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与心理社会能力及关联分析

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与心理社会能力及关联分析

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与心理社会能力及关联分析
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与心理社会能力及关联分析

文章编号:1008-6579(2009)05-0500-03=科研论著>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与心理社会能力及关联分析

余小鸣,卫薇,高素红,袁博成,王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083)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心理社会能力状况,为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进行相关研究

及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济南、广州三地妇幼保健机构青少年门诊就诊的1506名10~24岁未

婚女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殖健康认知情况、自尊水平、应对能力、内外控制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生

殖健康知识平均62.2分;三地青少年性态度总分存在差异,且不同年龄组间在认知与态度的某些方面有所不同。45.0%

青少年认同/准备结婚的男女可以有婚前性行为0,24.4%的青少年/对未婚同居0表示/赞成0;已有性行为者占76.7% (1155/1506),而每次使用避孕措施者仅为13.3%;其中895人已发生妊娠,超过两次妊娠者达35.2%;青少年自尊、应

对方式等心理社会能力评分呈中等水平,并与其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得分及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存在关联(P<

0.01)。=结论>青少年在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心理社会能力尚不够完善,应为其提供适宜的健康指导与综合服务。

关键词: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心理社会能力

C orrelation between reproductive health related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 and psychosocial competence status among ado-lescents.Y U X iao-ming,W EI W ei,GA O S u-hong,Y UA N Bo-cheng,WA N G J ia.(School of Public Health,Peking U niver-sity,Beij ing100083,China)

Abstract:=Objective>Assessing the repro ductive health related KA P and psychosocial competence amo ng adoles-cents,in or der to impr ove the adolescent repro ductive health.=Methods>1506unmarr ied yo ung w omen aged10~24 wer e recruited as t he study sample.T he g enera l status,self-esteem,coping,and lo cus o f contro l among these g ir ls w ere assessed.=Results>T he scor e of r epr oductiv e health know ledge w as62.2.T here wer e differ ences o f the know ledg e and attitudes to war ds sex betw een the different cities and age gr oups,45.0%g ir ls believed"U nmarr ied sex w ill be consented if

the part ner s w ere g oing to g et marr ied",24.4%g ir ls"w ill accept boy friend's sex ask if she lo ves him".T here wer e1155 girls w ho had sex,only13.3%used co nt racept ion each time.T her e w ere895g irls in pr eg nancy,t he pr opor tion o f mo re than tw o-time pr egnancy w as35.2%;the sco re of psychoso cial compet ence,mainly self-esteem,coping sty le,and lo cus of

co nt rol wer e at medium level,and cor relating w ith know ledg e,attitudes to war d sex and aver age ag e o f the first sex ual de-

but(P<0.01).=C onclusions>T hese adolescents are lacking of necessar y repro ductive health kno wledg e and psychoso-

cial competence,hav ing mor e opened attitude to sex and behav io rs at high r isk,which should be impr oved.Besides,the ado lescents sho uld also be prov ided suitable serv ices.

Key words:ado lescent;repro ductiv e health know ledge;attitude to sex;sex ual behav io r;psychosocial competence

青少年生殖健康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出版的/投资未来0一书中指出:青少年作为劳动力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国家的经济支柱[1]。因此保护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已成为公共卫生和社会发展关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青少年性活动提前,青少年非意愿怀孕、性病/艾滋病感染已经成为全球生殖健康最为突显的一大问题。在中国,15~19岁年龄别生育率为每千妇女12人[1]。一些区域性临床研究的资料显示,因非意愿怀孕导致实施人流术少女的年龄趋于低龄化;重复流产发生比例不断上升,超过2次者占总数的36.6%,最多者可达4次[2]。心理

基金项目:WH O/卫生部合作项目(ICP/RPH/3.2/001)

作者简介:余小鸣(1958-),女,北京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社会能力按照WH O定义即为个人能够以积极的适应性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需要和挑战的一种综合能力。国外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社会能力对生殖健康存在影响[2]。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状况以及与心理社会能力间的交互作用,为改善青少年生殖健康,发展制定综合干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采用非概率抽样中便利样本抽样方法,于2006年8~12月在北京市、济南市、广州市三地妇幼保健机构青少年门诊,采用自愿原则,收集招募就诊的10~24岁的未婚女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有精神疾病及智力障碍者除外。1.2研究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生殖健康知、信、行状况等。

1.2.2Ro senber g自尊量表2周后重测信度0.85,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得分范围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3]。

1.2.3行为归因心理社会能力量表(简易版)内部一致性0.72,分半信度0.70,15d后重测信度0.88,7周后重测信度0.78,与年龄成弱相关(r=-0.15)[4]。量表共13个项目,用于测评人的应对能力,包括主动应对、情感应对和综合应对三个维度。得分范围0~13分,分值越高表示主动应对能力倾向越高。

