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说明

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说明

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说明
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说明

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说明

为了统一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保证国家对工资进行统一的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制定了《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为帮助大家了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修订过程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在修订一xx 五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次修订工作是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由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办公室出面组织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的力量共同进行的。修订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1-1987.2):主要是搜集国内外工资总额组成方面的有关文件,召开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同志参加的研讨会,就修订的必要性和修订的若干原则进行研究并基本取得一致意见,根据讨论的意见起草了《规定》(修订初稿)及修订说明,发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第二阶段(1987.3-1987.5):派出四个调查组分赴十一个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部门、各地区的意见对修订初稿进行修改下发征求意见。第三阶段(1987.6-1987.10):根据各部门、各地区的意见并在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同志参加的全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会议上进行讨论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定稿。

二、修订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工资范围的问题

在修订过程中对此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多数部门和地区同意送审稿中提出的工资总额的范围,认为既符合目前计划、统计以及工资基金管理的现状,也照顾了历史资料以及国际间的对比。第二种意见认为工资总额应仅限于按劳分配部分,对于"非按劳分配"的部分(如病、事假工资和由于物价上涨支付的津贴等)可另行处理,这样企业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第三种意见认为目前的工资总额不能全面反映职工收入水平,建议把工资总额的范围加以扩大改为职工收入,把职工在单位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都包括在内。我们认为,将工资总额的范围扩大为职工收入(绩效工资总额的概念),虽有利于从宏观上对消费基金的控制,反映职工的收入状况,但在目前国家对工资基金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情况下,如将工资总额的范围扩大为职工收入将不利于国家对职工工资实行计划管理,同时职工收入的界限也很难划清。同样,如果把"非按劳分配"的部分从工资总额的范围中剔除,也不利于国家对工资总额的计划管理。因此,我们认为采用第一种范围比较合适。至于职工收入指标,拟另行研究统计方法。

(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项目如何确定的问题

工资制度改革前,职工的工资制度及其标准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因此,工资总额组成的项目是按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的有关规定确定的。在工资制度改革中,除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及工资标准仍由国家统一规定外,国家对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不同形式

的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如何分配由企业自行确定(即一般所说的两级分配)。这次修订的工资总额项目如何确定,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根据企业内部分配给职工的形式确定,另一种意见是根据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各种不同形式确定。我们考虑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各种分配办法,是国家对企业分配工资总额指标的一种形式,企业取得的工资总额指标不一定全部分配给职工,为了确切反映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组成项目,同时考虑历史和国际间的对比,我们研究采用了第一种意见。

(三)关于肉类等价格补贴是否计入工资总额的问题

一九八五年,在价格改革中,各地对肉类、蔬菜等价格进行了调整,为了不使因价格上涨而影响职工实际收入的提高,根据国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相继建立肉类等价格补贴,对于此项补贴我们认为其性质应属于工资,但由于各地区规定的支付形式、支付标准和经费来源都不一致,使基层单位统计困难。因此,过去在统计制度上规定肉类等价格补贴其性质属于工资,但不由基层单位上报,而由各级统计部门根据有关资料进行估算,对外公布职工货币工资时包括了肉类等价格补贴。这次修订,我们根据工资的性质和便于计算职工实际工资的原则,将肉类等价格补贴计入工资总额。

三、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规定》的实施范围。原《暂行规定》只在国营、地方国营、合作社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事业及机关、团体实行。一xx六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所有制形式有了很大变化,

此后原《暂行规定》只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实行。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其他所有制单位没有明确是否实行,但在工资统计上,实际是参照原《暂行规定》执行的。这次明确规定,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各种合营单位,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在计划、统计、会计上有关工资总额范围的计算,都应按照企业、则明确应参照《规定》执行。关于私营单位、华侨及港、澳、台工商业者经营单位和外商经营企业,则明确应参照《规定》执行。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规定列举的工资总额的奖金和津贴项目,只适用于国家在计划、统计、会计上对工资总额的核算,不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奖金和津贴制度的依据。

(二)关于计算工资总额所规定的人员范围。原《暂行规定》包括在册与非在册两类人员的工资。鉴于这一人员划分已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用工制度,因此,这次改为"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根据目前的用工制度,全部职工应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和计划外用工。

(三)关于工资总额的定义。原《暂行规定》没有加以明确,这次明确规定为"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并进一步规定了计算工资总额"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这样就更加明确了工资总额的概念。

(四)关于会计、统计上的工资总额。原《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一律按应付统计,考虑到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不同的目的和需要,这

次取消了这一条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统计上(包括银行现金统计中的工资统计)关于工资总额的计算应按实发数,会计则按应发数。但对逢节日提前预发下月的工资,在国家统计局的工资统计中仍应统计在应发工资总额中。

(五)关于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原《暂行规定》第五条列了二十六项,这种方法没有概括归类,不能体现工资总额组成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为此,这次《规定》第四条把全部工资总额归纳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并规定了每一组成部分的定义。

(六)关于计时工资。原《暂行规定》仅为"对已做工作按工资标准支付的计时工资"。这次根据当前情况,将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以及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包括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包括在内。

(七)关于计件工资。原《暂行规定》只笼统地规定为"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计件工资",这次则根据目前的情况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八)关于奖金。原《暂行规定》仅把经常性奖金列入工资总额,而一次性奖金未列入工资总额。实践证明这样划分不够合理。如年终奖的享受面广,数量大,虽属一次性,其性质确属劳动报酬,应列入工资总额。有些奖金,如劳动竞赛奖以及发给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的奖金,很难划分经常性与一次性。为了正确地反映职工实际工资收入情况,这次把各种奖金归为一类,不再区分经常性与一次性,对奖金

