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物联网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物联网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物联网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物联网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物联网发展情况综述

一、我国物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新的信息化浪潮,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环保等各行各业,并广泛惠及民生,已经开始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物联网产业不仅自身可以形成巨大的战略增长点,而且能有力的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节能环保,支撑其他战略型经济的发展。物联网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信息化,促进两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同时,物联网孕育着重大科技创新,有助于国家在这一轮新的全球技术革命中跻身世界前列。物联网连接的是实实在在的物理空间,涉及到更多的国家公共安全,关系到经济命脉。因此,物联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我国确定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地位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视察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2009年9月,《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物联网与新能源、绿色制造等并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

2009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体现出管理层对于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视和扶持。随后,工信部也开始统筹部署宽带普及、三网融合、物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发展。

今年3月5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4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在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物联网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今年起我国将采取四大措施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这些措施包括:突破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制订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全面布局;通过应用引导和技术研发的互动式发展,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带动发展;加快关键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形成。

6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将物联网纳入“十二五”专题规划,正在积极研究和推进。“十二五”期间是全球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关键期,我国将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在产业体系方面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

端、网络到业务应用等的完整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二是在创新能力方面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三是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服务等国际重点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四是提升集成网络和重要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形成与物联网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能力。

张峰指出,“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发展重点应做到加强基础性、共性技术标准化研究,加强传感器、核心芯片、测试设备、操作系统和软件等关键性技术的发展,打造共性技术体系和平台。

加强物联网标识建设,构建自主可控、兼容国际标准的标识和编码体系,加强对标识频谱的统筹利用和管理,研发相关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推进。

加强宽带和移动通信信息技术建设,构建宽带泛在的物联网。逐步实现光纤到楼入户,支持宽带向农村偏远地区,以及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图书馆、社区等社会公益性地区延伸,推进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推进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宽带多媒体信息和融合性信息。

继续推进3G产业化发展,优化和提升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动向LTE演进。以3G应用为切入点,推进物联网和通信网的发展,探索产业链合作应用开发方面的商业模式,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的物联网。

加大IPV6的发展,协调设备、软件、网络、网站等企业用户,以重点城市、重点网络、重点网站为先导,逐步推进网络演进和业务迁移。

鼓励开展应用示范,鼓励物联网在工业、农业、金融、交通、医疗、安全、家居等行业形成一批示范效应好、辐射能力强、可推广的物联网应用案例。

加强物联网产业链合作,实现上下游联动和跨行业的联动,逐步消除影响资源共享的壁垒,实现信息在不同行业间的顺畅交流和高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构建安全可靠的物联网,建立健全高效的物联网络协调机制,从顶层设计上保障物联网安全。

加强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各种合作机制,密切跟踪物联网在国际当中的研发和交流,部署应用各方面的情况;加大物联网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健全创新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二)我国已具备物联网初步发展的条件

虽然欧美国家在物联网领域率先迈出了重要步伐,但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并非完全没有话语权。除了拥有广阔的应用市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科院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基本与欧美同步,并且我国也是物联网标准主导国之一。

3月9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筹备会议在京召开。联合工作组将加快推进物联网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同时积极参与相关国

际标准的制定。3月29日,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表示,由中国提交给ISO/IECJTC1(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一项关于“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服务和接口规范”的国际标准提案,已通过新工作项目(NP)投票。这意味着我国开始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定,并力争掌握相应的话语权。

6月23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秘书长王立建在“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表示,标准组目前已经立项的国家标准共24项,行业标准共15项。

另外,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目前,我国物联网相关企业总数已有数百家,其中系统集成与应用系统开发企业占50%,代理或外企分支机构占45%,芯片和天线设计与制造企业占5%。

尤其在RFID领域,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天津、无锡、深圳、沈阳、武汉、成都等地建立了RFID产业园区。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RFID市场规模达85.1亿元,同比增长29.3%,在全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国、美国。

而且,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建立物联网的主要条件,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已覆盖城乡,安置在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出去。“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也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为可能。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成为各地的科技热点:上海已在多家大型超市及连锁店采取智能超市系统;北京今年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农业监控等领域试点应用;黑龙江省确定智能农业、数字油田、智能电网、智能环保等应用试点;海南省政府将物联网应用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相结合,重点实施一批信息化应用项目。

表1国内物联网主要应用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

二、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在应用领域研究方面,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真正要迎接物联网时代,前进的道路还是曲折的,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

(一)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仍待突破

统一、规范的标准是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但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物联网标准都还处于研究制定阶段,而且标准的制定通常又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协调,制定过程极其复杂。如果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还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寻求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多年来,中国在许多传统产业方面由于缺乏标准方面的发言权受制于人。

由于产业尚处发展初期,规模经济不够,成本相对较高。除技术标准外,国内物联网产业目前在商业模式上也有待突破。联合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物联网现在的发展与IT业最初阶段非常类似,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甚至可以达到万亿元级市场规模,但是整个行业目前都在寻找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

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封松林表示,物联网未来要渗入到每一个行业,进入到相关业务中去,所以商业模式

方面每个行业都不相同。但物联网特别适合创业型企业或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了创新的机会。目前物联网在行业应用上的示范成本相对较高,但是等以后形成规范后,价格会逐步下降。作为一项新的技术,物联网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政府进行产业引导。

