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患者术前心理干预

患者术前心理干预

患者术前心理干预
患者术前心理干预

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81例患者术前访视与调查了解术前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采取有效地心理护理。结果:通过采取有效地心理护理,术后随访患者满意率达100%。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担心,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 in front of surgery patient technique psychological nursing yang cuimei abstract:objective:in front of discussion surgery patient technique psychological nursing effect.methods:from june,2008 the surgery treats the psychological question to my courtyard to june,2009 which in front of 81 example patient technique making a house-call and in front of the investigation understanding technique appears,and pointed adopts effectively psychological nursing.results:through adopts psychological nursing,after the technique makes a follow-up visit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to reach 100% effectively.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mprove patient s psychology effectively anxious and the worry,enhances the surgery effect. keywords:in front of surgery patient technique

患者术前心理干预

患者术前心理干预 【摘要】多数患者术前会产生复杂的心理状态,引起的原因主要有:焦虑、疼痛、忧郁、依赖等,有效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有很大帮助。本文综述几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有:认知疗法、松驰疗法、情绪干预、行为干预、语言暗示干预、家庭干预、视听干预、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信息支持疗法等。 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主要作用介绍如下 1.认知疗法主要是针对手术疼痛的心理干预。向患者介绍麻醉术的流程和麻醉药的知识,患者疾病和手术有关的知识,使患者对手术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改变了患者的认识误区。 2.松驰疗法主要是针对焦虑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疑问,术前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放松训练,达到患者心情平静,血压和心率正常,肌肉放松的目的。术中进行安慰和鼓励,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3.情绪干预患者术前对手术和麻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分析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安慰,向患者讲解情绪与疾病治疗的相互关系,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正性积极情绪。 4.行为干预教会患者在麻醉复苏期间如何积极配合治疗,如平卧、禁食水、听指令性动作等。如对子宫切除妇女患者以感情宣泄法来增强妇女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鼓励患者早下地活动。 5.语言暗示干预医护人员要以充满信心的态度和坚定的语调,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向患者说明道理,给予患者同情和支持,消除患

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树立对手术的信心。 6.家庭干预手术不但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同时也对患者家庭成员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对护理人员来说,即要做患者的心理疏导,还要做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使家属更能够以全心投入对患者的照料和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对手术的影响。 7.视听干预就是影像干预,术前向患者播放音乐或影像,以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的方法。Berbel等[1]的研究表明,术前通过音乐疗法对降低术前焦虑与镇静药物同样有效,证实音乐疗法可有效运用于降低术前焦虑。 8.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谈心,聊天,和患者交朋友,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并指导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 9.信息支持疗法主要是针对手术能否顺利和安全进行的心理干预。可以鼓励患者把引起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根据患者产生压力的不同原因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与干预[2]。医护人员在术前要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的情况、技术水平和医院医疗设备,术中要注意的事项,帮助患者获得正确的信息[3]。 以上是降低术前心理干预的几种方法的综述,在临床心理干预往往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行健康教育、认知疗法等,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4]。干预方法不仅运用于临床护理,出院后也要给予不定期上门探访,电话指导。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指导如合理饮食和睡眠等,[5]。心理干