的范围明确规定为,除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不列入工资总额外,其他各种奖金均列入工资总额。

(九)关于津贴和补贴。这次在原《暂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情况按照其不同的支付原因,分为两大类。由于地区和行业特点不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确定工资总额中津贴的范围时,应当根据《规定》对各种津贴和补贴的解释来确定。凡符合各种津贴和补贴解释的,均应作为各种津贴和补贴包括在工资总额中。

(十)关于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这次《规定》第十一条中增列了"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的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实行租赁经营单位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等项。

稿费、讲课费及专门工作报酬,其性质属于劳动报酬,原《暂行规定》将其列入工资总额内。但由于这部分费用一般是专款支出,而且支付对象很广,又不固定,职工以外的人员也可以享受,写稿人、讲课人所在单位无法统计。因此,这次改为不列入工资总额。这部分费用由支付单位在工资总额外另行计算。

"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

活补助费",即解雇金,原《暂行规定》将其列入工资总额中。考虑到这部分费用属劳动保险性质,因此根据当前情况将其名称做了改变,并不再列入工资总额。

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方法与步骤

实践二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二、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已知高程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设置4站,如图所示。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15)=100×{ ⑴-⑵ } 前视距离(16)=100×{ ⑷-⑸ } 视距之差(17)=(15)-(16) ∑视距差(18)=上站(18)+本站(17) 红黑面差(9)=⑹+K-⑺,(K=4.687或4.787) (10)=⑶+K-⑻ 黑面高差(11)=⑶-⑹ 红面高差(12)=⑻-⑺ 高差之差(13)=(11)-[(12)±0.1] 平均高差(14)=1/2{ (11)+(12) }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 ),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18) ),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 ,L 为线路总长(单位:km )。 四、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已经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 四等水准测量规定的高差闭合差规定为:允=h f 式中,L 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五、应交成果 经过各项检核计算后的“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cadence16.6差分约束规则

差分对的约束设置 第一步,差分对的设置 差分对的设置有很多方法,下面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方法。 1.点击菜单Logic→Assign Differential Pair... 弹出以下对话框。 点击你想要创建差分对的Net1和Net2,填入差分的名字,点击Add后就成功创建了差分对。 点击Auto Generate按钮后,弹出以下对话框:

在第一个输入框填入Net的主要名字后,在下面的框中填入差分线的标志如N,P。点击Generate即可自动产生差分对。 2.在约束管理器中设置差分对。 在DSN上点击右键,在菜单中选择Create→Differential Pair。即可弹出下面的对话框。

和上一种方法的设置差不多,这里就不再叙述了。 第二步差分对约束规则的设置 差分对各项约束可以在约束管理器中的 Electric→Net→routing→Differential Pair中直接在各差分对上填入各项约束数值就可生效,但更好的方法是创建约束规则后赋给各个差分对。 在DSN上点击右键,在菜单中选择Create→Electrical CSet后,弹出下面的对话框; 输入规则名后点Ok,在Electric→constraimt set→outing→Differential Pair中可以看到新规则。 在表格中输入各项数值即可完成新规则的设置。如图所示 差分对约束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

1coupling paramaters 主要包括了 Primary Gap 差分对最优先线间距(边到边间距)。 Primary Width 差分对最优先线宽。 Neck Gap 差分对Neck模式下的线间距(边到边间距),用于差分对走线在布线密集区域时切换到Neck值。 Neck Width差分对Neck模式下的线宽,用于差分对走线在布线密集区域时切换到Neck值。如图所示 设置数值时在表格中右键菜单中选择change,会出现以下各层数值表格,可以在每一层上设置不同的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物理(physical)约束中同样可以设置差分规则,但是电气规则约束在布线时更优先,同时电气规则可以设置更多的约束,推荐在电气规则中设置差分走线的约束。 2 Min Line Specing 差分对最小间距,一定要小于或等于"Primary gap"与(-)tolerance的数值,并且也要小于或等于"Neck gap"与(-)tolerance的数值。对于不符合约束的差分对,会显示“DS”的DRC错误提示。

(完整版)高中物理关于电表读数方法的探讨

关于电表读数方法的探讨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76003)程丰兵 关键词:有效数字估读思想方法二分法五分法十分法普适性 指针刻度式电表的读数是个比较混乱和模糊的问题,许多老师和学生都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读数方法而无所适从。笔者认为,无论从老师的教还是从学生的学两个角度中在任何一个,都有必要给该问题一个明确的答案。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介绍常见教辅资料上所给的读数方法。一种是二分法估读。图1所示为0-0.6A 量程的电流表刻度示意图,精确度为0.02A,二分法就是针对这种“2”类型精确度读数问题提出的,所谓二分就是把刻度上每1最小等分再2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对应于图1就是0.01A),用该法读出的指针在a、b、c三处的读数分别为0.20A、0.29A、0.42A。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三个读数:0.29A中的9是估读出来的,因为指针“正好”指在两条刻度线的正中间;为了保持有效数字的位数相同,所以a处估读一个0,而c处则不能估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指针靠近哪条线就读哪条线(包括估读时自行“认定”的中间线),没有其它的位置,这就是所谓“二分法”的思想,显然,这种有时估读有时不估读且精确度不够高的二分法是欠科学的,也不利于学生接收。另一种是五分法估读。图2所示为0-15V量程的电压表刻度示意图,精确度为0.5V。这种情况就是把刻度的每一最小等分再5等分,所以指针在a、b、c三处的读数分别为5.0V、7.2或7.3V、10.5V。 图2 这里除了和“二分法”存在同样的问题外,位置b的读数很难令人信服。比如指针客观

