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自考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自考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自考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临床心理学

自考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理

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2、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的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致病的机制和条件。

3、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学科。

4、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的预防,主张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矫正人们的有碍身体健康的生活方法、行为和习惯。

5、心理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的人的特点,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6、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的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的人格质.

7、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的无意识的心理手段。

8、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的理由.

9、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联系的方向和大小的因素。

10、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能够说明这两个事物相互联系的机制的因素。

11、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称作应激原。

12、灾难化:反复思考消极事件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13、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14、全身适应综合症(GAS):机体

对各种应激原的生理反应是“非

特异性的”即各种应激原都可以

引起个体同样的生理反应

15、固着:在心理,性发展过程

中由于遭受挫折或创伤而停止于

某一阶段。

16、保存.退缩反应:英格尔的

保存一退缩反应模型认为个体在

应激状态下,伴随出现的犹豫、悲

伤、失望、无助等情绪反应.

17、信度:信度是该研究所得到

的结果的可重复性。

18、效度:效度是该研究结果或

推论的真实性,即研究结果同实

际相符合的程度。

19、操控研究策略:研究者操控

受试者环境中的一些因素或有计

划地改变受试者自身的状况.以

观测记录他们行为上的变化。

20、前实验设计:前测一操纵一

后测”设计。

21、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研究是

指那些对实验条件有控制.但又

未能满足真实验设计的严格要

求的操纵研究。

22、真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要

求从单一总体中随机选取受试

者.而后随机分派到不同的实验

条件下接受不同的实验操纵或处

理。

23、模拟实验研究:通过设计一

个类似于真实生活的实验情境以

考察心理病理如何发生和消

除.这种研究策略称作模拟实验

研究。

24、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考察人

群中某种心理疾病的患病情况来

探索病因、拟定预防对策和检验

防治效果的一类研究。

25、发病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

疾病或障碍在一定人群中新病例

出现的频率。发病率可以反映病

因的强度和预防的效果。

26、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

某病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

比。患病率可以被用来评价预防

和治疗性干预的效果。

27、临床显著性:指一种实验操

纵满足由研究者、临床家萃 lJ

病人所设定的效应标准的程度,

二反映了从临床角度看实验操纵

的效应人小。

28、描述研究:-描述研究指观

察、测量和记录受试者在现实世

界中所发生的行为现象的研

究.这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途

径。

29、内效度:研究结果在进行该

项研究的具体条件下被证实的程

30、外效度:研究结论可以外推

到其他人、其他条件、其他场合

或情境的程度。

31、心理生理疾病的狭义定义:

即使不是完全,至少部分是由心

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心理生理疾病的广义定义:

是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

总称。

32、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人

格类型同心理疾病有特异关系。

即某些人格类型的人易患心理生

理疾病,患有同一心理生理疾病

的病人常具有类似的人格特征。

33、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师

利用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等方

法所获得的来访者信息,对来访

者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

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临

床心理评估。

3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指测

量个体之间在心理上的个体差异

的方法与技术。

35、投射测验:是向受试者提供

一些模糊的、无结构的刺激情境,

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自由

做出反应。

36、行为评估:在特定情境下对

个体的思维、感知和行为进行评

估的过程。

37、心理诊断:就是根据临床心

理检查和评估的结果,依据临床

诊断分类标准,对来访者心理问

题的原因、性质、程度做出判断,

将其心理问题归入某一具体类

别,并给予一个诊断学名称的过

38、情境测验:将实际情境作为

测验情境,或有目的的制造一种

情境,观察被试在这种情境下的

行为反应。

39、阻抗:是病人抵制治疗过程

的各种力量,包括:安于现状,

害怕引起良心阻抗上过分的谴

责,不肯放弃致病的幼稚冲动。

40、移情:是指在心理分析过程

中,病人对治疗者产生的一种强

烈的情感,是移情病人将自己过

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

转移到治疗者身上的过程。

41、心理干预:

广义心理干预是指引导人的

心理和行为发生改变的各种专业

活动。根据干广义心理干预预方

法的不同,心理干预可分为心理

疗法,包括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

心理治疗。(生物学方法,包括药

物疗法、电痉挛疗法和精神外科

疗法等。)

根据干预的目标、形式和过程的

不同,心理干预可分为健康促进、

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

狭义心理干预就是心理治疗,

即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

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

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

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

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

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42、元分析法:就是对以往的研

究再进行研究,把关于某一个特

殊主题的现有研究结果综合起来

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心理治疗

疗效的方法。

43、强化:通过采用适当的事物

来增加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度

的过程。在经强化典条件反射中,

强化出现在欲增强的反应之前;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出现在

欲增强的反应之后。强化分为正

强化和负强化。

44、惩罚: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压

抑、减少或消除某一行为的过程。

45、消退:通过终止条件作用而

消除其所造成的反应的过程。

46、泛化:条件作用由条件刺激

自然地转向类似刺激物的现象。

47、分化:某反应只限于针对某

一特殊刺激物的现象。

48、习惯化:通过反复地暴露于

某刺激物以减少对该刺激物的反

应频率与强度的过程。

49、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

健康的常见病,是一组以心境低

落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50、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由异乎

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

伤,导致延迟出创伤后应激障碍

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51、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

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

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

碍。

52、反应性抑郁:是对患病期间

所蒙受的许多“丧失”的反应,

是各类病人共反应性抑郁有的反

应。

53、准备性抑郁:出现于病人将

自己同世界分开的准备过程中,

是死亡的前准备性抑郁奏,仅见

于终末期或濒死病人。通过鼓励

与支持、劝导与保证,可以消除

反应性抑郁,但难以消除准备性

抑郁。

54、原发性获益:指由于疾病症

状的出现而缓解了引起疾病的内

心冲突。

55、继发性获益:指病人由于患

病而享有有些特权。

问答题

第一章

1、临床心理学与咨询心理学的异

同。

答:㈠.问题程度不同:咨询

心理学偏向于正常人和日常问

题,而临床心理学偏向于较严重

的心理障碍。

㈡.训练场所不同:咨询

心理学的训练大多在教育学院和

教育系进行,而临床心理学的训

练则在大学的心理系进行。

㈢.训练侧重点不同,虽

都包括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内容,但临床心理学更强调研究方法和人格理论。

㈣.理论基础不同,咨询心理学更多受职业指导运动和人本心理学的影响,而临床心理学主要是基于遗传学、心理动力学、心理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学原理。

2、临床心理师的工作任务。

答:(1)运用心理测量、会谈、行为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技术评估和诊断心理健康问题:

(2)通过各种心理治疗形式来处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3)参与同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制订心理健康问题和心身问题的预防方案,努力帮助人们增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提高社会功能:

(5)开展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发病机制,改进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评价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的效果。

3、临床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答:第一类:关注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应用心理如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

第二类:医学学科,如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等。

4、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答:第一.课程学习:基础心理的学习,临床或咨询心理学领域的课程:

第二、临床或咨询心理学实习:正规条件下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不少于100小时,案例督导不少于100小时;

第三、毕业和毕业后标准:证明临床实践能力;获得学位2年内,时间实践不少于、150小时:督导时间规定。

5、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答:第一、课程学习:伦理类课心理诊断、心理评估课程,研究设计与方法学课程,高级统计课程,心理治疗领域内高级课程;

第二、临床或咨询心理学实习:

第三、毕业标准:证明临床实践能力。

6、我国临床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机遇。

答:(1)社会变革引发的心理压力,促成我国临床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机遇。

(2)了心理保健需求的增长。

7、中国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的主要内容。

答:(1)专业关系

(2)隐私权与保密性

(3)职业责任

(4)心理测量与评估

(5)教学、培训和督导

(6)研究和发表

(7)伦理问题处理

8、美国临床心理师的培养模式。

答:(1)哲学博士培养模式

(2)心理学博士培养模式。

(3)临床实践家的培养模

式.侧重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

第二章

l、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答:第一.对行为进行描述。

第二,过天估计总体参数。

第三,检验变量之间关系的

假说。

第四,推断异常行为的发展

变化。

2、内效度和外效度的区别和联

系。

答:内效度:研究结果在进行该

项研究的具体条件下被证实的程

度。

外效度:研究结论可以外推

到其他人、其他条件、其他场合

或情境的程度。内效度是外效度

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临床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和假

设的来源。

答:(1)临床实践:对于临床个

案观察、思考,从中提出需要进

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假设。

(2)理论:研究的问题可以

基于有争议的理论而提出。

(3)以往研究的结果:在原

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

究问题和假设。

4、临床心理学采用生理测量所基

于的基本假设。

答:1) 刺激反应特异性

2)行为型式生理反应的特异

3)症状的特异性

4)一般的激活或唤起水平影

响人对刺激物的生理反应的强度

5、临床心理学研究中选用心理

量表时应当考察的几种效度。

答结构效度:测验反映所考察的

理论结果或特质的程度.

