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180个

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180个

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180个
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180个

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 稳态(homeostasis):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2. 旁分泌调节(paracrine regulation): 激素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称旁分泌

3.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4.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作用的结果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称为负反馈。

5.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6. 前馈(feed-forward):前馈是指受控部分接受控制部分的指令进行活动之前,控制系统又及时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使其活动更加准确,并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7. 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由膜上载体蛋白帮助而实现的水溶性小分子的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8. 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ion channel): 由膜上通道蛋白质帮助实现的顺电化学驱动力或渗透压的跨膜转运。。

9.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 gated ion channel):电压门控通道是通道的开关受膜两侧电位差控制的离子通道,如Na+通道、K+通道等。

11. 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 gated ion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是由化学物质控制其开、闭的通道,如骨骼肌终板膜上的N2型Ach受体。

12.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原发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浓度梯度或者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它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

13.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间接性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分解

ATP释放的能量形成的浓度差或电位差将物质逆电位梯度或浓度梯度进行跨膜主动转运的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14. 同向转运(symport):同向转运是指转运体同时向同一方向转运两种或更多离子或分子的过程,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15. 反向转运(antiport):反向转运是指转运体同时向相反一方向转运两种或更多离子或分子的过程,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16. 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17.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也称阈值

18. 极化(polarization):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

19. 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电位升高的方向变化。

20.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电位降低的方向变化。

21. 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去极化后,又向原初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22. 内向电流(inward current):指能引起膜内电位升高的离子电流。

23. 外向电流(outward current):指能引起膜内电位降低的离子电流。

24. 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浓度差和电位差是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它们的代数和称电化学驱动力。

25.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26. 平衡电位(equilibrium potential):由K离子外流达到平衡后在膜两侧造成的电位差。

27.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刺激时,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短暂可逆的、扩布性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28. “全或无”现象(“all or none”phenomenon):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而改变的现象。

29.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触发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30. 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细胞膜产生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型电位变化。

1.31.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

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32.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收缩时,肌肉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33.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收缩时,肌肉只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34. 钙触发释放(calcium induced calcium release):在心肌,当去极化使L型钙通道激活时,经过通道内流的钙离子激活JSR上的RYR,再引起JSR内钙离子的释放。经L型钙通道内流的钙离子触发SR释放钙离子的过程。

35. 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加在肌肉上的负荷。

36. 后负荷(afterload):是指肌肉开始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37. 肌肉收缩能力(contractility):与前负荷和后负荷无关的肌肉本身的内在特性。

38. 运动单位(motor unit):指由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第三章血液

39.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40. 血浆晶体渗透压(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41. 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由血浆中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42. 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悬浮在血浆中的特性。

43. 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抵抗力大的脆性小,反之则脆性大。

44. 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指血小板相互粘连在一起的过程。

45. 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后自行停止的现象。

46.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用针刺破人的耳垂或指尖,测出血延续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正常为1~3分钟。

47.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指血液离体后到完全自然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48.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49. 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1 h~2 h,由于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使血凝块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

50. 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

过程即为血液凝固.

2.51. 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指完全依靠血液中的凝血因子逐步使血液凝固的途径。

52. 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指由存在于血液之外的FⅢ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53. 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54. 血型(blood group):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55. 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实质是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56. 交叉配血试验(corss-match test)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交叉配血主侧;再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配合试验,称交叉配血次侧。

第四章血液循环

57.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58.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启的时期。

59. 等容舒张期(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从半月瓣关闭到房室瓣开启的时期。

60.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每搏量。

61.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62.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63. 心指数(cardiac index):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64. 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autoregulation regulation):心肌收缩强度随其初长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现象。

65. 心室功能曲线(ventricular function curve):观察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和心室搏功之间关系的曲线。

66. 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

67.等长调节(homometric regulation):指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实现对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68. 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由快钠通道开放引起的0期快速去极化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等

69. 慢反应细胞(slow response cell):由慢钙通道开放引起的0期缓慢去极化的心肌细胞。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

70. 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收缩,称为期间收缩

71. 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在一次期间收缩之后,伴有一次比较大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72. 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心肌组织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简称自律性。

73. 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指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正常部位即窦房结。