上就是在两条刻度线的正中间,读数就应该是7.25V ,这种方法只能“逼着”读者读出自己都觉得不准确的数值7.2或7.3V 。 有没有更科学准确简洁且更具普适性的读数方法呢?我们知道螺旋测微器是比较精密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其读数的毫米千分位是用最贴近生活的十分法估读的。如0.653mm 的估读值0.003mm 就是用估读数十分之三(0.3)乘以最小分度(精确度)0.01mm 即01.03.0?mm=0.003mm 得到的。比如学生最常用的毫米刻度尺,也是用十分法估读,比如 6.6mm 的估读值0.6mm 就是用估读数十分之六(0.6)乘以精确度1mm 即16.0?mm=0.6mm 得到的。这种一致的思想方法同样可以运用的电表的读数当中,即无论那种情况都用最自然最常用的十分法估读,用估读数乘以精确度作为估读值即可。读数时一般可先由一般位置的读数确定有效数字的位数,如图1中的b 位置读数为(02.05.028.0?+)A=0.290A ,自然地位置c 处的读数为0.420mm ,位置a 处的读数为0.200A 。同样的图2先读一般位置b 的读数为(5.05.07?+)V=7.25V ,自然地位置c 处的读数为10.50V ,位置a 处的读数为5.00V 。 可见这种十分法估读有以下几个优点:1.既可以避免有时估读有时不估读的问题,又可以免去“非2即3或非1即0”等人为造成的读数不准确的尴尬;2.具有普适性,和其它仪器的读数一脉相承,体现了思想方法的内在统一,避免了二分法和五分法的机械性;3.和最简单的毫米刻度尺读数方法一致,最贴近生活,学生最容易掌握。基于这几点,笔者认为“十分法估读”应该作为指针刻度式电表读数的最为科学的方法。

Allegro中设置差分对

1)pair 名称: Allegro菜单点击logic-->Assign differential pair,在net filter 中选择所要设的net1,net2, 或直接在board file 中点选net,在Rule Name 中key 入pair 名称﹐点右下方的Add 后会自动增加到上方的Rule Selection Area 中﹐可以点Modify或Delete 来修改或删除所设的pair. 2)设置差分线规则类型 给pair 定义一个net spacing type property(规则类型),如CLK-CLK:点Attach property, net...,注意find 窗口中选property 而非net,再点more...,从左边选取先前设的pair,如CK0R-CK0R,点apply﹐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net_spacing_type﹐在右边的value 值中输入CLK-CLK。 3)设置差分线规则参数 set net spacing constrains values , 设定走线线距规则参数值:点constraints 窗口的spacing rule set 下的set values,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右边空格输入CLK-CLK, 点add 增加到constraint set name 栏。然后按guideline 设定各项spacing.ˉ line to line 指的是此对pair 和其它线的间距。 注1: Length Tolerance indicates the amount of tolerance allowed between the total length or delay of the two nets. (两net 之间的误差范围) 注2:Primary Max Sep indicates the maximum edge to edge spacing between a differential pair. (指该pair 本身的间距) 注3:Secondary Max Sep indicates an edge to edge spacing that is greater that the Primary Max Sep value. This allows an increase in thespacing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pair when necessary. The total amount of etch/conductor on a net can not exceed this amount.(必要时允许增大该pair 本身的间距到此值) 4)布线技巧 route differential pair 时的技巧:routing 时发现本身的两根net 没有按规则挤线会弹的很开。原因可能是设rule 时﹐选的不是property,而是net 。如果选的是property 仍然不行﹐可以在setup> user preferences>drc>drc_diff_pair_overlide 中添加0。

电流表、电压表读数规则

专题 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 一、教学目标: 理解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 难点:理解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 三、设计思路: 先介绍电流表及电压表量程的种类 然后一一举例读数总结读数规则 最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 四、教学流程 电流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1~0.6A ,0~3A ;电压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3V ,0~15V 。如图所示: 因为同一个电流表、电压表有不同的量程,因此,对应不同的量程,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流、电压值不相同,所以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比较复杂,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比较容易出错。下面是不同表,不同量程下的读数规则: (A )10分度仪表读数 电压表、电流表若用0~3V 、0~3A 量程,其最小刻度(精确度)分别为0.1V 、0.1A ,为10分度仪表读数,读数规则较为简单,只需在精确度后加一估读数即可。即把精确的每一小格在目测分成10份,这不是精确值而是估读的,看大约所在的位置 如图所示,电压表读数为1.88V ,电流表读数为0.83A 。若指针恰好指在2上,则读数为2.00V (或A )。红颜色位是估读位 (B )2分度仪表读数 电压表若用0~15V 量程,则其最小刻度为0.5V ,为2分度仪表读数,所读数值小数点后只能有一位小数,也必须有一位小数。 将精确的每一小格在分成5份,估计在在哪一份 如图所示,若指针指在整刻度线上,如指在10 上应读做10.0V

指在紧靠10刻度线右侧的刻度线上(即表盘上的第21条 小刻度线)读数为10.5V 若指在这两条刻度线间的中间某个位置,则可根据指针靠 近两刻度线的程度,分别读做10.1V,或10.2V,或10.3V, 或10.4V,即使是指在正中央,也不能读做10.25V,若这 样,则会出现两位不准确的数,即小数点后的2和5,不 符合读数规则, 练习:学生读数 读数应为9.3V。 (C)5分度仪表读数 电流表若用0-0.6A量程,则其最小刻度为0.02A,为5分度仪表读数,其读数规则与0—15V电压表相似,所读数值小数点后只能有两位小数,也必须有两位小数。 将精确的每一小格再分成两份,比如在0.50到0.52(精确刻度之间)之间分成两份,中间刻度为0.51靠近0.50 读数都为0.50,靠近0.52 读数为0.52 ,靠近0.51 读数为0.51 读数为0.40 读数为0.50