同时效度:同时得到的测验分

数和效标测验分数之间的关联程

度。

预测效度:测验分数对于效标

变量的预测程度。

会聚效度:被假定测量同样结

构的两个测验得分间的相关程

度。

区分效度:被假定测量不同结

构的两个测验间的无关程度。

6、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的不同,

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和价值。

答:相关研究所观察的是两个自

然发生的变量间的关系,而在实

验研究中,研究者系统地改变其

中的一个变量(自变量),控制所

有其他因素(无关变量),同时观

察自变量这种变化对其他变量

(因变量)的影响。

相关研究的局限性

(1)难以确定变量间是否存在因

果关系:

(2)无法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相关研究的价值

(1)可考察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

的程度和方向,并可以预测变量

的变化。

(2)不控制变量,不随机分派被

试,扩大了研究者的研究范围。

(3)可初步了解可能造成心理障

碍的变量,并提出假设。

(4)可为心理评估方法的评价奠

定基础。

7、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假设检验

包含的步骤。

答:第一步:确定研究结果的统

计学意义;

第二步:确定效应和效果的

大小;

第三步:确定研究结果的临

床意义

第三章

l、简述艾利斯提出的情绪的 ABC

理论。

答:人天生具有非理性思考的倾

向,心理问题不是外界事件直接

引起的,而是由人们在不台理信

念基础上对这些外界事件的判断

和解释引起的。个体的认知系统

如果产生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

念,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神经症。

因此,心理障碍的决定因索是不

合理性的信念。

2、简述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

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

关系。

答:人天生具有非理性思考的倾

向,心理问题不是外界事件直接

引起的.而是由人们在不合理信

念的基础上对这些外界事件的判

断和解释引起的,个体的认知系

统如果产生不合理的、不现实的

信念,则会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

症。因此,心理障碍的决定因素

是不合理性的信念。

3、简述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

系。

答: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对事件发

生的原因习惯上做出怎样的解

释。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集中在四个归因维度上:内在、

外在;稳定、不稳定;整体、局

部;可控制、不可控制。归因风

格形成后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4、简述对子女心理健康产生不

良影响的亲子关系。

答:(1)拒绝型亲子关系:父母

对子女感情冷淡。

(2)溺爱型亲子关系:父母

对子女过于宠爱,

(3)支配性:亲子关系:父母

处于权威地位。

5、列举贝克归纳出的抑郁症病人

对客观事件的错误逻辑推论类

型。

答:(1)任意的推断

(2)选择性抽象

(3)超泛化

(4)放大和缩小

6、简述素质——应激论。

答:素质——应激论认为,某些

基因或基因的组合可以造成一种

素质,也就是易患某种心理障碍

的倾向。素质和应激都是心理障

碍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异常行

为是易受某种疾病感染的脆弱性

(素质)和生活事件(应激)共同作

用的结果。

7、简述身心相互作用论。

答:l、心一身:

(1)心理问题的躯体化:

(2)因素影响的躯体情况

2、身一心:

(1)躯体疾病的心理伴随症状:

(2)躯体疾病或损伤过程结束后

遗留下的心理影响

8、简述系统论。

答:系统观点,试图以一个人所

处的社会团体.诸如夫妻、家庭

或者更大的社会系统背景来解释

一个人的行为。家庭系统模型认

为任何人的症状实际上都是家庭

的功能紊乱。心理障碍的探讨应

当遵循系统论原则.从多个不同

的角度(认知的、情绪的、行为的、

生理和生化的)、多个不同水平

(生物学水平、个人水平、社会

文化和经济水平)进行分析。

第四章

l、应激现象的特点。

答:(1)应激是一种涉及心身两

个方面的紧张状态。

(2)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

的范围广泛。

(3)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

(4)应激反应存在个体差

异。

(5)应激是个体同刺激情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

2、当事人本人的心身特点对认

知评价的影响因素。

答:(1)认知和归因风格思维方

式、归因风格

(2)人格特点:性格内外向、

焦虑特质、坚韧人格、感觉寻求。

(3)情绪状态。

(4)应对能力和应对风格。

(5)人格动力特征:信念、价

值观和世界观。

(6)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

我效能感

3、影响生理应激反应的类型和强

度的因素。

答:(1)应激原本身的性质与强度。

(2)当事人本身的心身特点,

(3)环境因素。

(4)应对的情境.

4、特质理论。

答:该理论认为上述两种理论不应该相互排斥而要相互补充。人格导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应激情境中采用不同应对方式,而应激情境则造成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

5、应对的过程理论。

答:该理论认为应对是个体在认知上和行为上管理心理应激的不断变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评价过程和应对行为过程。其中认知评价又分为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个体的应对策略不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6、应激源的分类。

答:从性质上,可以大体将人类的应激原分成两大类:躯体性的和生理社会性的。前者又可称为物质性的,包括各种生物性和理化刺激物;后者则属于“精神性的”或称为“符号”刺激物。

其中心理社会性应激原又可分为:

(1)社会性应激原;

(2)生活应激原:生活事件和日常生活小事两类。

(3)工作应激原;分为工作本身固有的应激原和管理、政策及其执行中的问题。

(4)文化性应激原

(5)心理性应激原

7、关于防御机制的一些观点。答:防御机制是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的无意识的心理手段。

8、应激条件下的焦虑反应和恐惧反应。

答:焦虑有主观体验和客观表现,焦虑是心理应激条件下最常见的情绪反应。适度焦虑有益,过度焦虑有害。应激条件下个体产生适度焦虑属于正常反应,但过度出现焦虑障碍。恐惧多发生于身体安全和个人家只与信念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对身体安全的威胁多来自于躯体应激原,而对个人价值和信念的威胁多来自于心理社会性应激原。

9、应激可导致自我评价下降的原因。

答:首先,应激原所引起的心理失衡、应激可导致自我评价下降的原因。会损害人的自主感和自负感。

其次,应激常与人生重大事件的威胁或丧失相联系。

再次,应激使自信心下降。第五章

l、关于心理生理疾病的生物学理论。

答:心理生理疾病是由于个体身

体器官或系统脆弱,或对心理应

激刺激的过度反应所致。遗传因

素、以往的疾病和不适当的饮食,

都可以破坏特定身体器官或系统

的功能活动,使其变得脆弱或对

应激脆弱易感。

2、关于心理生理疾病的心理动

力学理论。

答:A)冲突特异理论强调心理冲

突在心理生理疾病中的作用,心

理生理疾病的发病有三个要素:

第一,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第二,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

第三,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

性。

根据个体心理冲突的性质,可以

预言他患何种心理生理疾病。

B)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性人

格类型同心理疾病有特异关系。

3、心理生理疾病的判定标准。

答:a)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

体症状;

b)心理生理疾病的判定标

准。该躯体症状或者有明显的器

质性病理改变,或者有已知的病

理生理学变化为基础;

c)不是神经症或精神病。

4、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治疗要

点。

答(1)放松疗法。

(2)生物反馈疗法。

(3)行为矫正。

(4)音乐、环境、运动等其他心

理疗法。

5、防治冠心病的心理措施。

答:(1)一般的心理支持疗法

(2)A 型行为的矫正、防治冠

心病的心理措施。

(3)吸烟、肥胖等其他不良行

为的矫正

6、糖尿病的心理干预要点。

答:(1)支持性心理治疗

(2)认知疗法

(3)行为疗法

7、A 型行为的典型表现。

答:a)时间紧迫感;

b)急躁、无耐心;

c)醉心于工作;

d)争强好胜;

e)支配欲望;

f)不能放松;