74. 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窦房结以外只起兴奋传导作用的心肌自律组织,不表现自身的自律性。

75. 异位起搏点(ectopic pacemaker):窦房结以外某自律组织发生自动兴奋,主导心房或心室的跳动,这些异常的起搏部位称异位起搏点。

76. 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指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要经过一段时间延搁的现象。

77. 血流阻力(blood resistance):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78.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79.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的最高值。

80.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81.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约为舒张压+1/3脉压

82.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通常将右心房和胸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央静脉压。

83.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84.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促进液体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

85. 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因动脉血压改变而发生的使动脉血压恢复到原先水平的反射。

第五章呼吸

86.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87. 肺换气(gas exchange in lungs):是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88. 弹性阻力(elastic resistance):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产生的具有对抗变形能力的回位力。

89. 顺应性(compliance):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的可扩张性。

90. 比顺应性(specific compliance):单位肺容量的顺应性。

91.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由肺泡2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

92. 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之间的摩擦。

93. 潮气量(tidal volume):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94. 余气量(residual volume):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量。

95. 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

96. 肺活量(vital capacity):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

97.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尽最大力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98. 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在一次最大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

99.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不参与肺换气的气道容量。

100. 肺泡无效腔(alveolar dead space):未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容量。

101.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102.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 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VA )和每分

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 /Q)

103. 氧容量(oxygen capacity):在100ml血液中,Hb所能接合的最大O2量称为Hb氧容量,即血氧容量。

104. 氧含量(oxygen content):在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Hb氧含量,即血氧含量。

105. 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 Hb氧含量和氧容量的百分比

106. 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是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107. 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108. 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张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以及向消化道远端输送。

109. 慢波(slowwave):以静息电位为基础的节律性。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所形成的电位变化,又称为基本电节律。

110.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hormone):由消化道黏膜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

111.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 bicarbonate barrier):由胃黏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成的抗胃黏膜损伤的屏障。

112. 胃黏膜屏障(gastric mucosal barrier):由胃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相邻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构成的,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的屏障。

113.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头区平滑肌的舒张。

114. 胃的排空(gastric emptying):指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15. 肠-胃反射(entero-gastricreflex):进入小肠的食糜及其化学成分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感受器,反射性的抑制胃的活动。

116. 分节运动(segmentationcontraction):食糜诱发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117.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能量储存和释放,转化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118. 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119. 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 O2所产生的热量。

120.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 量的比值

121.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122. 体温(body temperature):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123. 温热性发汗(thermal sweating):由体内外温热刺激引起的发汗。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124. 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

125.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人的为125ml/min。

126.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为19%

127. 溶液拖曳(solvent drag) :当水分子通过渗透被重吸收时有些溶质可随水分子一起被转运。

128. 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不出现糖尿的最高血糖浓度。160-180mg/100ml

129. 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由于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浓度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130. 球-管平衡(glomerulotubular balance):是指肾小管可根据肾小球滤过量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进行自身调节。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小,近曲小管对溶质和水(Na+ 和水)的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131. 清除率(clearance):两肾在1min之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的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132. 突触传递(synaptic transmission):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结构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方式,是一种通过化学物质完成的跨细胞的传递方式。

133. 电突触(electric synapse):通过缝隙连接的、沟通两细胞胞质的通道,使局部电位、动作电位直接在细胞间扩布而不需神经递质的参与。

134. 经典的突触(classical synapse):突触小体(轴突末梢)和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触相接触并传递性息。

135. 非定向突触(non-directed synapse):通过不与效应细胞产生经典突触的曲张体释放递质,经弥散作用于效应细胞受体,使效应细胞发生反应。

136.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指在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递质作用下,突触后膜产生的去极化型膜电位。

137.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指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递质作用下,突触后膜产生的超极化型膜电位。

138.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指能将信息从突触前神经元传至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化学物质。

139.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指由神经元产生的、能增强或削弱递质效应的化学物质。

140. 激动剂(agonist):指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141. 拮抗剂(antagonist):指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142. 上调(up regulation):当递质分泌不足时,受体的数量逐渐增加,亲和力逐渐升高的现象