电表读数规则(勿动)教学文案

电表读数规则(勿动)

高考电表读数规则 一、高考国卷电表读数试题标答研究 1.存在问题 最小分度为“2”、“5”两种情况电表读数和欧姆档读数记录规范问题。一是大部分老师及其复习资料按照大学物理中介绍的电表准确度等级读数规则进行读数,考虑中学实验一般用的是2.5级电表,对“2”和“5”分度的电流、电压表,分别提出“二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的估读要求。(如果最小分度为“5”的如50,5,0.5,0.05等。如果最小分度为“2”的如20,2,0.2,0.02等)。 “凡是最小分度是“1”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数字是不可靠数字);凡是最小分度不是“1”的,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位,不能再往下估读”。这样,记录的结果往往出现:遇到最小分度为“5”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一致,遇到最小分度为“2”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不一致;二是小部分老师认为现行高中教材没有介绍电表准确度等级读数规则,只能依据初中物理介绍的“十分之一估读法”,结果往往出现:遇到最小分度为“2”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一致,遇到最小分度为“5”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不一致。还有欧姆档读数记录规范问题。 2. 高考国卷电表读数标答“潜规则”探究 比对人教版教材选修3—1 P68第1题答案和多年高考试题,发现高考国卷电表读数标答和教材答案标准具有一致性,在多年高考国卷命题中这种读法保持稳定性。 国卷“潜规则”依据理由可能是: ①基于人教版教材讲述。教材没有介绍电表准确度等级规则,也不因此提高要求增加学生负担,再说所读电表未必都是2.5级电表;

②不考虑电表结构原因误差,假定电表机件都是理想的,读数误差主要出在人眼对刻度的分辨能力上; ③中学实验电表最小刻度宽度约1mm ,一般人眼的分辨能力为0.1 mm ,即最多可估读到最小分度的十分之一; ④“估读”只能是“最后一位有效数字”。 如果最小分度为“2”(20,2,0.2,0.02,…),等分份数10以内的只有2、4、5、10五种可能(2/2=1,2/4=0.5,2/5=0.4,2/10=0.2;但2/3=0.333…2/8=0.25不是一位有效数字),一般估读应在下一位比较准,故取“十分之一估读法”。 如果最小分度为“5”(50,5,0.5,0.05,…),等分份数10以内的只有5、10两种可能(5/5=1,5/10=0.2,但5/2=2.5,5/4=1.25,5/8=0.625),由于1mm 内标值5本身已较大,估读值取在同一位已是合适的估读,再细到十分之一就没意义了,故采用“五分之一估读法”。 ⑤尽管欧姆表测电阻本身粗略,但仅从读数角度看,“最后一位有效数字”表示“估读” 、“近似”意义应是一样的,毋容置疑,不能随意改变。 3.总结高考国卷电表读数标准 对最小分度为“1” 、“2”的采用“十分之一估读法”,估计数字出现在下一位; 对最小分度为“5”的采用“五分之一估读法”, 估计数字出现在同一位。 这样读数记录=刻度完整部分+估计等分数×125???最小分度“”或“”的十分之一最小分度“”的五分之一 ,后部分乘积为0时不能丢,象游标卡、千分尺读数一样要补齐。 显然,高中阶段,这种办法适合学生理解接受,不额外增加负担,上了大学再进一步学习更科学严谨的估读规则,现实中不失为一种为大学准备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性办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复习及答案 (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所谓互换性,就是___ ____的零部件,在装配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装配到机器或仪器上,并满足___________的特性。 2、极限偏差是___________减___________所得的代数差,其中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差值为_________。最小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差值为 。 3、配合公差带具有 和 两个特性。配合公差带的大小 由 决定;配合公差带的位置由 决定。 4、 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 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 _ _极限尺寸,当孔、轴以最大实尺寸相配时,配合最__ ______。 5、若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框格箭头指引线应与该要瑑的尺寸线__ ______,若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框格箭头指引线应与该要瑑的尺寸线__ ______。 6、+0.0210Φ30 的孔与-0.007-0.020Φ30 的轴配合,属于__ ____ _制__ ______配合。 7、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 区域。 8、评定表面粗糙度高度特性参数包括 、 和 。 9、选择基准制时,应优先选用 ,原因是 。 10、M24×2-5g6g 螺纹中,其公称直径为 ,大径公差带代号为 ,中径公差带代号为 ,螺距为 ,旋合长度为 。 11、大径为30mm 、螺距为2mm 的普通内螺纹,中径和小径的公差带代号都为6H ,短旋合长