1.2.4N-S内外控制源量表内部一致性0.72,分半信度0.70,15d后重测信度0.89,7周后重测信度0.78。与年龄呈弱相关(r=0.16);与学业成绩成弱相关(r=-0.14)[4]。量表共40个项目,得分范围0~4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倾向于外控。

2结果

2.1基本人口学状况本次调查共收集总人数1506人,全部为未婚、女性青少年,年龄在10~24岁之间,平均20.3岁。其中以20~24岁年龄段者居多,占总调查人数的66.3%;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大学及以上者居多,各占40.0%和41.0%;在校学生占31.4%,非在校学生占68.9%。

2.2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评分结果显示:/总分0平均仅为62.8分,其中得分最低的为/避孕知识0(5

3.6分),其次为/人工流产知识0。按城市间比较,三地就诊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及各部分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同一城市各年龄组间比较,三地10~ 14、15~19、20~24岁年龄组就诊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及各部分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见表1。

2.3性态度状况调查三地在性态度方面的总分上均存在差异(P=0.001)。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发现,北京、济南青少年的性态度与广州青少年相比较为保守(P=0.003,P= 0.018),而北京青少年与济南青少年的性态度差异无显著性(P=0.978)。按年龄组比较三地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0、/保持多个性伴侣0以及/对男友的性要求0的态度得分均较低,呈现出对这些问题较为负性的态度倾向。占总体调查人群45.0%的青少年认同/准备结婚的男女之间可以有婚前性行为0,24.4%/对未婚同居0表示/赞成0。得分越高反映态度越趋向于保守,相对正向。见表2。

表1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情况( x?s)城市年龄(岁)人数性生理知识避孕知识人工流产知识

预防知识

总分北京10~1410.020.020.070.827.7 15~199763.1?30.441.0?25.760.0?26.856.8?25.655.2?20.8

20~2420067.3?26.554.4?28.470.5?24.872.3?20.366.1?18.1

合计29865.7?28.049.9?28.266.9?26.067.2?23.362.4?19.7

F值 3.5128.2937.21915.93012.295

P值<0.05<0.001<0.01<0.001<0.001济南10~142142.9?33.711.4?17.430.5?30.528.1?20.028.2?21.3 15~1916759.7?32.136.3?30.451.2?29.154.3?28.550.4?23.0

20~2435967.5?26.759.0?29.265.2?26.569.7?25.465.4?20.2

合计547.064.3?29.250.2?31.959.6?28.863.4?28.059.4?23.0

F值10.27353.57927.17739.61552.398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广州10~141375.0?22.847.7?38.864.2?26.074.4?30.965.3?24.8 15~1920862.5?31.547.1?28.260.0?28.060.8?27.257.6?20.9

20~2444071.1?26.863.4?27.472.1?26.371.9?23.669.6?19.5

合计661.068.5?28.657.9?28.968.2?27.468.4?25.465.8?20.8

F值 6.83724.81014.54914.37925.313

P值<0.01<0.001<0.001<0.001<0.001三地10~143553.6?34.425.1?31.942.7?32.746.5?33.142.0?28.6 15~1947261.7?31.542.0?28.956.9?28.457.7?27.454.6?21.8

20~2499969.0?26.760.0?28.569.3?26.271.2?23.667.4?19.6

合计1506.066.4?28.753.6?30.164.8?27.966.4?26.162.8?21.6

F值14.40980.55945.64457.42980.720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

表2青少年性态度得分状况比较( x?s)性态度总分北京济南广州F值P值性态度总得分63.98?15.9265.99?14.1064.87?17.5062.34?15.17 6.786<0.01

1.对婚前性行为46.99?24.2950.00?2

2.8350.14?25.054

3.03?23.7515.934<0.001

2.对未婚同居40.93?35.6142.51?36.0640.84?37.3340.29?3

3.970.399>0.05

3.对多个性伴侣87.31?29.2392.39?23.0986.39?30.7685.78?30.20 5.721<0.01

4.对一夜情87.86?27.0890.83?24.2787.12?28.6887.14?26.86 2.231>0.05

5.对男友性要求的态度37.74?27.9535.82?28.4040.75?30.913

6.12?24.83 5.007<0.01

6.对未婚怀孕60.20?36.4460.23?35.5462.77?36.6458.06?36.60 2.512>0.05

7.对减少青少年怀孕必要性86.64?31.8189.77?28.8086.08?32.1885.70?32.74 1.811>0.05

2.4性行为与妊娠状况在本次调查的1506名青少年中,共有1155(76.7%)人承认已发生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发

