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改进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改进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改进

高分化癌放疗不敏感,影响疗效。放疗损伤咽喉粘膜,

多有咽喉干燥刺痛,加重病人心理负担;正常咽喉免疫机制被破坏,易致咽喉感染。我院采取该法既保证了良好的发音又保证了疗效,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较为适用。

412 选取适宜病例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对拟行该手术治疗的病例术前均需纤维喉镜检查明确肿物局限于声带,未侵及假声带,并经病理诊断为声带癌。术中探查证实肿瘤局限于声带,切取直达甲状软骨膜下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的关键步骤,标本离体需切取术腔四个切缘分别送检。鉴于所有病例无复发的事实,我们认为喉部分切除声门裂重建术、肿瘤控制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严格选择了适应证,声门型喉癌应用该术式的适应证为:(1)声带癌T

is

T1a。(2)声带癌T1b对侧

声带受侵小于1Π3。(3)声门下癌T

is

T1。(4)声门下癌T2向上浸润未超过声带。基于该术式以假声带代替声带,任何声门型、声门下型喉癌侵及假声带的病例均不能采用该术式。

413 保证下移的喉室带与对侧声带位于同一水平面是术后良好发音的基础[3]。术中应充分松解喉室上组织以保证喉室充分下移,将喉室带用4号线固定于甲状软骨板,保持室带松弛。传统声带癌切除将室带与声门下组织直接缝合,失去正常声门裂[1]。由纤维组织形成的代偿性声带需在术后2~3个月形成,发音的改善也需在代偿性声带形成后,时间较长。该术式因以假声带平行下移修复声带缺损,且保持其正常解剖形态,也需用愈合后即可形成新的声门裂。因术中在甲状软骨膜下潜行游离声门上组织,其血运、神经支配完好,有2例患者术后当天即可发音,除声音低沉外其它正常,这可能是因为手术致喉内水肿引起。

参考文献

1 胡断康,陈伟康,韩乃刚,等1现代肿瘤外科学1第1版1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1421151

2 郭志祥,傅小连,王洁1喉部分切除术创面修复问题1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9(2):1071

3 张庆泉,宋杰,郝培兰,主编1耳鼻咽喉科学研究进展1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4421471

4 王天铎1胸大肌皮瓣在耳鼻咽喉科晚期癌手术中的应用1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8,23(1):11

(收稿日期:2000-11-12)

?经验交流?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改进佟彤

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和显带方法的应用,使人们不仅可以根据带型鉴别每一条染色体,同时还能深入地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变异和畸变及其与表型或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染色体的长短,在染色体结果的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染色体越长其带型越丰富,随着染色体的逐步收缩变短,相邻的带逐步融汇,带型也逐渐简化,因此获得较长的染色体是提高其分辩率的主要途径。

本方法采用秋水仙素与低渗同时处理的方法,可使染色体有所加长,起到高分辨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取30例患者静脉血0.5ml进行细胞培养,每例做两份,一份为对照组(本室常规制片法),一份为实验组,培养72h,按下列步骤进行。

1.1 对照组 终止培养前2h加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5μgΠml),收集细胞,用0.075m olΠL的K Cl溶液5ml,低渗30min,

作者单位:300074 天津市儿童医院儿研所固定、制片。

1.2 实验组 先收集细胞,然后在低渗的

同时加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1μgΠml),低

渗液(0.075m olΠL的K Cl溶液)8ml作用30

min,按常规固定、制片。两组同时分带,

观察分裂相。

2 结果

每份标本观察100个分裂相,计算大

于400条带分裂相所占的百分率,结果见

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结果差异有极

显著性(t=10.4,P<0.01)。3000个分

裂相中对照组大于400条带的为241个占

7.1%,实验组为677个占22.6%,明显高

于对照组。

表1 两组分裂相(>400条带)百分率比较

例数观察分裂相总数>400条带分裂相数 x±s

对照组3030002417.1±3.8

实验组30300067722.6±7.2

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

3 讨论

自N owe11和M oorhead等建立了人体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之后,人们对此

不断地进行改进,但基本上均为先加秋水

仙,后低渗处理[1]。有人对绒毛染色体制

备方法中,秋水仙的浓度进行了研究[2],

认为高浓度秋水仙素不会引起染色体过

短,这一点与外周血染色体的制备截然不

同,它可使外周血染色体过度浓缩。低渗

处理时间太短则染色体铺展不好,处理时

间过长会引起细胞破碎,甚至由于染色体

胀得太大而致形态结构模糊。因此秋水

仙素处理的时间、浓度及低渗的处理极为

重要。

从以上两种方法的结果可见,实验组

不仅使染色体加长,高分辨染色体出现率

明显增高,达到高分辨染色体的效果,而

且还缩短了实验时间,避免制备高分辨染

色体的复杂步骤。这样就可发现更多的

细微染色体异常,如微小缺失、重复、倒

位、易位等,可使其断点的定位更加精细,

提高了实验及诊断的准确率,更好地为临

床诊断及优生与遗传咨询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焕庚,夏家辉,张思仲.人类染色体.第1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51

2 江悦华,张中芬.早孕绒毛染色体直接制备

方法研究及产前诊断的应用.中国优生与遗

传杂志,1997,5(3):36.

