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

绪论

要求:

熟悉园林、园林设计的涵义

熟悉世界园林发展简史

了解园林设计的几个层次

一、园林相关的概念

1、园:原意为种植花果、树木、蔬菜的地方,周围有垣篱。到了汉代,又有帝王或王妃的墓地等含义。

2、园林:在古汉语中由来已久,并非园与林的合称。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大百科全书》

3、园林设计:创造园林的过程。二、园林概述

(一)、园林的特性

综合性

艺术性

经济性

发展性

(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社会原始时期

第二阶段: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

第三阶段: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三)、世界园林发展概况1、中国园林

1)、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生成期:殷、周、秦、汉,囿的产生,苑由囿来。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瀛州、方丈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造园的重要转折时期,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这个时期,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自然式山水园风格形成,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大发展的基础,“园林”一词出现在诗文里。

全盛期:隋、唐,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

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汉、唐的闳放风度,转化为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园林的辉煌成就。暴露出某些颓废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已阶段的积极创新精神。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

2、日本古典园林

3、古埃及园林

4、古巴比伦园林

5、波斯园林

6、古希腊庭园(公元前5 世纪)

7、古罗马园林

8、意大利庄园(16世纪)

9、法兰西园林(17世纪)

10、英格兰园林(18世纪)

思考: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4、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三个层次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独特的属性:

?自然属性:具有生命的绿色世界-生态环境效益

?文化属性: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社会效益

?经济属性: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经济效益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社会效益

1、创造城市景观

2、科学教育、文化宣传

3、社会交往、游憩娱乐和健康疗养场所

4、保护、避难、减灾

二、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

–吸收有害气体

–吸滞烟尘和粉尘

–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

2、改善小气候

–调节气温

–调节湿度

–通风防风

3、防止公害灾害

–降低城市噪声

–净化水体

–净化土壤

三、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等直接经济收入。

?间接经济效益: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园林植物的环境指示作用

?监测空气污染

?指示土壤污染

?指示热量状况

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熟悉规划目的、任务与原则;

?掌握园林绿地类型与用地选择;

?掌握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

?熟悉城市园林绿地布局形式与手法;

?熟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程序;

?了解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

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综述

一、规划目的:

?保护与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增加城市景观

与增强审美功能,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娱乐、健康所需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优越条件。

二、规划的任务:

?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要求,确

定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

?研究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相互关系,结合城市自然地貌,统筹安排市域大环境的

绿化空间布局。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总体关系。

?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绿地,分别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护建设的措施。

?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现状的统筹安排。

?制定分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规划的具体项目和重点项目,提出建设规模和投资估

算。

?从政策、法规、行政、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措施。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三、规划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割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城市绿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绿地设计

?城市绿地的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分类与用地选择

一、城市园林绿地类型:

1、几种城市绿地分类的方法

1)、国外的城市绿地分类:无统一分类

2)、中国历史上的分类

2、我国现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根据建设部2002年颁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的规定,城市绿地分类如下: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它绿地五大类。

1)公园绿地(G1):―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

?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

内容丰富,设施齐全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包括以往的市、区居住区级公园。

?专类公园

?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供少年儿童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

完善的设施及绿地

?动物园:异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

育的场所

?植物园:异地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及开展科

普活动的绿地。

?历史名园(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的园林,属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

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游乐公园(绿地率宜大于65%):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

良好的娱乐场所。

?其他公园(绿地率宜大于65%)

?带状公园(宽度一般不小于8m):沿道路、水系、城墙等有一定游想设施,供公众

休闲,具有较好景观效果的绿化带或小型绿地。

?滨水绿地:

?环城绿地

?街头绿地

?城市道路红线以外有一定宽度或面积的绿地(带状绿地宽度大于8米,块状

绿地大于500㎡)

?城市广场绿地:道路红线以外,绿地环境较好,可供公众休闲,有较高景观

效果和文化作用的城市开敞空间(绿地率大于30%;绿化覆盖率大于70%;

草坪绿地率大于50%)

2)生产绿地(G2):主要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图)

?总面积应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苗木自给率满足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80%以上。

3、防护绿地(G3):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主要特征是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不宜兼作公园使用。

?防护绿地

?灾害防护绿地:对自然灾害起到一定减弱作用的绿地。如防风林、防沙林、

水体防护林等。

?公害防护绿地:对废气、噪声等城市公害有一定减弱作用的卫生隔离带、道

路防护绿地等。

?其他防护绿地:除上述之外的城市高压走廊绿化带、城市管线防护绿带等。

4、附属绿地(G4):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除G1、G2、G3之外)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5、其他绿地(G5):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

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二、园林绿地用地选择

1、公园绿地选择:

选用现有公园、苗圃绿地或林地、树丛等

选择河湖两岸,外围创造带状、环状公共绿地

选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

结合旧城改造

利用街头小块地

2、生产绿地选择:

郊区交通运输方便,且土壤及水源条件较好,方便育苗管理的地方。

3、防护林地选择:

防风林:城外上风向与主导风向位置垂直的地区

卫生防护林:按工厂有害气体、噪音的程度,选定设置

农田防护林:就近农田造林成网状林带

水土保持林带:选河岸、山谷、坡地地带种植树林

4、郊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绿地选择:尽可能利用现有自然山水、森林地貌

第三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田园城市‖、―绿色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

2、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人口数量

3、城市绿地率(%):

绿地率=

区域内园林绿地面积总和

×100%

区域总面积

?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30%,绿化覆盖率35%,人均公共绿

地8 ㎡。

2010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绿率35%,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10㎡。

?城市新区绿地率30%;

旧区改造绿地率25%;

工业用地绿地率20%;

精密工业用地绿地率40%;

医院、幼儿园、大专院校绿化面积40%-70%。

4、绿化覆盖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草地不重复计算)

三、国内外城市绿地指标比较

1、国外城市绿地建设发展水平较高

2、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第四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一、系统布局的基本形式

1、点(块)状绿地:在规划总图上,公园、花园、广场等绿地集中呈块状、方形、不等边多角形均匀分布。

?特点:布局均匀,接近居民;但因分散独立,缺乏绿地间联系,对构成城市整体艺

术面貌作用不大,也不能起到综合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

2、环状绿地:围绕城市内部或外缘,布置形成环状的绿地或绿带,用以连接沿线的公园、花园、林荫道等绿地。

?特点:城市处于绿色环抱之中;但城市平面上,环与环之间联系不够,显得孤立,

市民使用不便。

3、楔形绿地:以自然的原始生态绿地,如河流、放射干道、防护林等形成由市郊楔入城区呈放射状的绿地。

?特点:方便居民接近;有利于城市景观面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高空间质量,对

城市小气候有较好的改造作用;但它把城市分割成放射状,不利于横向联系。

4、混合式绿地:将几种绿地系统配合,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使城市绿地组成较完整的网状布局体系。

