业始建于五十年代末期,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汇集了UGI间歇煤气化、富氧连续气化、焦炉气部分氧化、德士古水煤浆加压煤气化、恩德粉煤煤气化以及煤炭焦化等多种煤气化技术,掌握了煤气化多联产制造化工产品的前沿技术,为煤化工上大项目建大装置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以淮化集团公司为代表的煤化工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培育了一大批管理、经营和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和操作

经验。

4、符合国家的能源政策。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缺油、少气、富煤”。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及进口石油的增长,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为保证能源安全,国家将能源替代战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以煤为原料,发展燃料化工产品,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政策,这为我市大力发展煤化工特别是燃料化工产品,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机遇。

5、良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近年来,国内外在煤化工领域的研发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在某些技术上已取得突破,如新型煤气化技术拓展了气化煤种,国产低压甲醇合成技术已成熟,直接合成二甲醚技术、合成油技术等都已经或在逐步实现工业化,这些新技术降低了煤化工装置的投资、消耗和生产成本,提供了新的工艺路线,提高了煤化工的竞争能力,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实施,为煤化工高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6、产品靠近市场,区位竞争力较强。淮南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具备与长三角地区进行产业梯度分工和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由于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缺乏,因而一些高耗能化工原材料产业发展受到限制。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及能源优势,但远离东部大市场,大规模生产受交通运输条件限制。而淮南既具有资源优势,又紧邻高速

成长的华东大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竞争优势。同时,淮南又处在中国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交汇地带,在我国发展战略重心由东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淮南可以起到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作用。因而立足淮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江浙沪、主攻长三角、吸引珠三角,大力发展甲醇、二甲醚、烯烃、煤制油等主要煤化工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竞争力。

三、煤化工技术进展、特点及趋势

1、煤气化技术

煤气化是煤化工的核心,做好煤化工,选好煤气化技术至关重要。目前世界上煤气化方式多种多样,每种煤气化方法适用的煤种各不一样,如德士古适合于灰熔点较低的煤,恩德炉适合于较年轻的褐煤,UGI固定床只能适合于机械强度高的无烟块煤或焦炭等。目前,加压气流床工艺代表着煤气化技术发展趋势,国外以Texaco 水煤浆气化技术, Shell 气化技术及GSP技术为代表, 国内先进的煤气化技术有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等。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历经20 余年研究开发, 已实现低压气化炉工业运行,其发展方向是加压大型化,以降低煤气压缩能耗, 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投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十五”期间进行了商业化示范,今后一段时期将主要进行粉煤气化技术工业化示范(处理煤1 000t/d 以上) 、大型化(处理煤200 0t/d 以上)及水冷壁气化炉的研究等。

2、煤化工发展特点及趋势

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以往煤化工企业的产品以向用户提供终端产品或其他工业原料(或燃料)为主,如煤气化一合成氨-化肥、煤焦化一焦炭等,目前产品

结构向多元化发展,通过煤化工生产可替代石油的发动机燃料或替代燃料和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等)逐渐成为重要的产品方向。

大型化和采用高新技术。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建设大型煤化工工厂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如百万吨级的煤液化工厂,30万吨以上的合成氨、100万吨以上甲醇工厂,炭化室高度6米以上的大型炼焦炉等。在大型工厂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成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如神华煤液化、煤化工产业基地,宁夏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山东兖矿煤化工基地等。在产业基地规划中一般包括有不同煤化工单元工艺,如煤焦化、煤液化、煤基甲醇及下游产品等。且大型煤化工工厂或基地建设注重采用当前国内外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如先进的粉煤气化技术、高效催化合成技术和反应器、新型节能和环保技术等。

技术集成与煤化工联产。目前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发展和企业运行机制的变化,煤化工技术集成与联产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得到重视,如煤炭焦化与焦炉煤气发电或制取甲醇联产,煤气化——合成氨——合成甲醇与热电联产等。煤化工联产的特点是:以成熟单元技术为基础;以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经济竞争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产品结构以化工产品或可替代石油的燃料为主、联产发电为辅,生产的电力主要供给工厂用。

煤化工生态工业化。煤化工生态工业的含义是:将煤化工与建材、材料、发电、废热利用(包括种植、养殖等)等不同产业的工艺技术集成联产,形成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系统,使整体系统具有灵活、高效的调整和运行功能,同时不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未来煤化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不同工艺的集成联产发展大型煤化工,形成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规模化集中治理污染,达到环境友好,建立煤化工生态工业。

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起始于美国"Vision2l能源系统”的概念,该系统以煤气化为基础,以氢能、电力和联产化工品为产品方向,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隔离、埋藏或综合利用为近零排放的环境标志,被认为是21世纪远景发展的新型高效、洁净煤基化工——能源系统。届时,煤炭将成为洁净的能源。目前涉及二氧化碳隔离、大规模燃料电池、高效气体分离、氢能储存等关键单元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已在一些国家进行,我国在一些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和现场试验。