85河北医药2001年1月第23卷第1期 Hebei Medical Journal,Jan2001,V ol23,N o.1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及G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G 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三、实验结果 二、操作步骤 四、讨论分析 一、 实验目的及原理 熟悉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 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标本培养和制备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G带标本制备的基本方法,学会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G 带分裂相。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结构不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现细长的丝状结构,分散于细胞核中,且交织成网状,难以识别其数目和每个染色体特有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凝缩形成短的棒状结构,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所以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在人类遗传分析中,普遍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0期,因而外周血细胞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 PHA) ,可以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离中期。再通过离心、低渗、固定和滴片,就可以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相。最后通过染色就可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应用。 有许多显示G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将已经过老化的染色体制片放到37℃胰酶中进行处理,然后用Giemsa 染色。胰酶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蛋白特定的组成部分。通过胰酶处理使G带区的疏水蛋白被除去或使它们构型变为更疏水状态。由此可见在G带区中抽取的蛋白往往是疏水蛋白。 关于显带机理有多种论点,总的来说,还不能完全解释显带的机理问题。 二、操作步骤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

人体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制备的影响因素 【摘要】染色体G显带技术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基础,整个制片过程繁琐,接种、收获、制片、显带等因素都可影响染色体标本的最终效果。 【Abstract】Chromosome G banding technique is the study of chromosome number and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the base,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dure,includinginoculation, harvesting, production, banding and other factors can affect the chromosome specimen of the final results. 【Key words】Chromosome G banding;Factors;Remedial measures 1染色体G显带玻片的制作 1.1取血与接种时间一次性真空采血肝素抗凝管(3 ml规格),常规消毒肘部皮肤及抗凝管的进针处,抽取静脉血2~3 ml,轻轻摇匀,防止凝固,待接种培养。当天不能培养的标本应及时置于4℃冰箱存放以免影响细胞的活力,一般在采血后1~3 d内可进行培养。在4℃冰箱保存6 d的标本我们也曾培养,且染色体质量也不错。由于存放时间长,有活性的淋巴细胞少,此时应1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白细胞层接种。 1.2细胞培养基与接种全血量人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是一种分化细胞,它的细胞质很少,RNA 和蛋白质的6合成速度也很慢,淋巴细胞几乎都是处在G0期或G1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开始进行有丝分裂,进入淋巴细胞生长周期。细胞经过68~76 h的培养,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可达20%以上(我们曾做过此类的实验),此时加入秋水仙素便可获得大量的中期分裂相细胞。培养基为培养的细胞提供营养,培养基成份中小牛血清和植物血凝素的含量,PH值情况,均可影响染色体分裂指数。我们使用杭州四季青胎牛血清15%,HYCLONE1640液体培养基85%,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PHA 150 ug/ml,严格按无菌操作配制培养基。 接种前,将5 ml的培养液置室温融化。将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灯消毒30 min 后,在超净台内用加样枪吸取410ul左右的外周血接种到每瓶培养基内、摇匀,淋巴细胞的接种密度应控制是在400~600个/ml。接种两瓶。置37℃恒温培养箱培养68~76 h;如果接种时发现外周血有小凝块,则捣碎凝块,加大接种血量如600ul,亦可获得成功。新生儿的标本由于血浆中含有较高的胆红素[1]及淋巴细胞含量高,应减少接种量如300ul,或者1000r/min离心10 min后取白细胞层150ul接种。 1.3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在细胞培养分裂中所起作用是与微管形成或解聚密切相关的。秋水仙素一方面能阻滞微管(纺锤丝)形成,或使已形成的微管解聚;另一方面,秋水仙素的作用又能促使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2]。可见秋

染色体检查项目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染色体检查项目有哪些 导语:染色体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是起到的作用很大的,所以对于很多染色体出现异常以后,那么很多的人身体就会出现疾病,所以有很多的患者,想全面 染色体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是起到的作用很大的,所以对于很多染色体出现异常以后,那么很多的人身体就会出现疾病,所以有很多的患者,想全面了解一下染色体检查项目有哪些?为了你能全面了解一下染色体检查的项目,下面就做了具体介绍,你可以全面了解一下。 染色体就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在临床上什么样的人需要做染色体检查呢?主要有两种情况:病理性检测,主要是白血病及其它肿瘤的病人容易导致染色体异常,可使血细胞的癌基因表达,使血细胞无控制的恶性生长,而且不同的白血病常有各自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这些病人主要用骨髓标本来做;另外就是检查体质性改变,简单的说就是先天、遗传性疾病等导致染色体改变,用外周血标本来做,例如有过反复流产史、胎儿畸形史、或者有遗传病家庭史,医生可能会安排进行一次染色体检测。 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4条常染色体加2条性染色体X和Y,检查报告中常用46,XY来表示。正常女性的常染色体与男性相同,性染色体为2条XX,常用46,XX表示。46表示染色体的总数目,大于或小于46都属于染色体的数目异常。缺失的性染色体常用O来表示。 染色体检查不仅在血液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监测复发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能预测生育染色体病后代的风险,及早发现遗传疾病及本人是否有影响生育的染色体异常、常见性染色体异常,以采取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_百度文库.