(二)高端技术缺乏,RFID发展受阻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该技术,无需人的干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但用户对RFID的热情似乎并没有业界期待的那么高。标准、成本和技术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阻碍RFID发展的三大问题。

目前在国内提供RFID服务的大部分都是国外厂商的代理集成商,这些公司都坚持着自己的标准,各系统间不能互联互通,让RFID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尽管代理集成商都在极力拉拢用户,并承诺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但由于一套RFID系统售价一般都要上百万元,大型RFID系统售价则要几百万元,在标准尚未确立之前,谁也不敢大规模部署某一标准的RFID产品体系,一旦与标准不符,投资就打了水漂。

在物联网最核心部分——传感网芯片的研发上,国内RFID仍以低端为主,高端产品多为国外厂商垄断,80%以上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仍需要进口,高端技术缺乏无疑将对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产生影响,并严重削弱我国在该产业上的话语权。

此外,RFID仍属于新兴科技的一种,在一些行业应用新技术时,除了考虑实用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外,也会特别重视同业经验,在没有其他成功经验可作参考的情况下,对引入RFID的态度也就趋于保守。目前这些问题让大部分用户感到无所适从。

(三)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射频识别是物联网中很重要的关键技术,由此可能引发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第一,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要保证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信息。可一旦别有用心的人中途截获这些个人信息,就难保隐私的泄露,以及利用这些信息非法牟利。

第二,物联网通过实时的数据交换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但同时也将个人偏好数据,更甚者是反映内心深处需要的数据暴露无遗。但对个体而言,无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泄露,也无法确保这些数据不被用于对自己不利的地方,从此将难逃来自制造商、零售商、营销者等的强制监视。当然,政府和执法部门也能将该技术用于监视公民行动。

第三,在物联网时代,基本的日常管理都将由人工智能处理,为了牟取利益而从事物联网病毒的人将会更甚于互联网,一旦受到病毒的侵扰,就将可能导致工厂停产,社会秩序混乱,甚至于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四)污染及能耗影响严重

目前在互联网世界中,大量无谓的信息处理,正在消耗看似取之不尽的计算能力,消耗大量的电能,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美国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物联网被看做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根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的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一旦当物体能够大量的“说话”,将比现有的互联网“制造”更多的信息,需要进行巨量的数据计算和处理。因此,在未来的物联网中,需要及时规划好、控制好信息的采集和流向,同时也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区分和筛选,弄清楚究竟哪些数据是有益的、哪些是没用的、或者哪些是非常关键的。

三、上海物联网发展:顶层规划、示范先行

(一)物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作为国内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要地区,上海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技术研发方面,2000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和中科院等有关单位共同投入了数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在无线传感网工程化、实用化关键技术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而上述研发投入的主要成果之一——中科院的MiWAVE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曾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堰塞湖处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将堰塞湖水位和坝体状态实时传送到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室,为安全、有效、远程指挥处置堰塞湖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标准制定方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牵头推进传感网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并代表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目前,上海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物联网应用地方标准,即首个轨道交通防恐系统。在轨道交通里,通过无所不在的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危化品等险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将大大提高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水平。

在产业基础方面,微电子、光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上海都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大的规模。但是上海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特别是计算机制造业,目前仍是高产值、低附加值,主要业态是贴牌生产,缺乏像华为、中兴这样以自主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因此,上海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要转型升级,物联网是主要方向。物联网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将是推动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未来提升发展的重大契机。

表2上海市主要物联网企业

上海市政府因此注重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加快实现物联网对产业升级和信息化建设的带动作用。一是加强政府顶层规划。上海市推出了《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简称“三年行动方案”),着手研究制定《上海物联网产业和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通过规划引领,加强物联网体系建设,力争使上海在打造“感知中国”的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二是以筹办世博会为契机,大力推进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使物联网技术尽早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池洪介绍,上海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总体思路是:“开放发展、动态规划,应用先行、加快示范,技术支撑、标准跟上,推动高端、规模发展”。

(二)三年行动方案

三年行动方案内容显示,上海将物联网产业作为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机遇。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介绍,上海物联网未来3年具体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在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通信和网络设备以及物联网服务等重点领域,上海将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大力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技术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系统集成企业与解决方案企业,扶持一批商业模式领先的物联网运营与服务企业,聚集一批创新能力强、占领技术高端的专业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与空间布局。

邵志清表示,上海发展的原则是,要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为此将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订、系统集成及一体化解决方案等。而在制造业方面,将着力生产高端传感器以及其他关键设备。

为此,上海市将大力推广示范应用工程,主要集中在世博园区、环境监测、智能电网、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医疗、精准控制农业、应用示范区与产业基地等10个方面。

邵志清透露,随着物联网纳入上海高新技术产业范畴,将能获得国家部委、上海市发展资金。而软件与集成电路政策中的资金、上海经信委3年约100亿元资金、区县配套资金都将逐步落实。发改委正在建立专项基金,投资机构的资金也会有相当一部分。

物联网本质上是信息化项目,与三网融合话题无法割裂开来。邵志清强调,上海正在探讨“物联网运营商”的成立,有望分为政府(电信、广电)主导的运营商与代表民间力量的社会性运营商。

