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义门陈氏始祖曾为岳飞参军 系宋朝抗金主战派

义门陈氏始祖曾为岳飞参军 系宋朝抗金主战派

义门陈氏始祖曾为岳飞参军 系宋朝抗金主战派
义门陈氏始祖曾为岳飞参军 系宋朝抗金主战派

编者按: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我省好家风建设的成效,本报推出《浙江百姓重家风》栏目,报道全省各地家庭编立、传承的优良家训,为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营造良好氛围。

本报讯(记者张丽通讯员王月英倪夏子)陈纪梁今年36岁,土生土长的诸暨店口镇人,高高瘦瘦的,在浙江丰光五金有限公司任综合部部长。身为店口镇义工协会会长,他经常组织义工给独居老人送东西,为困难群众义卖农产品,被当地人称为“店口好人”。

“店口陈氏家族已经有800多年历史,作为‘义门陈氏’的第三十一代孙,忠义精神是我们家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说着,陈纪梁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

在店口图书馆,翻开《义门陈氏宗谱》,一段历经800多年的家族发展史跃然纸上。

800多年前,会稽山脉腹地的一方山坞,迎来了一位卓尔不群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陈协,店口陈氏的始祖,绍兴初年(1131年)举进士,官至左朝议大夫,曾为岳飞参军,与岳飞同为抗金主战派。因其反对投降,遭到奸臣秦桧排挤,被贬谪为金华令。陈协去金华赴任时,岳飞还写了一首诗《送陈协》相赠:“钦君骑鹤上金华,北望云山是故家。兵革历身心不改,一腔热血溅黄沙。”后来,陈协见国事日非,愤然弃官,隐居在诸暨紫岩店口的白鹤山下南麓。

店口镇白鹤山南麓,苍山青松,刻有陈协名字的墓碑依然存在,不时有陈氏后人前来瞻仰。一旁,陈氏子孙建造的凉亭上,“德孝亭”三字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

让“义门陈氏”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是元代的陈志宁。

瑞安州学正陈志宁偕弟陈嵩之出田1000亩、山5000亩作资,造屋300余楹,于店口建义塾、义庄,兴办教育,救济穷人。浙江行省参知政事高昉向元武宗奏报此事,武宗下诏旌表为义门,敕建义门坊于店口市北。这在当时,成为一件轰动郡邑、传颂八方的盛事。

800多年过去了,陈氏子子孙孙仍旧聚居在店口,并发展成为1万多人的大家族。义门精神继续在陈氏后裔中传承、发扬。

陈荒是陈氏家族第三十代孙,担任店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时,一心为群众办实事,曾带头参加义务劳动,扩建水库,解决了2000多人的饮水问题。如今,陈荒又做起了公益,组织为环卫工人送清凉,为贫困学生捐钱捐物,做得不亦乐乎。

第三十一代孙陈江是万安集团总裁,他积极回报乡梓,在诸暨市慈善总会认捐慈善冠名基金2000万元;认捐“诸暨市青年励志基金”400万元;在“五水共治”活动中,捐款50万元;捐赠30万元支持社区文化礼堂建设……

如今,陈氏后裔正在进行店口陈氏宗谱的第十四次编纂工作。第三十一代孙、今年81岁的陈天岩参与此次家谱编撰。“古人曾有‘种德’之说:一个人为社会、为民族、为他人做好事,远胜于积累黄金白银,哪怕这些事全非轰轰烈烈,而史籍文书、百姓口碑会永远将这些事迹流传下去。”陈天岩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义门陈氏之所以能够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声望,靠的正是其德行。”

翻开正在编撰的家谱,首页便对陈氏家风进行了一番诠释,并规定陈氏家法核心是忠义孝悌。“新的家谱共有120本,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出版。”陈天岩说。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b10737271.html, 哪个网站可以玩炸金花编辑:efmdnc

岳飞

英雄为何末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阙楹联上的话,后人对岳飞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肯定,但对于岳飞之死也无不扼腕叹息。看了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后,岳飞之死也深深撼动了我,并且有一个问题开始盘踞在我的脑海,“我们应该从岳飞之死这一事件中学到些什么?” 在《扣问历史》一书中,黄朴民教授谈到了岳飞不得不死的原因,我大致罗列出以下几点:一,岳飞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这一主张与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矛盾。二,岳飞无意卷入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秉公议事,仗义执言,触犯了皇帝的大忌。三,封建政治的扼杀人才机制,“人才”过剩而“事才”短缺。 关于第一点主因,在《古来冤案知多少》(史式著)一书中也找到了相应的评述,“岳飞如果是识相的,能和赵构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于北伐,只说不做,大家坐享富贵,君臣之间或能和平相处,融洽无事。可惜岳飞不此之图,成天都在筹划如何反攻,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试问二圣迎回,把我赵构置于何地?对于如此死心眼,不通窍,冥顽不灵的岳飞,自然只有除之而后快了。” 似乎岳飞的“死心眼、不通窍、冥顽不灵”更是他悲剧的重头戏。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追寻历史的真相》(张秀枫主编)一书中关于岳飞之死的探讨,作者维舟写道:“岳飞的悲剧在于: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刚正清廉,对政治简直毫无头脑……岳飞不知政治顾忌,以为自己问心无愧,直言进谏,即使在当时朱熹看来,却是‘骄横’了。” 由上让我联想到岳飞对宋高宗说过的几句话,我认为这几句或许也是他日后悲剧的祸根之一。当高宗询问他天下何以太平时,他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这样的话表示出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但在高宗心里又别是一番滋味。当高宗决定与金议和时,岳飞明确表示,“异地不可信,和好不可待,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在《历史的脸谱与性格》(任小波,郭继武著)一书中对此事评道,“这位抗金最坚决的大将个性耿直,在战场上有