8、心理生理疾病预防的心理和

社会措施。

答:在心理生理疾病的预防中,

心理因素和心理学方法起关键作

用。因为预防基本上是一种行为,

即让人们做某事、不做某事,否

则便可能患病。心理卫生学和健

康心理学应成为心理生理疾病预

防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源泉。

9、肥胖对人的心理影响。

答:(1)容易引发躯体疾病

(2)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肥

胖对人的心理影响。

(3)自我消极评价

10、糖尿病的致心理应激作用。

答:(1)对躯体功能和组织的全面

影响

(2)长期治疗造成的心理压

力。

(3)生活习惯的改变。

(4)易受影响而波动。

第六章

l、简述人格测验的主要方

法。

答:1、情境测验;情境测验

是将实际情境作为测验情境,或

有目的地制造一种情境,观察被

试在这种情下的行为反应。

2、问卷式人格测验;问

卷式人格测验是以自我报告形式

出现的自陈量表。(1)明尼苏达

多项人格调查表(2)艾森克人格

问卷(3)16 种人格因素问卷。

3、投射测验;投射测验

是向受试者提供一些模糊的、无

结构的刺激情境,让其在不受限

制的条件下,自由做出反应。(1)

罗夏墨迹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

2、简述艾森克人格问卷中N、E、

P和L四个分量表分别测评了人

格中的哪些方面内容。

答:E 量表分:分数高,表示人

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

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低

表示人格内向,如好静,富于内

省,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

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N 量表

分:分数高表示焦虑、忧心仲仲、

常郁郁不乐,有强烈情绪反应,

甚至出现不够理智的j 为。分数

低表示情绪稳定。 P 量表分:

分数高表示可能是孤独、不关心

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

人情,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

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

不顾危险。L 量表分:分数高显

示被试有掩饰倾向,测验结果可

能失真。

3、心理评估的一般步骤。

答:1、决定评估的内容

2、确定评估的目标

3、选择作决策的标准

4、收集评估资料

5、判断和决策

6、交流信息

4、临床心理评估中的心理状态

检查的内容。

答:1、外表和行为

2、思维过程和言语

3、心境和情感

4、知觉经验

5、认知功能

5、列举临床常用评定量表。

(1)90 项症状自评量表。

(2)抑郁自评量表。

(3)常用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4)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5)应付方式问卷。

(6)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7)康奈尔医学指数。

(8)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9)Ru~ei〃儿童行为问卷。

(10)通体幸福感量表。

(11)汉密顿抑郁量表。

(12)汉密顿焦虑量表。

第七章

1、简述心理治疗结果评估的意

义。

l、了解最有效的针对性方法

2、证实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3、促进临床心理学的发展。

4、为基础理论提供资料

2、简述心理分析中的自由联想技

术。

答:治疗者鼓励患者不受限制的

尽量发挥,说出心中所想的事情。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掘患者压抑

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

突,把他们带到意识领域,使病

人对此有所领悟,并重建现实性

的健康心理。

3、心理干预的概念和分类。

答:是指引导人的心理和行为发

生改变的各种专业活动。根据干

预方法的不同,心理干预可分为

心理疗法,包括个别心理治疗和

集体心理治疗,和生物学方法,

包括药物疗法、电痉挛疗法和精

神外科疗法等。根据干预的目

标、形式和过程的不同,心理干

预可分为健康促进、心理预防和

心理治疗。

4、简述心理治疗结果评估的评定

内容。

1、有效性

2、治疗结果的持久性

3、治疗的效率

4、不良结果

5、总结人本-存在主义治疗共

同的基本理论。

二者共同的一些基本理论

(1)采用现象学方法

(2)强调个体的独特性

(3)重视人的潜能

(4)强调自由与责任

6、合理情绪治疗对人性的看法。

(1)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

有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理性思维引导健康生活

(2)情绪伴随思维而产生,不合理

思维导致不良情绪

(3)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具有不合

理的思维和信念

(4)情绪困扰持续是由于那些内

化语言持续的结果

第八章

1、简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加

工治疗

2、抑郁症的人际心理治疗三个

阶段的主要内容。

答:早期阶段:建立合作关系,

评估症状,了解人际状况,接受

病人角色,确定待解决的人际问题——聚焦点。

中间阶段:处理所选择的聚焦点。

结束阶段:处理治疗的结束。

3、当代心理动力学家对抑郁症的基本理解。

答:当代心理动力学家对抑郁症的基本理解:

(1)源于婴儿期的某些欠缺

(2)某些事件可能再度激发这种欠缺

(3)失望感和无助感

(4)愤怒内化不是抑郁症的中心,而是对内投射物的矛盾态度(5)自尊的丧失是其原发特征

4、创伤后应激障碍恢复期的五个阶段

答:(1)紧急期或呐喊期。

(2)情感麻木和否定期。

(3)重复侵入期。

(4)反应转折期。

(5)整合期。

5、简述神经症的心理学观点答:(1)心理动力学观点:焦虑是神经症的核心。

(2)行为心理学观点:神经症是后天和早年的生活经历中习得和强化形成的。

(3)人本存在主义观点:神经症是自我完善潜能遭到压抑、发生歪曲的外在表现。

(4)认知观点:认知歪曲是原发的,情绪障碍是激发的。

(5)森田的神经质理论:神经症是一种神经系统过分敏感的倾向。

第九章

l、列举病人常见的情绪反应。答:(1)焦虑与恐惧反应:共同点是紧张不安担心和害怕。

(2)愤怒反应:愤怒情绪多见挫折情境。从心理适应的角度讲,攻击反应可以缓解病人内心的紧张和压力。

(3)抑郁反应:抑郁往往同丧失有关。

2、说明病人情绪活动特征的变化。

答:(1)情绪活动的强度

(2)情绪活动的稳定性

(3)情绪活动的持续时间

(4)主导心境

3、说明癌症病人得知病情后的心理变化阶段。

答:得知病情后的心理变化(1)休克.恐惧期 (2)否认.怀疑期(3)愤怒.沮丧期(4)接受.适应期

4、手术病人的心理准备。

答:l、提供信息与认知较正:大多数手术病人更愿意获得感觉性信息而不是程序性信息。对手术病人提供完全真实的信息并不能使所有病人都获益。 2、情绪支持与行为应对方法

训练

3、示范与脱敏:驾驭模式、

真实焦虑模式、应对模式。其中

应对模式最好。让病人反复观看

手术实况和录像,也可减轻病人

对手术的恐惧。

5、预防、减轻或消除 ICU 综合

症的方法。

答:(1)尽可能在病人进入 ICU

预防、前做好心理准备

(2)尽可能改变ICU的环境

结构和所用药物

(3)引导病人适当地采用防

御机制

(4)重视同病人的心理沟通

(4)预防ICU依赖症

论述题

第二章

l、论述临床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

性原则。

答: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研究

这不能直接观察到发生在受试者

内部的心理活动.而只能通过他

们的外显行为、生理反应和对刺

激情境的分析,通过他们的内省

报告加以推测。这样一来,研究

者的态度、倾向性、人格和期待

等心理因素既可以微妙地影响受

试者的行为,又可能会歪曲对他

们行为的观察、测量、记录和分

析,从而使研究结果带有较多的

主观成分。因此,临床心理学研

究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

2、论述临床心理学研究中的整

体观和系统论。

答:人的三种基本的功能:心理

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三

者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系统。临

床心理学研究设计这三种功能活

动及其关系。为了保证研究的效

度,研究者必须坚持整体观。系

统论是由伯塔兰斐于1948年提

出的对世界进行解释的一种普遍

性理论.也是对世界万物进行研

究的一种科学方法。系统是指由

若干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单元

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

整体。为搞清事物的本质,在对

其进行研究时,不仅必须考察组

成它的各个单元问的相互作用,

而要探讨该事物与同一大系统内

的其他事物间的关系。

3、简述临床心理学研究的伦理

原则。

1.尊重受试者的基本权

益.