第四大组实验方案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2.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3.学会对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经过短期的培养后,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细胞,使细胞胀大而不破裂使最后的子染色体充分散开,滴片后再以空气干燥法制片,可获得质量较好的染色体标本。人类外周血细胞几乎都处于G0期和G1期,一般情况不分裂,但在离体培养中,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刺激后,可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核型是指一个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构成的图像。通常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剪贴而成。正常的核型能代表个体的核型。组型是以模式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多许多细胞染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制成的,是理想的、模式化的染色体组成,代表一物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 染色体的特征以中期最为显著,所以一般都都分析中期分裂相,根据染色体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将染色体分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对任何一个染色体的基本形态,重要参数有3个: 1.相对长度,指单个染色体长度与包括X与Y染色体在内的单倍染色体总长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2.臂指数,指长臂同短臂的比率。按Levan(1964)的划分标准,臂指数在1.0~1.7之间的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臂指数在1.7~ 3.0之间称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臂指数在3.0~7.0之间称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臂指数在大于7.0者称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3.着丝粒指数,指短臂占该染色体长度的比,用百分率表示。他决定着丝粒饿相对位置。按Levan(1964)的划分标准,着丝粒指数在50%~37.5%之间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指数在 37.5%~25.0%之间称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指数在25.0%~12.5%之间称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指数在12.5%~0.0%之间者称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 识别。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检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 表1 人染色体组型及其特征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项目简介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项目简介 临床应用:用于染色体遗传病的诊断、不孕不育、先天畸形、智障诊断、胚胎植前筛选等。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我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其中由染色体病导致的有近1400多万人。染色体病主要表现为不孕、不育、反复性或自发流产、死胎、生育异常儿、闭经、智力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多发畸形等。然而,染色体病至今没有特殊、有效的疗法,主要在于预防和早期干预,所以做染色体检查,对于遗传咨询、降低出生缺陷、正确的生育指导及提高人口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 适检人群 1.不明原因的生长、发育迟缓,异常面容,多发畸形,身材矮小,两性畸形和智力发育迟缓的病人。 2.不明原因死产和新生儿死亡。10%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 3.具有原发性闭经或不明原因的继发性闭经的女性。 4.原发性不育或习惯性流产的夫妇。约3%~6%的原发性不育或习惯性流产的夫妇,其中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 5.一级亲属中携带已知的或者可疑的染色体异常。 6.肿瘤。几乎所有的肿瘤都与一条或多条染色体异常相关,肿瘤组织的染色体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 7.高龄妊娠。孕妇年龄大于30~35岁时,其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应对高龄孕妇的胎儿常规进行染色体分析。 标本采集要求 1.采集要求:无菌采静脉血3ml,使抗凝剂与静脉血充分混匀,防止凝固,等待本中心配送人员收取,应在室温4~25℃保存。采样和送检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溶血、凝血。 2.化疗期间病人和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病人需停药半个月后采血。 3所有样本应在保质期内及时送检(保存24小时)。过了保质期样本不能保证培养效果。或通知临床重新抽血送检。 4.如有大量饮酒或有酗酒习惯,采血期间尽量避免。 临床项目收费标准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一、培养基的选择与接种 培养基主要的作用是为培养的细胞提供营养,以让其更好的生长。其基本成分有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水、PHA、小牛血清、酚红等。小牛血清和植物血凝素偏高或偏低,以及PH值均会影响染色体的分裂。反复冻融的培养基对培养的效果也不好,一因PHA随着不断的解冻其效价也不断降低,二是因为含有细胞DNA生长必须的氨基酸,而此氨基酸会随不断的解冻而消失。培养基颜色改变及浑浊均不能再用。 接种血液时,视不同年龄群的人而异。小孩或者新生儿接种量比成人少,因为小孩和新生儿的白细胞比成人的高很多。血液太少,细胞稀薄并且生长速度减慢;血液太多,会造成培养细胞生长时营养成分不够,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 二、秋水仙素 其作用是阻断纺锤体拉向两级,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以便获得大量中期的分裂相以分析染色体之用。使用秋水仙素时应注意使用时间、作用时间、浓度、量等。一般而言,在收获细胞前1.5-2h加入。加入过多,染色体太短;反之,染色体瘦长或无中期分裂相。 三、低渗 这是染色体制备中关键的环节,目的是使淋巴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和中期染色体分散铺展。低渗效果与处理的时间、低渗的温度,低渗时吹打混匀细胞的力度有关。一般用 0.075mol/L的KCL。低渗时间不够,染色体分散不好,细胞粘连,呈团状;低渗时间过长,可是细胞破碎,染色体丢失,甚至会因染色体胀大得过分和使其形态结构模糊不清,变得难以消化及染色。一般加入8毫升,于37度水浴箱中低渗20-30min为好。 四、固定 为了维持染色体的固有形态。固定液可使细胞脱水,蛋白变性而使染色体粗大适中。注意:固定液需要现配现用,因为固定液所含的水分与固定效果有关。吹打细胞时,要注意用力,以免细胞丢失过多,因为低渗后的细胞很脆弱。 五、滴片 先制成细胞悬液,浓度适中,随个人喜好。但不因太浓,因其会使染色体分散程度受限。也不宜太淡,以免滴片时细胞分裂相稀少。一定要注意好温度、湿度的关系,这是要点。一般制片两张,然后置于75摄氏度烤箱中烘烤3h。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分析技术规范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与分析技术规范 原理: 在正常情况下,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能发现。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是人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刺激剂,在PHA作用下,原处于Go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进行有丝分裂。利用PHA这一特性,淋巴细胞经过含有HPA培养液培养,在体外便可获得丰富的含有丝分裂的生长活跃的细胞群体,终止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例可得到所需的人体染色体图形。具有用血量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1、实验材料 2.5%碘酒、75%酒精、无菌棉签或棉球、镊子、吸管、培养瓶、培养液(PRMI 1640、M199)、小牛血清、秋水仙素、KCL、甲醇、冰醋酸、载玻片等。 2、培养液配制 无菌条件下配制培养液,每瓶所含下列试剂: RPMI 1640或199 90% 小牛血清 10% PHA(自制) 0.1ml 3% 肝素 10u/ml 2% 双抗 100u/ml(选择) 分装于10ml培养瓶内,每瓶5ml培养液,封口置冷藏柜备用。