如何看待“民族英雄”

如何看待“民族英雄” 摘要:所谓历史主义原则,就是要将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加以分析,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加以客观地、全面地考察。反对任何主观的评价标准,不能按照政治需要去塑造历史人物,也不能按照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前人。判断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功绩,主要看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否比前人提供了新的东西。 关键词:民族、民族英雄、民族冲突、血缘问题、历史主义原则、实用主义 当教育部作出“文天祥、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这样的史学评论,就开始“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舆论哗然,各种言论纷纷涌出;当《施琅大将军》的放映,引发了郑成功后裔的非议,同时还导致了一场网络争论,各种各样的言论爆发出来。我认为,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历史事实的是非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如何对待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学术问题。我们对待历史,只能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而绝不能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问题,而无权去改变历史的事实,即使是利用文艺形式去纂改历史、蒙蔽群众也是不能允许的。 我们讨论“民族英雄”这个问题,那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其次,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英雄。根据新华字典的注释,是指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民族”一词使用非常广泛。但不同场合,其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广义的,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亦可称国族(nation),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其二是指狭义的,指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亦称族群,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这就很显然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是本族群的英雄,但未必是国族的英雄。比如说,一个人可以称为汉民族的英雄,但他未必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当然,一个人可以是本族群的英雄,同时还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这三个人都可以称为汉民族的民族英雄。但文天祥、岳飞的行为目的是为了维护一部分中国人的利益,并不代表整个中华民族。所以,在这三个人中,只有郑成功一个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可以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英雄,但他可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也可能不是。人们对于近现代史上反对外国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容易理解,没有不同的看法,而对于古代的民族英雄却有一种糊涂的观念,甚至带有虚无主义倾向,这就是试图否定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更有甚者还试图肯定历史上的卖国贼出卖主权与领土、分裂祖国的罪恶行为,把民族叛徒说成是促进民族大融合的英雄。这种论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缺乏历史主义的观念。按照中国人民的习惯看法和认同感,民族英雄就应该是抵抗其他民族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人。从这一层面上说,郑成功、林则徐、关天培是一类人,称“民族英雄”。 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不是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就会消亡。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 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在今天,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冲突,从而做到历史地看待“民族英雄”这个问题。他们之间的战争是族群之间的战争,亦即内部战争。战争中的英雄是各个族群的英雄,那个时代没有共同的民族英雄。所以,那个时代,岳飞是大宋的英雄,完颜阿骨打是大金的英雄。如果把岳飞定义为(中华)民族英雄,那么换一个立场,与他们同一战场上战斗的金兀术在金国看来也是民族英雄,他也应该称为(中华)民族英雄。如此推论,则无有是非。因此不可以把岳飞称作(中华)民族英雄,否则不光难于自圆其说,而且也必伤及金人后裔族群的

岳飞之死

岳飞之死 介绍岳飞 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在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死因 1.宋高宗要岳飞死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而1137年(绍兴七年)二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一日高宗把飞召至“寝阁”,向飞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隶属于飞。岳飞见部队得到扩充,收复中原有望,心情异常激动,飞陈述了自己光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提出要“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国”。 2.金人要岳飞死 1137年,金太宗死后,完颜亶继承帝位,完颜挞懒一派开始掌权。金向宋廷呼吁和谈,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并放还高宗生母韦氏,归还已死的徽宗的梓宫。而1138年(绍兴八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并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高宗不听,十二月廿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1140年(绍兴十年),完颜兀术发动政变掌权,随即废除对宋和议。五月,兀术亲统大军,取道汴京向两淮进军;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统帅西路军,从同州(陕西大荔县)攻陕西。五月下旬,金军兵临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顺昌告急。宋高宗原不同意岳飞出兵,后恐顺昌有失,便命飞发兵救援。岳飞随即挥师北上,在六月、闰六月间,先后收复了蔡州、京西路连克鲁山等县城、颍昌、陈州、郑州和西京河南府。此后,岳飞所部和由他联络的各地忠义民兵,对兀术盘踞的东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就在此时,朝廷诏命张浚等人退兵,岳飞接连上奏,请求友军支援,没有得到朝廷批准。在兵少且后援无助的情况下,岳飞率部将金兵一逼再逼,终于在朱仙镇,使兀术只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就是这样的优势明显,七月十八日,宋廷却传来班师诏,隔了两三日,大军先锋已进抵朱仙镇,完颜兀术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3.秦桧等要岳飞死 在朱仙镇,兀术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有个北宋时的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对兀术说:“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兀术经此人提醒后,决定暂不过河。而秦桧也早在暗中策划岳飞撤军的事了。为了置岳飞于侧面受敌、孤军无援的境地,秦桧串通张俊等人,策动并唆使谏官罗汝楫向高宗上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高宗遂降诏,令岳飞班师。1141年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狱中,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