2.知情同意权;

3.解释和说明的义务:

4.自愿原则:

5.不得隐瞒和欺骗;

6.研究后的适当处理:

7.研究报告的真实性;

8.保密原则;

9.正确使用心理测量和评

估手段。

4、分析临床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生

理测量法的优点。

答:a)测量记录的客观性

b)生理仪器的稳定性

c)生理测量的持续性

d)多种生理现象的同时性

第三章

l、试以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整合的观点解释多种因素在心理

健康中的作用。

答:(1)素质——应激论

(2)身心相互作用论。

(3)系统论

2、简述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因

素。

答:1、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指

以家为中心的周围的一种气氛和

情调。常见的有家庭生活氛围、

家庭文化氛围等。家庭氛围是一

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各

方面特别是心理方面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氛围

与行为问题有高度相关。

2、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发现,

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的

教养教养方式具有相关性。教养

方式分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和

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

3、家庭结构;与祖父母和外

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同堂的

联合家庭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最低,与父母组成的核心家庭次

之,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中儿童

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

3、论述心理动力学因素对心理

健康的影响。

答:1、无意识矛盾冲突;无意识

的矛盾冲突是各种心理症状的根

源。

2、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

超我。

3、性本能与心理性发展。性

心理发展不顺利,会造成行为异

常,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的

根源。

4、试论学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

响。

答:l、经典条件反射与适应不良

行为 (心理障碍)的习得根据行

为主义理论,大部分异常行为都

是经典条件反射的结果。经典条

件反射也同一些身体疾病和症状

有密切联系。

2、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心理障

碍。斯金纳认为,包括心理疾病

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

关于内脏器官操作条件作用的研

究证实.操作性条件作用不仅可

以参与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的习

得过程.而且可以参与一些身体

疾病的发病过程。

3、观察学习与心理障碍。人

的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都可以通

过观察而习得。良好的榜样是形

成和改善人的行为的有效条件。

5、论述认知因素对心理健康的

影响。

答:l、不合理信念人天生具有

非理性思考的倾向,心理问题不

是外界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

人们在不合理信念的基础上对

这些外界事件的判断和解释引起

的。个体的认知系统如果产生不

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则会导

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因此,心

理障碍的决定因素是不合理性的

信念。

2、认知歪曲个人的思想决定

了它的内心体验和反应。不良认

知往往会导致情绪障碍和适应不

良行为。贝克把抑郁症病人对客

观事件的错误逻辑推论归纳为四

种: (1)任意的推断(2)选择性抽

象(3)超泛化(4)放大和缩小

3、归因风格归因风格与心理

健康的关系集中在四个归因维度

上: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

整体、局部,可控制、不可控制。

归因风格形成后会对个体的自我

认知、自我评价、人际关系产生

影响,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6、论述人格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

响。

答:1、艾森克人格类型与心理健

2、人格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

响坚韧人格与心理健康

3、A 型人格与心理健康

4、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

5、乐观主义与心理健康。

7、论述生物学因素对心理健康

的影响。

答:(一)心理障碍的遗传因素多

数心理障碍具有遗传倾向。心理

障碍的种类不同,遗传性大小也

不一样。

(二)脑病变与心理障碍大脑

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大脑出现问

题就可以导致躯体和心理症状。

大脑局部性损害所致的心理障碍

根据部位不同会有所不同。

(三)神经生化变化与心理障

碍目前与心理障碍关系叫密切、

研究较多的中枢递质有:l、乙酰

胆碱 2、多巴胺 3,5羟色胺 4、

去甲肾上腺素 5、γ氨基丁酸 6、

脑啡肽

(四)神经内分泌与心理功能

心理障碍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

活动异常。例如精神分裂症、情

感障碍和焦虑性障碍均伴有神经

内分泌异常的指针

(五)躯体疾病与心理健康

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障碍指各内

脏器官、内分泌、结缔组织、营

养代谢、血液等疾病,以及其他

内科疾病时引起生理功能障碍,

进而影响脑功能所致的心理障

碍。

第四章

1、拉扎勒斯心理应激的评价模型。

答:初级评级:涉及所遭遇的问题或情境对个人的意义的判断。评价结论:无关评价,“好事”评价和“应激性”评价。应激性评价分为:“丧失—伤害”评价、“威胁”评价和“挑战”评价。

次级评价:对个人的应对资源与应对情境的要求间的匹配程度做出判断。

2、知觉在心理应激中的中介作用。

答:躯体性应激原造成心理应激反应中的中介作用的机制

(1)刺激被知觉才产生应激反应。

(2)知觉可“制造”应激反应。

(3)错误知觉可引发应激反应。

(4)知觉到的信息量引发应激反应。

(5)知觉抵御心理应激的功能。

(6)知觉选择性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3、应对方式的分类与适应意义。答:(1)注重情绪的应对

a)认知策略:有意识重新评价应激情境。无意识认知策略:采用防御机制。

b)行为策略:包括从事体力活动、饮酒和使用镇静药物、松弛练习和寻求朋友的情绪支持等。

(2)注重问题的应对当事人将注意力集中到他所面临的问题或应激原上,考察分析应激情境并设法改变或解决它。

(2)应对方式的适应意义

①注重情绪的应对和注重问题的应对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干扰。

②大多数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是健康的,但不适应于所有的应激情境。注重情绪和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的积极性都是相对于问题而言的。

③个体在选择应对策略时应该有针对性。

4、心理应激的管理策略。

1.消除压力源(紧张性环境要求)。

2.改变对环境要求的认知评价。

3.改进应对方法和策略。

4.做好时间管理。

5.寻求并利用社会支持。

6.身体应对策略。

7.培育坚韧人格。

8.必要时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

5、常见的防御机制。

(1)否认:不承认事实.以此减轻焦虑。

(2)压抑:自我迫使痛苦的内容进入潜意识的过程。(3)曲解:对事实的歪曲,以符合

内心需要。

(4)倒退:由于不能适应紧张情境

而表现出不成熟的特点。

(5)固着:在心理.性发展过程中

由于遭受挫折或创伤而停止于某

一阶段。

(6)投射:将自己的不愿接受的内

容夸张性地归于他人,以避免或

减轻内心的不安与痛苦。

(7)幻想:以幻想满足现实缺憾,

以摆脱现实对自我的威胁。

(8)隔离:将不愉快和痛苦的情感

与引发它们的事情分开.并将前

者排斥到意识之外。

(9)转移:个体无意识地将对某一

对象的情感转向其他对象来表

达。

(10)转换:将内心冲突或情绪躯

体化的潜意识机制。

(11)反向形成:个体外在表现与

潜意识相反,以此避免或减轻焦

虑。

(12)抵消:以象征性的动作、语

言和行为对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

快事情.

(13)理想化:将所喜爱的对象,

而忽略实际上的缺陷。

(14)合理化:给自我行为或处境

寻找可接受的理由.

(15)补偿:为避免某种缺陷引发

的焦虑而向其他方面努力。

(16)理智化:以理智的方式对待

应激情境,以此脱离情绪困扰。

(17)幽默:通过幽默的语言或行

为处理困境或表达欲望。

(18)升华:将本能欲望导向合理、

更好层次的心理机制。

6、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答:(1)急性心理应激的临床表

现:急性焦虑反应、血管迷走反

应、过度换气综合症。慢性心理

应激的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神

经血管性虚弱”。

(2)心理应激对已有疾病的

消极影响。

(3)心理应激同其他致病因

素一起引起新的疾病

7、论述应激的生理反应的三个

经典模型。

答:l、坎农的应急反应模型在危

险情况下的生理反应具有“应急”

的作用,或投入搏斗、或逃脱险

境(或战或逃反应)。但人类的行

为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制约。

2、赛里的全身适应综合症模

型:全身适应综合症分为三个阶

段:警戒期、抵抗期、耗竭期。

赛里认为,机体对各种应激原的

生理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即

各种应激原都可以引起个体同样

的生理反应—“全身适应综合

症”。

3、英格尔的保存一退缩反应模

型:英格尔认为,个体除了应急

反应模式包含的生理反应外,还

可发生“保存一退缩反应”。应

急反应主要与恐惧、焦虑或愤怒

的情绪有关,而保存一退缩反应

伴随着犹豫、悲伤、失望、无助

等情绪.