3、植物油凝素的制备 植物血凝素也称为植物凝集素(PHA),可自制也可购自商品。自制的方法常用生理盐水提取法。 (A)干品制备法 (1)选广东鸡子豆10g,用蒸馏水冲洗,置培养皿内用75%酒精一次性浸洗,倒掉酒精留间隙置37℃。恒温箱内24-48小时; (2)在无菌条件下研碎鸡子豆,加生理盐水30ml,摇匀后放入4℃冰箱24小时,第二天再加生理盐水70ml,再置4℃冰箱内24小时。每8-12小时摇荡一次。(也可一次性加100ml生理盐水); (3)无菌条件下移入10-50ml离心管内,3000-4000rpm30分钟。在无菌箱内把上清液分装于10ml小瓶,置冰箱冷冻层备用; (4)效价: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每100ml培养基加PHA约2ml。注:若整个过程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装时用G5玻砂漏斗除菌即可。(B)鲜品制备法: (1)选择完整无破皮鲜菜豆20g,用75%酒精浸泡10分钟; (2)在净化工作中用无菌盐水或蒸馏水漂洗二次,然后置无菌乳钵中捣成糊状,用100ml无菌盐水浸泡封口; (3)移入4℃冰箱中置24小时,中间摇动数次,次日3000rpm30 分钟,在无菌情况下分装上清液于10ml小瓶内,置冰箱冷冻层备用。(4)效价:正式使用前先用一定量作效价测定,按效价使用。 检查人染色体的数目、结构是否正常。

实验五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五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目的要求】 1.熟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原理。 2 3 【实验原理】 人类间期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质,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经逐级螺旋形成染色体。 在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集,表现为短而粗的典型结构。人外周血的有形 成分中,只有白细胞有核,而白细胞中只有淋巴细胞(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具有潜在的细胞分 裂能力。 培养液中加入有丝分裂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可使处于G0期、具有潜在分裂能力的淋 巴细胞转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淋巴母细胞,并进入旺盛的有丝分裂周期;加入纺锤体抑制剂 秋水仙素可使处于分裂过程的淋巴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在收获细胞时,用低渗剂0.075 mol/L KCl对细胞进行低渗处理,可使胞膜胀破,染色体均匀分散;经离心、固定、制片等 过程,最终可获得便于观察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片,不经特殊处理,直接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并进行核型分 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用品】 (一) 材料:人外周静脉血。 (二) 器材:吸管、刻度离心管、量筒、5ml注射器、6号针头、台式离心机、试管架、 冷藏载玻片(一端磨砂)、铅笔、酒精灯、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箱、载玻片、止血带、酒 精棉球、显微镜、废液缸。 (三)试剂 1. RPMI1640培养液 (1) RPMI1640:RPMI1640固体培养基10.4 g,溶于1000 ml双蒸水中,抽滤除菌。 (2) RPMI1640培养液:每100 ml RPMI1640培养液中含RPMI 1640 80 ml、灭活的小牛血 清20 ml、PHA 50 mg、青霉素(终浓度100 U/ml)、链霉素10000 μg (终浓度100 μg /ml), 15磅、20min高压灭菌的NaHCO3调pH至7.2~7.4,分装20小瓶,每瓶5 ml。 (3) 配制方法 配制过程所需的玻璃器具先用浅水洗刷干净,烘干,放入清洁液中浸泡2 d,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15次,蒸馏水冲洗3次,双蒸水冲洗1次,烤干后包装,15磅20 min高压灭菌。 新瓶塞等橡胶类制品用水洗刷后,用0.5mol/L NaOH煮沸20min,自来水冲洗;用0.5mol/L HCl煮沸20 min,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洗,在双蒸水中浸泡24h;浸泡后取出晾干,包装后高

