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课件特点

“宏观经济学”课件特点

“宏观经济学”课件特点
“宏观经济学”课件特点

“宏观经济学”课件特点

与高鸿业教授主编的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相配套的课件《宏观经济学》具有以下21个特点:

1.课件的交互性。课件完全由操作者操控,在不同的教学计划下,可根据教学所需,随心所欲地跳转页面,暂停或继续播放教学图表中的点、线、文字及其组合,表现提示条的内容,掌握教学讲解的速度与时间,充分做到了人机对话,使得课件的使用者成为课件的主人。

2.鼠标与键盘操作的双重性。尊重不同的操作习惯,在上下翻页、音量控制、卷滚条的使用、教学图表页面往文字页面的返回、答案图页面往“复习与思考”页面的返回、退回一页、退出课件运行等操作方式上,都采用了鼠标与键盘的双重操作,最大限度地为具有不同操作习惯的操作者提供方便。

3.页面翻动的方便性。在文字页面,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和翻页键以及页面右下角的按钮,很方便地实现相邻两个页面的上下翻动;实现了文字页面与教学图表页面的跳转,可以通过按钮和键盘操作的方式实现文字页面进入教学图表页面、再由教学图表页面返回至文字页面的转换。

4.跳至相邻章或节的快速性。课件提供了相邻章节转换的功能,在任何一个文字页面和其所属的教学图表页面,都可以一键到达相邻的上下章节,使得章节转换更加快捷。

5.页面翻动的逆序性。课件具有记忆功能,可以把所有翻动的页面按正序记忆下来,需要往回翻动时,可以采用按钮或键盘双重操作的方式依次逆序翻动。这一特点在往回查找刚刚使用的几个页面时尤其有效。

6.级联菜单的快捷性。页面左上角“课程目录”中隐藏着级联菜单,级联菜单提供了“一键到达”的功能。级联菜单囊括了所有章节目的目录,打开级联菜单、找到所需题目后单击鼠标,便可一键到达想要去的页面。

7.章节目的次序性和明了性。运用不同的字体、字号、颜色,按照章节目次序表现不同层次的题目,特别在文字页面,可以明了地看出每一节或目所属的章或节。这种形式时时表现出题目的所属,有助于把握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

8.课程目录、章目录与节目录的可回返性。在文字页面,将光标移入到章、节和目的题目中,光标会变为不同形状,按下,即可回返到该题目隶属的上一级题目的目录页面中。这一功能可在总结和概括教学内容以及查找和到达相距较远的章、节、目的页面时使用。

9.文本卷滚的多速性。存在着卷滚条的节和目的文字页面中,文本卷滚有四种速度,可根据需要,使用自动卷滚、拉动卷滚、点动卷滚和键动卷滚等不同的速度。

10.按钮标示的统一性、专一性。不同种类的按钮具有不同功能,同一种类的按钮都以相同的形式表现出相同的功能。在标示上,同种类按钮的大小、颜色具有统一性,且每一按钮上的汉字、英文字母、箭头、线条等表现的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内容。

11.按钮提示条对教学内容的扩展性。绝大多数按钮都设置了提示条,提示条以隐藏的状态,与可见的文字、点、线条、颜色等形式共同表现教学内容。需要时,将鼠标放到提示条上,提示条中的内容会自动显现出来,扩大了教学信息量。

12.课件内容的全面性及其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课件包含了教材中全部的教学内容,每章后的“复习与思考”也都给出了参考答案,还列出了教学所需要的一些参考书目;课件中章节目的内容与教材中的内容完全一致,课件内容的顺序也都按照教材目录编排,这有利于将课件与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13.课件的可修改性。在每一目的页面均引入了PPT格式的内容,需要时点击相应的图标就可打开PPT,该PPT可以增添或删减内容(将课件拷贝到计算机硬盘上之后可以修改,并自然保存在硬盘上。若在光盘上修改,修改后的内容只能选择保存在硬盘)。

14.教学图表的生动性与直观性。教学图表尤其是教学用图均采用了彩色表现形式,能够明显地区分开点、曲线、区域等各自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教学,画面显得多彩、生动、活泼。

15.教学内容的可复习性。对于可进行对比的内容特别是相互联系的教学用图,可通过“复习”与“返回”实现二者的页面跳转。

16.习题答案的娱乐性。“复习与思考”的选择题提供了两种形式的单选按钮,提交答案后,会出现“答案正确”或“答案错误”字样,并伴有清脆的鼓掌声或反省的自责声。这种娱乐的形式可为学习提供些许欢快。