肿瘤患者的自我心理调适

肿瘤患者的自我心理调适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 ;肿瘤的发生、发展除了与理化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负性情绪)明显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在肿瘤发病原因中起作用,在肿瘤的治疗和康复的不同阶段也极大地影响治疗效果。暴怒、悲伤、焦虑等可以引起免疫力的降低,这对于治病是不利的;有一些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情绪稳定,与疾病斗争的意志较强,往往比那些被癌症吓得不知所措的病人治疗效果要好得多;如果精神上被摧跨,振作不起来,再好的治疗也难充分显出疗效。情绪可以促使病情加重,也可以促使病情好转。不是所有的病人从一开始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绝大多数都需要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在调整过程中他人的鼓励帮助是一个方面,但是重要的是自我心理调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呢? ?心理调节 了解有关知识,正确认识肿瘤。患者自己对肿瘤要有正确的认识,需要了解一些肿瘤基础知识,了解目前医学界对肿瘤防治观点、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近几十年来,人类为征服肿瘤做出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恶性肿瘤不再是绝症。当今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应改变自己原习惯看法和陈旧观念。应当承认恶性肿瘤是一大类防治较为困难的疾病,但只是人类疾病的一种而已。肿瘤造成的后果并不比心肌梗寒、中风、高血等更为严重。然而人们对肿瘤的心理压力却远远超过这些疾病。我们什么时候听说过冠心病、高血压、肺气肿等慢性疾病可以治愈呢?治愈后的肿瘤病人可以有正 常的工作能力,且轻松愉快地生活。 勇于面对现实,树立坚定信念。人的一生谁也免不了会患有这样那样疾病,尽管人类在自身保健预防疾病上做了许多工作,但有些疾病仍然会不期而遇。无论是大病小病,恶性还是良性,我们都应该有唯物主义的态度,坦然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尤其是对恶性肿瘤,就如同针对凶恶的敌人一样,要有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决心,要树立一个强大的精神信念。如果患者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第一部分:前言 ????大部分肿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减轻心理障碍,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综合治疗肿瘤疾病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必要保证,在肿瘤整体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重点介绍了肿瘤患者经常出现的几种心理障碍与一些必要的解决办法。 第二部分:目录 1。患者家属该怎样对肿瘤患者阐述病情? 2。为什么要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3。肿瘤患者常存在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4。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那些? 5。如何应对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6。怎样克服术前的恐惧与焦虑心理? 7。怎样做好放疗和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8。怎样进行癌症复发患者的心理护理? 9。心理护理对癌痛有什么意义? 10。怎样进行癌痛的心理护理? 11。什么是“自我形象紊乱”?

12。怎样做好“自我形象紊乱”的心理护理? 13。癌症患者自身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14。如何应对临终癌症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 第三部分:正文 问题一:患者家属该怎样对肿瘤患者阐述病情? 回答一: ????肿瘤一旦确诊,如何告诉患者本人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许多人认为肿瘤是绝症,一旦患上就等于判了死刑。一些家属担心将真实情况告诉患者,会对其造成残酷的打击,以至使患者产生极大心理波动,对治疗产生影响。因此,他们采取隐瞒回避真相的办法。其实隐瞒与回避不是好的办法,但全盘托出也不可取,尤其对癌症晚期的患者。最好的办法是因人而异,选择性地告诉患者病情,并可讲述一些成功治愈的例子,鼓励患者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加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治疗。 问题二:为什么要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回答二: ????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不良生活事件/负性情绪/不良行为及某些个性特征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催化剂”,而患病后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身患肿瘤不仅意味着面临死亡,还意味着将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治疗,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