染色体检查怎么做哪些人适合做

染色体检查怎么做哪些人适合做 染色体检查怎么做?染色体检查是用外周血在细胞生长刺激因子——植物凝集素(PHA)作用下经37℃,72小时培养,获得大量分裂细胞,然后加入秋水仙素使进行分裂的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以便染色体的观察;再经低渗膨胀细胞,减少染色体间的相互缠绕和重叠,最后用甲醇和冰醋酸将细胞固定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4条常染色体加2条性染色体X和Y,检查报告中常用46,XY来表示。正常女性的常染色体与男性相同,性染色体为2条XX,常用46,XX表示。46表示染色体的总数目,大于或小于46都属于染色体的数目异常。缺失的性染色体常用O来表示。 染色体检查怎么做 哪些人需要做染色体检查: 1、白血病及其它肿瘤患者 白血病及其它肿瘤时出现的染色体异常可使血细胞的癌基因表达,使血细胞无控制的恶性生长。不同的白血病常有各自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因此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预后判定。 (1)急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检查可发现8号和14号染色体相互易位,4号和11号染色体相互易位,9号和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形成的6条异常染色体并增加一条21号染色体。 (2)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改变主要为8号和21号染色体相互易位,以及15号和17号染色体相互易位,形成4条异常染色体。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是其标记染色体,由9号和22号染色体部份片段相互易位形成的。Ph染色体的出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确诊指标,治疗过程中Ph染色体的出现或消失,还可作为疗效和愈后的参考指标。 2、接触过有害物质者 辐射、化学药物、病毒等可以引起染色体的断裂,如果染色体裂后原来的片段未在原来的位置上重接,将形成各种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如缺失、易位、倒位、重复、环形染色体等,这些畸变如发生在体细胞可以引起一些相应的疾病,例如肿瘤。如畸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就发生遗传效应,殃及子代,可以引起流产、死胎、畸形儿。 3、第二性征异常者 常见于女性,如有原发性闭经、性发育不良,伴身材矮小、肘外翻、盾状胸和智力稍有低下,阴毛、腋毛少或缺如,后发际低,不育等,应考虑是否有X染色体异常。常见的X 染色体异常有特纳氏综合征和环形X染色体。特纳氏综合征患者比正常女性少一条X染色体,其染色体核型为:45,XO。环形X染色体患者由于某种原因使X染色体两端同时出现断裂,并在断裂部位重接形成,环形染色体越小临床症状越重。早期发现这些异常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使第二性征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也可能获得生育能力。 4、外生殖器两性畸形者 对于外生殖器分化模糊,如阴茎伴尿道下裂,阴蒂肥大呈阴茎样,根据生殖器外观常难以正确决定性别的患者,通过性染色体的检查有助于做出明确诊断。

外周血

外周血染色体培养基 用途:染色体培养是染色体病诊断的必要手段。用外周血作短期培养是常规染色体分析的基本方法。迄今已发现的各种遗传病不下数千种,其中属于染色体异常所致者已达数百种,,已发现的先天性畸形、智力和功能发育不全、流产、死胎、不育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的生成与发展都与染色体有关。因此研究染色体的情况显得非常重要。本公司生产的外周血染色体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是细胞遗传、免疫、放射效应、药物致畸等研究必备的培养基。 检测原理:将肝素抗凝全血或富含白细胞的血浆,接种到含有致有丝分裂原(常用者为植物血凝素,PHA)的细胞培养基中,PHA可刺激细胞DNA的复制,促进有丝分裂。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加入秋水素碱或秋水仙胺(或长春花碱),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着丝粒分离,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作用一定时间后,收集细胞;低渗处理,以溶去红细胞并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分散;再经固定、制片、染色,显微镜下分析;必要时再显微摄影、放大、作细致的染色体计数、配对和结构观察。 自身优势:1分裂指数高(每个涂片能找到可供观察的分裂相不少于40个)2染色体形态清晰3质量稳定4配套有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样本处理所必需的产品(1秋水仙素2低渗液3胰蛋白酶4吉姆萨染液5肝素),经国内众多细胞遗传室的应用,反馈信息良好。 使用中注意事项 1加入秋水仙素之前的操作必须保证严格无菌,如污染了杂菌,细胞培养即失败。但加入了秋水仙素以后的步骤,对无菌不作严格要求。因为加了秋水仙素以后再培养4-6小时即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细菌不会大量生长以致于影响到染色体的观察。 2.加秋水仙素后继续处理2-4小时比较合适,如时间太短,标本中可分析的分裂象太少;如时间太长,分裂象虽多,但染色体多半缩得很短,着丝粒开始分离,不利于各染色体的鉴别。 3.收集细胞和低渗处理时,离心速度不宜过高,以免膨胀的细胞受压、破裂,染色体变形和不易打散。 4染色体分散好坏,加固定液固定是关键。一般应换固定液固定三次,中间可吸取少量在显微镜下检查以确定是否满意。 5.如要远距离运送标本,可将全血用无菌手续加到培养基中,保温37℃或常温下运送。如暂时不送亦可置冰箱中保存,但不宜超过12小时,收到标本后应立即置37℃孵育。

李存玺:染色体检查10大常见问题

染色体检查10大常见问题 染色体检查是指检查与分析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是否异常,一般应用于某些疾病或肿瘤等的诊断研究工作中。在试管婴儿中,有些患者也需要进行染色体检查。在这里,家恩遗传实验室的李存玺博士为大家带来了患者朋友最关注的10个染色体检查相关问题,有没有您想要的答案,看看就知道! 1、为什么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李存玺博士:染色体检测可以查出染色体片段易位、倒位、缺失、重复等染色体结构性异常,以及非整倍体等染色体数目异常。比如唐氏综合征,就是21号染色体比正常多了1条,因此也被称21号三体综合征。 先天性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均可能导致反复流产、不孕不育或相应的遗传病代谢病,查清染色体的异常情况可以针对性制定应对方案。后天获得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则可能导致白血病等各类肿瘤,查清染色体的异常状况有助于针对性治疗及判断预后。 2、染色体检查可以查出哪些疾病? 李存玺博士:染色体检查可以查先天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遗传病、代谢病、不孕不育、反复流产等。极微小染色体异常及基因点突变则需要分子遗传学手段进行检测。 染色体检查也可以查后天获得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白血病、淋巴瘤、实体肿瘤等。 3、为什么国际上要求做染色体核型分析时要达到550条带以上? 李存玺博士:染色体核型分析受到分辨率的限制。 染色体分带技术显示400条带时,每一条带对应约10 Mb长度的染色体片

