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火灾形势与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火灾形势与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火灾形势与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火灾形势与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约论文 

编者按:国际火灾科学大会是由国际火灾科学学会主办的国际最高学术水平的

消防学术会议。由中国消防协会承办、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办的“第八届

国际火灾科学大会”于2005年9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公安部消防

局郭铁男局长作的题为《我国火灾形势与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特邀报告,分析了我

国几十年来火灾形势,从消防科技力量与基础设施和消防科技成果等方面,对我国

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对我国消防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全

面深入的展望,对我国今后消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火灾形势与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

郭铁男

(公安部消防局,北京100021)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较大幅度的上升。80年代以后,火灾伤亡人数明显下降,但群死群伤火灾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我国火灾形势基本稳定。在各级政府、公安消防部门和全社会的努力下,推进了消防科技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公安部直属四个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消防科研院所和大型消防企业为主体,相关教育科研单位和人员为补充的消防科技力量。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火灾探测报警与灭火技术、建筑耐火性能和防火技术、火灾模化技术及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城市消防规划与灭火救援、消防标准化、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并重点进行了高层建筑火灾预防与扑救技术、地下与大空间建筑火灾预防及控制技术、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在未来五年中,我国将重点开展火灾动力学理论与火灾风险理论、城市区域火灾风险与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评估技术、新型消防设施及工程应用技术、消防装备与器材的现代化、建筑结构耐火性能评价与抗火设计技术、人在火场中的行为特征、火灾数据库和消防经济学与性能化消防工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火灾形势;消防科学技术;消防科技队伍;消防科技成果;消防科技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29(2005)06-0663-11

1 我国火灾形势分析

火灾伴随火的发明和利用而产生,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火灾的发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以及由此不断扩大的消防安全需求,是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发展创新的直接向导和原始动力。探讨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对与其相关的火灾形势进行分析。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火灾概况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尚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城市化水平只有10.6%,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火灾总量和直接经济损失相应比较低。20世纪50年代,火灾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约0.6亿元(不包括因火灾而停工、停产、停业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现场施救、善后处理费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火灾数据以及森林、草原、军队和矿井地下火灾。以下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也相应增加。60年代年均值为1.4亿元,70年代年均值近2.4亿元; 80年代年均值为3.2亿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财富和致灾因素大量增加,火灾损失也急剧上升。90年代火灾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为10.6亿元,21世纪前5年的年均火灾损失达15.5亿元,为80年代年均火灾损失的4.8倍[1-2]。20世纪50年代以来年均火灾发生次数与经济损失情况,如图1所示。

图2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年代年均火灾伤亡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中,因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以60年代和70年代为最多,年均火灾死亡人数分别为4500人和4366人,其中,1960年火灾死亡人数为10843人。经过各级政府、公安消防部门和全社会的努力,特别是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推进了消防科技的研究和应用。80年代以后,火灾伤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图1 20世纪50

年代以来年均火灾起数与经济损失

图2 20世纪50年代以来年均火灾伤亡人数

20世纪80年代前5年,火灾起数和经济损失相

对平稳,每年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为1.6亿元至2.4亿元。1985年至1996年,虽然火灾起数增加不多,但火灾直接经济损失呈总体上升趋势,1993年至1996年间的火灾损失都在10亿元以上。1997年,由于我国火灾统计方法的改变,当年火灾总起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7年以后,火灾起数持续攀升,每年火灾直接经济损失在14亿元至17亿元。从1980年到2004年的25年间,年均火灾死亡人数为2404人,受伤人数有较大的起伏,最低为1984年的2690人,最高为1993年的5937人[2-3],见图3和图4所示

图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火灾起数与经济损失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火灾特点

1.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火灾损失呈上升趋势

1991年至200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

投资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了5.3倍、11.5倍和4.5倍,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116%,城市人口增加4499万人,能源消耗总量增加9.3×108t ,公路线路长度增加8.3×105km ,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加15.6倍[4-7]。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消防问题,在这13年间火灾起数和火灾经济损失分别增长4.6倍和2.2倍。图5为我国火灾损失随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以及火灾起数与损失都还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火灾还有一个潜在的上升空间[1,8-15]。经验表明,人均GDP 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通常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变动剧烈、各种矛盾突出的时期。从2003年开始,我国人均GDP 已经超过1000美元,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是安全事故易发期和群死群伤事故高发期。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火灾随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规律,积极预防和控制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仍将是我国消防科技工作者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图4 20世纪80

年代以来火灾伤亡人数

图5 我国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与GDP 增长间的变化关系

1.2.2 特大火灾呈波动下降趋势,群死群伤火灾问题

突出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显著变化,人员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和超大规模与复杂建筑增多,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能源的采用,增加了致灾因素与火灾风险。图6和图7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特大火灾的基本情况。90年代初,我国特大火灾增多,群死群伤火灾时有发生。1993年和1994年分别发生特大火灾124起和151起,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4亿元和5.0

亿元,火灾死亡人数分别为433人和855人,出现了90年代以来群死群伤火灾的第一个峰值。

两年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或死亡、重伤2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火灾31起,造成1218人死亡。1995年以后,特大火灾一度得到遏制,但在1997年出现第二个峰值,发生群死群伤火灾19起,死亡433人。2000年出现第三个峰值,发生了一次火灾死亡309人与死亡74人的特大火灾事故。近年来,通过提高防灭火工作的科技水平,加大治理火灾隐患的力度,在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火灾形势基本稳定。2001年至2004年特大火灾年均31起,死亡人数年均89人,直接经济损失年均1.5亿元,其中,群死群伤火灾年均3.8起,火灾死亡人数年均79人。

图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大火灾起数与经济损失

图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大火灾伤亡人数

根据1999年至2001年的统计数据计算,我国每

十万人的火灾死亡率为0.21,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6]。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火灾伤亡总量相应较高,三年火灾死亡平均值为2700人,更突出的问题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较多[17]。1979年至2004年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火灾事故35起,共造成2638人死亡,平均每起火灾死亡75人。其中,90年代以后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火灾26起,死亡2078人,平均每起火灾死亡80人。1994年11月27日,辽宁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发生的火灾,死亡233人;同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发生的火灾,死亡325人;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火灾,死亡309人。这些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向我们提出了消防安全领域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2 我国消防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防安全需求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的长足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控制技术与水力学的发展,促进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出现和灭火控制技术的应用。20世纪40年代以后,控制燃烧系统预测技术的显著进展,使得消防工程工具逐步得到应用。60年代至70年代,世界范围内一系列灾难性的高层建筑火灾,极大地促进了对高层建筑中烟气运动规律的研究,使更为系统化的人身安全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应用。1985年,庄斯特教授出版的《火灾动力学导论》对此前10年间与室内火灾特性有关的消防工程基本原理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18]。80年代后期,旨在提高消防投资效益、扩大国际贸易和促进新材料使用的性能化设计方法开始得到研究和应用[19-21],并涌现了大量用于分析和评价火灾风险的火灾模型[22-23]。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提高火灾防控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公共财产中的重要作用。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填补国内空白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从实验科学研究到计算机模拟和理论模型研究、从单一学科研究到多学科联合研究、从国内合作研究到国际合作研究等发展阶段,基本改变了过去我国消防科研基础薄弱、消防产品技术落后和主要消防装备依赖进口的状态,研究开发出大量科技成果,建成了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跨行业、跨部门的专业化消防科技队伍,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设施,进行了大量火灾实体实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主要产品与装备的国产化水平显著提高,部分研究成果和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科学技术在火灾预防、灭火救援、消防标准化、火灾调查、产品检测、宣传教育、训练演习、消防队伍建设等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著增强了全社会预防和抗御火灾的整体水平。消防科学技术已成为消防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2.1 主要消防科技力量与基础设施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公安部直属的四个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消防科研院所和大型消防企业为主体,相关教育科研单位和人员为补充的消防科技力量。图8为我国主要消防科技力量示意图。2.1.1 公安部直属消防研究所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上海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和四川消防研究所分别成立于1965年前后。天津消防研究所主要从事火灾基础理论、灭火系统、灭火剂与阻燃材料、消防法规、消防管理及火灾原因鉴定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上海消防研究所主要从事灭火

理论、消防装备、灭火技术战术及火场防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沈阳消防研究所主要从事电气火灾预防与鉴定、火灾探测报警、

消防通信及消防电子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四川消防研究所主要从事建筑火灾理论、建筑防火、防火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1985年6月,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国家标准局)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沈阳消防研究所建成。随后,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别在天津消防研究所、上海消防研究所和四川消防研究所建成[24-25]。1988年5月,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 TC 113)正式成立,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公安部消防局,负责处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消防标准化有关的技术管理工作。该委员会下设9个分技术委员会,分别挂靠天津消防研究所、上海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和公安部消防局科技处。