(三)两大产业化基地

三年行动方案中还提及,将在上海嘉定、浦东新区建立两大产业化基地。之前的3月份,上海嘉定已经宣布,将投资8亿元,在该区建立上海物联网中心。目前,该项目已挂牌启动。

邵志清表示,两个基地定位有明显差异。其中张江RFID企业多,发展基础好,而嘉定基地,则在无线传感技术领域有较好条件,适合建设示范基地。

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在嘉定区落户。中心将开展物联网产业化的卡位技术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引领国家标准的制定;将通过深化院地合作和产学研联动,基本建成物联网产业化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物联网数据管控中心;将利用嘉定区“无线城市”的基础设施优势,借助嘉定国际汽车城的产业平台,在全市率先完成3—4项示范工程,促进物联网核心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大力引进、培育“二维码”、射频辨识标签(RFID)、传感器、芯片、智能卡、通信网络等物联网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重点项目,促进物联网关键产业链项目的发展,形成相关产业集群。

6月21日,张江高科技园区物联网产业联盟正式揭牌。发起单位包括上海移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科院高等研究院、华虹集团、上海华为、IBM、宝信软件、上海电气、盛大网络和亿通国际等20多家龙头企业,联盟将成为物联网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协同推进产业化的示范项目,开拓政府客户和企业行业客户的应用市场。

张江高科技园区将重点推出加速发展物联网产业高地的七大举措:一是规划建设张江拓展区域的“张江物联网产业化核心基地”;二是加大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设立推进物联网产业专项资金;三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经过认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按研发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对研发成果的产业化给予贷款贴息;四是大力支持示范应用工程建设;五是支持产业联盟和产业协会发挥产业公共服务的平台作用;六是制定细化物联网产业集群的专项扶持政策;七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透露,“十二五”期间,张江物联网产业将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成长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张江康桥地区,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

物联网产业化核心示范基地,带动70平方公里的张江园区物联网产业,目标力争在物联网研发创新和产业化上与世界同步。张江将全力推进五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物联网芯片制造产业集群,射频识别技术(RFID)产业集群,物联网传输设备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物联网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产业集群和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服务产业集群。

(四)应用先行

尽管许多专家仍在探讨着什么是物联网,但其中许多技术已经开始应用。

上海世博会园区本身就是上海物联网应用的一个示范工程。里面有许多典型应用案例。比如,门票系统便包括了高频RFID普通门票、2.4GHZ有源RFID手机门票方面的应用。世博园区电子围栏采用的视频监控、抛物雷达等智能安防技术,车辆管理系统采用的“全球眼”技术,以及智能电网技术,都是物联网应用方案。此外,世博还有专门的物联网展示平台。

中科院微系统所专家介绍,浦东机场智能安防系统,目前可以说是全球顶级的物联网应用案例,用多种传感器进行信息融合,“感知”处理后,就能判断越过机场围栏的到底是人还是动物,就能相对准确地作出反应。

嘉定区副区长费小妹介绍,该区物联网应用已经开始渗透农业。比如已成试点的马陆镇葡萄园,利用传感器,可感知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将数据无线传给计算机,然后可按照需求自动通风、控温、补光等,而这正是现代化农业的一部分。

但是,整体而言,上海以及无锡等全国众多城市的物联网应用案例,数量还非常少。它们大多零散地分布在孤立的网络中,且多是科研项目的示范应用,称不上真正的产业化。

四、国内其他省市物联网发展情况

(一)江苏:政府推动、聚焦无锡

江苏省注重发挥政府推手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将无锡建设成为“感知中国”中心。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以无锡为核心区、苏州和南京为产业支撑区、全省应用示范先行区的产业布局,并提出了2012年、2015年的具体发展目标。至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培育上市企业10家以上。至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

二是注重以用促产,至2012年,以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和项目为切入点,分期分批推出传感网产业十大示范工程。在经济领域,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管理和节能减排为目的,推动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物流、电力等行业中的应用创新,重点建设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和智能电网等示范工程。在

公共管理领域,围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响应、重点区域环境监测等领域,重点建设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环保和智能灾害防控等示范工程。在公众服务领域,以物联网与TD—SCDMA等3G网络融合应用为突破口,推动面向公众领域的应用创新,建设智能医护和智能家居等示范工程。

三是营造良好技术环境,支撑产业发展。先后与中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在无锡联合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传感网创新研发中心,并成功推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到江苏无锡设立物联网技术研究机构,与运营商联合开展物联网与TD—SCDMA等3G网络融合的技术研发、行业应用与商业运营。

在政策扶持方面规划指出,江苏省将研究制订财政、土地、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对物联网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应用推广、关键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给予重点支持,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物联网企业进行优先认定,将物联网产品与服务列入各地政府采购目录,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时优先购买。

作为核心区的无锡市,是国内首先对物联网做出反应的城市。2009年11月,无锡市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中国传感信息中心)正式获得国家批准。2009年12月1日,无锡市出台了《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的决定》,指出到2012年无锡将完成传感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同时建成集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示范应用三大优势的中国传感网研究发展中心。这是我国首个“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无锡市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张克平介绍,目前无线宽带网已经覆盖整个无锡,3G达到无缝覆盖,Wi-Fi重点区域覆盖;无锡的政府网站在国内领先,全市95个党政部门网站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都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四大数据库基本建成,无锡采用最新设计标准的市民卡已开始换发,预计到年底,诊疗、游园、图书馆借阅将一卡搞定,明年还将拓展手机市民卡、校园卡水电通信缴费、停车卡、公积金卡等多领域的应用。在物联网产品方面有美新半导体、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等骨干企业,在物联网总体架构和系统集成方面有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无锡电信、无锡移动、无锡联通等也开始提供电力、交通、农业、环保等领域物联网相关方面的通信运营与服务。