第五章

1、关于心理生理疾病的心理生

理学理论。

答:心理生理疾病是由于个体身

体器官或系统脆弱,或对心理应

激刺激的过度反应所致。遗传因

素、以往的疾病和不适当的饮食,

都可以破坏特定身体器官或系统

的功能活动,使其变得脆弱或对

应激脆弱易感。特定反应理论认

为不同的人在对心理应激的反应

方式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

异可能来自遗传。个体以自我特

殊的稳定方式对应激刺激做出反

应,对应激刺激最为敏感的身体

器官或系统易于发生心理生理疾

病。

2、心理生理疾病诊断的一般原

则和方法。

1.躯体诊断;躯体诊断需

要对病人的身体异常的性质、类

型、部位和严重程度等做出判断。

注意病人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和急性心理应激反应。

2.心理诊断;心理诊断需

靠心理检查,其常用方法是会谈

法和心理测量。心理诊断涉及包

括:(1)病人的人格(2)当前的心

理状态(3)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

因素

3.社会功能状态的判定

3、心理生理疾病治疗的一般原则

和方法。

答:1、改变环境;只要阻止止病

人住院,不用药也可使病情好转,

其原因:第一,暂时摆脱应激原;

第二,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第

三,安慰剂效应。

2、精神药物治疗

3、心理治疗,对生理心理性

疾病病人的行为治疗主要采用两

大类行为技术,即自我调整技术

和生物反馈技术。

4、同肥胖症发病有关的心理社

会因素。

答:1.心理应激因素

2.社会文化评价

3.社会经济状况

4.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5.人格因素

5、心理生理疾病发病机制的心

理学理论。

答:(1)心理动力学理论,

a)冲突特异理论强调心理冲突在

心理生理疾病中的作用,心理生

理疾病的发病有三个要素:第一,

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第二,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

第三,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

性。根据个体心理冲突的性质,

可以预言他患何种心理生理疾

病。

b)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性人格类

型同心理疾病有特异关系。即某

些人格类型的人易患心理生理疾

病,患有同一心理生理疾病的病

人常具有类似的人格特征。

(2)行为心理学理论

6、论述心理社会因素与支气管

哮喘的关系。

答:(1)家庭关系与哮喘:童年

期亲子关系。

(2)人格与哮喘:渴望得到

保护与帮助、担心与亲人分离、

害怕表露敌意。

(3)情绪与哮喘:即使不接

触现实刺激,情绪发作也会导致

支气管哮喘。

(4)条件反射与哮喘:经典

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

用。

第六章

采用 90 项症状自评量表对某一

被试群体施测。

答:统计指标:

(1)项目分:各项目按没有、很轻、

中等、偏重、严重,分5级评分。

(2)总分:将90个项目的各单项

得分相加,便得总分。如某人在

90个症状项目中主观感觉均无

任何不适,则他的总分将是 90

分,而不是零分。如果总分大于

160分,则显示可能有心身健康

问题。

(3)因子分=(组成某一冈子的各

项目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

目数。以下每一因子分如果大于

2.2 显示可能有该冈子描述的症

状存在。

因子的定义、项目及其含义:

1.躯体化:共 12 项。该

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

感,包括心血管、呼吸道、胃肠

道系统主诉的不适,以及头痛、

脊痛、肌肉酸痛和焦虑的其他躯

体表现。

2.强迫症状:共10项。主

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义无

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

行为筠专现,还有一些比较一般

的感知障碍(如”脑子变空了”,”

记忆力不行”等) 也在这一因子

中反映。

3.人际关系敏感:共9项。

它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感与自

卑感,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

时更突出。自卑感、懊丧以及在

人事关系明显相处不好的人,往

往这一因子得分较高。

4.忧郁:共 13 项。它反

映忧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包括

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

望,丧失活动力等。此外,并包

括失望、悲叹、与忧郁相关系的其它感知及躯体方面的问题。该因子中有几个项目包括了死亡、自杀等概念。

5.焦虑:共 10 项。它包括一些通常在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相关联的症状与体验,一般指那些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那种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是本因子的主要内容,它还包括有一个反映”解体”的项目。

6.敌对:共 6 项。这里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其项目包括从厌烦、争论、摔物、直至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暴发等各个方面。

7.恐怖:共 7 项。它与传统的恐怖状态或广场恐怖症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合及交通工具。此外,还有反映社交恐怖的项目。

8.偏执:共 6 项。偏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本因子只是包括了它的一些基本内容,主要知旨思维方面,如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妄想,妄想,被动体验和夸人等。

9.精神病性:共 10 项。其中有幻听、思维播散,被控制感,思维被插入等反映精神分裂症有关的项目。

10.其他:共 7 项。是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

第七章

1、试述合理情绪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和针对某来访者开展合理情绪治疗的主要过程。

答:合理情绪治疗的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是诱发性事件,B 是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是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A是引发情绪及行为C的间接原因,B是直接原因。

1.发现不合理信念指出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的关系

2.修正不合理信念

3.建立合理的思维

2、合理情绪治疗的技术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a)找到不合理信念b) 苏格拉底式积极提问c)辩论的具体方法:质疑式和夸张式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a)重新体验当时的情绪b)改变不适并体验适应情绪c)自我反省,修正观念

3、论述心理分析的治疗技术。

1. 自由联想,治疗者鼓励

患者不受限制的尽量发挥,

说出心中所想的事情。其最

终目的是为了发掘患者压

抑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

或矛盾冲突,把他们带到意

识领域,使病人对此有所领

悟,并重建现实性的健康心

理。

2. 梦的解析,通过对显梦

的分析解释隐梦的内涵。

3. 阻抗,阻抗是病人抵制

治疗过程的各种力量,包

括:安于现状,害怕引起良

心上过分的谴责,不肯放

弃致病的幼稚冲动。

4. 移情,移情是指在心理

分析过程中,病人对治疗者

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

病人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

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

到治疗者身上的过程。

5. 解释,其目的使患者意

识到未意识到的内容。

第九章

1、影响有病痛的人求医的因素。

答: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影响有

病痛的人有:

(1)对症状的认识和评价

A、症状方面的特点 a)症状的轻

度和持久性 b)症状发生的部位

c)症状对人身心功能的干扰程度

与干扰的方面 d)症状对人正常

社会活动的影响

B、心理社会 a)人格特征 b)心理

状态 d)社会文化背景 c) 关于

疾病的教育和经验

(2)医疗服务的特点

2、分析病人在康复期病人不愿

放弃病人角色的可能原因及其对

策。

原因:

(1)害怕出院后从事体力活动使

旧病复发

(2)害怕重回不喜欢的生活、工作

环境或负担社会责任

(3)害怕失去由患病带来的好处

病人从患病中可得到两类好

处:原发性获益和继发性获益。

原发性获益:指由于疾病症状

的出现而缓解了引起疾病的内心

冲突。

继发性获益:指病人由于患病

而享有某些特权。

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下列措施

(1)避免病人过分倒退

(2)适当参与活动

(3)消除措疑虑

(4)解决工作和家庭压力

(5)达成协议解决

第十章

1、举例说明个体可以使用的心

理保健方法即个人预防措施,个

体可以使用的心理保健方法,心

理学工作者们更好地帮助和指导

人们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答:(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

行为方式

(4)积极付诸行动

(5)放弃偏见,求助专业支

持。

应用题

l、一位研究者设计了一套心理干

预技术,用来帮助大学生减轻心

理压力。减少由压力所引起的情

绪困扰症状。他在实施心理干预

之前和之后分别用. Zung 焦虑

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量了

受试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研究

发现,这组受试者接受心理干预

之后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比干预前

有显著下降(p<0.05)。他因此得

出结论:这种心理干预可以有效

地帮助人们减轻甚至消除心理困

扰症状,应当广泛推广,请说出

这个研究是采用哪种实验设计?

是否可以得出这个研究结论?为

什么?