图8 我国主要消防科技力量示意图

2.1.2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消防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我国火灾科学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机构。1992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边

建设边对外开放,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设建筑火灾、城市与森林火灾、工业火灾、火灾化学、火灾监测监控、清洁高效灭火、火灾风险评价、计算机模拟与理论分析八个研究室,在火灾

 

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林火和草原火蔓延规律研究以及开发智能化高科技消防技术、新产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6-27]。近年来,该实验室以火灾动力学演化与模拟仿真、火灾防治原理及技术基础、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及方法学为主要研究方向[27],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

除公安部所属的专业消防科研机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外,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消防科学研究工作。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了建筑防火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阻燃材料研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研究所设有森林消防研究室,交通部国家船舶检验局建立了远东防火试验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中南大学、台湾成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等许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消防科研机构或专业实验室,集中了一些专家、学者开展消防科学研究工作,这是我国消防科学研究与开发技术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1.3 消防科研基础设施

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建成了一批重要的技术先进的消防科研设施。如天津消防研究所的燃烧与灭火综合试验馆、建筑构件耐火性能试验馆、石油灭火大型试验场;上海消防研究所的灭火装备性能试验室、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性能试验室、消防机器人性能试验室;沈阳消防研究所的消防电子产品专用标准检验成套试验装置和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模拟试验室、智能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评估装置、电气火灾研究与试验装置;四川消防研究所的高层建筑火灾实体实验塔、地下商业街火灾实验室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测试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空间火灾试验厅(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建造)、林火与草原火模拟实验装置和多层住宅火灾模拟实验楼;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多功能构件燃烧试验炉;远东防火试验中心的船用构件燃烧试验炉;北京理工大学的阻燃材料研究实验室等。这些重点科研设施的开发和利用,为我国深入开展火灾科学理论和消防工程技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 近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火灾探测报警与灭火技术、建筑耐火性能和防火技术、火灾模化技术及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城市消防规划与灭火救援、消防标准化、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等方面的研究,重点进行了高层建筑火灾预防与扑救技术、地下与大空间建筑火灾预防及控制技术、城市火灾和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解决高层建筑、地下与大空间建筑、城市火灾特性、火灾预防与控制技术,以及消防工程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2.2.1 火灾探测报警与灭火技术

火灾探测报警方面主要开展了吸气式高灵敏早期火灾探测、高可靠性能的复合式感温感烟探测、拉曼散射和光时域反射的光纤感温探测,以及线性可燃气体探测等多种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研究[29-33]。我国的专家学者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应用背景信息和火灾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并实现了火灾探测算法评估的三种考核方式、系列试验方法和综合评估数学模型[34-35],开发了油罐火灾沸溢喷溅的前兆噪声监测预报方法[36-37]。灭火技术方面开展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动力学性能、设计计算方法、灭火效能与机理、使用环境的影响、系统的集成优化以及工作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38-42]。运用激光全息和电子测重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大水滴三维空间分布与测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细水雾流场特性对灭火效能影响和消防装置喷雾水滴流场特性试验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不同水滴流场与灭火效能之间的关系[43-47];以实体灭火实验为依据分析并确定了成雾原理、灭火机理、灭火效能及雾束耐电压性能,提出了系统典型应用场所、保护对象及工程应用参数和设计方法[48],开发出了SD系列强力灭火液和高层建筑火灾智能探测报警系统、快速反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循环启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远控消防泡沫(水)炮、中低压消防泵系列、消防员火场防护技术参数及热防护试验装置、系列消防机器人、卫星通信消防指挥系统等消防系统和装备器材[49-59]。

2.2.2 建筑耐火性能与防火技术

建筑耐火性能与防火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建筑构(配)件耐火性能和建筑结构抗火失效过程的理论计算与实验分析、建筑火灾烟气毒性和火场防排烟技术以及防火阻燃技术[60-77]等。在材料产烟毒性试验方法方面,开发了以材料充分产烟且无火焰情况下进行小鼠30min染毒并观察3d的简化评价,以及简易的按等比级数划分材料产烟毒性危险级别的方法,建立了“火灾毒性烟气制取方法”、“材料产烟毒性分级”和“评价火灾烟气毒性危险的动物试验方法”等标

准[78]。在防火阻燃技术领域,以纳米Mg2Al2LDHs为阻燃剂、APP为协效阻燃剂,采用混炼技术制备了阻燃性聚苯乙烯 Mg2Al型LDHs系列纳米复合材料[79],开发了SCB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SWB 和SWH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GF有机防火堵料和SF无机防火堵料等产品[80-82]。在火灾原因调查技术上,运用火灾动力学理论和火灾现场痕迹的形成规律自主开发了线性法、迎火面法和锥形法等火灾原因判定技术[83-84]。

2.2.3 火灾模化技术及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性能化消防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设计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从90年代逐步开展了材料与组件的火灾特性、测试方法和燃烧机理方面的研究[85-98],并对普通建筑、中庭建筑、大空间建筑和地下建筑的火灾蔓延规律、烟气流动特性及其计算机模拟技术、人员疏散安全评估技术等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初步建立了大型复杂建筑火灾蔓延模型、烟气流动模型和人员疏散模型[99-112]。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建筑物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大空间建筑火灾及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研究方面,香港理工大学与内地的消防科研院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113-114]。在火灾烟气流动研究中,我国的专家学者提出并发展了场-区-网模型理论,重点研究和解决了三种模拟方式界面的处理,并建立了体现浮力影响、碳黑的生成与输运、湍流及热辐射相互作用的综合理论模型[115-116]。2003年和2004年分别在天津和澳门举办了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研讨会。目前,我国已对几十个超大型工程项目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了消防安全设计。

2.2.4 城市消防规划与灭火救援技术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与消防规划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城市消防规划的内容、技术指标要求和编制规划的流程与方法,得出了扑救城市居住区、商业区、商业与居住混合区一次火灾的消防水流量;提出城市消防给水系统应具备的供水能力和优化的配置与布局方法;运用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和消防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法,完成了《城市消防规划技术指南》的编制[117-119]。在城市灭火救援力量优化布局方法与技术研究方面,我国的专家采用离散定位-分配模型(Discrete Location2 Allocation Model),利用集合覆盖法(Set covering)、最大覆盖法(Maximal covering)以及P中值法(P2me2dian),提出了基于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等级的城市消防站优化布局方法和区域灭火救援装备及人员优化配置方法;通过引入最不利火灾规划场景(WCPS,Worst Case Planning Scenarios)的概念,提出了区域灭火救援装备及人员需求模型,并开发了城市灭火救援力量优化布局实用软件[120-122]。城市火灾与其它灾害事故等级划分方法和灭火救援力量出动方案编制技术的研究,首次对城市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进行了分类分级,建立了灭火救援力量等级出动概念[123]。

2.2.5 消防标准化技术

1988年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来,我国的消防标准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标准和规范制定的科学依据。目前,已制定各类消防标准和行业标准289项,主要包括:消防行业基础技术标准、工程建设消防专业通用标准、消防产品专业通用标准和消防管理专业通用标准等。已编制、实施消防技术规范28项,包括:建筑工程防火设计和各类消防设施设计、施工及验收等规范。2005年9月,沈阳消防研究所编制的《消防联动控制标准》作为新标准项目列入了ISO TC21 SC3技术委员会的建议草案。

2.2.6 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研究

为了对火灾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管理和灭火技术的改进与发展,2002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沈阳消防研究所、上海消防研究所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的研究工作。该项目重点解决可燃物表面及空间火灾的发生与蔓延、火灾烟气及其毒害物质的生成与释放、基于火灾动力学与统计理论耦合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综合性能优化的清洁高效阻燃新技术原理、火灾早期的多信号感知与智能识别和物理化学复合作用下的清洁高效灭火原理等六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124]。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大量用于火灾特性参数测量的实验设备研制与建造,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125-127]。

综上所述,我国的消防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在基础研究、实验设施、信息积累、技术开发、科技队伍建设和国际学术合作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消防科学技术还滞后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消防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性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我国消防科学技术展望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5%。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2004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比1991年增长了5.6倍。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正在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城市化率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42%以上。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形势下,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凸显,现代火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我们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加快消防事业的发展,切实解决日益增长的社会消防安全需求与相对匮乏的消防资源之间的矛盾,不断提高社会防控火灾的能力和公共消防安全水平,使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享有更高水平的消防安全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摆上了更突出的位置。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公共安全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的推动力量,目前正在着手制订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消防科技发展纲要与规划。我们要在继续引进国际先进消防科技成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以火灾预防及减少火灾中伤亡人员为重点,力争在防控火灾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坚持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科学普及并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防灭火能力的转化,不断提高国民消防安全素质;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培养、造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消防科技队伍。