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范文

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 一.对肿瘤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 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体贴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上述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同步或超前地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诸如因病施护、因人施护等,以达到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的目的。潍坊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姜迎宵 (2)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有些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战胜癌症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病人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 (3)病情变化时的心理护理。当病人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注意对病人良好的心理支持,用历尽磨难终于战胜病魔的实例,以鼓励和激发病人同疾病作斗争。 (4)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在病人进行手术时、放疗或化疗前,不仅要向病人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还要向病人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5)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语言的作用。正如巴甫洛夫把语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反应称之为“万能的条件反射”一样,语言是促进陪护者与病人相互交流信息与认识的工具,也是护理成功的前提。病人往往根据陪护者的言行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因此,他们的言行,不仅代表个人的素质水平,还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和信心。病人在愤怒、悲伤等心理阶段,对语言刺激异常敏感,对个人行为控制比较低下,为此,心理护理首先要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抚慰他们的心理创伤,调理他们的心态平衡。 二.具体措施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更新观念,提高对患者心理护理的认识护士要具备较好的人文学科修养,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要善于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需求,学会分析患者心理的技能,掌握确定患者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的方法,要随时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患者入院时,必须热情接待,将患者带到病床前,向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及心理干预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及心理干预- 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激素水平、性生活等心理状况的影响,了解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特点,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问卷、焦虑自评问卷,对60 例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前、后两次施测。将60 例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按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两组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前后测的焦虑、抑郁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后测的焦虑、抑郁得分要显著低于前测,而对照组没有差异,说明心理干预对减弱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效果。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早期对卵巢功能影响不大,而对女性心理影响较大,经心理干预能降低因子宫切除所导致的性心理问题,对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子宫切除性激素性心理焦虑心理干预子宫是象征女性特质和维持生育功能的重要器官,子宫切除因其部位的特殊性,有别于一般的外科手术,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因切除子宫会产生自身脏器的损失感,以及术后女性特征、性功能、生育能力、家庭生活等的损失感,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如紧张、担忧、自卑、悲观绝望甚至厌世轻生等[1]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后期康复和生活质量。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内分泌器官,卵巢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对女性产生显著影响,但子宫切除术后剩下的卵巢功能是否有变化是许多学者感兴趣的问题,愈来愈多的学者认为,子宫切除术前术后应对妇女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予以关注。已有研究者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进行了探讨,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前心理_护理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前心理护理 1、术前患者心理特点 无论手术大小,无论手术何等平常,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无论手术的把握度有多高,手术对忠者来说都是较强烈的精神应激源。患者在此种应激源的刺激下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四肢发凉.全身发抖.意识围狭窄,感觉过敏,精神紧,对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等恐惧,甚至出现病理心理反应。 (1)焦虑心理:这是患者术前担心手术会带来影响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一种心境。术前之所以会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反应,是因为患者对手术治疗疾病的目的、意义、预后、必要性、迫切性等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以及以往刀割创伤的体验,盲目产生担忧和惧怕。 患者术前主要的焦虑心理特点有:一是对手术表现为害怕,二是对手术表示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发生意外、出现残废或损害等。一旦确定需做手术治疗,患者即对手术产生种种猜测,或查看、打听有关手术的问题,急切盼望早日用手术解除疼痛。同时,又表现为揣揣不安,情绪不稳,四肢酸软,茶饭不思,睡眠障碍。一旦安排了手术日,则情绪更为紧,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即使在手术口前的当晚服用安眠剂,仍难以安静人睡。有的患者可能出于精神上的过度紧,在进入手术空后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大汗淋漓、心跳加快等。

恐惧焦虑反应可分为三级:I级:有轻度紧和担心,表现尚属自然,安静,无食欲、睡眠改变,约占手术患者的26%。II级:中度紧、担心,表现出不自然,睡眠欠佳,胃纳量有改变,约占手术患者的44%。皿级:严重的紧和担心,坐立不安,睡眠差,胃纳 少,约占手术患者的30%。 (2)抑郁心理:手术对患者来说.意味着脏器组织的破坏或丧失,可因此而引起负性情感增强,表现出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心境。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及手术部位和性质不同.可以产生轻重不等、表现不一的各种情绪变化。如有的可仅为心情压抑,不开心,一般人并未能觉察出来;有的可强作笑颜,极力掩饰自己的不快,以免对家人造成压力,在表情上则有可能被人觉察出不自然;严重者可表现为兴超索然,情绪低沉,忧心仲仲,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甚至忧郁沮丧,悲观绝望,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 (3)猜疑心理:由于手术特别是大手术,可能使患者的生活、工作规律发生改变,由此可产生对任何事物均异常敏感,而且将信将疑,甚至处于偏信和否定的矛盾状态之中。这是由于自我防卫和自我暗示作用的结果。术前对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细心观察,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讲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无法救治,对别人的安慰和关心认为是暗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或担心误诊,伯手术部位搞锗了,甚至否认自己患病。 (4)择优心理:患者为了满足安全的需要.迫切希望具有高水平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同时也希望得到技术熟练、态度和蔼的护理人