另外,南京市的120家物联网重点企业将于7月初联手组建南京物联网产业联盟,同时还将成立南京物联网产业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其中包括江苏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和国睿集团、莱斯电子等20家核心企业和单位,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的发起单位。

(二)北京: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心

北京市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着手打造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心。一是率先成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组织。2009年11月1日,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应用机构在内的40余家单位联合成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协作、创新与联动,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二是着手制定北京市物联网产业规划,统筹协调产业发展与示范应用,不断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确保其在国内的中心地位。三是加强与智囊机构的战略合作。北京市先后与中科院高技术局、北京邮电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外脑”多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优势,为北京物联网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北京市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城市网格管理、视频监控、智能交通、食品溯源、水质检测等方面,逐步形成产业链。预计到2012年,北京将建成首个物联网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包括物联信息交换平台、传感信息网络平台、超级计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等共性基础支撑平台等;完成涉及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流通供应链、社区综合服务等领域的一批示范应用和区县级、园区级综合示范。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力争通过3年努力,推动建设10—12项标志性示范应用工程,培育8—10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以上,使北京中关村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

(三)浙江:努力将先发优势转化为领先优势

浙江省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先行地区之一。早在2004年嘉兴市政府就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先于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浙江省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培育。省经信委已着手开展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扶持意见制定工作,有望在近期出台。关于浙江省物联网产业规划的框架已经基本明确——把浙江打造成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成以杭州为核心,嘉兴、温州乐清为“两翼”的物联网产业集群;成立物联网“产学研用”联盟,设立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其中,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已初具市场规模,产业基础、技术研发、市场应用都位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杭州是国家唯一的集电子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于一体的城市,同时,杭州市也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实现全城宽带普遍接入的全国第一个城市,数字电视网络建设领先全国。

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缪承潮介绍,在政策导向方面,2005年杭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就已经把传感网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奠定了无线传感网产业在杭州发展的战略地位。2010年,

杭州又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引导、鼓励、支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性意见,加快推进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培育工程。

网络建设方面,努力实现网络融合的新模式,继续深化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加快发展基于市网融合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全媒体平台,加快网络配套设备和终端、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等新产品的推出。技术应用方面,着力推进四类试点示范工程:智能城市试点示范工程,智能生活试点示范工程,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智能生态监测试点示范工程。产业发展方面,全力突破三大关键技术:物联网节点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共性支撑技术。积极构建物联网网络基础平台、物联网技术创新平台、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三大产业公共平台。

目前杭州已经在物流、工业控制、智能电网、综合交通、安防监控、节能减排、智能楼宇等领域成功实施了一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项目,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应用经验。有很多企业都在开始逐步的展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2所解决了传感器节点、网关设备等硬件开发的关键技术,杭州的家和公司研究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传感网技术平台,并且开发出相关产品,已经在电力、电表、节能减排等领域得到了示范应用。杭州木兰达公司主要从事RFID超高频的电子标签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已经成功用于生猪、奶牛等农产品、畜产品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信息系统,引起了很多农业方面领导和专家的重视。杭州华数数字电视公司,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用宽带、互联网、无线宽带城域网、数字监控网、视频监控网为一体的基础网络平台,并且已经成功推出家庭智能终端,智能检索物联网的信息服务。

(四)广东:构筑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

广东注重通过应用引导、市场驱动、政府扶持以及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物联网技术研发、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等相关产业,打造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一是成立RFID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在全国的话语权。二是推进智慧城市试点,与IBM合作推进传感器在智能交通、桥梁建筑、水资源利用、电力设施、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三是建设珠三角无线城市群,打造“随时随地随需”的珠江三角洲信息网络。此外,广东省还积极推进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以及通过粤港澳合作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何国钧介绍,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2008年以来就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物联网的应用,一是加大资金投资,累计投资资金达到2亿。二是引进知名企业,像远望谷、蓝实通等知名企业落户广州。三是组织科技专项,推进物联网在亚运、交通、环保、食品安全方面的建设。四是推动交流合作,推进南方物流平台、进出口食品平台的建设,加强与清华、北大、北航等合作。

目前,广州市的M2M应用已经初具规模,建成了24万个M2M终端,其

中能源行业有8万个,物流行业有10万个,政府部门3万个,道路、桥梁有2.5万个,智能家居有5千个;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可对2万4千多台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实时调度;发行了社会保障卡150万张,2010年将达到人手一张,目前社保卡已经广泛应用于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民政、残疾人、住房公积金、公园年票、图书借阅等十个领域。

何国钧表示,广州物联网发展的重点是,经济领域抓物流产业、制造业和电网业,在公共卫生方面抓安全、食品、环保,在民生方面抓医护、商务和社区建设。

(五)福建:政府驱动、迎头赶上

据2009年公开数据显示,福建省已集聚了以新大陆、厦门信达、星创摩尔为代表的一批物联网企业,形成20亿元的产值,已初具规模,但优势仍不突出。面对物联网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强大的带动作用,福建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一是着手编制物联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发挥后发优势,高站位、高起点地加快物联网发展,争取迎头赶上。二是积极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工程,结合福州市“数字鼓楼”建设,在交通车辆管理、大型超市、物流企业等领域先行先试一批示范项目,以试点应用为产业培育打基础。

