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什么是旅游? 往往人们会想起旅游不就是游山逛水吗?

词义辩解:看下面的对话

对话一甲:暑假期间你干什么了?

乙:我跟几个同学去阳朔旅游了。

对话二甲: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乙:我是搞旅游的。

对话三甲: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乙:我是学旅游的。

在以上三组对话中,分别都使用了旅游这个词。根据每一组对话的语境或对话内容,大家都会明白其中旅游一词的含义所指。第一组对话中的旅游显然指的是旅游活动;第二组对话中的旅游指的则是旅游行业或旅游业;至于第三组对话中的旅游,则是指旅游专业。

一、“艾斯特”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

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这一定义最初由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Hunziker and Krapf)于1942年在他们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一书中提出,后来到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xperts Scientifiques du Tourisme或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简称AIEST)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所以这一定义常

常被人们简称为“艾斯特”(AIEST)定义。

二、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的定义

1995年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针对旅游统计问题,在技术上对旅游给出了一个界定。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的定义较全面的概括了旅游的内涵,把商务明确的界定在旅游的范畴内。

从概念性和统计技术性两个角度出发,可将“旅游”的概念作如下描述: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地参加旅游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旅游活动的地域

范围越来

越大,旅游活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因此,从旅游业的经营方面角度出发,需要对人们的旅

游活动进行

必要的类型划分,以便根据需要去分析和认识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指导旅游市场的开

发。

一、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等等。

2.按旅行距离划分,如:远程旅游、近程旅游。

3.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划分,如:消遣旅游、事务旅游(包括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

旅游等各

种因公差旅性旅游)、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主要指以探亲访友旅游和个人修学旅游为代表的

各种因私

事务性旅游)。

4.按组织形式划分,如: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按计价方式划分,如: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

6.按活动内容划分,如: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以及形形

色色的特殊

兴趣旅游或专项旅游。

二、国际旅游

国际旅游(international tourism)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

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其中,又区分为两种情况。以我国为例,一种情况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来我国旅游,称之为国际入境旅游或简称入境旅游(inboundtourism)。

另一种情况则是我国的居民离开我国到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称之为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outbound tourism)。也就是说,国际旅游既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也包括本国居民的出国旅游。

按照在旅游目的国停留时间的长短,国际旅游活动又划分为过夜的国际旅游和不过夜的国际一日

游。所谓国际一日游,通常是指来访旅游者不在旅游目的国停留过夜,而是当日离境的国际旅游活动。

世界地图

三、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世界旅游组织(WTO)的解释,并不属于所在国居民的长驻外国人在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亦属国内旅游。这里所谓的长驻,是指该外国人在所在国的连续驻留时间已达一年或更久。

例如,按照这一解释,在桂林留学一年以上的外国留学生去我国其他省市进行的旅游活动对我国而言

中国地图

则应属国内旅游。

同前述国际旅游活动的分类情况相类似,国内旅

游活动也可根据是否在旅游目的地停留过夜,划分为

过夜旅游和不过夜的一日游。

四、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除此之外,从目前的情况来

看,两者还有以下一些具体的差别:

第一,从消费程度方面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而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通常较高。

2003年,我国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为724元人民币,国内一日游游客的人均消费为将近142元人

民币;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人均消费为889.5美元,入境一日游游客在华人均消费为34.1美元。

第二,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地区的逗留时间一般较短,而国际旅游者在旅游

接待国的逗留时间通常比前者长。

2003年,我国国内旅游活动总量中,一日游人次约占33.1%,过夜国内旅游者的平均出游天

数为5天;同年,入境过夜旅游者在我国境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为6.5天。

第三,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的开展一般很少存在语言障碍,而且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而出国旅游时大都会遇到语言障碍问题,而且必须办理各种规定的旅行手续,例如出入境证