?特点:与居住区接触面大,方便居民散步、休息和进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绿地有

机联系密切,整体效果好,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有利于城市通风和运输新鲜空气。

二、城市园林绿地布局手法

1、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

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

4、绿色空间功能规划

5、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

6、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

7、空间环境规划

8、论述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

9、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方式

?点:指城市中的花园布局。面积不大,而绿化质量要求高。

?线:指城市道路两旁、滨河绿带、工厂及城市防护林带等,将其相互联系组成纵横

交错的绿带网,美化街道,保护路面,防风、防尘、防噪声等。

?面:指城市中居住区、工厂、机关、学校、卫生等单位专用的园林绿地。

第五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程序

一、资料调查与整理

1、地形图:图纸比例通常与城市总体规划图比例一致。1/5000 或1/10000

2、自然资料调查:

?气象资料:

?土壤资料:

?植物资料:

3、社会条件及人文资料调查

4、城市环境质量调查

5、城市现有绿地技术经济指标

现有各类绿地位置、范围、面积、性质、比例、绿地设施情况及可利用程度;

现有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

郊区荒山、荒地植树造林情况;

现有苗圃面积、苗木种类、规格、数量及生长情况。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城市构图分析评价

2、环境保护分析评价

3、文化娱乐分析评价

4、灾害分析评价

5、景观分析评价

6、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价

7、城市形态和绿地构图的分析

三、绿地的配置规划

1、环境保护系统绿地

2、娱乐系统绿地

3、防灾系统绿地

4、景观构成系统绿地

四、文件编制:

1、基础资料:

?城市概况:

?城市绿化现状

?管理资料

2、规划文本

3、规划图则

4、规划说明书

第六节城市绿地树种规划

一、树种规划的依据

1、依照国家、省市有关城市园林绿化的文件、法规;

2、遵照本市自然现象、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

3、从本市环境污染源及污染物的实际出发进行规划。

4、参照本市园林绿地现状,现有绿化树种生产、生长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二、树种规划的一般原则

1、选择本地区乡土树种

适应性强,抗性强,耐旱,抗病虫害,具特色;为避免单调可积极采用和驯化外来树种。

2、注意选择树形美观、卫生、抗性强的树

?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形成复层绿化。

?着眼慢长树,快长树合理配合。

?以常绿为主,一年四季常青。

3、注意选择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今后可获得木材、药材、果品、油料、香料。

三、树种规划方法

1、调查研究:以本城市范围绿地为主。重点是植物生态习性,对污染物、病虫害的抗性及用途。

2、树种选定:在调查基础上,选定重点树种、一般树种、适宜各类绿地树种。重点树种包括基调树种、骨干树种。

3、制定主要树种比例:乔木、灌木、藤本、与草本地被;落叶与常绿树;阔叶与针叶树。

4、树种规划文字编制与调查表

1)前言

2)城市自然地理条件概述

3)城市绿化现状

4)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

5)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5、附表

古树名木调查表

树种调查统计表(乔、灌、藤)

草坪地被植物调查统计表

第四章园林艺术基本原理

要求:

?熟悉形式美表现形态

?掌握形式美法则及其运用

?熟悉传统园林艺术原理

?掌握园林造景艺术手法

?掌握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第一节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的法则可以说是作为任何造型艺术的基本问题。

–外形式:景物的材料、质地、线条、体态、光泽、色彩和声响等构成;

–内形式:上述因素按不同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构成。

?园林艺术与建筑雕塑等造型艺术相比,显得较为模糊和随意。只有灵活掌握了形式美的原则才能创造出生动优美的环境气氛.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点

–是构造的出发点,移动形成线,是基本的形态要素,是进入视野内有存在感、与周围形状和背景相对比较能产生点的感觉的形状。

–点的感觉与点的形状、大小、色彩、排列、光影等有关系。

–点的强化使得目标鲜明醒目,成为审美重点;强调整体均衡和稳定中心。1、线条美

?线条-----是造园家的语言

?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是造型美的基础。

线的曲直、粗细、长短、虚实、光洁、粗糙等,在人心理上产生快慢、刚柔、滞滑、利纯、节奏等不同感觉。

1)、直线:具有坚强刚直的特性与冷峻感。

?水平线:具有与地面平行而产生附着于地面的稳定感。产生开阔、舒展、亲切、平静的气氛,同时有扩大宽度、降低速度的心理倾向。

?竖直线:与地面垂直,现实与地球吸引力相反的动力,有一种战胜自然的象征,体现力量与强度,表达崇高向上、竖挺而严肃的情感。

?斜线:更具有力感、动感和方向感,构图也更显活泼与生动。

?虚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

2)、曲线:具有柔顺、弹性、流畅、活泼的特征,给人以运动的感觉。心里诱惑感强于直线。

?几何曲线:规则而明了,表达理智、圆浑统一的感觉。

?自由曲线:呈现出自然、抒情与奔放。

2、图形美

?面:人们直接感知某一物体形状的依据。

圆形、方形、三角形是基本的―三原形‖

?图形--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的平面形态,一般分为:

–规则式图形:稳定、有序,有明显的规律变化,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和数比关系。

–自然式图形:自然、流动、活泼、抽象、柔美和随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

3)、体型美

?体型美是由多种面形围合而成的三维空间实体,给人影响最深。具尺度比例、体量凹凸、虚实刚柔强弱的量感与质感。

4)光影色彩美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光的反射,色彩能一起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应,从而获得美感。

5)朦胧美

产生于自然界,它是形式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使人产生虚实相生、扑朔迷离的美感。

二、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1、多样统一法则

园林组成部分的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与一致。一致性的程度会引起统一感的强弱。

–十分相似组分—整齐、庄严、肃穆

–过分一致组分—呆板、单调、乏味

真正使人感到愉悦的风景景观,均由于它的组成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统一。

1)、形式统一

先明确主题格调,再确定局部形式。

2)、材料统一

3)、线条统一

4)、色彩统一,形式一致,体量相同,但色彩不同来达到协调统一。

5)、花木统一:树种繁多,杂乱无章。但可利用一种数量最多的植物花卉来作基调,以求协调。

6)、局部与整体统一,整体统一,局部协调。

2、节奏与韵律法则

韵律是构图中某些要素有规律的连续重复产生的。

节奏是最简单的韵律,韵律是节奏的重复变化和深化,富于感性情调使形式产生情趣感。条理性和重复性是获得韵律感的必要条件,简单而缺乏规律变化的重复则单调枯燥乏味。园林中的韵律构成因素

?绿篱,可以剪成连续的城垛形、波浪形等。

?乔木与灌木有规律的交叉种植,产生体形、花色、高矮及季节变化的韵律。

?花坛形状变化、花坛内植物图案的连续变化等。

?花境内植物花期的时序变化、花色的块状交替变化、边缘曲折变化、植物高低起伏变化等。

?树丛内部及树丛之间的规律变化。

?道路起伏、曲折的变化。

?踏步与台地的交替韵律。

?各种栏杆的韵律,包括高低交错、不同材料编制的花纹及色彩的表现等变化。

?喷泉弧线的变化韵律,加上声、光的配合,产生了韵律感最强的组合。

?地面铺装花纹、道路铺装花纹、墙面花纹变化的韵律。

?地形改造形成起伏或开辟错落平台产生的韵律感。

?水面在人工击荡下及鱼儿弄水时引起波纹的韵律。

?简单韵律:使一种或多种景观要素有秩序地排列延续,各要素间保持相对稳定的距离关系。

?使用过多易使整个气氛单调乏味,有时可在重复的基础上找一些变化。

?渐变韵律:连续出现的要素,按一定规律有秩序地变化形成的。

?交错韵律:一种或几种要素相互交织、穿插形成的。

?旋转韵律:某种要素或线条,按照螺旋状方式反复连续进行。

?自由韵律:某些要素或线条以自然流畅的方式,不规则但却有一定的规律的婉转流动,反复连续、自然优美。

3、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使得构图中对象间的度量关系,为物与物之间的相比。不涉及具体尺寸。