143. 下调(down regulation):指当递质分泌过多时,受体的数量逐渐减少,亲和力逐渐降低的现象。

144. 胆碱能纤维(cholinergic fiber):指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

145. 肾上腺素能纤维(adrenergic fiber):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146. 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指通过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从而引起的抑制现象。又称超级化抑制

147. 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中枢神经元沿轴突发出冲动的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并由它返回抑制原先发出冲动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其他神经元

148. 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现象。

149.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一种感受器对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反应最灵敏,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50. 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指感受器将刺激能量转变为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过程。

151. 特异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特异性系统。

152. 非特异投射系统(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153. 牵涉痛(referred pain):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

154. 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155. 瞳孔近反射(near reflex of the pupil):指在视近物时,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156. 视敏度(visual acuity):指眼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

157.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人从亮出进入暗处,必须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恢复在暗处的视力。

158. 视野(visual field):用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159. 耳蜗内电位(endocochlear potential)指在耳蜗未受刺激时,将鼓阶外淋巴接地,测出的蜗管内淋巴中的电位,又称为内淋巴电位。

160. 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所记录到的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至的电位变化。称为耳蜗微音器电位。

161. 眼震颤(nystagmus):指由躯体旋转运动刺激半规管的壶腹嵴引起的一种特殊眼球运动。

162. 脊休克(spinal shock):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163.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侧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

164. 腱反射(tendon reflex):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肌肉迅速而明显的收缩。

165. 肌紧张(muscle tonus):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反射性地引起肌肉轻度持续的收缩。

166.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亢进,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尾昂起、脊柱坚硬,这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167. α僵直(α -rigidity):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168. γ僵直(γ -rigidity):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作用,首先提高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敏感性提高而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提高,导致肌紧张加强。

169.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指在头皮上用脑电图仪所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

170. 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指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召唤作用的功能作用。

171.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睡眠过程中脑电图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

第十章内分泌

172. 激素(hormone):是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173. 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某些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一器官或细胞发生作用,但他的存在可使另一种激素的效应明显增强。

174. 长反馈(long-loop feedback):指靶腺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或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175. 短反馈(short-loop feedback):指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176. 超短反馈(ultra-short-loop feedback):下丘脑分泌的调节肽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的活动。

177. 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s):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

178. 碘阻滞效应(Wolff-Chaikoff effect) :当血碘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反而抑制碘的活化过程,使甲状腺激素减少。

179.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机体遭受来自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一定程度的伤害性刺激时,除引起机体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引起一系列与刺激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180. 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适应性的反应。

根据郭益民微博180个名解要求整理

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1

这是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是生物体不断地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2 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3、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 维4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这种相对恒持的动

态平衡: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调节使平衡恢复。、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5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组织、应性反应。、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6 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7、所谓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条件反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 形成,射: 人或高等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体所处 的生是一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是后天获得的,种高级神经活动。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固定的反射,是一8(头种较低级的活动,如声音所引起的朝向反射朝向声源方向)。、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9经这些激素分泌入血液后,各种激素来完成的。主要调节人体的新陈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基本功能。大多数激素通常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距离较远 的部位而起作用,故称为体液调节。某些组织细胞所除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外,10、

可以在局部组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这也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活动。可以看作是一种体液调节,称为局部体液调节。、在人体整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11,在功能活动发生往往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改变时,形成一种调节回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路。人们常常用反馈(Feedback)一词表示这种调节方式。. 若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增强反射中枢对效应器、12 的影响即称为正反馈。若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弱控制装置对受控量、13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中英文对照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供求定理】。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理论结构。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它则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的增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对照图文稿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对照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名词解释: 1、运动性疲劳:指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收缩或者是最大输出功率暂时下降的表现。 2、氧容量:使血液人为地达到最大限度的氧化时所显示的值。 3、心力储备: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 4、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技能恢复得超过原有水平。 5、身体素质: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称为身体素质。 6、内环境稳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7、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映的能力或特性。 8、状态反射:当头部在空间的位置改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张力重新调整,这种状态叫状态反射。 9、最大通气量:在单位时间内所呼吸的最大气量。 10、基础代谢:指人在清醒、安静、空腹及室温在20-25度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11、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的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2、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 13.无氧阈:无氧阈就是无氧界限,是指一定跑速时血乳酸浓度突然增加15.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