四、淮南市发展煤化工的主要瓶颈因素

1、国家宏观政策趋紧的制约因素。目前,国内主要的产煤地区,如山东兖州、河南义马、山西晋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乌海等,纷纷规划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并力争在短期内将其付诸实施。针对当前煤化工发展的过热局面,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工业[2006]1350号文明确强调要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从严审核煤化工项目,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或将核准权限逐级下放。对实行备案的煤化工项目,各地区要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实施办法严把项目审核关。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正式出台前,国家发改委原则上暂停审核煤化工项目。同时,虽然发展煤化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但由于投资大、治污任务重、难度大,亟需扶持,而且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因此,从目前来看,我市煤化工的发展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一定影响。

2、淮南煤气化技术制约因素。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方法使煤转化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成品,而后再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或

石油燃料的工业。煤气化是煤化工的核心。煤气化技术、煤间接液化制合成油品、甲醇转化烯烃等主要技术目前均由国外大公司垄断,国内技术尚处于中试阶段,还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条件。特别是淮南煤由于固有的高灰份、高灰熔点的特性,以淮南煤为原料发展煤化工,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无论是采用Shell 气化技术、GSP技术还是国内航天炉气化技术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消化和吸

收,因而要承担一定的技术风险。

3、煤价过高的制约因素。目前国内煤价居高不下,特别是淮南煤碳开采成本现已高达340——350元/吨,出矿价(含税)380——400元/吨,由于煤化工工程尚未与煤矿形成一体化的利益机制,煤质、价格、运输和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已经凸现,而煤化工产品中,低端的产品如甲醇市场国内容量相对饱和,在建和拟建的甲醇已达几千万吨,投资过热局面已经形成,亟需后续加工寻求出路。而高端产品受技术的制约及与石油化工产品的价格比较优势较弱,市场的开拓进展缓慢。这直接影响了煤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环境制约因素。煤化工产业是一个高污染、高安全要求的行业,其运行周期长、工艺流程多且复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虽然可以回收,但无法回收的部分大多有毒有害,稍有不慎还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因此在淮河流域建设煤化工项目,国家在项目审批上势必更加审慎,标准更加严格。目前,国家的环境管理方式已由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各类新老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都不得突破国家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否则新建项目就无法上马。十一五期间,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为:COD 1.65万吨,氨氮5225吨,二氧化硫12.46万吨。而我市2006年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COD 1.83万吨,氨氮6030

吨,二氧化硫11.82万吨。与此同时,按照国务院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工作要求,到十一五末,COD和二氧化硫还要削减10%。因此,我市污染物减排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环境容量分析来看,氨氮排放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二氧化硫总量看似较多,实际上主要分配给了电力行业,为12.08万吨,非电行业只有3800吨。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增加排污总量,因此如不加强其他行业的污染物削减,腾出总量空间,总量指标就势必成为我市煤化工产业

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因素之一。

5、资金制约因素。把煤从不清洁的能源转为清洁的化工原料,所经过的流程长、环节多、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和石油化工及天然气化工路线相比,投资过大,经济效益难以保证,成为目前影响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煤化工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大型煤化工耗资巨大,淮南煤化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引进资金方面一直不能适应发展需求。

五、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1、进一步明确煤化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抓住煤化工技术面临重大突破和国家实施石油替代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煤炭、水资源、煤化工技术和人才等优势,按照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的原则,采用先进、洁净的现代煤化工工艺技术,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思路,合理配置煤化工产业链,坚持协调发展、高起点发展、灵活发展、稳妥发展、开放式发展。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煤制石油替代产品,积极发展精细化工、煤制化肥等产品,规范发展焦炭和电石系列产品。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速产业规模扩张,实现资源、生态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

2、加快自主研发,注重技术引进。针对淮南煤的特点,在与现有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横向联合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加大重大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研发力度,近期应重点突破淮南煤气化技术瓶颈。对于拟建的煤化工项目,要结合我市煤化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继续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对关键技术宜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以缩短发展时间,赢得市场先机。今后化工项目竞争激烈,机遇稍纵即逝,要不断追踪“规划产品”市场及技术发展动态,在合适的时机,灵活调整发展方案及项目进度,也要及时补充更好的项目,以充实

我市的煤化工基地发展规划。

3、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启动龙头项目。在目前国家暂缓(停)审核煤化工项目的情况下,全市上下应高度重视项目的前期工作。对于规划中拟建设的项目,要紧紧围绕市场,以效益为中心,首先要研究市场,做好生产预测研究工作;其次面对某些品种要主动开拓和培育市场,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市场的领先者;第三要对拟建的煤化工项目进行系统全面的竞争力分析;第四要抓紧开工建设170万吨/年甲醇及转化烯烃之一期工程60万吨/年甲醇及2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1万吨/年甲醇转化丙烯工业试验装置、加快淮化老系统改造和德邦公司纯碱改扩建等工程。同时,对于一些重大项目,十分必要在煤化工基地领导小组之下设立技术决策、技术把关等专家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的总参谋部,借用外脑,提供智力支持,对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市场及竞争力、工艺技术选

择、设备选型、配套设施等方面,逐项进行分析和论证,以便把项目咨询论证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从而以充分的组织保证来实现政府预期的重大任务的完成。对于具备条件的建设项目,抓紧开工建设,以抢得先机,并做到建设一批,储备