2、假如你自己开发了一种心理治

疗方法,(请参考第七章第二节)

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以评定这种

治疗的结果(包括有效性和可能

产生的不良后果)。

3、请设计一个相关研究.来探讨

心理(心理应激)、某种人格因素

同心理健康间的关系。

答:1、采用前实验研究,即“前

测操纵后测”设计,这种设计在

实验干预前后分别用同样的方法

评定他们的相关行为,若发现两

次测试的结果有显著的差异,训

将此差异归因于实验操纵的影

响,该研究符合这一设计思路。

但前实验研究设计不能很好地

控制无关变量,因果关系的推论

要受到受试者的测验经验,再测

试所造成的改进、测验动机的变

化、受试者的流失、向上的统计

回归(如病情的自然恢复)受试

者的选择,以及其他没有得到控

制的因素的干扰。从而混淆了因

果关系,不能从逻辑上推导出前

后行为表现的差异一定是由实验

操纵引发的。另外,治疗影响存

在着统计显著性,并不意味着有

临床显著性。

2、组间设计实验处理(自分

组变量)实验组、控制组,治疗、

不治疗,症状康复好、症状无改

善,症状更严重、症状无改善,

治疗方法有效结果(因变量)评

4、研究对象:高三学生。压力来

源:高考及模拟考试。测试工具:

高考压力量表,人格量表、心理

健康量表。研究问题:

问题 1: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

况是否超过常模水平。

问题 2:高三学生压力感受是否

随高考时间的临近而增强?

问题 3:模拟考试成绩是否影响

高三学生的压力感受性,同时敢

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问题 4:不同人格特征的高三学

生所感受到的高考压力是否相

同?

问题 5:压力感受不同的高三学

生其心理健康状况是否相同?

研究程序:抽取不同学校(重点

中学、非重点中学)、不同专业(文

科、理科)、不同性别(男、女)、

不同家庭背景(经济收入高、中

等、低)不同学习成绩(好、中

等、差)的高三学生100 名,使

其填写《高考压力量表》、《人格

量表》《心理健康量表》,问卷

收集后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相关

分析,探讨心理压力(心理应激)、

某种人格因素同心理健康间的关

系。

5、案例分析患者女性,21 岁,

因学习压力,近 3 个月来出现早

醒、食欲下降、兴趣减退、学习

效率降低、郁郁寡欢,经常有自

杀念头,但无自杀行为。

(1)你考虑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答: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症是一

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虑的临

床综合征,其诊断标准是:

(1)悲观、悲哀、失望、无助乃

至冷漠的心境。

(2)消极的自我概念,

(3)睡眠障碍,食欲、性欲减退,

兴趣索然。

(4)互动水平下降。

(2)你可能采用的治疗策略具体

内容是什么?建议采用的治疗策

略:

(1)行为疗法:聚焦于增加患者

的强化刺激。

(2)人本-存在主义疗法:帮助

患者面对现实,正视痛苦的存在。

(3)认知疗法:减轻症状阶段和

图式聚焦阶段。

(完整word版)建筑初步期末4卷第一套

建筑初步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套 一、填空题 1、建筑类型:、、。 2、城市规划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道路交通、绿化景观以及城市经济、城市生态环境等一些内容。 3、中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斗栱、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 4、彩画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彩画种类有和玺画、和。 5、建筑设计表达的类型有、、文字表达设计说明这三种。 6、建筑设计表达的特点:、、多元性、。 7、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是,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组成构架。 8、点画线为等细线,主要用来画轴线。 9、建筑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空间,包括和 10、是建造建筑物的主要目的。而它一旦建成,又必然会对周围的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属建筑三要素() A.建筑功能 B.建筑艺术 C.建筑技术 D.建筑形象

2、建筑设计中需要了解的人体尺度是() A.人体的活动范围 B.人体的身高 C.人体静态尺度、人体动态尺度D.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建筑工程制图中长仿宋字的高宽比为() A.3:1 B.2:1 C.3:2 D.2:3 4、认识色彩的基本途径不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接触 B.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C.对色彩的艺术表现 D.对色彩的遐想 5、色彩的三属性不包括() A.色距 B.色相 C.明度 D.纯度 6、萨伏伊别墅的设计者是() A.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B.勒·柯布西耶 C.安腾忠雄 D.路德维斯·密斯·凡·德罗 7、平面构图要素中包括() A.块 B.点 C.面 D.线 8、央视大楼新址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的建筑善于运用的造型是() A 曲线 B 体块 C 直线 D 柱形 9. 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是() A. 建筑功能 B. 建筑空间 C. 建筑技术 D. 建筑形象 10. 空间的组织形式不包括() A. 并列关系 B. 动静关系 C. 主从关系 D. 综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模拟一及答案

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试题一 一、Single Choice Exam 单选题(每题0.5 分×60,共30 分) 1. 下列心理现象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 认识 B. 情绪情感 C. 需要和动机 D. 意志活动 2.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意识看作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这属于()。 A. 构造心理学 B. 机能主义心理学 C. 格式塔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 3. 一个右利手患者虽然发音器官没有毛病,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是患者仍保留听懂别人说话以及写字和阅读的能力,这种情形可能是患者的哪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A. 左半球的额叶 B. 右半球的额叶 C. 左半球顶叶 D. 右半球顶叶 4.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脏感觉的是()。 A. 性 B. 痛 C. 便意 D. 压觉 5.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A. 时间知觉 B. 运动知觉 C. 距离知觉 D. 空间知觉 6. 瞬时记忆是通过什么进行信息编码的?() A. 事物的形象 B. 信息物理特性 C. 语义或形象 D. 听觉 7. 一大一小,但一样重的木盒,掂起来总感觉小的重大的轻,人的这种心理准备叫()。 A. 迁移 B. 原型启发 C. 定势 D. 定型 8. 注意的广度是()。 A. 5~9 B. 7~10 C. 8~12 D. 6~11 9. 下列哪些不属于生长性需要()。 A. 空气 B. 谈恋爱 C. 升职 D. 自考 10. B=f(P,E)中的E是指()。 A. 个人 B. 个人所处的环境 C. 行为 D. 函数关系 11. 下列哪项是认知活动的例子?() A. 哭泣 B. 锻炼 C. 做梦 D. 大笑 12.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句表述的是下列哪个理论或观点?() A. 生物学 B. 社会学习 C. 行为主义 D. 格式塔心理学 13. 借助群体随机样本研究,科学家()。 A. 能够询问目标群体的每个成员 B. 均衡地使用目标群体的代表性子群 C. 希望避免研究偏见 D. 确保研究可被轻易复制 14. 吸烟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是()的例子。 1

潘绍伟第三版学校体育学(体育课教学)考研知识点

体育课教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指通过理论讲授、讨论等形式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体育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方法的一类课。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练习或健康保健操作的一类课。 3、新授课:是指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为主的课。 4、复习课:是对所学过的动作、练习、技战术等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 5、综合课:是指既有新授内容,又有复习内容的体育课。综合课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如篮球)的新授与复习的组合,也可以是 不同教学内容(如篮球复习与武术新授)的结合。 , 6、考核课:是指以检查学生阶段学习或学期学习成果,并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考核的一种课,主要是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 与健康知识的全面考核。 7、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工作安排的顺序与实践的分配等。 8、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 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9、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各项练习之和)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一节课中学生实际进行身 体练习的时间。 10、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以及机体反应的程度。 11、生理测定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血成分、体温、心电图、肌电图等)来确定和测出学生生理负荷的手段或方式。运动负荷的测定一般采用手测脉搏或遥测心率方式进行。 12、心率测定法:是在一节体育课中按时间间隔或活动前后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掌握与分析学生在课中心率变化情况的方式或手段,以此推断生理负荷是否合理。 13、心率指数的计算公式:心率指数=课中安静心率/课前安静心率 / 14、备课: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5、集体备课:是指体育教研室(组)或同年级的体育教师在学年、学期或单元教学前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的备课形式。 16、个人备课: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对课的思考、设计和实际准备的过程。 17、体育课的分析: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对体育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8、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19、健康教育:是指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20、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21、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 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这一类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人文素养,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1)体育知识包括体育文化知识,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运动项目的价值、功能、特点、规则、技术与战术、比赛的 组织与观赏等。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的形式。 2)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具体选择安排课程教学。高中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在三个学 年专门安排健康教育的学时与内容,另外应根据学生所选学的运动项目,讲授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一般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4种类型。 2、简要说明确定体育实践课结构的依据。 ^ (1)学生生理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一是由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即集体工作能力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准备部分; 二是机体工作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称为基本部分;三是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机体在进行比较长时间 的身体活动,承担比较大的运动负荷后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这一阶段称为结束部分。 (2)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变化的规律。在体育课准备部分,学生体力比较 充沛,其注意往往比较容易集中。随着学生承担运动负荷时间的加长、集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其注意力也开始出现下降。 (3)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以及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对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具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合理地确定与安排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学生的机体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适宜的工作水平,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各种身体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建筑初步》复习提纲