?黄金分割比

?勒·柯不西埃模数体系

?尺度----指与人有关的物体实际大小与人印象中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4、稳定与均衡

?构图在平面上取得平衡称为均衡

?构图在立面上取得平衡称为稳定

1)对称均衡(静态均衡)----- 景物以某轴线为中心,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取得左右(或上下)对称的形式,在心理学上表现为稳定、庄重和理性。

?构图中心法

?杠杆均衡法(动态平衡法)

?惯性心理法(运动平衡法)

?质感均衡-----石山大于土山、树木

石塔重于木阁

松柏重于杨柳

实体重于通透材料

浓色重于浅色

粗糙重于细腻

?竖向均衡-----远古唯一标准:上小下大,稳如泰山。

中国假山讲究:立峰时石一块者,理宜上大下小,或峰石两块三块拼缀,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

5、主次法则

?综合性风景空间里,多风景要素、多景区空间、多造景形式的存在,必须有主有次的创作方法,达到丰富多彩、多样统一的效果。

6、对比法则

?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利用组合,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承的呼应关系。

?在园林造景中,往往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对比关系更加突出主体,更能表现景物的本质特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空间对比

2.虚实对比

?既抽象又概括

?虚:空、清灵、空灵,无

?实:实在、结实、实质,有

?山与水

?墙与窗

?凹与凸

3.疏密对比

4.方向的对比(高与平的对比)

5.大小对比

6.色彩对比

7.质感对比

8.布局对比

9.藏与露

三、园林色彩构图

1.色彩的感觉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冷暖感:温度感,色性。

胀缩感:与冷暖感有关。

距离感:

六种标准色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黄橙红绿青紫

重量感:关于建筑设色等。

面积感:运动感强烈、亮度高、呈散射运动方向的色彩,在主观感觉上有面积扩大的错觉;反之亦然。

兴奋感

2.色彩的感情

3.园林色彩构图

园林内色彩的来源归纳起来有三大类:

?即自然山水和天空的色彩,

?园林建筑和道路、广场、假山石等的色彩,

?园林植物和动物的色彩。

4.园林色彩的艺术设计

设计中主要靠植物表现出的绿色来统一全局,加之长期不变的及一年多变的其他辅助色彩。园林中色彩要有主有次,有统一也应有变化,尤其是对比色的运用。同是绿色植物,也有深浅明暗之分,一年之中还有春秋的差异。

第二节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景的含义

园林风景是由许多景组成的,所谓―景‖就是一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是从景色、景致和景观的含义中简化而来,也就是在园林中的某一地段,按其内容与外部的特征具有相对独立性质与效果即可成为一景。

一个景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的本身具有可赏的内容,一个是它所在的位置要便于被人觉察,二者缺一不可。

二、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三、园林造景艺术手法

?在风景园林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创造供游人游览观赏的景色-----造景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显著特点:既属工程技术,又属人文造景艺术,技艺交融。

?常用造景艺术手法

主景与配景、对景与障景、景与隔景、夹景与框景、透景与露景、配景与添景、前景与背景、层次与景深、仰景与俯景、引景与导景、实景与虚景、景点与点景、内景与外景、远景与近景、朦胧与烟景、四时造景

1、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景色的重点、核心,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点,在艺术上富有较强的感染力。

?配景相当于主景而言,主要起陪衬主景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在园林中是主景的延伸和补充。

?突出主景的手法:

?主体抬高

?轴线运用

?动势向心

?空间构图重心

?色彩突出

2、点景

?用楹联、匾额、石碑、石刻等形式对园林景观加以介绍、开阔的手法。点出景的主题,激发艺术想象,同时具宣传、装饰、导游作用。

3、对景: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

?位于轴线一端的为正对景;轴线两端皆有景为互对景。

?正对景在规则式园林中常为轴线上的主景。在风景视线两端设景,两景互为对应,很适于静态观赏。

?对景常置于游览线的前方,给人以直接、鲜明的感受,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

4、分景:分割空间,增加空间层次,丰富园中景观的一种造园技法。

?分景常有的形式:

–1)隔景:将园林分为不同的景区而造成不同空间效果的景物。视线被阻挡,但隔而不断。空间景观相互呼应。通常有实隔、虚隔、虚实隔三中手法。

–2)障景:抑制视线、分割空间的屏障景物。采用突然逼近的手法,使视线突然受到抑制,而后逐渐开阔,即所谓―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手法,给人

以―柳暗花明‖之感。

5、前景、中景、背景

?为增加景深感,在空间距离上划分前(近)、中、背(远)景,背景、前景为突出中景服务。

?创造开朗宽阔、气势雄伟景观,可省去前景,烘托简洁的背景;突出高大建筑,可省略背景,采用低矮前景。

?在前景处理上,有框、夹、漏、添四种技法。分别为框景、夹景、漏景、添景。

?添景:相对于没有前景而又需要前景时。

当中景体量过大或过小,需添加景观要素以协调周围环境或中景与观赏者之间缺乏过渡均可设计添景。位于主景前面景色平淡的地方用以丰富层次的景物。

?夹景:为突出景色,以树丛、树列、山石、建筑物等将左右两侧加以屏障,形成较为封闭的狭长空间,左右两侧的景观即称夹景。

夹景是利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方法之一,集中视线,增加远景深远感。

?框景:利用门、窗、树、洞、桥有选择的摄取另一空间景色的手法。

框景设计应对景开框或对框设景。框与景互为对应,共成景观。

?漏景:由框景演变,框景景色全现,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为空间渗透的一种主要方法。

6、借景:利用园外或远处景观来组织更为丰富的风景欣赏的一种极为重要的造景手段。

?扩大空间,丰富景园。

?远借:借远处景色观赏。常登高远眺,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或山顶设亭、建阁。

?仰借:利用仰视观赏高处景观。

–仰视观赏视觉易疲劳,观赏点应设亭台座椅。

?应时而借:一年四季,一日之中,景色不同。时常借季节、时间来构成园景。

–苏堤春晓(春景)

–曲院荷风(夏景)

–平湖秋月(秋景)

–断桥残雪(冬景)

–雷峰夕照(晚霞景)

–三潭印月(夜景)

第三节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静态空间艺术是指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的审美感受。

(一)静态空间艺术的类型

?一般按照活动内容,静态空间可分为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

?按照地域特征分为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等。

?按照开朗程度分为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闭锁空间等。

?按照构成要素分为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按照空间大小分为超人空间、自然空间和亲密空间。

?依其形式分为规则空间、半规则空间和自然空间。

?根据空间的多少又分为单一空间和复合空间等

(二)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有意识地进行构图处理就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1.风景界面与空间感