件(护照

与签证)、海关的报关与验关、卫生检疫、货币兑换、乃至机动车辆入境手续,等等。

第四,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的重新分配,并不直接带

来国家财富总量的增;而国际旅游则是国际旅游者将其在客源国的所得收入用于在旅游接待国消费

,所以会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2.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旅游的定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 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s) 本章侧重讨论关于旅游的概念性定义。 二、旅游的定义 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瑞士汉泽克尔、克普拉夫于1942年提出,后来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简称“艾斯特”定义。 2、“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3、美国: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其他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4、英国: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5、WTO马尼拉会议以后:旅游取代人员往来,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够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6、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 7、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的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艾斯特”定义的特点:在这个定义中,旅行和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不仅包括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了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的内涵的综合性。该定义中关于“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强调“这些人不会导致定居”则在原则上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并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该定义中的“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的表述实际上反映的是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综上所述,旅游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 常见的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

旅游的概念、定义与基本属性

绪论 1 旅游活动(现象)的发生,主要来自于和 的结果。 2 流放活动现象在古代就已产生。() 第一节旅游与旅游业 1 大众旅游时代的出现是在() A 一战前 B 二战前 C 一战后 D 二战后 2 旅游供给体系在近代才开始形成。() 3 自古至今的旅游都离不开社会的供给。() 4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19世纪40年代开创了旅游业的先河。() 5 旅游素有“民间外交”之誉,是因为旅游者都是来自平民百姓。() 6 旅游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人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7 旅游发生在先,旅游业形成在后,但二者都是在战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8 旅游是人类各种活动形式中最具的一种活动。 9 自古至今的旅游活动都离不开。到近代,由于和 ,导致的发生,这正标志者的形成。 10 世纪年代,英国人开创旅游业的先河。 11 年,全世界的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已超过老牌的石油、钢铁、汽车工业,一 跃成为世界第大产业。 12 和、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 13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旅游活动必须建立在之上。 14 大众性的旅游活动必须有强大的做后盾。 15 由于先进的和的不断更新,使跨国和洲际旅游成为可能。 16 带来的至今持久不衰的旅游热,说明人类的旅游活动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产物。

17 旅游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节旅游学与旅游概论 1 旅游学 2 由于旅游是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人们一直把旅游作为来研究。 3 旅游是一种的社会活动,与之相对应的旅游业必然是一项的产业。 4 旅游学的产生有其曲折的孕育过程,即对、、 。它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 学科。 5 及同一种文化属下的各具特色的是最具吸引魅力的旅游资源。 6 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所决定的旅游业运营模式也具有高度的和的特征。 7 旅游是人类和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8 观察和研究旅游问题必须在上着眼。 9 旅游学定义中“”,旨在标志着旅游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 10 旅游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学科,是整个旅游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11 旅游概论是旅游学的,并以为研究领域,以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12 与是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前二者相比较作为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之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 13 是旅游的主体,是旅游的客体,二者对立统一。 14 旅游的基本属性包括、、和。 15 和之间的矛盾,是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6 当和普遍存在时,就自然地形成了,标志着旅游业的诞生。 17 旅游业的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的整体质量。

旅游服务一类考纲

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 旅游服务一类 (2018年版) 一、考试性质 本职业技能考试是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旅游服务一类专业毕业生报考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的选拔性全省统一考试。 二、考试依据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旅游服务类》(教职成厅函〔2014〕11号)。 2.以中华人民国职业技能鉴定规为依据,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测试考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考试方法 旅游服务一类职业技能考试由专业知识(应知)和技能操作(应会)考试两部分组成,考试总分为350 分,其中专业知识(应知)部分为200分,技能操作(应会)部分为150分。 专业知识(应知)考试采用上机考试形式,容为旅游服务一类专业共性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试卷由计算机考试系统按规定的比例从题库随机抽取、组合。技能操作(应会)考试采取实际操作考试方式,分为酒店服务技能和导游服务技能,考试时间共约为20分钟。 四、考试容和要求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应知) (一)考试科目与分值比例 1.旅游概论约占30% 2.中国旅游地理约占35% 3.餐饮服务与管理约占35%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约占50% 2.多项选择题约占20% 3.判断题约占30%