3.1 注重火灾动力学和火灾风险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消防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火灾的复杂性和燃烧理论的不完善使得消防科技还处于一种有待走向成熟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燃烧理论、科学计算技术、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系统安全原理、宏观与小尺度动态测量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系统地研究复杂的火灾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我们将深入开展火灾机理、火灾动力学理论和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把可燃物热解动力学与火灾早期特性的研究、复合材料与阻燃材料火灾特性的研究、轰燃与回燃等特殊火行为的机理研究、阴燃及其向明火转化机理的研究、单一房间与复杂特殊环境下火灾蔓延与烟气流动的动力学演化模型及理论研究系统化;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灾模化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可靠火灾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公众聚集场所、大型公共建筑、易燃易爆危险品单位、地铁及城市交通隧道等高风险场所火灾烟气排放与控制技术、烟气优化管理技术、烟气危险性评估方法与人员疏散技术的研究,开发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和工程工具,将其应用于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消防安全管理和公众教育中,以改善建(构)筑物的消防安全状况,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以建筑火灾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应用研究,推动对火灾科学试验新手段的开发,为火灾基础理论研究、复杂或常规条件下的火灾过程计算、消防指挥决策、灾害后果分析、消防队员训练、公民安全意识教育等提供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条件。

3.2 推进城市区域火灾风险和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评

估技术研究

对城市防治重特大火灾和其它灾害事故的能力进行整体规划、系统研究,引入并发展火灾动力学理论和火灾风险理论。对城市区域火灾危险性、重大危险源火灾危险性、重特大火灾和化学事故进行研究和评估,并与城市消防供水、站点、人员、装备等相关因子耦合,开展城市消防规划、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响应时间和消防力量等的优化配置研究,提高城市防控火灾的整体水平。

3.3 研制开发新型消防设施及其工程应用技术

建立城市消防重点保护单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监控中心,与消防指挥中心联网,形成城市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综合平台。进一步加强火灾早期的多信号感知与智能识别技术、火灾探测器响应模型、建筑消防联动优化集成及控制模型、气体灭火系统工程应用评价方法、细水雾灭火系统工程应用、高层建筑避难层正压送风效能、特殊建筑机械排烟补风量、新型防火阻燃技术与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重点研究开发高效、低毒、清洁型阻燃剂和阻燃材料,开发纳米阻燃剂、纳米阻燃材料、复合防火材料、绿色环保及适用于特殊场所和用途的新型防火材料和防火涂料。

3.4 加快消防装备与器材的现代化

消防装备与器材的开发应向新型、高效、节水、环保、智能、人性化和多功能集成的方向发展。研究开发灭火、救援和化学处置所必需的新型个人防护装备;研究开发适用于各类场所,具有灭火、防化、洗消及抢险救援等功能的各种新型消防车;研究开发适用于地铁、隧道等特殊场所的灭火救援技术装备;研究开发可应用于危险场合具有火场侦察、化学侦检、灭火、堵漏、洗

 

消、输转等功能的消防机器人;研究开发空中灭火救援技术及配套装备;开展消防装备优化配置与战斗编成的研究;开展化学侦检传感器、智能头盔、智能搜救器材和轻质高效破拆器具等研究。

3.5 深入开展建筑结构耐火性能评价与抗火设计技

术研究

为了有效避免火灾中建筑物坍塌所造成的人员伤亡,需要开展建筑结构耐火性能评价与抗火设计技术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热与力综合作用下建筑结构受损坍塌的模拟预测,提高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方法和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评价方法;(2)建立钢结构防火保护系统评估方法,防火涂料的安全性能评估方法,新型结构、构件的耐火性能研究;(3)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建筑火灾升温模型与抗火设计方法研究;(4)建筑结构火灾灾难性坍塌的机理及规律研究。

3.6 开展人在火场中的行为特征研究

火灾与人类行为相互关系的研究随着性能化消防规范的出现和对计算机疏散模型的需求而得到迅速发展。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将开展不同建筑中人员行为模式特征、居住人员特征分类、疏散模型、疏散场景想定、疏散设计和社区消防安全预案等重点研究,开发大型公共建筑人员疏散模拟、考虑火灾中人员的个体和群体心理反应、建立智能化人群疏散模型。

3.7 发展完善的火灾数据库

火灾发生的随机性和火灾动力学规律的确定性,客观上要求不断发展完善火灾统计数据库、材料燃烧特性数据库、人在火场中的行为特征数据库、消防系统效能数据库等不同类型的火灾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能够为预测火灾的发生与发展,为科学地进行人员疏散设计和更好地进行消防系统设计与维护提供基础数据。火灾统计数据库应考虑到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对火灾的影响。除火灾损失、人员伤亡和火灾原因等基本情况外,火灾统计数据库中还应包括较为详细的火灾过程描述、消防系统和消防力量的使用与有效性情况。材料燃烧特性数据库应包括日用品、室内组件、建筑材料、电缆材料、能源、建筑构件、交通运输工具材料及组件、织物类产品等的对火反应特性、燃烧发烟密度、烟气毒性及耐火特性等数据,包括实验室规模的火灾试验结果与全尺寸火灾特性预测结果的对比研究。人在火场中的行为特征数据库则需要在大量的心理和生理研究基础上建立。消防系统效能数据库应能反映出不同类型的系统在不同场所及不同维护条件下所发挥的抑制火灾的作用。3.8 开展消防经济学与性能化消防工程方法的研究

无论是以最低的成本保证一定的消防安全水平,还是以一定的投入提供更高的消防安全保障,消防安全的成本效益都是一个核心问题。为了在火灾风险与消防投入之间找到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平衡点,就必须要进行消防经济学与性能化消防工程的研究。开展性能化消防工程方法的研究离不开设计指南和工程工具,需要建立并完善指导性文件、广泛接受的判据和评价方法。虽然目前性能化消防工程方法还不够成熟、稳定,但国际上已经开发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性能化设计定量分析和计算工具。我国在性能化消防工程方法应用方面,还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火灾场景基础参数、材料火灾烟气毒性、建筑消防设施与火灾相互作用、建筑火灾增长与蔓延特性、建筑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特殊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和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在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上面临的挑战,更加需要依赖广泛、密切的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的举行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科学技术无国界,我们将积极推进与国际消防科技界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促进火灾科学与消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中国和世界的明天更加平安、美好。

参考文献:

[1] 郭铁男.2004年火灾形势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火灾趋势及防

治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3):263-266.

[2] 公安部消防局.2004中国消防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

[3] Wang Haihui,Fan Weicheng.Progress and problems of fire pro2

tection in China[J].Fire Safety Journal,1997,28:191-2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20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3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200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中国统计摘要[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20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0750821.html, tjsj

ndsj ,2005-08-04.

[8] 霍 然,范维澄,黄东林,等.正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火灾问题

[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7,16(1):3-7.

[9] 范维澄,刘乃安.火灾科学——一个新兴交叉的工程科学领域

[J].中国工程科学,2001,3(1):6-14.

[10]杜兰萍,沈友弟,厉 剑,等.我国消防安全形势、差距和对策研

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21(5):3-13.

[11]吴启鸿,肖学锋,朱东杰.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火灾发展趋势的探

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5):367-370.

[12]杨立中,江大白.中国火灾与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关系[J].中国工

程科学,2003,5(2):62-67.

[13]吴启鸿.火灾形势的严峻性与学科建设的迫切性[J].消防科学

与技术,2005,24(2):145-152.

[14]杜兰萍.正确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火灾形势仍将相当严

峻的客观必然性[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1):1-4.

[15]王铭珍.我国火灾同英、美、日本诸国火灾之比较[J].消防技术与

产品信息,2003,(12):63-65.

[16]World Fir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0750821.html,rmation bulletin of the world fire

statistics centr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sur2 ance Economics,20Oct.2004.

[17]马 良,舒中俊,杨 隽.群死群伤火灾的预防与控制[R].2004

年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5:103-106. [18]Dougal Drysdale.An introduction to fire dynamics.John Wiely

and Sons Ltd.,1985.

[19]Meacham B J.Performance-based fire safety engineering:an in2

troduction of basic concepts[J].Journal of Fire Protection Engi2 neering,1995,7(2):35-54.

[20]United Kingdom.Building Regulations,1985.

[21]Ministry of Construction,the Building Center of Japan.Total fire

safety design system of buildings.Tokyo,1989.

[22]Raymond Friedman.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computer models

for fire and smoke[J].SFPE Journal of Fire Protection Engi2 neering,1992,4(3):81-92.

[23]Stephen M Olenick,Douglas J Carpenter.An updated interna2

tional survey of computer models for fire and smoke[J].SFPE

Journal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2003,13(2):87-110.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新中国消防50年(1949-1999)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5]李采芹.中国消防通史(下卷)[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

[26]韩占先,徐宝林,霍 然.降伏火魔之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1.