一批,研发一批。

4、科学配置资源,聚合内外要素。由于现代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只有通过企业强强联合和合资合作,科学配置资源,聚合省内外或国内外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和优势富集,才能掌握发展煤化工的主动权。因此,在煤化工发展中,一方面要充分聚合省内各种优势资源,建立煤炭企业和煤化工企业联合机制,科学配置资金、技术、矿产、水等资源,通过上下游一体化,降低煤价,最终通过煤化工和多联产模式取得赢利,实现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在推进省内企业强强联合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聚合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项目建设。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煤化工发展资金需求量大,仅靠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货款来建设,难以适应项目建设的需求。为此,一是要借鉴国内外大型煤化工基地(园区)建设的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投资方参与,特别是有技术和资金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参与,这样即可引进技术,又可引进资金;二是力促煤化工骨干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三是支持煤化工骨干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筹措资金;四是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大企业的积累力度,增强其自筹资金的能力。

6、采用专业化的管理,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借鉴国内外成功化工园区的管理模式,政府引导,通过开放式融资方式吸引专业化公司前来建设和运营,对供水、供电、供汽、工业气体、物流运输、管廊、污水处理、废物利用等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进行专业化管理,以节省煤化工基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并为企业和

项目提供更好的专业化服务。

7、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HSE)的理念进行建设和管理。在保证基地(园区)规划、设计、实施阶段做好安全、环境、职业卫生与工程建设“三同时”的前提下,一方面是入园企业或项目做好自身的HSE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对整个基地(园区)宏观统筹,建立基地(园区)HSE和监督管理机构,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功能一体化,切实做到我市煤化工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8、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为煤化工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煤化工产业属技术密集性产业,煤化工企业的建设、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随着新装置的不断投产、新产品的不断面市和经营领域的扩展,将需要大量多方面的专业人才。鉴此,一是研究建立科学的人才政策,完善劳动用工制度,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以高等院校为依托,通过定向培养或建立人才基地等方式,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煤化工的发展输送人才;三是通过聘请专家、业务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联系与合作,建立煤化工人才档案,组建煤化工建设顾问团体;四是建立和完善灵活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最新整理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doc

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为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引导,调整布局和联合重组。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煤化工资源得到整体开发,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使煤炭循环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企业竞争力强、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节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煤焦化发展模式,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规划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我市煤炭实际产能、储量、煤种及开发程度确定总量规模。XX年全市原煤产量20xx万吨,焦炭产量230万吨,结合“xxx”规划,根据现有实际产量及外进原料煤情况,目前全市每年可利用原料煤量按2400万吨计,可满足600万吨焦炭的需求量。在适当挖掘原煤生产潜能、整合周边城市资源的前提下,我市焦炭产能最终目标不宜超过700万吨。 (二)明确发展定位的原则。我国煤化工布局目前包括三个方面,即传统煤化工、能源化工和煤制大宗化学品。根据有关资料,在焦化产品中,其中煤焦油所含物质达上万种,已证明可利用的有500多种,能够提取、配制产品约200多种。国内粗加工仅有七八类产品,深加工产品不足40种。因此规划编制对发展目标、产品方案要有准确定位,避免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大而全。 (三)阶段任务明确的原则。我市焦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也初具雏形,企业都有强烈发展意识。为了避免盲目跟进,需要有科学的规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政策走向及前景预测 一、现代煤化工产业概述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地工业,是相对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而言地.从理论上来说,以原油和天然气为原料通过石油化工工艺生产出来地产品也都可以以煤为原料通过煤化工工艺生产出来.煤化工主要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两类,其中煤焦化、煤合成氨、电石属于传统煤化工,而目前所热议地煤化工实际上是现代煤化工,主要是指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二甲醚及煤制烯烃等项目.目前煤化工热地背景源于石油、天然气价格地不断上涨,使得以煤为原料地煤化工产品在生产上具备了巨大地成本优势,从而成为相对石化产品地最具竞争力地替代产品.从煤化工基地建设而言,煤化工产业涉及煤炭、电力、石化等领域,是技术、资金、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能源、水资源地消耗大,对资源、生态、安全、环境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煤化工地工艺路线主要有三条,即焦化、气化和液化,在煤地各种化学加工过程中,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地方法,其主要目地是制取冶金用焦炭,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煤气化在煤化工中也占有很重要地地位,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及各种燃料气,也用于生产合成气(作为氢气、合成氨、合成甲醇等地原料);煤低温干馏、煤直接液化及煤间接液化等过程主要生产液体燃料(石脑油、汽油、柴油);煤地其他直接化学加工,则生产褐煤蜡、磺化煤、腐植酸及活性炭等,仍有小规模地应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国内外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煤化工发展状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南非(公司是世界唯一拥有煤制液化工厂地公司,该公司地个煤基液化厂保证了南非地汽油、柴油供给量)、美国(太平原合成燃料厂是世界上目前唯一运行地大规模煤制天然气商业化工厂地公司,年产亿方天然气和万吨合成氨)和中国,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并无大规模地发展,国内以煤炭为原料地化工产品在国际上大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地,高高在上地国际原油价格是促使煤化工再次得到重视地直接动因.以原油和煤炭地单位热值来衡量,目前煤炭地价格只有原油价格地左右,以煤炭来代替石油作为化工产品地原料具有很好地经济意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地现状,我国能源资源中,煤资源相对丰富,石油资源相对少,而且石油往往受制于国际市场.因此,通过把煤液化替代石油成为我国能源发展地一个明智选择.而且煤液化之后,相对于石油更加环保,符合国家节能环保地要求.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将日益扩大,对于煤液化地需求也就越大.这也就是意味着,对于煤化工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地煤化工生产国,煤化工产品多、生产规模较大,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时期,以石油替代为目标地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由于国际市场油价高起,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已呈现遍地开花之势,激发了富煤地区发展煤化工产业地积极性.据了解,在煤炭资源丰富地鄂尔多斯、通辽、赤峰、阿拉善盟等地,煤化工产业开始“井喷”.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伊泰集团间接法煤制油项目、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大唐多伦煤制烯烃项目、通辽乙二醇项目等煤化工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产.目前,全国煤制烯烃地在建及拟建产能达万吨,煤制油在建及拟建产能达万吨,煤制天然气在建及拟建产能接近亿立方米,煤制乙二醇在建及拟建产能超过万吨.这些项目全部建成之后,我国将是世界上产能最大地现代煤化工国家.近五年我国焦炭、电石、煤制化肥和煤制甲醇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成为煤化工产品生产大国.年是现代煤化工爆发地启动之年,预计投资额应该在亿元左右,之后四年投资额将逐增加,年将达到奇峰,预计在亿,五年累计超过万亿,是十一五期间地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政策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