16.极点: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生一种,,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简直不愿意再继续运动下去的状态。 17.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 18.运动性贫血:剧烈运动之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促,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即运动性贫血。 19、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20、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21、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与引起肌丝滑行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22、自动节律性: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23、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24、氧利用率: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氧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 25、最大摄氧量:在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每分钟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26、乳酸阈/无氧阈: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而这个急剧上升的起点称为乳酸阈/无氧阈。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 内环境指机体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如血浆、组织液、脑脊液、房水、淋巴等。 2. 稳态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的恒定状态。 3. 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反应,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4.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即负反馈,是使机体生理功能保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5.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方向)一致,以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正反馈;典型的正反馈有分娩、血液凝固、排便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学说,认为膜的结构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 易化扩散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上的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的帮助而进行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有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两种 3. 主动转运需要细胞膜消耗能量、将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4. 静息电位指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同类型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常不相等。 5. 极化指细胞保持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此时,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水平。 6. 去极化指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增加的方向变化,去极化后的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7. 超极化指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的方向变化,超极化后的膜电位的绝对值大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8. 阈电位使再生性Na+内流足以抵消K+外流而爆发动作电位,膜去极化所必须达到的临界水平;也可以说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9. 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短暂而可逆的,可扩布的膜电位倒转。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 10. 复极化去极完毕后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即静息电位的方向变化。 11. 绝对不应期组织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的一个较短时间内,无论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内兴奋性为零。 12. 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膜部分去极化的状态称为局部兴奋。 13. 量子式释放神经末梢囊泡内所含递质的量大致相等,而递质释放又是以囊泡为最小单位,成批地释放,故称量子式释放。 14. 终板电位指终板膜上N2胆碱能受体与ACh结合后,化学门控的Na+、K+通道开放,Na+内流、K+外流,尤其是以Na+内流为主,使终板膜局部产生去极化电位。终板电位属局部电位 15. 兴奋-收缩耦联将肌膜动作电位为标志的电兴奋与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机械收缩衔接起来的中介过程。耦联因子是Ca2+。 16. 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形式。 17.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表现为张力不变而只有长度缩短的收缩形式。 第三章血液 1. 等渗溶液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约为313m Osm/L,例如0. 9%的NaCl溶液。

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稳态的概念: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成分都保持相对稳定,只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只有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机体才可能生存。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并不是一种凝固状态,而是各种物质在不停地转换中达到平衡的状态,即动态平衡。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将内环境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及调节过程称为稳态。 2、反馈的概念: 机体在实现反射过程中。不仅有反射中枢不断向效应器传出信息,以触发,控制效应器的活动,而且效应器也不断有信息送回到反射中枢,以便反射中枢根据效应器的具体情况不断纠正和调整它对效应器的影响。由效应器回输到反射中枢这种信息,称为反馈信息,回输过程称为反馈。 3、新陈代谢概念: 生物体是在不断的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体不断的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肌电图的概念: 肌肉活动时总是兴奋发生在前,收缩出现在后。如果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放大,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5、肌纤维类型的概念: 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区分是依据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特征,对其性质进行判别的过程。

6、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7、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呼气,分别测量第1、2、3秒末呼出气体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1、2、3秒的时间肺活量。 8、肺通气量的概念 (一)每分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也称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二)最大通气量 在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最大通气量或最大随意通气量。 (三)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能实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9、通气\血流比值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泡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比值。肺内气体要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除有足够的肺泡通气量和肺泡血流量外,还要求这两者的比例适当。 10、体液的概念 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体液。 11、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房和心室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新药研发中英文对照 名词解释