生年龄平均19.40岁,最小为12岁。城市间进行比较发现,三地青少年表示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原因主要为/一时冲动0、/好奇,想知道性交的感受0、/生理需要0、/对方一再坚持,拗不过对方0、/周围的同学、朋友都这么做,自己也认为很正常0等。但各地首次性行为的原因顺位构成有所不同。在既往性行为中,每次采用避孕措施者为13.3%(154/1155),74.5% (860/1155)的被调查青少年承认仅为/偶尔采用0,而从来不采用避孕措施者为12.2%(141/1155)。青少年未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为/侥幸,认为不会怀孕0(40.0%),/性冲动无思想准备0(17.7%),/对方不同意0(10.9%,109/1001)。/在性交时当提出使用避孕套,被男方拒绝时0,有9.5%的被调查青少年选择/服从男方意见,不使用避孕措施0。

在本研究对象中有895人因妊娠就诊,其中北京市、济南市、广州市分别有150人、291人、453人,各占当地就诊青少年的50.3%、53.2%、68.5%。其中初次妊娠者占64.8%(580/ 895),妊娠周期以49d内居多,占67.6%(605/895),超过3个月占3.9%(35/895)。妊娠3个月以上未及时就诊的前三位原因为/不知道自己怀孕(34.6%)0,/知道自己怀孕,害怕做流产(26.9%)0,/怕被人发现,没有合适机会就诊(19.2%)0。

71.7%的怀孕青少年表示发生妊娠后感到/紧张害怕0,其次为/担心影响以后婚姻及生育0,以及/怕家人责备0。

2.5心理社会能力状况表3显示了三地青少年在自尊、应对方式、内外控制感方面的得分情况,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 均<0.01)。两两比较发现,济南青少年的自尊程度最高,并更倾向于采取主动应对方式,这两项均明显高于北京和广州。分年龄组比较,由于10~14岁组仅占2.3%(35/1506),研究样本量过小被去除。结果20~24岁组青少年自尊程度及应对方式差异均未见显著性;而在心理控制感上,广州比北京、济南更趋于外控,与按年龄组比较的结论一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

表3三地青少年心理社会能力得分比较( x?s)

社会能力年龄

(岁)

总得分北京济南广州F值P值

自尊15~1928.55?3.4727.72?3.1229.01?2.8728.56?3.97 4.307<0.05 20~2429.10?3.2928.94?3.0929.41?2.9828.93?3.61 2.446>0.05

合计28.97?3.3828.54?3.1429.36?3.0128.84?3.73 6.585<0.01应对方式15~197.82? 2.468.09?2.458.39?2.227.24?2.5311.354<0.001 20~248.07?2.397.86?2.418.36?2.257.92?2.48 4.274<0.05

合计8.01?2.437.93?2.428.43?2.257.71?2.5313.395<0.001内外控制15~1914.14?4.8913.77?4.4013.03?4.6515.19?5.099.689<0.001 20~2413.42?4.9012.52?4.4913.13?4.3014.08?5.458.047<0.001

合计13.62?4.9312.93?4.4913.01?4.4714.45?5.3616.776<0.001 2.6心理社会能力与知识、态度的相关分析对三地青少年的自尊状况与其知识得分、性态度及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尊状况与其知识得分、性态度以及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分别存在相关性(P<0.01)。按年龄组分析,依然去除10~14岁组。对其他两组的分析发现,自尊状况15~19岁组仅与其知识得分存在相关性(P< 0.01),20~24岁组与其知识得分、性态度及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均存在相关性(P<0.01);应对能力仅在初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上存在相关(P<0.01),按年龄组分析的结果与其一致;而内外控制感则与知识得分、初次性行为平均年龄呈负相关(P<0.01),15~19岁组在其性态度显示正相关,但未见显著性。见表

4。

表4三地青少年心理社会能力与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分析(r值)

项目年龄(岁)知识得分性态度初次性行为平均年龄

自尊15~190.296*0.048-0.017

20~240.206*0.080*0.075*

合计0.181*0.067*0.085*

应对方式15~190.0130.0740.256*

20~240.0430.0550.156*

合计0.0330.0440.192*

内外控制感15~19-0.110*0.025-0.077

20~24-0.191*-0.093*-0.153*

合计-0.121*-0.051-0.156*注:*P<0.05。

3讨论

3.1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存在明显脆弱性本研究发现三地青少年在生殖健康知识/总分0平均仅为62.2分,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避孕知识0仅为53.6分,青少年性态度,尤其在涉及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以及未婚怀孕等问题的态度更趋开放;且不同年龄组间在认知与态度的某些方面有所不同。此外,青少年不安全性行为发生比例较高,每次使用避孕措施者仅占13.3%。对于发生妊娠的青少年,虽然多数以初次妊娠为主,但超过两次妊娠者达到35.2%。近4%非意愿怀孕青少年超过三个月才选择就医,而/不知道已经怀孕0是为首位原因。

