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知视阈下方位介词off的语义分析

认知视阈下方位介词off的语义分析

第38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月 Vol.38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6

────────── 收稿日期:2015-07-08

作者简介:章靓彦(1990-),女,上海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35-

认知视阈下方位介词off 的语义分析

章靓彦

(同济大学 附属七一中学,上海 200040)

摘 要:从认知语言学视域看介词的多义性,词义以典型意义为中心,通过意象图式转换和隐喻映射从空间域拓展到抽象域,从而形成语义链。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表明,介词off 的意象图式是路径图式,典型含义是“从一地到另一地”,由意象图式转换形成动态空间含义“下降,脱离”与静态空间含义“距离,接近,终了”,并通过隐喻映射形成抽象含义。其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具备对应关系,动态意义和静态意义具有转换关系。

关键词:off ;认知;意象图式;空间隐喻;多义性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3-0035-05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3.011

The Semantic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Preposition “of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ZHANG Liang-yan

(Qiyi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emantics, different senses of the spatial word off are attributed to the meaning chain extended from the central meaning by means of image schema and metaphorical mapping. The study based on the corpus reveals that the central meaning of off i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and its image schema “path”. The former is extended to the other dynamic spatial meaning “down”, “removed” and static one “distance”, “closeness”, and “end” by the latter. On such basi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patial and metaphorical senses, an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dynamic and static senses is further explored.

Key Words: off; cognition; image schema; spatial metaphor; polysemy

一、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语义研究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论对多义词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项词义可能比另一项更接近原型”“一个词的许多词义构成放射状结构的范畴,形成典型意义和语义链,后者由意象图式转换和隐喻映射生成”[1,p417,460]。意象图式转换和隐喻映射是词义扩展的重要方式。

意向图式是“存在于我们的感知和身体运作程序中一种反复出现的动态模式,它使得我们的身体经验具有了结构和连贯性”[2,p58],它具有内在的空间结构,包括容器图式、链接图式、路径图式等。Langacker G 在探讨意象图式的内部结构时,提出了射体(trajector-TR )、界标(landmark-LM )和路径(Path )的概念[3]。意象图式转换对放射状结构的词义构成起到核心作用[1,p440]。

另一种意义的扩展方式是隐喻映射,即把一个相对清晰的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一个相对模糊的目标域上。由于人们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处的空间,因此空间域作为一种基本域,通常充当始源域。这种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的现象即是空间隐喻。

过去30年,对空间隐喻的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热门领域[4-7]。如Brugman C 对介词over 复杂语义网络的研究[4];Lindner S J 对up 和out 的多义性的研究[5];蓝纯对英语up/down 和汉语“上/下”的对比研究[2]等。然而,鲜有学者从认知角度对off 进行语义分析,唯有Vanparys J 曾从宏观角度分析过始源介词from ,out of ,off 的区别,尤其是隐喻用法的区别[8]。但是,他没有对off 的意象图式进行细致的分类。

第38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5月

-36- 总结上述研究,在方法上,上述研究者均通过语料

库对词义进行研究,词典是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因为规约化的空间隐喻为词典所收录,为研究词义提供绝好的语料库;在路线上,上述研究均从空间域的意象图式出发探究方位介词的隐喻拓展。笔者的研究亦遵循此法,以《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为语料库,对词典中收录的含off词语的空间义和隐喻义进行分析,并从认知的角度解释off看似复杂而无关联的意义,追溯概念形成的过程。

二、off的空间意义分析

通过对off空间意义的研究,我们发现off的各项空间意义中所包含的射体(TR)、界标(LM)和路径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意义两类。

(1)I must be off soon.

(2)Kara’s home was a long way off across the sea.

例(1)中,TR是我(I),LM是我所处的位置。TR将沿着一定的路径离开LM,因此off的意义是动态的。例(2)中,TR是话语发授者所处的位置,LM是Kara的家(Kara’s home),TR和LM之间相隔海相望,因此off的含义是静态的。不论是动态含义还是静态含义,TR和LM之间都会脱离接触,产生一段无形的距离。按照上面Lakoff论述的意象图式转换,路径和终点两个意象图式可以相互转换。所以,off遵循路径的意象图式,有运动的始发点和终点,TR沿着路径向终点运行,静止时,路径为零,TR和LM具有一定的距离。从根本上说,off遵循一定的路径,其典型意义是动态的。这也印证了Vanparys的研究,他认为off的典型意义是“没有接触、分离”,并把off的空间意义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由动态含义衍生静态含义[8]。

(一)off的动态空间意义

off的动态含义词条多于静态含义,典型例句如下:(3)Mark turned off the highway and into Province- town.

(4)I felt quite excited as the plane took off from Heathrow.