新药研发 一、名词解释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SP(Good Supply Practice)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良好药材种植规范 AMP (Adenosine monophosphate),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cGMP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环磷酸鸟苷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NDA New Drug Application 新药申请 IND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研发中的新药 NAS New active substances 新的活性物质 NOS NO nitrogen monoxide一氧化氮 CO carbon monoxide一氧化碳 Qbd Quality by design 设计决定质量 NCE New chemical entities 新化学实体 SFDA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DE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CP chinese pharmacopoei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USP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美国药典 BE bioequivalence 生物等效性 BA Bioavailability 生物利用度 ADME 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CFR Case report form 病例报告表 DMF Drug Master File 药品主文件 EDMF European Drug Master File欧盟药品主文件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肌肉力量: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的能力 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气量 摄氧量: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最大摄氧量:人体进行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表示方法:绝对值L/min、相对值ml*kg*min 氧亏:人在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出现的原因:其一、由于运动初期ATP/CP消耗以及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生理惰性大,不能马上适应较高水平的运动。其二、运动的强度过大,每分摄氧量不能满足每分需氧量又形成一部分氧亏 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气量,其中包括ATP/CP供能所欠下的氧亏,而且包括乳酸供能所欠下的氧亏 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时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范围在1.4~7.5mmol/L之间 最大摄氧量反映人体在运动时所摄取的最大氧量,而乳酸阈则反映人体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没有急剧堆积时的最大摄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 低氧训练:利用自然或人工低氧环境进行训练以提供运动员体能的方法均可称为低氧训练速度: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按照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 反应速度: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其主要是取决于反应时的长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反应时: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的时间(中枢延迟的时间最长) 动作速度: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其主要取决于肌纤维类型百分比组成及其面积,肌肉力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运动条件反射巩固程度 无氧耐力: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平衡: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灵敏:运动员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 3.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非极性分子和小离子顺浓度或顺电子梯度的跨膜转运, 包括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4.原发性主动转运: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细胞代谢供能的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子梯度跨膜转 运 5.去极化: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减弱,静息电位降低的过程 6.超计划;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增强,静息电位增强的过程 7.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且相对稳定的电位差 8.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前体下接受刺激产生一次迅速、可逆的、可向两侧传播的 电位变化 9.“全”或”无”的现象: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必须一定的刺激。当刺激不够时,无 法引起动作电位的形成,若达到一定刺激时,便会产生动作电位且幅度达到最高值不会随刺激强度增强而增强 10.阈电位: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11.兴奋-收缩偶联:将横纹肌产生动作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动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 心机制 1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过程 1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受到的负荷,决定肌节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肌节长度的 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越大 14.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的所占的容积之比

15.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所决定的渗透压,影响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和 维持血浆的容量 16.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 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 17.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出血一段时间便会自行停止的过程。包括血管 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 18.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包括舒张期和收缩期。由于 心室在心脏泵血起主要作用,又成心室活动周期 19.射血分数:博出量与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的比值,能明显体现心脏的泵血功能 20.心指数:心输出量与机体表面积的比值,放映心功能的重要指数 21.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而引起的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22.期前损伤: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来之前额外使心肌受到一次刺 激,产生的兴奋和收缩 23.房室延搁:兴奋由心房经房室结至心室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时间间隔:此处兴奋传导速 度仅有s 24.自动节律性:心肌在无外界刺激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25.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心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部分,故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其 他的称为潜在起搏点 26.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经脉回血 血量。 27.收缩压:心室收缩中期血压达到最高值时的血压 28.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每一瞬间血压的平均值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 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3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 4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5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6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7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8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

9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 10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 11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 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 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14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运动强度,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 15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16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17心率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电影电视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

电影电视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 ABERRATION 像差 摄影镜头因制作不精密,或人为的损害,不能将一点所发出的所有光线聚焦于底片感光膜上的同一 位置,使影像变形,或失焦模糊不清。 ABSOLUTE FILM 绝对电影 一种用抽象图形来诠释音乐的影片。由德国羊肠小道前卫电影导演奥斯卡费辛格于1925-1930年首 创。 ABSTRACT FILM 抽象电影 一种通过影片的剪辑、视觉技巧、声音性质、色彩形状以及韵律设计等,来表达意念,给人一种自 由自在、不拘形式感觉的电影。 电影术语以及解释 ACADEMIC EDITING 学院式剪接 一种仔细依循电影剧情发展过程的剪接方式。其目的是在于重建一个事件的全部过程,维持电影剧 情发展的流畅性。因这种剪接方式不会引起观众对剪接本身的注意,有时也被称为"无痕迹剪接" ,是好莱坞最常用的剪接方式之一。 ACADEMY APERTURE 影艺学院片门 由美国影艺学院推行的一种电影片门规格,主要是用于35毫米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此种规格宽高 比例为1.33:1。亦称ACADEMY FRAME。