(三)考试围及要求 【旅游概论】 1.旅游概述 (1)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 (2)掌握旅游的定义。 (3)理解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掌握旅游的属性、特点和类型。 (5)了解世界主要旅游组织及标识。 2.旅游简史 (1)了解世界和我国旅游、旅游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2)理解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3)了解我国近代旅游业诞生的历史背景;掌握中国旅游业诞生的标志。(4)掌握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3.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 (2)理解旅游者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3)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主题公园的概念。 (4)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5)理解旅游业的定义、性质、特点。 (6)理解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4.旅游业的构成 (1)理解旅游业的构成。 (2)掌握旅行社的概念、类型、作用。 (3)掌握旅游交通的概念、类型、作用。 (4)掌握旅游饭店的等级、类型、作用。 5.旅游市场 (1)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2)理解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 (3)掌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4)理解我国旅游市场的容及构成情况。 (5)了解全面提升我国国旅游市场的原因及措施。 6.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教案

第三节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一、基本概念 主题公园定义: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2.主题公园的缘起 迪斯尼乐园的出现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 1989年9月深圳锦绣中华的成功开业,标志着中国主题公园的诞生。 3.主题公园具有下列特性: 主题公园是一种产业,其投资建设是一种企业行为; 主题公园是一种休闲娱乐空间; 主题公园必须有特定且易于了解的主题; 园中所有内容,包括实体环境的塑造、营运管理等都是在该统一主题之下构成的; 主题公园是一种非日常化的、戏剧性的舞台空间,让游客产生暂时摆脱现实时空的心理效果。 二、主题公园的类型 主题公园的类型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划分,但一般或以主题内容进行划分,或以吸引范围进行划分,或以规模大小进行划分。 3.以主题内容划分 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中国民俗村 以童话幻想、科学、宇宙为主题;--广东中山宇游科幻城 以动物观赏为主题;--上海野生动物园 以异国地理环境和文化为主题;--世界之窗 以影视文化为主题;--浙江横店影视城 以文学文化遗产为主题;--无锡三国城 4.以吸引范围划分 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主题公园---如迪斯尼世界。 具有区域吸引力的主题公园。 5.以规模大小划分 大型主题公园和小(微)型主题公园 三、主题公园的特点 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被动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第四节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空间集聚和竞争 ·决策者行为 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客源市场 主题公园要求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交通条件 主题公园所在的城市除了客源市场条件好以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城市对外公共交通,

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1、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从广义来说,旅游是人们处于主观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进行的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出访问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从侠义上说,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是发生在自由时间的休闲行为,其本质取决于旅游的目的,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里快感为目的的审美和自娱过程。 旅游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2、旅游的本质和它特征。 旅游的本质是愉悦,其中包括社会性愉悦,休闲性愉悦,消费性愉悦。 旅游行为的特征异地性,暂时性,责任意识放松,占有意识外显。 3、旅游产品概念和特点。 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的地域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或劳务。其中最典型的旅游产品形式是旅游地。旅游产品的特点:①旅游产品是专门出卖给旅游者而生产或开发出来的。②旅游产品的生产有两种方式,一是依赖于旅游资源所生产的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二是凭借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仿造或创造的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③旅游产品主要供旅游者购买,其功能上具有可观赏性或愉悦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④旅游产品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某种现象。⑤旅游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人类专门为旅游目的投入的劳动,否则就不是旅游产品。⑥旅游者的各种媒介要素(如饭店、交通等接待性产业)不是旅游产品,但它们可成为旅游产品利益的追加组成部分。⑦旅游产

旅游景区的概念、类型与等级

附录1 旅游景区基本知识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区域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的精华,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直接因素之一,也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体现。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旅游景区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生产力和国际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旅游景区的概念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的界定,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有明确的地域范围,并具备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具体来说,旅游景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供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吸引物,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特殊的活动。旅游景区由一定数量、各具特色的景点组成,景点是景区的最小划分单元。 2、具有一定的空间组织结构。景区中的各组成要素不仅有地域空间,而且还包括经济空间、文化空间和心理空间等,它们在有限的尺度范围内,通过有序的组合,形成功能各异、类型多样的景区,使旅游活动能顺利开展。 3、具有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和经营功能,促使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旅游景区必须具备发达的旅游交通设施、齐备的游览服务设施、完善的旅游安全设施、良好的环境卫生以及统一的经营管理。 二、旅游景区的类型 旅游景区种类很多,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以及相关的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展示区。 划分依据的不同,旅游景区就会形成不同的分类系统。一般来说,分类依据主要包括资源属性、景区功能、景区开发、管理主体和景区规模等。按景区的旅游活动功能,并结合资源属性,本书把旅游景区划分为以下3类: 1、观光体验类旅游景区观光体验类旅游景区包括观光类旅游景区和体验类旅游景区两大类。 观光类旅游景区又可分为自然观光旅游景区和人文观光旅游景区。自然观光旅游景区具有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主要以江、河、湖、海、山、林、瀑、泉、气象等为主体,如广西桂林山水、四川九寨沟、云南石林、安徽黄山、湖南张家界等;人文观光旅游景区主要以历史时期和现代人类活动所留下的记录为主体,包括庙坛、皇陵、宫苑、寺观佛塔、园林、古村落、现代都市等。 体验类旅游景区种类较多,均强调通过参加各项活动来体验独特的感受。如民俗风情旅游景区表现了不同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及方式,包括衣着服饰、民居建筑、饮食特色、娱乐方式、婚恋习俗、节庆、礼仪、丧葬、生产交通等,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给人独特的文化体验。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大理白族村、丽江纳西族村、广西壮族村、贵州苗族村寨等旅游景区。而文化艺术类旅游景区则以不同的文化主题为中心创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围,使旅游者在体验过