本文由lion089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0-01-31 23:34:06) 分类:股票财经 经过了2004 年、2005 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 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 2006 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 “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一、宏观环境分析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 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目前全球有117 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 共有 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 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 28%,北美占 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 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2、我国能源格局、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 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 20 年中仍没有大 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 年至 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 15 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 美元会、从经济稳定性来看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 GDP 下降0.8 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 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 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4、环境污染、 2006 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 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 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 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 4 吨

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 展趋势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 1 煤炭焦化 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亿t/a 。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 a。 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亿t/a,居世界第一,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 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以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 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5m以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着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与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 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1.2.1 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全解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全解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刘文革韩甲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 北 京100029) 摘要:近几年,国内煤炭市场价格低迷、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全社会对燃煤污染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未来煤代油市场的良好预期,加速了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新型煤化工为重要抓手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十一五”以来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关键技术研发重要突破和示范项目最新进展;然后对国家不同时期煤化工产业政策框架和规范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最后从环境保护、系统能效、技术装备创新、重点发展区域和产品附加值等角度对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提炼出五个“更加”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型煤化工;关键技术;现状及趋势;产业政策 1.引言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以煤为主,发展煤化工符合我国能源资源特点,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供洁净能源,可有效缓解我国油气能源的对外依赖度,以煤代油为核心的新型煤化工发展战略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内动力煤市场低迷、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煤炭的原料属性,倡导煤炭燃料与原料用途并重,助推我国煤化工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和煤制天然气等各种新型煤化工项目争相上马,主要煤炭生产省区相继制定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既有煤炭价格严重下滑的内在原因,还有全社会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政府强力治理雾霾,促进了煤炭清洁转化与利用的外部动力。同时我国一批示范项目成功建设,积极了经验,储备了技术,也为产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然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煤化工项目存在耗水量大、碳排放强度高、技术和资金密集等环境资源、技术经济问题,产业政策也有待完善。因此,深入分析产业现状,清晰产业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研究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2.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图1 新型煤化工及传统煤化工主要工艺技术路 线 如图1所示,煤化工产业包括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焦炭、氮肥、电石等传统煤化工较新型煤化工有技术门槛低、工艺成熟、投资规模一般等特点,目前产能、产量及消费量都很大,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而新型煤化工如煤制