诸多的研究已经证实,基本知识的缺乏,无疑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殖健康[5]。性态度是一个人性关系、性行为和性表现的心理基础,往往直接制约着当事人如何具体对待和处理自己在性方面的各种事务与所遇到的情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等原因,青少年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对中学生性态度的研究已经提示性态度取向与性行为发生具有一定关联。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者,性相关行为的发生率增高[6]。本研究发现反映出青少年在有关生殖健康方面的脆弱性,不仅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技能存在明显缺失,同时还缺乏对适宜的求助就诊途径的认知。提示关注青少年的脆弱性并予以改善,仍然是人们面临的主要挑战。

3.2青少年心理社会能力发展不足并与知信行存在关联

T yler(1978)认为个人心理社会能力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应对方式,信任能力,以及自我效能[7]。本研究分别从自尊、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感三个方面对青少年心理社会能力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被研究样本该三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依然存在不足;并分别与其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性态度以及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存在不同的关联(P<0.01);较高自尊和能够采取主动应对能力者,其发生初次性行为平均年龄相对延迟;而心理控制感越趋向外在因素者其知识得分越低、初次性行为平均年龄发生越早。

自尊作为自我意识的核心,是心理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评价,反映个体对自己满意的程度。应对方式和内外控制源是综合评价心理社会能力的常用经典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对是一种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能力。一个人的心理(下转第505页)

分高的儿童往往比得分低的儿童更少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等的批评和责备,这使得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上得分高的儿童更有自信,也更加有可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而当儿童的言行与老师及家长的期望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时,老师及家长往往会给予严厉的批评或惩罚,因此,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上得分低的儿童会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例如,他们会认为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等,这就会进一步影响到儿童的抑郁,使得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上得分低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期望与自我评价间存在正相关[6]。总之,儿童的社会期望与儿童抑郁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父母及老师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投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对儿童有个合理正确的期望值,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H odgman CH,M cAnarney ER.Adolescent depres sion and

su icide:ris ing Problems[J].H osP Pract,1992,27(1):73-

96.

[2]张洪波,陶芳标,曾广玉,等.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

其相关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6):497-498. [3]张志群,郭兰婷.成都市区中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

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3):336-337.

[4]郭兰婷,张志群.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童年经历、家庭和学校因

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58-461. [5]W entz el KR,Social com peten ce at school:relation betw een

social res ponsibility an d academic achievem ent[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 earch,1991,61(1):1-24.

[6]陈猛.青少年社会期望与自我评价的关系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98-100.

[7]陈祉妍,杨小冬,李新.我国儿童青少年研究中的抑郁自评工

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6):389-392.

[8]汪向东.儿童社会期望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

(S):396-398.

[9]Birmaher B,Ryan Neal,W illiamson DE,et al.C hildhood an d

adolescent depression:A review of th e past10year s(Part

I)[J].Am Acad Child Adoles c Psychiatry,1996,35:1427-

1439.

[10]莫介星,罗红仪.小学生抑郁状况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

杂志,1999,7(3):327-329.

[11]Aronen ET,S oininen M.Childhood depres sive symptoms

predict ps ychiatric problems in young adults[J].Can Psy-

chiatry,2000,45:465-470.

[12]王凯,苏林雁.209名8~10岁儿童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

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59-161.

[13]Dadds M R,Perrin S,Yu le W.Social desirability and self-re-

ported anx iety in children:an analys is of the RCM AS lie

scale[J].Abnormal Child Psych ology,1998,26(4):1-7. [14]M abe PA,Treiber FA.Social des irability res pon se tenden-

cies in psychiatric in patient childr en[J].Clinical Psychol-

ogy,1989,45(2):194-201.

收稿日期:2009-06-16

(上接第502页)社会能力与其自身的行为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青少年可独立地使其行为与他人行为相联系,面对同伴不良诱惑时,心理社会能力较强的人会表现出不认同的行为[8]。研究指出,低自尊是青少年发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如焦虑、抑郁、自杀行为、物质滥用、不安全性行为的一个显著高危因素[9-11]。面对生殖健康问题时,倾向外控的青少年可能更容易相信事情的发生与解决取决于/运气0等外界因素,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更可能选择顺应对方的被动应对方式。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结合青少年性行为的实际状况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是由于无法拒绝男友的要求。从本研究的发现再次证实,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的发生不仅与其自身拥有的知识、态度、行为有关,同时也与其自身的心理社会能力有关,并且二者相互作用。提示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不仅需要改善青少年必要的生殖健康知识、技能,确立负责任的性态度,同时也应重视心理社会能力,如交流、拒绝能力的培养,为青少年提供适宜的就诊方式,使尚未出现生殖健康问题的青少年能够保护自己的健康,也使已有相关问题的青少年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青少年总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小鸣.WH O/UNICEF/NUFPA投资未来-促进青少年性

与生殖健康行动框架[M].北京:科普出版社,2008:1-6. [2]余小鸣.未婚怀孕青少年生殖健康综合干预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1-13,21-25.