17.对黑板传统教学手段的继承性。“写画面板”继承了传统教学中黑板的功能,可以在需要时打开“写画面板”,写画简单的字和图。

18.《宏观经济学》课程标示的动态性。《宏观经济学》课程标示采用了旋转与颜色变幻相结合的形式,显得活泼,具有动感。

19.音乐及其音量的可控性。在课件的前三页、每章目录页面、休息音乐页面、最后两页的音乐,都可以通过鼠标点击按钮和键盘操作来调节音量大小,也可暂停、继续播放、关闭音乐,实现了音乐及其音量的可控性。

20.学习过程的愉悦性。每节目录页和每一目的文字页面都设置了页面打开的音效,在每一章的目录页面和课间休息时,都设置了音乐,尤其是休息音乐播放的同时还伴有或静止或运动的图片,这可舒缓学习时的紧张情绪,增添学习的乐趣。

21.课堂教学时间的掌控性。每个页面右上角的电子钟可以方便教师和学习者掌握教学或学习用时,提高教学或学习的效率。

2011年3月6日

《高级宏观经济学(2)》课件-1

Xiamen University Fall 2006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II Course Descrip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o major issues, some very useful analytical tool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modern macroeconomics. Topics include growth theory, business cycle theory, inflation, unemployment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Course Evaluation Assignments: 30% Final Exam: 70% Course Outline I.Introduction (and Review of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II.Mathematical Tools (Dynamic Optimization) III.Economic Growth IV.Economic Fluctuations V.Infl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VI.Unemployment and Coordination Failure Reading Materials The readings are drawn from scholarly journals in economics and the following textbooks: 1.Aghion, P. and P. Howitt,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MIT Press, 1998. 2.Barro, R. and X. Sala-i-Martin, Economic Growth, McGraw-Hill, 1995. 3.Blanchard, O. and S. Fischer, Lectures on Macroeconomics, MIT Press, 1989. 4.Chang, A. C., Elements of Dynamic Optimization, McGraw-Hill, 1992. 5.Sargent, T., Dynamic Macroeconomic The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6.Mankiw, N. G. and D. Romer (eds.), New Keynesian Economics, MIT Press, 1991. 7.Romer, 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Hill, 2001.

大学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二、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1)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2)采取总量分析方法,(3)以市场机制有缺陷、政府可以弥补其不足为前提条件,(4)要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5)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它就必然要研究衡量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总量指标及其变动情况,如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三、简答题 (1)中间产品有②、⑤、⑦;最终产品有①、③、④、⑥ (3)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主要是指增加或更换固定资产的活动。 (6)GDP指标缺陷或不足主要有:漏掉了非市场交易的部分(如地下交易)、无法反映GDP取得的代价和成本(如污染程度)、无法反映人们从中获得的福利状况(如赌博贩毒)。 (7)因为从核算上看,无论是产品和劳务产量的变动,还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都将引起GDP的变动。为了弄清楚GDP的变动究竟是由产量变动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所以需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核算产出时确定空间范围的原则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它以“常住居民”为统计标准,凡是本国居民生产的,不管生产是在哪里进行,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作为统计标准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等式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收入-外国公民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收入。 四、计算题 (1)折旧=总投资-净投资=1150-292=858, NDP=GDP-折旧 =8800-858=7942;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所以,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8800-5800-1150-1500=350; 政府财政盈余=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收入-政府购买,所以,政府税收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2010A卷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 2009 ~2010 学年春季学期 宏观经济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凯恩斯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3)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4)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方面的支出。 (5)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在实际统计时,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地表示自然失业率。影响失业持续时间长短和失业频率高低的因素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7)汇率:指买卖外国货币或对外国货币索取权所支付的价格,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 (8)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简要说明GDP与GN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 都选择使用GDP这一指标? GDP与GNP的区别在于其涉及的主体不同,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一国的居民,而GNP是国民概念,是指一国国民。 因为GDP确实代表了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做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便于和国际间和地区间作比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实物)的支出,而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实质上只是所有权的转让而已。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NP之中? 因为存货也是最终产品,相当于企业自己花钱买了自己的商品,算在总支出中。 4、为什么转移支付不计入GNP之中? 转移支付已计入净税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转移支付是无偿的,也不是接受者的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5、为什么GNP中只计入净出口? 因为出口与进口对于国民收入的效果恰好相反,故为方便,只计入净出口。 6、简要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因为总支出等于总产出,而总产出又等于总收入。 7、简要说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缺陷。 (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5)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状况。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国民收入恒等式有什么区别?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是在总产出等于意愿支出也即总需求的情况下,也即非计划投资为零的时候的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公式;而国民收入恒等式是一般情况下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的恒等式。 2、试用图形画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国民收入的两 种方法。 3、试根据消费函数理论说明假日经济的作用。 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消费水平,而根据消费函数可知,消费的增加会在消费乘数的作用下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假日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4、什么是乘数原理?为什么按照这一原理储蓄即节俭反而成为一种 罪恶?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中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乘数原理是指由于连锁反应,某一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相关变量成倍变化的经济理论。因为消费的增加会通过消费乘数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因而储蓄即节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 题型:1.选择:15*1’(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 2.名词解释:5*3’ 3.简答:6*6’ 4.计算:2*10’(P65 四、1 P100 四、 2 , 3 P116 二、7) 5.论述:1*14’ 一.名词解释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 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 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大学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宏观50个名词