此外,天津、山东、四川、重庆、黑龙江等省市也在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五、国内主要物联网企业情况

(一)市场依靠电信运营商推动

物联网产业定位明确前,中国物联网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电信运营商开展M2M业务来推动的。而电信运营商依靠其客户基础和品牌效应推广M2M业务,在发展初期是比较有效的。中国移动是目前M2M市场的领导者,推出了多项业务,并且制定了WMMP行业标准。预计依靠运营商推动的这种模式会在中国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二)主要设备提供商

中国在通信芯片领域实力不强,国内较大的芯片厂商比如展讯、联发科在国际上影响力都不大,相对来说,中国在M2M通信模块领域影响力较大,有着芯讯通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以及一些参与此领域的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比如华为。

1、芯讯通

晨讯科技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芯讯通(SIMCom)无线科技有限公司是面向GSM/GPRS/EDGE、WCDMA/HSxPA和TD-SCDMA的不同技术平台提供高品质无线模块的全球领先供应商。通过与第三方合作,SIMCom提供M2M、WLL、移动计算、GPS等多种应用的客户定制解决

方案。2008年,中国移动就M2M软件模块开发项目进行了招标,芯讯通获得中国移动的认可,为中国移动提供符合M2M要求的无线模组产品。

2、华为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核心网网络、电信增值业务、终端等领域。华为目前在通信设备领域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爱立信。华为在移动宽带的领先优势,已经延伸至模块产品领域。虽然华为在通信模块领域入行较晚,但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迅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三)主要系统集成商

中国缺少专门开发M2M应用软件和设备的厂商,国内的系统集成商或者自己开发M2M应用平台和设备,或者购买国外的产品。同方和宏霸数码是国内最早的提供M2M解决方案的厂商,在M2M概念还没有传入中国前,它们就已经在提供监控系统类的解决方案了。

1、同方软件

作为国内从事M2M业务的知名企业,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包括:软件股份、eCity数字城市、能源环境、水务、照明、RFID、人环等在内的多家子公司和部门,其业务均涉及M2M领域。在同方多家子公司中,软件股份作为M2M的突出代表,其主营业务包括M2M中间件,M2M垂直行业应用,政务业务平台及OA。

同方软件的工作内容集中在上层,做新技术应用和整合。同方软件的目标是成为国内最大的M2M行业产品提供商和服务商。可以看出,同方软件在已经对M2M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预判,它的目标不止是纵向市场,同时也希望在横向市场有所发展,这是其推出综合应用平台的基础。同方软件开发的ezONE业务基础平台是国内目前功能最完备、覆盖面最广的业务基础平台之一。

同方软件目前推出的解决方案有:人员定位解决方案、车辆定位解决方案、实时信息监控管理解决方案、节能管理解决方案、环境综合信息管理解决方案、工商行业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地级市电子政府解决方案等。同方软件根据不同的行业应用开发了不同软件组件,在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时在ezONE平台上搭载。

2、亚太安讯

亚太安讯网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GPS及网络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的高科技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系统集成、网络运营于一体的企业,是GPS和安全监控系统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目前在重大行业信息系统集成化、GPS卫星定位产品、视频监控产品、红外线夜视产品等领域已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

实力及市场份额。

亚太安讯的基本业务是GPS设备和行业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有GPS终端和天线,主要解决方案有公交、出租车和物流行业的GPS解决方案。亚太安讯正在向安全防护领域拓展,推出了视频编解码器、视频管理平台等设备,以及整套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2008年,亚太安讯与宏霸数码(RCG)合作,共同开发国内M2M市场。RCG是国际领先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及安防解决方案系统提供商,一直专注应用生物识别及RFID等各类世界尖端技术实施各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相继开展了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推动了相关新兴产业及其标准化的发展。 一、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现状 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美国和欧洲主要利用资源卫星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结果发送到各级监测站,进入信息融合与决策系统,实现大区域农业的统筹规划。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的林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加州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应部门提高实时的资源利用信息,为统筹管理林业提供支撑。我国主要将GPS定位技术与传 感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定位与采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传输;利用GIS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规划管理等。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者研究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湿地水环境数据视频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对湿地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并对污染等突发事件和环境急剧变化所影响的水域的水环境状况实时报警等功能。 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主要综合运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先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美国已形成了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处理-信息发布的分层体系结构。法国利用通信卫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对病虫害进行测报。我国研制了地面监测站和遥感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建立了农业部至各省、重点地县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等一批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例如我国每年通过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工作,获取监测数据10 万多个;融合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墒情监测系统已在贵阳、辽宁、黑龙江、河南、南京等地推广应用。 在农业生产精细管理领域,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在大田粮食作物种植精准作业、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和灌溉施肥控制、果园生产不 同尺度的信息采集和灌溉控制、畜禽水产精细化养殖监测网络和精细养殖等方面应用广泛。例如,2008 年,法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区域监测网络,指导施肥、施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发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 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 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后来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 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 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 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 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 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 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 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世界 各国都看到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科技发展, 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推进本国的物联网发展。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计划, 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 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 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 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 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 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 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 传感设备。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 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 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2011年12月,我国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 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物联网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及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情况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及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情况