从岳飞抗金看民族英雄

从岳飞抗金看民族英雄 一提起“精忠报国”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抗金英雄宋朝大将——岳飞,对于他的忠心,爱国精神,相信没人会怀疑。但近些年,对于他是否是“民族英雄”,却是众说纷纭。大多数人都认同岳飞是“民族英雄”,同时又不乏否定的声音,但在我看来,我还是持肯定态度。 关键词:岳飞,民族英雄,侵略,民族团结 现在学界里反对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一般持下述观点: 1、岳飞不算民族英雄,因为他抵抗的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一支——女真族(即满族); 2、岳飞不算民族英雄,因为他抵抗金朝对当时中国的统一,他阻碍了中国统一、发展的步伐; 3、岳飞不能算作民族英雄,因为基于现实需要,为了中国各民族的团结; 接下来,我将就以上三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予以“反击”,说明岳飞无愧于“民族英雄”这个称号。 一、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做“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指在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抵御外来侵略或独立解放过程中产生的英雄人物。就这一点来说,上述第一点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当时的中华民族一般指的是汉族,而不是今天的56个民族的中华民族,就这个来说,当时岳飞抵抗的,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外族。岳飞当年所保卫的宋朝领土并不仅仅全是汉人的天下,而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宋朝,同时也包括南方、西南方多个少数民族,金人对宋朝的欺凌不仅是对汉人,也有对其他少数民族。所以,岳飞当时是保国,而不仅仅是保汉,所以,岳飞是绝对的民族英雄。而且,当时的宋,金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就这两点来说,以“岳飞抵抗的是自家人,搞的是内战”作为否定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依据是行不通的。 再者,人们现在熟悉的“民族”概念,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人最早产生这种观念,十九世纪的德国人将其发扬光大。由此出现所谓“民族国家”,有了民族主义。到二十世纪,中国人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民族观念,经过复杂的演变,大约到抗战时期,基于地理、政治概念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观念、意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岳飞远远早于“中华民族”这概念的诞生,并且,人们给予岳飞“民族英雄”这一称号也早于这一概念的诞生。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以后来产生的概念、思维去理解过去的历史,毕竟,我们要想真正理解历史,就要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由此,第一个观点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女真族何时建立的金?首领是谁?都城设立在哪里? 学生:12世纪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 展示《大金国志》 女真 四、金的建立1、建立者:2、时间:3、定都:4、民族:女真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2世纪初期 会宁(阿城) 《大金国志》记载,说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反映出女真有什么品质呢? 学生:骁勇善战、彪悍、好战。 教师:当然资料展示的有些夸大的成分。除了这些品质之外,女真族同时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的祖先。 教师:女真建立了金,随着金的壮大,金灭辽,后1127年,金灭北宋。 展示:历史事实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这就是岳飞词中提到的“靖康耻”。同年南宋建立。 教师:南宋的建立者是谁?定都? 学生:赵构,临安。 教师:赵构是谁的儿子?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后来南宋与金之间的战争 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谁? 学生:岳飞。 活动:岳飞精忠报国,但是岳飞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大家思考一下,为 什么岳飞抗金节节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被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912 13 1110 ①916 ②960年③1038④1115⑤①②③④辽10世纪初 西夏11世纪前期金12世纪前期北宋960年 南宋 1127年 ⑤1127 ①916年②960 ③1038④1115年⑤1127年 感悟一: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 感悟二:什么样的民族关系最理想 感悟三:岳飞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思考,少数民族对我国有什么历史贡献?

试论岳飞之死的原因

试论岳飞之死 潘文君 摘要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①。1142年1月27日,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后平反昭雪,追谥武穆、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岳飞之死是历史的悲剧,南宋皇朝自毁长城。千百年来,人们把岳飞之死的账算在秦桧头上。但是,岳飞之死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秦桧,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岳飞死因宋高宗秦桧 岳飞:生于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卒于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南宋将领、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南宋中兴四将②之首。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27日,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后平反昭雪,追谥武穆、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岳飞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不过在他年轻时候镇压过农民起义,这也是岳飞光辉形象上的一个小小污点。 一般认为岳飞之死是由于他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的立场,同顽固坚持妥协投降路线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此被宋高宗赵构以及秦桧之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为了满足金方面“必杀飞,始可和”③的无理要求,赵构、秦桧遂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屠刀挥向战功卓著、赤胆忠心的岳飞。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但似乎并不全面。岳飞的死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赵构的忌惮、岳飞的仗义执言、封建官场嫉贤妒能,打击异己的险恶氛围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终于酿成了千古同悲的“风波亭冤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 女真族兴起,阿骨打建立了金国,先后灭了辽和北宋。南宋开始后,金兵数次进攻南宋。南宋军民在抗战派将领岳飞等领导下,奋起抵抗金兵,给金兵以重创,特别是在郾城大捷后,抗金斗争一度出现很好态势。但当抗金斗争顺利发展的时候,宋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却杀害了岳飞,向金求和,后达成了宋金和议,从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岳飞抗金是本目的重点,而对岳飞本人及岳飞抗金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二、课程标准 掌握金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和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金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和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史实景儿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国内民族战争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女真政权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五、教学流程