旅游者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或理论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 (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 (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 (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上的工作人员; (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 可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 (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 (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事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 (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4、我国的界定: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

旅游景区地概念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旅游景区的概念 一、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就是旅游资源。 ?按照国家旅游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定义,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构成旅游资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有用性: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观光与休闲;可用性:可以被开发;有效益:可以产生经济、社会或环境效益。 二、旅游景区 ?国外更多地采用旅游吸引物这个概念来代表旅游景区概念,强调“磁性”含义。比如Medlik把旅游吸引物定义为:为游览公众提供娱乐、消遣与教育而设计的有管理的永久性资源(A designed permanent resource which is controlled and managed for enjoyment, amusement, entertainment and education of the visiting public)。 ?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要素,它吸引游客,决定游客选择旅游的地点,一般分为地点吸引物(site attractions)和事件吸引物(event attractions)。地点吸引物是这个地方本身就是吸引游客前往游览的主要诱因,如气候,历史文物,名胜风景等;事件吸引物是指节庆活动,体育盛会,商业贸易交流会等。另一种分类法是自然吸引物与人造吸引物,海滩和古镇就是这种分类的实例。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的定义 ?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该标准中旅游区

旅游景区的概念及分类

旅游景区的概念及分类 旅游时,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世界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国家湿地保护区、国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等概念,有的景区(点)还是好几重身份。许多人对这些不甚清楚,经常混淆,分不清哪些是世界遗产项目,哪些是国家风景名胜区,什么是国家森林公园,什么是国家地质公园……以为没什么区别。其实,这些都涉及国家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建设、旅游、考古文物、科研、林牧渔业、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有严格的界定和归属管理部门。 这些旅游资源项目,一般有它特定的代表图形,在旅游景区(点)都有标识,稍加留意就可看到,也就知道自己游览的是什么性质的景区(点)了。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的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8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其中文化遗产25处、自然遗产7处、自然与文化遗产4处、文化景观1处。此外还有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世界记忆遗产4处。 文化遗产:(25处)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 澳门历史城区 龙门石窟

旅游概念

旅游概念 旅游概述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按地理范围分类 按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地理范围划分,旅游活动可以分为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 1. 国际旅游 国际旅游是指跨越国界的旅游活动,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是指他国公民到本国进行的旅游活动,出境旅游是指本国公民到他国的旅游活动。 2. 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是指人民在居住国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内的旅游活动,也指在一国长期居住,工作的外国人在该国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从旅游发展的历程看,国内旅游是一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国际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按旅游性质和目的分类 旅游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

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定义旅游的三要素 尽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术定义应当适用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这两个领域,但是在涉及国内旅游时,这些定义并没有为所有的国家所采用。不过,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定义中的三个方面的要素:出游的目的;旅行的距离;逗留的时间。 国际组织定义 (1)国际旅游者定义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期间,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增长迅速,因此在统计上迫切需要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义。1936年举行的一个国际论坛,国家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首次提出,“外国旅游者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其他国家旅行至少24小时以上的人”。1945年,联合国(取代了原来的国家联盟)认可了这一定义,但是增加了“最长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限定。 (2)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1963年,联合国国际旅游大会在罗马召开。这次大会是当时的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英文名字的缩写为IUOTO,即现在的世界旅游组织,英文缩写为WTO发起的。 大会提出应采用“游客”(Visitor)这个新词汇。游客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所在国到其他国家去,且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访问的国家内获取收入的旅行者。游客包括两类不同的旅行者:

旅游的定义与旅游的特点

绪论 一、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的 国际旅游先国际后国内 中国旅游先国内后国际------一开始是政府办公机构 二、旅游的定义(判别) 第一类是旅游的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即为了规范人们对旅游的本质认识,从理论上对旅游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提到本质特征如流动,人际 A.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 概念性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居环境,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B 从供给的角度定义旅游 概念性定义是特指旅游业;技术性定义是由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愿望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机构和设施构成的产业 第二类是旅游的技术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即为了使旅游调查和统计具有可操作性,从某些具体指标上对旅游现象进行界定。-----提到具体的数字 A 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 技术定义主要是出于统计和立法的目的,需要将短途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行区别开来 三、旅游与闲暇、游憩的概念关系(闲暇与游憩的区别)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它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四、旅游系统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层次性 3.复杂性 4.开放性 5.动态性 6.地域性 五、我国关于国际旅游概念的定义 中国国家旅游局定义: 以目的和国籍界定,便于海关统计。 1979年定义:(国际)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外籍华裔、华侨和港澳、台胞。 排除8种非旅游者:★应邀来访的部级以上人员及随从;

关于旅游产品概念定义的再探讨

关于旅游产品概念定义的再探讨一旅游产品定义的三大争论 关于旅游产品的定义,历来存在很大的分歧。总结起来,目前主要在下面三方面有争议。 争论之一:产品和商品之争 在中国旅游经济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把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是作区别对待的,旅游商品特指旅游购物品,旅游产品把旅游购物品排除在外。有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称谓有欠妥之处,在经济学中产品和商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商品(Goods)的本意是指为交换或买卖而生产的物品,本身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而产品(Product)的本质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交换价值。慎丽华在其著作中认为[1]: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为旅游者用货币交换而生产的实物和劳务组合,既具有使用价值——能给旅游者带来愉悦的旅游经历,又具有交换价值——旅游者必须花费一定的货币、精力和时间才能获得旅游经历,应该称为“旅游商品”。刘敦荣和吴广孝分别将其著作直接取名为《旅游商品学》和《旅游商品开发实务》。 我个人认为,还是叫旅游产品好。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确有商品和产品的区别,产品拿到市场上才称为商品,但经营者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产品变为商品销售出去。从这种意义上讲,产品和商品是同一种“东西”。周振东编的《旅游经济学》中说[2]:“旅游产品实质上是旅游商品”。西方经济学中,只有产品这个概念,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用于交换称为“物品”。如果要在概念上与国际接轨,还是应该叫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中当然包括旅游购物品。旅游商品和旅游产品这两个概念在我国旅游界如此混淆,是因为有些人还没能完全从旧体制和旧思维中解放出来。 争论之二:旅游产品和旅游业产品之争。 学界比较认可的旅游产品的定义以林南枝、陶汉军两先生的界定为代表[3]:“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以旅游活动需要的全部服务”,“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次旅游经历”。谢彦君先生认为林、陶定义“比较宽泛”,又提出了自己的定义[4]:“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的以供销售的物象和劳务的总和”,“旅游产品具有几乎可以满足旅游者旅游期间一切需要的效用和价值”。上述定义体现的是“一个东西的不同侧面认识”,但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产品同旅游者的旅游经历是“同一个东西”吗?曲玉镜女士撰文从旅游需要、旅游购买以及旅游活动等方面分析得出[5]:“…旅游经历?与…旅游业提供的产品?根本无关”,“旅游业提供的产品应该称为旅游业产品”,“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产品才是名