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就是风景界面,风景界面是由天地及四周景物构成的。

?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有旷达感,所谓心旷神怡。

?以峭壁或高树夹持,其高宽比大约6:1—8:1的空间有峡谷或夹景感。

?由六面山石围合的空间,则有洞府感。

?以树丛和草坪构成的≥1:3空间,有明亮亲切感。

?以大片高乔木和矮地被组成的空间,给人以荫浓景深的感觉。

?一个山环水绕,泉瀑直下的围合空间则给人清凉世界之感。

?一组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人间仙境的神秘感。

?一处四面环山、中部低凹的山林空间,给人以深奥幽静感。

?以烟云水域为主体的洲岛空间,给人以仙山琼阁的联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咫尺山林,给人以小中见大的空间感。大环境中的园中园,给人以大中见小(巧)的感受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1)、最宜视距

25~30 M 清晰视距

30~50 M 明确看到景物细部视距

250~270 M 识别景物类型视距

500 M 辨认景物轮廓视距

1200~2000 M 明确发现物体视距

?2)、最佳视域

最佳垂直视角:18 o(景物的三倍,环境)

27 o(景物的两倍,全部)

45 o(景物的一倍,细部)

(3)三远视景

除了正常的静物对视外,还要为游人创造更丰富的视景条件,以满足游赏需要。借鉴画论三远法,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①仰视高远:

在中国皇家宫苑和宗教园林中常用此法突出皇权神威,或在山水园中创造群峰万壑、小中见大的意境。

?观赏时,与地面垂直的线条有向上消失感,景物在高度上感染力较强,易形成雄伟庄严气势。常在景物高度一倍距离内,运用错视原理使景物显其高大。

②俯视深远:

?居高临下,俯看大地,为人们的一大乐趣。园林中也常利用地形或人工造景,创造制高点以供人俯视。绘画中称之为鸟瞰。

?观赏时,景物与地面垂直的线条产生向下消失感。可造成开阔和惊险的风景效果。

?③平视平远-- 广阔宁静、坦荡开朗

观赏时,与地面垂直的线条在透视上无消失感,景物在高度上变化较小;与地面平行的线条有消失感,对景物深度有较强感染力。可造成平静、深远、安宁气氛。

因此园林中常要创造宽阔的水面、平缓的草坪、开敞的视野和远望的条件,这就把天边的水色云光、远方的山廓塔影借来身边,一饱眼福。

三远视景都能产生良好的借景效果,根据―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原则,对远景的观赏应有选择,但这往往没有近景那么严格,因为远景给人的是抽象概括的朦胧美,而近景才给人以具象细微的质地美。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

独立的花坛或草坪花丛都是一种静态景观,一般花坛又位于视平线以下,根据人的视觉实践发现,当花坛的花纹距离游人渐远时,所看到的实际画面也随之而缩小变形。

不同的视角范围内其视觉效果各有不同。设人的平均视高为1.65m,在视平线以下的90°中,

靠近人的30°和40°范围内,大约有0.97~1.4m左右距离为不被注意和视觉模糊区段。在邻近的另外30°范围内,大约有1.5~3m左右为视觉清晰区段,在靠近视平线以下的20°范围内,随着角度的抬高,花坛图案开始显著缩小变形,从B-B’(图)视觉画面来看,比起平面图案实际宽度已缩小5~6倍。

由此可见花坛或草坪花丛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规律:

①一个平面花坛,在其半径大约为4.5m左右的区段其观赏效果最佳。

②花坛图案应重点布置在离人1.5~4.5m之间,而靠近人1~1.5m区段只铺设草坪或一般地被植物即可。

③在人的视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花坛半径超过4.5m以上时,花坛表面应做成斜面。可以看出,当倾角≥30°时花坛已成半立体状,倾角为60°时花坛表面达到了最佳状态。

④当立体花坛的高度超过视点高度2倍以上时,应相应提高人的视点高度。

⑤如果人在一般平地上欲观赏大型花坛或大面积草坪花纹时,可采用降低花坛或草坪花丛高度的办法,形成沉床式效果,这在法国庭园花园中应用较早。

⑥当花坛半径加大时,除了提高花坛坡度外,还应把花坛图案成倍加宽,以便克服图案缩小变形的缺陷。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

既然风景空间是由风景界面构成的,那么界面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必然会给游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二、动态序列艺术布局

流动空间

?表现自然风景的时空转换,

?表现游人步移景异的过程。

1、园林空间展示程序

?中国古典园林规定,有出入口、行进路线、空间分隔、构图中心、主次分明建筑类型和游憩范围。

?展示程序的规划路线布置不可简单的点线连接,而是把众多景区景点有机协调组合在一起。使其具有完整统一的艺术结构和景观展示程序(景观序列)。

?景观序列平面布置宜曲不宜直,立面设计要有高低起伏,达到步移景异、层次深远、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

?序列布置一般有起景—高潮—结景,即序景—起景—发展—转景—高潮—结景

?1)、一般序列

?两段式---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

?三段式---起景高潮结景。期间有转折、分散、收缩

2)、循环序列:多向入口,循环道路,多景区景点(主次景区),分散式路线,多为现代综合性园林特点。

因此现代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主景区领衔,次景区辅佐,多条展示序列。各序列环状沟通,以各自人口为起景,以主景区主景物为构图中心,以综合循环游憩景观为主线,以方便游人,满足园林功能需求为主要目的来组织空间序列,这已成为现代综合性园林的特点。在风景区的规划中更要注意游赏序列的合理安排和游程游线的有机组织。

?3)、专类序列:按种类序列设置路线。如动物园、植物园等

?如植物园多以植物演化系统组织园景序列,如从低等到高等,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从单子叶植物到双子叶植物,还有不少植物园因地制宜地创造自然生态群落景观形成其特色。

?如动物园一般从低等动物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至鸟类、食草、食肉哺乳动物,

乃至灵长类高级动物等等,形成完整的景观序列,并创造出以珍奇动物为主的全园构图中心。

?某些盆景园也有专门的展示序列,如盆栽花卉与树桩盆景、树石盆景、山水盆景、水石盆景、微型盆景和根雕艺术等,这些都为空间展示提出了规定性序列要求,故称其为专类序列。

2、园林道路系统序列类型

主要依靠道路系统的导游职能。有串联、并联、环形、多环形、放射、分区等形式。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与季相和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动向序列布局

第五章园林构成要素

第一节地形

一、地形的类型

平地——坡度小于5%,适宜做广场草地,景观具连续性。

坡地——坡度小于40%,分缓坡、中坡、陡坡。作种植观赏,可作多级平台,围合

空间。

山地——组织空间,丰富景观内容。分为土山、石山、土石山。

二、地形的功能与作用

三、地形改造:

对原有地形的利用;

地形改造:改造后的地形条件满足造景及各种活动和使用的需要,并形成良好的地

表自然排水类型,避免过大的地表径流。应与园林总体布局同时进行。

1、山形:山形不宜对称

2、山脊线的设置

山脉即使中断也要尽可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脊线要―藕断丝连‖,保持内在的联

系。

从断面上看山脚宜缓、稳定自然,山坡宜陡、险峻、峭立,山顶又缓、空阔开朗,

山坡至山顶应有变化,同时注意利用有特点的地形地貌。

3、山高度的掌握:山的高度应高于平地树冠线,一般10-30米。

不要在欣赏面靠山脚处种植过大乔木。

在山顶覆以茂密的高大乔木林,根部用小树掩盖,避免了解真实高度。

横向上要注意用余脉延伸,用植矮树于山端等方法掩虚露实。

起分隔空间作用的土山,一般不被登临,高度在1.5米以上能遮挡视线即可。

建筑一般不要建在山顶,以免呆板。

4、假山置石

假山以造景为目的,体量大且集中布置,效仿自然山水,可观可游。

置石则独立造景或作配景。体量小,表现个体美,以观赏为主。

第二节水

一、东西方园林水景比较:

东方:重视意境,手法自然。(图)

西方:偏重视觉,讲究格局和气势,处处显露人工造景的痕迹。(

二、水的形式

水常见的有四种形式:静水、流水、落水和喷水。

水的四种基本形式还反映了水从源头(喷涌的)到过渡的形式(流动的或跌落的)、到终结(平静的)运动的一般趋势。

1、静水:

主要指自然界形成的静态水体(湖、塘)和水流缓慢的水体(江、河),以及各种人工水池。

静水一般有一定规模,在环境中常成为景观中心或视觉中心。

静水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形成的有机形;一种是人工形成的,多采用几何形。

静水的设计是关于水体、周围环境和水体池岸三者的设计。

静水设计的另一个重点是池岸设计。

可分为亲水性和不亲水性。

–不亲水的地岸只用于水位涨幅变化较大,有危险性的江河类水体。一般在水体边要设防洪堤或防御性堤岸,堤岸上临水设步道,用栏杆围成。可在较好

的观景点设观景平台,挑向水面,让人感觉与水更亲近一些。

亲水性的池岸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

规则式的地岸一般都设计成可供游人坐的亲水平台。平台离水面高度,以让人手触摸水为佳。

另一种是不规则形池岸,可以辅以错落有致的石块、石板,如果水浅还可以让孩子走入水中嬉戏。岸边石块可以供人就坐抚水,拉近人与水的距离。也有些水体不做池岸处理,让草地、土地自然过渡(多见于旅游区或公园)。

2、流水:是一种以动态水流为观赏对象的水景。主要指自然溪流、河水和人工水渠、水道等。

以植物为主的生态溪

以石头为主的石溪

以一定主题为特色的文化溪

一般采用控制水量、水深、水宽的大小来设计流水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水渠的形状

和在水渠中设置主景石来引起景致的变化。

3、落水:

各种水平距离较短,用以观赏其由于较大的垂直落差引起的效果的水体。

常见的有瀑布、水帘、叠水、流水墙等。其中瀑布是最为典型的。

叠水是一种高差较小的落水,常取流水的一段,设置几级台阶状落差,以水姿的变

幻来造景。叠水的水声没有瀑布大,水势也远不及瀑布,但其潺潺流声更添幽远之意。

流水墙水势更缓,水沿墙体慢慢流下,柔性的水与坚硬的墙体相衬相映。

4、喷水或喷泉:

喷水是一种利用压力把水从低处打至高处再跌落下来形成景观的水体形式。

喷水是城市动态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喷水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喷嘴方式,使用不同的喷嘴或以不同喷嘴柜组合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水姿。

常与声、光效果配合,形式多样。

–水的声音,处理得当的话,潺潺的水声非常悦耳

–喷泉与照明配合可以达到许多特殊效果。

喷泉的设计可以千变万化,传统的喷泉一般是设在水池中,以观赏为主。现代喷泉

可设计成让人亲近并参与其中。如间歇性喷泉与人共乐的形式很受欢迎。

2、水的特性:

无色透明

倒影能力

急速流动或喷涌时会因混入空气而呈现白沫

3、水和石:

水石相结合创造的空间宁静、朴素、简洁、又极富变化。(图)

三、水的几种造景手法

1、基底作用:(图)

水面在整体空间具有面的感觉时,有衬托岸畔和水中景观的基底作用。

2、系带作用:

①线型系带作用:水面具有将不同的园林空间、景点连接起来产生整体感的作用。(图)

②面型系带作用:水作为一种关联因素具有使散落的景点统一起来的作用。(图)

③水有可将不同平面形状和大小的水面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的能力。(图)

3、焦点作用:(图)

常将水景安排在向心空间的焦点上、轴线的焦点上、空间的醒目处或视线容易集中的地方,使其突出并成为焦点。

4、整体水环境设计:

从整体水环境出发,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导等水的特性充分发挥;能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城市街景和提供多种目的与使用于一体的水景类型。(图)

第三节植物

一、种植设计形式

1、规则式种植: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法国――勒·诺特尔Andre Le Notre)

2、自然式种植:

①美国――詹士·詹森(Jens-Jenson):以生态学的方法来代替以往单纯从视觉出发的设计方法。

②生态设计是一种取代有限的、人工的、不经济的传统设计的新途径,其目的就是要创造更自然的景观,提倡用种群多样、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

二、植物的作用

1、改善小气候和保持水土: (图)

2、主景、背景和季相景色:

季相景色是植物材料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暂时性景色。(图)

3、植物材料和视线安排:

①全部遮挡(图)

②漏景(图)

③部分遮挡及框景(图)

4、其它作用

丰富过渡或零碎的空间、增加尺度感、丰富建筑物立面、软化过于生硬的建筑物轮廓等。

二、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

1、乔木在园林中的应用

1).孤植(sepcimen planting )

孤植树在园林中的作用:

?做主景展示个体美;遮荫功能

选择个体美展示树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形体特别高大,能给人以雄伟浑厚的感觉;

?树体轮廓优美,姿态富于变化,枝叶线条突出,给人以龙飞凤舞、神采飞扬的艺术感染力;

?开化繁多,色彩艳丽,给人绚烂缤纷的感受;

?具有香味或变色叶树种。图片

从遮荫功能考虑树种的选择:

?分枝点高,树冠开展;

?叶大荫浓,无飞毛飞絮;

?少病虫害,无毒性成分。

孤植树配置要点

?最适合配置在开阔的草坪上,但一般不宜配置在草坪的正中心,而应稍偏向一边;

?开朗的水边、大型广场、道路转角处都可应用孤植树,注意色彩与周围的环境协调;

?较小空间内,树种要小巧玲珑、外形优美,色彩艳丽,最好是观花或观叶树种。图片

2).对植和列植

对植(opposite planting ):数量大致相等的树木对称种植。

?对植多应用于大门两边、建筑物入口、广场两侧或桥头两旁,以及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或景点两边。

?两株树对植要用同种、姿态可以不同但动势要向构图中心,不可背向中轴线。

?自然式栽植中也可采用两个树丛对植,树种要同或近似,要避免呆板的绝对对称,在变化中寻求均衡。图片

列植(linear planting ):对植的延伸,在线条的两侧成行带式对称栽植。

?列植可作为景物的背景,种植密度较大者可起到隔离的作用,从而在夹道中形成较隐秘的空间。

?通往景点的园路两旁列植,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但不能对景点形成压迫或遮挡行人视线。

?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前列植的植物种类要选择具庄严肃穆气氛的植物。

?列植用得最多的是道路绿化,注意车行道和园路在植物种类选择上的差别。图片3).丛植和聚植

丛植,将两三株或一二十株同种树种紧密地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形成一整体轮廓线。