段,即一千万个碱基对的DNA长度。染色体条带数提升到550,则可以把分辨率提高到5 Mb。条带数提升到700或850,则相应的分辨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到2~3 Mb。分辨率越高,就越有机会捕捉到细微的结构异常,减少漏诊和误诊。 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快速、费用相对较低,且能提供全部的基因组信息和染色体动力学异常信息。通过提升分辨率,这项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已经大大提升了。 4、新生儿染色体检查时染色体显带为什么要达到850条带以上? 李存玺博士:新生儿染色体检查,主要是为了及早发现先天性的染色体异常,以便早治疗处理。850条带以上的核型分析,可以排除3 Mb以上的染色体结构性异常,也就排除了绝大多数常见的新生儿染色体缺陷综合征,如5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缺失造成的猫叫综合征、15号染色体长臂微小缺失造成的天使综合征等等。 如果没有达到850条带,则前述例举的微小异常就可能被漏诊,不能及早发现病因,耽误治疗。850条带或者更高的条件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情况自然更加不易被漏诊,如21号三体的唐氏综合征,只有1条X性染色体的特纳综合征和标记染色体等等。 5、既然多种全基因组检查手段已开始用于临床,为什么染色体检查不可被取代? 李存玺博士:全基因组检查同样可以获得全局性的基因组信息,在分辨率方面更是具有染色体核型分析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最高分辨率可达几个Kb,比之核型分析提升了近千倍。但是,全基因组检查目前还不能查出导致碱基数目无显著改变的异常(平衡异常),比如平衡易位、倒位、插入等等,而染色体核型分析则可以显示这些异常。所以,目前为止,染色体检查还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6、染色体检查前是否需要空腹?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以及G带标本制备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指导老师:_ _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以及G带标本制备组别:___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原理 1.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结构不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现细长的丝状结构,分散于细胞核中,且交织成网状,难以识别其数目和每个染色体特有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凝缩形成短的棒状结构,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所以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在人类遗传分析中,普遍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0期,因而外周血细胞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 PHA),可以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离中期。再通过离心、低渗、固定和滴片,就可以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相。最后通过染色就可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 本方法在遗传病的诊断等方面广泛应用。 2.G带标本标本制备 将已经过老化的染色体制片放到37℃胰酶中进行预处理,胰酶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特定的疏水蛋白 然后用Giemsa染色。A-T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深带,G-C相对丰富的区域染为浅带 Giemsa染料是由天青和伊红分子,染色首先取决于二个天青分子同DNA结合,在此基础上它们结合一个伊红分子,其次取决于一个有助于染料沉淀物积累的疏水环境。 二、实验步骤 1. 采血、接种 2. 细胞培养(lymphocytes culture) RPMI1640培养液(含PHA),37℃±0.5℃恒温中培养72小时。 3. 秋水仙素(colchicine)处理 在终止培养前2-3小时,加入秋水仙素。 4. 离心(centrifugation) 以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留沉淀,并用吸管打匀。 5. 低渗处理(hypotonic treatment) 加8毫升预温(37℃)的0.075M KCl低渗液(hypotonic solution),用吸管打匀使细胞悬浮于低渗液中,37℃水浴箱静止25-30分钟。 6. 预固定(pre-fixation) 低渗后,加新配的固定剂(甲醇︰冰醋酸=3︰1)1毫升,用滴管打匀。 7. 再离心 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留沉淀。 8. 固定(fixation) 加入固定液(甲醇︰冰醋酸= 3︰1)至5ml,将沉淀打匀,固定15分钟。 9. 再离心 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留沉淀。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及分析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及分析 原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植物凝集素(PHA)的刺激下,能转变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母细胞。外周血细胞经过含有PHA的培养液培养72小时后,再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胰酶处理,吉姆萨染料显带,便能制备供显微镜分析的染色体标本。由于整个培养过程操作比较繁琐,许多操作步骤对结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接种的血量,培养基的质量,培养的时间和温度,秋水仙素加入的时间和浓度、低渗的时间,预固定、固定的时间以至制片时的温度和湿度等.本实验室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对培养的每个步骤都实行严格的标准化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试剂准备 1、0.2%的肝素溶液 2、0.0005%秋水酰胺溶液(黑色纸包裹避光置4℃冰箱保存) 3、0.075mol/Ll氯化钾溶液 4、3:1甲醇冰醋酸溶液(固定液,临用前配制) 5、10%Giemsa染色液(将Giemsa原液临用前用PH7.4的磷酸缓冲液即PBS新鲜配制) 二、采血与培养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RPMI1640)室温复融,并标记姓名、编号,每例标本接种2瓶,肝素湿润的无菌注射器采取静脉血1-2ml,于每瓶接种0.3-0.5ml。置37℃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每日早晚定时摇匀培养物1次。收获细胞前2小时,用5号针头加入10ug/ml 秋水仙素2-3滴,(培养基中秋水仙素的最终浓度为0.1ug/ml左右)。摇匀后继续培养 2小时。 三、收获细胞 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瓶:将培养的细胞移入10ml刻度离心管中,标记姓名、编号,以1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后弃上清。 1低渗处理:向离心管中加入6-8ml事先预温(37℃)的0.075mol/L Kcl低渗液,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悬浮于低渗液中,放回37℃恒温水浴箱(或培养箱)中,静置15-20min,使白细胞膨胀,染色体分散、红细胞解体。 2、预固定:向离心管中加入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1ml,轻轻混匀。 3、离心以1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4、固定:吸去上清液,留下沉淀物。沿离心管壁加入新配固定液6-8ml,混匀,室温放置30分钟。