ACADEMY AWARDS 奥斯卡金像奖 美国影艺学院于1972年设立的奖项,每年颁给表现杰出的电影工作者。每一个奖项最多有五个提名 。个人项目奖,可以提高演员或电影工作者的身价。 ACADEMY LEADER 影艺学院导片 依据影艺学院所设定的标准,连接在放映拷贝首尾的一段胶片。导片中含有一系列倒数的数字、放 映记录和其他信息,便于放映师装片和换片。导片不仅有保护影片的功能,同时可使放映机从起动 到第一格画面到达放映机片门之前,达到正常的放映速度。 ACADEMY MASK 影艺学院遮片 由影艺学院规画出来的一种遮掩摄影机部分片门的装置。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SCIENCE 美国影艺学院(台)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大陆) 成立于1927年,宗旨是"提升电影媒体的艺术品质,提供电影工业不同部门及技术的普遍交流,促 进动技术研究与文化发展的代表作,追求其既定的多元化目标"。该学院最知名的是一年一度的奥 斯卡金像奖。 ACADEMY STANDARDS 影艺学院标准 指美国影艺学院所订立的技术规格,以在电影工业界推行标准化的作业方式。包括:影艺学院画面 (ACADEMY FRAME),影艺学院导片(ACADEMY LEADER),影艺学院遮片(ACADEMY MASK) ACCELERATED MONTAGE 加速蒙太奇 一种剪接的技巧,目的在于增强动作在影片中的加速度效果。在电影剪接中,常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兴奋: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之为兴奋。 抑制活动:可兴奋组织由活体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强变弱的活动。 应激性: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 所发生的反应。 适应性:生物体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神经体液调节: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 前馈控制系统:是受控部分的输出变量不发出反馈信息,监测装置检测到干扰信息后发出前馈信息,直接作用于控制部分,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部分的作用,从而使输出变量保持稳定。 第二章肌肉 三联管:由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的结构单位称三联体,它是把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亦称三联体。 静息电位: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内-外+)。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以传播的电位变化。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间的一种化学突触结构。 离子学说:(1) 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浓度不同(2) 细胞膜选择通透性(3) K+在浓度差推动下外流的结果→内 -外+. 滑行学说:骨骼肌收缩的原理。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横桥的带动下,向暗带中央(M线)滑行的结果。最后肌节缩短。 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总结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负荷)肌肉缩短。 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相反,肌肉在产生时被拉长,这是由于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肌肉虽积极地收缩但仍被拉长。 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以恒定的速度(等动)进行最大收缩。 相对肌力: 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动员: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 肌纤维选择性肌大:当进行耐力训练时,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当进行速度、爆发力训练时,快肌纤维选择性肥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医教园考研 1、潮气量(tidal 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余气量(residual volume):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 3、功能余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余气量补呼气量。 4、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潮气量补吸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 volume) 余气量。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6、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3秒分别为83%、96%、99%的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7、每分肺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潮气量×呼吸频率。 8、每分钟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9、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alveolar dead space)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P126-128 10、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11、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cardiac output)与心指数(cardiac index):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 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12、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13、心脏作功 每搏功(stroke work)P128每分功(minute work)=每搏功(stroke work)X心率P128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体机能:是指人体整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现象 3、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6、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7、适应性:机体长期处在某种环境变化时,会发生不断调整自身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机能变化,使自身和环境间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8.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9.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10.主动转运: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某些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11.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延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12.时值:两倍于基强度的刺激,刚刚能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13.静息电位:在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即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4.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一次短暂而可逆的变化。 15. “全或无”现象:“全或无”现象:无论使用任何种性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它们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何变化过程是一样的,并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值时,即使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16.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何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7、强度—时间曲线:以刺激强度变化为纵坐标,刺激的作用时间为横坐标,将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描绘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出一条曲线,称为强度—时间曲线 18、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19、神经肌肉接头: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相接近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装置。 20、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用粗丝和细丝之间的相对运动解释肌肉收缩的学说。认为肌肉收缩时虽然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在每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 21、单收缩:是指整块肌肉或单个肌纤维接受一次短促的刺激后,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及一次机械性收缩。