择期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干预的分析

择期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干预的分析 目的了解择期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干预有无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对照两组。对两组焦虑自评数及麻醉前脉搏数、收缩压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的焦虑自评分数与麻醉前脉搏数、收缩压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择期外科手术患者作术前心理干预,使之如期手术率、并发症减少,增加患者对疼痛耐受程度,肯定有效。 标签: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干预 生物-心理-社会是今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医学模式。医界认为,人们意识到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转归,甚至与治疗的成败,都有着非常紧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疾病的种类各异,所以患者的心理反应也不可能一致。但是,对缺乏医学知识的,择期将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做手术”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心理应激源。而焦虑则是最为多见的心理反应中的一项。不言而喻,也是外科护理工作中,经常要面临的问题[1]。特别是当患者被推进手术室之后,这种心理活动可谓达到高潮,从而导致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也一起发生变化,甚至影响到手术的如期举行。笔者所在医院按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这类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取得了一些体会,现报道于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系2008年1月~2009年6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成两组:试验组、对照组各40名,其中男68例,女12例。年龄17~68岁,平均39.2岁。手术种类:胆囊腹腔镜手术22例,胆囊开腹摘除术6例,胃癌根治术4例,单纯胃大部切除22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2例,脾切除手术4例。两组病种、手术方法、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加强对择期手术患者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向患者宣传有关他所得疾病的一般知识和手术的相关知识,特别要交待必须通过手术治疗的原因和术后的原景。同时向他们介绍术式、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配合。而术后可能发生的生理变化,也必须作必要的交待。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术前护理人员应该自如大方,泰然地与患者打交道,以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绪。而各种操作则要求准确而熟练。使患者得到一种正性的暗示,令其产生安全感、依赖感。同时以礼貌、自然、友好、诚恳的态度与他们交谈,使他们感到护士在关心他,体贴他,同情他,使他们心灵上有安全感,缓解焦虑的心情。 1.2.3分别记录两组入院时患者的脉搏和血压值(以收缩压值为准)。同时记

术前病人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

术前病人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通过对术前两组病人的心理评估,发现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的心理影响和血压、心率的变化。方法从欲实施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病人均于入院后进行心理学调查(焦虑SAS、抑郁SDS)和测量血压、心率。干预组进行心理学支持疗法(PPST),对照组则不予任何心理支持,待手术前日再次进行SAS、SDS和监测血压、心率。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后SAS、SDS和血压、心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手术前日干预组SAS、SDS明显减低,血压、心率亦明显减慢,而对照组SAS、SDS血压、心率明显增快,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焦虑、抑郁带给患者的负面影响,有助维持血压、心率的稳定。 关键词术前病人;心理评估;心理干预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原,,常导致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当反应过于剧烈时 ,会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身体的恢复。如何缓解因手术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减轻其对术后身体恢复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术前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及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09年4月~2009年5月本院外科欲实施手术的不同类别择期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ASA病情评估I~II级,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胆囊切除术2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例。患者均为清醒状态,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布、疾病种类间比较等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显著性 1.2心理评估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评估。SAS SDS分别含有20个项目,采用1级~4级评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SDS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分值越低,状态越好。在自评者评定之前,把整个量表的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涵义都弄明白,然后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评定一般在10 min内填完。自评结束后,分别将SAS.SDS中的20个项目各项分数相加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心理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与对照组分别与手术前日进行SAS,SDS,观察心理学干预效果;同时观察血压、心率变化。 1.3 心理学干预手段对心理干预组尤为焦虑、抑郁自评量计分较高的病人,针对诱发原因,由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于入院后,采用医学心理支持方法(PPST),解除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影响。