最新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及分析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及 分析

外周血染色体制备及分析 原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植物凝集素(PHA)的刺激下,能转变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母细胞。外周血细胞经过含有PHA的培养液培养72小时后,再经过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片,胰酶处理,吉姆萨染料显带,便能制备供显微镜分析的染色体标本。由于整个培养过程操作比较繁琐,许多操作步骤对结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接种的血量,培养基的质量,培养的时间和温度,秋水仙素加入的时间和浓度、低渗的时间,预固定、固定的时间以至制片时的温度和湿度等.本实验室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对培养的每个步骤都实行严格的标准化操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试剂准备 1、0.2%的肝素溶液 2、0.0005%秋水酰胺溶液(黑色纸包裹避光置4℃冰箱保存) 3、0.075mol/Ll氯化钾溶液 4、3:1甲醇冰醋酸溶液(固定液,临用前配制) 5、10%Giemsa染色液(将Giemsa原液临用前用PH7.4的磷酸缓冲液即PBS新鲜配制)

二、采血与培养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RPMI1640)室温复融,并标记姓名、编号,每例标本接种2瓶,肝素湿润的无菌注射器采取静脉血1-2ml,于每瓶接种0.3-0.5ml。置37℃培养箱内培养72小时。每日早晚定时摇匀培养物1次。收获细胞前2小时,用5号针头加入10ug/ml秋水仙素2-3滴,(培养基中秋水仙素的最终浓度为 0.1ug/ml左右)。摇匀后继续培养 2小时。 三、收获细胞 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瓶:将培养的细胞移入10ml刻度离心管中,标记姓名、编号,以1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后弃上清。 1低渗处理:向离心管中加入6-8ml事先预温(37℃)的0.075mol/L Kcl低渗液,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悬浮于低渗液中,放回37℃恒温水浴箱(或培养箱)中,静置15-20min,使白细胞膨胀,染色体分散、红细胞解体。 2、预固定:向离心管中加入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1ml,轻轻混匀。 3、离心以1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4、固定:吸去上清液,留下沉淀物。沿离心管壁加入新配固定液6-8ml,混匀,室温放置30分钟。 5、离心以1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培养操作

实验六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目的 1、了解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的原理及方法。 2、初步掌握人外周血淋巴染色体的制备技术。 实验用品 1、器材:超净工作台(或无菌接种箱)、光学显微镜(附照相装置)、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干燥箱、水平式离心机、冰箱、恒温水浴箱、高压蒸气消毒锅、真空泵(或电动吸引器)、10ml刻度离心管、10ml培养瓶(可用环磷酰胺药瓶代)、2ml注射器、吸管、滴管、试管架、三角烧瓶、染色缸、酒精灯、各种试剂瓶、载玻片、镊子、吸水纸、洗耳球、搪瓷盘、铝制饭盒、消毒用酒精棉球与碘酒棉球等。 2、材料:人外周血 3、试剂:RPMI l640培养液(含10~20%小牛血清)、碳酸氢钠(AR)、PHA、青霉素、链霉素、肝素、5%NaHCO 3 溶液、1mol/L HCl、三蒸水或双蒸水、0.075 mol/L KCl、甲醇、冰乙酸、Giemsa原液,pH6.8的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 据测定,健康成年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总数约有500×109,其中约有2%在外周血中循环。在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每毫升血中的含量可 达1~3×106个)。在通常情况下,它们都处于间期的G 0或G 1 期,所以很难见到 正在分裂的淋巴细胞。但是,Nowell(1960)发现,从芸豆(phaseolus vulgaris)中提取的能使红细胞凝集的物质一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可以刺激淋巴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PHA的作用下,处在G 期的淋巴细胞可转化成淋巴母细胞,重新进入增殖周期进行有丝分裂,当体外培养至72小时左右时,大多数淋巴细胞已处于第二增殖周期内,此时用有丝分裂的阻断剂秋水仙素(colchicine)处理细胞可使正在分裂的细胞都停止在中期,再经低渗、固定等处理,便可得到较多可供分析的中期染色体。 以外周血为材料制备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具有取材方便,用血量少(0.3~1.0ml即可),培养简单等优点,故该方法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内容与方法