[3]汪向东.自尊量表(SES).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

版.1999,318-319.

[4]卫薇,余小鸣,邱敏,等.控制源量表和心理社会能力量表在

大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9(10):945-947.

[5]Zolta'n Koz inszk y,Gyêrgy Ba'rtai.Contraceptive behaviou r

of teenagers reques tin g ab ortion[J].European J ournal of Ob-stetrics&Gynecology and Repr odu ctive Biology,2004,112

(1):80-83.

[6]余小鸣,阮明杰,石晓燕,等.北京市城区中学生性态度取向

及与性行为的交互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

(6):554-556.

[7]Tyler FB.Individual psy chosocial com petence:A personality

configuration[J].Educational and Psychosocial M eas ure-m ent,1978,33:309-323.

[8]Yarhes ki T J,M ah on NE,Yarches ki A.Social s upport,s elf-

esteem,and positive health practices of early adolescents[J].

Ps ychology Rep,2003,92(1):99-103.

[9]M aria CZ,Carol AR,Forrest BT.Reliability,ethnic compa-

rability,and validity evidence for a condensed measur e of proactive coping:The BAPC-C[J].Education al and Psych o-logical M easurement,1996,56(2):330-343.

收稿日期:2009-05-14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主讲:邓皓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是其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适应问题 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

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 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旅途中特殊的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们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点,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青少年在教育者的心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才智的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青少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民对青少年投入的最多,希望也最大,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然而,长期以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青少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对时下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都还很不够,其中潜在着许多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对头、专业人员训练有素等方面的工作,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证,也就不可能会健康全面的成长,因此,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对策 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之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师资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同年还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委托有关省市和高校进行研究与实验。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烈“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年9月,教育部又在贵阳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学生)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曾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中国大陆的学者王登峰等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归纳起来,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几条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

青少年心理健康_案例分析

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裕展希望小学 一、案例描述: 杨某某,女,12岁。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家里只有妈妈和弟弟。一次,我通过日记了解到:她在日记里写到在家里要干很多家务,妈妈、弟弟都欺负她,她感觉只有到学校才快乐,很不愿意回家。在日记的结尾,她写到: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难道这也是爱吗?我讨厌我的妈妈。我看了日记后,心被震撼了,一时手足无措,六年级的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如此敏感,有如此怪异的想法和心理。 二、问题分析: 1、存在问题: A、该生胆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长存在封闭思想。 B、心理积怨了许多仇恨,心灵得不到释放,想法无处交流,快乐痛苦得不到肯定和分享。 2、原因分析: A、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理解爱是什么?难以体验家庭的温暖,从而陷入失望、怨恨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生都有极强的慰藉心理,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她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但案例中的孩子却缺少这份慰藉,从而产生交往障碍。 B、家庭因素: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女观念,部分家庭、家长存在重视男孩,忽视女孩的封闭思想,给予女孩关心少,重视少,甚至忽略其存在。这给女孩子心理造成阴影,好像我可有可无,从而否定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逐步形成自卑、压抑心理。要是