20XX年复习资料 大 学 复 习 资 料 专业: 班级: 科目老师: 日期:

50个名词: 第十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存货投资=意愿投资+非意愿投资 第十三章: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自发消费:是指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第十四章: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托宾的“q”说:美国经济学家托宾提出的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此比 率称为“q”(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若q<1,说明买 旧的企业比建新的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若q>1,则说明新建企 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实际上是说,股票价格上升时, 投资会增加。 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 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 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凯恩斯区域: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

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 参考书目: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总量变化。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政府预算、就业、国际收支等等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其中,收入总量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做现代收入理论。虽然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问题、总量问题,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并不宽泛,而是紧紧围绕收入的决定、波动和长期趋势展开分析。 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统一的。主要有: 1经济模型。一个经济模型用于描述经济现象与经济行为的本质特征。通常包括了变量的选取、假设条件、变量的逻辑关系、证伪和预测。 3均衡分析方法 3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不同的视角,所以一些微观经济学的正确结论放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储蓄悖论”:对于单个家庭而言,增加储蓄将使收入增加,进而储蓄增加。但从整体经济看,储蓄增加会导致支出下降,通过乘数的作用,收入下降,储蓄反而下降。 第二节 GDP核算理论 一 GDP的含义 1 什么是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者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如何理解GDP的含义 ●GDP是流量; ●GDP是地理概念。GNP叫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GNP=GDP+本国要素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要素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GDP是生产概念而不是销售概念; ●GDP是增加值,不计中间投入,或者说是最终产品价值;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 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中?(武大)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9.税收乘数(武大)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山东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要点

1. 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候利率和收入为() A)R=10% Y=750 B)R=10% Y=800 C)R=10% Y=950 D)R=10% Y=900 2. IS曲线表示满足()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和投资均衡 以上都对D) 3. 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的比率 GDPA)进口与B)出口与GDP的比率 C)净出口与GDP的比率 D)以上均正确 4. 平均消费倾向指数的值()

A)总是大于零小于一 B)总是小于零 C)总是大于一 不确定 D)5. 下列命题中不属于规范经济学命题的是() A)小公司应当迅速成长为大公司 规模巨大的公司容易形成垄断行为B) C)政府对市场垄断行为要加以限制 D)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负有责任 6. 自发投资增加12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向右移动12亿美元 B)向左移动12亿美元 亿美元右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C)D)左移动支出乘数乘以12亿美元7. 在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A) B)通用汽车公司增加500辆汽车的存货

C)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床 D)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8.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大于 A)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9.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美元 美元B)60.C)180 美元 美元D)200 10. 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曲线陡峭IS A)LM曲线平缓,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11. 化解通货膨胀的一种重要方法是() A)增加投资