(5)I fell off the ladder.

(6)Take your coat off.

例(3)中,Mark驾驶车子离开高速公路,拐入普罗温斯敦。TR是Mark的车,LM是高速公路(highway),路径是从高速公路到普罗温斯敦(Provincetown)。此句和例(1)相同,均“从一地到另一地”,且路径是水平的。例(4)中,TR是飞机(the plane),LM是希思罗机场(Heathrow),飞机沿着一定的路径起飞,离开机场。尽管飞机起飞的路径并非完全吻合水平路径,但是这句话也保留此意,即TR沿着飞机起飞的路径飞离LM。例(5)的TR和LM分别为我(I)和梯子(ladder),TR受地心引力影响沿着近似垂直的路径从梯子上掉落下来,TR和LM之间距离较短。前几句中off的核心意思是沿着近似水平的路径从一地到另一地,然而off在例(5)的核心意思改变,意为“下降”,且路径较短,遵循相似路径的还有诸如“get off”等词组。例(6)中,TR是大衣(coat),LM是身体,路径的始源TR和LM 互相重叠,而TL遵循一定的路径迅速地脱离LM,终点并不明确。该意象图式强调“脱离”,即TR和LM的迅速分离,但并不强调遵循某种水平或垂直的路径。

综上所述,off的动态含义有三种,其一是“从一地到另一地”(图式I),其二是“下降”(图式II),其三是“脱离”(图式III)。这三种意象图式绝非毫无关联,“下降”所遵循的垂直运动路径也同样可以解释为“从高处到低处”。人们很自然地从水平运动联想到垂直运动,从图式I联想到图式II。相应地,图式III类似于图式I从始源点出发,但是不取其路径,可以理解为“脱离一地或一处”,因此同样从第一个意象图式转化而来。因此,图式I是off的中心图式,其他图式均由其转换或映射而来。图式I的含义,即“从一处到另一处”,是off的典型意义。

(二)off的静态空间意义

Off的静态意义例句如下:

(7)They were still 100 meters off the summit.

(8)There’s a bathroom off the main bedroom.

(9)We stopped off for lunch half way there, and carried on driving.

上述例句的射体与界标呈静止状态且相隔一段距离,因此路径为零。例(7)中TR和LM分别是他们和山顶,距离有百米之远。例(8)中TL和LM分别是卫生间(bathroom)和主卧室(main bedroom),距离非常接近,类似的还有词组off the stage,意为“在舞台后面或旁边”,noise off,意为幕后音,均显示出TR和LM 之间不接触,但近乎“紧挨着”的距离。例(9)中TR 覆盖LM,均指示我们半路停车的地方(halfway there),表示空间方位的终了。由此可见,off的静态含义有三,其一为“距离”(图式IV),其二为“接近”(图式V),其三为“终了”(图式VI)。

这三者之间通过意象图式转换互为联系——图式IV距离变小就转化为图式V,如若进一步变小,TL和LM重叠,就转化为图式VI。由于静态含义由动态含义引申而来,后三个图式和前三个图式密切相关。Vanparys认为,人们通过动态延伸的路径感知静态的距离。在古时,如果A地和B地相距甚远,超过了人们目测的范围,人们只能通过估量走过这段路程的时间来

章靓彦:认知视阈下方位介词off 的语义分析

-37-

感知距离,以行程来衡量距离的方式把图式I 和图式IV 密切联系起来;人们以自我为中心感知TR 在运动中和LM 的距离,判断其距离的远近,因此图式I 和图式V 也密切相关。按照此逻辑推断,若TR 运动到一定位置停止时,感知者的视线仅停留在TR ,在这一刻TR 和LM 两者,使图式I 和图式VI 相联系。从另一角度看,如果TR 脱离了LM ,完成了脱离的动作,也就意味着动作的终了,这使图式III 和图式VI 也建立一种自然的意象图式转换关系。因此,空间域中意象图式转换可由图1表示。

图1 off 空间意义之间的关联

三、off 的隐喻意义分析

空间隐喻由始源域,即空间域,和目标域,即抽象域组成。在探讨了off 空间域的意象图式后,下文将探讨将空间域投射到抽象域的隐喻映射现象。笔者将off 的抽象含义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类,并分别将空间域和抽象域相对应,探寻意义的拓展,最后从宏观上探讨隐喻的内在连贯性。

(一)off 动态空间意义的隐喻拓展

off 的动态空间意义通过隐喻映射拓展到动态的隐喻意义,形成约定俗成的概念隐喻。故下述隐喻均可与动态的意象图式一一对应,并沿袭其特征和知识。此外,off 所表达的空间关系同样由空间域映射到抽象域[9]。

1. 图式I 的隐喻映射

图式I 的空间义为“从一地到另一地”,该图式通过隐喻映射形成如下例句中所示的隐喻义:

(10)She asked him straight off what he thought about it at all.(“毫不犹豫”,反映时间的迅速流逝)

(11)Could you get off work early tomorrow?(“下班”,表示离开工作状态)

(12)This fish has gone off .(引申为离开最初的“新鲜状态”)

(13)Men who stink of beer really turn me off .(由“离开”某人,引申至对某人“厌烦、失去兴趣”,反映出心理上的疏远)

(14)The wood gave off a sweet, perfumed smell as it burned.(由“离开”引申至“散发”)

(15)He couldn't resist showing off on the tennis court.