度,该螺纹代号是。 12、配合是指_____ _____相同的孔和轴的_____ ___之间的关系,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为_____ __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迭__ _____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为__ ______配合。 13、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出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与_ ____ 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这时尺寸公差只控制_ ____的变动范围,不控制_ ____。 14、随机误差通常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具有以下基本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系统误差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消除。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过盈配合。 ( ) 1、实际尺寸就是真实的尺寸,简称真值。 ( ) 2.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 ) 2、量块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工件尺寸既包含制造误差,也包含检定量块的测量误差。( ) 3.直接测量必为绝对测量。 ( ) 3、同一公差等级的孔和轴的标准公差数值一定相等。 ( ) 4.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不采用间接测量。 ( ) 4、φ10f6、和φ10f8的上偏差是相等的,只是它们的下偏差各不相同。 ( ) 5.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 ( ) 5、偏差可为正、负或零值,而公差只能为正值。 ( )

allegro 16.3 约束规则设置

Allegro 16.3约束规则设置 约束管理器是一个交叉的平台,以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形式在 Cadence PCB设计流程中用于管理所有工具的高速电子约束。可以使用约束管理器和SigXplorer Expert 开发电路的拓扑并得出电子约束,可以包含定制约束、定制测量和定制激励。 所谓约束就是用户定义的限制条件,当在板上走线和放置元件时会遵守这些约束。电子约束(ECSets)就是限制PCB 上与电行为有关的对象,比如可以设置某个网络最大传输延迟为2ns。 以下图为一约束设置窗口。 一、说明 先解释一下约束的类型以及约束中用到的简写名词,如下图所示:

1、NCIs(NET CLASS) 由众多nets或者buses、differential pairs、Xnet所组成的类,可对其赋予相似的约束。如下图所示。 2、NCC(Net Class-Class) 一般用在约束组与组之间的间距的时候使用,如下图。 3、DPr(Differential Pairs)差分对 一组差分对一般由两条Xnet或者net以差分走线的方式组成,如下图。差分对的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模型指定的差分对,再者就是由用户自己定义的差分对。 ?模型定义的差分对:可以在器件信号模型中指定差分对,可以使用PCB Design,PCB SI,SigXplores 来将模型指定给相应的元件。 ?用户定义的差分对:可以在约束管理器中 Net 一级的对象中创建差分对,可以灵活的更改差分对命名和更改差分对成员,但是没有模型指定差分对的精确性。 以下是设置差分对规则时,需要赋予约束的项。

针对以上约束中用到的一些约束点进行解释说明:

最新电表读数规则(勿动)电子教案

高考电表读数规则 一、高考国卷电表读数试题标答研究 1.存在问题 最小分度为“2”、“5”两种情况电表读数和欧姆档读数记录规范问题。一是大部分老师及其复习资料按照大学物理中介绍的电表准确度等级读数规则进行读数,考虑中学实验一般用的是2.5级电表,对“2”和“5”分度的电流、电压表,分别提出“二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的估读要求。(如果最小分度为“5”的如50,5,0.5,0.05等。如果最小分度为“2”的如20,2,0.2,0.02等)。 “凡是最小分度是“1”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数字是不可靠数字);凡是最小分度不是“1”的,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位,不能再往下估读”。这样,记录的结果往往出现:遇到最小分度为“5”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一致,遇到最小分度为“2”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不一致;二是小部分老师认为现行高中教材没有介绍电表准确度等级读数规则,只能依据初中物理介绍的“十分之一估读法”,结果往往出现:遇到最小分度为“2”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一致,遇到最小分度为“5”的情况时,做出的结果与高考标答不一致。还有欧姆档读数记录规范问题。 2. 高考国卷电表读数标答“潜规则”探究 比对人教版教材选修3—1 P68第1题答案和多年高考试题,发现高考国卷电表读数标答和教材答案标准具有一致性,在多年高考国卷命题中这种读法保持稳定性。 国卷“潜规则”依据理由可能是: ①基于人教版教材讲述。教材没有介绍电表准确度等级规则,也不因此提高要求增加学生负担,再说所读电表未必都是2.5级电表; ②不考虑电表结构原因误差,假定电表机件都是理想的,读数误差主要出在人眼对刻度的分辨能力上; ③中学实验电表最小刻度宽度约1mm,一般人眼的分辨能力为0.1 mm,即最多可估读到最小分度的十分之一; ④“估读”只能是“最后一位有效数字”。 如果最小分度为“2”(20,2,0.2,0.02,…),等分份数10以内的只有2、4、5、10五种可能(2/2=1,2/4=0.5,2/5=0.4,2/10=0.2;但2/3=0.333…2/8=0.25不是一位有效数字),一般估读应在下一位比较准,故取“十分之一估读法”。 如果最小分度为“5”(50,5,0.5,0.05,…),等分份数10以内的只有5、10两种可能(5/5=1,5/10=0.2,但5/2=2.5,5/4=1.25,5/8=0.625),由于1mm内标值5本身已较大,估读值取在同一位已是合适的估读,再细到十分之一就没意义了,故采用“五分之一估读法”。 ⑤尽管欧姆表测电阻本身粗略,但仅从读数角度看,“最后一位有效数字”表示“估读”、“近似”意义应是一样的,毋容置疑,不能随意改变。 3.总结高考国卷电表读数标准 对最小分度为“1”、“2”的采用“十分之一估读法”,估计数字出现在下一位; 对最小分度为“5”的采用“五分之一估读法”,估计数字出现在同一位。

