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生态学 1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2.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

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

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

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6.生态因子: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

子,或称为生态因子。

7.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

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酸雨:指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9.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

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河生殖,这部分的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10.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

1、生态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水平以上的生命体系,包括个体、种群、群

落和生态系统。

2、存活曲线的基本类型有凸型(A型)、对角线型(B型)、凹型(C型)。

3、根据环境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可将生态因子划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两类。

4、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即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繁殖

隔离机制的建立。

5、海洋生物群落可分为若干带,即:潮间带(或沿岸带)、浅海带(或亚

沿岸带)、半深海带和大洋带。

6、表型的自然选择模式大致可分为3类: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

裂选择。

7、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海拔降低而增加;随水体

深度增加而减少。

8、生物群落的动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演替和

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9、关于种群内源性因素调节机制主要有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和遗传调节学说等三种学说。

10、种群的数量变动取决于四个基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出

率、迁入率。

11、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可包括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

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

12、物种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负反馈、正反馈)能维持系统的稳态。

2、初给予生态学命名的人是(Elton 、√ Haeckel)。

3、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

骨长分别为95~97、85~89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 Bergman 规律、Allen规律)解释。

4、香农-威纳指数测度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必须同时考虑下列因素(√丰富度和

均匀度、丰富度和多度)。

5、Aleen规律描述的是(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6、种群增长模型Nt+1=Ntλ描述的是(√无限环境、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有

限、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

7、一般说,纬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将(√增加、减少)。

8、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为(2~7、√ 4~5)级。

9.一片优质牧场,因放牧过度使得优质的牧草首先消失,杂草大量繁殖,土壤板结,草被稀疏,草原沙化,这是(正向演替、√逆向演替)。

10、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通常在(极地苔原、√热带雨林)。

11、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互相抑制,属于(√竞争、中性)。

12、(传播、√定居)是物种扩散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13、甲、乙群落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B,而乙中种A和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结果为(甲高、√乙高)。

14、种群平衡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15.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无关)。

四.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简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答题要点:(1)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2.0分)

(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2.0分)

(3)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1.0分)

2、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题要点:(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1.0分)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1.0分)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1.0分)

(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1.0分)

(5)人类的活动。(1.0分)

3、什么是领域?动物领域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答题要点:(1)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2.0分)(2)动物领域大小的规律:①领域面积随其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1.0分)②领域面积受食物品质的影响;(1.0分)

③领域面积和行为往往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1.0分)

4、谈谈水产养殖活动对周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题要点:(1)养殖活动向水体中引入物质、能量;(2)人为改变优势种;(3)对其他生物的影响;(4)人工结构体对水体的影响;(5)不科学的投饵及药物带

来的危害等等。(每小点1.0分,共5分)

a)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题要点:(1)温室效应及其全球气候变化;(2)臭氧空洞(臭氧层破坏、平流层O3耗竭);(3)酸雨;(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无林化;(5)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等;(6)淡水缺乏、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退化;(7)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每小点1.0分,至少答5项者得满分,共5分)

6、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1.0分)2)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0.5分)3)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0.5分)4)具有一定结构;(1.0分)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0.5分)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0.5分)7)具有边界特征。(0.5分)8)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0.5分)

五.论述题(共15分)

1、试论述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生物学特性。(8分)

答题要点:能对表中特性作出清楚说明。每答对一个特征得 1.0分,共8分。

2、什么是演替顶级?论述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点?(7分)

答题要点:(1)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

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2.0分)

(2)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的异同点:

1)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的。(2.0分)2)两者的不同点在于:①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第二位的,但可以阻止群落向气候顶极发展;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1.5分)②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级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极。(1.5分)

生态学 2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2. 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3.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 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

5.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等温室气体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引起地球6. 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CO

2

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7. 生态位:指某种生物利用食物、空间等一系列资源的综合状况以及由此与其他物种所产生的相互关系。它准确描述了某一物种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条件。

8. 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9. 食物链:指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备取是在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的传递关系。

10.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分)

1、生态系统包括4种主要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

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以把它们分为五类,即:气候因子、土壤因

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3、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演替可以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快