(引申至释放自我,即“炫耀”)

上述例句均有“离开”之意,故为意象图式I 的隐喻映射,即由空间的横向移动转换为“迅速行动,离开某种状态,或者发出某种声音、气味、特质”。这三个含义之间彼此关联,分别对应时间、状态和无形却可以感受的物质,如光、声音、气质这几个域的“运动”。在生活中,尽管人不能见到这些抽象物,却可以感受到始源对象越过一定的空间距离影响自己。为此,该抽象物同样具有无形的始源、路径和终点。

2. 图式II 的隐喻映射

图式II 具有“下降”的空间义,经过隐喻映射形成如下意义:

(16)Unemployment is rising again and retail buying has fallen off .(表示数量的下降)

(17)Get off your high horse.(表示道德上的谦卑) (18)Our calculations were off .(“不正确”,表示不好

的状态)

图式II 由纵向空间的运动引申为“数量下降,姿态放低,状态不佳”。后者较为抽象,然而从状态上讲,“上”倾向于好,而“下”倾向于不好[9],这对应于人的生活经验:往杯中添物导致水位上升,取物导致水位下降;格斗中上方之人处于强势,下方之人处于弱势;人在积极时昂首挺胸,消极时垂头丧气[10]。

3. 图式III 的隐喻映射

图式III 是表示“脱离”的空间义,与之对应的隐喻义如下:

(19)They knocked 500 pounds off the car.(表示削去一定的价格、数量)

(20)He let us off lightly.(“放过、不受处罚或从轻处罚”,表示脱离应受的处罚)

图式III 由空间上脱离接触转化为“去除一定数量、事物”。该意象图式“脱离”强调TR 与LM 分离而不明确路径的方向,其隐喻同样具有这一特征,强调数量和事物从原有状态上削去、减去。这类隐喻早已深入人类的思维,进而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三个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拓展之间存在交叉联系。图式II “下降”可以解释图式III 的隐喻映射“数量和事物的减少”。这同样根植于人的经验:杯子的水线下降意味着水减少。图式III “脱离”含有“离开某地”的空间意义,可以解释图式I 的隐喻映射“时间的迅速流逝,状态的变化,气味的散发”。

(二)off 静态空间意义的隐喻拓展

off 的静态空间意义通过隐喻映射拓展到静态的隐喻意义,其隐喻意义含有对应空间意义的各项占位、各部分的关系、特征和知识。

第38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5月

-38- 1. 图式IV的隐喻映射

图式IV由图式I转换而来,静态空间义“距离”。

该图式通过隐喻映射形成如下意义:

(21)Summer is not far off now.(表示离夏天的距离)(22)I’ve got three days off next week.(“休假”,表示离开工作的距离)

(23)A solution is still someway off.(表示离解决方案的距离)

(24)I’m off alcohol for a week.(“不喝酒”,表示离开酒的距离)

(25)The school’s fairly well off for books these days.(“充裕的”,反映出离开平均状态的距离)

(26)The milk smells off.(“变质”,反映出离开最初新鲜状态的距离)

(27)It’s a bit off expecting us to work on Sunday.(“不可接受”,引申至离心理接受程度的差距)

上述例句均表示与某种时间、事物、状态的距离。意象图式IV从空间距离引申为“和抽象的时间、事物、状态之间的距离”。其中例(25)到(27)离核心含义较远,但都具有差距之意,表示“和常规状态之间的差距”。图式IV中TR和LM存在距离,该特征也被映射到抽象域,表示时间、事物、状态域中难以逾越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空间距离常用来表达时间、事物和状态离自己现在或期望的距离。人类习惯以自己为中心丈量空间,进而丈量时间的长短、事物的远近以及状态的好坏。

2. 图式V的隐喻映射

图式V也由图式I转换而来,意为“接近”,其隐喻义如下:

(28)With the exams now only a week off, I had to study hard.(表示离测验很接近)

例(28)表示时间和事物的接近,故有别于例(21)到(27),是意象图式V的隐喻映射,即由空间上的接近引申至“时间、事物的接近”,在时间域和事物域中同样呈静止状态。其实,距离判断带有话语发授者的主观色彩,显示其心理上与目标对象的“接近”。