目录 一、全球物联网发展总体态势 (1) (一)发展动能不断丰富,带动物联网在全球的持续发展 (1) (二)物联网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应用新特征不断显现 (2) (三)物联网产业力量不断增强,但供需对接仍需推进 (4) (四)物联网生态之争愈演愈烈,边云双核心加快布局 (7) (五)物联网与多样化技术加快融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9) 二、物联网应用发展情况和特点 (12) (一)全球物联网应用的整体情况 (12) (二)消费物联网应用热点迭起 (14) (三)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全面升温 (18) (四)生产性物联网应用成就新的风口 (21) 三、物联网关键技术产业进展情况 (23) (一)传感器成本持续走低,应用微创新特征显现 (23) (二)芯片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市场潜力巨大 (25) (三)模组产业竞争激烈,注重高附加值发展 (28) (四)网络接入侧进展迅速,核心网侧突破缓慢 (29) (五)平台功能更加完备,开放性不断提升 (32) 四、我国物联网发展情况 (35) (一)“十三五”进程过半,物联网取得阶段性进展 (35) (二)MEMS传感器产业取得一定进展,但短板仍较为突出 (37)

(三)芯片呈现多层次供应商格局,模组低价格竞争明显 (39) (四)中国形成规模最大公共物联网网络,但盈利模式尚需探索 (40) (五)物联网平台之争进一步升级,探索商业模式闭环和转型增多 (42) 五、我国物联网发展展望与推进策略建议 (42) (一)我国物联网发展展望 (42)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策略建议 (44)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 析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具有巨大增长潜能,已是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一、什么是物联网(一)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称作“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MIT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

物联网技术发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0753062.html, 物联网技术发展综述 作者:唐鹏宋巍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特点和概念,并分别从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介绍了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说明了物联网所需要的相关技术情况,也简单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物联网;RFID;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前言 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称为“物联网”,它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又有别于互联网的全新概念,可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是通过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放入实物当中,通过无线网络对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进行网络互联与数据信息采集,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二、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也称为M2M,是传统的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互联网延伸至物理世界的一种体现,它涉及众多技术,包括实时定位、短距离无线通信、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联网将互联网中的用户终端延伸到任何需要实时管理的物品,其目的是给没有生命的物品赋予生命,加强人与物品间的交流。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蓝图,我们在回家前先发条短信,家里浴缸就能自动放好水或者电饭煲自动做好饭等等,这些都是物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主要依靠传感器网络和RFID等技术实现。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主要用来对物理世界的信息感知,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用来感知外界信息。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微型传感器一起组成的,其中每一个微型传感器都相当于一个通信基站,并通过无线信号组成一个网络系统,把得到的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的使用者。RFID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称为电子标签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并且不需要芯片和接收器接触,在一定距离内就可以传输信号。现在RFID技术应用相当广泛,如果对学生证植入了RFID芯片那就可以一证多用,同时拥有门禁、食堂买饭和图书馆借书等多项功能。而信息传输技术主要依靠Internet互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讲课教案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 展现状

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 作者: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15年第09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相继开展了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推动了相关新兴产业及其标准化的发展。 一、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现状 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美国和欧洲主要利用资源卫星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结果发送到各级监测站,进入信息融合与决策系统,实现大区域农业的统筹规划。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的林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加州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应部门提高实时的资源利用信息,为统筹管理林业提供支撑。我国主要将GPS定位技术与传感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定位与采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传输;利用GIS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规划管理等。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者研究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湿地水环境数据视频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对湿地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并对污染等突发事件和环境急剧变化所影响的水域的水环境状况实时报警等功能。 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主要综合运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先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美国已形成了生态环境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处理信息发布的分层体系结构。法国利用通信卫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对病虫害进行测报。我国研制了地面监测站和遥感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建立了农业部至各省、重点地县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等一批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例如我国每年通过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工作,获取监测数据10万多个;融合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墒情监测系统已在贵阳、辽宁、黑龙江、河南、南京等地推广应用。 在农业生产精细管理领域,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在大田粮食作物种植精准作业、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和灌溉施肥控制、果园生产不同尺度的信息采集和灌溉控制、畜禽水产精细化养殖监测网络和精细养殖等方面应用广泛。例如,2008年,法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区域监测网络,指导施肥、施药、收获等农业生产过程。荷兰VELOS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在荷兰以及欧美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实现自动供料、自动管理、自动数据传输和自动报警。泰国初步形成了小规模的水产养殖物联网,解决了RFID技术在水产品领域的应用难题。我国在涉及田间环境土壤信息获取、联合收获机自动测产、农田作物产量空间差异分布图自动生产和农业机械作业监控等大田粮食作物生产方面;在设施农业环境数据采集、发布,调控等设施农业生产方面;在果园监测、水肥控制、节水灌溉自动化等果园精准管理方面;在养殖环境监控、健康养殖等畜禽水产养殖等方面研发了一批系统,且应用成效显著。例如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研制了基于GNSS、GIS、GPRS等技术的农业作业机械远程监控调度系统,可优化农机资源分配,避免农机盲目调度。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蛋鸡健康养殖网络系统和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物联网发展概述