煤化工发展政策解读及对策

煤化工发展政策解读及对策 我国煤化工已开始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并正在形成新型能源化工产业体系。以先进的煤液化和煤气化为代表的煤制油、煤制稀烃、联产甲醇等煤化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项目简介如副栏所述) 主要煤化工项目简介 2008年12月神华集团鄂尔多斯100万吨/年直接煤液化示范工程投料试车,经过先后四次试车现已投入批量化生产。在此同时,采用中科合成油公司间接煤液化技术,也于2009年3~12月先后有伊泰集团、潞安集团和神华集团分别完成了16万吨/年和18万吨/年工业性试验。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烯烃(DMTO)项目经过西安的工业性试验后,由神华集团在包头市建设的60万吨/年工业化装置,于2010年8月下旬投料试车并产出合格聚烯烃产品,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采用引进技术建设的两套MTP技术建设的50万吨/年项目,近期分别在经过投料试车和打通全流程的基础上,试产出合格的聚丙烯产品,其中神华宁煤MTP装置已于2011年4月底投入试生产。在此期间,2009年8月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和安徽淮化集团公司共同承担的FMTP 项目完成了万吨级工业性试验;2007年,中石化公司在燕山石化完成了100吨/天甲醇制烯烃(SMTO)工业化试验,2008年完成60万吨/年工业化装置的工艺包。2009年开始在河南进行20万吨/年示范装置建设,预计2012年6月建成投产。 2009年12月,采用中科院煤制乙二醇技术在通辽市建成20万吨示范装置。同时,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焦化厂等也在进行工业性试验。还有东华工程公司与日本宇部合作,在浙江完成了工业性试验,现已进入20~40万吨/年大型工业化建设的工程设计阶段。 201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核准大唐国际赤峰、内蒙古汇能等六个煤制天然气项目,现有6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总规模约140亿立方米/年。 但国内煤化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XX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XX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XX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为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引导,调整布局和联合重组。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煤化工资源得到整体开发,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使煤炭循环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企业竞争力强、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节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煤焦化发展模式,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规划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我市煤炭实际产能、储量、煤种及开发程度确定总量规模。2006年全市原煤产量2014万吨,焦炭产量230万吨,结合“十一五”规划,根据现有实际产量及外进原料煤情况,目前全市每年可利用原料煤量按2400万吨计,可满足600万吨焦炭的需求量。在适当挖掘原煤生产潜能、整合周边城市资源的前提下,我市焦炭产能最终目标不宜超过700万吨。 (二)明确发展定位的原则。我国煤化工布局目前包括三个方面,即传统煤化工、能源化工和煤制大宗化学品。根据有关资料,

在焦化产品中,其中煤焦油所含物质达上万种,已证明可利用的有500多种,能够提取、配制产品约200多种。国内粗加工仅有七八类产品,深加工产品不足40种。因此规划编制对发展目标、产品方案要有准确定位,避免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大而全。 (三)阶段任务明确的原则。我市焦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也初具雏形,企业都有强烈发展意识。为了避免盲目跟进,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引导企业通过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逐步纵向延伸。建立资源开采、基础产品、精细高端产品、功能性产品的多层次产品结构,最终形成煤化工、建材、电力等多产业配套的发展体系。 三、发展目标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构想,按照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初步确定我市煤化工产业规划分为近期规划(详细规划)、中长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到2020年只做宏观描述)。 (一)近期规划(2007年-2010年):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对焦化行业的调控政策,在现有焦化企业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调整布局,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建设工艺技术先进的大型焦炉,实现焦炭总量700万吨规模。合理利用我市现有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加工转化能力,到2010年,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达到2200万吨-2400万吨左右。提高焦炭产品质量,加快现有煤气、煤焦油等焦化副产品的开发利用,规划实施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化工和资源利用项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到“十一五”末期,

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

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 7.1 政策风险 目前立足国内资源,发展煤化工、开发利用石油代用品成为我国解决石油供应短缺的可行途径。但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运输等配套条件要求较高。2006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目前为止《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还迟迟没有出台。 政策是醇醚燃料等能源替代产品发展的决定力量。2007年10月出台的《城镇燃气用二甲醚》产品标准,正式为二甲醚燃料的民用化扫清了障碍,二甲醚正在逐步获得政府认可,其在民用燃料领域的应用已经成熟,车用燃料领域的应用将在政府的引导下有序推进,未来几年将会有大发展;目前甲醇燃料的国家标准依然没有出台,也没有具体的发展规划,这给甲醇汽油的发展带来了更高的政策风险。 "煤制油"概念在国内传播已久,是能源产业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除神华集团外,多家国内外能源公司对"煤制油"流露出浓厚兴趣,包括石油巨头壳牌早前也在中国开展过煤制油前期调研工作。但由于煤制油项目对人才、技术、资金要求严格,国家发改委暗示要对国内煤制油项目严格控制,因此煤制油项目政策风险较高。 2008年5月底,发改委指出“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热情要积极引导,防止盲目发展和投资过热,规划的编制对规范和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由此来看,煤化工产业将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在相应的产业规划出台前,盲目上马项目,将面临政策上的风险。

7.2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宏观经济的整体情况是煤化工行业的风向指南,GDP的增长和能源资源的消费的增长直呈正相关性。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调整期,在2009年内经济增长难以发生迅速变化,重工业发展将减缓,对资源的需求减少,对煤化工行业的供需造成消极影响。