[27]Fan Weicheng,Li Shufen.Fire Research in China[A].In:

Takashi Kashiwagi eds.Fire Safety Science2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ire Safety Science,1994:27-45.

[28]Fan W C,Huo R,Yao B,W K Chow.A brief review on active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in China[J].J.Applied Fire Science,2000-2001,10(4):329-342.

[29]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高灵敏度吸气型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R],2003.

[30]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复合式感烟感温探测报警系统[R],

1999.

[31]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双波段火焰探测报警系统[R],2000.

[32]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线型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R],1998.

[33]陈海生,吴建蓉,王乐天.分布式光纤温度探测报警系统的实现

及产品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4):366-368.

[34]厉 剑,殷福亮,董文辉,等.火灾探测算法评估技术的研究

[J].火灾科学,2005:14(3):144-149.[35]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火灾探测算法评估技术的研究[R].科

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2001DIB30124,2005.

[36]花锦松,廖光煊,范维澄.扬沸火灾监测预报方法研究(I)——理

论基础[J].火灾科学,1993,2(2):52-60.

[37]花锦松,廖光煊,范维澄.扬沸火灾监测预报方法研究(II)——

实验分析[J].火灾科学,1996,5(1):28-34.

[38]宋 波,金 文,刘激扬.ESFR自动洒水喷头喷洒水滴动力性

能实验及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3):213-216. [39]经建生,谢德隆.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用之优化[J].消防科学与

技术,2003,22(1):40-42.

[40]陈 民,张清林.储罐烟雾灭火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消防科学

与技术,2005,24(3):314-316.

[41]傅智敏,杨荣杰.固体微粒气溶胶灭火剂的改性研究[J].火灾科

学,2000,9(3):35-41.

[42]吴颐伦,陈辉勇.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J].消

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5):17-21.

[43]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液滴场全息图像计算机处理系统[R],

1993.

[44]姚 斌,廖光煊,范维澄.受限空间内细水雾与火相互作用的实

验研究[J].火灾科学,1997,6(2):48-52.

[45]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细水雾流场特性对灭火效能影响的研究

[R],1999.

[46]李宝利,田 亮.高压细水雾系统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0,19(1):11-13.

[47]崔正心,廖光煊,秦 俊,等.细水雾抑制障碍物稳定火焰的实

验研究[J].火灾科学,2001,10(3):174-177.

[48]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研究[R],2001.

[49]叶宏烈,胡英年,孙永明.SD系列强力灭火液的研制[J].消防

科学与技术,1993,12(3):7-10.

[50]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高效水系灭火剂应用技术的研究[R],

1996.

[51]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高层建筑火灾智能探测报警系统[R],

1995.

[52]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高层建筑快速响应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

研究[R],1995.

[53]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高层建筑自动循环启闭喷水灭火系统的

研究[R],1995.

[54]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远控消防泡沫(水)炮灭火系统[R],

1995.

[55]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中低压消防泵系列[R],1997.

[56]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消防员火场防护基本技术参数及热防护

试验装置的研究[R],1996.

[57]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自行式消防炮工业性试验及应用[R],

2002.

[58]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消防侦察机器人信息集成及处理技术的

研究[R],2004.

[59]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卫星通信消防指挥系统[R].科技部科

研项目,2003.

[60]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R],1994.

[61]韩林海.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理论计算结果及其工程实践

[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0,19(1):14-16.

[62]屈立军.火灾载荷、通风系数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耐火稳定

性的影响[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20(6):4-6.

[63]李引擎,陈景辉,季广其.建筑材料对火反应特性及分级体系

[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20(5):17-19.

[64]董毓利.火灾演化、整体火安全和火灾蔓延[J].安全与环境学

报,2001,1(2):1-6.

[65]李章盛.我国高层建筑消防技术的发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

1999,18(1):18-20.

[66]李邦昌.烟气毒性生物鉴定试验方法[R].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

所,1996.

[67]李邦昌.材料产烟毒性危险分级试验方法学原理[J].消防科学

与技术,2003,22(6):445-448.

[68]李引擎,陈景辉,朱新生,等.火灾中建材燃烧毒性的试验研究

[J].火灾科学,1992,1(1):37-44.

[69]方廷勇,冯文兴,李辉亮,等.火灾烟气毒性评价新的“RRC”动

态模型及工程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2):156-

158.

[70]刘军军,兰 彬,张文良,等.地下商业街火灾烟气成分试验研

究[J].,2001,20(1):10-12.

[71]李章盛,王渭云.高层建筑楼梯间正压送风机械排烟技术[R].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1995.

[72]覃文清.SP膨胀型防火密封条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1996,15(4):33-36.

[73] 覃文清.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

术,1998,17(3):35-36.

[74] 胡 源,胡进良,范维澄,等.含羟基环三磷腈衍生物的合成及

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J].火灾科学,1996,5(2):12-16. [75] 方月娥,史天义,李爱山,等.新型高效磷酸盐阻燃剂的合成及

应用[J].火灾科学,1995,4(1):34-38.

[76] 黄金印,傅智敏.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阻燃改性聚酯的热

解和燃烧特性实验研究[J].火灾科学,1999,8(4):50-58. [77] 胡 源,范维澄,王清安,等.木材燃烧过程气相中长寿命自由

基的研究[J].火灾科学,1998,7(2):49-54.

[78]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材料产烟毒性分级试验方法研究[R],

1996.

[79] 张泽江,覃文清,兰 彬,等.纳米LDHs与APP协效阻燃剂对

PS阻燃性能与机理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5):

596-599.

[80]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SCB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R],

1997.

[81]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SWB、SWH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R],

1994.

[82]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GF有机防火堵料和SF无机防火堵料

[R],1998.

[83] 林 松.燃烧规律与图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

(12):70-74.

[84] 林 松,邵 力.热辐射与图像[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5,(7):24-25.

[85] 李建华,黄郑华.木质材料轰燃化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消防

科学与技术,1994,13(1):5-9.

[86] Fan W C,Wang J.Predictions of unsteady burning of a fuel bed

[A].In:Geoffrey Cox and Brian Langford eds.Fire Safety Sci2

ence2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C].Es2 sex: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LTD,1991:325-334.

[87] 张和平,蔡智敏,范维澄,等.室内火灾条件下复合板装潢材料

火灾特性的实验研究[J].火灾科学,1999,8(2):21-28.

[88] 吴志新,张 虹,蒋 勇.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评价方法

与试验分析[J].火灾科学,2001,10(4):217-221.

[89] 叶宏烈,傅学成,胡英年,等.车用乙醇汽油火灾危险性评估及

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1):31-35.

[90] 徐精彩,许满贵,邓 军,等.基于煤氧复合过程分析的自然发

火期预测技术研究[J].火灾科学,2000,9(3):21-27.

[91] 陈晓军,邓志华,杨立中.火灾早期特性试验台的设计和概况

[J].火灾科学,2000,9(2):55-60.

[92] Dong Xilin,Yang Yusheng.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self

-heating behaviour of dusts around a power cable[A].In:

Michel Curtat eds.Fire Safety Science2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ire

Safety Science,2000:603-610.

[93] Gong Yunyi,Gu Wenge,Tong Jun.Ignition capability of fric2

tion sparks and hot surface for fire risk[J].火灾科学,1999,8

(1):1-14.

[94] 施海云,方梦祥,王树荣,等.典型火灾可燃物纺织品热解特性

及动力学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6):436-440. [95] Liu N,Wang B,Fan W.Kinetic compensation effect i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biomass in air atmosphere[A].In:

David D.Evans eds.Fire Safety Science2Proceedings of the Sev2 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ire Safety Science,2003:581-592.

[96] 陈迎春,经建生,田 亮,等.热不稳定物质火灾危险性鉴定系

统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1):5-8.

[97] 蒋慧灵,傅智敏,刘颖杰,等.过氧化氢热爆炸危险性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2):121-124.

[98] Wang Z X.A three layer model for oil tank fires[A].In:Takao

Wakamatsu,Yuji Hasemi,Ai Sekizawa,Paul G.Seeger,

Patrick J.Pagni and Cecile E.Grant eds.Fire Safety Science2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C].Hemi2 sp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9:209-220.

[99] 颜 峻,王 旭,高永庭.三维单室火灾温度及速度场的数值

模拟[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4):267-270.

[100]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火灾烟气流动水力模化的研究[R], 1997.

[101]张人杰,袁理明,楼建宇.受限空间近壁烟羽流准稳态温度场的实验研究[J].火灾科学,1993,2(2):1-5.

[1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庭式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R].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

划项目: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2001BA803B02,2004.

[103]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地下大型商场火灾特性研究[R], 2001.