《建筑初步》复习提纲 第一章建筑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与特点、构成要素、建筑空间、建筑与环境以及学习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一般) 识记:对建筑形成基本概念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重点) 理解:建筑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三)建筑空间(重点) 理解:建筑功能的集中表现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四)建筑与环境(次重点) 理解:建筑与环境关系 有关环境各要素 有关学科发展知识 (五)建筑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 识记:学习建筑设计的方法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历史、包括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及西方近代建筑基本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二)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西方古典建筑概述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及柱式组合 (三)西方现代建筑简介(重点) 理解:现代主义建筑产生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第三章表现技法初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基本设计表现技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线条图(一般) (二)水墨渲染图(一般) (三)水彩渲染图(一般)

(四)钢笔徒手图(一般) (五)模型制作(一般) 第四章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学习特点、分析调研方法及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设计(一般) (二)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重点) (三)方案的构思与选择(重点) (四)方案的调整与深入(一般) (五)方案设计的表达(一般) (六)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般) (七)掌握运用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及修改的能力。(重点) 第五章形态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形态构成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一般) (二)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一般) (三)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重点) (四)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重点) (五)学习方法和实例分析(一般)

学校心理学(山东自考林崇德版本)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1、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中小学校的具体体现。 2、学校心理学是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和这些分支学科关系密切,而且也是这些心理学分支融合的结果。 3、学校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学生,它的侧重点主要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问题”儿童与青少年。 4、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心理预防与心理卫生 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便使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心理卫生方面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等。 2心理咨询: 指对人们,特别是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3诊断性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 诊断性评价是一个包括确定目的、观察现象、收集资料、查询原因、实施测量综合评估等在的完整过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就是一种一般性的诊断性评价。 4、行为矫正,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学干预,具体地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性发展不适应的学生获得正常的发展。 5、学习指导,是指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的价值,教材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6、就业指导,即对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职业加以指导。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一)西方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 在西方,犯罪、毒品、家庭破裂困扰社会,也是众矢之的的“公害”,且成为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二)我国开展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原因 在新旧体制转化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是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与萌发“轻生”的念头。有些家庭教育不当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现象。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科学技术发达,生活优越且又教育管理不严,会带来学生的问题。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变得越来越低了。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主要围。 问题儿童青少年:通常指品格上存在着问题而且经常表现出来的儿童青少年。一是指品德发展上有缺点,二是性格发展上有偏畸。 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通常指智力潜能正常,但在学校中处于低下地位,实际上被剥夺了基本学习权利与学习可能的学生,也指本身发展智力迟滞、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不良等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的学生和从较低水平的学校转到较高水平学校时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学生。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危机期出自危机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流行的一种青少年观。该理论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反抗社会、反抗成人、蔑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新)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 谢耀华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中国古代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萌芽,商周时初步成型,秦汉至南北朝基本定型,隋唐至南宋成熟兴盛,元明持续发展至清代渐趋衰落,其发展过程历时数千年,其间的汉、唐、明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 一、古代建筑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种类繁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依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出示图片):宫殿、宗教建筑、陵墓、园林、住宅、桥梁等。 宫殿、 宗教建筑、 陵墓、 园林、 民居、 桥梁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之美: (一)独特的木框架结构体系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四根柱子组成“间”,柱子之间填筑门窗和围护墙壁,“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在大型木构架建筑的屋顶和屋身的过渡部分,还有一种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构件,称为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二)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 1、中国古建筑以“间”为单位,再以这种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2、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

2021年自考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自考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顿 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增进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心理问题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治疗。 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重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心理因素及其致病机制和条件。 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关于)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防止、诊断、治疗和康复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发病因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防止、诊断和治疗医学分支学科。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防止,主张采专心理学办法变化或矫正人们有碍身体健康生活办法、行为和习惯。 心理卫生学:是防止医学一种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依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人特点,维护和增进她们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心理疾病发生。 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人格质. 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无意识心理手段。 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理由. 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有关事物之间联系方向和大小因素。 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有关事物之间、可以阐明这两个事物互相联系机制因素。 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规定并进而导致布满紧张性心理和生理反映各种环境刺激物称作应激原。 劫难化:重复思考悲观事件也许会导致不良后果. 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种人在察觉到或结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环境规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 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 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 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 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 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 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等。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 惯。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 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 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 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 能收到预想效果。3)社会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 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 应社会问题。4)差异性:体育 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 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 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 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 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 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5) 非阶梯性:体育课程的许多内 容和手段在教学安排中没有明 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先 后顺序,因此,体育课程体系必 须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通盘研究, 以免顾此失彼。6)复合法:体 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 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一 体,既要提高身体质量,又要提 高“智商”,这与其他课程相比 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6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 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 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 出人际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7体育课程的内容的分类:1) 体育知识与技术:主要是指间接 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 容评价,按传统运动方式项目, 可分为球类,体操,田径,游泳, 冰雪等内容,按运动与外界的关 系,可分为开放式运动和封闭式 运动,按运动结果的判断标准, 可分为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 测量式。2)运动参与类:主要 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 态。按人体参与活动的解剖部位 分类。可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 运动,合身运动等,按人体参与 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 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脚力等; 按参与活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 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内容;按 参与活动的情感分类,可分为接 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 自觉,自信与表现等内容。3) 体育活动经验类:主要指学生在 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 及心理的反应。按体育活动过程 中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分类,可分 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 韧等内容;按体育活动过程中防 病治病的效果分类,可分为养 生,健康,防病,治病,康复等 内容;按体育活动对人体新陈代 谢的影响分类,可分为有氧和无 氧运动。 8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 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 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 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 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 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 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 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9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三要 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育教 材;2)四要素说:体育教师,

《建筑初步》期末复习资料

1、建筑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2、建筑结构的分类一般有那两种分法? ①按材料分为: 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木结构。 ②按结构受力特征分为: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束筒结构。 3、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和城市。 4、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又是一 种艺术创作。 5、建筑的功能:①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②人的生理要求③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工业建筑中不是取决于人的活动,而是取决于设备的数量和大小;设备的要求比人的生理要求更严格——冷冻车间,纺织厂湿度;使用过程以产品的工艺流程来确定) 6、影响建筑的因素: 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中世纪的教堂曾经是当时居民的生活中心,是城镇的标志和象征。 ②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和雕刻、绘画等常常形成艺术上的统一风格。 ③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或民族内,处于市区和处于水乡的建筑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承重墙体系-------既起承重作用又起分隔作用。 7、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8、建筑美观基本原则: ①比例: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②尺度:建筑与人体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③对比:对比的反义词是调和,调和也可以看成是极微弱的对比。在艺术处理中常常用形状、色彩等的过渡和呼应来减弱对比的程度。调和的东西容易使人感到统一和完美,但处理不当会使人感到单调和呆板。 ④韵律: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的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给人一种明显的韵律感。 ⑤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⑥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9、建筑空间: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古典建筑倾向于造型艺术,近代建 筑强调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10、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人在建筑 中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数量及其组织形式。 ①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长、宽两个向量;一般建筑空间的剖面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影响楼层的高度。 ②空间组织:①流通空间与滞留空间②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③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 (空间组织形式:①并列关系②序列关系③主从关系④综合关系) 11、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①空间的限定:①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形成空间 ②水平要素限定:通过顶面或地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 ③各要素综合限定:通过水平和垂直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 ②空间形状与界面的处理是决定空间的性格、品质的重要因素。 界面在限定空间中必然涉及①限定空间的形状②对界面本身如何处理。