真人 “ 俗勇悍,喜战斗,耐 饥,骑马上下崖壁如 渴苦辛 ,济江河不 、金的建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八 千 里 路 云 和 月 三 十 功 名 尘 与 土 教师: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 爱戴,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女真族何时建立的金?首领是谁?都城设立在哪里? 学生:12 世纪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 展示《大金国志》 四 说女 飞用舟楫,浮马 而渡。 ” 真 女 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反映出女真有什么品质呢? 学生:骁勇善战、彪悍、好战。 教师:当然资料展示的有些夸大的成分。除了这些品质之外,女真族同 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的祖先。 教师:女真建立了金,随着金的壮大,金灭辽,后 1127 年,金灭北宋。 展示:历史事实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这就是岳飞词中提到的“靖康耻”。同年南 宋建立。 教师:南宋的建立者是谁?定都? 学生:赵构,临安。 教师:赵构是谁的儿子?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后来南宋与金之间的战 争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谁? 学生:岳飞。 活动:岳飞精忠报国,但是岳飞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岳飞抗金节节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被

再论岳飞绝不是

再论岳飞绝不是

再论岳飞绝不是“民族英雄” [17573]人参与 黄兴涛:“中华民族”观念的萌生与确立 导语 专题《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刊出后,引发了不少争议和讨论,反对意见甚多;近日,某门户网站亦刊出针锋相对之专题,认为岳飞确确实实是一位“民族英雄”。 本期专题,拟回应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反对意见。 +收听 01 反对意见一:没“民族”概念不代表“民族”不存在

因上期专题称“古人无‘民族’意识,何来‘民族英雄’?”,故刊出后最常见的反对意见是举反例,譬如:“假如去检索‘人类’这个词,也会是19世纪之后‘才开始出现井喷之势’,难道就能说明19世纪前的古人就不属于‘人类’了么?”“人类出现前没有“太阳”概念,难道那以前就没有太阳了?”但这些反例,实属逻辑混乱。 反对者举例说:古代没有“人类”概念,难道古人就不属于“人类”了吗? 编辑上一期专题已经详述,中国古代没有“民族”概念。我们现在习以为常屡屡使用的“民族”概念,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日本间接自西方引进。其引进的动机,是欲以“民族主义救中国”,一如梁启超所言:“今日吾中国最急者……民族建国问题而已”,而要“民族建国”,就必须通过新的历史教育,在国民心中植下“民族主义”意识:“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换言之,在梁氏看来,晚清中国,并非“民族国家”,国人亦缺乏“民族意识”,故须以“史界革命”唤起。

岳飞“民族英雄”的拥趸们也承认“‘民族’的概念确实近代以来才进入中国”,但他们还有这样一种意见: “这个理由看似有理,却事实上混淆了概念和概念的内涵。概念可以后起,但之前的事物只要满足概念内涵,我们就可以说它属于此概念。我们可以在现代历史学中找到大量的例子: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但当时显然没有‘部落联盟首领’这个概念本身;古代郡县制下形成了‘官僚体制’,但‘官僚体制’也不是古代概念……可以说,历史学中学术化语言描述和分析所使用的,都不是古代就有的概念,怎么到了岳飞的‘民族英雄’这里就出了问题呢?执此论者的证据称‘(民族一词)在19世纪文献中极少使用,……到1900年后才开始出现井喷之势’,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假如去检索‘人类’这个词,也会是19世纪之后‘才开始出现井喷之势’,难道就能说明19世纪前的古人就不属于‘人类’了么?”“该文章颠倒是非,牵强附会,毫无逻辑,若按该文逻辑,人类出现前没有“太阳”概念,难道那以前就没有太阳了?”…[详细]

岳飞之死与秦桧之冤

2005年1月2日《重庆商报》登载魏信德先生一篇《多则无益》的文章,其中说:1930年,德国出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耸耸肩说道:“一百位?干吗要这么多人?只要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从而魏先生得出:“证明某理论、某件事、某个人的对与错、好与坏,不在人多,而在于你拿出来的证明站得住站不住脚。拿秦桧来说,纵然有一千个人、一万个人来证明他是对的,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在下以为魏先生的结论是对的,但是举出秦桧这个例子,正好使自己陷入悖论。在中国历史上,“秦桧害死岳飞”早有“定论”,无论官家还是民间都一致认为,岳飞之死,秦桧罪在不赦。何止千万人骂秦桧是叛徒、内奸、卖国贼,在杭州岳坟前,人们用无辜的白铁铸出无辜的秦桧夫妇向岳飞谢罪的跪像。千年来,每时每刻都遭受人们的唾骂、尿浇和扔砸拍打。这种仇恨人、不尊重人,可以随意凌辱他人的野蛮和残忍,延续到我们这一代,更是史无前例地发展到上干校、下牛棚、进劳改、火烧炮打、残酷迫害,造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浩劫。这种打倒在地踏上一万只脚,永远开除,永世不得翻身,古往今来的众口一词,都是站不住脚的。用魏先生的结论来衡量,也不 本刊信奉并遵循秉笔直书,特别欢迎有见地不 落俗套的文章。本栏目此期发表了有关秦桧的两篇 文章,是希望言之有据的文章都能到本刊来亮相。 岳飞之死与秦桧之冤 □吉玉川