物联网发展概述 关键词:物联网概念原理智慧地球传感网感知中国 正文: 物联网现在已经成了时代的宠儿,这种这样物联网的字眼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在任意在网站输入物联网都会出现很多搜索结果,其中有各种各样的物联网网站,有各种的物联网会议,有各种的物联网应用,有各种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和投资,也有很多物联网的应用......总之物联网正在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 IBM前首席执行官Gerstner提出的“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 2010年会不会是物联网呢?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计算、存储等处理方式构成所关心事物静态与动态的信息的知识网络,用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基本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英文缩写,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三、物联网的起源 谈到物联网的历史起源,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组织——Auto-ID.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了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概念.2003年11月1日Auto-ID中心更名为Auto.ID实验室,致力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倡导为能够跨越整个供应链的操作方案制定公共的标准.EPC系统使用了数据接口组件的方式解决数据的传输和存储问题,用标准化的计算机语言来描述物品的信息.2003年9月Auto-ID中心发布的规范1.0版【4J中将这个组件命名为PML(物品标识语言,PhysicalMarkup Iamguage)Server.作为EPC系统中的信息服务关键组件,PML 成为描述自然物体、过程和环境的统一标准.在其后的一年中,技术小组依照各个组件的不同标准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修改了规范,于2004年9月发布了

2020年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2020年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服务机器人从银幕走向现实,音箱开始能说话、能控制家电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收集数据并提供相关建议……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物联网时代,或者更准确地说,智能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 智能物联网呈现三层次,2020年设备数量将达204亿 智能物联网是AI+物联网的综合体,其中,AI讲究的是识别和感知,物联网则讲究物物相连、万物相连。 在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看来,智能物联网世界将呈现三个层次,即设备(端)-云-服务。其中,设备(端)即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各类智能硬件,小的比如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大的像智能汽车、智能冰箱等等,所谓的“云”也就是我们市场所提及的云服务,而服务则显得相当宽泛了,硬件本身服务、第三方服务等等均囊括在内。 眼下,包括BAT、联想等巨头企业在内,以及智能硬件、通信等各类创企也纷纷踏足智能物联网市场。其中,我们可以看见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也可以看见以各家企业为中心形成的智能物联网生态圈。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初步估算,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84亿,比2016年的64亿增长31%,2020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04亿。 智能为王or服务为王?智能物联网属于后者 前面也说了,智能物联网是AI+物联网的综合体——AI技术赋予了硬件设备感知的能力,后者可以在感知之后或单独或联合其他硬件设备一起提供服务。看到这个过程,我们不禁思考,暂且先不谈在基础层提供支撑的海量数据,在智能物联网时代,究竟是智能为王还是服

务为王? 没有服务内容,仅拥有智能的智能物联网只是空架子 以智能音箱为例,基于语音识别等智能技术,其能够识别并理解用户说出的内容,进而提供天气预报、叫车、家居控制等服务。当然,若是没有了服务,不管是天气预报,还是家居控制,这些都将成为一场空谈。 此前,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将车联网比作一栋房子,称与人关系最密切内容服务商一定占据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谁能注入用户期待的内容,就能在某种程度上主宰车联网。 而当下的情况是,面对主体尚未完工、房间粗陋和生活设施匮乏的房子,主机厂商、硬件提供商、娱乐集团、IT厂商和网络运营商都在争抢未来,大家不反对内容为王,他们都争相开发可能被用户认为有价值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被用户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尚未开发出来之前,所谓的车联网也只是一栋尚未完工的房子,即“空架子”。 没有智能,仅拥有的服务的智能物联网可照旧运行 依旧以智能音箱为例,在没有智能的前提下,我们不能通过智能语音技术与之进行语音交互,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借由说话对其下指令以提供相关服务。 不过,虽然没有了智能,但是基于背后的通信技术、云服务等等,我们依旧打造一个初版智能物联网。在这一版本的物联网中,我们可以将一些通信接口一致的智能灯、智能冰箱等智能硬件的控制权集成融合于一部智能手机的APP中,通过点触屏幕下达命令。 从某一层面开看,这一场景与我们当前的某些智能物联网场景还是很相似的。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几年前IBM率先提出了“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SSME),对一些工业已经较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对IBM本公司的发展也起了不小作用。我国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并及时地提出了努力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几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不少成果。 这一次又是IBM它提出“智慧地球、物联网和云计算”,它打动了美国政府。不少专家认为,这次由美国引发的世界性经济风暴,美国若无创新的技术出现和支撑,很难让美国的经济顺利复苏。更不可能达到风暴前的称王称霸的地位。因此美国的奥巴马政府不仅对IBM的“智慧地球、物联网、云计算”给予高度重视,更提出要关注全球互联网的管理和安全问题。可见这些内容已纳入美国新的国策。目的是用这些创新技术以求得新的经济复苏。 我国不失时机的提出了发展物联网,提出“感知中国”,“感知城市”,也是为了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与转型,同样我国也要占据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的制高点。本文将先讨论一下何为“物联网”,然后讨论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状况。最后讨论一下现代服务业与物联网的关系。 (二)、何为物联网 现在对物联网的定义至少有几十种,都是不同领域专家从不同领域定义的,我们选几种有代表性的供大家参考: 1、英语中“物联网”一词:Internet of Things ,可译成物的互联网。 2、2005年ITU关于物联网概念:是一个具有可识别,可定位的传感网络。 3、物联网是一个概念: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其目的是把所有物品连接在一起。 4、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也含固定网络),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实现沟通和对话,人与物体之间实现沟通与对话。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网称为物联网。

物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无线网络结课论文

无线网络结课论文 题目名称:物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 班级:网络123 学号:201200824318 学生姓名:贾博 指导教师:张俊宝 2015年 5 月