?从植特点:有较强的整体感,少量丛植也有独赏树的效果,抗逆性强。

聚植又称组栽,将二三种或一二十种不同种类的树配成一个景观单元的配置方式,或为几个丛植的组合。

?特点:既能表现每一种的特性,有可是各种特性很好的协调形成集团美。

基本配置形式

?两株一丛,树种相同或近似,大小、姿态、动势要变化但又呼应,距离不大于两树成年半径之和。

?三株一丛,最好同种,三株不宜同线,应呈不等边三角形,三株大小不等,中间者远。若为两种,则单株种不为最大。

四株配合

3:1配置成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独立株偏大,若为两种则数量3:1,单株种不孤立。

?五株配合

3:2或4:1,任何三株不共线,两种宜3:2,两株种不宜单在一边。

?六株以上由以上几种方式复合而成。

景观功能与树种选择

?作主景时四周要空旷,由较为开阔的观赏空间和通透的视线,或位置较高,使树丛主景突出。

?树丛可在水边或小岛上配置,成为水景的焦点,公园入口内侧可用树丛障景。

?树丛还可做假山、雕塑、建筑等的配景,也可以作背景,前面配置观花小乔木或花境。

?丛植必须符合多样统一的原则,树种要相同或相似,树形多变,作背景要用常绿树。

图片

4).群植(group planting)

由二三十株以上至一百多株左右的乔灌木成群配置。树种可单一,也可多种组合。

与树丛的区别:树群数量多、种类多,以群体美为重点,对个体要求不很严格,树种选择范围广。

群植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树群要配置在有足够面积的开阔场地上,最佳观赏视距为树高的4倍,树群宽的1.5倍以上。树群常作主景或空间隔离,内不能有园路。

5).片植(林植)

单树种或多树种大量成片种植,前者为纯林,后者为混交林。多用于自然风景区或大中型公园及绿地中。

2、灌木在园林中的应用

1)、构成景物图:灌木以自身的观赏特点既可以单株栽植又可以群植形成整体景观效果。2)、与其他园林植物配置:

3)、配合和联系景物

4)、布置花境

5)、布置专类园

6)、吸引昆虫和鸟兽

第四节园林建筑

一、园林建筑的作用

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供人休憩游乐,必然需要建筑设施)

–游憩设施----科普展览、文体游乐、游览观光园林建筑

–服务设施----餐饮、小卖、宾馆

–公用设施----路标、车场、照明、给排水、厕所

–管理设施----大门、围墙及其他

2、满足景观要求(点景、赏景、引导、组织)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情景交融(诗书画)

空间处理(曲折、错落,灵活,流动,穿插,渗透)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

1、景观的定义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2、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3、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 1宏观环境规划 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 3施工图及文本制作 4施工协调及运营管理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从传统园林以满足精神文化享受(意境、模仿自然而高于自然),继而转向大众群体的大众文化,更加注重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优美的景观。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人文自然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学科,体现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是什么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建筑,环境,城市规划册)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休憩境域。” 5、美国风景园林学会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 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 6、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 (1)多学科的融合与互补 (2)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

(3)生态设计的发展 (4)低碳概念的体现 7、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2)“田园城市”运动(1898——1919)特征: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 (3)一战至二战期间(1919-1945)(雅典宪章) (4)战后大发展战后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绿地规划(1945——1970)特征:绿地与城市交织。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5)生物圈意识(1970年后)特征:保护生态环境运动。设计结合自然。生态园林理论。 8、“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 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9、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城市公园绿地的分类有哪几大类 (1)公园绿地: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2)生产绿地 (3)防护绿地 (4)附属绿地 10、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是什么 (1)国民经济水平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城市自然条件 (5)城市现状 11、我国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1)我国城市绿地的现状水平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崇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实施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定性标准 1、组织管理:各级人民政府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制定并实施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并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编制科学的城市绿地系 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执行。形成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3、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 4、保持城市地域风貌,保护自然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 5、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集约,运行高效、稳定。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环境清洁、安全。城市建筑(新建)广泛采用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低能耗环保、节能材料。 6、大气、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城市热岛效应较低。

7、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污染控制水平较高,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功能俱全,居民对本市的生活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8、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通过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9、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机制健全,社会参与度较高。 10、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规章,严格保护生态园林绿化建设成果,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二、定量标准 (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 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 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是(形态活动背景)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 A 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 A.规划设计 B.方案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 B、C、D 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 A.施工图绘制 B.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图 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 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 A、D 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的流程不可逆。√正确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 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就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就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与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 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就是(形态活动背景 )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就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 A 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 A.规划设计B、方案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 B、C、D 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 A.施工图绘制B、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图 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 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 A、D 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的流程不可逆。√正确 6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得分/总分(背景类规划设计、形态类规划设计、活动类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7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包含哪些层面。 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修建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概念性规划、概念性设计 1、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语言(上) 1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就是风景园林专业语言的来源? A、文化历史 B、自然山水 C、民族风情 D、以上都就是正确答案: D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创建指标

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否决项 1.尚未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未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2.建成区绿地率不达标; 3.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达标; 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达标; 5.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不达标; 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 7.林荫路推广率不达标。 二、部分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计算方法: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总分=大于或等于8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建成区面积(K㎡)×100% 3.建成区绿地率 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建成区绿地率为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之和(K㎡)/建成区面积(K ㎡)×100% 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总面积之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人均占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总面积(㎡)/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 统计和计算时注意事项 (1)道路绿地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单侧绿地面积按栽植行道树总长乘1.5米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绿带宽度小于1.5米的按1.5米计算,大于1.5米的按实际面积计算。道路绿化覆盖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与绿地面积相加,减去行道树垂直投影中与绿地重叠部分的面积。 (2)孤植树面积计算:孤植树是指孤立种植的树木,既不是行道树,也未栽在绿地内,其绿地面积按每株2.25平方米计算,绿化覆盖面积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垂直绿化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垂直绿化面积不计入绿地面积。屋顶绿化面积计入绿地面积。 (4)水面面积计算 ①公园内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园内用地比例要求(绿化用地比例 ≥65)的水面,水面全部计入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 ②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绿化带宽度<30米,水面不计入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 ③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种植植物形成宽度≥30米的滨水公园绿地,水面面积≤滨

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

附件1 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 生态园林城市评选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考核、逐级晋升、有升有降的原则。生态园林城市根据考核结果分为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 一、申报 (一)申报条件 1.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3年以上; 2.达到《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Ⅰ级; 3.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包括宣传发动在内的年度实施方案,并已报送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备案,且实施3年以上; 4.近3年内未发生违规损毁、移植、砍伐树木、大规模移植大树、古树进城等破坏园林绿化成果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未发生市政设施建设运营、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较大安全事故,未曾被通报批评或媒体曝光。 (二)晋级要求 1.获得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命名两年以上,可申报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获得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命名四年以上,可申报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 - 1 -