能说明真理在握,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在王朝专制下的中国,掩盖了多少历史真相,歪曲了多少历史事实,所谓“中国历史”,基本上把失败者、前朝说得荒淫无道、十恶不赦;为胜利者当朝统治者涂脂抹粉、歌功颂德。很多事实证明:盖棺也不能定论。例子朝朝代代都有,例如纣王残暴,例如白脸奸臣曹操,例如卖国贼秦桧……都是被妖魔化的。反面意见也有,如孔门高徒、目光犀利并具有求实精神的子贡就说过:商纣王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坏,所以人怕倒台,一倒台,什么坏事都推到他身上。只是这种观点被万众一词的“纣王残暴”所掩盖。为曹操不平的人已经很多,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的身份也日益被肯定。其中有一件事令人十分感动:曹操在大败袁绍之后,查到书信一束,皆是自己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书。此时左右人建议:“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难保,况他人乎?”于是命人将书信全部烧毁,不予追究。如此之胸怀,如此之人文关怀,后世有几人能拥有?远的不说,看看近代的蒋介石“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现代的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中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惭愧!正像合肥曹操教弩台旧址的一副对联所说:“莫道忠奸成定论,须有历史辨愚贤。”近年来为秦桧不平的人也渐多,人们对岳飞之死的元凶不断提出质疑。 我们得静下心来,耐心地打开尘封的历史,理智地辨别事实的真象,冲破孔老夫子设定的“为尊者违,为亲者违,为贤者违”的藩篱,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秦桧的罪状,主要有三条,一是卖国,二是主和,三是杀岳飞。说秦桧卖国,冤枉他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有什么资格卖?大宋是赵家天下,所以只有赵构才有资格卖国,物权在他手上。实事求是地说,主和是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在赵构领导下所定的国策。(岳飞出兵前,赵构明白他与其他将领只守不攻的作风不同,特地下手诏,告诫他只需收复伪齐所夺之地,千万不要领兵北上,触犯金人,否则就算立下战功,也定要严惩。)秦桧作为当朝宰相只不过是积极的推行者,如有错,也不能算是秦桧的罪名。何况后来很多少数民族都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历史上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是最著名的和边政策,至今人们仍在传颂。就是当下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策也是主和的,我们反对战争,主张和谈协商解决争端,我们的口号是和平崛起。所以秦桧何罪之有? 说秦桧杀岳飞,秦桧更是冤枉的,这不用太多的考证、分析,是仅凭常识就可以得出的结论。他不可能有这个权力。对一个取得节节胜利、战功显赫的高级将领,一个大臣就能把他杀了?只有皇帝宋高宗赵构才能有这个权力,而且赵构杀岳飞有足够的动机。 赵构是在徽、钦二帝先后被掳的“天赐良机”之下登上皇帝宝座的。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无论古今中外,皇帝宝座的争夺都是极其残酷的“刀影斧声,千古之谜”,既有异姓的觊觎,更有同室的操戈。赵构突然拣了个这么大的便宜,在惊喜之余肯定时时担心失去,而岳飞却不合时宜地提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圣。”高宗听了能不恼火?“徽钦既返,此身何属!”那怕回来一个,他往哪儿摆?封建王朝的中国,面对异族的入侵,无论朝野主战还是主和,与所谓民族大义无关,都得从属于当朝帝王的核心利益。那金朝却深知厉害,时不时地放言要“送回二圣”,以威胁赵构。赵构必然心中不满:这是串通好了跟我过不去,凭这,岳飞就死定了! 当岳飞几次北伐取得大胜之后,因功勋太大,难免有震主之威,自己却浑然不觉。而且在岳家军已有十万兵马,占全国兵力四分