煤化工产业政策

煤化工调整应区别对待传统产业面临问题较多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煤化工产业属于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煤化工产业应当区别对待。传统煤化工产业,如煤制焦炭、煤制电石、煤制甲醇等确实存在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情况,但新型煤化工产业仍有发展前景,有的甚至还在示范阶段,并未产业化。据悉,煤化工产业的两个关键政策《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业内人士预计这两个政策将对煤化工子行业发展做具体规划。 传统煤化工过剩待解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不高、大型现代化高技术的企业较少。尽管各产煤大省都在争相上马煤化工项目,但产业趋势雷同,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后续应用技术也没有跟上。 事实上,传统煤化工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一直在政府部门的关注之下。针对煤化工产业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此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限制性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例如规定焦炭准入条件为焦炉4.3米以上,产能60万吨以上,并将在近几年内逐步淘汰4.3米以下的焦炉。在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的“石化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中,明确表示停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 焦炭、电石由于产能较大而出现供大于求,而煤制甲醇、二甲醚则是由于后续应用技术没有完善,因而面临产能大于需求的现状。据了解,主要是醇醚燃料的应用技术有待突破,环保性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鼓励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是一个缺油多煤的国家,主要的化工产品完全由石油作原料生产是不现实的,发展煤化工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方向,国家政策总体上对其持支持态度。对于五种新型煤化工产业,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除煤制二甲醚已有过剩苗头外,其余仍是国家鼓励开展示范的领域。 据介绍,煤制烯烃目前仍处于示范阶段,尚未产业化。而煤制乙二醇被列入“石化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示范工程,将在2009-2011年间实现示范工程建成投产。 而政策对于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始终持谨慎态度。有关部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担忧,一是煤制油投资太大,在工业化示范没有完全被证实为安全可靠,并在经济上可行之前,国家不会允许该行业大规模铺开;二是在煤制油发展初期,全国有煤炭资源的省几乎都有立项,而其中不乏打着煤制油旗号行“圈占资源”之实的企业。

2019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7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图】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煤炭输出国,而石油、天然气以及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则需要大量进口。如何解决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是涉及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问题。 根据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6》,截止 2015 年底,我国探明能源储量中,煤炭约1145 亿吨,石油约 25 亿吨,天然气约 3.8 万亿立方。其中,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 12.8%,石油占 1.1%,天然气约占 2.1%。 由于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我国每年消费的石油、天然气需要大量进口。截至 2015 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 5.25 亿吨,其中进口量 3.45 亿吨,进口占比 61%;天然气消费量 1855 亿方,其中进口 668 亿方,进口占比33%。二者进口依存度远高于煤炭的 8%,解决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进口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占比低下,对外依存度高 此外,我国整个石化产业链中的化工品进口依赖度同样很高,乙二醇进口依赖度超过 70%,烯烃产品进口依赖度也超过 40%。2015 年,我国乙烯单体、丙烯单体的表观需求分别为 1866 万吨、2587 万吨,年进口量分别为152 万吨、277 万吨,对外依存度为 8%、11%;聚乙烯、聚丙烯表观消费量 2378 万吨、2009 万吨,年进口量 987万吨、339 万吨,对外依存度 41%、17%。根据测算,烯烃产品潜在进口替代空间 3287 万吨,该数字 2020年有望达到 5086 万吨。

我国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我国丙烯年产量及进口量

2018年煤化工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煤化工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煤化工的关衰始终与油价、战争、政沺密切相兲。从世界煤化工収展史来 看,煤化工的収展经历初创、収展、萧条和复苏四个时期。煤化工的关衰始终与油价、战争、政沺密切相兲,在世界石油供应紧张和价栺居高不下的压力下,煤化工已经成为替代石油供应的重要选择。 ?初创时期(1763-1934):况金用焦和煤气(传统煤化工)。18世纪由于 工业革命的迚展,英国对炼铁用焦炭的需要量大幅度地增加,炼焦炉应运而生;同时煤炭用于生产民用煤气供街道照明。 ?収展时期(1923-1945):収动和维持战争(现代煤化工萌芽)。事战前夕 及期间,煤化工取得了迅速的収展。纳粹德国为了収动和维持战争,大觃模开展由煤制取液体燃料的研究工作,煤制油总产能达480七吨。 ?萧条时期(1946-1972):需求下降,石油禁运下南非収展煤制油。事战 后,军用燃料需求大量减少,战争期间的民用燃料需求幵没有增加,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大量开収使煤化工迚入萧条时期,南非受制于石油禁运,収展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建成50七吨煤制油工厂,后来总产能达到460七吨。 ?复苏时期(1973至今)——石油危机,现代煤化工全面复苏。三次石油 危机(1973年、1979年、1986年),导致国际油价大涨,使由煤生产液体燃料及化学品的斱法又重新受到重觅。欧美国家对此又迚行了开収研究工作。跨国公司在煤资源产地,积极寻求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投资机会。而在这一波煤化工产业化迚程中,中国逐渐成为煤化工技术研収和示范应用的领先者。 ?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整体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迚水平。经迆多年収展,我国 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取得成功,兲键技术实现整体突破,工艺流程打通,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产业初具觃模、布局初步形成,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焦油加氢等技术工艺,工艺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迚水平。同时煤制芳烃、煤制乙醇、粉煤热解等技术正处于工业示范中,有望取得突破。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在60美元/桶及以上油价下,煤化工盈利能力显著改 善,将迎来収展机遇。公司斱面,兲注煤化工龙头和具有现代煤化工新增产能的优质公司,中国神华有60七吨煤制烯烃,集团拥有煤炭直接液化核心技术及500七吨煤制油产能和烯烃产能278七吨,包头烯烃事期、煤炭直接液化事期在开展前期工作;华鲁恒升依托洁净煤气化技术,打造“一头多线”的循环经济,产能包括180七吨尿素、30七吨复合肥等,新建50七吨/年乙事醇2018年底前有望投产;中煤能源拥有图克化肥、榆林烯烃、蒙大工程塑料项目,产能先迚,拥有60七吨烯烃、50七吨工程塑料、