自助游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自助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人们通常用按是否需要通过旅行社等旅游代理机构来划分团队游客与散客,但随着旅游服务机构业态的发展以及旅游中介服务项目不断丰富,人们自行安排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散客市场中有一个群体表现出共同的特征明显地有别于一般散客,人们将这一群体的旅游行为称之为自助旅游。 自助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可以表述为: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且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一种旅游方式。自助旅游在旅游组织方式和旅游目的方面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是旅游活动安排的自主性,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和行程的确定、交通方式和食宿标准的选择、游览项目的安排等方面拥有个人自主权。同时,自助旅游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旅途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时调整或改变行程; 其次是旅游目的主要以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求知、探险和满足个人特殊爱好等消遗性目的为主; 第三是没有全程领队、导游陪同,在旅途中需要旅游者自已打理一切旅游活动,因此旅游者在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旅行经验。 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自助旅游与散客旅游这两个概念有很大程度的交叉,既有重叠,又有明显区别。从旅行的组织方式上看,两者都是自行设计旅游线路、自行安排相应的旅游活动,但自助旅游并不排除通过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介机构进行预订(尤其是交通及住宿设施)。但从旅游目的上看,一般散客的旅游目的涵盖广泛,而自助旅游更侧重纯旅游或消遣性的目的,不包括公务、商务和会议旅游以及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的旅游活动,但在出差目的地或途中自行安排的休闲消遣型旅游活动也应视为自助旅游。 (二)自助旅游的类型 目前,自助旅游的类型有多种,可按交通方式、旅游目的、旅行距离、消费等级、旅游活动内容等标准进行分类,本文主要侧重按交通方式和旅游目的来划分。 按交通方式可分为: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可分为:休闲度假自助游和专业目的自助游两类,而专业目的自助游又包括修学求知自助游、极限探险自助游、特殊兴趣自助游(摄影、登山、滑雪、高尔夫等)等。 (三)自助旅游的特点 自助旅游者追求在旅游中的自主性,或张扬个性、或放松身心;与整体旅游市场相比,他们的出游率较高,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们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两种类型的自助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有明显不同 休闲型自助旅游者多以家庭为单位,或流向以海滨为代表的度假型旅游目的地,或流向城市周边的景区(点),而对城市周边游来说,自驾车旅游是比较流行的交通方式;专业型自助旅游者则追求新开发甚至尚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尤以西部地区更受青睐。他们在旅游目的地及出游时间的选择上都具有避热倾向,或是避开观光型的热点旅游目的地,或是避开

养生旅游的概念

1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辨析》:养生旅游是一种以现代养生观为指导,以维护健康或保护健康为主要需求动机,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修复保健为主要目的、以生态养生环境和养生民俗文化为依托,以观赏、康体、娱乐、生活体验等活动为主要方式的休闲旅游活动。(指导观、需求动机、目的、依托、本质) 2张跃西《养生旅游的概念及开发》:养生旅游(Ysntourism)是体现天人合一,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方式为一体的一种体验式旅游形式。养生旅游是养生文化(Y)、科学(S)与自然(N)的一体化旅游。 养生旅游与国际上近些年来所提倡的健康旅游和医疗旅游有着重要区别。养生旅游更注重卫生的源头、过程和主动预防;健康医疗旅游重视卫生的结果、补救和被动治疗。从一定意义上说,养生旅游可以涵盖健康旅游和医疗旅游。养生旅游与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密切关联并双向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健康旅游以医疗卫生产业作为依托,是单向的支撑关系。 3赵东方《养生旅游研究》:养生旅游就是以养生学理论为基础,以养生为主题,以优美的环境为依托结合特定的养生项目帮助游客实现

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等目标的特定旅游类型。4陈永涛、谭志喜《养生旅游概念探析》: 1)目的定义:陈雪婷等(2008)认为养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避暑、康体、游乐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复健等目的的大众休闲旅游。杨铭铎等(2009)认为养生旅游是一种以现代养生观为指导,以维护健康或保护健康为主要需求动机,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修复保健为主要目的,以生态养生环境和养生民俗文化为依托,以观赏、康体、娱乐、生活体验等活动为主要方式的休闲旅游活动。吴利等(2010)认为养生旅游是在养生学指导下的,以养生为主题,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和手段,结合特定的养生项目,帮助游客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医疗复健、修身养性等目的的专项旅游产品。 2)关系定义:燕(2008)认为养生旅游是融合传统和现代养生观,以预防生理与心理疾病为主要需求动机的空间位移活动所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张跃西(2009)对养生旅游的定义是,发掘利用中国养生文化和养生产业的旅游资源,整合地方文化特色,围绕优化人类生存环境与提升人类生存质量的养生目标,根据生态旅游方式设计开发养生活动系列化旅游产品,实现养生产业旅游价值最大化的一切现象与关系的总和。胥兴安(2010)对养生旅游的界定:以养生为主要需求动机的空间移动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是一种融合了传统养生观和现代休闲观的旅游活动。