速演替三类。

5、景观中任何一点都是属于斑块、廊道、和基质的,它们构成了景观的基

本要素。

6、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7、林德曼效率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8、一般来说,自然种群有3个基本特征,即: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9、物种形成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3类:异域性物种形成、邻域性物种形成和

同域性物种形成。

10、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群从,此外,群系和植被型也是植物群落分

类的单位。

11、生态学是研究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态学。

1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可包括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关、无关)。

2. 群落多样性高,一般说其稳定性也(√高、低)。

3. 硫的循环是属于(√沉积型循环、气体型循环)。

4. 寄生动物的食性大部分是(√专化的、泛化的)。

5. 资源利用性竞争是(直接竞争、√间接竞争)。

6. 一个海滩在一次油轮触礁事故中生物被毒害死,此后数年重新恢复生机,这种演替称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7.一般说,纬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将(√增加、减少)。

8. 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对双方种群都是(√有利的、有害的)。

9. 驯温(√可以、不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生物的极限温度。

10.一片优质牧场,因放牧过度使得优质的牧草首先消失,杂草大量繁殖,土壤板结,草被稀疏,草原沙化,这是(正向演替、√逆向演替)。

11. 生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平均实际生活期限称为(生理寿命、√生态寿命)。

12.(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有可能倒置。

13. 热带雨林地区的捕食者通常是(营养生态位较宽的泛化种、√营养生态位较窄的特化种)。

14.(√负反馈、正反馈)能维持系统的稳态。

15. 水生生态系统比陆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速度(√快、慢)。

四、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生物种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1)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征划分的逻辑德类,而是由内聚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2.0分)2)物种是一个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的集合(2.0分);3)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1.0分)

2.什么叫种群?种群的增长受哪些种群参数的影响?

答题要点:1)种群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分布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1.0分)

2)种群的增长受到出生率(1.0分)、死亡率(1.0分)、迁入率(1.0分)和迁出率(1.0分)等四个基本参数的影响。

3.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1.0分)2)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0.5分)3)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0.5分)4)具有一定结构;(1.0分)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0.5分)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0.5分)7)具有边界特征。(0.5分)8)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0.5分)

4.单元演替顶级理论和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点?

答题要点:1)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的。(2.0分)2)两者的不同点在于:①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第二位的,但可以阻止群落向气候顶极发展;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的形成。(1.5分)②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级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极。(1.5分)

5.简述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和指数增长的区别。

答题要点:1)条件不同:指数增长是发生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中的种群增长,(1.5分)而逻辑斯蒂增长是发生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的种群增长。(1.5分)2)表现的增长曲线不同:指数增长曲线表现为“J”形;(1.0分)逻辑斯蒂增长曲线表现为逼近“S”型。(1.0分)

6. 简述碳循环包括的主要过程。

答题要点:1)生物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分)2)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1.5分)3)碳酸盐的沉淀作用。(1.5分)

七.论述题(共15分)

1.试论述r对策和K对策生物的特征。(8分)

2.多样性随哪些条件而变化?为什么热带地区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温带和极地?(7分)

答题要点:1)时间因素(2.0分); 2)空间异质性因素(1.0分); 3)气候稳定性因素(1.0分);4)竞争因素(1.0分);5)捕食因素(1.0分);6)生产力因素(1.0分)。

集美大学辅修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附件4: 集美大学2015年辅修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 1.符合《集美大学本科主辅修制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的本科在读学生,可以申请辅软件工程专业。 2.学院每年根据教学资源上报辅修专业的名称及计划招生数,符合辅修专业的学生数高于计划招生数时,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择优录取的依据。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以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为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软件技术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能够从事软件的应用、设计、开发、运维、管理和服务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2.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工具使用与实验能力、软件分析与开发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4.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主干课程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编程技术、面向对象的方法、软件测试、IOS嵌入式软件设计、Linux 系统管理、数字逻辑。 五、学制、最低毕业学分 1.学制:2年 2.最低毕业学分:70学分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安排在寒暑假。 七、辅修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集美大学辅修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学制二年)