中国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2008年答案

2007 ~2008 学年春季学期 《宏观经济学》(A卷)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请将各题答案填入前面的括号中,共10分。) ⒈(×),⒉(×),⒊(×),⒋(×),⒌(×), ⒍(√),7.(√),8.(√),⒐(√),⒑(×)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各题答案填入答题单中。共12分。) ⒈(③),⒉(①),⒊(①),⒋(④),⒌(③),⒍(④), ⒎(①),⒏(④),9.(③),10.(④),11.(④) 12.(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24分。) 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 2.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4.资本的黄金分割律: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5.LM曲线: 反映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组合的货币需求均等于供给,货币市场实现均衡。 6.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7.经济发展:它是一个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8.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各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或存款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最低比率。 四、简述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参考要点 1.宏观经济的目标是什么?利用产品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图说明宏观调节的必要。 宏观经济的目标是:(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各1.5分) (图略)要点:(1)正确画出产品与货币市场的自发均衡,但未实现充分就业。(2)正确画出通过政府运用财政或货币手段来实现充分就业. (2分) 说明:产品与货币市场的自发的均衡并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需要政府运用财政和货币手段来实现充分就业.(2分) 2.什么是GDP?如何理解GDP? GDP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1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分) 如何理解GDP要解释出下列问题:

宏观经济学 大学生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降低潜在GDP2个百分点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MPC=得塔c/得塔y(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再贴现率,这种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的预期收益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均衡产出:适合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总供给: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劳动、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所生产的产量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上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IS曲线: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及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R=a+e/d-(1-贝塔/d)y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此线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和收入的组合,再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货币市场是均衡的。R=ky/h=m/h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自然失业率:为政府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息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低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经济周期: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也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简答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关系:名义GDP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主要反映价格的变动。实际GDP是基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主要反映产出的变动 失业的类型:1、摩擦性失业指再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引致的失业2、结构性失业;指由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有哪些?及其操作?

大学考试试卷《宏观经济学》

2012 年9 月份考试宏观经济学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 分,共20 小题,每小题4 分) 1. “挤出效应”发生于() A.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 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 政府支 出增加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2.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A. 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降低B. 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 C. 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提高 D. 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 3. 如果银行把存款中的5%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把存款中20%作为通货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 A. 2.8 B. 3.3 C. 4 D. 10 4. 按税负转嫁与否,一国的税种可分为A. 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 直接税与间接 税C. 中央税与地方税 D. 流转税和增值税 5. 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税收降低会增加(). A. 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C. 实际产出,但对价格水平无影响 D. 价格水平,但对实际产出无影响 6. 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A. 交易需求量增加B. 投机需求量增加C. 投机需求量减少D. 交易需求量减少7. 如果经济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没有物价的上涨,则此时经济(). A. 不存在通货膨胀 B. 存在抑制性的通货膨胀 C. 存在恶性的通货膨胀 D. 存在温和的通 货膨胀8. 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区别是(). A. 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分析方法 B. 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动态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静态分析方法 C. 凯恩斯采用的是长期静态 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短期动态分析方法D. 凯恩斯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分析方法,哈罗 德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9. 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A. 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B. 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C. 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D. 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10. 四

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试题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题 分享 作者:~Hillary~已被分享32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每一空格1分,共12分)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5.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5.LM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5.9%。7.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25%。 8.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8.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9.针对单纯经济增长造成的问题,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报告麦都斯的《增长的极限》提出零经济增长论。 w w w . z h i n a n c h e .c o m

宏观经济学(湖南工业大学)

宏观经济学(湖南工业大学) 宏观经济学需要运用哪些研究方法 答: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模型法 某一经济在3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8%,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0%,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3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答:下降 在衰退期间自发地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的总支出是 答:消费支出 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答: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为 答:总需求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是 答: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单位时,消费增加的数量 如果两邻居相互帮忙,一个为对方修水电,一个为对方修自行车,都向对方付费,他们的行为导致GDP的值 答:增加 当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将 答:减少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答: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答: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 答:税收 当利息率下降时,1年后的1000元的现期贴现值 答:上升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答:缓和了经济萧条但是增加了政府债务 IS曲线倾斜表示()之间的关系

答:利率和利率影响下的均衡收入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答: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答:收入的波动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答:净税收增加 通过(),我们不能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答: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易的商品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答: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现期贴现值是指 答:将来取得的货币在当前的价值 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当()曲线水平,则()政策完全无效 答:LM;货币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等于4300元,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值是400元,那么他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答:4800元 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 答:减少货币供给量,利率提高 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的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答:2500亿元和500亿元 从新凯恩斯主义的角度,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果是 答:价格上升,产出不变 假如经济运动正处于潜在国民生产总值水平,若政府支出增加,这一政策的长期效果是答:价格上升,产出不变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 答:等于1 现代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关于衰退期间失业率上升原因的解释的分歧在于

湖南工业大学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D)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B )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D )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错)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 民生产总值。(错)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对)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错)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错)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 的。(对)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对)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F等于消费+投资+税收。(错)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答: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答: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