2.北方采暖地区城市,申报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居住建筑集中供热计量收费比例需达到40%以上;申报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需达到50%以上;申报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需达到60%以上。 (三)申报时间 生态园林城市评审每两年开展一次,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申报城市须在申报年的9月30日前将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及遥感测试基础资料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其他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评审年的6月30日。 (四)申报程序 1.申报城市人民政府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申请; 2.城市人民政府申报申请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连同书面初审推荐意见一并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3.直辖市申报申请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五)申报材料及要求 申报材料包括纸质材料(附电子版光盘,1式2份)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技术报告DVD音像片(1式2份)。 1.纸质材料 按四册装订,第一册内容包括: (1)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 (2)申报城市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申报城市《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Ⅰ级达标自评的综述报告及初审推荐 - 2 -

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发表时间:2018-11-17T18:46:45.62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4期作者:张津迪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比比皆是,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等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再次背景下,建设生态化的城市与园林是非常重要的。 张津迪 身份证号:4104031991****5532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比比皆是,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等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再次背景下,建设生态化的城市与园林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从城市的协调发展与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建设更加生态化的城市。本文主要对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现状等进行分析,并针对生态化园林城市建设的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1、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1.1城市协调发展 其一,城市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形成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其二,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大气环境、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热岛效应较低;其三,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 1.2具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达到了较高污染控制水平,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市民能够普遍享受健康服务。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建设功能俱全、环境优良。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供水、燃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完备、高效、稳定,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高效,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3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无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无重大基础设施事故。 2、城市化与园林绿化景观现状 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垃圾等污染严重的危害了人们正常生活。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化的不利因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不仅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而且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美化市容,提高城市的潜在价值。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能够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改善小气候、美化我们生活的家园。 但是,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绿地景观系统的作用,这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过分强调园林景观的美学特征,忽视其生态效益。如重视人工造景而忽视了自然景观,广场和草坪片面追求宽大,盲目引进树种等;第二,配置形式和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缺失。表现在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配置不合理,片面追求常绿树,少落叶树等;第三,“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发展不平衡。各城市之间,同一城市不同区之间、中心城区,老城区与郊区,发展极为不平衡,绿化不成系统;第四,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低下。技术人员匮乏,管理措施落后或很难落实,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 3、生态节约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3.1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合理搭配 所谓乡土植物就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乡土植物经过成年累月在当地的成长,它的生理、遗传以及形态特征都能够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从而具备了比外来植物更加好的适应能力。所以,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合理地选择一定数量的乡土植物,既可以增强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能力,还能够增强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与适应性,同时也可为开发本土园林植物资源做贡献。 3.2生态雨水廊道 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充分结合海绵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围,落实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水生态敏感区保护要求,划定水生态敏感区范围并加强保护,已破坏的水系应逐步恢复。生态园林设计中要转变传统设计理念,不能将排水功能过于依赖管渠、泵站等相关设备,尤其是要转变传统“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的设计方法,应该在海绵城市水系规划中尽量保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海绵城市河道(自然排放通道)、湿地(自然净化区域)、湖泊(调蓄空间)布局与衔接,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排水防涝规划同步协调。 3.3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 生态园林设计中根据海绵城市道路,园林道路和景观道路等不同类型构建道路生物滞留带,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设计中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可以在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等位置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如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渗管等,通过这些生态排水设施构建道路生物滞留带,通过渗透、调蓄等方式提高道路径流污染及总量等控制能力。 3.4做好绿化雨水收集,逐步实现生态供水 在以往的绿化建设中,供水一般采用胶皮管、自来水浇灌,常常造成对水资源的紧张。比如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的措施,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对植被进行培育,可以及时高效的对绿地实行灌溉。满足当代园林中的灌溉需要,有条件的地方必须设计一套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和喷灌系统,对于节约用水大有好处。 3.5积极利用全新技术,实现园林资源再生利用 园林景观中生态环境平衡所需的资源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减少对社会的影响,是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要义,为此,在园林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分析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5T11:54:31.3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王立红[导读]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我国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跃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31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我国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城市工厂废弃排放、污染用水排放、固体废物以及城市噪声污染等,给城市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要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污染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同时,在居住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建设规划应遵循生态伦理道德。因此,城市建设领导人要倡导绿色文明建设,保护当地生态体系,注重对城市环境的清洁,并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利用城市中有限的资源,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在保护城市特色文化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园林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主要是以城市绿化为目的而进行城市建设,同时,还要以人的审美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推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 1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内容 1.1概念。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是指在园林建设时,要以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与协调为主要发展目标。经由生态学基本原理,探索植物种群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植物种类的特征和发展历程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了解植物种类与城市的互补作用后,就要避免其发生相克,形成比较规律的人工城市生态系统。在生态园林城市系统之中,依托自然地理地貌与自然生长的草木等植物,做好城市绿化建设。因地制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协调种群之间的关系,形成城市特有的风貌,体现出应有的城市气息。1.2基本功能。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基本规划建设时,主要满足3方面功能:(1)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存在观赏性,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配置资源,最终形成美观的人工植物生态群落。绿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的观赏性、价值性和公益性,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2)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园林时,调整好植物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物种的光合、净化作用,调节城市微气候,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颗粒灰尘含量,防尘固沙,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平衡。(3)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结构合理性,合理安排园林建设时间、空间、结构等基本要素,将其与城市建设相统一。 2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2.1促进城市景观的多样化发展。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除了具有防尘固沙、防风灭菌、减少噪音、保护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还能够促进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发展。在城市健康发展过程中,单一的城市景观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所需,很难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能够为居民营造环境优美、观赏性较高的环境,表现出极大的艺术气息。在我国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建设区域一般都涉及城市绿地、水体、道路、廊道、山体以及斑块等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极大减缓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极大促进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多样化发展。2.2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可以融合当地城市文化特色,展现城市文化个性,并形成城市独特的标志,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艺术特性体现出来。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艺术灵魂就是生命特征的体现,这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需要有创造性,不能一昧地模仿其它城市绿化。而是要借鉴其它城市发展、创造方式,探索本城市发展之路,通过展现当地城市文化特色,促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和当地城市文化的多样化发展。2.3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城市的形成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产物,是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我国人口大幅度上升,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形成与人口分布密不可分,人口聚集、产业发展等都是城市形成的基本要素。城市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中心,也是人们生活、消费发展的中心,是人类发展成熟的标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形成。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变化为大城市、特大城市,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更加恶劣,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城市生存环境的恶化,大大挤压了人类的休闲空间,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用地面积紧张,通过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环境的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在各种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就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3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城市绿化多样化发展。3.1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是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其是依据城市大气质量状况而对功能进行区分。设定不同地区所允许的气体最大排放量,将治理大气污染的方针具体化。在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时,首先要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和交通枢纽所在的位置,确定主要污染物来源,从而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大部分是由于汽车废气排放引起,而污染物中SO2与总悬浮颗粒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时,首先,要改变城市居民落后的燃烧方式,节约燃料,提升燃烧利用率,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气体燃料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或污染较少,资源含量较多的能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升生态园林建设绿化效率,净化城市居民所在的生活环境。3.2综合治理城市水体污染。治理城市水体污染也是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它的综合治理是依据城市能接受的水体环境容量,从而计算出污染水体的最大排放量,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在我国大城市中,每天至少有1亿t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严重污染了水体中生物的生活环境,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在污水综合治理方面,要改变人们落后的生活方式,采用无废或者少废的技艺实现城市安全生产。3.3综合治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也是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依据各种固体废物利用率、实际处理指标,确定城市废弃物的治理方法。要做好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与国内设备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固体废物处理体系,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 4结语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既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能够大大提高城市文化品味,促进建立特色城市,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关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6(3)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得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得基石。 2、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得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得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得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得发展。 3、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得主要因素: ①20世纪急剧变化得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 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得理念; ③相关科学技术得发展改变景观设计得架构; 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得趋势; 4、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得唯美论、工业时代得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得多元论。 6、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得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得花园设计之一”。受立体主义思想得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与终点得限制,景观空间就是复始得。线条之间得对抗、形式之间得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得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得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得得需求。 7、丹·凯利得米勒花园:占地1、86ha得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与林地,她用树篱、林荫道与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与草坪之间就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得林荫道,道路得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得雕塑。(2013已考) 8、美国劳伦斯·哈普林得罗斯福纪念公园。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得四个时期及她所宣扬得“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得重要事件,用岩石与水得变化来烘托各时期得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得,引人参与得纪念园得空间特色、景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要求说明 1.综合物种指数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较好指标。本指标选择代表性的动植物(鸟类、鱼类和植物)作为衡量城市物种多样性的标准。 物种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单项物种指数:(i =1,2,3,分别代表鸟类、鱼类和植物)其中,Pi为单项物种指数,Nbi为城市建成区内该类物种数,Ni为市域范围内该类物种总数。 综合物种指数为单项物种指数的平均值。综合物种指数,n=3注:鸟类、鱼类均以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种类计算,人工饲养者不计。 2.本地植物指数 城市建成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 3.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 城市建成区内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性地面(径流系数小于0.60的地面)所占比重。 4.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出现市区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采用城市市区6-8月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和对应时期区域腹地(郊区、农村)日最高气温平均值的差值表示。