目录 1. 物联网的概念和定义 (3) 1.1 物联网的概念 (3) 1.2 物联网的定义 (3) 1.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3) 2. 物联网的历史 (5) 3. 物联网的现状 (7) 3.1 物联网在国外 (7) 3.2 物联网在我国 (7) 3.3 全球物联网应用情况 (8) 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9) 4.1 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9) 4.2 物联网对我国传统电信的影响 (9) 4.3 物联网发展阶段和未来规模 (10) 4.4 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4大趋势 (10) 4.5 物联网的技术演进路径 (11) 5.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1. 物联网的概念和定义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1]、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 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 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物联网又称“传感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目前,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在网络世界中,很难感知现实世界,很多事情还是不可能的,时代呼唤着新的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网络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低功耗、通讯以及微机电等等技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线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1.2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活点定义: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1.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感知层主要实现只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和物体识别。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应用层则主要包括各类应用,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监控、绿色农业、智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1202 王XX 103061222X

这是个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产生,这些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而在此之后出现的技术革新——物联网,不仅取决于一些重要领域的动态技术创新,更代表着未来计算机与通信的发展方向。它势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的起源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就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 的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同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

“物联网”的概念。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中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物联网在我国才迅速升温,并受到业界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然,2009年通信展最热门的概念无疑是“物联网”,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了“物联网”及其应用,表明了实力强劲的电信运营商有涉入该领域的计划,“物联网”概念再次掀起新一番高潮,甚至与之相关的几家上市公司股票都涨停了。同时,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将会是继互联网以后的又一经济驱动器。” 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6-76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自XX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 告XX: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后,现代信息通 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促使物联网技术日趋 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联”为核心的时代快速到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投入巨资 进行研究开发,我国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在“xx” 规划和其他政策意见中做了重点部署,物联网产业迎 来了良好发展机遇。 一、物联网概念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完成物品与

物品、人与物品、人与人之间的互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需要利用物联网才能解决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没有考虑的、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 (一)物联网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 一是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是物联网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标签,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无磨损、抗污染、效率高、信息量大等特点。当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rfid 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二是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采用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实现物联网人与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联网环境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此外,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对物联网的需求,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据了解,2011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 2014年2月18日,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大决心、更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马凯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物联网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全局与局部、创新与合作、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要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着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着力统筹推动物联网整个产业链协调发展,形成上下游联动、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着力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产品研发和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物联网人才队伍建设。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1 "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将大规模普及,因此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并纷纷研究相关技术,制定技术标准。从国内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1摘抄3snews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识别;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应用中间件提供跨行业、跨系统的信息协同及共享和互通功能,包括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和信息呈现等;网络传输技术通过广泛的互联功能,实现对信息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传送,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组网技术和网关技术等。 国外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统计,物联网现阶段的主要形式M2M在2009年全球运营商的业务收入约为15亿美元。而从全球市场的数据分析,预计到2010年M2M市场规模将达到2234亿美元。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连"的业务,跟

国外物联网发展现状

一、物联网在国外研发应用现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日、韩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作为应对危机和占领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战略规划和扶持政策,全球范围内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和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传感器与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感知制造业,网络设备与通信模块、机器到机器(M2M)终端与运营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服务、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链,2011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345亿美元。发达国家凭借信息技术和社会信息化方面的优势,在物联网应用及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美国:作为振兴经济的“新武器” 2009年1月,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领袖的"圆桌会议"上,IBM公司CEO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即把传感器放到电网、铁路、桥梁和公路等物体中,能量极其强大的计算机群,能够对整个网络内部人员和物体实施管理和控制。这样,人类可以更加精确地利用动态实施的方式管理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达到"智慧"状态。该战略一经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极大的响应,物联网荣升当年最热门话题之一。 "智慧地球"的提议得到了奥巴马总统的积极回应并在随后出台的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中提出,从能源、科技、医疗、教育等方面着手,通过政府投资、减税等措施来改善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美国长期发展。其中鼓励物联网技术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推动能源、宽带与医疗三大领域上。例如,得克萨斯州的电网公司建立了智慧的数字电网。这种数字电网可以在发生故障时自动感知和汇报故障位置,并且自动路由,10秒钟之内就能恢复供电。该电网还可以接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成长。相配套的智能电表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控制家电,给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奥巴马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之一,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无论基础设施、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链发展程度,美国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已经趋于完善的通信互联网络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先机。 欧盟:引领世界物联网“加速跑” 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2009年5月7、8日,欧洲各国的官员、企业领袖和科学家在布鲁塞尔就物联网进行专题讨论,并作为振兴欧洲经济的思路。欧盟委员会信息社会与媒体中心主任鲁道夫·施特曼迈尔说:"物联网及其技术是我们的未来"。2009年6月欧盟发布了新时期下物联网的行动计划。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做了不少创新性工作。在2009年11月的全球物联网会议上,欧盟专家介绍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意在引领世界物联网发展。 从目前的发展看,欧盟各国家已推出的物联网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德国:德国电信公司近日推出了面向全球的M2M市场平台,供厂商和开发商提供与M2M(机对机)通信相关的硬件、软件、应用和整体解决方案等。该公司称,这是全球首个针对M2M的应用市场。 该平台提供了9个业务分类,包括能源、医疗、交通物流、汽车、消费电子、零售、工业自动化、公共事业和安全。德国电信相关人员称,该平台提供的M2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