3. 图式VI的隐喻映射

图式VI由图式I和图式III转换而来,形成静态空间义“终了”。该隐喻映射体现在如下例句中:(29)Make sure the TV is off.(“关闭”)

(30)I put off going to the doctor but I wish I hadn’t.(“推迟”,即暂时不做此事,待将来完成)

(31)Sorry, the duck is off.(引申为“不供应”)

例(29)到例(31)皆有“暂停、取消”含义。图式VI由“空间的终了”引申为“时间、事物的终了或中止”,即从空间域映射到时间域、事物域。例(31)离核心意义较远,按语境解释为“小贩暂停供应鸭子”,但仍然具有“暂停”的意义。off原指运动到一定位置停止,其意义引申到时间和事物在持续运动后停止,因为人类很容易感知周遭事物的存在和终结,并使其对应于空间中的运动和终结。

三个意象图式和隐喻拓展之间也存在交叉,例如图式IV可以用来解释“时间/事物的接近”,因为时间、事物、状态之间的距离是抽象的、主观的,并无绝对标准,如例(22)中话语发授者的意思可能是“离休假还有三天呢!”,或者是“离休假只有三天了!”,前者心理距离远,后者心理距离近,分别对应于图式IV和图式V的隐喻映射。

(三)off动态、静态隐喻意义的转换

有些动态隐喻和静态隐喻之间含义非常类似,可以互相对应、互为转换。如例(11)和例(22),例(12)和例(26),例(13)和例(27),但是在语境中,前者体现的是动态的过程,后者体现的是静止的状态。Vanparys认为,我们通过运动过程来感知其静止状态,静止状态具有动态的内涵,是运动过程的结果[8]。因此,图式I和图式IV的隐喻彼此联系,且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依此类推,两者的空间含义和隐喻含义也存在交叉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 off的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

综上,隐喻映射将空间域投射在状态域,事物域,数量域或时间域等抽象域上,动态意义和静态意义之间互相转换,形成了off错综复杂又互为联系的意义链。

四、结语

通过意象图式转换和隐喻映射分析off多项词义之间的联系并追溯off语义链的形成,得到以下结论:off的典型意义是动态的,即“从一地到另一地”。动态的空间含义有“从一地到另一地,下降,脱离”,典型意义通过意象图式转换到另两个含义与静态的空间含义。静态的空间含义有“距离,接近,终了”,“距离”亦可以通过意象图式转换为后两者。

隐喻映射将off的空间含义投射到状态域,事物域,

章靓彦:认知视阈下方位介词off 的语义分析

-39-

数量域或时间域等抽象域中。“从一地到另一地”引申至“离开某种状态,迅速行动,发出声音、气味、特质”;“下降”引申至“数量下降,姿态放低,状态不佳”;“脱离”引申至“去除一定数量、事物”;距离引申至“和抽象的时间、事物、状态之间的距离”;“距离”引申至“和抽象的时间、事物、状态之间的距离”;“接近”引申至“时间、事物的接近”;“终了”引申至“时间、事物的终了或中止”。如上所述,空间域和抽象域的意义一一对应,但不排除个别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之间也存在交错影响。此外,某些动态的隐喻意义和静态的隐喻意义互为联系,如“从一地到另一地”“距离”所映射的隐喻意义可以互相转换。由此可见,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介词off 的意义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其动态意义和静态意义相互转换,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相辅相成,交织成彼此连结的意义网络。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2]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4.

[3] Langacker Ronald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4] Brugman C. The Story of Over[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1.

[5] Lindner S J. A Lexical-semantic Analysis of English Verb

Particle Constructions with OUT and UP[D]. San Dieg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2.

[6] 陶文好.论OVER 的空间和隐喻认知[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4):30-31.

[7] 李萍.汉英空间隐喻“前”“后”的认知和表达比较研究[J].湖

北社会科学,2013(3):117-119.

[8] Vanparys J. Source metaphors in English[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84(8): 395-410.

[9] Lakoff G, M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9.

[10]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4):7-15.

(责任编辑、校对:朱 燕)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5版)

编号:CST-JIFR 2015 TSSF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学科类目: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层次:理论研究

CN/ISSN :CN 13-1301/G ISSN 1009-9115

影响因子种类 即年指标

影响因子

他引影响因子

5年影响因子

他引5年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学科排序

复合JIF 0.019 0.183 0.176 0.242 0.237 393/632 期刊综合JIF 0.015 0.077 0.070 0.076 0.070 453/632 人文社科JIF

0.015 0.060 0.053

0.054

0.049

450/632

来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

2015-10-1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