生理学名词解释 (3)

第一章绪论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相对恒定的状态。 3.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相反的方向改变,以减弱或抑制过强的功能活动。 4.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逐渐加强,使某种功能活动不断加强。 5.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6.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7.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8.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钠泵(sodium pump):又称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活性。每分解一分子ATP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保持膜内高钾

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作用: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 2.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即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3.极化(polarization):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跨膜电位为内负外正的状态。 4.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5.复极化(repolarization):膜电位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6.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 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的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一个迅速的、可逆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 8.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TP):能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形成正反馈性Na+内流,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9.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是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10.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由少量钠通道激活而产生的去极化膜电位波动。 第三章血液 1.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

人力资源术语及名词解释 (英汉对照版本)

人力资源术语及名词解释(英汉对照版本)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 人力资源经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r) 高级管理人员:(executive) 职业:(profession) 道德标准:(ethics) 操作工:(operative employees) 专家:(specialist) 人力资源认证协会:(the Human Resource Certification Institute,HRCI) 外部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 内部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政策:(policy) 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 目标:(mission) 股东:(shareholders) 非正式组织:(informal organization)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 管理多样性:(managing diversity) 工作:(job) 职位:(posting)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工作说明:(job description) 工作规范:(job specification) 工作分析计划表:(job analysis schedule,JAS) 职位分析问卷调查法:(Management Position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MPDQ) 行政秘书:(executive secretary) 地区服务经理助理:(assistant district service manager) 人力资源计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HRP)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长期趋势:(long term trend) 要求预测:(requirement forecast) 供给预测:(availability forecast) 管理人力储备:(management inventory) 裁减:(downsizing)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HRIS) 招聘:(recruitment) 员工申请表:(employee requisition) 招聘方法:(recruitment methods) 内部提升:(Promotion From Within ,PFW) 工作公告:(job posting) 广告:(advertising) 职业介绍所:(employment agency) 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s) 实习:(internship) 1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绪论 1、新代: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代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2、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3、、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4、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是代过程使这种相对恒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调节使平衡恢复。 5、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6、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7、所谓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形成,是人或高等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体所处的生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是后天获得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8、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固定的反射,是一种较低级的活动,如声音所引起的朝向反射(头朝向声源方向)。 9、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人体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的。这些激素分泌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主要调节人体的新代、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基本功能。大多数激素通常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距离较远的部位而起作用,故称为体液调节。 10、除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外,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代产物,可以在局部组织液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活动。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体液调节,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11、在人体整体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往往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在功能活动发生改变时,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形成一种调节回路。人们常常用反馈(Feedback)一词表示这种调节方式。 12、若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增强反射中枢对效应器的影响即称为正反馈。 13、若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弱控制装置对受控量的影响称为负反馈。 14、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机制,实现这一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5、在人体,大多数分泌腺是直接或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道路的一个延伸部分,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16、控制装置仅根据干扰信息发出控制信号的方式称为前馈。如赛前状态。 17、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18、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部的新代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19、阈刺激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第一篇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1、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何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阈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兴奋性:P4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是一切生物体所具有的另一基本特征,能使生物体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阈强度:P23作用于细胞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Feedback(反馈):P9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正反馈:P9 P187反馈信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其原方向活动。是机体极少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破坏稳态。 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P9 P187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维持机体某项生理功能保持相对恒定状态。 体液:P7体内的液体的总称。分为两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为细胞内液;存在细胞外的为细胞外液。 内环境:P7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 第二章 终板电位:P25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时,立即与N2-乙酰胆碱门控通道受体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由此引起蛋白质构想发生改变,导致通道开放,结果引起终板膜对Na+、K+的通透性增加,但Na+的内流远大于K+的外流,因而引起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 原发性主动转运:P14是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 阈电位:P23能使细胞膜达到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该数值比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 电化学驱动力:由电位差引起的电驱动力与由浓度差引起的化学驱动力的代数和。 微终板电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 motor unit(运动单位):P195指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preload(前负荷):P29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决定了收缩前的初长度。Depolarization(去极化)P20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减小。 Repolarization(复极化):P21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