[104]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下商业街火灾烟气流动特性试验研究[R],2000.

[105]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下商业建筑通风排烟技术参数试验研究[R],2000.

[106]崔泽艳,陈大宏,方 正,等.地下建筑的防火隔烟及箱式水幕流动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3):265-268,276. [107]张青岚,兰 彬,张文良,等.地下商业街火灾烟气流速的试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20(1):13-16.

[108]霍 然,李元洲,余明高,等.大空间建筑火灾机械排烟的初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20(4):3-5.

[109]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R].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2001BA803B02,2004.

[110]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技术研究[R].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2001BA803B02,2004.

[11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人员密集大空间公共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应用研究[R].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

目: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2001BA803B02,2004.

[112]李引擎,肖泽南,张向阳,等.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的计算机模型[A].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第24分会场论文集:科学发展观与公共消防安全[C].中国消防协会,2005:76-80.

[113]周允基,范维澄,陈 莉.关于中庭火灾的全尺寸实验[J].火灾科学,1993,2(2):61-64.

[114]王国栋,霍 然,易 亮,等.热烟测试用于评价建筑烟控系统的讨论[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1):25-27.

[115]范维澄,鄢正华,陈 莉.火灾科学中计算机模拟的新进展[J].

火灾科学,1992,1(1):15-24.

[116]Fu Z,Fan W C.A zone type model for a building fire and its sensitivity analysis[J].Fire and Material,1996,20:215-

224.

[117]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R].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执行情况验收自

评估报告,2001BA803B02,2004.

[118]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城市消防规划技术指南的研究[R].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2001BA803B02,2004.

[11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R].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2001BA803B02,2004.

[120]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城市灭火救援力量优化布局方法与技术研究[R].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2001BA803B02,2004. [121]吴 军,胡传平.基于区域火灾风险的灭火救援力量优化配置研究[A].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第24分会场论文集:科学发展观与公共消防安全[C].中国消防协会,2005:33-36.

[122]胡传平,汪清波,吴美文,等.消防站优化布局理论及应用

[A].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第24分会场论文集:科学发展观

与公共消防安全[C].中国消防协会,2005:108-112.

[123]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城市火灾与其它灾害事故等级划分方法和灭火救援力量出动方案编制技术[R].国家“十五”科技攻

关计划项目: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研究,2001BA803B02,2004.

[12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公安部上海消防

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

[R].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409600,2002. [12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公安部上海消防

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

[R].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年度研究报告,

2001CB409600,2002.

[1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公安部上海消防

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

[R].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3年度研究报告,

2001CB409600,2003.

[12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公安部上海消防

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

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R].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项目中期研究报告,2001CB409600,2004.

Fire situation of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O Tie2nan

(Fire Bureau of MPS,Beijing100021,China) Abstract:Since the50s of20th century,the direct fire los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ed greatly.After1980s,fire life loss re2 duced but disastrous fires increased.With the help of the gov2 ernment,fire departments and the society,the study on fire technology has been emphasized.In the recent years,the fire situation in China is basically stable.After1990s,we carried out fire protection studied on fire detection and fire fighting technology,building fire resistance and fire protection,fire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2based fire safety design,city fire planning and rescuing etc.In the future five2year2plan,we will put our emphasis on the fire dynamics theory study,fire risk analysis,assessment of city area fire risk and rescuing ability, new model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modernization of fire equip2 ment and tools,assessment of building fire resistance perfor2 mance and fire resistance technology,human behavior in fire, fire database and fire economics and performance2based fire safety engineering etc.

Key words:fire situation;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fire re2 search personnel;fire research achievement;fire research ten2 dency

作者简介:郭铁男,男,公安部消防局局长,少将,高级工程师,北京市朝阳区华威西里甲19号,100021。

收稿日期:2005-10-08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单位名称:上海翔农工贸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三月三日

为了提升我公司消防安全防范水平,切实增强员工消防安全意识,现决定对我公司自身开展年度消防安全评估,评估过程中按照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真实有效。 一、单位概况及消防安全基本情况: 位于,主楼栋,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主楼地下层,地上层。建筑设置了等消防设施。于年月日通过公安消防机构建筑工程设计备案,年月日通过公安消防机构竣工验收,于年月日投入使用。 二、评估内容: 1、被评估场所的消防合法情况; 2、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情况; 3、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员、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情况,组织开展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及火灾隐患整改情况; 4、单位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和“一懂三会”知识掌握情况,消防安全宣传情况,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演练情况; 5、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设置配置以及完好有效情况,消防控制室值班及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持证上

岗情况; 6、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的敷设、维护保养情况; 7、疏通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保持畅通情况,防火分区、防火间距、防烟分区、避难层(间)及消防车登高作业区域保持有效情况; 8、室内外装修情况,建筑外保温材料使用情况,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情况; 9、依法建立微型消防站及配备装备器材情况,扑救火灾能力情况 10、受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行政处罚和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情况,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11、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员确定、变更,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定期检查评估,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落实并定期向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情况; 12、单位结合实际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火灾防范措施情况; 13、单位年内发生火灾情况。 14、其他消防规定检查项。 三、存在问题: 1、现场抽查员工“一懂三会”知识情况,部分员工知识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真题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20分) 某信息中心大楼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和灭火器,2015年2月5日,该单位安保部对信息中心的消防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测试,部分检查情况如下:(一)表1建筑灭火器检查情况 灭火器型 号出厂日期数量 上次维修时 间 外观检查存在问题的灭火器(具) 压力表指 针位于红 区 筒体锈蚀面积与筒体面 积之比 筒体严 重变形 <1/3≥1/3 MFZ/ABC42010年1月82无2520 2010年7月82无3320 MT52003年1月182014年1月0002 2003年7月182014年7月0001 (二)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功能测试情况 打开湿式报警阀组导航的试验阀,水力警铃动作,按规定方法测量水力警铃声强为65dB,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接收到报警阀组压力开关动作信号,自动喷水给水泵未启动。 (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检查情况 信息中心的通信机房设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如图1所示),系统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检查发现,储瓶间2号灭火剂储瓶的压力表显示压力为设计储存压力的85%,系统存在组件缺失的问题。 检查结束后,该单位安保部委托专业维修单位对气体灭火设备进行了维修。维修单位派人到现场,焊接了缺失组件的底座,并安装了缺失组件;对2号灭火剂储瓶补压至设计压力。 防护区防护区榕容积 (m3) 灭火设计 浓度(%) 灭火器用量(kg) 灭火剂钢瓶 溶积(L) 灭火剂储存 压力(MPa) 灭火剂钢瓶 数量(只) A600 8398 120 4.2 4 B4502983 C3001992 图一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组成示意图

2013年全国火灾情况分析

2013年全国火灾情况分析 2013年,全国共统计火灾38.9万起,死亡2113人,受伤1637人,直接财产损失48.5亿元。另外,接报森林、草原、矿井地下部分及铁路、交通港航火灾4085起,死亡76人,受伤36人,直接财产损失2.7亿元,受灾森林13724公顷,受灾草原35077公顷。 一、火灾分布特点与往年大致相同,但城乡结合部、小城镇等火灾多发。从全年火灾看,一是农村火灾比重较大,占总数的32.4%,分别高于县城集镇和城市火灾所占的比重;二是东部火灾多发,共发生火灾17.3万起,占总数的44.6%,超过中部17.4%、西部22.8%和东北15.3%的比重;三是居民住宅火灾亡人多,共发生火灾11.7万起,造成1215人死亡,起数占总数的30.1%,亡人占总数的57.5%;四是电气火灾比例最高,违反电气安装使用规定等引发的火灾共11.6万起,死亡745人,受伤538人,分别占总数的29.7%、35.3%和32.9%。此外,一些城乡结合部、小城镇等区域消防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单位消防管理滞后、火灾隐患集中,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火灾明显多发,应引起重视。一是城乡结合部大火较多,北京市朝阳区小武基村京中发汽配城火灾、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火灾爆炸事故等都发生在城乡结合部;二是小城镇火灾伤亡比重大,虽然火灾只占总数的29.4%,但