议论文,岳飞

杀害岳飞的元凶究竟是谁?议论文 公元1141年腊月二十九日,南宋临安的丞相府内,歌舞升平,老老少少正忙着过年。相府的主人秦桧这时却独居一室,对窗外的热闹似无所闻,亦无所见。他心里苦苦思索着的是南宋着名抗金将领岳飞及其子和部将张宪等人的案子最后如何了结的问题。这时,秦桧夫人王氏轻轻地走进屋子,趋前说道:“相公这般缺乏果断吗?要知道捉虎容易放虎难哩。”经王氏的提醒,秦桧便随手擎过纸笔写了几个字,派人送往大理寺狱中。不久,秦桧党羽万俟l 等人遂再一次提审岳飞,逼他在事先炮制好的一张供状上画押。岳飞无限悲痛地面对苍天,便提笔在供状上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过了不大一会,岳飞被毒死,张宪和岳云被斩首。这就是宋人不署撰写人名字的《朝野遗记》中披露的岳飞临刑前的一幕详情。从这里似不难看出,秦桧是这桩冤案的幕后指挥与策划者。但从遗留的另一些史籍,如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记载中,又证明南宋皇帝赵构是岳飞冤狱的主谋和决策者。杀害岳飞的元凶大恶究竟是谁呢?宋元以来的史家对此作了探索,但仍众说纷坛,各执一词。明中叶期间,吴中名士文征明曾在杭州岳飞庙前题了一首《满江红》词,云:“拂试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岂不惜,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体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彼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此词用意十分明确,他认为南宋高宗关心的是他的皇位是否能保全的问题,而岳飞一生奋斗的目标是“迎回徽钦二帝”,而迎回了二帝,赵构自然要归政钦宗,其身何属?可见,他一怕迎回二帝,二怕中原恢复,三怕岳飞矢志抗金,他与岳飞的冲突,最后终究要爆发成君臣之间的仇杀。他杀岳飞,实在意中。秦桧则是在这起冤案中,依照赵构的旨意加以执行罢了。 因此,杀害岳飞的主谋和元凶是赵构而不是秦桧。明中叶以后,赞同文征明观点者遂迭起不绝。有的人引用史籍中记载的“宋金媾和”事件加以论证,他们认为秦桧死后,赵构曾不止一次地告诫臣僚说,对金媾和,是出自他本人的决策,不允许朝野之人因秦桧之死而对这一事件提出异议或非议。岳飞之死,主要是服从“与金媾和”这一总国策的结果。既然是国策,赵构当然是主要的决策者。有的人又从岳飞个人作风方面论述他必被赵构所杀的可能性。主要根据是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岳飞曾奏请立储之事,高宗曾将此视为越轨行为。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是相当严格的,稍有不慎,便有杀身之祸。岳飞作为大将竟干预朝廷上的立储大事,这不是保全功名、善始善终的做法。从上述的论据看,此说也有一定的逻辑合理性。持不同意见者的论据是:第一,就南宋国内的权力归属而言,赵构是皇权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从当时宋、金、西夏诸政权对峙的政治格局而言,身为南宋宰相的秦桧,则是女真皇朝派到南宋中央的一个代理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他具有“挟虏势以要君”的权力,他才是南宋整个降金政策的真正炮制者。 第二,削夺岳飞等诸大将兵权,是秦桧整个投降计划的一部分。岳飞在削夺韩世忠兵权及任枢密副使的一系列作为中,招惹了秦桧、张俊之流的怨气,在“安抚”韩家军失败后,这些人的阴谋便全数施到了岳飞及他的岳家军身上, 岳飞在诸大将中首先被诛,这是他反对秦桧投降卖国的结果。第三,岳飞是女真贵族极其忌恨的人物,兀术曾胁迫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秦桧为了议和,他必杀岳飞。第四,岳飞的狱案,“名曰‘诏狱’,实非诏旨”,这一点,从宋人遗留下来的资料亦可找到证据。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绍兴二十五年(1156年)事,即有:“诏:比年以来,多是大臣便作‘已奉圣旨’,一面施行。自今后,三省将上取旨。”既有在“取旨”前,便有“已奉圣旨”的事,矫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岳飞的冤狱虽在南宋孝宗年间作了昭雪,他的被害距今也已800多年,数百年来,人民按照自己的选择将岳飞葬于西子湖畔,并将秦桧、张俊之流用白铁铸身跪在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身”,岳坟前的这一千古绝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忠奸之辨。从这一点上说,关于杀害岳飞元凶的争论似是无关

岳飞之死

岳飞之死的原因 元明之际陶九成写诗感慨岳飞事件:“万里长城真自坏,中兴武业遂云休”。(《辍耕録》卷三) 南宋朝廷为何要自坏长城? 一、南宋朝廷收兵权的需要 1、宋朝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众所周知,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北宋初年,为从根本上解决唐末五代将悍兵骄、藩镇割据的问题,从各方面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集权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重文抑武,倡行文治,重用文臣;压抑武将,收夺兵权。重文抑武成为两宋三百年厉行不衰的一个基本国策。 但是,南宋初年,小朝廷刚刚建立,处在风雨飘摇的困境之中,女真人对南宋政权和宋高宗穷追猛打,高宗君臣一直逃到大海上,不断向金人乞和,金人仍不肯放过,必欲灭亡南宋、生擒高宗不可,金人根本不把高宗当做谈判对手。南高宗求和不得,不得已,暂时放松了对武将的防范和压制,给武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让他们为朝廷效命。但是,这不过是权宜之计,“艰难之时,陛下欲得其心,姑与之无间。”(汪藻《浮溪集》卷1“行在越州条具时政疏”)一个“姑”字,道出其中奥秘。武将兵权问题始终被视为心腹之患,一旦有可能便要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事实表明,高宗在对金政策上一贯消极妥协,正是为了尽快地腾出手来,收夺武将的兵权,恢复北宋以文制武的政治传统。 原先没有乞和的可能,建炎四年,秦桧从金国回,带回金人议和的想法,宋高宗听说有了可能,高兴得睡不着觉。但当时双方议和的条件有差距,金人要“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这一点高宗做不到,“朕安归?”未成。(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7:上乃召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綦崇礼入对,出桧所献二策,大略欲以河北人还金,中原人还刘豫,如斯而已。上谓崇礼曰:“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 绍兴十一年,宋高宗再次得知金国议和的可能,金人的条件是杀岳飞,他当然毫不犹豫了。以杀岳飞换取对金议和,他是不会有什么犹豫的,甚至可说是正中下怀的。(自兀术复取河南,飞深入不已,兀术以书抵(秦)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而后可和。”于是,桧与俊谋,置飞于死地矣。)(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八,《岳飞信国武穆王》。《金佗续编》卷二十一《百氏昭忠録》卷五,略同。)