患者术前心理干预

患者术前心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1-09-02T09:45:13.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梅虹[导读] 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主要作用介绍如下 梅虹(湖北省大冶市妇幼保健院 4351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391-02 【摘要】多数患者术前会产生复杂的心理状态,引起的原因主要有:焦虑、疼痛、忧郁、依赖等,有效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有很大帮助。本文综述几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有:认知疗法、松驰疗法、情绪干预、行为干预、语言暗示干预、家庭干预、视听干预、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信息支持疗法等。 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主要作用介绍如下 1.认知疗法主要是针对手术疼痛的心理干预。向患者介绍麻醉术的流程和麻醉药的知识,患者疾病和手术有关的知识,使患者对手术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改变了患者的认识误区。 2.松驰疗法主要是针对焦虑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疑问,术前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放松训练,达到患者心情平静,血压和心率正常,肌肉放松的目的。术中进行安慰和鼓励,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3.情绪干预患者术前对手术和麻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分析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安慰,向患者讲解情绪与疾病治疗的相互关系,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正性积极情绪。 4.行为干预教会患者在麻醉复苏期间如何积极配合治疗,如平卧、禁食水、听指令性动作等。如对子宫切除妇女患者以感情宣泄法来增强妇女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鼓励患者早下地活动。 5.语言暗示干预医护人员要以充满信心的态度和坚定的语调,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向患者说明道理,给予患者同情和支持,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树立对手术的信心。 6.家庭干预手术不但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同时也对患者家庭成员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对护理人员来说,即要做患者的心理疏导,还要做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使家属更能够以全心投入对患者的照料和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对手术的影响。 7.视听干预就是影像干预,术前向患者播放音乐或影像,以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的方法。Berbel等[1]的研究表明,术前通过音乐疗法对降低术前焦虑与镇静药物同样有效,证实音乐疗法可有效运用于降低术前焦虑。 8.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谈心,聊天,和患者交朋友,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并指导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 9.信息支持疗法主要是针对手术能否顺利和安全进行的心理干预。可以鼓励患者把引起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根据患者产生压力的不同原因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与干预[2]。医护人员在术前要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的情况、技术水平和医院医疗设备,术中要注意的事项,帮助患者获得正确的信息[3]。 以上是降低术前心理干预的几种方法的综述,在临床心理干预往往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行健康教育、认知疗法等,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4]。干预方法不仅运用于临床护理,出院后也要给予不定期上门探访,电话指导。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指导如合理饮食和睡眠等,[5]。心理干预是术前护理的关键,是手术成攻与疾病康复的有力保障。参考文献 [1]Berbel P,Miox J,Quintana S,Music versus diazepam to reduce preoperative anxiet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2007 54(6):355-358. [2]宋义英,吴丽娟,林宝珠,等.护理干预对剖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2. [3]沈若玲,张孟喜.术前信息支持对降低开胸手术病人焦虑程度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254-255. [4]欧树玉.心肌炎的心理干预.现代医院.2008,8(10):68-69. [5]邱玉清,梁洪球.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现代医院.2008,8(10):78-79.

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

(一)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 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我国的医学心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他们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上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不得不改期手术。在心脏科某病室,病友们给将临手术的病友送桃子罐头,用意是祝福病友能从阎王爷那里“逃”回来。一旦有病友死在手术台上,后来做手术的病友就更加恐惧不安。一次在心脏科的一个病室里,其中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死在了手术台上,另外两个待手术的女孩就都偷偷写下了遗书。大量临床观察和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局麻下做腹部手术,就应告诉病人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致惧怕。又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病人,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另外做过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对术前病人的情绪影响较大,护士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在术前让病人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 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另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得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病人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 应有的心理准备。 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的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庐江盛桥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我校特制定针对本校师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机构(学校处理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量 副组长:许晶莹 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小组 班主任、心理老师、校保安人员、全体教师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5.学校其他教师辅助开展工作。 6.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级)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级)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干预研究

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术患者年龄18~40岁的成年(无精神障碍)手术患者120例,手术以普外及产科手术为主,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进行焦虑心理评估、测量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30 min的血压、心率以及心理评估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血压及心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SAS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重度焦虑3例,中度焦虑5例,轻度焦虑10例,与对照组重度焦虑10例,中度焦虑18例,轻度焦虑24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干预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缓解手术症患者焦虑的心理压力,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理健康和尽早康复,此外,还可以提高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促进医患沟通,促进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质量的提升。 标签: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干预 手术治疗是临床上一种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众多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患者往往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其中,焦虑情绪是手术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负性心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有研究表明,对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从而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2]。本研究以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32.4岁)的成年(无精神障碍)手术患者120例,手术以普外及产科手术为主。其中,男56例,女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进行焦虑心理评估、测量和心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将访视患者的工作改为访谈,以往都是患者在病房听医务人员说,而医务人员并未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2)将对于患者来说陌生的场景用图片或者是PPT形式集中在心理辅导室进行场景演说,消除患者面对无影灯和手术房间的陌生感,接患者进手术室后直至麻醉开始全程不离护理人员陪护[3]。(3)对于已心理评估测量出焦虑存在的患者进行,心理认知行为疗法肌肉松弛训练疗法、音乐冥想疗法[4]。(4)对于择期手术患者集中于心理辅导室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整合资源,降低患者手术压力源。