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居奖) 指标解释: 指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指标计算方法: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万平方米)/建成区总面积(万平方米)×100%计算过程: (1)201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456公顷 (2)建成区面积61864公顷 (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7456公顷/61864公顷×100%=44.38%。 数据来源:市住建委 6.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公共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城市人口之比。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居奖) 指标解释: 指城市建成区各类公园绿地的总面积与建成区总人口的比例。公园绿地包括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指标计算方法: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总人口(人) 计算过程: (1)2010年全市公园绿地6773公顷 (2)城区人口数494.87万人 (3)人均公园绿地=67730000平方米/4948700人=13.69平方米/人。 数据来源:市住建委 7.建成区绿地率(%) 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 [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 2.对景与抑景手法 3.分景与隔景手法 4.夹景与框景手法 5.透景与漏景手法 6.配景与添景手法 7.前景与背景手法 8.层次与景深手法 9.俯景与仰景手法 \ 10.引景与导景手法 11.实景与虚景手法 12.景点与点景手法 13.内景与外景手法 14.朦胧与烟景手法 15.四时造景手法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 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 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按地域特征分: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 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 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 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 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型的视距 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倍。 3)三远视景: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一般视角小于45,30,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见图)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见图)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的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三段式大体上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见图)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转自“园林学习网”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家园林必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度众生为宗;私家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解答,论述 1.概念: 1)绿化:该词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俄文OaeHue翻译而来,即栽种树木花卉、草皮等绿色植物,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的措施称为绿化。 2)城市绿化: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3)绿地:①最初来源于“开放空间”一词 ②《辞海》释义:“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③绿地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绿地指所有生长着绿色植物的地域,狭义 的绿地则指城市规划用地范围被植被覆盖着的土地、空旷地和水体形成的绿化用 地。 4)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其整体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并承担城市以下职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难等。 2.城市与园林的关系: 1)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利用一定规律利用自然物质穿凿的“人工环境”。 2)城市化的过程是人和自然分离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破坏自然环境的过程。 3)城市绿地是将自然引入城市,是人与城市间充满自然气息的过渡空间。 3.案例:1)世界园林史上第一个城市公园——英国伯肯海德公园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创作方法:自然放线,自然场景 2)法国第一个城市公园——凡尔赛公园 ——法国规整式园林代表作:中轴线多重处理,次轴线向两侧展开作主题小园组织,“障景”手法→绿苔。(PS:理水:静水、动水) 3)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Green Sward方案:免费的,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均等空间,体现对人的关怀。 4.巴比伦空中花园为什么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有何特点? 特点:悬空园;人造台地园:每层台地上植物生长状态良好;少有地形起伏,地势平坦;供水系统独特。 被称为七大奇迹之一的原因(百度):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5.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勒诺特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造林特色1)意大利台地园 一般建于河流周边风景秀丽的丘陵山坡上,山坡上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使台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一、一般性要求 1.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城市性质、功能、发展目标定位准确,编制了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咯、措施和行动计划。城市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形成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 2.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大气环境、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热岛效应较低。 3.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 4.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供水、燃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完备、高效、稳定,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高效,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活动,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城市建筑(包括住宅建设)广泛采用了建筑节能、节水技术,普遍应用了低能耗环保建筑材料。 5.具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达到了较高污染控制水平,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市民能够普遍享受健康服务。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建设功能俱全、环境优良。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6.社会各界和普通市民能够积极参与涉及公共利益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城市生态建设、环保措施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7.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无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无重大基础设施事故。 二、基本指标要求 (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得分/总分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得分/总分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得分/总分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得分/总分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是得分/总分 (...............)正确答案:形态 解析:正确答案为:形态活动背景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是得分/总分(...............)正确答案:空间 解析:正确答案为: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得分/总分(...............)正确答案:意义解析:主要从: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单元测试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得分/总分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正确答案: A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1.城市绿地系统: 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 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体系。 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公园绿地G1 (2)生产绿地G2 (3)防护绿地G3 (4)附属绿地G4 (5)其他绿地G5 3.城市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具健全生态,美化景观, 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3.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城市中的综合公园(G11)、社区公园(G12)、专类公园(G13)、带状公园(G14)以及街旁绿地(G15)。公园绿地与城市的居住、生活密 切相关,是城市绿地的重要部分。 4.生产绿地:主要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5.防护绿地: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 廊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6.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除G1 G2 G3之外)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7.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 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8.城市绿地系统的三大指标:(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2)城市绿地率(%)(3)绿化覆盖率(%) 9.市域绿地系统包括:市域内的林地,公路绿化,农田林网,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 保护区,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城市绿化隔离带以及城镇绿化用地等。 10.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行政管辖地域内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 直接影响的绿化用地进行统筹,综合发挥城乡绿地的总体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1.市域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 (1)系统整合,建构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以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平衡。 (3)加强对生态敏感区的控制和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 (4)保护有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环境。 (5)加强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合作,确保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12.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常用的形式(1)块状绿地布局(2)带状绿地布局(3)楔形绿地布局(4)混合式绿地布局 1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布局原则: (1)城市绿地应均衡布局,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生活,游憩需要,促进城市旅游发展。 (2)指标先进 (3)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 (4)远近结合,合理引导城市绿化建设 (5)分割城市组团 1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15.珍惜,濒危植物与古树名木保护: 珍惜,濒危植物:指与人类的关系更密切,具有重要途径,数量十分稀少或极容易引起直接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处于受严重威胁状态的植物。 古树名木: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1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文件编制——图纸部分 (1)区位关系图1:10000——1:150000 (2)现状图1:5000——1:150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