论岳飞

在隐性家法下 ——再论岳飞之死 古人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南宋初年便有一批名将应运而生。其中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便是其中之一,而且为人们所熟知。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今属河南)。其祖上世代务农,虽家贫,但却秉承其父豪爽之性且有侠义。喜读兵书,精通武艺。从军之后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担任军中要职,并且很快便做到两宋武官之最高品——节度使,此外高宗还亲书“精忠岳飞”四字于军旗之上。可为荣耀之极。而且在他的带领下岳家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接连收复失地。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建功立业之时。岳飞却于公元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且累及家人。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然而古今之人在探寻岳飞死因时,只是一味的归罪于秦桧,殊不知其人只一小卒尔。宋代的司法权是相当严密的,且权归中央,死刑最终由皇帝本人裁决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况且岳飞是一名将)随便处死一人是很难的。因此杀死岳飞的凶手是时赵构。那么为何岳飞如此遭赵构之嫉恨以致遭此惨祸。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当是岳飞军权的膨胀与隐性家法的执行者赵构之间的冲突。军权取得政权古虽有之,但似乎五代已成定制。赵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就是得益于对后周禁军统帅权的掌握。因此宋太祖以防弊立国。而其后继者宋太宗也是秉承这一治国方略的。 在宋太宗继位之后,第二天便在诏书中说:“先皇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意即制定了一些制度已束缚于人,并使之互相牵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虽说宋太宗不是善继人之志,述人之事之人。但这些制度的对于治国的好处他本人还是相当明白的。那么太祖之创,太宗使其完备之治略(亦即家法)是何以体现的,下文可见。据《涑水记闻》卷二《符彦卿不可复委以兵权》载:“太祖欲使符彦卿典兵,赵普韩王屡谏,以谓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复委以兵权,上不听。宣已出,韩王复怀之请见,……。上曰:卿苦疑彦卿,何也?朕待彦卿至厚,彦卿能负朕邪?韩王曰: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上默然,遂中止。由此可见宋代君臣对于军权的防范性是如此之高。同时从其罢殿前都点检,殿前副都点检之职,而舍利三司且三司长官大多由一些资历较浅且平庸之辈出任等多项举措显然可见其用心。此后便成为后继者恪守之准则。两宋治国之方针(亦即家法)。而宋太宗正是这一家法的完善者。宋太宗一次对群臣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新,常须谨此。”(引自《续资治通监长编》太宗淳化二年丁亥条)。 因此宋季(家法)是这一时期王朝的主导,同时也是也这一历史时期社会所固有的历史特征。而岳飞之死正是在收复失地中不断膨胀的军权与这一隐性家法之间的冲突。然而上个世纪学界中有人认为,岳飞之死乃是“迎二圣”之口号遭赵构嫉恨所致。这一论断是相当不确切的,因为在绍兴五年(亦即公元1135)宋徽宗已死于金之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而这时金人又常声言要把宋钦宗或其子送回开封以恐吓伪齐和南宋。如果这时还提出“迎二圣”之口号无异于响应敌人,很有可能不攻自破,从心理上使得南宋君臣防线的瓦解。这无异于叛国。这种风格与岳飞的秉性是极其矛盾的。在者岳飞在上书高宗的几章奏折当中已没有“迎二圣”之词句,都是一些收复失地一类的话语。因此这一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那么岳飞仅仅是作为抗战派中的其中之一和投降派斗争的牺牲品吗?其实不然,这只是一表像而已,其背后真正的引申含义便是岳飞在战争中不断膨胀的军权与赵构皇权之间的冲突。 在家法的作用下和亲身经历了苗刘之变的赵构对于手握军权者是深深畏惧的。而岳飞一心立志收复失地不顾君臣嫉恨,终致以身殉之。这也是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的原因,为此