旅游的概念和特点讲课稿

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1、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从广义来说,旅游是人们处于主观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进行的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出访问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从侠义上说,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是发生在自由时间的休闲行为,其本质取决于旅游的目的,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里快感为目的的审美和自娱过程。 旅游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2、旅游的本质和它特征。 旅游的本质是愉悦,其中包括社会性愉悦,休闲性愉悦,消费性愉悦。旅游行为的特征异地性,暂时性,责任意识放松,占有意识外显。 3、旅游产品概念和特点。

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的地域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或劳务。其中最典型的旅游产品形式是旅游地。旅游产品的特点:①旅游产品是专门出卖给旅游者而生产或开发出来的。②旅游产品的生产有两种方式,一是依赖于旅游资源所生产的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二是凭借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仿造或创造的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③旅游产品主要供旅游者购买,其功能上具有可观赏性或愉悦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④旅游产品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某种现象。⑤旅游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人类专门为旅游目的投入的劳动,否则就不是旅游产品。⑥旅游者的各种媒介要素(如饭店、交通等接待性产业)不是旅游产品,但它们可成为旅游产品利益的追加组成部分。⑦旅游产品不包括旅游购物品。 4、旅游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产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该定义强调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旅游业是所有旅游企业的组合 ②旅游企业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是核心旅游产品 ③核心旅游产品主要是以景观或娱乐设施形式存在的满足旅游者愉悦的旅游产品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 (一)旅游的概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 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 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 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

旅游景区的目标市场与定位

旅游景区的目标市场与定位 一、旅游景区市场细分管理概述 1、旅游景区市场细分的概念 旅游景区市场细分是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出发,根据旅游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将整个旅游景区市场划分为具有类似性的若干消费群体。 2、旅游景区市场细分的原则 (1)实效性原则 旅游景区市场细分的范围大小必须合理,即细分市场的规模大小应该适当,既要保证有利可图,又要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2)可衡量性原则 用来划分旅游景区市场的标准必须是可以确切衡量的,因此必须对游客各方面的旅游消费需求作全面、准确的了解,以使划分标难的确定能够准确合理。 (3)稳定性原则 旅游景区市场细分必须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能经常变化,以便能在较长的时期内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4)可接受性原则 在进行旅游景区市场细分时,应根据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选取调研活动的范围,选择有效的目标市场。 (5)差异性原则 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结果中,不同细分类之间要存在一定性质的差别。 (6)相似性原则 分类结果中的同类市场之间要体现性质的相关性、类似性。 3、旅游景区市场细分标准 (1)按地理环境细分 所谓按地理环境细分,就是按照旅游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作为细分市场的基础,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目标市场。从国内看,主要有华东旅游区、华南旅游区、华中旅游区、华北旅游区、东北旅游区、西北旅游区、西南旅游区。从国际来看,世界旅游组织将全世界划分为六大区域,即欧洲旅游区、美洲旅游区、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南亚旅游区、中东旅游区。 (2)按人口特征细分 人口特征包括性别、职业、年龄、收入、宗教、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等,其所包含的变量十分明确,因此按人口