检验规则

通用检验规则 一、外观质量 1.1产品的外观质量是质量的第一影像,检测依据首先是图纸的技术标准,也可参照原始样品与行业规范进行。高于样品质量为合格。等同原始样品为基本合格。低于样品,但无明显差距,可返修后达到为基本不合格。底于指标与样品,有明显差距,无法挽救,为完全不合格。外观包含所有表面处理,如电镀,喷塑,喷漆,抛丸喷砂,光整等。 1.2公司现行分类标准有:精密铸造件外观标准,机加工件外观标准(正在准备编制)1.3外观的基本要求:不允许有毛刺,不允许有锐边,不允许有锈蚀,不允许有磕碰伤痕, 不允许有气孔焊渣与不均等现象。 二、尺寸精度 2.1尺寸是产品精度的标准,范围指图纸所给定的形位公差要求,包含粗糙度。尺寸单位分英寸与毫米两种,英寸单位计量又分小数与分数两种,分数计量精确度一般要求达到1/64英寸。小数计量单位要求达到1/1000英寸。公制计量单位一般要求达到1/100毫米。有给定公差的,一律按给定公差值测量。 2.2尺寸等级分关键尺寸,重要尺寸和一般尺寸。关键尺寸指有严格公差带的配合尺寸(常为过渡配合尺寸),有一处不合格即断定不合格。重要尺寸指有普通配合要求的尺寸,允许有轻微超差。一般尺指外形非配合尺寸、如倒角、过渡园弧、非配合位置线,封闭环中的参考尺寸等,属于自由公差范围,允许有限量超差。 2.3尺寸单位换算时要注明单位符号,保留小数部分采取4舍5入,(尾数处于5或6时允许增加1位小数,以提高准确性)。 2.4测量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省略,特殊零件或特殊部位有时必需使用专用量具的需要注明,例如塞规,螺纹规,夹具定位,三座标测量等。以表达可行性与可靠性。 2.5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尺的结论,尺寸的结论又取决于参数的对照,在生产过程中,零件100%完全符合图纸要求的很少。因此质量巳经不能用合格与不合格来做简单的结论,目前我们暂定为四个等级:第一种为完全合格(优质品),指尺寸完全符合图纸要求。第二种为基本合格,指主要尺寸符合要求,极少数次要尺寸不符合要求,一般不影响使用,与原始样品比较接近。第三种为基本不合格,指有重要尺寸或多处尺寸不符合要求,可能影响使用。第四种为严重不合格,指产品质量有明显等级差别,关键尺寸控制不住,粗制滥造。三、材质 3.1工厂提供每批产品的材质分析报告,明确材料牌号、化学成份、机械性能等参数指标。 四、抽检率 4.1样品抽检率定为100%,指图纸中所有数据,全部记录。 4.2大货抽检率按随机抽样,详细按国家随机抽样规则进行。一般首批抽样不少于8%,若发现有问题,抽检量加大一倍,再发现问题则全检。对优质品或质量巳稳定的产品与企业,根据批量增大与批次增加可适当减少抽检率。 五、包装与运输 5.1运输方式: 运输分直发运输与转发运输,运输形式不同对包装要求也不同,本公司大件出货均采取直发运输,样品和小件一般为转发运输。直发运输一般走海运,要求事先定仓,提前确定外形尺寸与重量参数,重量在未装箱前可计算给定,允许有5%的误差。唛头也必须符合规范。对防水,防潮与不可倒置的要求应有标识。 5.2包装尺寸: 包装体尺寸表达方式为:长X宽X高,(长度方向指进叉方向的宽度尺寸)。计量单位均为

高考对电表读数的要求及练习(例题有答案,练习无答案)

高考对电表读数的要求及练习 在实验中,测量时要按照有效数字的规则来读数.而测量仪器的读数规则为:测量误差出现在哪一位,读数就相应读到哪一位,在中学阶段一般可根据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来确定读数误差出现的位置,对于常用的仪器可按下述方法读数: 一、基本原理和例题 1、最小分度是“1”的仪器(即最小分度以1结尾),测量误差出现在下一位,下一位按十分之一估读. 10分法估读原理:将仪器的最小分度平分成10等份,用估读的等份数乘以每一等份的大小作为估读值。(即读数数值要估读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 10 ∴=+?仪器的最小分度读数准确值估读的等份数(若后部分乘积为零时不能丢,必须填零补齐) 例:如下图所示,则: 2、最小分度是“2”的仪器(即最小分度以2结尾),测量误差出现在同一位上,同一位按二分之一估读. 2分法估读原理:将仪器的最小分度平分成2等份,用估读的等份数乘以每一等份的大小作为估读值。(即读数数值与最小分度值的小数点后面位数相同) 2 ∴=+?仪器的最小分度读数准确值估读的等份数(若后部分乘积为零时不能丢,必须填零补齐) 例:如下图所示,则: 注意:关于最小分度是“2”的仪器(即最小分度以2结尾)不同地区高考读数的标准不一样,少部分省份采用2分法读数,但是大部分省份采用10分法读数。

如果最小分度为“2”(20,2,0.2,0.02,…),等分份数10以内的只有2、4、5、10五种可能(2/2=1,2/4=0.5,2/5=0.4,2/10=0.2;但2/3=0.333…2/8=0.25不是一位有效数字),对于高中阶段而言估读应在下一位比较准,因此建议高中阶段最小分度是“2”的仪器采用“十分之一估读法”,至于“二分之一估读法”学生可以进入大学继续学习。 (2006重庆)用已调零且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10”位置的多用电表测某电阻阻值,根据下图所示的表盘,被测电阻阻值为 Ω。若将该表选择旋钮置于1 mA 挡测电流,表盘仍如题22图1所示,则被测电流为 mA 。 标答:220 Ω;0.40 解析:欧姆档“20~30” 每格2Ω,可估读到0.2Ω,,读作〔22Ω+0×0.2Ω〕×倍率10=220Ω或 2.20×102Ω;1 mA 电流档每格0.02 mA ,采用“十分之一估读法”,估读到0.002 mA ,所以读作0.4 mA+0×0.002 mA=0.400 mA ,显然,标答0.40 mA 是按“二分之一估读法”得出的即1 mA 电流档每格0.02 mA ,采用“二分之一估读法”,估读到0.01 mA ,所以读作0.4 mA+0×0.01 mA=0.40 mA 。 (2010全国1)如下图所示,从图中读出1A 的示数1I = mA ,2A 的示数2I = mA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的题目库(问题解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库 一、判断题 1.零件装配时仅需稍做修配和调整便能装配的性质称为互换性。(×) 2.完全互换性的装配效率一定高于不完全互换性。(×) 3.设计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 4. 零件是否合格首先要看它是否达到了基本尺寸,正好等于基本尺寸肯定是合格品。(×) 5. 零件的尺寸公差可以为正、负和零。(×) 6. 尺寸偏差是某一尺寸件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因而尺寸偏差可以为正、负和零。