读政策导向——2010年煤化工行业走向何方

剖析产能过剩解读政策导向——2010年煤化工行业走向何方? ;201o年新年前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l门联合召开“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i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 会。近年来,我国煤化工过热过快发展已经引起了:l产能过剩的危机,并被国家列入“重点调控产业”! 之一。当前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国家对于煤l{化工的发展将有怎样的调控政策?庞大的电石、焦!:炭、甲醇产能如何消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司副司长李宁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袁隆华对此进行了解读。: 认清现状 当前煤化工“大干快上”的势头丝毫未受遏制。 2009年焦炭新增产能3000万吨/年,在建电石产能700万吨/年.甲醇产能860万吨/年……将进一步加剧产 能过剩矛盾。 目前报批的煤制油总规模已经超过4000万吨 /年,煤制烯烃总产能2000万吨/年,煤制天然气达到 250'f7__,立方米……现代煤化工发展已经有过热倾向。 现状1:石化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不理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司副司长李宁宁在发 布会上坦言.金融危机后石化行业在扩内需,保增长 方面已取得明显效果。但是不可否认,产业结构调整 不甚理想,部分地区和某些产品的重复建设问题仍很 突出,尤其在煤化工.维生素C等产业或产品中,重 复建设.盲目发展的势头令人堪忧。若不及时加以引 导和调控,不仅极大影响现有产业企稳回升.平稳运 行的良好态势,错失调整结构的历史机遇.而且会因 2010.04I45 I万方数据