杨持_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生态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0.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项目r—选择k——选择 气候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稳定,较确定。可预测 死亡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 约 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 存活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 数量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远远 低于环境承载力 时间上稳定,通常接近K值 种内种间 关系 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 选择倾向 1 发育快 2增长力高 3提高生育 4体型小 5一次繁殖1发育绶漫2竟争力高3延迟生育4体型大5多次繁殖 寿命短,通常少于一年长,通常大于一年 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力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各专业介绍(精)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各专业介绍 水产养殖学(研究生三年制 19人)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科研、生产技术的高级水产专业人才。 培养规格:掌握水产养殖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综合解决水产业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合适的工作岗位:适合在水产种苗生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科研、教学等部门工作。 水产养殖学(本科四年制 65人)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水产种苗生产、养殖技术、疾病监测与防治技术,具备渔业经济和管理水平、水产养殖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级水产专业人才。 培养规格:掌握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疾病监测与防治、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水产养殖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合适的工作岗位:适合在科研、教学、水产种苗生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部门工作。 动物科学(本科四年制 57人)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动物营养、动物饲料、动物繁殖、动物饲养等主要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动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掌握生物学、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合适的工作岗位:适合在科研、教学、水产、饲料公司等部门工作。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本科四年制 53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及渔政法规管理水平的复合型高级渔业科技人才。 培养规格:掌握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环境学、渔具渔法学、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航海驾驶技术、捕捞技术、渔政调查、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渔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的调查和研究开发与保护、渔具渔法设计和渔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的服务方向及合适的工作岗位:适合在各类渔业企事业单位、渔业生产企业、渔业管理、教学科研、渔业规划与管理、海外贸易、物流等部门工作。

最新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 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第二章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及特点;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⑤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三)环境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 1、水生生物学: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包括形 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2、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它们 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 自由行动。 第一篇:水生植物 第一章:藻类的概述 1、藻类(特征):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又叫孢子植物、叶状体植物。 2、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3、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4、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5、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6、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 7、同配生殖:指形态上和生理上均相同的两个配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 8、异配生殖:异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和结构上不同,大的1个较不活动,为雌配子,小的一个较活动,为雄配子。 9、卵配生殖:卵与精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卵配结合的两个配子在形态上差异明显,大的不动为卵,小的游动为精子。大多在专门的精子囊和卵子囊中形成。 10、藻类的生殖方式: (一)营养生殖: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二)无性繁殖:①动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②不动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③似亲孢子:在形态结构上和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④厚壁孢子。 (三)有性生殖:①同配生殖;②异配生殖;③卵配生殖;④接合生殖。 11、藻类分类:蓝藻、硅藻、黄藻、金藻、甲藻、隐藻、轮藻、裸藻、绿藻、红藻、褐藻。其中轮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是大型藻类。 12、生活在海洋中的硅藻、甲藻及蓝藻的浮游种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海洋牧草。淡水浮游藻类中种类最多的是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 13、藻类细胞形态、构造及分类依据: 形态:球形、椭圆形、圆盘形、卵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圆筒形、纤维形、棒形和弓形等。 构造:由原生质体组成。原生质体包含细胞质和细胞核等主要部分,细胞外围有细胞壁。 分类依据:细胞有无色素体,具有何种色素和贮存物质,细胞壁的形态,植物体的形态,是否具有鞭毛及鞭毛的数量。 14、藻类在养殖上的重要意义: ①可供人类食用药用的藻类:海带、紫菜、螺旋藻等;②大型藻类既是鱼类的饵料,又是鱼类极好的产卵、避难场所;③有些藻类能引起赤潮、水华,给水产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及人类的食品和饮水卫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水产品虾蟹类食品安全预警研究