(完整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校 园 心 理 危 机 干 预 应 急 预 案 单位名称:东莞市大岭山星塘学校建档日期:2008年春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对象 (一)心理危机是指学生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时,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负总责,政教处主要领导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班主任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参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联动配合。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 3.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 焦虑不安的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彭家小学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及处理措施 为了保障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校园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维护学校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学校成立“彭家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小组由校长为领导,成员由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担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各班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作出决策。 第二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第三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第四条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

2、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问题者 3、存在诸如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严重人际冲突或突遇严重挫折者 4、过去有过自杀行为或企图,或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明显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产生危害者。 第五条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讨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一、肿瘤疾病与人格特征 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除与理化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明显相关。负性情绪如忧郁、悲观、绝望、忍耐、克制、压抑等造成中枢神经过度紧张,削弱了人体免疫机能,增加了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性,成为肿瘤的活化剂。而情绪乐观、积极配合、善于表达、身心处于良性状态,会增加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发展。因此,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610581651)专家主张将肿瘤列入心身疾病范围。所谓心身 疾病,主要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病因和疾病演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类疾病。当然,由于肿瘤的发病机制很复杂,有关心理因素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在临床实践中,也不乏见到情绪乐观,未受严重心理创伤的肿瘤病人。因此.不能排除生活条件、社会习惯、自然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他生物、理化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所致的发病。 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在肿瘤发病原因中起作用,在肿瘤的治疗及康复的不同阶段也极大地影响着治疗效果。在各种疾病中,很少如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病人被告之患了恶性肿瘤,往往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肿瘤治疗出现的副作用,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抑郁、愤怒、罪责、绝望的情、家人、社会给予积极疏导,佳的治疗效果。 二、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 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类型与自身个性心理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肿瘤认知程度有关。 (一)肿瘤病人主要心理变化期 当病人被告之病情后,其心理反应可分为六个阶段,即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平静期。 1.体验期病人看到化验结果或得知患了肿瘤,顿时呆住了,霎时间思想紊乱,麻木不仁,甚至昏厥,这种震惊称为“诊断休克”,很多病人回忆当时情景时都有共同的感觉,不知当时是怎样过来的,此期短暂,可数时或数日。此期的护理目标是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支持,向病人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此时,病人往往无力主动表达内心的痛苦,对提供帮助的医务人员或家人表示拒绝。护士应动员家人为病人做出具体实际的帮助,如陪伴在病人身边,轻轻握住病人的手或保持适宜的身体接触,使病人有安全感,让他体会到并非在独自面对不幸。护士的体态语言很重要,不要在病人面前手忙脚乱,表情紧张,而应表现的态度温和,行为得体,使病人受到积极的影响。 2.怀疑期病人对诊断结果极力否认,甚至去几家医院看病或假充病人家属找医生咨询,以便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此时,病人与医生并未建立信任关系,既希望确诊,又希望断到的不是癌的诊断。对病人的否认态度不能简单评价为一种负性心理状态,这种拒绝接受事实的做法是一种对创伤或应激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属于保护性反应,可降低病人的恐惧程度,缓解痛苦的体验,逐渐适应意外打击。当然,这种否认不是病人主动的行为,病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回避,护士不受太大的打击。当然,是采取适合此病人的策略,使他能逐渐了解事实真相,让病人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终接受治疗方案。在说服过程中,应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