学习不好、表现差的孩子就更严重了。由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帮助不够,父亲又常年外出务工,还遭到弟弟的欺负,出现了日记里的一幕。 C、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这些同学产生失落感,缺乏自信,背负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从日记里的反映来看,说明我们老师平时很关注她,让她产生了依恋学校,喜欢学校的心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转折期,小孩子的思想开始慢慢有个性,更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该生家庭情况异常复杂。该生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疏导不好,很容易产生心理偏执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方法: 1、询问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学生。找孩子谈心,诱导孩子说出她的心里话。从谈话中知道,原来孩子在幼儿时就应母亲不重视自己在邻居旁说不让自己读幼儿园,还说女儿长大了是别人的,只想好好供弟弟读书。于是心理有了结,加之平时处处被母亲忽视和惩罚,自此心里便不想与母亲交流。通过了解得知她的心是如此的脆弱和敏感。了解了孩子心中的苦与闷,找出孩子的心理症结,为接下来要实施的疏导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准备。 2、与孩子交谈,了解内心世界。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必须站在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当听到她所说的那些生活故事的时候,我的心头一震。我用朋友似的语气与她交流,倾听她的诉说,她是那样的滔滔不绝,我感到我的责任。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积极的处事态度影响她。我鼓励她要摆脱阴影,积极面对,关心父母,与弟弟和睦相处。我跟她分析,弟弟经常打骂她,其实是想跟她玩耍,喜欢她的状况,让她从心里喜欢这个弟弟。 3、家访。与孩子父母交谈。加强对母亲的思想疏导,破除封闭思想,给予关心爱护。家长的思想解决后,孩子的压抑心里得到缓解,母子关系有所缓和。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 一、认识能力方面 (一)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他们已能根据教学要求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并能稳定地长时间地去进行有目的的面容。在一般的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的观察时间随年级的升高而有延长的趋势。 初二以后,学生已能按思维的概括去观察事物,如按一定的规律去填补图形的缺损处。由于观察的精确性、概括性有所提高,他们在观察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和忏悔进行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并能把个别事物同一般的原理、规则联系。 (二)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初一年级以上的学生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并通过理解来掌握教材内容和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 初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已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和进行归纳或演绎。有的学生还能够不受事物的具体情节的局限,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论证;有的还能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科学实验,作出判断和推理,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优秀的初中学生也能有近似科学的预见或理论的创新。 二、情绪和情感方面

(一)情感内容与日渐丰富,但较肤浅 初中生已发展到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如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同志友谊感、理智感和美感。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局限,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不够强,当预先决定的活动作临时的调整时,尤其是需要服从社会的要求,放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时,情感上波动较大。这反映了初中生的社会性情感还不够深刻。有的学生甚至分不清是非、辨别不了美丑,出现哥们义气等不正确的情感。 (二)情绪表现较全面 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掩饰不了自己内心世界,而是极力使自己的情绪不外露。但是,由于它们的意志力和个性意识倾向性发展得不够稳定,自我调解和控制的能力较差,遇到一点事情时往往表现出或者振奋、激动、热情,或者动怒气、怄气,甚至打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耐受挫折的能力不强。 三、意志行动方面 (一)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模仿是对榜样行为的一种效法。简单模仿是一种本能倾向,复杂的模仿则是一种意识活动。初中学生喜欢模仿与他们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尚未成熟,易受暗示有关,也与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品质较差,容易接受生动、形象化的教育的年龄特征有关。 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首先自己要做到,同时应在同年龄团体中经常树立内容不同的、良好的榜样供学生模仿。另外,树立和发展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二)动机的多变性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21 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是社会变化及变化所带给人们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人们或许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 年代曾流行一时的“智商”一词,那时候的人们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相反,一些智力并不出众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挫折、谦虚谨慎、奋发努力、结果倒是干成了事业,让那些聪明人“甘拜下风”。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人的心理素质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占的分量。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较为普遍,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 和24% ;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验都充分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 综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 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 学习焦虑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再加上频繁的考试竞赛,学生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一 我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健康包括心 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但是心理的健康经常被我们忽视。健 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 理素质在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 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少年,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 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 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青少年 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 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 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 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 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青少年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因此, 青少年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 极主动适应学校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学校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二 通过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心理学 的重要性,心理学的发展正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能生活。从 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四岁的宝宝 已经能揣度别人的心思了,他知道怎样把玩具藏起来让其他小 朋友找不到,还会提供错误的线索去误导小朋友;孩子会从妈妈的神情和语气上判断她在生气。所以乖乖地不敢胡闹,等妈妈 高兴时,就会乘机提出要求;父母知道怎样正确地运用奖励和处罚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是建 立在对他人心理进行观察和推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每个人 都能对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和所为进行预测。这也 正是心理学家想要努力说明的问题中的一部分。心理学的开设,不是为了让人类去研究别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为了让人类 更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理解别人,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让 人生达到更好的生活境界。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以及文化的缔造,关键在于人本身。社会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人心的向往和需 求的发展。社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把人的愿望与渴求引 导到社会总目标的规范之下,这就需要认识人、了解人、认识 人的心理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既可以直 接服务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同时也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使 人不断的自我完善,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也是一种生活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 健康的概念已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心理健康, 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心理健康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呢?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马斯洛和米特尔曼, 曾提出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 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的前提下, 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甚至有学者把心理健康的标准定得十分复杂, 多达十类七十五条标准。亦有许多作者发表过关于心理健康的见解, 均为小异。 我认为, 所谓心理健康, 最概括最一般地说, 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在关系协调, 心理的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据此能促使人体、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 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地指出,心理健康为: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的生活。翟宏川等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智力正常;② 情绪稳