水产品虾蟹类食品安全预警研究 刘秋狄1陈政强2胡春华3周文斌4肖化云5 ( 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2.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3.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 4.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5.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为了水产品蟹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防止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危害到人们健康,对蟹类病害、蟹类脱壳期死亡展开积极地研究以及镉、铅、汞等重金属对淡水蟹类的毒害及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蟹类食品食用安全性分析评价,探索出一道适合于养殖蟹类食品的安全预警保障模式,并对蟹类的健康养殖、食用安全性及蟹类早熟引起死亡等问题提出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水产品蟹类预警安全措施研究 F o o d secu r it y ear ly wa r n in g o f aq uat ic crab s Ab st ract: F o r t he s ust a inab le d e ve lo p me n t o f aq uat ic p ro d ucts b reed in g c rab s,to p re ve nt har mfu l s ub s ta nces in fo o d har mfu l to h u ma n hea lt h,d isease o f crab s,crab s d ied d ur in g s he llin g sta rted act ive resea rc h, a nd c ad miu m,lead,merc ur y a nd o t h er hea v y me ta ls o n fres h wate r cr ab s to x ic it y a nd mec ha n is m o f resear c h,t he crab s eat t he fo o d sa fe t y a na ly s is a nd e va lu at io n,to e xp lo re a s u itab le b reed in g crab s fo o d sec ur it y ear ly war n in g sec ur it y s ys te m,a nd t he hea lt h o f crab far min g,fo o d sec ur it y a nd ca use p re ma t ure d eat h o f crab q uest io ns to mak e ce rta in id ea s. K eywo rd: Aq uat ic C rab s p rec a ut io n S a fe t y mea s ures ana ly se s 虾蟹类是重要的水生经济动物,它们以其独特的营养品质和风味而倍受人们的青睐。随着蟹类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做好蟹类的健康养殖工作,减少养殖过程中各种病害侵扰,提高养成率,保持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已刻不容缓地提到蟹类养殖的日程上来,引起养殖蟹类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因素,病原微生物以及养殖技术,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环境恶化和病害猖獗等原因,虾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开展虾蟹类的遗传改良势在必行。研究表明,水产动物的多倍体育种和单性化养殖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政府资助建立实施“水产品蟹类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及污染研究”项目,通过中国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南昌大学等多个研究单位的共同参与。对蟹类的细菌性病害、病毒及重金属等方面进行研究,现就蟹类病害的研究进展作阐述,以期对蟹类诊治与防控提供参考,进行蟹类食品食用安全性分析评价,探索出一道适合于养殖蟹类食品的安全预警保障模式。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生态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2、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它们 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 自由行动。 第一篇:水生植物 第一章:藻类的概述 1、藻类(特征):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又叫孢子植物、叶状体植物。 2、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3、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4、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5、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6、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 7、同配生殖:指形态上和生理上均相同的两个配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 8、异配生殖:异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和结构上不同,大的1个较不活动,为雌配子,小的一个较活动,为雄配子。 9、卵配生殖:卵与精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卵配结合的两个配子在形态上差异明显,大的不动为卵,小的游动为精子。大多在专门的精子囊和卵子囊中形成。 10、藻类的生殖方式: (一)营养生殖: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二)无性繁殖:①动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②不动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③似亲孢子:在形态结构上和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④厚壁孢子。 (三)有性生殖:①同配生殖;②异配生殖;③卵配生殖;④接合生殖。 11、藻类分类:蓝藻、硅藻、黄藻、金藻、甲藻、隐藻、轮藻、裸藻、绿藻、红藻、褐藻。其中轮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是大型藻类。 12、生活在海洋中的硅藻、甲藻及蓝藻的浮游种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海洋牧草。淡水浮游藻类中种类最多的是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 13、藻类细胞形态、构造及分类依据: 形态:球形、椭圆形、圆盘形、卵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圆筒形、纤维形、棒形和弓形等。 构造:由原生质体组成。原生质体包含细胞质和细胞核等主要部分,细胞外围有细胞壁。 分类依据:细胞有无色素体,具有何种色素和贮存物质,细胞壁的形态,植物体的形态,是否具有鞭毛及鞭毛的数量。 14、藻类在养殖上的重要意义: ①可供人类食用药用的藻类:海带、紫菜、螺旋藻等;②大型藻类既是鱼类的饵料,又是鱼类极好的产卵、避难场所;③有些藻类能引起赤潮、水华,给水产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及人类的食品和饮水卫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第一章 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 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第二章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及特点;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⑤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