(√) 7.孔的上偏差代号是ES,轴的上偏差代号是es。(√) 8. 某尺寸的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 9.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称为配合。(×) 10. 公差带中的零线通常表示基本尺寸。(√) 11.间隙配合中,孔的实际尺寸总是大于或等于轴的实际尺寸。(√) 12.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共有18个标准公差等级。(×) 13. 国家标准规定了基孔制和基轴制,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基轴制。(×)14. 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

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15.在选基准制时,一般是优先采用基孔制。(√) 16.将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相互搭配,就可以得到每一基本尺寸的很多不同公差带。(√) 17.在同一尺寸段里,标准公差随公差等级的降低而增大。(√) 18.各级a~h的轴与H孔的配合必然是形成间隙配合。(√) 19.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是因为可以减少所用定值刀具、刀具的规格和数量。(√) 20.在公差等级高于IT8级的配合中,孔与

轴的公差等级必须相同。(×) 21.国标中规定极限与配合的标准温度是20℃。(√) 22. 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低的公差等级。(√) 23.标注形位公差代号时,形位公差项目应符号应写入形位公差框第二格。(×)24. 标准规定,在图样中形位公差应采用代号标注,文字说明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25. 形位公差就是限制零件的形状误差。(×) 26.检验形状误差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是形状公差。(×)

allegro16[1].2建立差分对,设置差分规则,差分走线。

?? ?????????????????????1. ???????.2.???????? 1??Logic=>Assign Differential Pair…

?1?????????? ?2????????????? ?3??Add,???????????????????????????????????OK? 2???PCB ?? Setup=>Constraints=>Electical…

????????Electrical?NET?

???? ????Objects->Create->Differential Pair??????? Create Differential Pair ???????

???? ????? Net ???????????? ???????????Selections ??Diff Pair Name ?????????Create ???Close ??????????????? ?? ???????????????????????Eelctrical ??Eelctrical Constraint Set->Routing->Differential Pair ??Objects=>Create=>Eelctrical CSet ????? & ????? ???( ???' ???2. ????

???? ?????? ' ?????? ???????????????? ? 8 ????????????????? ? 0 / 6????? ? 3 *??????? ? ? ? 3 :???????? ? 1 *?????1 ????? ? ???? ????????? * ?????? ? 1 :?????1 ????????? ???????? : ?????? ??????????????????( ???1 ! ???? ????????5 ? ?????? ?????

差分线布线规则设置

Doc Scope : Cadence Allegro 15.x Doc Number : SFTCA06001 Author :SOFER Create Date :2005-5-30 Rev :1.00

Allegro 15.x差分线布线规则设置 文档内容介绍: 1.文档背景 (3) 2.Differential Pair信号介绍 (3) 3.如何在Allegro中定义Differential Pair属性 (4) 4.怎样设定Differential Pair在不同层面控制不同线宽与间距 (8) 5.怎样设定Differential Pair对与对之间的间距 (11)

1.文档背景 a)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差分线 大多为电路中最关键的信号,差分线布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PCB板子信号质量。 b)差分线一般都需要做阻抗控制,特别是要在多层板中做的各层的差分走线阻抗都 一样,这个一点要在设计时计算控制,否则仅让PCB板厂进行调整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很多情况板厂都没有办法调整到所需的阻抗。 c)Allegro版本升级为15.x后,差分线的规则设定与之前版本有很大的改变。虽然 Allegro15.0版本已经发布很长时间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新版本的差分线规则设置不是很清楚。 2.Differential Pair信号介绍 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在高速电路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路中最关键的信号往往都要采用差分结构设计,什么另它这么倍受青睐呢?在PCB设计中又如何能保证其良好的性能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下一部分的讨论。何为差分信号?通俗地说,就是驱动端发送两个等值、反相的信号,接收端通过比较这两个电压的差值来判断逻辑状态“0”还是“1”。而承载差分信号的那一对走线就称为差分走线。 差分信号和普通的单端信号走线相比,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抗干扰能力强,因为两根差分走线之间的耦合很好,当外界存在噪声干扰时,几乎是同时被耦合到两条线上,而接收端关心的只是两信号的差值,所以外界的共模噪声可以被完全抵消。 b.能有效抑制EMI,同样的道理,由于两根信号的极性相反,他们对外辐射的电磁场可以相互抵消,耦合的越紧密,泄放到外界的电磁能量越少。 c.时序定位精确,由于差分信号的开关变化是位于两个信号的交点,而不像普通单端信号依靠高低两个阈值电压判断,因而受工艺,温度的影响小,能降低时序上的误差,同时也更适合于低幅度信号的电路。目前流行的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就是指这种小振幅差分信号技术。 …… 由于篇幅问题,这里对差分信号不做深入介绍了。

多用电表读数规则(电流档电压档欧姆档)