定、心境乐观;③意志健全、行为协调;④注意集中度;⑤完整统一的人格;⑥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⑦适度的反应能力; ⑧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⑨自我认知;⑩创造性、成就感。具体到青少年来说, 英国国家健康服务中心, 健康咨询服务站年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是:①能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② 心理持续健康发展;③与年龄和智力水平相适应的游戏、学习能力;④发展的道德观和是非观;⑤行为协调、反应适度。可见,除正常的智力外, 心理健康应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的情绪、健全的意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协调的行为等方面。 下面以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案列为依据,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青少年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描述 某某,女,17 岁。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家里只有妈妈和弟弟。一次,我通过访谈了解到:她在日记里写到在家里要干很多家务,妈妈对她很苛刻,什么事情都偏向弟弟。她感觉只有到学校才快乐,很不愿意回家。在日记的结尾,她写到: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难道这也是爱吗?我讨厌我的妈妈。我看了日记后,心被震撼了,一时手足无措,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如此敏感,有如此怪异的想法和心理。 三、问题分析 1、存在问题: A、该生胆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长存在封闭思想。 B、心理积怨了许多仇恨,心灵得不到释放,想法无处交流,快乐痛苦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浅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学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有哪些特点呢笔者浅谈如下: 一、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容易冲动失衡。 进入青少年期后,情感逐步变得丰富、活跃,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动感情,这是本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一部动人的影视片,一本迷人的小说或一场精彩的演讲,常使中学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是青少年情感特征和大脑兴奋性增强的反映。 青少年中学生脱离儿童期幼稚型情感,逐步从低级、单纯、较为原始的情感活动向高级、复合型、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一定的群体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理想的复杂情感。这是进入青春期教育和道德、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心理基础。 但也应该指出,青少年期情感活动常表现出不稳定,欠成熟,容易冲动失衡的特点。遇到生活中的矛盾,感到不满和委屈时容易激动发怒,呈现出激情爆发状态,男生比女生更为明显。少数男生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争吵、谩骂、斗殴、甚至一气之下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可能将青少年间发生的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广交朋友,由于缺乏鉴别能力,判断力和选择力不强,容易感染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期的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故积极参加自己所喜爱的文体活动,群览博阅,从事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课余活动。 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一定交友范围。一般都有几个彼此无话不说,非常投机的知心朋友,伙伴朋友之间讲究信义,常常将朋友利益高于家长、教师和社会集体利益,容量讲“哥儿们义气”、“姐妹交情”,因此,我们在交友问题上必须对青少年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鉴别、判断、选择能力较差,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影响难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 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 1.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 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 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 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或矫治的来访

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学习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而团省委的一次调查数据也显示:有68.9%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21.5%的学生“说不清”,仅有9.5%的学生轻松地感到学习“没有压力”,有35.9%的中学生已经把“学习太累”当做自己学习劲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传统文化倍加推崇的师生关系被打破,更使青少年失去可容健康心灵成长的大片土壤。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交流互动减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而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有偿家教、鄙视成绩差的学生等现象更使师生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调查中,有71.7%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一般”,甚至有6.5%的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差”,这种现象客观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暂时的个别现象。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则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在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及团委书记的个别访谈中了解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来自生活困难或

青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智慧星火”获奖课题论文选登]中国青少年心理 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 论文撰写: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赵敏雅 调查:肖静李琴任燕琴韩雪方洁虞涛房启志黄宇赵敏雅宋启迪 指导教师:李家华王丽娟 内容提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国的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该调查报告包括六个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调查背景 在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这两项政策中的描述基本概括了当今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主要由学校和父母承担。但是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以分数为重点,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活动是针对全国范围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我们共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抽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分别是:天

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安居委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调研,谈谈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点 当今的“健康”概念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指身体的健康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定健康有三个含义:机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社会适应的能力强,针对青少年的具体情况,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客观的对待现实,适应社会,善于正确的评价自己,能客观的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具有很强的自制力,遇到挫折不忧郁,不悲伤,并且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优秀的成绩。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调研中,我发现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厌学问题 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动力,严重的发展为旷课、逃学、辍学。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在学习中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负担过重。传统教育侧重于“多练多背”,老师一遍遍的硬罐,学生一次次强咽,久而久之,兴趣全