卫夏互荭I产业发展Industrialdevelopment 无序扩张,恶性竞争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现状2:煤化工产能过剩和盲目建设不断上升 【李宁宁】近年来,煤化工迅猛发展.产品供大于求的态势不断扩大,装置开工率不断下滑。2009年全国焦炭的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电石约70%, 甲醇42%.尤其甲醇受进1:3剧增的冲击影响,开工率进一步下滑。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焦炭新增产能3000万吨/年左右;目前全国在建电石项目31个,产能700万吨/年;甲醇项目25个、产能860万DE/年…… 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此外.各地还规划了一批传统煤化工项目。 现状3:国内煤化工产品竞争力低 李宁宁表示.甲醇作为最重要的传统的煤化工产品.近几年发展特别快.每年增长速度都达到25%左右,目前产能达2000多万吨/年,负荷40%左右。特别是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萎缩, 国外产品冲击中国市场形势严峻,2009年1~11月甲醇进口量比前一年激增了3.6倍;同时,国内的甲醇装置竞争力不强,装置分散,规模小,价格高,平均规模仅有12Zi吨/年左右,与国外上百万吨规模的天然气甲醇竞争力无法匹敌。 现状4:现代煤化工有过热倾向 【李宁宁】目前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正处于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阶段。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高,风险大.需要在示范工程投产后,稳定运行一个时期.进行全面总结,评价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确定资源消耗指标.考核经济效益.并在高煤油价差的情况下,才能研究推广应用等问题。但目前部分煤炭资源产区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顾生态环境,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现代煤化工工艺技术仍处于示范阶段的现实,不注重能源转化效率和全过程能效评价.对煤化工产品市场及竞争力等分析不足,盲目规划布局大规模的现代煤化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报批项目煤制油总规模现在超过4000万吨/年,煤制烯烃总产 46I2010.04 I 能2000了j-吨/年,煤制天然气达到250亿立方米。这些项目总投资按照示范工程的投资加预算,已经超过1万亿元。这种态势一直在不断地上升,已经出现了过热倾向。 剖析缘由 绝对过剩.结构性过剩和阶段性过剩共存 【石化协会】我国氮肥、磷肥、纯碱、烧碱,黄磷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尿素产能6300万吨/年,过剩28.57%:磷肥产能1950万0E/年,过剩40.6%;纯碱产能2300万吨/年,过剩约27.4%;烧碱产能2472万吨/年.过剩33.4%……产能过剩显而易见。同时,一些产业出现了一些程度不等、但更令我们警惕的结构性、阶段性过剩。氮肥是结构性过剩特征最为明显的一个产业.目前我国氮肥产业仅尿素产能就过剩1000万DE/年以上,接近20套大氮肥装置,但是一方面我国仍存在数百家规模较小、物耗较高的小氮肥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的氮肥通用肥多.专用肥少,速效肥多.缓控释肥少,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一些新兴产业,比如二甲醚.甲醇.碳酸二甲酯,1.4一丁二醇等产业,则表现出典型的阶段性过剩的特点,例如碳酸二甲酯,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为最具发展前途的绿色环保产品,但是有关企业应用研究力度不够.下游市场开发程度不深.使得潜在的市场无法如期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经营惨淡。 四大诱因致煤化工产业产能过剩 【李宁宁】煤化工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煤多油少气贫的资源禀赋,传统煤化工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市场都比较成熟,投资又相对较低.易成为追求增长的热点:二是国际油价波动起伏、总体上升.替代石油产品的技术有所突破.为占领制高点和圈占煤矿资源.现代煤化工颇受投资者的 万方数据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发改产业〔2017〕553号)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和《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的工作部署,现提出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一、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 石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大,但受油气资源约束,对外依存度较高。2015年,原油、天然气、乙烯、芳烃和乙二醇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0.8%、31.5%、50.4%、55.9%和66.9%。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采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保障石化产业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关键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基本实现产业化,煤制芳烃工业试验取得进展,成功搭建了煤炭向石油化工产品转化的桥梁。但是,目前产业整体仍处于升级示范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系统集成水平和污染控制技术有待提升,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待验证,行业标准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且存在不顾生态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盲目规划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势头。针对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科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提高质量效益,化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煤炭清洁转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应用示范成熟性、技术和装备可靠性,逐步建成行业标准完善、技术路线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安全、绿色、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升级示范 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托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新技术产业化,完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产业融合,促进高效发展 鼓励跨行业、跨地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积极推广煤基多联产,促进现代煤化工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依托现有现代煤化工优势企业,实施挖潜改造。选择在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现代煤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细分策略概述 (5)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5)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6)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细分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8) 一、重要性 (8) (一)市场细分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8) (二)市场细分有利于掌握目标市场的特点 (8) (三)市场细分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9) (四)市场细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9) (五)有利于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 (9) 二、研究意义 (10)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1) 第一节煤化工概述 (11) 第二节我国煤化工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2) 一、行业主管部门、自律组织及监管体制 (12)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产业政策 (13) (1)烯烃产品 (14) (2)精细化工产品 (18) (3)焦化产品 (18) (4)煤炭开采 (21) 三、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5) (一)烯烃行业 (25) (1)烯烃单体制造技术 (26) (2)烯烃聚合技术 (28) (二)焦化行业 (30) (三)精细化工行业 (30) (1)甲基叔丁基醚(MTBE) (30) (2)纯苯 (31) (3)改质沥青 (32) 四、行业经营模式及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33) (一)烯烃行业 (33) (二)焦化行业 (35) (三)精细化工行业 (36)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7) 一、国际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7) 二、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40) 三、烯烃行业发展概况 (43) 四、焦化行业发展概况 (49) 五、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53)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中国煤化工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2009-03-2115:02:27) 世界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在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是当今的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可供40年、60年的需求,非常规的油气资源有可能进壹步扩大。煤炭储量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探明储量可供世界开采200年。 全球化石能源供应前景的不确定因素之壹是成本、价格。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着生产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但廉价资源储量枯竭等因素又导致成本和价格提高。预计从2000年壹2020年,化石能源在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将从39%降至38,煤炭将从26%降至24%,天然气将从23%提高至27%。 近几十年来,化石能源在中国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90%之上。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煤化工的发展对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新型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煤炭焦化、煤气化壹合成氨壹化肥已是中国主要的煤化工产业,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巨大需求,煤炭焦化、煤气化壹甲醇及下游化工产品等将得到快速发展;煤制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将受到关注,重点项目建设已启动。 1焦化工业 1.1焦化工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 中国第壹座机械化焦炉建于20世纪20年代,自50年代末开始,自主设计、建设的焦炉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80年代后进人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到2004年初,全国约有700多家炼焦企业,1900多座焦炉,焦炭生产能力达到约170Mt/a。受钢铁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从2002年开始中国焦化工业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3年焦炭总产量178Mt,比2002年增加约20%,约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46%;国内表观消费约163Mt,同比增长约19%,其中钢铁业消费约76,其他行业(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冶炼等)消费约24%;出口焦炭14.7Mt,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图1为1997年壹2003年焦炭的产量、出口量变化情况。 据估算,2003年中国炼焦消耗原料精煤约237Mt,涉及洗选加工原煤约400Mt,超过当年煤炭消费总量的20%,已成为消耗原料煤数量最大的煤化工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第壹大国。 中国的炼焦技术已进人世界先进行列,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大中型机械化焦炉发展很快,炭化室为4m之上的焦炉达300多座,2003年机械化焦炉生产的焦炭约占焦炭总产量的75%;干熄焦、地面除尘站等环保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化学产品回收加强;淘汰小型焦炉、土焦及改良焦炉的工作进展显著。 1.2控制新焦炉建设,平稳发展焦炭产 从2003年开始,新焦炉建设数量大增,建成投产机械化焦炉66座,新增产能21Mt/a。预计2004年焦炭产量将超过200Mt/a,国内焦炭市场供需基本实现平衡。预计今后随着加强限制和取缔土焦或改良焦炉生产以及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型机械化焦炉等措施的不断实施,焦炭产量的增长速度会趋于平稳。 2004年初,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调整和减缓了钢铁业的发展速度,稍后(2004年5月)也加强了对新建焦炉的审批管理,预计2004年后焦炭生产将适应市场需求进人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稳定原料煤资源,优化配煤技术,提高焦炭质量,注重煤焦油化学品的集中深加工和焦炉煤气的有效利用,将是焦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污染控制是当前焦化工业发展的迫切问题,要严格取消土法炼焦,建设大型焦炉替代工艺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