论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

“论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课堂总结一.对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讨论 (1)主要史料: 历史书籍上对岳飞的描写: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2记载:『(建炎四年四月)时金军欲以健康为江南立足之地,统帅张俊畏敌怯战,仅有岳飞一军前往健康。』建炎四年五月中旬,岳家军乘胜收复了江南地区的战略要地建康(今江苏南京),将金兵全部逐出江南。自此以后,金兵再也没能踏入江南一步.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3记载:『(绍兴三年二月庚子)吏部员外郎、权监察御史、江南东、西路宣谕刘大中言:「昨岳飞提兵洪州,颇有纪律,人情恃以为安业。今盗贼未熄,而飞既去,则民不安,农务失时。欲望速赐选兵前来,免致盗贼滋蔓。赴行在,恐盗复起。《独醒杂志》卷7记载:异时尝见其(指岳飞)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之行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周益国文忠公集》《平圆续稿》卷37记载:绍兴三年,群盗充斥虔、吉间,多至三百余伙,江西安抚大使李回以闻。时岳武穆公飞为神武副军都统制,授命专征,道出庐陵。士卒托宿廛市,黎明,为主人汛扫门宇,洗涤釜碗而去。太守供张郊饯,师行将绝,谒未及通,问殿后者:「大将军何在?」笑曰:「已杂偏裨去矣!」其严肃如此。所过独搜访奇士,取计策。至太和,君扣辕门,一见语合,许以从行。初,龙泉贼帅彭友、李洞天等十人尤强暴,号十大王,盘踞四年,攻破八县。君至,次第就缚,两郡以宁,凯歌而还。 历史上对岳飞的评价: 1.文天祥评价岳飞: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2.《岳飞传》中对岳飞的评价, 这也是元朝官方对岳飞的评价。“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武穆谥议》中,南宋官员对岳飞评价:公(岳飞)独不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临阵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忠义殉国,史册所载,何以尚兹! 3.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 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4.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宋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 5.满清乾隆皇帝评价岳飞: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 6.孙中山评价岳飞: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7.屠立成评价岳飞:检阅五千年之历史,能有坚韧不拔之气者,唯宋之时岳飞云耳。 8.蔡元培题岳王庙:民族主义,历元清鼎革始达完全,如神有知,稍解生前遗恨; 圣湖风景,得祠墓点缀差不寂寞,兹地之胜,允宜庙貌重新。(2)主要学术观点: 岳飞是民族英雄:中华民族的概念经历了从华夏民族、汉族“族群”到“国族”的一个理解过程。民族交流、民族斗争、民族融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在中国民

湖北省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湖北省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试卷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依序排列上交。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自己保管好,以供相关教师讲评试卷时使用。 8、本科目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做好试卷讲评和质量分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学者冯天瑜在《“封建论”考论》中指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所以又是对殷商氏族联合国家的一大提升。”材料旨在说明分封制 A.废除了血缘政治关系 B.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范围 C.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5.图8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 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 B.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 C.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 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 26.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 A.都城的布局出现了突破性的变化 B.市开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C.都城设计理念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民族英雄岳飞诗词赏析

TANJIU·ZHUANTI探究·专题 大字?我以为,岳母给岳飞刺字一事,很难不出自杜撰。 笏不以史实论 岳母刺字“尽忠报国”(或者“精忠报国”)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定式被广大国民所接受。那么,对于上文所叙述的这些历史,我们应当怎么看待呢? “尽忠报国”也好,“精忠报国”也好,岳母刺字与否也罢。并不是今天我们将岳飞精神融入民族文化血液中的不可谈者。尽忠和精忠,都是对岳飞人生的高度评价。岳飞以“尽忠报国”为自己的座右铭,而“精忠岳飞”是高宗朝对岳飞功绩的高度评价。 至于字是否为岳母所刺也并不重要。尽管传说中岳母将这一行为标准、理想作为座右铭刺刻在岳飞的肌肤里与历史史实相左。然而,这一说法可以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于岳飞忠义许国的认同以及岳母以身垂范教导儿子民族大义的钦佩和景仰。 同样的话题还有传为岳飞书作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这四字作品今天我们在杭州岳庙可以看到。此四字早已被考证为民国时期的托古伪作。尽管不是岳飞真迹,“还我河山”和“尽忠报国”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一种不屈文化的象征。脱离了一些史实又有何妨? 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琢磨一个历史人物,不正是要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为我所用的品质吗?即便这种品质有传说的成分,然而一旦这种品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后,一样可以成为促使民族积极前进的动力,永远号召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奋勇向前。 勿以史实论,是说也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民族英雄岳飞被汉奸秦桧害死,至今已八百余年了。前几年,笔者路过杭州,前往岳墓凭吊,在一枚石刻上得见明代文徵明挽岳飞的《满江红》词: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文徵明这首词,直指宋高宗赵构,斥责他为保住帝位,不想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因而与秦桧狼狈为奸,杀害抗敌英雄岳飞,甘心向金国屈辱称臣,割地赔款。全词揭示了岳飞悲剧的深刻原因。 由文徵明的挽词,笔者想到了岳飞留下来的三首词—— —它们或不为今人所知,或知而未解其意,或被疑为伪作。因而在这里做些考析,希望能有助于人们 ●自知沉浮 民族英雄岳飞诗词赏析 21 ·GUOXU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