无,于是产生了厌学心理,严重阻碍了个体的健康发展。 2、沉迷网络问题 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网路带给我们无限的方便,网吧遍地都是,然而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荒废学业,使他们的心理饱受困扰,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于放任自流。网吧问题是困扰整个社会的难题,有人甚至将“网吧问题”与毒品相提并论,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不为过。 3、性心理问题与早恋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身心急剧变化,性别意识觉醒,他们渴望异性之间的交流,然而应试教育的惯性使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忽略学生的性成熟、性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性感到神秘和好奇,于是异性之间就会出现传纸条、送礼物、聚会、相互称呼老婆老公,甚至发展到同居、怀孕等表达“爱”的方式,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于毁了自己或他人一生的幸福。 4、暴力倾向问题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轻的拉帮结派,称哥们讲义气,打架斗殴时有发生,重的则抢劫盗窃,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扰乱了社会的秩序。这些青少年有的因父母离异等家庭原因,也有的是因为学校教育的无力,总而言之,扭曲的心灵、不健康的心理,导致他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物质生活一天天丰富,各种腐朽文化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加快了腐蚀青少年的步伐。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过半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厌学、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等多种现象。有的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娇生惯养、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还有的高中生存在交往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1、互联网是诱导部分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带有刺激性的网站,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2、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数量急速剧增。由于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缺乏精神寄托等心理问题。3、随着年龄的增长,生

理发育加速,带来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的心理半成熟问题。4、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日趋加重,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此建议: 一、要着力营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人文教育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清查学校周围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场所,如网吧、美容院、歌舞厅等不适合青少年的娱乐场所,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二、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通过专业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三、逐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举办“挫折教育”、“情绪的自我调节”、“人际交往”等专题讲座,有针对

_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怀化学院 毕业论文情况登记表 考籍号 912513100167 姓名赵丽芹 专业教育管理 题目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及教育对策分析 指导老师胡艺龄 通讯地址 怀化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制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一)

自考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二)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三)

怀化学院 2015 届自考毕业论文答辩 记录情况表 助学点(公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一、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2) (一)学习方面 (2) 1.厌学情绪严重 (2) 2.考试紧张焦虑 (2) (二)交往方面 (3) 1.人际关系不协调 (3) 2.自信心不足 (3) 3.早恋萌发 (3) (三)意志方面 (4) 1.抵御挫折能力较脆弱 (4) 2.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轻率地改变自身行为方向 (4) (四)情绪方面 (4) 1.孤独心理 (4) 2.嫉妒心理 (4) 二、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5) (一)家庭因素 (5) 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 (5) 2.家庭分裂的创伤 (5) 3.家庭的溺爱 (5) (二)学校因素 (5) 1.学习负担过重 (5)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6) 3.人际关系不良 (6) (三)社会因素 (6) 1.社会竞争的加剧 (6)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6) 三、缓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及维护措施 (7)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及内容 (7)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7)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的方面 (7) (二)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措施 (8) 四、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文

篇一:《关于心理健康的作文》 现在有许多的事情影响着我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最近接连发生的校园惨案、如今的升学压力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在就让我们来讨论讨论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我认为应该不要分什么名校,如果说哪个孩子上的是名校,就认为他很好,说他将来一定有出息。而恰恰相反的,如果哪个孩子没上名校,就认为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这是肯定的吗?我们常看到一些高智商的犯罪,犯罪分子不就是人们心目中从小长大的小天才吗?而没拥有知识渊博的人,不也照样成为英雄吗?因为有了什么名校,父母都希望我们将来有出息,也不管我们愿不愿、适不适合,给我们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我们小学生的周 六、周日已经成了正常的上课时间,让我们没有了属于自己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双休日也成为了我们小学生痛苦的两天。好希望不再有什么培训班,还给我们自己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我们没有了压力,学得轻松,成绩一定更优秀。 作文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匆容、坦然的面对一切。才能对幸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对幸福有一个合理的追求,你才会有幸福感。 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在那破烂不堪的教室里,用塑料布蒙盖着窗户、门框,遮风档雨。用石块当凳子,坐在用木板搭起的课桌旁,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课,努力学习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泛着幸幅的微笑。有老师传授知识,他们能学到知识,他们感到了幸福。因为他们的心理很健康青少年时期学习是第一重要。所以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他们快乐着,他们觉得幸福。同学们,你有何感想? 你有没有感到他们的环境和条件与我们城市里学校有那么大的差别?我们教室宽敞明亮,设施齐备,老师辛勤地教诲着我们。我们是否每位同学都在努力地学习?我们在学习中会遇到疑难,在生活中会遇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向题,师生关系的处理问题。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正确对待?都能正确处理?我们的脸上是否能都泛起山区小朋友们面颊上的幸福微笑! 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困难,都会经受各种挫折,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认真面对,勇敢地接受挑战,在困境中求发展,求提高。当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向困难挑战其实是向自己挑战,能一鼓作气通过考验,人生就从突破和创新中获得无限的意义,我们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感到快乐。幸福没有距离、没有标准,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心满意足时,当你感到快乐时,就是幸福。 爆米花 我本是袋中白米一粒,无忧无虑,何曾想到要承受压力?!看着漂亮的主人端着我欣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