外周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法

附件一外周血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法 该法是制备各种染色体标本的基础。 一、操作过程: 1、采血:先在采血者肘部用碘酒棉球及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再取2毫升干燥灭菌注射器,配上针头(6~7号),并吸取0.2%的肝素液(Heparin)0.2毫升,湿润针筒。再从肘部静脉采血0.7~1毫升,轻轻转动针筒,使之与肝素混匀。 2、培养:拔去抽血用针头,立即插入灭菌试管内,送入无菌操作箱(此时操作者必须用肥皂洗刷双手,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双手进入无菌操作箱,依次用碘酒及酒精棉球消毒双手,在火焰旁将血液平均滴入2~3个已盛好培养基的小瓶内(培养基的组合:RPMI 1640或Eagle或M 199毫升,小牛血清1毫升,PHA 5毫克,用5%NaHCO3调pH至7.0~7.4),盖上翻口瓶盖,轻轻摇动。如到外地采血培养亦可因地制宜,无需在无菌操作箱内接种,方法是:抽血完毕,转动针筒,将血液与肝素混匀,拔去针头,重新换上灭菌注射针头,将血液直接从翻口橡皮塞(用碘酒及酒精棉班干部消毒)上插入,将血液缓缓滴入培养瓶内,轻轻摇动,置370C温箱中培养66~72小时。 秋水仙素(Colchieine)处理:在终止培养前4~6小时,将事先配制好的0.01%秋水仙素1滴(每毫升50滴约2μg)加入培养瓶内,轻轻摇动,放回温箱中,继续培养4~6小时,这样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 4、离心:用吸管吸取培养物,并移入刻度离心管内,以1000转/分离心8分钟,吸去上清液,留底层离心沉淀物。 5、低渗处理:加5毫升预温(370C)的0.75M KCI低渗液,用吸管打匀使细胞悬浮于低渗液中,仍放回370C温箱中,静止15分钟。这样使白细胞膨胀,染色体分散,红细胞解体。 6、预固定:在低渗15分钟后,加固定剂(冰醋酸:甲醇,1:3)1毫升,打匀。 7、再离心:为了收集细胞,以1000转/分离心8分钟,然后吸去上层液,保留沉淀物。 8、固定:沿离心管管壁加入新配制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5毫升,过5分钟后,用吸管将底部沉淀物轻轻打匀,继续固定30分钟。 9、再离心:以1000转/分离心8分钟,弃去上清液。 10、再固定:再加入新配固定液5毫升,打匀,静止30分钟。 11、再离心:以1000转/分离心8分钟,弃去上清液。 12、四次固定:加入新配固定液0.5~1毫升,打匀制成细胞悬液。 13、制片:用滴管吸细胞悬液2~3滴,滴在已用冰水浸泡的洁净载玻片上,立即用口吹散,并在酒精灯的火焰下通过几次,促使细胞平铺于载玻片上,并在空气中晾干或用电吹风吹干。 14、染色:用Giemsa染液染色30分钟(取Giemsa原液1份,pH7.4的磷酸9份),然后取出玻片,用蒸馏水轻轻冲洗,并晾干。 15、镜检及摄影:将染色后的玻片先用低倍镜作全面检查,寻到良好的分裂相后,

细胞培养2_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 一、原理 人外周血小淋巴细胞,通常都处在G1期(或G0期),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分裂。如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短期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即可得到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人体的1ml外周血内一般含有约1×106~3×106个小淋巴细胞,足够染色体标本制备和分析之用。 二、用品和试剂 1.5ml注射器(7号针尖),培养瓶、刻度吸管,需15磅灭菌20分钟。离心管、吸管、量筒、载玻片,经洗液按常规清洗、烘干备用。 2.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天平,离心机、显微镜等。 3.试剂: (1)RPMI-1640按要求10.4克/1000ml配制成溶液,并加入NaHCO3 2.0 克/1000ml以缓冲pH。完全溶解后经0.22 μm灭菌滤膜抽滤除菌。 (2)肝素钠(肝素):称取0.2g溶于100ml双蒸水中,浓度为0.2%,15磅20分钟灭菌。 (3)秋水仙碱(秋水仙素〕,生理盐水配制成10μg/ml浓度,15磅20分钟灭菌,分装,置-20℃。 (4)低渗液:0.35%KCl。 (5)固定液(Carnoy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l),临时配制。 (6)Giemsa工作液:1份原液和10份磷酸缓冲液,临时配制。 (7)磷酸缓冲液:1/15M Na2HPO4、1/15M KH2PO4等体积混和。 (8)5% NaHCO3灭菌滤器抽滤备用。 三、操作步骤 (一)细胞培养 1.培养基的配制: 在超净工作台中,100ml培养基含以下成分和比例: RPMI-1640 84ml 小牛血清15ml PHA 3支 肝素钠1ml 卡那霉素终浓度为100单位/ml 以5% NaHCO3(无菌)或1N HCl调pH至7.2-7.4。 用刻度吸管将培养液分装入培养瓶(10ml/瓶),4℃备用。 2.采血:酒精消毒皮肤,肘静脉采血0.3—0.5ml,立刻将注射针直接穿过培养瓶的橡胶塞,向10ml培养基中注入30—40滴全血,轻摇匀后置37℃恒温箱培养。 3.培养:时间为68小时。培养期间,定期轻摇匀,使细胞充分接触培养基。 4.秋水仙素处理:终止培养前2—4小时,在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碱(用 1ml注射器5号针尖滴加2滴,使终浓度为0.07μg/ml)。 以上步骤均需无菌操作 (二)染色体制备 1.收集细胞:将培养物全部转入洁净离心管中,以1000rpm离心8—10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