人员死、伤和损失分别占33.9%、38.2%和38%;三是因电动车充电短路、故障等引发的较大火灾共14起,占较大火灾总数的11.9%,较往年明显突出。另外,放火引发的火灾虽仅占总数1.8%,但人员死、伤分别占总数的16.9%和12.2%,并且发生福建厦门公交车、黑龙江海伦敬老院两起重特大放火案件。 二、较大火灾多发生在住宅商业场所,重特大火灾有所增加。全年共发生较大火灾117起(其中23起为放火),死亡449人,受伤107人,直接财产损失3.7亿元,发生概率为1/3323起,低于2012年的1/2535起,其中55起发生在住宅,16起在商业场所,9起在集体宿舍,9起在生产厂房,8起在仓储场所,3起在建筑工地,2起在养老院,2起在餐饮场所,1起在宾馆饭店,12起在其他场所;发生重大火灾4起(其中1起为放火),死亡53人,受伤56人,直接财产损失590.5万元,比2012增加2起;发生特别重大火灾2起,其中1起为吉林长春德惠市宝沅丰禽业有限公司厂房起火爆炸事故,另1起为福建厦门公交车放火案件,共造成168人死亡,11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亿元,2012年未发生特别重大火灾。 三、消防队伍出警首次超过百万,比2012年增加36.5%。全国各类消防队伍共接警出动103.3万起,比上年增加27.7万起,共出动消防人员1102.6万人次,出动消防车辆183.2万辆次,营救遇险被困人员17.5万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359多亿元。其中,火灾扑救38.5万起,抢险救援26.3万起,社会救助21.9万

马原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一、观点案例资料 1、对世界本原得不同理解 观点1 德谟克利特得“原子” 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得灵魂在内,都就是由原子这种不可分割得物质粒子组成得。原子就是永恒得,由原子所组成得整个自然界、整个世界也就是永恒得。原予本身不变化,但能运动。原子得数量就是无限多得,但它们之间没有性质得不同,仅有大小、形状、次序与位置得区别。世界万物由于构成它们得原子在大小、形状、次序与位置上得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得性质。虚空就是原子运动得地方,就是“非存在”。原子在虚空中互相碰撞,形成旋涡运动,从而互相结合形成万物。原子分离,事物就灭亡。 观点2 霍布斯得“物体”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就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机械唯物主义得重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物体》、《论人》、《论公民》、《论社会》与《利维坦》等。霍布斯运用机械力学得观点与几何学得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论物体、论人、论国家与论社会在内得哲学体系。 “物体”就是霍布斯哲学体系得基本范畴。霍布斯认为,世界上真实存在着得只有物质所构成得物体。她说:“哲学得对象,或者哲学所处理得材料,乃就是每一个这样得物体:这种物体我们可以设想它有产生,并且可以通过对它得思考,指导它同别得物体加以比较,或者就是,这种物体就是可以加以组合与分解得,也就就是说,它得产生或特性我们就是可以认识得”。霍布斯给物体下了一个明确得定义。她说:“物体就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得东西,与空间得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得广延”。显然,霍布斯所说得物体具有如下特征:它不依赖于我们思想而客观存在;占有一定得空间;能为人们所认识。霍布斯所说得物体概念基本上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物质概念。霍布斯还认为,经院哲学所奉”,如同说“圆得方形”一样荒谬。 观点3 “存在就就是被感知”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得主要代表人物乔治·贝克莱(GeorgeBerkeley,1685—1763)在其《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重庆市火灾高危单位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被评估单位名称:重庆市江津区程渝网吧 评估方式:自我评估 评估人员:刘金华 评估日期: 重庆市公安局消防局监制 (一式三份,一份交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一份被评估单位存,一份评估机构 存。) 一、被评估单位基本情况(可根据单位实情进行增减) 重庆市江津区程渝网吧单位位于江津区(县、自治县)双福镇滴水村八社1-2层,属于人员密集类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地下公共建筑、高层公共建筑、易燃易爆场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单位(该建筑或场所1-2层)于××年×月消防设计审核合格,××年×月通过消防验收。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上×层,地下×层,建筑高度××米;地下×层为××,×层至×层为××,建筑面积××平方米,×层、×层为××,建筑面积××平方米。主要消防设施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械排烟系统、

火灾应急照明系统、消火栓系统等。 二、评估要求 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单位(××建筑或场所)消防行政许可、消防安全制度等文件进行书面审查,对场所消防安全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及运行机制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评估,发现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三、评估依据 本次评估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重庆市消防条例》、《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19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20号)等消防法律法规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J50-054-2006)、《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DB50201-2004)等消防技术标准。 四、评估组人员组成 组长: ×××单位、职务/职称 成员: ×××单位、职务/职称 ×××单位、职务/职称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公安部消防局编 2 主编陈伟明杨建民 副主编单于广 执行副主编张明灿王宝伟沈友弟 参加编写人员(按姓氏笔划) 编写人员白洁、冯婧钰、李念慈、朱国庆、张兴权、陈柏 段炼、常越 3 编写说明 为适应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的需要,方便应试人员复习备考,根 据《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公安部消防局组织部分消防部队、 科研院所、消防企业的专家编写了《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共分三册:《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消防技术综合能力》和《消防安全案例 分析》。 本辅导教材《消防安全案例分析》是运用消防法律法规知识、防火和

灭火基本原理、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等消防专业技术,着力于提高分析、解 决消防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进行编写的,共分五篇六十七个案 例。第一篇为建筑防火案例分析,共有16 个案例;第二篇为消防设施应用 案例分析,共有25 个案例;第三篇为消防安全评估案例分析,共有9 个案 例;第四篇为消防安全管理案例分析,共有7 个案例;第五篇为火灾案例 分析,共有10 个案例。 本辅导教材第一篇由白洁编写;第二篇由张兴权、李念慈编写;第三 篇由朱国庆、冯婧钰编写;第四篇由冯婧钰编写;第五篇由张兴权、段炼 编写。本书部分插图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陈柏、常越制作。本辅导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典型案例,得到全国消防界同仁的大力支 持和帮助,提供了不少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本辅导教材得到了上海、北京、 辽宁、江苏公安消防总队和公安部天津、沈阳、上海消防研究所的大力支

持,公安部天津、沈阳、上海消防研究所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管理组的专家 对本辅导教材进行了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 4 感谢! 本辅导教材编写过程中,采用了编写时的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国家 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有可能被修订,读者应试和执业过程中应以有效的现行 标准规范为依据。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 正。 《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 2013 年12 月 I 目录 第一篇建筑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1 木器厂房防火案例分析..................................................... .. (1)

火灾形势分析及近年来火灾案例点评

**市火灾形势分析及近年来火灾 案例点评 大家好,现在由我来通报今年承德市的火灾形势并针对近年来的火灾案例作为点评。 今年以来,全市共发生火灾363起,同比去年上升了3.56%;受伤3人,同比去年上升了50%;直接财产损失1019.9万元,同比去年下降了46.43%,未发生亡人火灾和有较大以上影响的火灾事故。火灾起数、伤人数呈现上升态势,火灾形势总体不容乐观。 一、火灾形势分析 (一)从火灾原因分析上看,电气火灾仍占较大比重 在今年的363起火灾中,有113起是电气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1.13%,与去年相比,电气火灾仍是防控的重点。从火灾调查的反映情况看,私拉乱接电器线路、线路老化是主要问题,尤其是有些老旧建筑,线路老化,荷载不足,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大功率电器不断接入,导致火灾隐患重重。此外,因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49起,占总数的14.46%;玩火引发火灾47起,占12.95%;放火引发火灾22起,占6.06%;吸烟引发火灾15起,占4.13%;因生产作业引发火灾13起,占3.58%;自燃引发火灾5起,占1.38%。 (二)从火灾分布区域上看,农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是火灾高发地区 我市农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共发生火灾196起,占火灾总数的53.99%,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地区消防安全管理

缺失,消防安全条件差;“三合一”、砖木结构房屋多,耐火等级低,易燃可燃材料多、电线敷设混乱等消防安全隐患多,致灾因素多;人员密度高,老人、小孩、外来务工人员多,自救逃生能力弱,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伤亡;同时大多存在道路狭窄或车辆堵塞消防通道的情况,消防车通行、作业缺乏必要的条件,影响消防扑救,火灾防控压力大。县城城区共发生火灾67起,占火灾总起数的18.46%;城市市区共发生火灾54起,占14.88%;集镇镇区共发生火灾27起,占7.44%;开发区、旅游区共发生火灾12起,占3.31%。 (三)从火灾行业类别上看,居住建筑、农副业场所、交通工具火灾比重较大 住宅、宿舍共发生113起,占总起数31.13%;农副业场所发生火灾44起,占总数的12.12%;交通工具火灾共发生37起,占总起数的10.19%;垃圾及废弃物发生火灾27起,占总数的7.44%;仓库、厂房共火灾发生18起,占总起数的4.96%;商业场所10起,占总起数2.75%;宾馆、饭店发生火灾10起,占总数的1.85%;学校、医院1起,占总数的0.28%。 上述数据客观的反映了全市今年以来火灾基本形势。没有发生亡人火灾和有较大以上影响的火灾事故,不代表我市的防火工作就万无一失*月*日,**收购站发生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60万元;*月*日,**车发生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42.2万元;*月*日,**底商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43万元;*月*日**仓库再次发生火灾,造成直接财产损失20余万元。