多用电表读数规则(电流档电压档欧姆档)1. 答案:注意选择合适的刻度盘进行读数, 最上面的刻度右侧有“电阻单位”的符号,是用来测电阻读取数值的,所以(1)读数为6,乘以倍率10,故最终数值为60欧;(2)电压和电流值的刻度盘都以中间刻度盘读取,但下面对应的三组数值是对应不同量程的电压或电流提供方便时使用的,即以量程为准确定最小分度值再进行读数,10mA量程时,以三组数据中最下在一组比较方便,读数为7.2mA;5V量程测电压时,用中间一组数据较方便,读数为3.6V 注:要从最高档测量,再降档,否则可能烧毁表。 (1)测电阻:万用表刻度盘面上一般标有3~4组刻度线,一般最上面的是欧姆档的,欧姆档的刻度线不是从左到右读得,而是从右到左0、1、2、3、4、5、10……无穷大(这是倍率)。选好档位,用表笔分别连接电阻的两端,等指针不动了读倍率,用档位乘以倍率,就可以得到阻值了。实验室用多用电表 (2)测电流:如用“直流10mA档测量电流”中的10mA 去除以250mA(电流最大那个标250MM的)乘以图中所表示的数字(用“直流1mA档测量电流”档看(0—250)“直流100mA档测量电流”的看中间的,“直流10mA档测量电流看”的看最下的)。测电压也一样。(3)注意事项:所有电表的使用,还有一个要求:选择合理的档次,致使指针停留在表盘刻度的“1\3---2\3”之间。这不是一个严格要求,但确必须考虑这个“原则”。 电压表、电流表是要估读的。。仪器里游标卡尺、弹簧秤、秒表、天平、多用电表欧姆档是不估读的。 估读是由于被测量数值介于测量工具最小分度值之间某位置而进行估读的。如游标卡尺/秒表/打点时器等不存在这种情况,故不需要估读;而长度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质量的测量等均存在上述问题,所以需要估读。 通过用的测量仪器,十进制的如刻度尺每1cm间划分为10个分度,每个分度值为1mm;千分尺的可动刻度部分,每十个刻度标记一个数字,每个小分度为0.01mm;是否估读与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没有关系,估读在习惯上以最小分度值的十分之一为单位进行估读,如最小分度值为2,则估读时,先把最小分度划分为十份,估测待测部分占几份,再乘以最小分度值,即为估读部分。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人们常将“测量中的有效数字保留至仪器精度的下一位”作为公理来使用.正因为这一点,导致我们在估读数时,常感到无所适从.有些情况我们要估读几位.例如,最小刻度是0.5c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根据“测量中的有效数字保留至仪器精度的下一位”.那么我们对图1中刻度尺的读数是4.72cm,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在读数中我们估读了两位,0.7cm是估读的,0.02cm也是估读的.我们知道,估读值是不可靠的,第一位

公差

1、在工业生产中,零部件的( A )是指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要 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如钳工修理)就能装在机器上。A、互换性B、可塑性C、可加工性D、设计基准A、B、C、D、 2、零件按照互换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零件。(a )互换零件在机械 造中应用广泛。A、完全B、不完全 3、轴的设计直径为φ60mm,加工后测得的直径为φ60.01mm,则该直径的尺寸误差为(c) A、0 B、0. 1 C、+0.01 D、-0.01 4加工好的零件,其尺寸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在图纸上必须注明误差的限定范围即公差。零件的( d )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即为合格零件,否则为不合格零件。A、上极限尺寸B、下极限尺寸C、公差D、实际尺寸 5、尺寸公差,其(b )的数字是公称尺寸,右上角标注上极限偏差右下角标注下极限偏差。A、右侧B、左侧C、上方D、下方 6、公称尺寸是设计者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实验或按类比法确定的尺寸。孔、轴公称尺寸分别用(c)表示。A、T,t B、R,rC、D,d D、S,s 8、上极限尺寸是指尺寸要素允许的最()尺寸,下极限尺寸是指尺寸要素允许的最()尺寸。合格零件的测量尺寸应在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之间,也可等于极限尺寸。 ( a )A、大,小B、小,大C、大,大D、小,小 9、孔和轴的上极限尺寸分别用D up和d up表示,孔和轴的下极限尺寸分别用D low和 d low表示( a )A、B、 11、上极限偏差是上极限尺寸减其( a )所得的代数差,下极限偏差是下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A、公称尺寸B、极限尺寸C、最大极限尺寸D、最小极限尺寸 13、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正负号的绝对值,用符号(C )表示。A、R. B、S. C、T. D、D. 14、( )是由代表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或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A、零件图B、公差带图C、公称尺寸D、尺寸公差 16、测量器具标尺上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称为分度值。按分度值得不同。常用的游标卡尺有0.02mm、0.05mm、( A )三种规格。A、0.1mm B、0.2mmC、0.5mmD、0.01mm 17、分度值为0.10mm的游标卡尺的游标上每格刻度值为(A)。A、0.1mm B、0.2mmC、0.5mmD、0.01mm 19、轴套最小尺寸公差为0.052mm,最大尺寸为45mm,请选择测量范围适合的游标卡尺()A、0~300mmB、0~150mmC、0~180mmD、0~250mm 20、下列哪项不属于游标卡尺的测量方法:( D ) A、测量时,右手握住尺身,左手持工件使其位于左右外侧量爪之间。 B、手大拇指推动游标卡尺将测量爪与被测表面贴紧。 C、游标上方的紧固螺钉将游标锁紧。 D、被测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擦干净。 E、取游标卡尺上的示值。 21、对游标卡尺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游标卡尺用完后应将量爪合拢,以免深度尺露在外边,产生变形或折断 B、测量结束后要把卡尺平放,以免有引起尺身弯曲变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