旅游本质属性的理解

旅游本质属性的理解 一、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 旅游作为一种活动或现象,在历史上可能已经存在了成千上万年。然而把旅游现象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却还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并且这种研究一直主要地还是限于对旅游世界进行的某种直观的描述。旅游现象在今天已是深入人心并为普通大众触手可及的东西,因此,我们实有必要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旅游现象的规律性运动有切实的把握。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直到今天,关于什么是旅游的问题我们还未能获得满意的答案。一些功利性的、泛化论的旅游观点仍弥漫在学术丛林之中,使我们难于拨云见日。 旅游的本质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从作为内核的审美与愉悦的规定,到它所展示的一般属性,直到其外部可见的特征,甚至由这些综合因素所决定的旅游行为特点,都在不同的层面上诠释着旅游的本质。因此,我们只能在一个高度整合的框架下才能认识旅游的全貌。图表1是描述这一观点的示意图。在图中由上至下各层级之间具有规定或统辖关系,而由下至上则具有解释关系。 从图表1所表示的关系来看,在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与旅游者的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层次众多、构成复杂的干涉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作用,使旅游行为最终会以极不相同的外部形式体现出来,或规范,或怪异,或约束,或放纵,或从一而终,或随遇而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然而,在这些复杂的因素之中,却有主次之分,彼此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尽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处于最末端的旅游行为特征与旅游本质之间有某种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在旅游本质与旅游特征的主导力量影响之下的必然产物,同时,旅游的本质与特征也会为旅游行为的倾向性的表现规范出一个适宜的阈值。 在图表1中,旅游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是由旅游的目的决定的,当然这种目的最终会反映到整个旅游过程中,这同时也使我们得以通过旅游的外部特征反观其本质的规定。旅游的特征是使旅游与其他具有相同目的的行为相区别的根本标准,它们使旅游成其为旅游。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是由旅游的特征决定的,或者说,旅游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孕育旅游行为特征的温床。 二、旅游的本质规定 从图表1我们看到,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关于旅游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在学术界曾有过论述。一些文化论者和社会论者,一直强调旅游所具有的这种本质属性,从而形成了与经济论者几乎针锋相对的看法。 从渊源上看,主张旅游主要是一种经济活动的看法恐怕是与学术界把“旅游业”与“旅游”相互混淆的历史性错误有关。但更深刻的原因可能是人们起初出自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功利性认识。为了早日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人们颇具倾向性地关注旅游所产生的经济贡献,并由这种贡献反推旅游的性质。今天已经没有人否认,旅游业不是一种事业而是一个产业。但旅游是什么的问题,反倒更加众口不一了。不过,近几年来从总的趋势上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注意到旅游现象的非经济性内核。叶朗在1988年1月20日的《中国旅游报》上曾撰文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虽语焉不详,但谈吐率直,令人警醒。而在沈祖祥看来,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

自助游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自助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人们通常用按是否需要通过旅行社等旅游代理机构来划分团队游客与散客,但随着旅游服务机构业态的发展以及旅游中介服务项目不断丰富,人们自行安排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散客市场中有一个群体表现出共同的特征明显地有别于一般散客,人们将这一群体的旅游行为称之为自助旅游。 自助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可以表述为: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且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一种旅游方式。自助旅游在旅游组织方式和旅游目的方面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是旅游活动安排的自主性,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和行程的确定、交通方式和食宿标准的选择、游览项目的安排等方面拥有个人自主权。同时,自助旅游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旅途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时调整或改变行程; 其次是旅游目的主要以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求知、探险和满足个人特殊爱好等消遗性目的为主; 第三是没有全程领队、导游陪同,在旅途中需要旅游者自已打理一切旅游活动,因此旅游者在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旅行经验。

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自助旅游与散客旅游这两个概念有很大程度的交叉,既有重叠,又有明显区别。从旅行的组织方式上看,两者都是自行设计旅游线路、自行安排相应的旅游活动,但自助旅游并不排除通过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介机构进行预订(尤其是交通及住宿设施)。但从旅游目的上看,一般散客的旅游目的涵盖广泛,而自助旅游更侧重纯旅游或消遣性的目的,不包括公务、商务和会议旅游以及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的旅游活动,但在出差目的地或途中自行安排的休闲消遣型旅游活动也应视为自助旅游。 (二)自助旅游的类型 目前,自助旅游的类型有多种,可按交通方式、旅游目的、旅行距离、消费等级、旅游活动内容等标准进行分类,本文主要侧重按交通方式和旅游目的来划分。 按交通方式可分为: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可分为:休闲度假自助游和专业目的自助游两类,而专业目的自助游又包括修学求知自助游、极限探险自助游、特殊兴趣自助游(摄影、登山、滑雪、高尔夫等)等。 (三)自助旅游的特点 自助旅游者追求在旅游中的自主性,或张扬个性、或放松身心;与整体旅游市场相比,他们的出游率较高,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们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两种类型的自助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有明显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