略论火灾科学的与《消防》工程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

略论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 浦防洲肠拼巍 略论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 方正。陈大宏,王平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火灾物理、火灾动力学、火灾探测与自动灭火、被动防 摘要论述了火灾科学及消防工程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对所包含的研究方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进行了分析。就我国火 火技术、建筑防火技术、人在火灾中行为、火灾风险评 灾并学及消防工程学科定位不足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今后学科 估、火灾调查、消防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 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想 与此同时,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的研究论文也大 关扭词火突消防学科分类 量增加,并产生了几种国际性的核心学术期刊,如《火 中圈分类号文暇标识码 灾科学》《火灾安全》文童摘号一一一 消防技术》等。 我国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这一学科的提法时间不 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的产生

为了减少火灾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人们根据自长,但以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 立作为这一学科标志,奠定了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 己对火灾现象的认识采用一定技术进行防火和灭火,组 建专门的灭火队伍,这样就形成了消防工程,而随着人类科在我国科学界的学术地位。世纪年代以来我 国针对地下建筑、大空间建筑等火灾防治重大科研课 社会的进步,人居环境的改变,火灾现象变得更加复杂和 题,公安部天津、上海、沈阳、四川消防研究所、中国科 多样化,单纯凭过去的经验已经无法扑灭现代火灾,人们 技大学、中国建筑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取 不得不从火灾现象发生、发展的深层次规律出发,研究如 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消防工程研究的发 何更有效地扑灭火灾的方法,这样对于火灾发生、发展机 展,逐步形成了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并行的局面。科学 理和规律的研究上升形成了火灾科学。火灾科学是现代 研究不再是单纯的消防工程应用研究,开始重视火灾 消防工程的理论基础,消防工程的实践又反过来检验火 科学机理的研究,这样就出现了我国的火灾科学与消 灾科学理论并促进火灾科学的发展。世纪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埃蒙斯防工程这一学科。 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的甚本框架教授率先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

火灾消防安全评估分析示范文本

火灾消防安全评估分析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火灾消防安全评估分析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评估就是对建筑物消防工程体系的 合理性和实用性作出评价,是保障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 措施。评估的对象可以是已有建筑物或按现行防火设计规 范设计的建筑物,也可以是按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物。 性能化设计方法是针对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目标,运用工程 分析和计算来确定最优化的消防安全设计,设计程序包括 确定消防安全目标和设计指标,分析建筑物及内部可燃物 和人员情况,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根据设计火灾评估设计 方案的消防安全性,确定最佳防火设计方案。因此,消防 安全评估是性能化设计方法的核心环节。 1.火灾模化的方法 随着人们对火灾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应用计算机数值分析方法,建立火灾模型,对火灾过程的各个方面,如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烟气的产生与扩散、消防设施的设置与工作情况以及人员的反应和行为等进行动态模拟,计算火场的温度、压力、火灾气体浓度和烟密度等参数,考察各种有关因素的影响,估计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危险程度,从而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合理的火灾模型可以定量地比较不同消防设计方案的火灾危险程度,方便、科学地进行火灾模拟与评估,根据每个建筑物的特点选定最为经济合理的消防措施。这种方法必将推进处方式规范向性能规范的转化,符合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发展方向。但是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火灾模型的精确性,而建立能够精确模拟实际火灾的模型必须搞清火灾基理,明确包括人员行为和消防管理在内的各方面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需要积累丰富的数据资料,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汇总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第一篇建筑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 (三)分析题 如果该木器厂房受选址条件所限,与该厂的一栋已建耐火等级三级的多层办公楼之间的防火间距仅为13m,问:通常情况下,两者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多少米?如防火间距不足,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并说明原因? (三)答题要点: 通常情况下,该木器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4m,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 1.降低拟建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将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降至戊类后,该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8m。 2.提高拟建厂房的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木器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m。 3.对已建办公楼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木器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m。 4.在对已建办公楼进行结构改造,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同时;将这两栋建筑中的相邻较高一面外墙改造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将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改造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后,其防火间距均可不限。 5.在对已建办公楼进行结构改造,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同时;将这两栋建筑中的相邻较低一面外墙改造为防火墙,且较低建筑屋顶不设天窗、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将相邻较高一面外墙改造为防火墙,且其墙上开口部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后,该木器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4m。 6.拆除防火间距内的原建筑。 交流学习群:367944855 案例2 (三)分析题 某单层堆垛储物仓库,二级耐火等级,占地面积2500㎡,储存物质为成品罐装饮料,储物高度为3m,其可燃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1/4。仓库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划分成一个防火分区。 问:(1)该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哪一类? (2)该仓库防火分区划分是否恰当?为什么? (三)答题要点: 1.该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丙2类。 2.恰当。该仓库为二级耐火等级的丙2类单层仓库,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500㎡;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后,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3000㎡。因此,可以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

重庆市近五年火灾形势分析及防控对策

重庆市近五年火灾形势分析及防控对策 摘要:通过对我市近五年火灾形势的深入分析,查找火灾的主要特点和规律,探讨减少和预防火灾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火灾形势统计分析防控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人们生产和生活用电、用气和用油量大幅度增加,引发火灾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我市火灾形势的深入分析,查找火灾的主要特点和规律,探讨减少和预防火灾的主要对策。 1 我市近五年火灾总体情况 近五年(2006年~2010年,下同) ,我市火灾形势基本保持了相对平稳,没有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平均每年火灾5500起左右、亡44人、伤26人,直接财产损失4700万元左右,呈现出“总体平稳、逐年上升”的趋势。 1.1 我市近五年火灾基本情况 五年来,全市共发生火灾27795起,死218 人,伤132人,直接财产损失23729.7 万余元(注: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下同),平均每天发生火灾15.2 起,平均每128起火灾死亡1人,平均每起火灾损失8537.4元。近五年火灾四项指标除伤人略有下降,亡人保持平稳,火灾起数和财产损失均有所上升 1.2火灾四项指标中伤亡人员情况 五年来,火灾四项指标中的亡人指标较为平稳。2006年,全市在火灾中死亡的人数为44人,2007年46人,2008年42人,2009年43人,2010年43人(均含放火造成的亡人数)。伤人指标呈波浪状变化,2006年为45人,为5年来最多的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但均比2006年少;2010年比2009年有所下降,趋于平稳。 2火灾发生的主要特点

国内火灾方向期刊简介

国内火灾方面的相关期刊(按学术水平排名) 1、燃烧科学与技术(EI核心期刊) 本刊是我国燃烧专业领域的学术性期刊,1995年创刊,经有关部门批准,本刊于2002 年起改为双月刊。第二年就被EI、CA等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机构收录,在全国和天津市科技期刊评比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及获奖,并在2001年入选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在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成为燃烧行业的知名学术期刊,在国际上影响也不断扩大,2004年己发表111篇论文,其中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占总数的83%, 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率达到98%。 2、工程热物理学报(EI非核心期刊) 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工程热力学与动力装置、热机气动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热物理测量学、热效率装置、综合利用能源、代用燃料等方面的科技论文、 研究简报、重要学术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工程热物理专业科技人员及相关高校师生。3、暖通空调(曾经的EI核心期刊) 本刊始终以“新颖、实用、准确、精练”为办刊方针,以提高全行业素质、推动全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家有关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技术政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及洁净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先进技术、工程总结、设计经验、设备开发与运行管理以及行业学术活动与设备市场信息。 本刊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本刊发行对象: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洁净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 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以及对暖通空调制冷技术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4、火灾科学 本刊是中科院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的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的会刊,宗旨是认识火灾发生和发展的机理,并发展火灾防治技术。刊登内容主要为:火的基本物理和化学过程;火灾动力学过程;主动和被动式防灭火方法与技术;火灾与人的相互作用;火灾风险评估与风险量化;火灾统计与调查;火灾安全设计;火灾安全立法;火灾安全教育等。服务对 象是国内外火灾防治的科学、技术、设计、管理和教育工作者。 5、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文核心) 自从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成立以来,1991年创刊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不断进步,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

马原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性,普遍联系与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与实践 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瞧法与根本观点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与理论体系 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 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就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与精神何者就是第一性、何者就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于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就是怎样的?思维能否认识或反应存在的问题。 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有神论与无神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联系孤立、发展静止、内部矛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什么就是物质?什么就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何意义? 答: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就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就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思考与理解并且解决问题。世界的本原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就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就是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与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也就就是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意识从本质上来瞧就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就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就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就是物质本身,意识的特殊的物质——人脑机能的属性,意识在内容上就是客观的,在形式上就是主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意识决定于物质,它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有高度的革命与工作热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⑴(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通过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与反映; ⑵物质就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就是物质的产物,就是物质世界的主