临床心理学知识点名词解释等

一.名词解释? ?1.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无器质性基础? 3.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意识到它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并为此苦恼而不安,自知力完好,求治心切。? 4.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知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与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变态的。(?临床上常将自知力作为判断病情轻重或病情好转?的重要指标)? 5.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患者交替出现抑郁和狂躁症状,每一种症状都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几个狂躁或抑郁时期,其间有一段“正常”时期,一些患者在一天之内既有抑郁的经历又有狂躁的经历。? 6.病理性赘述:思路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迂回曲折,讲话罗嗦,?无意义的繁枝细节掩盖主要内容,思维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或离题不远,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 7.躁狂掩饰:个体经历一些不幸的事件时,便会出现抑郁的情绪以及与低自尊相关的认知,或者对这些事件做出防御性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他们通过躁狂掩饰表现出正常的自尊水平。8。广泛性焦虑障碍:简称广泛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9.?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二、选填? 1.性偏好障碍: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和性受虐狂、混合型性偏好障碍等? 2.几种不同类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度的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 偏执型人格障碍:总是怀疑别人的可信度,怀疑他人,将善意的行为误解为隐含的关系或威胁,不愿或害怕向人倾诉? 边缘型人格障碍:担心被抛弃,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自我认同混乱,反复自残,空虚感? 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重视规则和细节,事必恭亲,完美主义,吝啬,喜欢储藏东西? 3.精神障碍的成因:遗传模型,生物模型,心理模型,社会-文化模型,系统模型,系统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包括(对精神障碍具有易感性还是适应力取决于这三个因素):?生物因素:基因的构成、病毒的感染、损伤? 心理因素:童年的创伤、对环境事件的不良认知反应?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困难、社会支持缺失? 4.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有:经济地位、-精神分裂症基因型母亲、NEE家庭(高度消极情绪表达)? 神经病学基础:多巴胺过量,病毒感染,妊娠分娩并发症,母亲的压力?5.认知技术包括:自我指导训练和认知挑战? 6.人本主义治疗:其中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的最为杰出。7.影响情绪和行为的许多关键结构位于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边缘系统?8.行为主义治疗的基础是经典条件反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是探讨人类疾病的心理病理原因、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以及增进人类心身健康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应激反应:个体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通过心理和生理中介机制产生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变化称为应激反应。 3、精神疾病: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4、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分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5、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6、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 7、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治疗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问题。 8、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9、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是指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用同一测验(或者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中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0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晤谈及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和方法。 11、高峰体验: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 12、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 1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4、效果律: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更大,导致不满意后果的行为不大可能再被重复 15、共病:同一体可以同时出现不同障碍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诊断性共病。 16、协同:在定量的方法中,不同问题共患的现象被称为症状协同或纬度协同 17、非结构会谈:临床心理师根据来访者对问题做出的言语反应,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等信息,来确定会谈的问题。 18、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按照一套提前设定好的问题序列进行会谈,包括问题的措辞和顺序、记录反应和评估反应的方式。 19、半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对需要提出的问题或主题事先有一定的安排,但后继问题在实际提出时,依据来访者的反应稍作调整。 20、心理测验:能够用来完成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工具或程序叫心理测验,也叫心理量表。 21、常模团体:是由具某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22、信度: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即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程度。 23、智力单位:在智力测验中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 24、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付应激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景的手段。 25: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个体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二、填空题 1、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是(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在1896年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初步 确立了临床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诊断)和(治疗)。 2、强迫症的基本特征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3、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改变)。 4、影响应激反应强度的因素有(认知评价)(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和(应对能力)。 5、弗洛伊德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 (生殖器期)、 (潜伏期) 和生殖期。

18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4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本质;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与具体组织;正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正确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了解现代体育教师具备的条件与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⒈考试内容 ⑴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教育化。 ⑵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⑶各种体育教育思想的实质及对我国学校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⒉考试要求 ⑴理解与掌握各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⑵了解原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年代、社会背景与发展标致及代表人物。 ⑶了解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的发展。 ⑵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 ⑶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⑷掌握基本概念:体质、个性、社会健康。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及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⑵了解学校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的结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与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⑵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本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4种取向与依据要求。 ⑶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⑷掌握基本概念: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与社会健康目标、课外体育目标。 ⒉考试要求 ⑴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目标了解,掌握学校体育内容的构成及种层次目标的定义。 ⑵理解与掌握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临床心理学-自学考笔记

临床心理学 第一章临床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临床心理学的一般概念 1896年,Witm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间心理诊所,并首先应用“临床心理学这个属于,标志着临床心理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学者将临床心理学看做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临床心理师的工作任务: 1.运用心理测量、会谈、行为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技术,评估和诊断心理健康问题; 2.通过各种心理治疗形式(如心理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心理疗法、户您和家庭 心理疗法等)来处理心里讲课方面的问题; 3.残余同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指定心理健康问题和新生问题的预防方案,女里帮助人们增进心里健康和身体健康,提高 社会功能; 5.开展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发病机制,改进 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评价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的效果。 临床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第一类是基础心理学科 第二类是生物学科 第三类是社会学科 临床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主要关注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应用心理学科 第二类是医学学科 同临床心理学联系最为密切、有时甚至难以区分的学科是咨询心理学,但它们之间又有一些区别: 1.传统上,咨询心理学更关注正常人的成长与发展,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以增进个体良 好适应和应对为目的;而临床心理学更关注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2.在美国,咨询心理学的训练大多在教育学院和教育系进行,而临床心理学的训练则在大学 的心理系进行。 3.尽管这两个专业的训练的主要内容都包括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但立场心理学家的训练更 强调研究方法和人格理论等内容。 4.咨询心理学更多地受到职业知道运动和人本心理学的影响,而临床心理学家的训练更强调 研究方法和人格理论等内容。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都是特别关注人类身体健康和疾病中心理因素的作用的一学分支学科; 健康心理学是行为医学基础上行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精神病学是用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学科。 第二节临床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临床心理学的主要工作领域报考研究,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治疗和心理预防。 现代的心理测验是从19世纪开始的。 心理治疗的近代史起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

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章 一、选择 1、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开端于() A20世纪中叶B19世界中叶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2、中国临床和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分为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是() A学士和硕士B学士和博士C专科和本科D硕士和博士 二、判断 1、心理治疗的近代史起源于的心理分析(×) 2、一般认为,现代的心理测验是从19世纪开始的(√) 三、填空 1、… 2、作为临床心理学的三大基础学科是、、。 3、年,witm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间心理诊所,并首先应用临床心理学这个术语,标志着临床心理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四、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 2、心理师 3、行为医学 三、基础心理学科、生物学科、社会科学;1896 四、1、临床心理学被看作即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2、心里师指系统学习过临床或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实践督导,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且达到本标准关于心理师的有关注册条件要求,并在中国心理学会有效注册的专业人士。 3、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 二章 一、… 二、选择

1、就因果关系推论的效度而言,() A准实验研究高于前实验研究,而真实验研究又高于准实验研究 B前实验研究高于准实验研究,而准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C准实验研究高于前实验研究,而前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D前实验研究高于准实验研究,而准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2、下面几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A检验变量之间关系B对行为进行描述C估计总体参数D探讨心理咨询技巧 二、判断 1、流行病学研究从群体的角度探寻疾病和健康现象,探索从健康变为疾病的影响因素和同疾病转归有关的因素(√) 2、- 3、在临床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准实验设计(×) 4、实验法最适用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5、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训练有素的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到在受试者内心的心理活动(×) 三、填空 1、研究设计的四种基本形式是、、和。 2、临床心理学中常用的真实验设计有、和。 四、名词解释 1、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2、描述研究 3、操控研究策略 4、[ 5、前实验设计 6、准实验设计 7、真实验设计 8、模拟实验研究 9、流行病学研究 10、发病率 11、患病率 12、临床显著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