安徽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办法

安徽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办法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消防局《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试行)》(公消〔2013〕60号)和《安徽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皖政办〔2014〕3号),规范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消防安全评估”包括火灾高危单位开展的消防安全自我评估和委托具有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的消防安全评估。 火灾高危单位应每季度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单位消防安全状况开展1次评估,每年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单位消防安全情况进行至少一次全面评估。 第三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检查督促火灾高危单位落实评估工作。 第四条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实行百分制,评估结果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级。评估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为“好”,70分至89分的为“一般”,69分及以下的为“差”。 第五条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方面(15分) 1.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情况,持证上岗情况; 2.单位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情况; 3.单位落实逐级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情况; 4.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建立情况。 (二)建(构)筑物防火设施方面(15分) 1. 建(构)筑物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消防车登高作业区域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及保持情况; 2.建筑室内防火分区设施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及保持情况; 3.建筑安全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及畅通情况; 4.建筑防烟分区、防排烟系统设置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及完好有效情况; 5.利用物联网技术实行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等技防措施情况。 (三)建(构)筑物消防设施设备方面(15分) 1.按照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设置消防设施器材情况; - 1 -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单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单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单选)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单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单选)笛卡尔是二元论的着名代表。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 (单选)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单选)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多选)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多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单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多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二是形而上学性;三是直观性;四是不彻底性。 (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多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

消防安全评价报告样本

消防安全评价报告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单位名称: 评估人员: 评估日期: 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监制 (一式三份,一份交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一份单位存、一份评估机构存)

××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一、单位概况及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单位位于××市××路××号,属于××类型(①高层公共建筑②地下建筑③人员密集场所④易燃易爆场所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单位于××年××月××日消防设计审核合格,××年××月××日经过消防验收。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上××层,地下×层,建筑高度××米,地下层为××,×层至×层为××。主要消防设施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械防排烟系统、火灾应急照明系统、消火栓系统等。 二、评估要求 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单位(××建筑或场所)消防行政许可、消防安全制度等文件进行书面审查,对场所消防安全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及运行机制进行全面分析。经过评估,发现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三、评估依据 本次评估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浙江省消防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

120号)、《浙江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办法》、《建筑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评定规程》(DB37/242-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DB37/T653- )。 四、评估组人员组成 组长: ×××单位、职务/职称 成员 ×××单位、职务/职称 ×××单位、职务/职称 五、评估内容 评估组经过全面、系统的检查、测试、评估,认为××单位经过了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并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设置了××系统、××系统、………等。经评估,××单位消防安全方面应达标××项,合格××项,有缺项××项,不符合××项。 六、存在问题 (一)消防安全合法性情况。应达标××项,合格××项,有缺项××项,不符合××项。主要问题为: 1、…… 2、…… (二)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情况。应达标××项,合格××项,有缺项××项,不符合××项。主要问题为:

消防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2)

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2003年7月30日,某工业园管理处当值安全员李某巡逻至7#员工宿舍时,突然发现5#宿舍601员工宿舍有浓烟从窗户向外冒出,吴敏感的意识到601室已发生火警(注:宿舍所属单位员工于上午集体外出活动),在这紧急关头,刻不容缓,李即刻用对讲通知四号巡逻岗,同时快速冲向宿舍提取灭火器赶赴事发现场。四号巡逻岗在得到火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启动大门岗警铃,并用对讲通知各岗位,3分钟后,各班组人员按照管理处《义务消防队作战方案》相关流程执行,在总指挥的指挥下,全面展开灭火救援工作,在各班组通力协作下于45分后将火源扑灭。 事后,经管理处技术人员对火灾现场进行查看,初步查明引起此次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员工外出时未拔掉放在床铺上的小型录音机的变压器电源,变压器带电长时间工作造成线圈绝缘击穿,导致短路燃烧,继而引起床铺易燃品起火而波及周边床铺等;目前,起火原因有关部门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赶赴火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我国法规明文规定了在火警确认为火灾后的处理应是在第一时间报警,本案例中是在物业公司已经尽力进行灭火但是如果在无法扑灭火灾的情况下才拨打“119,事实上这样做风险太大。一是即使将火灾扑灭,物业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如果方法不当,速度太慢,加大了损失;二是若不能及时将火扑灭,此时拨打“119”,延误了最佳灭火时间,消防部门将会追纠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不当的责任。这是本案应该注意的要点之一。 2、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在火灾扑灭后,需要鉴定火灾事故的火灾原因和损失的时候,我国消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火灾扑灭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对于特大火灾事故,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 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当按照公安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实的情况。在本案处理过程中,该物业公司应按照消防法之规定请公安消防机构负责调查、核定,查明事故责任而不是由物业公司技术人员

火灾(浙江省)形势分析及对策

火灾(浙江省)形势分析及对策 引言(1)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已成为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一种多发灾害。去年,xx省火灾事故起数和经济损失均创历史新高,位列全国第一;火灾死亡人数列 第二位。全省火灾主要集中在温州、杭州和宁波三市,共发生13506起,占总数 的48.9%,其中,温州火灾死亡人数为70人,占总数的29.7%。电气、用火不慎 和违章操作引发的火灾事故起数占总数的67.9%。2004年上半年,尽管全省火灾 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32.9%和11.9%,但因火灾死亡248人,与去年同比上升161.1%,比去年全年死亡人数还要多12人。这些事故的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这些火灾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吸取其中的教训,制定科学的防范对策,对于有效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很有必要。(潘妙红)当前xx省企业发生火灾的特点(2) 1.易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 目前,xx省皮革、制鞋行业等使用了大量的可燃物品以及甲苯等易燃易爆溶剂, 这些物品在使用时都极易导致火灾发生。而且这些物品燃烧后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等有毒气体,给员工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有些企业由于厂房面积较小,未设置独立的仓库,车间与仓库混杂,老板往往只重视防盗措施,却忽视防火安全,认为安全只有投入,没有效益,甚至将生产的易燃物品堆放在疏散通道上,在火灾情况下,极易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 2.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火灾隐患十分严重 大部分民营企业周边建筑没有设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快速地到达火场。与此同时,厂房之间、车间与车间缺少必要的防火间距,建筑毗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趋势。而且,民营企业的厂房、仓库、宿舍的建筑工程多采用简易结构。如钢铁棚结构,这种建筑多属三级耐火等级,一旦起火,火势蔓延快,抗御火灾的能力非常低,且较短时间内主体结构就会被破坏,扑救火灾的时间非常短,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部分企业租借他人厂房进行生产,这些厂房本身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未设置必需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以及室内外消火栓,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 3.消防设施短缺 企业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公共消火栓的建设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少,火灾发生后难以扑救。有的工业园区消防给水管网管径过细,水压过低,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而有的工业园区甚至尚未建市政消防供水设施。由于部分工业园区急于上马,企业厂房的设计、施工未经消防审核,厂区内未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灭火器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合要求,以致初起火灾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中科大 性能评估之火灾动力学基础

火灾风险评估与性能化设计第五讲 火灾风险评估与性能化设计-第五讲 火灾动力学基础 (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霍然 2007年4月 1

本讲主要内容 火灾发展的基本过程 可燃物的火灾燃烧特点 火灾过程的主要阶段分析 火灾中的热释放速率 烟气的产生与性质 烟气的流动与控制 2

室内火灾发展的基本过程 火灾发展过程是反映火灾性能的基本方面 与火灾风险分析的各个基本目标都相关 量化的火灾发展 根据火灾基础研究的成果来决定 ?经验公式: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的公式 给出火灾各分过程中的典型参数的变化?计算机模拟,求解描述火灾过程的微分方程, 给出有关参数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相似火灾试验 主要是在特殊场合, 3

室内火灾发展的基本过程 首先需对火灾发展过程有清晰的印象 防止犯常识性错误 建筑火灾发增长充分发展减弱轰燃温度 (℃)展的主要阶段: ? 起火600750? 火势增长? 轰燃? 充分发展300450? 减弱?熄灭1500 时间 4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

室内火灾发展的基本过程 起火 起火(Ignition) ?室内有多种可燃物,主要是固体可燃物 ?在点火源作用下着火,或由阴燃转变为明火?热释放速率和燃烧速率不断增大 火势增长(Growth) ?烟气羽流--顶棚射流--反浮力羽流 ?随着烟气积累,形成逐渐增厚的烟气层 ?室内平均温度逐升高 5

室内火灾发展的基本过程 Flash over 轰燃(Flash over) ?燃烧强度加大,室内温度逐渐升高危险值,>600 ℃ ?室内燃烧状态发生重大转变 绝大多数可燃物都开始热解, 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 ?当可燃气体达到着火浓度极限后,室内将可发 生整体燃烧,似乎全部可燃物都发生燃烧-- 轰燃 ?由初期增长向充分发展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 6时间相当较短,作为事件(Event)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